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合集下载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分解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湖北省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分解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湖北省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分解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湖北省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荆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14•【字号】荆政发[2012]39号•【施行日期】2012.1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分解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湖北省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荆政发〔2012〕3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大遗址保护区,市政府有关部门:为认真抓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湖北省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2〕72号)的贯彻落实,加快推进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现将有关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地和有关部门。

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和工作职责,解放思想,强化措施,迅速出台支持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文件,形成全社会、全方位支持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落实情况(含出台的政策文件)于12月底前报市发改委规划科,联系人:赵建新,联系电话:8454431,135****9460。

2012年12月14日《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湖北省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任务分解方案一、促进产业发展(一)优化产业布局。

高水平规划建设示范区,重点构建“一核七区”的产业布局。

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示范区包括: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荆州城南经济开发区、沙市经济开发区(筹);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集中示范区(七个)包括:江陵集中示范区(以江陵经济开发区为载体)、松滋集中示范区(以松滋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公安集中示范区(以公安经济开发区为载体)、石首集中示范区(以石首经济开发区为载体)、监利集中示范区(以监利经济开发区为载体)、洪湖集中示范区(以洪湖经济开发区为载体)、洪湖府场集中示范区(以洪湖府场经济开发区为载体)。

各县市区要在开发区醒目位置设置立柱式广告牌,在平时的招商引资宣传中自觉运用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称号。

关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园区发展全面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园区发展全面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园区发展全面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1. 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企业来园区发展。

例如给予税收优惠、用地优惠、人才优惠等,减少企业转移的成本,吸引更多企业落户。

2. 强化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便利的生产条件。

加强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企业在园区内能够顺利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3. 加大对园区内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设立专门的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法律咨询、财务管理、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

4. 建立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机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加强与周边企业的合作,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提高整体产业的竞争力。

5. 加强科研创新,提升园区的技术含量。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科技人才,推动园区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6. 建立健全的产业转移跟踪监管机制,及时解决企业转移过程中的问题。

加强对企业转移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用工情况等的监管,确保企业转移的顺利进行。

7. 加强宣传推广,改变园区的形象和知名度。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园区的优势和潜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关注和认可,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发展吸引力。

8.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为园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园区创新创业。

9. 引进国际先进的园区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和效率。

借鉴外国园区的成功经验,提升园区的管理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10.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合作,形成政府、企业和园区之间的良好合作机制。

