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习题:第4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 第8课时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第四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第四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某种地貌发育过程图。

读图,完成1~2题。

1.按地貌的发育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D.甲→丁→乙→丙2.该地貌景观的特点是()①多溶洞、峰林②地表崎岖不平③岩石呈深红色④西北地区广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题,读图分析,图示过程表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其发育的顺序:地表水沿石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下渗(乙);地表水沿石灰岩裂缝下渗和溶蚀(丙);地下水到达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进一步溶蚀形成溶洞(丁);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甲)。

第2题,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点是地表崎岖不平,地下多溶洞,地表多峰丛和峰林,①②正确;丹霞地貌的岩石呈深红色,③错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高温多雨的西南地区,④错误。

2.A“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其独特的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5为地下暗河,因淀积作用形成B.6和7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C.1和4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D.2和3之间是断层,为地壳运动而成4.图中6和7像年轮一样是环境变化的记录器,随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3题,地下暗河是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图中6为石钟乳,7为石笋,都是在流水淀积作用下形成的;2和3之间为裂隙。

第4题,6、7在温暖湿润的年份发育得比较快,比较粗大,在这样的年份植物茂盛,土壤发育良好。

4.C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5~6题。

5.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B.乙C.丙D.丁6.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B.乙C.丙D.丁,甲图为角峰,属于冰川侵蚀地貌;乙图为海蚀柱,属于海岸侵蚀地貌;丙图为峡谷,属于流水侵蚀地貌;丁图为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

2018年秋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习题:第4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 第8课时 演练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秋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习题:第4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 第8课时 演练 Word版含答案

第三篇第四单元第8课时一、单项选择题(2018届·烟台高三期末)云桂高铁自昆明到南宁,如下图所示,在杨美站接入南宁铁路枢纽时设计了两个初选方案:方案Ⅰ客运线直达南宁站;方案Ⅱ客运线经停南宁南站到达南宁站。

2016年底,云桂高铁正式通车。

读图完成1~3题。

1.最终选择方案Ⅱ的理由主要是( C )A.跨河桥梁较少B.运营时间较短C.建设成本较低D.线路长度较短2.云桂高铁修建的主要障碍是( D )①地形起伏大②洪涝灾害频繁③河道众多④地质条件复杂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3.云桂高铁与20世纪90年代末修建的原有铁路(南昆铁路)线路基本一致,这样的布局有利于( D )①充分利用南昆铁路原有的隧道、桥梁②修建综合铁路枢纽,换乘交通方便③高铁施工中运输大宗物资④利用原有的地质资料,降低施工难度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交通线路的区位选择,较易。

方案Ⅰ和方案Ⅱ均跨越一次河流,需要修建的桥梁数量是一样的,A项错误;方案Ⅱ线路明显比方案Ⅰ长,因此运营时间也长,B、D项错误;方案Ⅱ可在原有铁路基础上加以改造,因此建设成本较低,C项正确。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交通线路的区位选择,较易。

云桂高铁从昆明到南宁,主要通过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地区及两广丘陵地区,地形崎岖,起伏大,①正确;喀斯特地貌地区多裂隙,地下多暗河、溶洞,地质条件复杂,④正确;洪涝灾害频繁,河道众多并不是主要障碍。

因此D选项正确。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难度中等。

高铁速度快,安全建设标准高于普通铁路,因此原有铁路的桥梁、隧道等不符合高铁标准,①错误;两条铁路线路走向基本一致,位置靠近,有利于交通枢纽的建设,同时方便人们换乘,且在云桂高铁建设过程中,可利用南昆铁路运输建设物资,②③正确;地质资料只是图文信息,并不能降低施工难度,④错误。

综上所述,B选项正确。

(2016·改编)下图显示的长江大桥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最大主跨(1088米)、最深桥基、最高桥塔和最长拉索。

