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第五讲(2)

合集下载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发展和教育方面的心理特征、过程和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情感、认知和身体等方面。

本文将从该学科的历史、理论和应用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当时一些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儿童的认知、社会和情感发展,以及教育对其发展的影响。

这些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20世纪上半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理论也逐渐形成,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等。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上。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他提出了认知结构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通过不断调整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的环境和经验,从而实现认知的发展。

这个理论不仅对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除了认知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也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在社会发展方面,亨利·温曼提出了父母-儿童关系的理论,认为父母与儿童的亲密关系对儿童的发展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情感发展方面,爱德华·斯普林格提出了情感的阶层理论,认为个体在情感发展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从基本的需求满足到建立稳定的情感关系。

这些理论为教育者和家长提供了指导和指导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他们还可以通过了解个体的情感发展水平来建立积极的教育关系。

此外,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为教育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例如,教育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教育政策,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总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发展和教育方面的心理特征、过程和问题的学科。

87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

87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

87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及其与教育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教育如何促进个体心理发展。

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心理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其研究任务包括揭示心理发展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等。

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实质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生物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等。

三、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形式运算期等。

认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要适应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以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四、情绪与社会性发展情绪发展和社會性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另一方面。

情绪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斯宾塞的依恋理论等。

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米德的社会化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等。

情绪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要关注个体情绪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培养个体良好的情绪和人际关系。

五、个性与性格发展个性是个体在心理特征上的总体表现。

个性的基本概念包括性格、气质、智力等。

性格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等。

个性与性格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要关注个体个性和性格发展,培养个体良好的性格特征。

六、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评价理论。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教学理论包括传统的教学理论、现代的教学理论等。

评价理论包括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课程评价理论等。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五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五讲

一、概念解释1.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个体面对新环境时将过去经验连续下来的感觉,是对自己目前的知觉与对未来期望的统整,同时接受自己与自己所在的群体。

2、角色混乱:角色混乱是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有什么方向,是一种自我定位失衡的情况。

3、人格的掩饰性: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即人格所具有的“外壳”,就像舞台上根据角色的要求而戴的面具。

4、成人感:所谓成人感是指青少年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 渴望参与成人角色, 要求独立、得到尊重的体验和态度。

5、自卑感:自卑感是指个体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

6、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

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7、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对自己产生的情感体验。

8、价值观:价值观指的是人对周围世界中人、事、物的看法,是个人据以评价和区分好坏的标准,它可以推动并指引个人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埃里克森认为,中学阶段所要面临的心理社会危机是( C)。

A.勤奋对自卑 B.亲密对狐独 C.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D.主动对内疚2.同一性发展的最低状态是( C )。

A.同一性获得 B.同一性早毕 C.同一性迷乱 D.同一性延缓3.自我意识发展有两个飞跃期,第一个是婴儿期,第二个是( B )。

A.幼儿期 B.青春期 C.儿童期 D.青年期4.下面哪一项不是青少年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 A )。

A.社会性 B.从闭锁性走向自卑感 C.成人感 D.自尊感5.青少年随着身心的成熟,开始主观地、有意识地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标准,形成个人特有的价值观。

这体现出价值观的什么特点( B )。

A.主观性 B.选择性 C.稳定性 D.社会历史性三、填空题1.人格包含两层含义,其是是人格的外在表现,其二是__人格的内在特征______。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共23张PPT)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共23张PPT)
常见的观察方法有:核对清单法;
•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设计 • 1.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 • 2.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
•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 (一)观察法
• 1.什么是观察法。
•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 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 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
•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 形成期:1882-一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
• 实验法、观察法 杜威 斯特恩
• 演变期:一战-二战(1939年9月-1945年9月)
• 流派多 刊物大量发行 逐渐走向成熟 皮亚杰 格塞尔
• 发展期:二战-至今
• (3)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
• “儿童”
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常见的 观察方法有:核对清单法;级别量表法;记叙性描述。 观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 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观察者往往要借 助各种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显微 录像机等来辅助观察。
• 2.观察法的种类 • (1)长期观察法与定期观察法 • (2)全面观察法与重点观察法 • (3)观察法实施要求
发展与教 育心理学
发展心理 教育心理