政府部门要加强协调,提供政策支持,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保障。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的实施意见川办发 2022 67号各市(州)人民政府ꎬ省政府有关部门㊁有关直属机构ꎬ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㊁国家发展改革委㊁科技部等10部门«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政法 2021 215号)精神ꎬ推动我省积极有序承接制造业转移ꎬ经省政府同意ꎬ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ꎮ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ꎬ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1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ꎬ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ꎬ完整㊁准确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ꎬ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ꎬ加快实施制造强省战略ꎬ突出清洁能源优势ꎬ聚焦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ꎬ积极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ꎬ重点引进资源消耗少㊁环境影响小㊁科技含量高㊁产出效益好㊁发展可持续的绿色低碳产业和企业ꎬ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保障ꎮ到2027年ꎬ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明显改善㊁能力显著提升ꎬ争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ꎬ建设一批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转移示范共建园区ꎬ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㊁重大装备制造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㊁特色消费品等产业集群ꎬ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材料㊁能源化工㊁汽车㊁医药健康产业基地和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ꎮ二、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一)大力承接绿色低碳产业ꎮ牢牢把握国家推动能耗 双控 向碳排放 双控 转变机遇ꎬ将四川丰富的水风光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ꎬ积极承接发展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和环保㊁能效㊁安全生产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ꎮ发挥晶硅制造㊁锂电材料先发优势ꎬ着力健全产业链条ꎬ大力承接发展晶硅光伏产业和锂电材料及电芯制造产业ꎮ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ꎬ加快建设天府数据中心集群ꎬ承接国家 东数西算 工程ꎬ持续打造以成都为中心ꎬ川东(达州㊁南2充)㊁川南(宜宾㊁泸州)㊁川西(雅安㊁乐山)㊁川北(德阳㊁绵阳)协同发展的大数据产业集群ꎬ形成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格局ꎬ培育全国大数据产业重要增长极ꎮ聚焦产业链关键缺失环节ꎬ深化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ꎬ承接发展下游钒钛高端制品㊁功能材料㊁特色零部件制造产业ꎮ优化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布局ꎬ围绕行业领军企业完善跨区域产业生态圈ꎮ坚持电动化㊁网联化㊁智能化发展方向ꎬ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ꎮ支持天然气主产地高质量引进发展绿色精细化工产业ꎮ 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生态环境厅㊁省能源局ꎬ各市(州)人民政府ꎮ列首位的为牵头部门ꎬ其余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ꎬ下同ꎻ各项工作均需各市(州)人民政府落实ꎬ以下不再列出(二)鼓励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ꎮ聚焦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前沿领域ꎬ积极发挥市场作用ꎬ鼓励成都平原等创新要素丰富㊁产业基础雄厚地区承接引进一批技术溢出明显㊁渗透能力强的创新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ꎮ围绕医疗装备和生物医药领域ꎬ聚焦创新药和医疗器械ꎬ承接发展现代医疗产业ꎬ培育口腔医疗器械特色优势产业ꎮ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ꎬ承接发展高端芯片设计产业㊁先进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产业ꎬ培育发展化合物半导体㊁数模混合电路㊁大功率器件制造等特色工艺ꎮ支持引进高世代面板生产线ꎬ吸引落地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ꎮ依托川藏铁路建设ꎬ引进培优我省轨道交通及相关装备制造产业ꎬ承接发展高档数控3机床㊁工业机器人㊁增材制造㊁智能传感与控制等产业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三)有序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ꎮ鼓励成都平原㊁川南㊁川东北等高技能人才丰富㊁区位交通便利地区有序承接绿色食品㊁轻工纺织㊁绿色家居等消费品产业和就业需求量较大的电子产品加工产业ꎬ培育特色产品优势ꎮ积极引进具备数字赋能㊁龙头引领和品牌建设能力的企业和项目ꎬ推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数字化㊁智能化㊁高端化㊁品牌化转型升级ꎮ围绕适应消费升级需求ꎬ承接生产智能化㊁产品高端化的龙头企业ꎬ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㊁智能家居和智慧家电产业ꎮ聚焦纺织和皮革制鞋产业高端ꎬ围绕功能㊁时尚㊁绿色等消费升级需求ꎬ承接发展高端设计㊁个性定制和全流程信息一体化项目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农业农村厅)(四)引导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转移ꎮ聚焦四川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产业基础优势ꎬ以推动产业向数字赋能㊁绿色低碳㊁服务增值等高端转型为方向ꎬ引导承接软件开发㊁信息服务㊁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转移ꎮ围绕航空装备㊁轨道交通㊁能源装备等特色优势产业ꎬ聚焦研发设计㊁运维服务㊁检测认证等关键缺失环节ꎬ重点引进具备系统集成㊁软件开发和工业设计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ꎬ支持拓展业务范畴ꎬ开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ꎬ研发工业软件ꎬ完善信息服务ꎬ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ꎮ4(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㊁商务厅)(五)积极承接优质企业和关联产业ꎮ做实做细招商引资工作ꎬ持续跟踪世界500强㊁中国500强㊁中国民营500强以及行业全国排名前列的制造业企业发展动态ꎬ建立和完善重点企业㊁重点项目保姆服务机制ꎬ在土地㊁资金等要素㊁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ꎬ依法落实税收政策ꎮ不断改善营商环境ꎬ用心用情做好承接企业产业转移工作ꎬ吸引有意愿的优质企业带动关联产业向我省有序转移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财政厅㊁自然资源厅㊁省市场监管局㊁四川省税务局)三、有序推动重点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六)推动成都都市圈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ꎮ支持成都都市圈建设国家区域性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ꎮ发挥成都中心城市辐射作用ꎬ通过产业链优化升级和功能疏解带动成都都市圈城市群协同发展ꎮ加快建设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物资储备中心ꎬ优化力量布局ꎬ打造2小时应急救援圈ꎮ建立跨区域救灾物资调拨协调机制ꎬ提高区域综合保障能力ꎮ鼓励成德眉资四市合理分工ꎬ合作共建产业平台ꎬ形成紧密产业协作关系ꎮ有序疏解成都市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㊁区域性物流基地等功能和设施ꎮ德阳㊁眉山㊁资阳发挥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ꎬ因地制宜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㊁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专业服务中心ꎮ推动成都㊁德阳共建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ꎬ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ꎮ5加快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和眉山片区融合发展ꎬ打造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ꎮ促进成都东部新区与资阳临空经济区协同发展ꎬ打造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ꎮ(责任单位:省同城化办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㊁商务厅㊁省经济合作局)(七)引导其他重点区域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ꎮ以绵阳和乐山为支点ꎬ重点承接电子信息㊁高端装备㊁锂电材料㊁精细化工㊁大数据等配套产业ꎬ支持成都市㊁遂宁市㊁雅安市㊁眉山市联动打造锂电产业发展带ꎻ以宜宾 泸州组团为支点ꎬ重点承接具有产业基础的电子信息㊁优质白酒㊁动力电池㊁节能环保装备㊁先进材料㊁生物医药㊁医疗器械㊁无人机及通用航空㊁汽车零部件㊁天然气化工等优势产业ꎮ以南充 达州组团为支点ꎬ重点承接具有资源禀赋的能源化工㊁食品饮料㊁汽车汽配㊁装备制造㊁电子信息㊁生物医药㊁先进材料㊁丝纺服装等特色产业ꎬ共同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㊁新材料㊁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ꎬ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ꎬ培育全国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和新增长极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商务厅)四、鼓励特殊类型地区承接发展特色产业(八)脱贫地区ꎮ通过深化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ꎬ引导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在川投资兴业ꎮ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共建ꎬ创新 飞地园区 