中国地理概况课时作业

中国地理概况课时作业

中国地理概况课时作业平潭是福建省一个岛县,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

当地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造如下图所示的石头房屋,名为石头厝。

其独特的造型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

据此回答1~2题。

1.石头屋的特征及其对应功能正确的是( )A.房屋低矮——便于保温B.屋顶缓——防暴雨C.窗户小——防外敌D.石头压瓦——防大风2.结合平潭的地理特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地降水少主要是由于沿岸寒流降温减湿B.该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有渔业、风电、旅游业C.该地主要房屋建材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的D.由于台湾山脉的阻挡,该地夏秋免遭台风灾害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福建位于东南沿海,海岛多台风灾害,则石头压瓦、窗户小等特征,目的都是防大风危害,则D正确、C错误;福建位于亚热带,一般不需要保温,则A错误;屋顶缓,不利于防暴雨,则B 错误。

第2题,该地降水较少,主要是因为台湾山脉阻挡夏季风,则A错误;亚热带海岛利于发展渔业、旅游业,风力强劲可发展风电产业,则B正确;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则C错误;台湾山脉对台风阻挡作用较弱,该地夏秋易遭台风灾害,则D错误。

(2019·河北五校联考)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

酒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用途广泛。

其中白酒生产有很强的地域性。

以发酵容器为例,清香型用的是缸,如山西汾酒。

清香型酒的酿造技术传到陕西后,直接挖坑用黏土糊内壁,用土窖酿酒。

泥土产生的细菌使酒产生香气,于是就有了浓香型白酒。

因追求清香型风味,陕西人想出了“毁窖”的办法,每年把土窖的泥挖掉一层,添上新土以避免细菌大量繁殖。

后土窖发酵的技术传入四川盆地,人们同样使用“毁窖”法,但却不能达到毁窖的目的。

再后传入贵州,人们用“石壁泥底”窖酿酒。

据此完成3~4题。

3.在四川“毁窖”酿酒效果不佳的原因,最可能由于( )A.土的矿物质不同B.当地的气候暖湿C.当地酿酒时间长D.土中的细菌不同4.在贵州建“石壁泥底”窖除考虑控制细菌外,另一主要目的是( )A.调节窖内温度B.防止流水侵蚀C.节约建设成本D.有效防止地震答案 3.D 4.B解析第3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在陕西土窖的泥挖掉一层,添上新土就可以避免细菌大量繁殖,但是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高,降水多,因此新土滋生细菌的机会比较大,因此形不成清香型风味,故答案选D项。

2018-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4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 第8课时

2018-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4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 第8课时
等沿海(2)开内放河港航口运C城:o市p比y为较ri进g发h出达t口的2岸0水0,系4联-有2系_0长_世1_江1_界__A。_s_、po京s杭e 运P河ty及L_t_d珠_._江____等。其中
主体是长江,_重__庆__、__武__汉__和__南__京______是其上、中,下游的最大港口。 (3)航空运输:发展快,其中__北__京__、__上__海__、__广__州___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港。
1
读图夯基
Evaluation2 only. 精讲点拨 Created withCAosppyorsigeh.St 2li0d0e4s-f2o0r1.1N3EATsp3o.s5跟eC踪Plit演eyn练Lt tPdr.ofile 5.2.0.0.
4
课时作业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CAosppyorsigeh.St 2l读i0d0e4s图-f2o0r1.夯1NEATs基p3o.s5eCPliteynLt tPdr.ofile 5.2.0.0.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第8课时 中国的交通
高考考点
高考导航
Cre1局口2初式a..特。步。te我比点学d国较,会w主不我选it要同h国择C的交A主恰o铁通s要当pp路运y的的or线输si铁交g及方eh路通.交式St枢运2通的lEi纽输0d网特v0e和方a络点4sl港u-布,f2ao0tri1o.1线2分因3中1N...n的析素心EA运能理o分影。等Tsn用够解p布响形l3y地结交o.及我成.s5图合通交国和e说我运C通交发P出国输li枢通展tey我的对n纽运的L国交我t。输影tP主通国d线响r.要运城o路。f的输市i的le铁建、区5路设商位.干,业2.0.0.

