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合集下载

儿童心理学考试重点汇总

儿童心理学考试重点汇总

儿童心理学考试重点汇总
1. 儿童发展阶段
- 出生至1岁:感知和运动发展、社交互动初步形成
- 1-2岁:语言发展、自我意识初显、情绪表达增强
- 3-5岁:主动性和想象力增强、社会规范认知发展
- 6-12岁: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同伴关系重要
2. 儿童认知发展
- 感知:感知能力逐渐成熟,对信息的处理更为准确
- 认知:注意力、记忆、思维能力逐渐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发展
- 儿童思维方式:具体思维、逻辑操作思维、抽象思维逐渐出现
3. 儿童情绪与社会发展
- 情绪表达: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能力逐渐成熟
- 分离焦虑:儿童对于离开父母或熟悉环境时的焦虑
- 同伴关系:同伴交往的重要性、友谊的发展
4. 儿童社会化和道德发展
- 社会化:儿童研究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
- 道德发展:从对规则的理解到道德意识的形成
5. 儿童心理问题与干预
- 儿童焦虑:焦虑在儿童中的表现及干预方法
- 儿童抑郁:抑郁在儿童中的表现及干预方法
- 儿童行为问题:常见的行为问题及干预策略
以上是儿童心理学考试的重点汇总,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进一步学习相关资料。

祝你顺利通过考试!。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详细全面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详细全面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1、唐氏综合征:第21号常染色体的分离变异。

2、笨丙酮尿征:先天性代谢缺陷,早期检查和饮食干预可防止。

3、胎儿的发育过程:胚种期(0-2周)、胚胎期(2-8周、胚胎期是胎儿发育的关键阶段、胚胎期的发育展示了一个从内向外,从头到脚的发展模式。

)胎儿期4、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1)、关于畸胎形成的研究:畸胎形成物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伤害胎儿;(2)、母亲的自身因素对胎儿的影响;(3)、药物及烟和酒对胎儿的影响:酒精综合征(四)激素(五)母亲所处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5、儿童生理发展的基本原则:首尾原则、近远原则6、身体的发展:人体的生长发育呈波浪式,发展不等速,快慢交替进行。

7、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保证神经冲动沿一定的通道迅速而准确地传导。

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按一定顺序(“O-T-P-F”)进行。

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脑发育的加速度现象是间隔出现的。

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幼年儿童皮层主动抑制过程比兴奋过程弱。

两个加速期:5-6岁、13-14岁。

8、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至下,由近及远,由大到小。

9、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可塑性、修复性。

10、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生存反射:眨眼、呼吸、吞咽,原始反射:足趾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惊跳反射(莫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11、独立行走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2)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12、够摸动作:最先发展的精细动作。

13、手的抓握动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发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重要意义:(1)主动性: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2)逻辑思维: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3)经验丰富:使动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协调活动,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填空题:1、通过遗传而获得的生理解剖特点就是我们所说的遗传素质,它不能认为是“与生俱来”的东西,2、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它保证了物种的共性,遗传素质的差异也是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生物基础,它让个体在发展中与众不同。

3、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就是我们所谓的年龄特征。

4、洛伦茨有关“印刻”的理论实际展现了心理学研究中对“关键期”问题的早期探讨。

5、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三个显著的心理转折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3岁危机”、“7岁危机”和“少年危机”。

6、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依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7、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有三个重要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强调学习的关键期。

二、判断题:1、只要教育得当,没有正常的遗传素质也会有个体心理的正常发展。

2、生理成熟主要依据有机体的遗传素质随着年龄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不需要经过特别的训练和学习,如身高、体重、走路等。

3、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告诉我们,教育不能过分超前,身心发展的成熟是我们进行恰当教育必须考虑的前提。

4、染色体异常是在遗传过程中,其中一对染色体多了或少了一个染色体,从而产生的遗传性缺陷。

唐氏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先天缺陷,又称为先天愚型、伸舌样白痴。

三、名词解释:1、遗传——父代把自己的生物特性通过基因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2、生理成熟——指随着年龄增长个体生理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自然成长。