• 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既具有自然学的
性质又具有社会学的性质
•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
• 诞生背景:适应社会发展与心理学自身的 发展需求。
• 1.社会发展:
• 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
—教育(遵循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 1962年,朱智贤 《儿童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目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目录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二、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三、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三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设计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一节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发展理论一、华生的生平二、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二节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三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生平二、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第四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维果斯基的生平二、维果斯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五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一、朱智贤的生平二、朱智贤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三章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节遗传、成熟与环境关系一、遗传及其作用二、成熟及其作用三、环境及其作用四、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二、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三、知识的领会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第三节心理发展的动力一、心理发展动力的几种观点二、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第四节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实质二、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四、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概述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二、婴幼儿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婴幼儿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动作)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五章小学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小学生发展的概述一、小学生的生理发展二、小学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的发展第三节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六章初中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初中生发展的概述一、初中生的生理发展二、初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三、初中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初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的发展第三节初中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七章高中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高中生发展的概述一、高中生的生理发展二、高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三、高中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高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的发展第三节高中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八章个别差异第一节个别差异的概述一、什么是个别差异二、个别差异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三、学生个别差异的表现第二节超常儿童一、什么是超常儿童二、关于超常儿童的主要研究三、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四、超常儿童的诊断五、超常儿童的成长与教育第三节智力落后儿童一、什么是智力落后二、智力落后的诊断与分类三、智力落后的成因四、智力落后的预防和教育第九章学习概论第一节学习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学习二、学习的分类三、学习过程的模型第二节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学习的联结理论二、学习的认知理论三、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第三节影响学习的条件一、影响学习的内部条件二、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第十章认知领域的学习第一节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学习阶段一、知识与技能的划分和广义知识的分类的对应关系二、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三、广义知识的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分类三、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条件第三节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二、智慧技能的学习第四节学习策略一、什么是学习策略二、元认知三、学习策略的分类四、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五、影响学习策略的学习条件六、学习策略的培养与训练第十一章动作技能的学习与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动作技能的概述一、什么是动作技能二、动作技能的特征三、动作技能的分类第二节动作技能的习得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二、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三、动作技能形成的有利条件第三节动作技能的保持一、动作技能保持的特点二、影响动作技能保持的因素第四节学习的迁移一、什么是学习的迁移二、学习迁移的种类三、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四、现代的学习迁移理论第十二章品德心理第一节品德的概述一、什么是品德二、品德的结构第二节品德理论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二、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三、斯陶布的社会行为理论第三节品德的形成和品德不良的转化一、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二、品德不良的转化第十三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动机的概述一、什么是动机二、学习动机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认知理论二、动机的人本理论(人本主义动机理论)三、动机的强化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变化一、学习动机的形成二、学习动机的变化第四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一、远景性学习动机教育与近景性学习动机教育相结合二、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求知欲三、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的作用四、科学运用奖励与惩罚五、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六、引导学生对学习成败进行积极归因第十四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一、教书的角色二、育人的角色三、管理的角色四、代理的角色五、研究的角色第二节教师的人际关系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二、教师与教师的关系三、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四、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第三节教师的品质一、教师的教育能力二、教师的人格特征三、教师的教育机智第十五章学习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学业成绩测量与评价的概述一、测量、测验与评价二、学习测量与评价三、学习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功能第二节学习测验的类型一、教师自编测验二、标准化测验第三节测验的质量分析一、测验项目的质量分析二、测验整体的质量分析第四节学习评价的类型一、诊断性学习评价二、形成性学习评价三、终结性学习评价四、三类学习评价的比较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II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III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简单题)(一)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二)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三)讲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论述题)基本任务包括理论建构和实践指导两方面:1,作为基础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揭示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从而使心理科学领域中向纵深发展。

2,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如何应用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生学习特点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简答题)(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研究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自己而起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地位。

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简答题)(一)客观性原则: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揭示而不凭臆测加以歪曲。

(二)系统性原则: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来加以考察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自组织性上。

(三)发展性原则: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它表明在对个体进行相关研究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对其加以分析。

(四)教育性原则:要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五)实践性原则: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的生活环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表情等),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PPT讲义课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PPT讲义课件

自考辅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第01讲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目录一、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二、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三、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四、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PART01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1913年,华生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改论文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一)否认遗传的作用①行为的产生是由刺激决定的,刺激来源于客观,而不决定于遗传;②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并不导致技能上的差异;③研究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行为的可控性,而遗传是不可控的。

(二)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华生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①人出生后,生理特点是不同的,但此时每个人都只有一些简单的行为;②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具有决定作用;③后天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华生的儿童教育观(一)教育标准要多样再教育儿童诗,方法应该多样,且要根据不同文化背景有所变化。