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各节配套习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各节配套习题含答案

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1.下列属于河流冲积(洪积)扇地貌景观的是( )A[A为冲积扇;B为风蚀蘑菇;C为黄土高原;D为冲积平原。

]2.下面是某同学在旅游中拍摄的两幅地貌景观图,图1中岩石发育凹沟,图2中红色山群陡峭。

形成上述景观的共同的原因是( )图1 图2A.流水堆积B.流水侵蚀C.风力搬运D.岩浆活动B[图1为流水侵蚀的凹沟,图2为丹霞地貌景观,二者都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 下图为某河流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面地貌景观,发育在上图①②③④四地中的是( )A.①B.②C.③D.④4.图中从①到④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规律是( )A.由细到粗B.由粗到细C.先变粗,后变细D.先变细,后变粗3.A 4.B[第3题,图为“V”形河谷地貌,常发育在水流湍急的上游地区,上游河水下切侵蚀,使河床加深,形成“V”形河谷。

图中①地为河流上游地区。

第4题,从①到④地势逐渐变缓,水流流速变慢,从上游侵蚀带来的沉积物会逐渐沉积,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总会先沉积,因此从①到④沉积物颗粒会逐渐变小。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岩石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

据此回答5~6题。

5.该地区可能位于( )A.河西走廊B.青藏高原C.三江平原D.江南丘陵6.形成这种花岗岩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5.A 6.C[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

花岗岩千疮百孔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读石灰岩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7~8题。

7.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A.风力侵蚀B.流水沉积C.流水侵蚀D.风化作用8.图示地貌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多见于我国的某地形区,该地形区是( )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7.C 8.A[第7题,石灰岩塌陷型天坑属于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形成的。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课时作业:第1课时+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人教版含解析) - B4解析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课时作业:第1课时+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人教版含解析) - B4解析

1、2课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解析)一、选择题下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的最西、最北、最东、最南端,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A.a、b B.a、c C.b、c D.b、d2.图中四地分属于我国的()A.一个省级行政区B.两个省级行政区C.三个省级行政区D.四个省级行政区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方位可知,a是我国领土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位于中国与塔吉克斯坦交界处;b是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位于中国与俄罗斯交界处;c是我国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位于中国与俄罗斯交界处;d是我国领土的最南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第2题,图中a地位于我国新疆,b、c两地位于黑龙江省,d地位于海南省。

答案:1.C 2.C3.下图所示的地点中,位于中国境内的是()解析:选B。

结合我国四至点和图中四点坐标,很容易作出判断。

4.陆上邻国最多的省区是()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西藏自治区D.云南省解析:选B。

内蒙古自治区邻俄罗斯、蒙古两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邻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八国,西藏自治区邻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四国,云南省邻缅甸、老挝、越南三国。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94个城市2014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

下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

读图,回答5~6题。

5.前30名城市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正确的是()A.苏、浙、粤B.苏、鲁、辽C.湘、粤、闽D.沪、浙、赣6.图中所示宜居城市主要分布在()A.东部沿海地区B.内陆地区C.西部地区D.中部地区解析:第5题,直接读图可以得知江苏、广东、浙江三省的宜居城市数目最多。

第6题,由图可知前30名的宜居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区域地理)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 第14讲 中国的地形课后训练达标

(区域地理)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 第14讲 中国的地形课后训练达标

第14讲中国的地形[学生用书P165(单独成册)]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9·北京海淀区测试)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A.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B.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D.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区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到②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B.②到③由以畜牧业为主过渡到以种植业为主C.③到④人口密度递增D.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第1题,①地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为外流河,A错误;②位于大兴安岭和贺兰山之间,降水量在200~400 mm,属于温带草原,B错误;③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C正确;④为我国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D错误.第2题,图中①到②为我国西北地区,全部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A错误;②为温带草原,是内蒙古牧区,③是东北平原,为种植业区,B正确;③和④都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C错误;⑤为青藏高原,由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主要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错误。

