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发展和教育方面的心理特征、过程和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情感、认知和身体等方面。
本文将从该学科的历史、理论和应用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当时一些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儿童的认知、社会和情感发展,以及教育对其发展的影响。
这些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20世纪上半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理论也逐渐形成,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等。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上。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他提出了认知结构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通过不断调整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的环境和经验,从而实现认知的发展。
这个理论不仅对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除了认知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也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在社会发展方面,亨利·温曼提出了父母-儿童关系的理论,认为父母与儿童的亲密关系对儿童的发展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情感发展方面,爱德华·斯普林格提出了情感的阶层理论,认为个体在情感发展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从基本的需求满足到建立稳定的情感关系。
这些理论为教育者和家长提供了指导和指导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他们还可以通过了解个体的情感发展水平来建立积极的教育关系。
此外,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为教育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例如,教育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教育政策,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总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发展和教育方面的心理特征、过程和问题的学科。
87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
87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及其与教育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教育如何促进个体心理发展。
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心理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其研究任务包括揭示心理发展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等。
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实质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生物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等。
三、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形式运算期等。
认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要适应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以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四、情绪与社会性发展情绪发展和社會性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另一方面。
情绪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斯宾塞的依恋理论等。
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米德的社会化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等。
情绪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要关注个体情绪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培养个体良好的情绪和人际关系。
五、个性与性格发展个性是个体在心理特征上的总体表现。
个性的基本概念包括性格、气质、智力等。
性格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等。
个性与性格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要关注个体个性和性格发展,培养个体良好的性格特征。
六、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评价理论。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教学理论包括传统的教学理论、现代的教学理论等。
评价理论包括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课程评价理论等。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32.(发现法)2.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广义。
狭 33.奥苏伯尔强调接受学习有的图示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 义 34.观察学习:富主体的动作。
2.同化:图式: 36.人的活动动机来自于过去别人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是一种3.顺应:和自己在类似行为上受到的强 认识的功能结构,最初的图式是 4.最近发展区化,包括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 遗传的来的。
5.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与自我强化 3.顺应: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6.关键期: 37.替代性强化: 境现实。
亦即当客体作用于主体, 7.内部言语:。
38.技能:而主体的图式不适应客体时,就 8.依恋: 39.图式: 要调整和改变主体的图式,使之 9.社会认知: 40.概念学习:。
适应客体的过程。
10.角色采择: 41.学习策略 4.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 11.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提出青 42.元认知: 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春期性意识的发展经历四个阶 43.动作技能: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 段45.相同要素说: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 12.高中生思维发展的总特点是: 46.品德: 差异。
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 47.道德信念: 5.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在一定 维能力处于优势地位 48.品德不良: 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 13.(25——40 岁)是创造性思维 49.学习动机: 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 的最佳年龄 50.成就动机: 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 14.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迅速 5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特征。
发展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 52.奥苏泊尔认为成就动机:由认 6.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 敏捷 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 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在关键期 15.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 附属内驱力组成。
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发散思维),它包括三个维度: 53.认知内驱力: 习得特别容易,心理发展特别迅 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54.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速。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身、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心理变化过程。
心理发展反应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而稳定的系列变化过程,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心理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心理发展过程呈现出许多阶段;各个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的发展速度完全不一样;心理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心理发展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
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主要包括: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运动智力、自知智力、社交智力。
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其他儿童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维果茨基认为,弄清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即最近发展区,将会大大提高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元认知:元认知是对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调节认知过程的能力,它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简单的说,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其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的对象是内在的、抽象的,是主体自身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元认知的内容是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元认知只能通过对认知活动的调控,间接地影响主体的认知活动;元认知落后于认知的发展。
