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饮食文化浅谈

合集下载

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根源既可以从饮食习惯、餐饮方式到食材选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一个显著标志是餐饮方式。

在中国,人们普遍习惯以一碗米饭和许多菜肴组成的“一汤一菜一主食”的餐桌格局。

而西方国家则普遍采用“主食+肉类/鱼类/蔬菜水果”的餐饮方式。

这种不同的餐饮方式彰显了中西方的饮食观念差异,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不同追求。

其次,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还表现在食材选用上。

中西方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主食和副食材的差异。

中国的主食以米饭和面食为主,如大米、小麦等;而西方国家主食则以面包、马铃薯等为主。

这种差异源于各自的农业发展历史和生活环境的差异。

此外,中西方在副食材的选择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菜肴注重以天然食材为主,如豆苗、大豆、鸡蛋等,追求清香、淡雅的口感;而西方菜肴则更注重以奶制品、肉类和鱼类为主,更追求浓重的味道和口感。

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异还表现在食物搭配上。

中国人注重膳食能搭配、平衡、营养,崇尚“五谷杂粮配以鱼肉蔬菜”的理念,追求色香味俱佳。

而西方人则更注重食物的单一味道和口感,追求更直接的味觉刺激,常见的有比萨面、炸鸡等。

此外,中国菜肴追求将食物制作得细腻、精致,注重刀工和烹饪技巧。

而西方菜肴更注重原汁原味的保留,追求天然的口感。

最后,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还体现在饮食礼仪上。

中国人在用餐时,注重团结、和睦、热情。

传统的餐桌礼仪如人长辈优先、主人先尝等,体现了中国人的尊敬和感恩之心。

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在用餐时更注重个人的喜好和选择,也较为随意。

餐桌上的礼貌和举止也体现了文化的差异,如西餐使用刀叉、用餐时不用手等。

综上所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体现在餐饮方式、食材选用、食物搭配和饮食礼仪等方面。

这些差异既反映了各自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差异,也反映了人们对于饮食的不同追求和偏好。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口味,还可以加深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浅谈中西方餐桌礼仪之差异

浅谈中西方餐桌礼仪之差异

浅谈中西方餐桌礼仪之差异【摘要】餐桌礼仪一直都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果不能很好的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文化冲突及尴尬现象,影响中西交往的顺利进行。

中西方餐桌礼仪之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二是餐桌用语方面的差异,三是座位排序的方式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学习和分析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文化方面的差异对中西方跨文化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餐桌礼仪一直都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中西方国家在思维方式、传统文化、行为方式以及生活习惯方面的不同,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如果不能很好的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文化冲突及尴尬现象,影响中西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学习和分析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文化方面的差异对中西方跨文化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西方餐桌礼仪简介中国餐桌礼仪最早出现的是食礼,这与古代的祭祀礼和祭神仪式密切相关,有相关文献记载原始社会的居民将猪肉放在石头上烤制,而后献给神仙,以表示对鬼神的敬畏和祭祀,后来随着人际交往越来越密切和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古人这一简单的食礼逐渐形成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佳礼等“先秦五礼”,奠定了古代饮食礼制的基石。

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在周代时,中国就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饮食礼仪制度,首先由主人发请柬,并按照约定时间在门外迎客,宾客到时相互问候,专门有人负责引入客厅后进行小坐,先饮茶,客人来齐后导入客席,客席其中一座位上是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之后由主人,敬酒敬菜,而客人则以礼相谢,另外在敬酒时也有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再敬主人,宴会结束后,主人引导客人进入客厅小坐,饮茶、热聊,直到辞别,这种传统的礼仪制度在我国大部分仍保留至今。

浅谈中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差异作者:王诗妍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7期摘要:饮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属性,而中西方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不仅仅是体现在语言上,在饮食上的巨大差异性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就以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为切入点来进行分析,进而探究中西方国家所具有的不同文化特色。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性世界具有多样性特点,这就遭际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使得人们对于不同文化产生了兴趣和探究欲望。

由于历史原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渊源等的极大差异性,中西方国家在饮食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这就造就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性,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西方文化。

本文就从以下四个不同方面的中西饮食的差异来浅谈一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对中西方饮食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饮食观念上的差异性中西方国家对于饮食观念、味道和营养等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强调的是“色、香、味、形”的饮食观念;而西方饮食文化强调的是“理性”饮食观念,更多注重的是营养,要保证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的摄入。