答案:1.C 2.B(2019·天津模拟)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下面图1、图2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①地形区为()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D.东南丘陵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B.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的人口达20%D.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解析:第3题,依据纬度可知,该地区起伏度较小,但不同纬度变化较大,说明该区域整体海拔高,相对高度小,位于青藏高原。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课时作业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课时作业练习(含答案)

15.(2017·福建)读我国区域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连云港濒临 黄 海,从连云港至阿拉山口的铁路线依次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 华北 平原、 黄土 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准噶尔盆地。 (2)与连云港相比,乌鲁木齐的气温年较差 较大 ;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 素是 海陆位置 。
(3)陇海铁路线途经区域的主要耕地类型是 旱地 。 (4)乌鲁木齐所在省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干旱 ,适合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 部门是 畜牧业 。
5.该气候区夏季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是( C )
A.沙尘暴
B.寒潮
C.旱涝
D.霜冻
6.下列天然植被位于该气候区的是( A )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荒漠
7.(2018·连云港)下列诗句中反映纬度位置对气候影响的是( D )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 课时作业练习(含答案)Βιβλιοθήκη 一、单项选择题课时作业
(2019·青岛)读我国五座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完成1—3题。
1.图中城市的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 )
A.乌鲁木齐
B.呼和浩特
C.银川
D.南宁
2.拉萨的气温年较差较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3.下列有关图中城市降水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乌鲁木齐——降水多,季节变化大 B.银川——降水少,季节变化大 C.拉萨——降水多,季节变化小 D.南宁——降水少,季节变化小
(2019·株洲)读我国某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完成4—6题。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4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 第2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4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 第2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2课时一、单项选择题读四幅图,回答1~2题。

1.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B )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C.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2.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B.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C.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①为大兴安岭,为我国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第2题,结合经纬度位置判断,①为大兴安岭;②为太行山;③为巫山;④为武夷山。

四条山脉东南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较丰富。

(2016·衡阳八中高三月考)甲、乙、丙、丁四图代表我国四大高原区域范围图。

据此回答3~4题。

3.甲、乙、丙、丁四地点中( D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B.乙地转偏向力最小C.丙地与地心距离最远D.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大4.四大高原均为生态脆弱区,但造成生态脆弱的原因不尽相同( A )A.甲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土层较薄,植被稀疏B.乙高原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严重C.丙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岩石裸露,植物难以生长D.丁高原气候干旱,戈壁、荒漠广布,水源不足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是纬度最低的丁,排除A;纬度越低,地转偏向力最小,排除B,与地心的距离最远应为地势最高的青藏高原即甲地,排除C,自转线速度最大应为纬度最低的丁,故选D;第4题,乙为内蒙古高原,位于非季风气候区,故洪涝少,排除B,丙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多发,排除C,丁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且石漠化严重,排除D,而甲为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故气候高寒,热量不足,且土壤发育程度低,生态脆弱,故选A。

(2017·浙江绍兴一中月考)下图是“我国某山脉东、西坡地形剖面图”。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3篇第4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4课时中国的河流与湖泊课时作业(含答案)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3篇第4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4课时中国的河流与湖泊课时作业(含答案)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三篇第四单元第4课时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年的农历6月,黄河中下游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都会上演“流鱼”奇观,此时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混浊度升高。

