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 6月9日 定稿(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 6月9日 定稿(1)

徐州幼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0—6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横向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纵向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抓握反射)。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7.一般认为,婴儿从(D.生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吉布森和福克)9.幼儿的记忆以(B.无意识记忆)为主。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皮亚杰)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表象)进行思考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习惯动作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15.在(A.感知运算阶段)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16、在(B.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17.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C.具体运算阶段)阶段?18、“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A.自我中心)。

19.“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皮亚杰)A.维果斯基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20、婴儿能够有意识地回忆以前的事情是在(D三岁左右)21.(A.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22.(A.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发展心理学的含义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 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广义发展心理学又称种系发展心理学,研究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种 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个体发展心理是指个体从受精卵的形成一直到衰老、 死亡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狭义发展心理学又称个体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个 体从受精卵的形成一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 展的特点和规律。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或规律 2.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三、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交叉点 四、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及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英国达尔文在 1876 年发表《一个婴儿的传略》 ,这是最早采用日记法对儿童进行观察研究的的报告之一, 因此被人们看成科学地研究儿童的先驱 1882 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 心理学的诞生 “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霍尔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青少年心理学著作《青少年心理学》 ,将研究的年龄范 围扩展到青少年期,还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法国心理学家比纳是智力测验的奠基人,他与西蒙编制了最初的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是世界 上第一个智力量表。 精神分析学派率先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进行了研究,荣格提出了前半生和后半生分期分期的观点,埃里克森 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1927 年美国的霍林沃思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主张研究人的心理的全 貌,古迪纳夫出版了《发展心理学》 ,强调研究人的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心理发展 德国的巴尔特斯提出了毕生发展的思想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打印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打印版

《⼉童发展⼼理学》期末重点·打印版<⽬录>【简答题】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物)p82.相互作⽤论的基本观点p103.⼉童发展⼼理学的主要研究⽅法(含义+优缺点)p304.⼉童动作发展的规律p555.评定新⽣⼉感觉的⼏种⽅法p626.⽪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p867.⼉童使⽤形容词的发展过程有何特点p132---新的内容(7.⼉童话语发展特点p133)8.简述“单词句”(含义+特点)p1359.句⼦的理解策略有什么P13810.语⾔获得相互作⽤论的主要观点(Piaget)p14611.良好的情绪或健康的情绪的特征p173--新的内容12.情绪发展的总趋势p18213.影响怯⽣的因素(定义+影响因素)p18314.玛西娅的同⼀性发展理论p22115.性别恒常性(性别⼀致性)发展要经历的三阶段p22516.什么是依恋(定义+类型)p24317.早期依恋对⼉童发展的影响p25218.缪勒和⽩莱纳把婴⼉同伴相互作⽤划分为三阶段(同伴的作⽤)p25619.⽪亚杰的⼉童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p27420.⼉童观察⼒发展的⼤致趋势p75(⽼师补充的)21.思维(认识)的起源发展p7822.⼉童话语发展的特点p123(⽼师补充的)【论述】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物+主要观点+对教育的启发)p82.⼉童发展⼼理学的主要研究⽅法(含义+优缺点)p303.“视崖”实验(⽬的+结果+结论)p764.⽪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评价p93)p865.论述⽪亚杰对⼈类思维的起源、结构和机制的看法,以及你对该理论的评价。

(⽼师补充的)6.语⾔获得理论(有什么+代表⼈物+观点)p1447.埃⾥克森⼈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p1968.论述埃⾥克森的“⼼理社会发展的阶段”p1979.简评埃⾥克森的⼈格发展理论p20010.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p20211.论述⽪亚杰的⼉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p27412.柯尔伯格(Kohlberg)的⼉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三⽔平六阶段名称+特点)p277【简答题】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物)p8这场争论⼤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绝对决定论:争论的双⽅把遗传与环境完全对⽴起来。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1、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2、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含儿童发展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是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上拓展发展而来。

发展心理学,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4、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儿童心理研究问题的来源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1)遗传决定论高尔顿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劲起引发作用。

(2)环境决定论华生2、共同决定论:(1)辐合论斯腾辐合论的核心是人类心理的发展既非仅由遗传的天生素质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