(二)不体罚儿童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不应有“体罚”一词。

(三)培养儿童各种习惯儿童的习惯有情绪习惯、发音习惯和身体动作习惯。

(四)幼儿培养目标幼儿的培养目标是:让他们成为快乐、自由、独立、有毅力、诚恳、有创造力、勇敢和自信的人。

(五)科学的性教育①儿童出生后,家长要注意不让孩子的生殖器接受不良的刺激;②要让儿童及青少年懂得性器官及其功能;③克服儿童及青少年的手淫习惯,要用语言进行开导和矫正;④指导男女儿童及青少年直接正常交往;⑤要在学校里,特别是大学里,开设性教育课程。

三、华生论儿童情绪发展华生认为,出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爱。

后来由于环境的作用,经过条件反射,促使怕、怒和爱的情绪不断发展。

(一)关于儿童的怕、怒和爱的研究1.怕,出生婴儿就有惧怕的表现;2.怒,最初的愤怒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运动受到限制的天生的反应;3.爱,最初的对儿童皮肤的抚摸、抓痒、轻拍,就会使儿童发出微笑,产生愉快地表情和行为,这就是天生的爱。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论述题(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论述题(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论述题1.1.阐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答: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1)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

①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②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

①探索不同年龄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②探索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心理规律。

(3)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2.试阐述维果斯基有关“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理论。

答:维果斯基将“教学”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教学是指儿童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产的手段,它带有自发的性质;狭义的教学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最系统的交际形式,它“创造”着儿童的发展。

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1)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

维果斯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另一种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2)从“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角度。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

(3)从“学习的最佳期限”的角度。

维果斯基认为,学习任何内容都有一个最佳年龄。

2.3.论朱智贤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

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1)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朱智贤从唯物辩证法出发,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观点:①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②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③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④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

(2)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发展问题。

(3)教育实践与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

(4)多学科结合研究心理发展问题。

首先,要组织与心理学有关的多学科专家来进行研究;其次,在心理学研究生的培养上,要适当招收一些其他学科毕业而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

最后,要形成一个有统一学术思想的心理学派。

3.1.论述遗传、成熟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答:1,遗传是指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个体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支持非常重要。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发展。

从出生开始,婴儿逐渐发展出头部控制、坐立、爬行、行走等运动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身体发育逐渐完善,运动技能和体能也不断提高。

同时,个体的大脑也在发展过程中发生重要的变化,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逐渐增强。

发展心理学研究这些生理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教育者和家长了解孩子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认知发展也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从婴儿期到成年期,个体的认知能力会逐渐发展和变化。

通过对认知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在不同阶段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例如,儿童在幼儿期常常以感官直观的方式认识世界,到了学龄期则逐渐发展出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了解这些认知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教育者根据儿童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提升教育效果。

情感发展也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个体在不同阶段会经历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变化。

从早期的依恋与接触需要到后期的友谊和恋爱关系,情感发展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者需要了解情感发展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关系。

社会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个体在不同阶段会逐渐开始参与到社会互动中,建立与他人的关系和分工合作。

社会发展的研究关注个体的社会角色、责任感和道德发展等方面。

了解社会发展的特点,可以帮助教育者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社会学习环境,培养其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教育过程中的学习和教学。

通过研究学习的心理过程,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伍新春张军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伍新春张军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伍新春张军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C ) 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_____属性的反映。

A、本质B、个别C、整体D、全部( B ) 2、对事实类的信息,如字词、地名、人名、观点、概念等的记忆是___________。

A、内隐记忆B、陈述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技能记忆( D ) 3、后识记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造成的干扰被称为___________。

A、侧抑制B、超限抑制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D ) 4、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随之消失,而是逐渐减弱,即感觉有一种暂留现象,这被称为___________。

A、感觉对比B、感觉适应C、感觉融合D、感觉后像( A )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速度是___________。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逐渐加快D、前后一样( C ) 6、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个组块。

A、3±2B、、5±2C、7±2D、9±2( B ) 7、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动画等都是利用了__________的原理制作的。

A、自主运动B、动景运动C、相对运动D、诱导运动( A ) 8、记忆时间短暂,记忆的容量大,记忆的信息未经任何加工,具有形象性,这属于:___________。

A、感觉记忆B、知觉记忆C、短时记忆D、形象记忆( B )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___________。

A、理解性B、规律性C、整体性D、恒常性( D ) 10、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认为它是直的。

这是知觉的:___________。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二、填空题: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

2、一般系列材料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记忆较好,中间位置的内容则容易遗忘,这种现象叫做序列位置效应。