每当黄河发生“流鱼”现象时,中下游沿岸地区有成百上千的群众到河边捕鱼,场面蔚为壮观。

据材料完成1~2题。

1.“流鱼”现象发生时,沿岸居民捕捞的鲤鱼、鲶鱼、鲫鱼等鱼类多呈死亡状态,其原因是( B )A.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流冲击使得鱼类相互碰撞而死亡B.河水混浊,溶解氧降低,泥沙含量增加致使鱼类在短期内窒息死亡C.调水调沙过程中,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压增加导致鱼类死亡D.调水调沙过程中,短时间密集捕捞,生存环境巨变致使鱼类死亡2.针对黄河“流鱼”现象,下列破解黄河生态困局措施中做法不正确的是( C )A.建立生态系统监测站,实时把控黄河水质以及水生生物的动态变化B.扩大湿地面积,恢复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C.恢复河道自然弯曲,减缓河水流速,提高泥沙淤积,改善水质D.加强人工增殖放流,弥补鱼类自然繁殖量不足,保护濒危鱼类[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调水调沙期间,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会造成鱼类短时间窒息死亡,同时大量的泥沙也会直接粘附在鱼鳃上,阻碍氧气交换,导致鱼类窒息死亡,B正确。

水流冲击不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压增加有限,不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流急,此时不宜捕捞,A、C、D错误。

故选B。

第2题,恢复河道自然弯曲,减缓河水流速,泥沙淤积量提高,易造成河流沿岸草地、滩涂等湿地被泥沙覆盖,湿地面积减少,使得湿地生态功能不断退化,不利于破解黄河的生态困局,C符合题意。

A、B、D是破解黄河生态困局的合理措施,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图为额尔齐斯河流域水系图。

读图回答3~5题。

3.额尔齐斯河流域内众多的支流均从额尔齐斯河右岸汇入,形成典型的“梳状”水系,其主要原因是( D )A.右岸纬度高,有结冰期B.阿尔泰山植被丰富C.右岸为山脉阳坡,温度高D.阿尔泰山阻挡西风,降水多4.有关该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B )A.南坡森林多为落叶阔叶林B.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均大C.地处非季风区,不受季风影响D.深居内陆,属于内流区5.有关额尔齐斯河流量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D )A.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有日变化B.地下水补给,径流量稳定C.径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均大D.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解析]第3题,额尔齐斯河水系呈“梳状”,说明其支流分布不对称,该河流域北部有阿尔泰山,地势高且阻挡西风,形成丰富的地形雨,故右岸支流众多,D正确,结冰期、植被、温度不是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

第四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2007年唯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⑤为地下河,因断层面被侵蚀而成B.⑥和⑦两个小地貌均由侵蚀作用而成C.①和④两个小地貌均由流水侵蚀而成D.②和③之间是断层,由地壳运动形成2.下列与喀斯特地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喀斯特地貌是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与桂林山水形成和发育关系不密切的是()A.岩石条件B.土壤条件C.气候条件D.生物条件4.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是()A.地表崎岖、地基稳定性强,有利于交通线的建设B.地表崎岖、地基不稳定,不利于交通线的建设C.平地虽少、但土壤肥沃,有利于种植业发展D.穷山恶水、资源贫乏,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图中甲地反映的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塔里木盆地6.影响图中地貌发育的主要外力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堆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从该实验中可知,沙子逐渐沉到水槽底部的现象是模拟()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8.若某区域正经历甲图演示过程,则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A.降水变化率减小B.土壤肥力增强C.河流含沙量增大D.风力堆积明显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

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

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完成下面各题。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4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 第5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4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 第5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5课时一、单项选择题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2题。

1.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A.地形B.水源C.交通D.城市2.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D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第1题,从河南省地形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中经过河南省的线路对比,可看出线路在河南省境内发生较大的弯曲,主要是考虑既要避开海拔太高的山地,又要保证能比下游海拔高,使水能自流而下,所以走向受地形影响较大。

第2题,北方地区因缺水而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南水北调后,将有利于北方缺水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后会使线路沿线和北方地区的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可能会加重该地区的土地盐碱化。