(2)鲁克森伯格(3)成熟优势论格赛尔双生子爬梯研究说明了成熟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3、相互作用论皮亚杰,基本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相互渗透相互转化(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分为: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岁)3、婴儿期(1岁—3岁)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5、童年中期(6岁—11、12岁)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儿童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关键期是一个有时间限制的时期,在此期间,如果发展中的机体接受到适宜的刺激,就会展示生来固有的某种发展模式,过了这一关键期,再给予同样的刺激是没有持久效应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7.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8.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9.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10.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1.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2.依恋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13.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14.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详细全面)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详细全面)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1、唐氏综合征:第21号常染色体的分离变异。

2、笨丙酮尿征:先天性代谢缺陷,早期检查和饮食干预可防止。

3、胎儿的发育过程:胚种期(0-2周)、胚胎期(2-8周、胚胎期是胎儿发育的关键阶段、胚胎期的发育展示了一个从内向外,从头到脚的发展模式。

)胎儿期4、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1)、关于畸胎形成的研究:畸胎形成物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伤害胎儿;(2)、母亲的自身因素对胎儿的影响;(3)、药物及烟和酒对胎儿的影响:酒精综合征(四)激素(五)母亲所处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5、儿童生理发展的基本原则:首尾原则、近远原则6、身体的发展:人体的生长发育呈波浪式,发展不等速,快慢交替进行。

7、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保证神经冲动沿一定的通道迅速而准确地传导。

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按一定顺序(“O-T-P-F”)进行。

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脑发育的加速度现象是间隔出现的。

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幼年儿童皮层主动抑制过程比兴奋过程弱。

两个加速期:5-6岁、13-14岁。

8、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至下,由近及远,由大到小。

9、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可塑性、修复性。

10、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生存反射:眨眼、呼吸、吞咽,原始反射:足趾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惊跳反射(莫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11、独立行走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2)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12、够摸动作:最先发展的精细动作。

13、手的抓握动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发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重要意义:(1)主动性: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2)逻辑思维: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3)经验丰富:使动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协调活动,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A非B错误
(二)前运算阶段
思维主要特点 1、表象性思维
(象征性游戏的出现) 2、不可逆性思维 3、思维的直觉性 4、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经典实验:三山实验、守恒实验
(三)具体运算阶段
思维主要特点
1、获得守恒性 2、思维的去中心化 3、序列化和传递推理 4、类包含
经典实验:守恒实验、类包含实验
中介缺失 产生缺失 利用缺失
记忆策略
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方法
错误信念任务成为儿童是否具有心理表 征能力的研究范式。
第五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
标志
1周岁左右,出现的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将整 个口语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前言语期 语言的发展期
语言发展的理论
先天论(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 认知发展论(斯金纳的强化说) 环境和学习论
对化; (4)惩罚较温和,带有补偿性。 (5)不再相信内在的公正,认为认识到越轨
行为可以隐蔽而不被觉察或惩罚。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研究
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法 道德发展阶段:三阶六段论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1)认知和情感因素,如观点采择、亲社会 道德推理、移情、自我概念。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1、思维的基本单元 格式(scheme)。最初的格式来自于无条
件反射。
2、同化与顺应的含义
思维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8 - 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 - 14、15岁)
(一)感知运动阶段
思维主要特点 通过感知、动作构筑动作格式 1周岁左右,建立“客体永久性” 末期出现心理表征能力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P11。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P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②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③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

P14。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①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②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P17。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①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描述性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c。

个案法;②实验性研究方法:a.实验室实验法,b.自然实验法(特殊形式教育实验)。

P25。

华生的心理发展环境决定论:①否定遗传的价值,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②行为主义对心理发展的解释(思维的发展、情绪的出现、人格的发展)。

P30.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①本我(属于无意识层面,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最强有力的部分),②自我(人格中有意识的成分,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与现实世界反复作用的过程中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③超我(从自我分化出来的部分,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反映着儿童生长的社会所具有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父母权威和职责的内化)。

P34。

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理论的联系与区别:①联系:精神分析学说,②区别:弗重视性冲动的作用,埃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弗认为人是生物冲动的奴隶,埃将孩子看做是自发地去适应环境的积极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作用。