四、简答题:1、请简要阐述一下教育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

答:教育是社会环境因素中较为独特的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引导着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

2)教育制约着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

3)教育是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基本条件。

4)教育的主导作用是以教育的适当性为前提的。

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复习重点

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复习重点

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复习重点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逐渐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以下是小学儿童发展心理的复习重点。

1.自我意识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对自己的感受、思想和行为产生更多的关注,并开始形成自我概念。

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能力进行探索。

2.社交发展:小学儿童开始与同龄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更多的社交互动,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

他们开始建立友谊关系,并学会解决冲突和处理人际关系。

3.认知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儿童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

他们开始进一步发展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并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思考。

4.情绪管理:小学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逐渐提升。

他们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

同时,他们也面临着适应新环境和应对挑战的情绪压力。

5.动机和学习态度: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自主选择和规划学习内容,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同时,他们的学习态度也逐渐形成,如持之以恒、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6.自我评价和价值观:小学儿童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他们能够评价自己的行为和成绩,并与他人进行自我比较。

儿童在这个阶段也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7.性别角色认同:小学儿童开始更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身份,并开始表现出男孩子和女孩子的特定兴趣和行为方式。

他们对性别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的认知也逐渐增强。

8.自主性和责任感:小学儿童逐渐发展出自主决策和责任感。

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儿童开始学会制定目标和计划,并追求自我成长和进步。

9.心理健康: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关注。

他们可能面临学业压力、适应新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挑战。

教育者和家长应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结起来,小学儿童发展心理的复习重点包括自我意识的形成、社交发展、认知能力的发展、情绪管理、动机和学习态度、自我评价和价值观、性别角色认同、自主性和责任感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 4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7.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8.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9.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10.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1.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2.依恋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13.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14.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以下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1.发展心理学理论:了解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对儿童发展的解释,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伯纳斯的社会认知理论以及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阶段理论等。

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特点。

2.儿童认知发展:学习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包括感知、思维、记忆、语言、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等方面。

了解儿童的认知能力将帮助我们设计相应的教育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儿童情感发展:探索儿童情感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情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感发展有助于儿童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培养和促进儿童的情感发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4.儿童社会发展:了解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和发展,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以及社会角色的形成等。

研究表明,儿童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因此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的社会行为。

5.儿童自我发展:研究儿童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的形成过程,包括自尊、自信和自主等方面。

了解儿童的自我发展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支持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6.儿童学习和教育:研究不同的学习理论和教育方法,包括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探究式学习等。

理解儿童学习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将帮助教育者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

7.儿童心理问题和干预:了解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并学习如何进行干预和支持。

研究表明,早期的干预可以在儿童的心理问题发展成为长期困扰之前进行干预,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之,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学科,它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我们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特点,并指导我们如何促进他们的教育和发展。

通过学习这些重点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从而提供更贴近他们需求的教育措施。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学习理论一、奥斯贝尔意义接受理论1.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1)意义学习实质: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联系(2)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性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2.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1)实质: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实质是概念同化的过程(2)先行组织者二、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1.准备率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时。

当某一次给予某一反应,准备连接时,给予连接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2.练习率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也就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3.效果率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学习源于观察与模仿①观察学习,社会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以通过直接经验产生的学习②替代强化,因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社会强化的情况2.已经习得的行为未必表现出来四、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1.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

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2.把重点放在外形的形容词上,而不是放在需要动词,需要的满足的内部心理方面3.强调环境条件和自己,但不否认人们具有需求价值信念以及意图4.讨论的重点是先行的刺激-反应行为-行为的结果五、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频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马上把反应出现的次数作为解释反应的保留或淘汰的原则2.记忆力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先进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复习资料(习题和答案)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题1.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4.就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拥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5.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选择题1.()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道就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a黄翼b孙国华c陆志伟d陈鹤琴2.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a问卷法b观察法c个案法d书面调查法3.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a横向研究b跟踪研究c纵向研究d横贯研究4.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在1985年创刊。

a《心理发展与教育》b《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c《心理发展》d《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5.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a全面观察b集中观察c重点观察d分散观察三、判断题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普莱尔明确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为丛藓科扭口藓演讲”。