(2017·广州市中学模拟)201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主题是“水与就业”。

从全球看,因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一些地区和世界许多国家用水紧张。

据统计,全世界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很多国家闹“水荒”。

据此回答3~4题。

3.近几年来世界上感到水资源不足的国家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C )A.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B.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C.人口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需水量大增D.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4.水资源不足是制约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北方缺水的可行措施是( B )①大面积人工降雨②跨流域调水③因地制宜,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④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⑤人工措施融化西北冰川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解析:第3题,主要是对水的需求量增加,另外水质型缺水也是重要原因。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4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 第8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4单元 中国地理概况 第8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8课时一、单项选择题(2016·玉溪一中高三月考)现代高速铁路公路的修建过程中常常会采用“以桥代路”的做法。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以桥代路”的作用是( B )A.①—减小铁路的坡度起伏B.②—缩短宁波到上海的行程C.③—避免山崩滑坡的危害D.④—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2.各桥梁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不利影响是( D )A.①—干旱与洪涝B.②—海潮与海冰C.③—冻雨与风沙D.④—冻土与生态脆弱解析:第1题,京沪高铁以桥代路主要是为了减少铁路对地面交通的影响,以及少占耕地;杭州湾大桥则是为了缩短宁波至上海的行程,因而B项正确;贵州清水河大桥目的是减少复杂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的影响;青藏北部清水河大桥则是为了克服冻土危害、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留迁徙通道、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第2题,京沪高铁的不利因素是河湖众多;杭州湾大桥面临海潮和海水侵蚀;贵州清水河大桥是地质条件复杂和崎岖的地形;青藏地区则是脆弱的生态、高寒缺氧以及冻土广布。

故选D。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3~5题。

3.在③城市的铁路干线中,伸向东北方向的是( D )A.川黔线B.湘渝线C.成渝线D.襄渝线4.包头一批钢材通过铁路运往上海,选择最近的线路应是( C )A.包神线—沪宁线B.京广线—沪杭线C.京包线—京沪线D.包兰线—陇海线5.在图示两城市间,除空运外,不用转换运输方式和线路,可直接到达的是( A ) A.①与③之间,长江水运B.②与④之间,黄河水运C.①与④之间,川藏公路D.②与③之间,京九铁路解析:该题通过四个交通枢纽考查交通运输线的分布及运输方式的选择。

第3题,③城市为重庆,连接的铁路有成渝线、襄渝线、川黔线,其中伸向东北的是襄渝线。

第4题,从包头运输货物到上海设计合理的线路应是京包线—京沪线。

第5题,武汉和重庆均在长江沿岸,直接乘船沿长江航线到达,其余的两城市均需经过转换线路才可到达。

(新课标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三篇中国地理第四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4课时中国的农业课时作业(

(新课标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三篇中国地理第四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4课时中国的农业课时作业(

(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三篇中国地理第四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4课时中国的农业课时作业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三篇中国地理第四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4课时中国的农业课时作业)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三篇中国地理第四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4课时中国的农业课时作业的全部内容。

第三篇第四单元第4课时一、单项选择题(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材料回答1~2题。

1.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D )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2.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B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中上游来水在减少,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多,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

第2题,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海水倒灌严重,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3.下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A )A.塔里木河B.松花江C.淮河D.珠江解析:根据题干的提示,日蒸发总量与日蒸发量的比值,可以说明河流干流区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篇第四单元第8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2016·玉溪一中高三月考)现代高速铁路公路的修建过程中常常会采用“以桥代路”的做法。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以桥代路”的作用是( B )
A.①—减小铁路的坡度起伏
B.②—缩短宁波到上海的行程
C.③—避免山崩滑坡的危害
D.④—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2.各桥梁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不利影响是( D )
A.①—干旱与洪涝B.②—海潮与海冰
C.③—冻雨与风沙D.④—冻土与生态脆弱
解析:第1题,京沪高铁以桥代路主要是为了减少铁路对地面交通的影响,以及少占耕地;杭州湾大桥则是为了缩短宁波至上海的行程,因而B项正确;贵州清水河大桥目的是减少复杂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的影响;青藏北部清水河大桥则是为了克服冻土危害、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留迁徙通道、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第2题,京沪高铁的不利因素是河湖众多;杭州湾大桥面临海潮和海水侵蚀;贵州清水河大桥是地质条件复杂和崎岖的地形;青藏地区则是脆弱的生态、高寒缺氧以及冻土广布。