建设模式ꎬ有序引导东部地区农产品加工㊁轻工产品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脱贫地区梯度转移ꎬ提高本地就业率ꎬ巩6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ꎮ(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乡村振兴局)(九)革命老区ꎮ支持巴中等有条件的地区承接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ꎬ在满足政策规划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基础上有序承接发展新材料㊁生物医药㊁可再生能源等优势产业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生态环境厅)(十)资源型地区ꎮ支持攀枝花㊁甘孜㊁阿坝㊁凉山㊁广元等资源型地区引进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优质企业ꎬ嫁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ꎬ依托 飞地 园区ꎬ承接发展清洁能源㊁钒钛精深加工㊁先进材料㊁稀土综合利用㊁装配式建筑等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ꎬ推动资源能源就地加工转化ꎬ促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十一)老工业城市ꎮ推动自贡㊁内江等 8市1区 老工业基地用好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机遇ꎬ有序承接先进制造业ꎬ再造老工业基地产业竞争新优势ꎮ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ꎬ做好国家级和省级工业遗产申报工作ꎬ传承和发展四川特色工业文化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五、促进产业承接开放合作(十二)川渝协同承接产业转移ꎮ发挥川渝两省市要素成本㊁市场和通道优势ꎬ会同重庆共同争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ꎬ依托成渝7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ꎬ以更大力度㊁更高标准协同承接东部地区和境外产业转移ꎬ推动川南渝西地区共建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ꎮ建立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协调机制ꎬ完善信息对接㊁权益分享㊁税收分成㊁统计分算等政策体系ꎮ承接补齐汽车摩托车㊁电子信息㊁消费品㊁工业互联网㊁网络安全等特色优势产业链ꎬ打造成渝 氢走廊 电走廊 智行走廊 ꎬ争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试验区ꎮ支持国家级新区㊁省级新区㊁重点园区㊁毗邻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ꎬ不断提升产业承接能力ꎮ(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财政厅㊁省经济合作局)(十三)大力促进国际合作ꎮ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ꎬ推动符合产业导向的外资制造业项目和跨国公司总部㊁功能性机构落户四川ꎮ深化四川国际贸易 单一窗口 平台建设ꎮ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ꎮ发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ꎬ加快推进1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ꎬ推动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高质量发展ꎬ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ꎮ建立四川 一带一路 投资综合服务平台ꎬ发挥中欧班列及成都双机场优势ꎬ加强与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产业合作ꎮ打造高水平中外合作园区ꎬ链接全球创新要素和高端资源ꎮ(责任单位:商务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㊁省市场监管局㊁省经济合作局㊁8成都海关㊁人行成都分行㊁省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六、创新产业承接合作模式(十四)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模式ꎮ推广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合作模式ꎬ聚焦强链补链用好产业转移合作平台ꎬ承接优势资源ꎬ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ꎮ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ꎬ实施 链长+链主 双链式推进机制ꎬ公布 链主 企业及 首席专家 ꎬ组建部门协同㊁专家参与的工作专班ꎬ推动构建以 链主 企业为中心㊁ 专精特新 企业为主体㊁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ꎮ实施产业链断链断供产品风险清单管理ꎬ围绕产业链中高端㊁关键环节进行延链补链强链ꎮ(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省经济合作局)(十五)创新区域间产业承接合作模式ꎮ积极对接浙江㊁深圳等对口支援四川的东部发达地区ꎬ争取通过托管㊁共建等形式支持四川发展ꎬ探索全链承接㊁部分承接和 两头在外 的加工贸易承接等多种承接模式ꎬ打造一批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基地)ꎮ发挥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㊁南部经济开发区㊁浙川纺织产业园㊁广安(深圳)产业园等产业转移合作标杆作用ꎬ综合政策㊁资金和资源优势ꎬ探索支援地㊁受援地㊁承接地 三方飞地模式 ꎮ争取通过在东部地区既有园区设置园中园等方式建立研发中心㊁设立财务管理中心ꎬ主动承接科技㊁人才㊁金融等资源辐射ꎮ探索科技成果跨9区域转移合作模式ꎬ完善科技成果梯度转移的利益分享机制ꎬ通过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㊁新型研发机构合作等形式ꎬ争取东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在川孵化转化ꎮ推进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建设ꎬ支持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㊁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地方金融监管局㊁人行成都分行)七、完善支持产业承接的体制机制(十六)健全产业承接服务体系ꎮ对接国家产业转移信息服务平台ꎬ动态上传更新产业承接项目信息ꎬ积极组织参加产业转移对接活动ꎬ推动产业精准对接ꎮ加强与其他承接产业转移省份的合作ꎬ积极推动建立产业承接地区间省级部门沟通对接联系机制ꎬ加强与发达地区常态化沟通对接ꎬ梳理形成发达省份产业转移清单ꎮ强化产业转出地与转入地的合作ꎬ探索与产业转出地建立产值㊁收益㊁用地等指标分享机制ꎮ搭建 四川制造业招商引资和产品推广线上线下综合平台 ꎬ组织开展 知名企业四川行 ㊁西博会㊁制造业招商引资 百日攻坚 行动等系列活动ꎬ组织谋划㊁储备一批大项目ꎬ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ꎮ配合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ꎬ细化梳理需向上争取的能耗指标伴随转移㊁碳排放指标或配额等差异化支持政策清单ꎬ积极组织争取ꎮ(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财政厅㊁自然资源厅㊁省经济合作局)01(十七)优化产业承接营商环境ꎮ建立我省产业承接重点项目库ꎮ统筹开展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试点ꎬ推动非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产品相关生产经营单位 一证多址 和资质跨地认证ꎮ深化 证照分离 改革ꎬ强化数据共享ꎬ将 食品经营备案 (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和 报关企业注册登记 纳入 多证合一 改革ꎮ推进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㊁跨领域㊁跨层级应用ꎬ配合推动电子营业执照与电子印章同步发放ꎬ推进有关电子证照归集应用ꎮ对向我省进行整体性梯度转移的企业ꎬ按照原所在地区已取得的海关信用等级实施监管ꎮ支持确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ꎮ发挥行业协会作用ꎬ创建一批行业产业转移试点园区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市场监管局㊁省经济合作局㊁成都海关㊁省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八、优化产业承接政策环境(十八)强化统筹谋划ꎮ对接 一带一路 建设㊁长江经济带发展㊁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要求ꎬ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落地四川ꎮ落实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㊁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㊁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国家级指导目录ꎬ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㊁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方案的衔接ꎬ更新修订«四川省区域产业布局引导目录»ꎬ拓展承接产业转移新空间ꎬ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ꎮ统筹发展与安全ꎬ提11升制造业本质安全水平ꎮ(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省经济合作局)(十九)强化要素保障ꎮ发挥好国家在川产融合作平台功能作用ꎬ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支持产业转移合作的金融产品ꎬ推动产业链融资㊁订单融资㊁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等业务发展ꎮ发挥省级和各市(州)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作用ꎬ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产业转移基金ꎮ积极发展多式联运ꎬ深入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ꎬ提高铁路㊁公路㊁水运㊁航空与海关㊁口岸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水平ꎬ推进全省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化建设ꎬ提高物流运行效率ꎬ降低物流成本ꎮ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ꎬ切实盘活存量土地ꎬ适度提高制造业企业集中开发区配套用地比例ꎮ实施东西部人力资源市场援助计划和 技能四川行动 ꎬ支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㊁园区配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或工作站ꎮ推动与东部发达地区职业资格㊁职业技能等级㊁职称地区间互认ꎮ(责任单位:财政厅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㊁自然资源厅㊁交通运输厅㊁商务厅㊁省地方金融监管局㊁人行成都分行㊁省政府口岸与物流办)(二十)强化协调推进ꎮ各级人民政府是承接制造业转移的责任主体ꎬ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ꎬ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ꎬ把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ꎬ加大工作考核㊁督导力度ꎬ完善考评激励机制ꎮ省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协作21配合ꎬ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经济合作局牵头统筹协调推进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和招商引资工作ꎬ其余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做好行业招商㊁提供要素保障服务等工作ꎬ合力推进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工作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9月21日31。