()3.美国的格塞尔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4.自然实验的主要优点是它的掌控比较严苛,所赢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低,数据比较可信,结论经得住考验。

()5.以赞科夫为代表进行了“教育与发展”的实验研究,使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日益相结合。

()四、思考题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案一、1.《一个婴儿的传略》2.19世纪后半期3.普莱尔4.霍尔5.《教育心理学》二、1.d2.ad3.cd4.a5.bd三、1.√2.×3.×4.×5.√四、略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一、单选题1.“如果给我十几个身心健康的婴儿,我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早年及种族就是什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1.儿童发展阶段:儿童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等不同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特征和任务,了解这些阶段的特点有助于理解儿童行为和需求。

2.心理发展理论:重点复习皮亚杰、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心理学家的发展理论,了解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过程。

3.认知发展: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特别关注儿童的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发展等方面。

4.社会性发展:研究儿童与他人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了解儿童在社交、情感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6.语言发展: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理解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和语言发展障碍的原因。

8.家庭教育:了解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关注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风格对儿童的影响。

9.学校教育:了解儿童在学校中的学习和适应情况,关注教育环境对儿童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影响。

10.评估和干预:了解儿童心理健康和学习问题的评估和干预方法。

重点掌握儿童发育评估工具和干预策略。

以上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复习重点,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这门学科内容较为广泛,需要结合具体案例和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P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P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②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③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

P14.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①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②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P17.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①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描述性研究方法:a.观察法,b.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c.个案法;②实验性研究方法:a.实验室实验法,b.自然实验法(特殊形式教育实验)。

P25.华生的心理发展环境决定论:①否定遗传的价值,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②行为主义对心理发展的解释(思维的发展、情绪的出现、人格童的思维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其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②图式(儿童对环境作出适应的认知结构),③同化(将周围的环境纳入到机体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图式)与顺应(主体改变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观的变化),④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P4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①0-2岁:感知运动阶段,②2-7岁:前运算阶段,③7-11岁:具体运算阶段,④11岁之后:形式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①最近发展区(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②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③学习的关键期。

P51.心理发展的辩证观:①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a.遗传的作用,b.环境与教育的作用,c.遗传与环境的关系;②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a.儿童心理内部矛盾的产生,b.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③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a.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b.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c.年龄特征对于教育工作的启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九章 儿童品德心理与发展)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九章 儿童品德心理与发展)

第九章儿童品德心理与发展一、填空题:1、品德发展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依据社会道德向儿童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儿童品德发展现状的矛盾,这一矛盾推动了儿童品德的发展。

当然,外部教育影响是品德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自我教育是品德发展的根本动力。

2、品德发展是四个因素协调、统一发展的过程,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道德情感是动力,道德意志起调控作用,道德行为是前三者的综合表现,也是个体品德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3、皮亚杰认为,儿童在6 岁以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他们在游戏中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而儿童在6——10 岁期间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其道德判断都基于对规则的无条件服从。

4、班杜拉认为,社会学习主要不是直接强化的操作学习,而是替代强化的观察学习。

5、道德认识是一种对于是非、好坏、善恶的行动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

其中,道德观念是指社会道德现象在人脑里留下的表象;道德概念是指社会道德本质特征的反映;道德信念是个体坚信自己的道德观念正确,并使这种道德观念伴随着内心体验而成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6、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对人”到“对己”;从片面到全面。

7、道德意志就是人在道德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体现在道德行为中。

8、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表现在:认识具有模糊性;情绪具有对立性;意志具有脆弱性;行为具有逆反性。

二、选择题:1.人们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他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体验是(B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会将“我妈妈说的”“我们老师说的”挂在嘴边,表明其道德发展阶段处于皮亚杰所说的( B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3、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A )。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4、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C )。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自出生到青春期期间身心发展和行为变化的科学领域。

它探索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以及这些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困扰。