3、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为绝对感受阈限。

发展及教育心理学

发展及教育心理学

发展及教育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是两个紧密相关的学科领域,它们研究的是
人类在生命过程中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教育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首先,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生命周期内的身心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类从婴儿到成年的各个阶段,从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
展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人的成长和发展。

发展心理学主要有两个重要的理
论框架,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这些
理论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在不同阶段的认知和情绪发展,以及重要的生活事
件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原理和理论,以促进学习和
教学的效果。

它研究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及如何优化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涉及许多领域,包括学习理论、教学
方法、评估和测量、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等。

教育心理学的目标是提供有
关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策略的指导原则。

教育心理学还可以为发展心理学提供有关学生在不同教育环境下发展
的研究结果。

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教
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校和家庭等教育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为发展心理
学提供更多实证证据。

综上所述,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相互关联且相互依赖的学科领域。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生命周期内的身心发展,而教育心理学研究教
育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两者相互交叉,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
支持和指导原则,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促进。

教育心理学-第五讲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育心理学-第五讲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第五讲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熟悉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三)掌握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能力
二、知识点简析
(一)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包括职业定向目标明确、课程设置紧扣专业发展需要、专门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
2.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包括主动性、选择性、批判性、探究性;
3.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超越性,包括超越原来学习情境、超越原自我水平;
(二)大学生的学习适应
1.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
2.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
三、重点难点提示
(一)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
学习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
1.学习方式不适应;
2.学习态度不积极;
3.学习过度焦虑;
(二)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
1.建立对专业的信任感;
2.培养专业兴趣;
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与学习”展开,详细内容涵盖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学习心理学的关键概念、儿童记忆与思维策略的养成、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这些理论促进儿童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阶段与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学习心理学理论分析并指导实际教学活动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并实践有效的儿童记忆与思维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实际应用与学习策略的指导。

教学重点: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划分、学习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挂图。

2. 学具:学习手册、练习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儿童学习活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儿童学习心理的思考。

2. 理论讲解:a. 简介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明确各阶段特点。

b. 阐述学习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如动机、策略等。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解决。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针对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

5. 应用与实践:分享优秀教学案例,讨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学习心理学理论。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认知发展基本阶段2. 学习心理学核心概念3. 儿童记忆与思维策略4. 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b. 请结合实际教学,设计一个针对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并分析其心理学原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反思自己在理论掌握与实际应用方面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

2. 拓展延伸:a. 阅读相关学术文章,深入了解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前沿动态。

b. 参观优秀幼儿园,观察并分析其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与策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实践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性;4.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5.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第一章,其中包括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等。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1 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1.2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1.3 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了解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提高学生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

难点: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的实际操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材料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小组讨论所需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儿童发展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理论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论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

三、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

四、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评估方法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包括标准化测试、观察法、访谈法等,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实际操作。

六、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板书设计: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框架,包括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等,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结构。

作业设计:1. 请简述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并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一个儿童发展的案例。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精品课件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精品课件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这一学科领域中,深入探讨教材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与学习”部分。

详细内容将包括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如皮亚杰理论;儿童注意力、记忆、语言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特点;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设计适宜教育活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并描述儿童认知发展基本理论,掌握儿童在注意、记忆、语言及问题解决方面特点,并能够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教育实践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教学难点在于理解并内化不同认知发展理论,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重点是儿童注意力和记忆力培养策略,以及促进儿童问题解决能力教学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幼儿园课堂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儿童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并思考其背后心理发展因素。

2. 理论讲解(20分钟):介绍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并讨论儿童在各个发展阶段特点。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如何根据儿童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活动。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教学小游戏。

5. 课堂讨论(10分钟):每组分享设计成果,全班讨论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六、板书设计儿童认知发展主要理论注意力、记忆力、语言、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特点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个年龄段儿童,设计一个旨在提高其注意力或记忆力教学活动,并说明理论依据。

答案示例:为56岁儿童设计一个配对游戏,通过图片和单词配对提高其记忆力和语言能力。

理论依据为皮亚杰象征性游戏阶段理论。

2.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实际教育案例,探讨其依据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

答案示例:分析某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通过使用教具和实物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概念,依据为维果茨基近端发展区理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特别是学生对于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理解程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小学生心理的发展PPT讲义课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小学生心理的发展PPT讲义课件