2020年福建省中考地理质检试卷祥细答案与解析

2020年福建省中考地理质检试卷祥细答案与解析

2020年福建省中考地理质检试卷一、选择题(50分)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读图,完成(1)~(2)题。

(1)台北、高雄、火烧寮和鹅銮鼻四地,一年中会出现太阳直射现象的有()A.火烧寮、鹅銮鼻B.台北、高雄C.高雄、鹅銮鼻D.高雄、火烧寮(2)台湾岛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地震多发,与其相关的板块是()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B.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2. 如图是某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回答3~5问题。

对该城市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全年炎热干燥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全年高温多雨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 如图是某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回答3~5问题。

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城市位于()A.半干旱区B.干旱区C.湿润区D.半湿润区4. 如图是某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回答3~5问题。

该城市可能是下列中的()A.广州B.拉萨C.哈尔滨D.北京5. 读“北美洲地形分布图”和“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数码①②③④表示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是()A.②B.①C.④D.③(2)如图中A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大陆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3)图中A气候类型在太平洋沿岸呈南北狭长的带状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地处北温带B.远离大西洋C.北冰洋寒冷气流容易到达D.受山地的阻挡6.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③代表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2)图中①、⑥两种气候类型呈南北狭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地势B.纬度因素C.人类活动D.海陆因素7. 读1月份等温线图,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虚线为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完成(1)~(2)题。

(1)该区域反映()A.南半球夏季B.北半球夏季C.南半球冬季D.北半球冬季(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处气温相同B.甲处气温高于乙处C.甲处为陆地,乙处为海洋D.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8. 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我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实施意见(2007年12月24日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南发〔2007〕45号)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开放南宁和谐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决定》(桂发〔2007〕18号)精神,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抓住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发挥我市比较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合作战略,围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承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为目标,以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特别是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为重点,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建设为保障,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加快产业承接,推动加工贸易快速发展,迅速壮大经济总量,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推进全方位开放原则。