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点对于儿童教育、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首先,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点之一、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感知和思考来理解世界。

从新生儿的基本感知、注意力和概念形成,到儿童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断发展。

关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主要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

其次,儿童的情感发展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儿童的情感发展涉及情绪的产生、调节和表达。

从婴儿的基本情感反应到儿童的情绪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情感发展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关于儿童情感发展的理论主要有鲁宾的情感理论和艾琳顿的依恋理论。

此外,儿童的社交发展也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儿童通过和家庭、同伴和社会的互动来学习社会技能和建立社交关系。

从婴儿的亲社会行为到儿童的友谊和冲突解决能力的发展,社交发展对于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关于儿童的社交发展理论主要有皮亚杰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和克斯达尔的互动理论。

最后,儿童的身体发展也是重点之一、儿童的身体发展包括身体结构、功能和运动技能的发展。

从婴儿的运动发展到儿童的精细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的提高,身体发展对于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关于儿童的身体发展理论主要有吉尔伯特的身体发展理论和布隆贝格的动物行为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标题:儿童发展心理学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及相关因素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心理学家们关注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提供更有效的教育和支持。

一、儿童认知发展1.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1.2 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儿童认知发展受到遗传、环境、社会互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3 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儿童认知发展对其学习、社会适应和情绪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儿童情感发展2.1 情感发展的特点儿童情感发展表现为情绪的多样性、情感的表达方式逐渐丰富等特点。

2.2 家庭环境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对儿童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3 情感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情感发展有助于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社交技能和心理健康。

三、儿童社会交往3.1 社会交往的发展阶段儿童的社会交往发展经历了单向互动、互惠互动和互为理解等阶段。

3.2 家庭和学校对儿童社会交往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对其社会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3 社会交往的益处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够促进儿童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情感连结。

四、儿童发展心理障碍4.1 儿童发展心理障碍的种类儿童发展心理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学习障碍等多种类型。

4.2 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儿童发展心理障碍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4.3 家长和教育者的支持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变化,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五、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5.1 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家长可以通过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5.2 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原理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一、儿童认知发展1.儿童认知的基本构成要素,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

2.儿童认知的发展阶段,如儿童的感知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形式操作期等。

3.儿童认知的发展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4.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概念,如模式化、内隐理论、自主学习、元认知等。

二、儿童情感发展1.儿童情感的基本构成要素,如情绪、情感、性格等。

2.儿童情感的发展阶段,如婴幼儿期的依恋、幼儿期的情绪识别和情绪调节、学龄前期的同伴关系等。

3.儿童情感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如爱默生的情感发展理论、碧带福的人格发展理论等。

4.儿童情感发展中的重要概念,如自尊、情商、同理心等。

三、儿童社会发展1.儿童社会发展的基本构成要素,如社交能力、合作能力等。

2.儿童社会发展的发展阶段,如幼儿期的亲子关系、学龄前期的同伴关系、中学期的自我认同等。

3.儿童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如布内尔的同伴模型、弗洛伊德的身份危机理论等。

4.儿童社会发展的重要概念,如社会比较、合作学习、权威性教育等。

四、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1.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包括教师行为、教师反馈等。

2.学校过程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包括课堂氛围、学术期望等。

3.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包括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方式等。

4.同伴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包括同伴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等。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课堂笔记和相关的研究文献,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的阅读和理解。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概念卡片、思维导图等工具,将重点概念和理论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此外,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深化对儿童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 4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7.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8.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9.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10.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1.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2.依恋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13.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14.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P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P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②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③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

P14.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①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②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P17.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①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描述性研究方法:a.观察法,b.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c.个案法;②实验性研究方法:a.实验室实验法,b.自然实验法(特殊形式教育实验)。

P25.华生的心理发展环境决定论:①否定遗传的价值,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②行为主义对心理发展的解释(思维的发展、情绪的出现、人格的发展)。

P30.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①本我(属于无意识层面,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最强有力的部分),②自我(人格中有意识的成分,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与现实世界反复作用的过程中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③超我(从自我分化出来的部分,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反映着儿童生长的社会所具有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父母权威和职责的内化)。