自考辅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小学生心理的发展第01讲小学生发展的概述、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目录壹小学生发展的概述贰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叁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一节小学生发展的概述一、小学生的生理发展(一)身体的发展1.身高,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2.体重,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体重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稳步增长的,同时,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也不明显。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1.脑的重量,学生到达小学末期,脑重已很接近成人,为小学生接受正规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2.大脑皮层额叶,在小学阶段,学生大脑的各部分都不断发展,特别表现在额叶的增大上;3.神经系统的机能(1)神经兴奋与抑制机能进一步加强;(2)抑制性条件反射的发展;(3)兴奋性条件反射的发展;(4)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关系的转变;(5)左右脑机能不断分化。

二、小学生主导活动的发展(一)学校学习的特点1.学习要超越直接经验;2.学习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3.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源泉;4.学习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为主。

(二)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责任感和义务感发展;2.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心理活动有意性和自觉性发展;3.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和性格形成。

(三)小学生的学习特点1.学习动机(1)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2)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特点:①为得到好分数,不想落人后,或者为了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为了得到奖励而努力学习;②为履行集体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者为集体和组织争光而学习;③为个人前途、理想,为升学,甚至为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幸福而学习;④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勤奋学习。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导活动就从游戏转变为学校学习。

2.学习兴趣(1)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第一,低年级的小学生从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的内容和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感兴趣;第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种不同学科内容产生了初步的分化性的兴趣;第三,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较感兴趣,对抽象的因果关系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第四,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以游戏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中、高年级对这种学习活动的兴趣逐步下降;第五,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吋 12吋
实际标靶

前测练习:标枪投击水下12吋处标靶练习一定次数 迁移测试练习:将标把移至4吋处,测试击中标靶率

资料来源:Hendrickson and Schroeder (1941)
背景资料、水下击靶 Judd设计的概括化迁移理论的经典实验 背景资料、水下击靶

无 原 理 指 导
建构主义迁移观

建构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知识都具有一定的内涵、 逻辑外延(潜在应用范围)和心理外延(主观上 的应用范围)。 所谓学习迁移,实际上就是认知结构在新条件下 的重新建构,这种重新建构同时涉及知识的意义 与应用范围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知识的意义要 通过知识的应用来理解。 知识在新条件下的重新建构意味着:或者知识的 心理外延被扩充了,其内涵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或者知识的内涵发生变化,其逻辑和心理外延都 会随之发生变化。

认知策略与学习者的关系
1 认知策略水平受到儿童整体心理水平的 影响。 2 较小的儿童(6、7岁)一般不能自发地 产生认知策略,即使在教学影响下获得了 一些认知策略,儿童也不能有效地加以运 用。即灵活性问题。 3 认知策略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个体元 认知水平的影响。
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建构主义迁移观
知识的重新建构总是与一定的使用情境
联系在一起的,就是说,与学习知识时 的物理、内容、活动以及社会情境联系 在一起的。知识的用法不能脱离一定的 情境。学习迁移就是在新的情境中应用 知识,在新条件下对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对知识的心理应用 范围的扩充。
建构主义迁移观的教学意义
在课堂学习中并不存在孤立的课题A或B的
学习,而是在知识的联系中进行学习。因此 无论在接受学习或解决问题学习中,凡有已 形成的认知结构影响新的认知功能的地方, 就存在着迁移。 ——奥苏贝尔
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如可利用性、可辨
别性、稳定性等对学习过程中的迁移产生 重要影响。 -可利用性:指面对新知识的学习时,学 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有用来同化新 知识的适当观念; -可辨别性:指面对新知识的学习时,学 习者能否清晰分辨新旧知识间的异同; -稳定性:指面对新知识的学习时,用来 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是否已被牢固掌握。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教学意义
教学的目的是“为迁移而教”,实际上就是
塑造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问题。具体做法:


教材中必须有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 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教材的呈现顺序在纵向水平上应体现有整体到 细节的顺序——“不断分化”;在横向水平上 应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乃至章节之间的联 系——“不断综合”。
策略是习得的,因此它是可教的。
有关学习策略的概念
一、策略的概念 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现代汉语辞典》
二、策略的主要特征: A.有选择条件下的主动性行为。 B.无对错,有优劣。 三、学习策略的概念 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学习 行为和认知活动的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它既可是内 隐的规则系统,也可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 组织。知识可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是个人具 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用 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是个人缺 乏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 推测其存在的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两个亚类:一类为运用概念和 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这称之为智慧技能, 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另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 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它称之为认知策略,主 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十一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 与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的定义:
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邵瑞珍)
以新的方式或在新的情境中应用知识
(Schunk)
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
中的能力(布兰斯福特)
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
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 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james .Sawrey)
形式训练说的教学意义
学校教育应重视古典语言和数学等,不必重视 实科(英语、法语以及实用知识)