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
他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多选)1.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指个体发展心理学。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应用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学校教育情境下学与教的心理特点与规律。
教育心理学更注重解决教育实践领域内的各种具体的心理学问题。
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
综上所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具有多面性:它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既是自然学科又是社会学科。
但从总体上来看,它更偏重于应用学科和社会学科。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1.中国古代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2.中国近现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单选)(1)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陈鹤琴。
1925 年他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著名的《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该书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本具有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著作。
同年,在此基础上,他又写出了《家庭教育》一书,该书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典范。
(2)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985 年我国第一份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术刊物《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朱智贤任主编。
(3)1962 年朱智贤出版了反映当时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儿童心理学》一书。
1973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发展心理一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1984 年底又建立了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使中国的发展心理学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
(4)进人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心理学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2004 年中国心理学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8 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实现了心理学的国际化与中国化的结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单项选择:1、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的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陈鹤琴2、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观点的心理学家是维果斯基3、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与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4、1929年霍尔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这本书是最早研究老年心理学的著作。
5、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6、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梦的解析》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学派的诞生7、运用家谱分析法研究名人的家庭史和双生子在智力上的差异等,提出“天才是遗传的”观点的英国心理学家是高尔顿8、游戏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儿童在其中反应周围的现实生活并了解周围人的劳动、生活和道德面貌,同时体验着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9、遗传是指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10、小学儿童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度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四年级11、提出学习联结理论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1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3、主张环境决定论的心理学派是行为主义14、影响学生原有知识、技能和学生的主动加工活动的称为影响学习的内部条件15、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是长时记忆16、提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科学家是巴甫洛夫17、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18、品德的基础是道德认识1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原始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20、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是元认知21、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分布呈正态分布,其中智商在120—129之间属于优秀22、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就是学习定势的作用23、在技能形成中,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停顿的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所谓的“高原期”24、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了著名的成熟决定论,他主张,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25、个体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感情的一种必要的社会认知技能,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站在对广播角度上考虑问题的能力,在以展心理学上叫做角色采择26、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27、皮亚杰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标准是智力发展28、1963年作为内部资料印刷了潘菽的《教育心理学》29、1962年朱智贤出版了反映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儿童心理学》一书30、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上开始使用“发展心理学”为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31、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以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32、弗洛伊德以“性”的发展作为年龄阶段的划分标准33、皮亚杰是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34、维果斯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35、高尔顿法主张用统计方法来推断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36、成熟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37、元记忆是指个体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38、人生观是个体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际与规律的科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之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7.发展与教育心理学38.社会认知39.个别差异40.道德情感41.皮格马利翁效应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图式2.角色采集技能3.下位学习4.PQ4R法5.罗森塔尔效应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最近发展区2.智商3.产生式4.练习曲线5.教学监控能力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7.横断研究设计38.守恒39.代际差异40.超常儿童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关键期2.程序教学3.上位学习4.小组道德讨论法5.标准化测验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图式37.社会学习理论38.自尊感39.直觉行动思维40.同化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7.自我整合感38.顺应39.聚合式交叉设计40.依恋41.学习的试误说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心理发展年龄特征2.个别差异3.并列结合学习4.练习的高原现象5.双向细目表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8.顺应39.替代性强化40.自我效能感41.归因42.学习的测量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8.自我中心主义39.关键期40.依恋41.元记忆42.常模参照测验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7.关键期38.自我意识39.成人感40.道德认识41.程序教学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8.生态学运动39.直觉行动思维40.社会认知41.学习动机42.效标关联效度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8.特殊才能39.智慧技能40.学习的迁移41.亲社会行为4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7.纵向研究设计38.自我意识39.发展任务40.个别差异41.认知内驱力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7.最近发展区38.超常儿童39.观察学习40.学习的测量41.