P34.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理论的联系与区别:①联系:精神分析学说,②区别:弗重视性冲动的作用,埃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弗认为人是生物冲动的奴隶,埃将孩子看做是自发地去适应环境的积极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作用。

P3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①0-1岁:信任对怀疑,②1-3岁:自主对羞怯,③3-6岁:主动对内疚,④6-12岁:勤奋对自卑,⑤12-20岁(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⑥20-40岁(成年初期):亲密对孤独,⑦40-65岁(成年中期):繁殖对迟滞,⑧65岁之后(成年晚期/老年期):自我完善对绝望。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的科学学科。

本文将重点总结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几个关键内容,包括儿童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一、儿童的身体发展:
1.出生后身体发展迅速:出生时婴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成,但身体发育迅速,出生后几个月内增长迅速,体重迅速增加。

2.生长曲线:生长曲线显示了儿童身高和体重在不同年龄段的增长情况。

在婴儿期,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较快,而在青春期迅速增长。

二、儿童的认知发展:
2.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语言和思维等方面。

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记忆能力逐渐提高,语言能力也逐步发展。

三、儿童的情感发展:
2.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时期,儿童开始形成对自我的意识,并能够识别自己和其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3.情绪调节的发展: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通过表达情感来应对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社会化需求:儿童需要与他人互动,与其他儿童建立友谊关系,并通过模仿和观察他人来学习社会行为规范。

2.情感理解和共情:儿童逐渐发展出对他人情感状态的理解和共情能力,能够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并对其作出反应。

3.社会角色的认同:青春期是儿童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和社会角色的阶段,他们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和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

综上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关注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通过了解儿童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一、填空1.古希腊时期,自柏拉图主张教学方法应重视(个别差异)、教育目的在于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到亚里士多德主张(顺应本性)(培养习惯)(启发心智)的教育原则。

2.从道德教育看,在孔子的思想中,他所有的(知、情、意、行)四者并重的理念,可视为最完整的德育心理思想。

3.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一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种要素4.杜威是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三大领域的杰出学者。

5.华生完全否认(遗传)的作用,将人类行为中所有近于本能的行为都看成是在实际社会中形成的(条件反射)6.华生用(刺激-反应)过程来解释情绪的出现。

7.埃里克森发展阶段论,小学儿童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8.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主要源于主体的(动作)9.皮亚杰认为动作的本质就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10.皮亚杰认为适应有两种形式(同化)(顺应)11.皮亚杰认为支配儿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12.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问题(最近发展区、教育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关键期)1.儿童的发展中,女生在(10-11)岁起进入发育的高峰期,男生在(12-13)岁起进入发育的高峰期。

2儿童进入学校后,(学习)活动成为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3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

4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在(四年级)5小学儿童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地、非一次性完成的、不断充实和改造的过程)1.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由(情感、控制)两个不同纬度组合而成的,不同的组合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忽视型、放纵型)2.小学儿童选择朋友,表现出明显的(同质性、趋向性)的特点,(学习)行为对小学儿童的择友具有关键影响。

3.班集体的形成,一般经历(松散、凝聚、形成、优化)四个阶段4.与班集体相比,非正式群体有几个明显特点(自发性、相似性、相容性、畅通性、权威性)5.根据儿童被同伴接纳的程度,可以把小学儿童分为(人缘型、嫌弃型、孤立型、中间型)6.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性格由(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组成。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知识要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课程知识要点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研究儿童心里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室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2. 教师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室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3.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策略,能力和品德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品德等。

3.人格的结构:1.本我属于无意识层面,是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他有事最强有力的部分。

2.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成分,是实现化了的本能,是在与现实世界反复作用的过程中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

3.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部分,他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4.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小学儿童6-12岁心里危机,勤奋对自卑。

主要发展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重要时间和影响,儿童必须要掌握重要的交往和学习技能。

这个时期孩子常常会将自己与同伴进行比较,如果孩子足够勤奋他们在这个时期中能够掌握大量的交往学习技能,如果不能掌握这些技能,孩子就会感到自卑这是老师和同伴是个体的重要社会他人。