P3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①0-1岁:信任对怀疑,②1—3岁:自主对羞怯,③3—6岁:主动对内疚,④6-12岁:勤奋对自卑,⑤12-20岁(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⑥20—40岁(成年初期):亲密对孤独,⑦40-65岁(成年中期):繁殖对迟滞,⑧65岁之后(成年晚期/老年期):自我完善对绝望。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心理过程的内容: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具体过程:1)认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思维是认识的核心。

2)情感过程,它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的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3)意志过程,它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心理过程是统一的。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相互联系。

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

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1)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

它有以下两个特点:(1)具体性喝形象性(2)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3)抽象逻辑思维,就是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

学龄初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不自觉性与自觉性在思维活动中进行消长的过程。

三、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一)智慧发展的阶段,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细分为六个子阶段:(1)0~1个月,反射活动阶段(2)1~4个月,习惯动作时期(3)4~10个月,有目的的动作形成时期(4)10~12个月,手段和目的之间分化并协调的时期(5)12~18个月,感知运动智慧时期(6)18~24个月,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2.前运算阶段(2~7岁),分为两个子阶段:(1)2~4岁,象征思维阶段,已经出现了象征符号的机能。

(2)4~7岁,知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开始从表象思维向运算思维进展。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运算获得了可逆性。

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了接触自我中心的作用,并出现了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从11或12岁开始)(二)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教育必须要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_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_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

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C. 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2.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

D个体心理发展3.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4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B. 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5 心理发展进程表现为()。

D. 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6.普莱尔(W.Preyer)是()的奠基人。

BB. 科学儿童心理学7 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为()年。

BB. 18828 11.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

CC. 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9 13.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

这种研究方式叫()A. 横断研究10.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

这种研究方式叫()。

BB. 纵向研究11 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其特点包括()。

AA. 兼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方面的优点12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B B.高尔顿13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C C.华生14 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

A A.皮亚杰15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

C C. 动作16 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叫()A A.图式17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个阶段。

C C.418 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AA. 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19 .客体永久性是指()DD. 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20 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

BB. 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21 艾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个阶段。

D D. 822 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学发展规律。

2.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是指在个体成长中的某一段时期,其成熟度恰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

最早起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对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

3.横断研究(横向)横断研究是在同时期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的被测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的测查并加以比较4.纵向研究(追踪研究)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也叫追踪研究5.动作技能是一种自动的、迅速的、正确的、柔和的动作,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动作,而是一连串的上百个肌肉与神经的协调动作6.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产生定向反射,这时,个体的心率就会起变化,注意力也会朝向刺激物,其他正在进行的活动(如吮吸、身体动作)立即停止,如果隔很长一段时间刺激物又重新出现引出定向反射的次数就会逐渐减少。

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习惯化。

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兴趣的现象称去习惯化7.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8.同化就是把外界因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是指把新的体验纳入已有图示中加以理解的过程)顺应是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收到它所同化的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调整已有图示来适应新的刺激的过程)9.守恒概念指个体能够认识到物体固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外在形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特征10.语用技能指交谈双方根据语言意图和语言环境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包括说者和听者两方面的技能11.依恋是婴儿寻求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依恋主要表现为啼哭、哭、吸吮、喊叫、咿呀学语、身体接近和跟随行为,依恋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12.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他们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13.性别同一和性别角色同一: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女性,这就是性别同一;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则是性别角色的认同14.同伴是社会上平等、共同操作时,在行为的复杂程度上处于同一水平的个体15.自我意识是作为主题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对后期心理发展的影响。
量。
年 龄 纵 向 研 对 同 一 个 或 同 一 ①反映儿童心理随年龄的变 时间长、耗资大,被试可能
和 测 究设计 群个体,在较长时 化,可以探究早期对后期的影 中途流失(死亡等),多次试
试 时 (追踪) 间 内 进 行 定 期 的 响。②对儿童进行细致、整体 验可能导致被试厌烦或练习
4 青少年认知的发展 4.1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的关系 感觉:脑对当前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达到一定标准,一定量才能感觉到)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两者成反比关系(阈限越低,感受性越强)
4.2 知觉的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选择性:把少数事物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从而对它们作出清晰的反映。(对象和背景可以相 互转化) 整体性: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刺激物中缺失的部分加以主观上的整合与补充,知觉为
料(独家),便于深入研究
质影响结果准确性
(四)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如智力测试)
(五)个案法。对某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小样本研究) 优点:①深入研究个体,揭示个体差异;②手段多样,定量与定性结合;③对个体的临床矫 治与发展指导研究有重要价值;④有助于获得假设,深入研究 局限:资料缺乏可靠性;研究结果代表性低,无法得出普遍性规律 (六)临床法。由皮亚杰倡导,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法的合并 运用,包括对儿童的观察、谈话与儿童的实物操作三个部分。 (七)活动产品分析法
2.3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成分:本我、自我、超我,各自遵循的原则
2.4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
件反射学习理论的主要
观点(正强化、负强化、