故选D。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3~5题。

3.在③城市的铁路干线中,伸向东北方向的是( D )
A.川黔线B.湘渝线
C.成渝线D.襄渝线
4.包头一批钢材通过铁路运往上海,选择最近的线路应是( C )
A.包神线—沪宁线B.京广线—沪杭线
C.京包线—京沪线D.包兰线—陇海线
5.在图示两城市间,除空运外,不用转换运输方式和线路,可直接到达的是( A )
A.①与③之间,长江水运B.②与④之间,黄河水运
C.①与④之间,川藏公路D.②与③之间,京九铁路
解析:该题通过四个交通枢纽考查交通运输线的分布及运输方式的选择。

第3题,③城市为重庆,连接的铁路有成渝线、襄渝线、川黔线,其中伸向东北的是襄渝线。

第4题,从包头运输货物到上海设计合理的线路应是京包线—京沪线。

第5题,武汉和重庆均在长江沿岸,直接乘船沿长江航线到达,其余的两城市均需经过转换线路才可到达。

(2018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期末)下图为我国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图,[铁路运输供需缺口=经济发展需要的铁路网长度(DL)-已建成的铁路网长度(SL)]。

读图,回答6~7题。

6.根据图示信息判断,铁路运输压力最大的阶段是( B )
A.T4B.T3
C.T2D.T1
7.目前我国铁路运输压力明显降低,表明( B )
A.工业化水平提高
B.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快速发展
C.经济衰退
D.区域贸易减少
解析:第6题,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较易。

铁路运输压力最大的阶段应该是铁路运输供需缺口最大的阶段,即经济发展需要的铁路网长度小于已建成的铁路网长度(DL<SL),结合图示知T3阶段的缺口最大。

B选项正确。

第7题,本题考查经济发展与交通发展的关系,难度中等。

铁路运输压力明显降低,表明已建成的铁路网长度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铁路网长度相当,或有其他运输方式替代了铁路运输。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所需的铁路运力将会增加,但此时铁路运输压力降低,只能是有其他运输方式替代了铁路运输,所以A项错误,B项正确;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之间贸易额不断增长,所以C、D项错误。

地铁交通网中的某一个站点通过地铁线路到达各个站点所需的时间之和被称之为该站点的通达度。

某一个站点的通达度与所有站点通达度的平均值之比,称为该站点的时间通达系数。

下图为广州市地铁网络中各站点时间通达系数空间分布图。

完成8~9题。

8.两处“断层界线”的形成是因为( A )
A.地铁辐射极限B.站点间距离远
C.地铁线路重合D.地面河流流经
9.甲、乙、丙、丁四地,地铁通达度最差的是( A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第8题,本题通过等值线图考查交通线分布,较难。

由图例可知“断层界线”为地铁各站点时间通达系数等值线重合处,即图中虚线所示。

在断层界线(虚线)范围内,有等值线分布,说明有地铁线路,虚线之外,无等值线分布,说明无地铁线路,是地铁辐射极限,A项正确;站点间距离再远也会有通达系数,虚线处没有,B项错误;地铁线路不可能大面积重合,C项错误;地铁在地下,地面河流不会对地铁线路产生大的影响,D项错误。

第9题,本题考查等值线数值的判读,难度中等。

通过等值线图可知,广州市地铁通达度由中部(丁附近)向四周递减,尤其是向东南、西北方向降低明显。

甲处位于“断层界线”之外,不通地铁,所以通达度最差,A项正确。

(2016·杭州模拟)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昆明以西的地区几乎没有铁路,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区( C )
A.保护旅游资源,防止生态破坏
B.森林茂密,施工困难
C.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高山、峡谷
D.资源贫乏,人口稀少
11.图中的梧州曾是广西最大的城市,但后来的发展却大大落后于柳州和南宁,这表明
( C )
①河运在古代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②政治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在增强
③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无吸引力
④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⑤沿铁路的城市轴线已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