折半信度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7.顺应38.性别角色39.有意义学习40.常模41.遗传决定论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40.成熟41.学习42.角色采择43.发展任务44.教育心理实验法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l,共l5分)40.道德意志41.原我42.罗森塔尔效应43.学习策略44.耶克斯和道德生定律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41.自我中心主义42.关键期43.社会认知44.表征45.广义知识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40.内化41.调和论42.人格类型的性向说43.程序教学44.归因的三维模式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40.家谱分析法41.智慧技能42.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43.耶克斯和道德生定律44.观察学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1.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科的主干学科之一,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1.2横断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1.3纵向研究设计:就是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1.4聚合式交叉设计:将横断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构成聚合式交叉设计。
1.5观察法: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观察的结果。
1.6实验法: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1.7调查法:指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试或有关人员了解其某种心理活动的发生极其有关条件。
1.8问卷法:指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学生心理活动的数据资料的方法。
1.9测验法:指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学生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
1.10生态学运动:指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被试的心理特点的普遍倾向。
2.1人格:是一个人行为系统,即动作的总和。
它是后天形成的,是人的各种习惯系统的产物。
并且其中也有一些占优势的习惯系统。
2.2 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工作。
2.3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2.4顺应:指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
2.5平衡:指同化作用服从于客体的性质,是同化与顺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
2.6守恒:就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
2.7假设-演绎推理: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先提出一系列的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从而得到答案。
2.8命题推理:指不必一定按现实的或具体的资料做依据,只凭一个命题就可以进行的推理。
发展及教育心理学
发展及教育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是两个紧密相关的学科领域,它们研究的是
人类在生命过程中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教育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首先,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生命周期内的身心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类从婴儿到成年的各个阶段,从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
展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人的成长和发展。
发展心理学主要有两个重要的理
论框架,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这些
理论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在不同阶段的认知和情绪发展,以及重要的生活事
件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原理和理论,以促进学习和
教学的效果。
它研究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及如何优化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涉及许多领域,包括学习理论、教学
方法、评估和测量、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等。
教育心理学的目标是提供有
关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策略的指导原则。
教育心理学还可以为发展心理学提供有关学生在不同教育环境下发展
的研究结果。
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教
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校和家庭等教育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为发展心理
学提供更多实证证据。
综上所述,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相互关联且相互依赖的学科领域。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生命周期内的身心发展,而教育心理学研究教
育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两者相互交叉,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
支持和指导原则,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促进。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库-含参考答案和答题思路(1)(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学习准备、心理发展、注意、感觉、知觉、记忆、遗忘规律、思维、想象、情绪、动机、需要、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学习、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教学设计、品德、心理健康、变式二、单项选择:1.“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C )。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种体验——当你专心投入于某件事时,会对周围的人或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体现了注意的( B )。
A、稳定性B、集中性C、广度D、分配3.动画的原理是每秒以数十幅画面连续播放,在我们的( A )作用下,造成一种流畅的运动效果。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情景记忆D、内隐记忆4.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规律是( A )。
A、先快后慢,先多后少B、先慢后快,先多后少C、先快后慢,先少后多D、先慢后快,先少后多5.刘老师讲课时,迟到的李珊突然破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看向她。
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C )。
A、随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6.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
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的结论。
这主要体现了思维的( C )。
A、间接性B、相像性C、概括性D、稳定性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B )。
A、聚合思维B、分散思维C、常规思维D、理性思维8.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某个阶段的情况是“儿童在遇到问题时能运用思维,但常常不合逻辑”,这是( B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9.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B )。
A、指向功能B、激活功能C、强化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10.小林是一位很想获得成功的有志青年。
他的老板现有三件事情需要完成:一件比较容易,一件难度适中,一件很难。
如果小林可以挑选其中一件来完成,你估计他会( C )。
A、挑选最难的那一件B、挑选最容易的那一件C、挑选难度中等的那一件D、寻求老板的意见来选择11.儿童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字,这是( C )。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50.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51.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52.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53.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54.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65.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66.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67.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27.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28.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9.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0.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42.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思维的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43.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44.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45.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35.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2..强化:凡施加影响有助于有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