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主动承接国内外各地区的产业转移,充分发挥对内对外开放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结构优化原则。

推进全方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承接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市场导向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以企业自愿为主,政府推动为辅,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发挥优势原则。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资源、能源、劳动力、土地等优势,促进与发达地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区域、产业合作的有效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25•【字号】泸市府发〔2011〕35号•【施行日期】2011.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泸市府发〔2011〕3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城乡统筹、实施“两化互动”的重要途径,是实施“156”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撑。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1〕15号)精神,深入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进一步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抢抓国际国内产业加快转移等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大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力度,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着力引导产业集中集聚发展,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继续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合作,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遵循市场规律,加强政策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主体地位。

注重规划和政策引导,完善公共服务,改善发展环境,优化产业结构。

突出承接重点,坚持集聚发展。

注重构建完整产业链,科学规划产业承接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不断扩展延伸和新引进产业链,增强专业化配套协作能力,引导产业向重点行业和优势区域集聚,优化空间布局。

2019年广西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96分)

2019年广西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96分)

2019年广西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96分)• 1.()就是高速荷能粒子轰击的目标材料。

(单选题2分)得分:2分o A.有色金属o B.石墨烯o C.靶材o D.稀土• 2.()为广西引进更多高端人才搭建了新的平台,也将极大提升北海海洋科研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为北海建设南方海洋科技城、助推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单选题2分)得分:2分o A.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研究所o B.南方海洋科技城o C.北海海洋科研创新示范园o D.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 3.为了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集聚创新优势,发挥科技创新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第一动力”的作用,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三个坚持、五大突破、七项任务、九张名片”的发展思路。

()不属于“七项任务”的内容。

(单选题2分)得分:2分o A.创新能力提升o B.开放合作深化o C.人才创新激发o D.创新创业涌现• 4.()不属于探索和推广节能环保服务新业态内容。

(单选题2分)得分:2分o A.引进域外环保服务o B.特许经营o C.环境服务总承包o D.能源审计• 5.广西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的意义不包括()。

(单选题2分)得分:0分o A.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有利于发挥广西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中的枢纽作用o B.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有利于广西其他优势行业的快速发展o C.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广西生态资源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o D.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是广西融入全国乃至世界经济体系的需要• 6.通过建设全域旅游()服务平台,以分享理念和大数据技术促进广西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实现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单选题2分)得分:2分o A.大数据o B.云o C.数字o D.网络•7.广西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心打造九张在全国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名片,下面不属于广西重点打造领域的是()。

(单选题2分)得分:2分o A.新一代信息技术o B.网络信息技术o C.传统优势产业o D.先进制造业•8.扶持一批壮瑶药材知名品牌和知名生产企业,培育发展中药材、()药材种植、中成药品研发、加工和营销产业链。

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相关政策分析

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相关政策分析

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相关政策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相关政策展开分析。

在新常态经济环境下,产业转移成为摆在安徽省面前的重要课题。

文章首先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引出对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现状的分析,接着探讨政策支持体系的构建、产业转移承接机制的研究、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的探讨,以及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最后结合实施路径建议、政策效果评估和未来展望,提出对相关政策的合理建议。

通过对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分析,旨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关键词:新常态经济环境、安徽省、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分析、现状分析、支持体系、承接机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实施路径、效果评估、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安徽省皖江城市带作为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将皖江城市带打造成为产业转移示范区,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产业格局不断调整,很多传统产业面临着转移的压力。

作为沿海地区,皖江城市带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进驻。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寻求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内陆地区,这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深入研究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相关政策,探讨如何构建支持体系、研究产业转移承接机制、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对于推动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研究意义建设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可以有效缓解东部地区产业过度集中的问题,实现产业优化布局和资源配置。

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一、背景分析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转移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

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提出了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目标。

而实施方案是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对于具体的建设和推进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过程、目标、任务、步骤、措施等进行规划和部署。

二、总体目标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旨在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建立适应产业转移的发展模式,加强供需对接,提高转移效益。

2.提升技术水平: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人才,提升我国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

4.增加就业机会:通过产业转移,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提高社会就业率,减少就业压力。

三、实施步骤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1.制定规划:制定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责任分工。

2.资金支持:加大政府对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参与投资。

3.优化营商环境:优化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营商环境,推动政府服务的便利化、高效化和智能化。

4.引进人才:加大引进国际、国内高端人才的力度,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5.提供政策支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6.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竞争力。

7.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产业转移示范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8.加强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相关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提升我国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水平。

四、措施和政策为了确保实施方案的落地和推进,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如下:1.鼓励企业参与:向参与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企业提供土地、办公空间等资源的优惠,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2011年3月15日)为全面贯彻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皖发〔2010〕2号)、《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皖发〔2010〕3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合发〔2011〕4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结合县情实际,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为抓手,以培育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肥东跨入全国百强县的奋斗目标。