中国地大物博,这就使得其具有多种饮食习惯和特色,具有很丰富法地域性和多样性特点,因而,在中国饮食中,“酸甜苦辣”口味一应俱全,即便是同一的食材也可以被制作出不同的味道;而西方国家文化起源于大洋文化,人们深受形而上学哲学观的影响,他们对于饮食法要求过多的注重在了形式上,但是,在口味上基本上都差不多,这就是为何无论是从旧金山到华盛顿,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的原因。

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饮食对于“营养”的关注度要大大超过中国饮食,虽然我们讲究食疗、食补、食养,但是,这些并不能抵过我“色、香、味、形”的首要要求,这就是使得很多在中国饮食中很多营养成分损失于加工过程中。

可以说,中西方国家在追求营养方面都各有其侧重和喜好,这直接反映出了中西方国家的不同人文特色、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追求。

二、烹饪技法在随意与规范上的差异性西方国家文化注重标准性和规范性,而他们在饮食上也不例外,这就使得他们在进行食物的烹制时会制定严格的标准和规范,以调料的添加量为例,他们也会精确到可、毫克等,再以烹调时间为例,他们可以精确到秒。

中西饮食文化

中西饮食文化

中西饮食文化篇一: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摘要】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亦越发频繁。

而“吃”作为一种可以拉近彼此距离的交流手段,理应加以重视。

“吃的文化”即饮食文化,也是文化交流中不也或缺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就中西饮食文化从饮食观念、宴会礼仪及饮食内容三大方面加以比较,展示中西餐饮文化差异,以便更加顺利的进行中西间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及国家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而饮食文化又是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不同民族及国家饮食文化间的差异有利于促进他们间的文化交流,利于跨文化的交际。

而中国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在对于饮食的观念,宴会礼仪及饮食内容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比较和了解这些差异,将会为中西方将来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依据。

1饮食观念上的差异1.1“泛食主义”对“食用主义”在中国,“吃”不仅仅是“吃”,它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一事在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而“民以食为天”的这种思想,也被很多学者称为“泛食主义”。

饮食,在国人心中不止是一种对“胃”与“味”的满足,它亦溶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与精神世界挂钩。

例如,以前人们一见面的寒暄语就是“吃了吗?”,可见古来人们都把“吃”或为“吃而准备当作很重要的事。

”小孩出生的时候要办满月酒,成人结婚时要办婚宴,高寿安康时要办寿宴,长辞人世时要办丧礼,诸如此类,中国人的一生都与饮食紧密关。

“吃”可以被看做一种传递心理沟通交流和表达礼节的方式。

“泛食主义”在汉语i也有充分的体现。

易中天先生曾在《闲话中国人》中写道:“如前述把人称为‘口’,吧职业称为‘饭碗’等。

又比如思索叫做‘拒绝’,体验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1 可见“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心中及生活中,饮食的重要性。