第10题,图中昆明以西主要为横断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且多高山峡谷,山高谷深,铁路建设难度大。

图中昆明以西的地区几乎没有铁路,此处森林茂密,人烟稀少,资源丰富,但旅游条件不利,多原始森林,不建铁路并非是防生态破坏。

第11题,图中的梧州在浔江和桂江交汇处,在古代河运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曾是广西省内最大的城市,后来的公路不断发展,湘桂铁路建成,带动柳州和南宁等沿线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且影响很大,而梧州因水运速度慢,在追求高效、快速的今天,梧州的发展自然大大落后于柳州和南宁。

当然,柳州是湘桂线、焦柳线、黔桂线三条铁路交汇的地方,南宁除了在湘桂线沿线之外,还受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中心影响,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所示内容的地理含义是( D )
A.“西气东输”路线B.“西电东送”路线
C.“南水北调”路线D.“北煤南运”路线
13.有一位运输商,打算从m地运送一批专项物资到上海,下列较为合理的运输路线是( A ) A.m—(大秦铁路)—秦皇岛港—(海运)—上海
B.m—(京包线)—北京—(京沪线)—天津—(海运)—上海
C.m—(京包线)—北京—(京沪线)—上海
D.m—(同浦线)—潼关—(陇海线)—连云港—(海运)—上海
解析:第12题,由图可判断m地为山西的大同,该地是我国主要的煤炭产区,故应该是“北煤南运”。

第13题,大同(m)的煤炭首先通过大秦线运到秦皇岛,再转海运到上海是最合理的运输路线。

二、综合题
14.读下面“中国铁路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铁路线的名称:
①__京广线__,②__京哈线__,③__京沪线__,④__包兰线__,
⑤__兰新线__,⑥__成昆线__,⑦__京九线__,⑧__焦柳线__。

(2)图中标有数字的铁路干线中,全部位于东部季风区的有__①②③⑥⑦⑧⑩⑪⑫__(填数字代码)。

(3)连接我国首都和最大城市的铁路是__京沪线__,途中经过的直辖市是__天津__,它与长江的交会城市是__南京__。

(4)从我国首都到珠江口东侧的特别行政区,最便捷的铁路干线是__京九线__,途中经过的省会城市是__南昌__,它与浙赣线的交会城市是__南昌__,它经过的经济特区是__深圳__。

(5)铁路线⑪是__湘黔__线,它与京广线的交会城市是__株洲__,与浙赣线的交会城市是__株洲__。

(6)新疆乌鲁木齐的大批棉花运到上海加工,适宜的线路是:__兰新线—陇海线—京沪线__。

(7)香港中学生旅游团想要坐火车去参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成都市西南),经过的便捷线路是:__京九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成昆线__。

15.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

2010年工程完工后,乘客坐上火车从北京出发,途经5省市19站,抵达上海只需5小时。

山东建站区域分别为:济南站—济南市槐荫区经十路以北;德州站—德州经济开发区以东;泰安站—泰安市灵山大街西端;曲阜站—京福高速公路(曲阜段)以东;枣庄站—枣庄市新城南部、长江路以北。

材料二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

(1)决定京沪高速铁路的首要区位因素是__技术__。

(2)京沪高速铁路经过的省级行政区除图中标注的以外,还有__安徽__。

(3)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将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其目的主要是__节省我国东部地区宝贵的土地资源__。

(4)京沪高速铁路将实现高安全性的现代化旅客运输,该铁路在运营中可能遇到__大风__、__雨雪__、__洪水__等自然灾害。

(5)简述京沪高速铁路的重要性。

__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对缓解既有京沪铁路运力长期严重紧张的局面,形成我国铁路客运专线
网,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