二、目标步骤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战略步骤,分阶段实施。

一年打基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承接产业转移宣传推介深入开展,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引进资金和项目数明显高于上年,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6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10亿元,引进县外资金达170亿元。

三年见成效。

产业承载空间进一步拓展,推进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和综合服务水平与长三角、与合肥市区有效对接,产业承载和配套能力显著提升,打造对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承接平台,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

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6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08亿元,引进县外资金达274亿元。

五年大发展。

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产业关联度和综合服务水平与长三角、与合肥市区实现全面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镇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019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1)

2019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1)

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试题一一、单选题1.为了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集聚创新优势,发挥科技创新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第一劢力”的作用,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三个坚持、五大突破、七项任务、九张名片”的发展思路。

()不属于“九张名片”的内容。

o A.大健康产业o B.生态环保o C.海洋资源开发利用o D.蔗糖产业2.广西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行劢,推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不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o A.数字化o B.信息处理o C.“互联网+”o D.大数据3.强化统筹开发,做大做强桂茶产业,不属于原产地保护措施的是()。

o A.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制度o B.推劢优势产区品牌创建o C.有机种植的可溯源系统o D.实施茶叶品牌地理标志4.()不是广西“贯彻创新驱劢发展战略,打造九张创新名片”的背景。

o A.广西地理位置特殊,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不越南毗邻,但大陆海岸线不长o B.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增长还有上升空间o C.近年来广西不其周边经济强省(区)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不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在经济总量上的差距不断缩小o D.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面积广大,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5.目前石墨烯新材料尚未应用在()。

o A.晶体管o B.生物医药o C.改性电池o D.改性沥青公路6.()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o 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o B.实施三农融合发展战略o C.实施三农振兴发展战略o D.实施乡镇融合发展战略7.产业链向上游、下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不到()环节。

o A.市场拓展o B.技术研发o C.基础产业o D.平台服务8.下列不属于现代碳酸钙产业创新发展主要内容的是()。

o A.打造一批碳酸钙资源(产品)综合利用的实验室、检测中心和孵化器o B.加强重大关键共性科技的联合攻关行劢o C.打造东盟碳酸钙产业公共服务平台o D.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9.贺州市年产重质碳酸钙粉体达850 万吨,占全国产量的(),是全国最大的重钙粉体和生态岗石生产基地。

安庆“绿色”承接产业转移访全国人大代表、安庆市委书记朱读稳

安庆“绿色”承接产业转移访全国人大代表、安庆市委书记朱读稳

Regions区域去年初,国务院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皖江城市带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安徽省安庆市迎来了经济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示范区规划确定的城市和产业定位,安庆市积极抓住体制机制创新,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安庆市委书记朱读稳告诉《经济》记者。

据了解,安庆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规定》,在平台建设、用地供给、财税扶持、园区合作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朱读稳表示:“我们加强注重‘先行先试’,在规划布局、资源配置、政策标准、项目准入以及管理服务等工作上建立‘五统一’机制,彰显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典型示范效应。

”最近几年,安庆市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服务水平方面都有了显著成效。

但朱读稳仍感觉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随着产业转移力度的加大,土地、资金、人力、资源等要素制约越来越突出,个别地方曾出现过盲目引进高污染项目等问题,不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对此,安庆市正努力做到科学承接、有序承接、创新承接。

在对已经承接的落后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促进安庆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转变。

”朱读稳向《经济》记者介绍安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首先,安庆市致力于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园区平台。

承接产业要与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同步,注重“提升式”承接,形成产业合理布局、各具特色、错位竞争的产业格局。

目前,安庆市已将“园区带动”作为该市“十二五”规划中的六大战略之一,按照“工业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聚化”的发展思路,加快培育若干工业产值达千亿的优势产业园区。

其次,严格把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入关口。

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绝不能把破坏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代价。

安庆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把好环保准入关,对进驻园区企业更强调“绿色”,确保生态安全。

今年初,安庆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引导各级各部门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自觉增强“绿色发展”理念。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20•【字号】黔府发[2010]25号•【施行日期】2010.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0〕25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

我省能源、矿产、生物、旅游、文化、劳动力等资源丰富,随着交通等基础条件的不断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日益显现。

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我省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比较优势,有效参与国际国内分工、迅速壮大产业规模、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抓手。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精神,积极承接国内外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调整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创新机制体制为动力,更加注重优化承接环境,提高配套服务水平;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注重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融合;更加注重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把我省建设成为优势产业突出、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良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承接基地,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关于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意见

关于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意见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通信管理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 5号)精神,深化泛长三角地区发展分工,探索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提升产业层次、加快转型升级、促进集聚发展,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出以下意见:一、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发挥皖江城市带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要素成本较低、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好的综合优势,强化规划指导,深化部省合作,加强自主创新,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髙起点承接产业转移,高层次推进示范区建设,提升皖江城市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水平,为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经验和示范。