教学能使所有官能通过某种形式的学科得到训 练, 训练的项目越难,官能得到的训练越多, 学校的作业越深,学习越有效

形式训练说反思
人类心的各种官能能否分别加以训练加以
提高?
James——记忆的改善源于记忆方法的改善而不是 记忆能力本身的改善(1890) Thorndike——训练可以迁移到类似的学习中而 无法迁移到不相似的活动中(1913)
学习策略
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
怎样学习的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
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埃德加· 富尔 « 学会学习»
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f(能力,努力,策略) 能力:运用知识

运用方法
协调环
努力:有限的心理资源 策略:具有极大潜力的习得性因素,学习

教学中应该强调基本原理的教学以及 使学生获得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知识;对 原理的提示越详细,迁移效果越好。

概括说反思
在怎样的情境中学习者能够发生反应
的概括化;为什么同样的情境下,不 同的学习者会发生不同的迁移?
任何情境都有许多不同特征,学习者仅仅
对其中的一部分做出反应,同时忽略了其 他特征。 人的反应并不完全取决于所处的情境,而 是有赖于我们对情境的认知。
关系转换的教学意义
学习者的迁移转化能力与原先学习 课题的掌握程度、诱因大小和练习量 有关 。

教学中强调原有知识的掌握,并注 重新旧知识的过渡。

当代迁移理论与教学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建构主义迁移观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概述
迁移中先前的学习不单单指学习A,还应包 括过去的经验,即累积获得的、适合当前学 习任务的知识体系。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 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就是迁移。

有关图形 面积知觉 的测试
后测2 后测1 训练判断 预测 0 20 40 60 80 100
可能预测
相同要素说理论
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
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 学习

只有当两种心里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 种心理机能的改变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 (桑代克) 特殊的训练并不能改进个别的心理官能,只存在特 殊经验的事实、技能、方法乃至态度的迁移
迁移的分类: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
响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 响 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当前学习的影响 横向迁移:知识或技能在相同水平上的影响 纵向迁移:低水平技能向高水平技能的迁移
传统的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

相同要素说教学意义
任何一种学科并不比任何其他学科优越,在所 测量的任何一种成绩范围内,智力并没有更多增 长 设置应用学科,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人在特殊情境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概念或 观念,一定要通过特殊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

相同要素说反思
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人的机械学习
与有意义的学习区别在哪里?
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在先期学习A中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影响后期的学 习B,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 般原理能部分或全部应用于A、B之中。 学生在理论知识的背景上,理解了实际情况之后, 就能利用概括了的经验,迅速解决需要按实际情况 作分析和调整的新问题。

概括说的教学意义
概括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它与教学 方法有密切关系。 同样的教材内容,由于教学方法不同, 会使教学效果大为悬殊,迁移的效应 也大不相同。
背景资料、个体的作用——小鸡觅食
情境一
A B
食物在B中 形成表现—训练次数 400~600次 45次
A
B
情境二
食物在哪儿? 后测表现—觅食习惯 A 70% B 30% A 100%
被试 小鸡 小孩

结论:个体越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则越能加以 概括和推广,迁移也就越普遍,而对事物间的关系 的发现是建立在对事物理解后的顿悟基础上的。

小鸡觅食的实证研究
资料来源:苛勒1929
关系转换说理论
迁移的发生不在于有多少共同因素或掌
握了多少原则,而在于能否突然发现两 种学习情境中的关系。


个体对关系的“顿悟”是获得迁移的真正本 质,迁移的不是两次学习情境中的共同成分, 而是两个情境中的共同关系。 个体对于事物间关系的发现建立在对事物理 解后的顿悟基础上,对事物的理解性越强, 概括的可能性越大,越容易顿悟事物间的关 系。
相同要素说
概括原理说
关系转化说
形式训练说(formal discipline theory)
理论溯源 教学意义 学说反思
形式训练说理论
想象、推断、判断等是官能实体,可以 通过训练加以增强

官能心理学:注意、意志、记忆、知觉、

拉丁文可以训练推理能力即观察、比较和结 合的能力 数学可使人善于运用自己的注意力,加强和 训练推理的能力
学习环境管理:如寻找固定地点、微环境管理等
努力管理:
如归因于努力、调整心境、自我谈话、坚持不 懈、自我强化等
其他人的支持:如寻找教师帮助、伙伴帮助、使用伙伴/小组学 习、获得个别指导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