儿童发展心理学总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心理学总复习资料

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2.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 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4. 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 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3、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1. 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 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 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4、绝对决定论:将遗传与环境对立。

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5、共同决定论: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发展。

其代表人物是“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该理论的核心是人类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相辅相成所造就的。

6、相互作用论:其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其基本观点: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⑵互相渗透、互相转化;⑶二者的作用是动态的。

7、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1. 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 乳儿期:1个月~1岁• 3. 婴儿期:1岁~3岁• 4. 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 5. 童年中期:6岁~11、12岁• 6. 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7. 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8、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无论是遗传论者、环境论者,还是成熟论者,都将儿童视为被动发展的个体,忽视了儿童发展的主动性。

儿童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9、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个体发展稳定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10、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个体行为将受到个性特征和情境变化的影响。

不同情境中的表现不一定一致。

11、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心理发展有无关键期尚有争论。

对于“最佳学习期”问题关注但不宜过分关注。

1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普莱尔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于19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1.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B.从边缘动作到中央动作C.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2.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接触并抓取物体。

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所致。

A.近远原则B.大小规律C.首尾规律D.整体到局部的规律3.有的幼儿擅长绘画,有的善于动手操作,还有的很会讲故事。

这体现的是幼儿()A.能力类型的差异B.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C.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D.能力水平的差异4.婴儿喜欢将东西仍在地上,成人拾起来后给他,他又扔地上,如此反复,乐此不疲,这一现象说明婴儿喜欢()A.手的动作B.重复连锁动作C.抓我动作D.玩东西5.教师要根据幼儿园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不属于幼儿个体差异的是()A.某幼儿往常吃饭很慢,今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吃的很快B.有的幼儿吃饭快,有的幼儿吃饭嘛C.某幼儿动手能力很强,但语言能力弱于同龄儿童D.男孩通常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身体攻击行为6.下列哪一种活动重点不是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A.扣纽扣B.使用剪刀C.双手接球D.系鞋带7.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的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这说明()A.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平行的B.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较大C.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D.遗传和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相对8.为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的语言和动作等。

这一研究方法属于()A.访谈法B.实验法C.观察法D.作品分析法9.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10.教师根据幼儿的图画来评价幼儿发展的方法()A.观察法B.作品分析法C.档案袋评价法D.实验法11.儿童能以命题形式思维,则其认知发展已达到()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2.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说明儿童已经出现()A.直观的概括B.词语的概括C.表象的概括D.动作的概括13.抽象能力明显萌发的年龄段是()A.三岁前的儿童B.小班幼儿C.中班幼儿D.大班幼儿14.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C.给娃娃穿衣,喂奶D.儿童能算出2+3=515.幼儿难以理解反话的含义,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A.双关性B.表面性C.形象性D.绝对性16.按皮亚杰的观点2-7岁的思维处于()A.具体运算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D.前运算阶段17.小班幼儿玩橡皮泥时,往往没有计划性。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一、绪论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这段时间内,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的变化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

代表人物:高尔顿(高尔顿,优生学创始人),霍尔(复演说)环境决定论:人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代表人物: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斯金纳相互决定论: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代表人物:皮亚杰,阿纳斯塔西,沃纳,瓦龙,维列鲁学派的心理学家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示“关键期”概念:只有在某个特定时期,加上某种条件才会产生的特定的形态变化。