是影响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重要因素。
3.练习曲线: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期间所发生的动作效应变化的图解。
4.移情:指个人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进行感知和体验后而产生的类似于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替代性情感反应。
5.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本身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的自我评价和判断,它直接影响教师对本身教学活动的自我监视和调控。
6.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改结构不是解剖意义上的结构,而是一种认识的功能结构。
最初的图式是由遗传得来的。
7.角色采集技能:是指个体采取他人的不雅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必要的社会认知技能。
也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的能力。
8.下位学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不雅念在包摄性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构成下位关系,又称类属关系。
这种学习就是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
有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两种。
9.PQ4R法是一种阅读策略,是六个步骤的英文名称缩写。
包罗预习、提问、阅读、思考、复述和复习六个操作步骤。
10.罗森塔尔效应也称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由罗森塔尔等发现。
即如果教师按照对某一个学生的了解而形成必然的期望,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示发生符合这一期望的标的目的变化。
11.图式:人们对客体和事件有关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是一套例题、一套概念或表象的结构及功能的组合。
12.社会学习理论:阐明人怎样在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其个性的理论。
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规范以及社会行为技能的过程,它主要是通过不雅察学习的形式而进行的,因而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不雅察学习理论。
13. 自尊感:对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之间彼此关系的反映。
14. 直觉行动思维:一种只能在行动过程中进行思维,行动一旦停止,思维也随之终止的思维。
发展及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
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以及为了客观性原则: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反应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发展性原则: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
教育性原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教育实践。
1、研究的课题应是我国当前学生教育、卫生保健和心理健康等领域中所提出的重大问题。
2、在研究设计和进行过程中,既要紧密联系当前学生的实际,又要有理论指导。
伦理性原则:在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问题时,不能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
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横断研究设计:在同一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获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纵向研究设计: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依据。
聚合式交叉设计: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构成聚合式交叉设计。
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根据观察的结果(即学生的行为表现)来推断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调查法: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试或有关人员了解其某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有关条件。
生态学运动:指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被试的心理特点的普遍倾向。
实验法: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生态学运动:指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被试的心理特点的普遍倾向。
调查法: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试或有关人员了解其某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有关条件。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4、社会性认知: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
5、智力: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6、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方式。
7、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8、正强化: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积极刺激的过程叫正强化。
9、负强化: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叫负强化。
10、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应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1、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3、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14、学习期待: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15、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6、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7、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18、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19、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
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以及为了客观性原则: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反应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发展性原则: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
教育性原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教育实践。
1、研究的课题应是我国当前学生教育、卫生保健和心理健康等领域中所提出的重大问题。
2、在研究设计和进行过程中,既要紧密联系当前学生的实际,又要有理论指导。
伦理性原则:在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问题时,不能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
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横断研究设计:在同一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获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纵向研究设计: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依据。
聚合式交叉设计: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构成聚合式交叉设计。
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根据观察的结果(即学生的行为表现)来推断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调查法: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试或有关人员了解其某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有关条件。
生态学运动:指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被试的心理特点的普遍倾向。
实验法: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生态学运动:指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被试的心理特点的普遍倾向。
调查法: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试或有关人员了解其某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有关条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嘿,咱今儿个就来说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里那些有意思的名词!
先来说说“关键期”,这就好比是庄稼生长过程中的特定阶段,要是在这个时候给足了阳光雨水,那庄稼就能长得特别好。
比如说孩子学语言,在某个阶段那学起来可快了,就跟小海绵吸水似的,要是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后面再学可就费劲多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再讲讲“最近发展区”,就像是你爬山的时候,已经爬到的地方和再努力一下就能到达的更高处之间的那段距离。
老师要是能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和引导,那学生就能像加了油的小火箭一样,蹭蹭往上冲!
“同化”呢,就好像你有一个大箱子,新的东西来了,能装进这个箱子里,那就是被同化啦!孩子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如果能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融合在一起,不就很好理解和记住了嘛!
“顺应”则有点像你发现原来的箱子装不下新东西了,那咋办?那就得改造一下箱子,让它能装下呀!当孩子遇到和原有认知冲突的新情况,就得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来适应,这就是顺应呀!