而在西方人眼中,“吃”仅仅是一种生存手段和交际方式。

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有极少数。英 国人吃的很 简单。他们对食物没有什么要求 ,把 菜放在水 里煮一下 ,直到煮烂为止 ,捞起来 ,在撒些盐 ,就算是青菜 。肉也 是抹 些橄榄油 ,再煎一下。 ( )中 西餐 饮 礼 节 的 差 异 四 1 .用餐方式——共 餐与分餐 中国餐桌上 ,大家都是坐同一张桌子 ,把筷子伸 向同一 盘莱 ,实行 “ 共餐 “ 共餐 ”制度体现 的是这样一种文化心理 : 。“ 食物是生命 活力 的 源泉 ,共食同一食物 的人有着 同一生命源泉 ,也就广义地有着血缘关系 。 中国人重集体主义 ,共餐 体现群体 间的和谐 。须将许多筷子一 齐伸 向同 盘莱 ,这样才 “不分彼此”,才真正是 “同吃一 碗饭 ”, 才能真正 也 获得 同一食物 中遮含的意味着同一 血缘 的生命 因素 。与 中国饮食 方式 的 差异 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 自助 ( u e dn e) b ft in r 。此 法是 :将所有食 物一 f 陈列 出来 ,大家各取所需 ,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 ,走动 自由 ,这种方 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不必将所有 的话摆在桌面上 ,也 表现 了西 方 人 对 个 性 、对 自我 的 尊 重 。但 各 吃各 的 ,互 不 相 扰 ,缺 少 了 一 些 中 国 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2 出席 时 间 —— 迟 到 与按 时 . 中国人是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 ,西方人是单一时 间观念 的人。要求 做任何事情都要严格遵守 日程安排 , 干什么就干什 么 ,因此 ,在参加 该 宴请时 ,这一差异显得较 为突出 ,一般说来 ,时 间多样化模式 的中国人 更倾 向于 ‘ 迟到 ’ 。往往在规定的时 间半小 时之后 到达 ,主人似乎 也早 有思想准备 ,通常会在这 段 ‘ 待 ’的 时间里 安排些 其他 节 目,如打 等 牌 ,喝喝茶 ,聊聊天等 ,让一些 ‘ 先到 ’的客人们消磨 时间。对 于这种 ‘ 迟到 ’现象 主客双方都 习以为常 ,并不将 之视为对 主人邀请 的一种轻 视或者不礼貌的行为。而在西方 国家各种活动都按预定 的时间开始 ,迟 到是很不礼貌 的,正式的宴会要求 准时到达 ,十分钟后不 到者 ,将会被 视为不合礼仪 ,是对主人及 其他 客人 的不尊重 。 3 .座次安排—— 长幼有序 与女 士优先 中国的宴会中座位通 常是以面向南为上 ,面 向北为下 ,形成了 “ 南 尊北卑 ”传统观念 ,“ ”在人心 目中是一种至 高无 尚的象 征 ,代表 了 南 权利 、地位和身份 。因此 ,常常见到一些食客在宴会上推推让 让 ,谦让 座位 ,在 中国的大多数 宴会上 ,位高权 重者 或年 长者首 先入 座并 坐首 席 ,这是因为中国人将长幼有 序 ,尊重长者 作为排 座的标准 ,在 中 国, 长期 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与思想 ,儒家 以君 、父 、夫、长为尊 ,为 先 ,以臣、子 、妻 、幼为卑为后 ,进而形成 了贵贱有 等 ,夫 妻有别 ,长 幼 有 序 的 思 想 。 而 西 方 人 则 将 女 士 优 先 ,尊 重 妇 女 宴 会 排 座 位 的 标 准 , 同时也作为宴会上其他行为的标 准 ,在安排座位时 ,先把宾 客的性别列 出名单 ,再据此安排座位 的形式 和详细座位 ,如果是有男女共 同参加宴 会 ,则 由男主人共同主持须将男 女宾客分列成两个名单 ,通 常的座次安 排形式 :男主人与女主人正对 面,男主人 的左右两侧 为女 主宾 接着按

浅谈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人 文 论 坛171INTELLIGENCE浅谈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西安工业大学外语系 李 娟摘 要:食文化及餐桌礼仪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及时有效地克服交际中因文化不同而带来的障碍,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关键。

对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增加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更能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

关键词:饮食文化 餐桌礼仪 文化差异饮食与文化紧密相关,不同的民族因其生活地域、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缔造出各不相同的饮食文化。

传统的西方文化是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而中国是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而饮食的差异则深刻透露着自身的文化背景。

本文从中西国家在饮食观念、宴会礼仪、饮食内容等方面着手,剖析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与根源。

一、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中庸之道”,讲究阴阳五行调和,因而中国人追求饮食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境”,设法从感官上把握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感觉,并用“色、香、味、形、器、名”等可感、可述、可比的因素将这种意境具体化。

因而中国饮食最讲究调和之美,使食物的本味,加热后的熟味,佐以配料和辅料及调料的调和职位,交织融合在一起,相互补充,水乳交融。

正如张起钧先生在《烹调原理》中对上海名菜“腌笃鲜”的描述,“虽是火腿、冬笋、鲜肉三味并陈,可是在煮好之后,鲜肉中早有火腿与笋的味道,火腿与笋也都各已含有其它两种因素,而整个说起来,又共同形成一种含有三种而又超乎三种以上的鲜汤。

”西方人对待饮食的态度则主要坚持其实用性特征,从营养角度出发,重视食物对人体的健康,不追求花样和饭菜的其他功能。

他们认为“吃”只是对一个生物的机器加入燃料,保证其正常的工作、生活的运行,只要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抵御病菌的攻击,其他方面并不讲究。

由此可见,饮食在他们的心中只是一种维持生命的活动。

在中国,吃饭同时又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平台,是另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一边谈生意,通过饭桌交流信息、感情,其在中国人的社会活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作者:韩蓉来源:《科技视界》2019年第35期中图分类号: TS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5-0179-001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9.35.083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饮食文化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部分之一。

中西方均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在古代和现代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中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分析研究这些差异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价值观。

1 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主要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差异是复杂多样的,这里主要谈谈以下几个方面:1.1 座位安排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宾客的座次反映了受尊重的程度,客人坐在哪里取决于他的年龄、社会地位等。