“印刻”现象:鹅、鸭、雁等动物在刚刚孵化出来时,让其接触其他种类的鸟或会活动的东西,他们就会把这些东西当做自己的母亲紧紧跟随,结果对自己同类“母亲”却无依恋。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出现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表格(P12)格赛尔实验:两个同卵双胞胎在不同时间开始训练爬楼梯,最后达到的成绩是一样的。

启示:成熟前的训练不起多大作用。

据此,格赛尔提出了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的水平的观点。

他认为影响发展的机制是生理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为学习作准备的“准备过程”。

他还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一定的生物内在进度表,它与一定年龄相对应。

制定了婴儿的“行为发育常模”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标志,西方与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普莱尔(德国)诞生标志:1882年出版的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西方儿童心理学发展:(一)20世纪早期霍尔: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美国儿童心理研究运动创始人“美国儿童心理之父”提出“复演论”发明了研究儿童心理的新技术——问卷法攥写第一本青少年心理的巨著《青少年心理学》(1940)《老年心理学》(1922)特点:1.强调发展是成熟的结果2.收集描述正常发展的资料3.弗洛伊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兴起(二)20世纪40-601.阐明和检验解释儿童行为的理论2.强调环境对发展的影响3.偏爱实验室试验(三)20世纪60-80不断涌现的儿童发展理论重新发现皮亚杰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生态学理论(四)20世纪后期到现在1.从发展心理学到发展科学——发展系统论成为主导思想2.以心理发展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趋势3.应用心理学研究呈繁荣之势(教育实践,临床应用社会政策和社会行动)我国儿童心理学发展:(一)解放前陈鶴琴《儿童心理之研究》西方各学派的儿童心理理论及研究相继被介绍到中国来。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精华总结Word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精华总结Word版

第一章导论1.儿童的概念:泛指整个身心未成熟阶段的个体,一般指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2.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①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决定发展,完全否定环境的作用。

代表人物: 高尔顿《天才的遗传》观点:人天生的能力分为十六等,并通过家谱调查归纳出一条祖先遗传规律,认为人的遗传性1/2来自父母,1/4来自祖父母,1/16来自曾祖父母。

用公式表示为1/2+1/4+1/8+……+1/2n=1实验:家谱研究K氏家族的研究②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发展,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代表人物:华生实验:形成和消除恐惧情绪(2)共同决定论: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的影响代表人物:①辐合论------ 斯腾《早期儿童心理学》②遗传与环境的作用论------- 鲁克森伯格③成熟优势论-------- 格赛尔代表一:辐合论代表二:成熟优势论--------格赛尔观点: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2个:成熟和学习。

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

这就是“成熟-学习原则”格赛尔的理论—成熟优势论,主要来自双生子研究。

论据:“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思考与讨论:双生子爬梯实验对你有何启发?启示一:1)超越生理成熟的水平过早训练,事倍功半。

2)容易形成挫折感,自信心下降,不利于成就动机的培养。

3)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且情绪易迁移。

启示二:1)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2)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3)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4)不要老是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应用题: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什么?并描绘实验过程。

1)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用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

2)双生子T和C在不同年龄学习爬楼梯。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一、绪论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17、18岁左右。

儿童动作、语言、思维、记忆、情感等心理发展的规律。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观点为: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

代表人物:高尔顿、主张复演说的霍尔评价:片面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代表人物:华生:心理发展就是形成刺激反应链斯金纳:外在的强化来塑造和改变评价: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观点:●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人物:●斯腾:心理发展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格塞儿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评价:●只是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折中调和。

格塞尔的实验与观点。

●双胞胎爬梯实验格赛尔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

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的水平的观点。

●代表人物:皮亚杰。

●主要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而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示P9某个特定的时候机体最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只发生在极短暂的特定时刻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就无法再学会,因此又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

劳伦兹P131935年,奥地利人洛伦兹(Konrad Lorenz)发现,小鹅孵出后的一两天内,愿意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物体。