二、支持示范区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点(一)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节能降耗减排1.推进技术创新。

支持示范区内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活动。

支持示范区内企业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

加快推进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指导开展大型产学研用对接活动。

支持部属院校与示范区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开放实验室,组建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鼓励和支持部属院校在示范区发展髙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为示范区设置急需专业,定向培养专门人才;支持部直属科研单位在示范区设立分院分所。

2.加强质量和标准化管理。

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建立部省标准化互动机制。

支持和指导示范区企业加强工业产品自主品牌建设,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指导示范区开展工业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提髙工业产品质量示范”试点和推广;支持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62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62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62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16•【文号】•【施行日期】2021.09.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发展规划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62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设立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建议收悉。

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药监局,现答复如下。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以下简称“黄河金三角”)地处黄河中游,包括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范围内,同时也是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交汇区域。

我委历来重视深化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在《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重大政策文件起草中进行了深入研究,专门作出了相关部署。

一、关于从国家层面出台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指导意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

2014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我委印发实施《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明确提出要把黄河金三角建设成为全国省际交界地区协调发展试验区。

今年4月出台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务实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

(一)关于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设立区域生态建设专项基金。

2018年12月,我委联合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8个部门印发《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在资源开发、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抵消、生态产业、绿色标识、绿色采购、绿色金融、绿色利益分享等9大领域建立市场化补偿机制。

对于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情况汇报

对于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情况汇报

对于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情况汇报xx 县科技和工业信息经局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情况汇报仅供参考,切勿直接抄袭一、基本情况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送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贯彻“引老乡、建家乡”、“以商招商”方式方法,县政府领导亲自挂帅,深入沿海城市,大力促进招商工作上新台阶,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全县促成初步招商投资协议 x 亿元,和 xx 初步达成在我县经开区建设 x 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设立东盟工业园投资意向,与广东 xx 等公司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二、主要做法一是根据昌冠隆体育用品公司产业链招商,主要引进广东 xx 市 xx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申请专利 x 多项、获得实用新型授权专利 x 项,发明型专利 x 项。

该公司与 xx 县 xx 智能人造革有限公司,计划投资 xx 万元,在 xx 县经开区内建厂房 xx 米,2021 年下半年投产,目标年资产 xx 亿元,税收 xx 万元,就业岗位 xx 个。

二是依托慧创电子产园现有优势,着力承接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网项目。

目前引进了东立农特,主要进行移动互联网项目建设,正在与惠州市焯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佛山晶顿电子进行洽谈,三是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

我县多次赴粤浙、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对接重点产业,拜会香雪、雄林、建强等知名企业,推进产业合作,邀请知名企业家到我县考察,洽谈合作项目。

举行泰国东盟招商会,有效推进了洞口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扩大了交流合作。

三、面临困难和问题 1、用地指标限制了产业转移。

现在想入园企业很多,却无地可供。

2、各级决策机构不敢决策。

如线路板行业,一个如此好的行业,最有可能做成全国集地的大产业,因环保的原因,谁都不敢表态承接。

四、建议对策 1、继续加大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优先承接科技型、外向型企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复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复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复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12.09•【文号】发改地区〔2020〕1877号•【施行日期】2020.12.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复函发改地区〔2020〕1877号辽宁省发展改革委:报来《关于报送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的请示》(辽发改地区〔2020〕727号)收悉。

经商国务院有关部门,现函复如下:一、根据《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发〔2014〕28号)有关要求,支持建设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示范区范围包括阜新、朝阳两市。

二、示范区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把握东北全面振兴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合理确定产业承接方向,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力有序有效承接京津冀等国内外产业转移,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高地,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推动东北全面振兴。

三、示范区由辽宁省负责建设和管理。

要切实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明确推进机构、落实工作责任,严格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扎实推进各项建设任务。

实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要按规定程序另行报批。

四、请你委尽快核定并印发《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抓紧制定示范区发展规划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规划编制过程要做好与国家总体规划、有关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调研报告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调研报告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调研报告一、做法宣城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的战略定位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的先行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集聚区、苏浙皖边界地区新兴生态型中心城市、面向长三角的“三基地一枢纽”(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加工基地、旅游文化基地和区域性综合枢纽)、带动皖南山区综合开发发展的示范区。

一是加快集中区建设。

规划建设皖东南集中区(以宣城经济开发区和宣州经济开发区为基础,设立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的皖东南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集聚区)、物流园区(5平方公里)、高教园区(10平方公里)、铁路站场及站前新区(10平方公里)。

二是进行组团发展,主要是宣郎广宁工业组团和泾旌宁宣生态经济和旅游文化组团。

三是进行带状开发,主要是环状旅游带、沿边经济带和承东启西综合开发带。

在建设集中区、组团发展、带状开发的格局下,重点承接十大产业,即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建材原材料(包括铜制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轻工纺织、综合能源、旅游文化休闲、物流和以光电、光气、新材料、新医药、环保等为主的部分高新技术。