面向门的座位是上座,由年长的客人或贵宾就座;而主人和其他客人则分坐两旁。

当宴席不止一桌时,主人夫妇一般坐在主桌,其他的桌子离主桌越近,说明客人越重要。

在西方宴席上,当食物摆放就绪后,主人应引导客人依次入座。

一般是长条餐桌,男主人坐在长桌的一头,面对大门;女主人则坐在另一头,背对着门。

客人分坐两边,一般男女穿插,对面及左右都应是异性。

1.2 餐具的使用首先,我们谈谈使用中式餐具的一些注意事項。

使用筷子前不要舔,用舔过的筷子夹食物会使别人倒胃口;与别人说话的时候应把筷子放下;筷子只是用来夹食物的,不宜用来剔牙。

勺子主要用来吃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汤、炖菜或甜羹,以及细碎的或粉末状的固体食物,如糖粉、豆子等。

使用牙签时要捏牢,剔出的碎屑如果落在嘴里,那就将之吞下而不是吐出;牙签上的残渣可用纸巾或餐巾擦干净。

西式餐具的使用较为复杂。

大号勺子是用来舀汤的,一般放在盘子的右边;小勺子则用来搅动咖啡。

吃主菜时,右手持餐刀切肉,左手用餐叉将食物送进嘴;面包则直接用手拿着吃,无须用餐叉。

餐巾放在餐叉的左边或下面,有时会叠放在餐盘上或玻璃杯里。

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饮食文化是非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是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根源差异的重要途径。

本文就中西饮食文化中的食材差异,烹饪方式差异,用餐形式和用餐礼仪差异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相互了解和交融,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

一、饮食文化的含义饮食是人类发展的第一需要,狭义的饮食文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行为和习惯,广义的饮食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中西方国家因不同的民族,气候,风俗习惯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这些饮食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

二、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表现1.食材的差异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国有起伏的山地,雄伟的高原,低缓的丘陵,广阔的平原,各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等各类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自西而东,逐级下降,平原少,山地多。

这为中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条件,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大国。

从先秦开始,国人就以五谷杂粮为主食,肉类食物相对较少,植物类食材处于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佛教信仰”万物皆有灵”,而植物无灵,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主张素食主义。

而西方国家多由游牧民族、航海民族发展而来,以渔猎为主,所以食材也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有的西方国家甚至处于高纬度,寒冷至极,这种极端气候条件也促使西方人以肉食为主,以便储存热量,抵御严寒。

2.烹饪方式的差异国人评价一道菜总会从这道菜的“色,香,味,形,质”几个方面进行考量,可见对于国人来说,菜肴的外观和味道是最重要的。

至于食物的营养就相对淡化了。

为了追求美味,中餐的制作方式也相对多样化,煎、烤、蒸、煮、炸、炖,溜,焖,烧等,只为将不同的味道进行融合,交织出层次丰富的口感,或绵软,或酥脆。

对配料的用量也表现得比较随意,例如:一勺,半碗,少许等,可究竟勺子,碗有多大,少许具体是多少,就没有具体标准了。

此外,菜肴对于国人而言,既是食物,也是艺术品,所以人们会借助比喻的文学手段,将不同的菜肴冠以不同主题的菜名,已到达美食,美器,美名的美感统一。

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西方人多生吃蔬菜,不仅西红柿、黄瓜、生菜生吃,就是洋白菜、洋葱、 西方人多生吃蔬菜,不仅西红柿、黄瓜、生菜生吃,就是洋白菜、洋葱、 西兰花也都生吃。 西兰花也都生吃。 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 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 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 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 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 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 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 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 明了。 明了。
第二篇: 第二篇:
用餐方式及餐具
在食具方面,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筷 在食具方面,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 古代叫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礼记》中曾说: 子,古代叫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礼记》中曾说: 饭黍无以箸。 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已经使用筷子进食。 “饭黍无以箸。”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已经使用筷子进食。 筷子一般以竹制成,一双在手,运用自如,即简单经济, 筷子一般以竹制成,一双在手,运用自如,即简单经济,又 很方便。许多欧美人看到东方人使用筷子,叹为观止, 很方便。许多欧美人看到东方人使用筷子,叹为观止,赞为 一种艺术创造。实际上,东方各国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国。 一种艺术创造。实际上,东方各国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国。 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筷子,确实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筷子,确实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 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 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 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 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 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 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 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讲究的 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 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 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 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 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 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 至每位厨师的特点。 至每位厨师的特点。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怎么写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怎么写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怎么写饮食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饮食文化也各具特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篇一: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中西文化及其差异,从文化和差异两方面叙述。

中西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分别叙述美国和中国不同的文化历程,由于两方面不同的文化底蕴,在饮食上出现了差异。