如果见到的是母鹅就追母鹅,见到的是人就追人,而且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下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期末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一、选择题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器官是()A、脑B、心脏C、感觉器官D、大脑神经2、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是()A、人脑所固有的B、父母遗传的C、客观现实D、人脑想象出来的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A、主观能动的反映B、像镜子一样的反映C、被动的反映D、原原本本的反映4、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者”这说明了心理是()A、脑的机能B、对客观现实的反映C、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反映D、脑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5、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人的社会行为B、人的心理现象C、人的心理过程D、人的个性心理6、学前儿童期通常是指()A、3-6岁B、0-1岁C、1-3岁D、0-6、7岁7、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技能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转折期B、敏感期C、危机期D、最近发展区8、下列不属于6-12个月婴儿的身体发展特征的是()A、能够坐、站、趴B、出现分离焦虑C、能连续清楚的发出一些音节D、有抓握反射9、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性,出生时并不齐全,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这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总趋势是()A、从笼统到分化B、从具体到抽象C、从被动到主动D、从不齐全到齐全10、婴幼儿手眼协调的标志性动作是()A、无意触摸到东西B、握住手里的东西C、伸手拿到看见的东西D、玩弄手指11、下列属于4-5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的是()A、爱模仿B、个性初具雏形C、抽象思维开始萌芽D、开始接受任务12、下列属于5-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的是()A、认识依靠行动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C、开始接受任务D、最初步的生活自理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2、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章第二节一、选择题1、儿童心理发展中提供最初的自然物质基础的因素是()A、遗传B、生理成熟C、教育D、主观因素2、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家庭B、遗传C、生活条件D、教育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的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环境B、邻居C、母亲D、成熟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A、生理成熟B、家庭因素C、环境因素D、教育因素5、()可以使遗传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A、社会环境B、生理成熟C、心理内部矛盾D、心理活动6、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社会环境B、生理成熟C、心理内部矛盾D、心理活动7、()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最初的可能性A、社会环境B、生理成熟C、遗传D、心理活动8、()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A、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B、生理成熟C、遗传D、心理活动二、简答题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第一章第三节1、提出成熟势力说的心理学家是()A、高尔顿B、华生C、格赛尔D、斯金纳2、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了()对幼儿学习技能的重要作用A、遗传因素B、教育因素C、环境因素D、生理成熟3、()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C、华生D、斯金纳4、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种成分,人格中的最高部分是(),它遵循的至善至美的原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学发展规律。

2.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是指在个体成长中的某一段时期,其成熟度恰适合某种行为
的发展。

最早起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对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

3.横断研究(横向)
横断研究是在同时期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的被测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的测查并加以比较
4.纵向研究(追踪研究)
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也叫追踪研究5.动作技能是一种自动的、迅速的、正确的、柔和的动作,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动作,而是
一连串的上百个肌肉与神经的协调动作
6.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产生定向反射,这时,个体的心率就会起变化,注意力也会朝向刺激物,其他正在进行的活动(如吮吸、身体动作)立即停止,如果隔很长一段时间刺激物又重新出现引出定向反射的次数就会逐渐减少。

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习惯化。

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兴趣的现象称去习惯化
7.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8.同化就是把外界因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是指把新的体验纳入已有图
示中加以理解的过程)
顺应是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收到它所同化的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调整已有图示来适应新的刺激的过程)
9.守恒概念指个体能够认识到物体固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外在形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特