目前该市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主要措施是八项:一是定于26日召开动员大会,出台《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细化示范区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是成立领导小组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跑省跑部,密切与长三角等地政府、开发区、企业的联系,加强多边和双边合作,加强横向对接。

四是编制专项规划。

修改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编制集中区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区详规、重点产业规划。

五是研究配套政策。

在融资平台、土地改革、商务成本、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

六是加快项目建设。

七是加强宣传推介。

八是建立考核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进一步加强环
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中部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更是宣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在示范区建设中加强环境保护,在保护环境中推进示范区建设,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是搞好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障,是衡量示范区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之一。

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定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态文明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生态建设统领环境保护工作,坚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全市要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级生态市。

以生态创建为载体,引导承接产业转移,吸引更多更好的项目、企业和产业落户我市推进发
展,真正实现科学承接、绿色承接。

以生态建设为导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以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生态创建的根本内容,加大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切实提高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以生态创建为载体,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构建扎实的环保工作群众基础。

通过加强生态建设,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努力把宣城建设成为一个投入低、产出高,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示范区,建成一个生产发展、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幸福区,努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严格环境准入和管理。

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开展省市级开发区、工业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的规划环评和跟踪评价。

项目准入必须以规划环评为前置,符合产业功能定位和排放总量要求的项目,方可进入环保基础设施完善的园区,实现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的有效衔接,合理项目布局,提升产业层次,从源头防范环境风险。

要将区域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作为产业承接
和布局的重要依据,对符合产业政策、循环经济和总量控制、清洁生产要求的建设项目,要从环保政策、环评审批、环境管理、资金补助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对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的,一律停止该区域、流域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要不断强化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项目的环境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产业政策,严格禁止新上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国家明令淘汰的能耗高、污染大的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2、全力推进污染减排。

各地、各部门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将污染减排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部署,作为一项刚性指标和民生工程来完成。

要认真谋划并安排落实好污染减排项目,大力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和科技减排,突出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每一个减排项目发挥减排效益,确保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努力为我市可持续发展拓展更大的环境容量和空间。

要严格落实污染减排工作责任制,对减排工作先进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完不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的实行问责。

3、不断强化环境监管。

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牢固树立科学
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

以涉重金属、化工、造纸为重点,对工业集中区、环境敏感区域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检查,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强化企业环境行为的社会责任。

提高化工、造纸、印染、电镀等行业排放标准,不断优化监管,确保实现达标排放。

对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和项目,坚决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立即予以关停。

要加强对企业和公众的环境宣传教育,扩大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4、深入开展生态建设。

良好的生态优势是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发展的最大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全面推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修订《宣城生态市建设规划》,认真编制好《宣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以中心城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载体,拓展生态创建内涵,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按照“城乡互动,部门联动,整体推动”的思路,统筹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县市区、乡、村广泛深入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全市80%的县市区要达到国家生态县标准,80%的乡镇要达到国家生态乡镇标准。

将生态创建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
一考核,确保按时完成生态创建工作目标任务。

5、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调动社会资本对环保基础设施投入的积极性,全面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推进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对水、气、声等环境要素的监测,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解决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改善民生,不断提升环境质量。

6、创新工作体制机制。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为环境保护提供制度保障,推动环保工作上水平。

(1)建立企业、产业和区域环境定期排查制度,实行重大环境隐患告知和环境违法案件交办、督办制度。

建设企业环境信息监管平台,动态掌握分析环境状况,及时消除环境风险隐患,确保区域环境安全。

(2)对环境违法企业实行挂牌督办制度,通过限期整改、公开曝光、挂牌督办等形式,督促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规范环境行为。

(3)构建水环境质量辖区负责制,建立跨界(省、市、县)水域的水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各县市区要对辖区内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实行水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

(4)建立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制度,充分发挥“12369”环保热线的作用,
建设环境监督员和农村环境信息员队伍,健全环保监督工作网络,形成全社会重视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氛围。

(5)开展十佳环保卫士评选活动,树立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典型。

(6)对各县市区实行环保工作末位否决制,对年度环保目标考核结果被评定为末位的予以一票否决。

三、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1、不断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

各地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环境保护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党委、政府要定期调研、分析和部署环保工作,解决制约环境保护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影响群众健康的重点问题。

各地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实行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环境保护工作第一责任人。

2、实行环保实绩评价考核制度。

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坚持和完善环保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将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对各项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逐项分解落实,确保完成任务。

评先创优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对环保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强化环境保护责任追究。

实行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行政不作为而未按要求完成环境保护任务、未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地方政府负责人,要追究相应责任;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或者干扰环境保护执法、执法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4、不断加强基层环保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强县市区环保能力建设。

选优配强环保部门领导班子,加强环境监测、监察和环境信息、宣教机构标准化建设,保证基本工作力量。

省级开发区要设立环保机构。

乡镇政府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建制镇要成立专门的环保机构,村级要设立环保信息监督员等。

通过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环保工作网络,不断提升环境保护工作能力。

中共宣城市委
宣城市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3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