“自我效能感”,哎呀,这可重要了!就像你对自己做一件事有没有信心。
如果一个孩子觉得自己能学好数学,那他在学数学的时候就会更积极更努力,反之,如果觉得自己不行,那可能都不想去尝试了,这差别多大呀!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里的名词真的是太有趣太有用啦!它们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也能让我们知道该怎么去引导和教育孩子。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名词,它们就像是一把把钥匙,能打开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大门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行为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开展研究,以直接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的研究。
其特点是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和为行动而研究。
行动研究的过程包括计划,行动的实施和总结与反思。
2.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是指能够运用广泛的结构良好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的教师。
其特点有专家水平的知识特点,高效和创造性的洞察力。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成熟水平方面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5.图式:图式就是主体动作的认识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6.同化与顺应: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结构性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7.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
围绕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1、最近发展区由教学创造;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
8.偶发记忆:儿童尤其是年幼儿童记忆的目的性较差,在记某些材料的时候,往往把一些并不重要的东西记住,而将一些重要的东西忘记了,这就是偶发记忆,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记忆现象。
9.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又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以注意障碍和(或)多动为主要症状的身心疾病。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仅仅出现注意障碍,有的则会活动过度,而有的儿童这两个问题都会出现。
注意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涣散,对所有的事物或活动包括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均无法集中注意力;活动过度主要表现为冲动、多动、情绪不稳定、控制力差、无法安静下来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的自我评价和判断,它直接影响教师对其教学活动的自我监视和调控。
61.测量:根据某种法则给客观事物或事件的某种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
62.常模参照测验和准则参照测验是(根据解释测验结果的方式),即每名学生的测验分数参照哪种标准进行解释来区分的。
18.超常儿童:通常主要指智能明显超过同年龄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也只很早就表现出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杰出的特殊才能的儿童
19.适应性能力:一个人处理日常生活及其在环境中求生存的能力
20.学习:凭借经验在主体上产生的比较持久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
21.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5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组成。
前者是人们追求成功和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如自我满足、自豪)的倾向性;后者是人们避免失败和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如羞耻、耻辱)的倾向性。
两者相互冲突。个体可同时拥有这两种动机,但是其水平不一定相等。
52.奥苏泊尔认为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
31.认知结构:是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32.(发现法)布鲁纳首创
33.奥苏伯尔强调接受学习
34.观察学习: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反应极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
35.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
36.人的活动动机来自于过去别人和自己在类似行为上受到的强化,包括替代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23.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由(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期望系统)组成
24.(瞬时记忆)是保持在(0.25——2)秒钟的记忆
25.连接理论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45.相同要素说:桑代克提出,只有当两种心理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
46.品德: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他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47.道德信念:个人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在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
63.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常模作为解释学生测验分数的参照标准的测验
64.准则参照测验:是一种参照某种特定标准解释学生测验分数的测验。
65.信度: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表示测量的可靠性。
66.效度:测验准确地测量出测验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
67.教育机智: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的作出反应,果断的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
6.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心理发展特别迅速。
7.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无声的,简略的,压缩的,在外部言语基础上产生的言语。
8.依恋:依恋是指婴儿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特别亲切而不愿意离开的一种情感
3.顺应: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亦即当客体作用于主体,而主体的图式不适应客体时,就要调整和改变主体的图式,使之适应客体的过程。
4.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26.动物学习:是一个通过多次尝试逐渐减少错误的过程,其实质时建立刺激情境与反应动作(S-R)之间的联结。
27.斯金纳揭示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28.强化:凡施加某种影响有助于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
29.程序教学的原则包括:设定目标、小步子前进和及时强化
30.顿悟: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别反应,而是在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的知觉和理解的前提下作有组织的反应,这种理解和有组织的反应常常是突然发生的
41.学习策略: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运用和调整,特别是指根据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运用与调整。
42.元认知:弗拉维尔提出,就是对自己认知状况的认知和监控。
43.动作技能: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44.学习的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53.认知内驱力:是把求知作为目标,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也就是想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愿望。
54.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55.附属内驱力:一个人为了得到某个人(如家长、教师等)的称赞或认可,而把学习搞好,工作做好的一种动机。
56.归因: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结果的产生原因的知觉或推断。(最早提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后由韦纳等人日臻完善。)
37.替代性强化: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38.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39.图式:人们对客体和事件有关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
40.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以符号代表的同类事物或性质的共同的本质特征。
名词解释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学科。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指个体发展心理学。
2.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示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是一种认识的功能结构,最初的图式是遗传的来的。
13.(25——40岁)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年龄
14.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迅速发展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敏捷
15.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散思维),它包括三个维度: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16.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之间的不断斗争
17.最早对个别差异进行科学研究的是英国的(高尔顿)
9.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识,以及对社会关系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识。
10.角色采择:是指个体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必要的社会认知技能。
11.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提出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12.高中生思维发展的总特点是: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处于优势地位
57.韦纳认为,学生往往是以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运气好坏和任务难度等四种因素作为失败的主要原因。
58.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教师根据对某一学生的了解而形成一定的期望,就会使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符合这一期望的变化。
59.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
48.品德不良:个体具有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品德。
49.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动机的一种,引起个体的学习行为,维持这种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50.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愿意去做自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