10.语用技能指交谈双方根据语言意图和语言环境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包括
说者和听者两方面的技能
11.依恋是婴儿寻求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依恋主要表现为
啼哭、哭、吸吮、喊叫、咿呀学语、身体接近和跟随行为,依恋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
12.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他们在行为方式
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13.性别同一和性别角色同一: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女性,这就是性别
同一;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则是性别角色的认同
14.同伴是社会上平等、共同操作时,在行为的复杂程度上处于同一水平的个体
15.自我意识是作为主题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
识。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16.语音的发展:语音是指语言的声音,和杂乱的声音不同之处在于它和意义紧密结合,而
杂乱的声音毫无符号意义
17.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
要的认知技能
1.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揭示和测量个别差异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
遗传决定论:高尔顿霍尔
绝对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华生
共同决定论:斯滕“辐合论”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3.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儿童心理》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
的诞生
4.横向研究
优点:
1)研究者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实验研究任务,并可以同时对两个或几个以上的多个不
同年龄人群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2)节约时间和人力、物力,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数据资料
3)在同一时间对被试的心理进行测量和评价,可以避免研究结果受社会文化变化带来
的影响
缺点:
1)被试之间的心理差异既包括年龄的差异,也包括由于各年龄人群组出生和年代不
同,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而产生的群体差异
2)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取样程序也比较复杂
5.纵向研究
优点:
1)比较系统地详细地了解人的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的量变与质变的规律
2)可以揭示人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与环境(家庭、学校)因素之间的关系
3)对于在短期内不能得出结论的研究,可以用这种方法,经长时间研究最后得出结论、
缺点:
1)由于研究持续时间长,研究的被试数量会随时间的连续而逐渐减少
2)反复的评价和测量研究对象,可能会影响被试的发展,被试对评价测量产生熟悉效
应,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3)时间较长,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的增加
6.染色体: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组成
7.碱基互补原理
8.减数分裂是在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它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
两次,其结果是使原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9.胎儿的发育过程: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
10.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至下、由远及近、由粗到细或者说由大到小
11.心理运演的两特征:可逆性、守恒性
12.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所获得智慧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具体性:思维运算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2)可逆性:是指能够抓住一个概念中各种具体变化的本质关系
3)把不同类的事物(互补或非互补的)进行序列的对应
4)群集结构的形成
5)自我中心观进一步削弱,即去中心的
13.深度知觉吉尔森和沃克“视崖”实验
14.方位知觉朱智贤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7岁),能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
第二阶段(7~9岁),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第三阶段(9~11岁),能比较灵活地、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
15.在语音发展到某一时候,儿童获得了把听觉模式转换成自己发音的方法,一般称之为语
言现象或语言过程
16.普通名词中等概括水平扩张缩小
17.形容词发展过程的特点:
1)从物体特征的描述发展到事件情境的描述
2)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
3)从形容词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
18.句子的发展句子的产生:不完整句,完整句,复合句
19.语言获得理论代表人物
环境论:1.模仿说:阿尔波特、乔姆斯基、怀特赫斯特
2.强化说:巴甫洛夫、斯金纳
先天决定论:1.先天语言能力说:乔姆斯基
2.自然成熟说:勒纳伯格
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1.认知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2.社会相互作用论:鲁利亚
20.情绪组成部分:情境、身体状态、情绪表现、情绪体验
21.依恋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出生到3个月):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段
第二阶段(3个月到6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
第三阶段(6个月到3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婴儿从6、7个月起,对依恋对象的存在表示深深的关切
22.依恋的类型:回避型、安全型、反抗型
23.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多动症
24.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健康情感
1)使小学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使儿童
增强自信心,增加其心理健康)
2)发展小学生的高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3)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i.保持愉快的情绪
ii.控制和调节消极的情绪
25.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超我包括:一是良心,二是自我理想
26.自我评价发展特点
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龄而增

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三、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的初步倾向
四、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时
间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
发展
五、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27.柯尔伯格认为儿童区分性别角色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基本的性别同一:儿童能正确地指出自己的性别(2~3岁)
2)性别的稳定性:儿童指导一个人的性别是不会随年龄而变化的(4~5岁)
3)性别的坚定性:儿童认识到一个人的外貌或活动的变化与性别无关(6~7岁)
28.性别差异的表现:身体和动作方面;认知方面;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
29.同伴的作用
1)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2)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
3)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体统的发展
30.同伴交往的类型(庞丽娟):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
31.赛尔曼友谊发展的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3~7岁)这时儿童还未形成友谊的概念
2)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3)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
4)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
5)第五阶段(12岁开始)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32.赛尔曼角色采择分成四个阶段
0阶段(3~6岁)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
1阶段(6~8岁)社会信息的角色采择
2阶段(8~10岁)自我反省角色采择
3阶段(10~12岁)相互角色采择
4阶段(12~15岁以上)社会和传统体系的角色采择
33.游戏的理论代表人物:精力过剩说(席勒和斯宾塞)娱乐放松说(拉扎鲁斯)复演
说(霍尔)生活准备论(格罗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