5.埃里克森对教育启示:小学教育的启示,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小学儿童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在这一阶段,他们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活的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而学生成人后对于学习和工作的态度都与这个阶段所获得的勤奋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艰辛努力而获得好成绩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精)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研究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学生研究过程与研究条件的揭示以及将发展特点与研究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

研究内容包括研究与教学的要素和过程,如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研究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等。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是促进其专业成长,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

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方法和实验性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个案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特殊形式教育实验)等。

XXX的心理发展环境决定论否定遗传的价值,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行为主义对心理发展的解释包括思维的发展、情绪的出现和人格的发展。

XXX的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属于无意识层面,是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最强有力的部分;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成分,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与现实世界反复作用的过程中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超我是从自我分化出来的部分,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反映着儿童生长的社会所具有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父母权威和职责的内化。

XXX与XXX理论的联系在于精神分析学说,但区别在于XXX重视性冲动的作用,而XXX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XXX认为人是生物冲动的奴隶,而XXX将孩子看做是自发地去适应环境的积极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作用。

XXX的人格发展阶段包括信任对怀疑、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迟滞和自我完善对绝望。

思维的品质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

这些品质对于良好的思维发展至关重要。

研究活动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增强小学儿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提高其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以及促进社会性发展。

儿童感觉的发展涉及视觉和听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P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P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②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③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

P14.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①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②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P17.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①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描述性研究方法:a.观察法,b.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c.个案法;②实验性研究方法:a.实验室实验法,b.自然实验法(特殊形式教育实验。

P25.华生的心理发展环境决定论:①否定遗传的价值,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②行为主义对心理发展的解释(思维的发展、情绪的出现、人格的发展。

P30.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①本我(属于无意识层面,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最强有力的部分,②自我(人格中有意识的成分,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与现实世界反复作用的过程中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③超我(从自我分化出来的部分,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反映着儿童生长的社会所具有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父母权威和职责的内化。

P34.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理论的联系与区别:①联系:精神分析学说,②区别:弗重视性冲动的作用,埃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弗认为人是生物冲动的奴隶,埃将孩子看做是自发地去适应环境的积极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作用。

P3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①0-1岁:信任对怀疑,②1-3岁:自主对羞怯,③3-6岁:主动对内疚,④6-12岁:勤奋对自卑,⑤12-20岁(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⑥20-40岁(成年初期:亲密对孤独,⑦40-65岁(成年中期:繁殖对迟滞,⑧65岁之后(成年晚期/老年期:自我完善对绝望。

P40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①动作的重要性(儿童的思维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其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②图式(儿童对环境作出适应的认知结构,③同化(将周围的环境纳入到机体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图式与顺应(主体改变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观的变化,④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P4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①0-2岁:感知运动阶段,②2-7岁:前运算阶段,③7-11岁:具体运算阶段,④11岁之后:形式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①最近发展区(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②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③学习的关键期。

P51.心理发展的辩证观:①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a.遗传的作用,b.环境与教育的作用,c.遗传与环境的关系;②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a.儿童心理内部矛盾的产生,b.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③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a.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b.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c.年龄特征对于教育工作的启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P55.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表现出的质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P60.认知发展:小学儿童心理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小学儿童在感知、思维、记忆等方面诸种功能的发展。

P67.感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P69.知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P64.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始终。

P65.注意广度: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到的客体的数量,是注意在空间上的品质。

P66.注意稳定性: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注意所能保持的时间,是注意在时间上的品质。

P67.注意转移: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过渡到另一个对象上。

P66.注意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P81.思维: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以间接途径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智力的核心部分并影响着认识过程的其他成分。

P74.记忆:人脑对经历的事物的反映,由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构成,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积累经验、丰富知识的基本手段。

P86.思维的品质: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

P62.学习活动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①增强了小学儿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②增强了小学儿童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③促使小学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④促进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P67.儿童感觉的发展:①视觉的发展:a.视敏度的发展,b.颜色视觉的发展;②听觉的发展。

P69.儿童知觉的发展:①空间知觉的发展:a.形状知觉,b.方位知觉;②时间知觉的发展;③运动知觉的发展。

P64.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①有意注意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逐渐提高,②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P72.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①小学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阶段:a.认识“个别对象”阶段, b.认识“空间联系”阶段,c.认识“因果联系”阶段,d.认识“对象总体”阶段;②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特点:目的性、顺序性、精确性、深刻性。

P74.小学儿童识记的特点:①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②由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转化。

P76.小学儿童保持的特点:①保持材料由偏重于具体类型发展到抽象类型:a.具体材料的保持优于抽象材料的保持,b.具体材料和抽象材料保持的差别岁年龄增长逐渐缩小;②保持时以视觉加工为主;③逐渐使用复述策略来保持信息。

P78.小学儿童回忆的特点:①从不会搜索和追忆向开始会搜索和追忆发展,②从不会评价自己的回忆向学会自我评价发展。

P81.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具体性、转折期、不平衡性。

P94.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发展:①从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发展到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②从笼统的泛泛的兴趣,逐步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的分化性兴趣;③从对具体事实的兴趣发展到初步探讨抽象和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④阅读兴趣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普小读物;⑤从对日常生活的兴趣,逐步扩大和加深到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兴趣。

P93.道德感: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

P94.理智感:人们在认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是推动人们世界的强大动力。

P95.美感:人运用一定的审美标准对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

P96.人际关系:人与人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P109.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行为发生显著的影响。

P110.自我意识: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

P115.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P124.气质:人的心理活动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

P93.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①道德感的三种形式: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想象的道德情感体验、伦理的道德情感体验;②特征:a.处于不断发展之中,b.具有明显的转折期,c.具有不平衡性,d.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e.自然的、直接的由客观现实引起的情感体验,以及具有高度概括性并带有激励作用的崇高道德观,对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P94.小学儿童理智感的发展:表现在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上。

[学习兴趣的发展趋势]P102.班集体的形成阶段:班级群体具有了班级集体的基本特征。

表现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和成员心理需要的基本满足,正确舆论开始形成,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群体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P96.小学儿童情感的培养:①提高认识,②创设情境,③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

P99.小学儿童友谊发展的阶段:①3-7岁:不稳定阶段,②4-9岁:单向帮助阶段,③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④9-15岁:亲密共享阶段,⑤12岁开始: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P100.小学儿童择友的标准:①直接接触关系,②接收关系,③敬慕关系,④其他关系。

P101.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①同质性,②趋上性。

P110.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①自我中心期,②客观化时期,③主观化时期。

P110.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①随年级增高而不断发展,②各年级发展速度不同,③各成分发展不同步。

P112.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①独立性日益增长,②全面性日益提高,③稳定性逐渐增强。

P116.性格特征:①性格的态度特征,②理智、情绪、意志等特征诸因素的发展。

P12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习惯性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P125.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①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帮助学生发展积极品质;②根据学生气质特点进行个别教育;③注意和防止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的病态倾向发展。

P128.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①针对儿童的性格特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培养优良性格特征,克服不良性格特征;②适当照顾儿童的性格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P124.气质类型:①胆汁质,②多血质,③粘液质,④抑郁质P129.认知方式的类型:①场依存型-场独立型,②冲动型-沉思型,③同时型-继时型。

P133.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①男女两性智力发展的年龄倾向性,②男女两性智力发展上的不同优势(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言语能力。

P132.针对儿童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育:教师教学方式与儿童认知方式相匹配,能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

P137.针对儿童性别差异进行教育:①发扬优势,克服劣势;②创造条件,加强男女两性的交往;③消除偏见,对男女一视同仁;④具体对象具体分析;⑤教育儿童正确认识自己;⑥修订教材和课外读物,消除男性社会“一边倒”的传播。

P144.学习: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P150.学习的联结理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P157.强化:在条件作用中,能使个体操作性反应的概率增加的一切刺激和事件。

P163.学习的认知理论:①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②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③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