本文主要从观念上的差异、宴会礼仪的差异,中西饮食文化的融合等方面展开论述。

最后介绍了西方饮食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论述。

了解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同时,接受可以接受的部分并与中国饮食相融合,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更加丰富,但又不乏自身特色。

这才是我们正确对待中西饮食文化的态度。

关键词:中西差异饮食文化餐饮礼节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结果的因素之一。

中国有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西方国家则有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中西饮食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丰富了全球的饮食文化。

一、从筷子与刀叉文化看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刀叉因为适应欧洲人饮食习惯而出现,它和筷子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观念。

中华饮食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

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

后来走向定居生活后,欧洲以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

主食是牛羊肉,用刀切割肉,送进口里。

到了城市定居以后,刀叉进入家庭厨房,才不必随身带。

由此不难看出今天作为西方主要餐具的刀和筷子身份很是不同,它功能多样,既可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到了烧熟可食时,又兼作餐具。

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

用刀把食物送进口里不雅观,改用叉叉住肉块,送进口里显得优雅些。

叉子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餐具,但叉子的弱点是离不开用刀切割在前,所以二者缺一不可。

浅谈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浅谈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浅谈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摘要: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

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世贸以后,跨国交际日益增多,就不能只注重自己的餐桌礼仪了,因为我们将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人。

这些人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我们存在较大差异,以在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而现在,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餐桌礼仪在交际当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学习和运用正确的餐桌礼仪,已不仅仅是自身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双效益、提升竞争力的需要。

笔者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文化交际中的餐桌礼仪,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

关键字:餐桌礼仪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引言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交流不断增多,这种交流被称之为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由于地区差异,不同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影响信息传达效果的那些语言和非语言因素构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文化。

外语学习者如果对所学国家的语言与非语言交际行为及其功能缺乏了解,就会出现不恰当的言行,从而产生交际障碍,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以致造成交际失误。

[1]饮食文化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差异和其渊源,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增加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

本文正是以这些存在于中西方餐桌礼仪上的不同之处为切入点,分析导致这些不同之处的根源,进而引伸到研究更深层次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中来。

[2]一、就坐形式的差异中美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在中国的宴席,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筵席要用圆桌,对着大门的是主座,如果客人确实有严重的忌口或爱好,应当轻轻告诉主人家,主人自然要替他做主,满足客人小小或大大的要求。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浅谈中国饮⾷⽂化论⽂浅谈中国饮⾷⽂化论⽂(精选7篇) ⽆论是在学习还是在⼯作中,说到论⽂,⼤家肯定都不陌⽣吧,论⽂是学术界进⾏成果交流的⼯具。

那么⼀般论⽂是怎么写的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浅谈中国饮⾷⽂化论⽂(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浅谈中国饮⾷⽂化论⽂篇1 饮⾷是⼈类⽣存与发展的第⼀需要,也是社会⽣活的基本形式之⼀。

然⽽不同的⽂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观念和饮⾷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化。

中国饮⾷⽂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精深。

它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从饮⾷结构、⾷物制作、⾷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审美等⽅⾯,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饮⾷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化,成为世界饮⾷⽂化宝库中的⼀颗璀璨的明珠。

西⽅的⼀些国家汇集着各国的移民,深受各国饮⾷⽂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已的饮⾷习惯,形成精巧专维、⾃成体系的饮⾷⽂明。

中西⽅⽂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化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中西⽅不同的思维⽅式和处世哲学。

⼀、饮⾷结构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候条件丰富,动植物品类繁多,这都为我国的饮⾷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们的祖先们在漫长的⽣活实践中,不断选育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物资源,使得我国的⾷物来源异常⼴博。

从先秦开始,中国⼈的膳⾷结构就是以粮、⾖、蔬、果、⾕类等植物性⾷料为基础,主、副⾷界线分明。

主⾷是五⾕,副⾷是蔬菜,外加少量的⾁⾷。

据《武林旧事》记载的⼀次盛宴便列举菜肴有200多道,其中,以猪、鸭、鱼、虾等物经烤、煮等诸多⼯艺制作成的有41道,有42道果品和蜜饯,有20道多类蔬菜,有29道各类鱼⼲,有17种饮料,还有59道点⼼等。

所涉及的⾷物种类繁多,天上地下⽔⽣陆长和各种⽣物⼏乎⽆所不⾷,形成了令⼈眼花缭乱的饮⾷构成。

可见,在南宋时期中国的饮⾷⽂化趋于成熟。

据调查,中国⼈吃的菜蔬有600多种,⽐西⽅多六倍。

中西餐文化差异范文

中西餐文化差异范文

中西餐文化差异范文首先,在餐桌礼仪方面,中西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餐桌上一般会有多个菜肴,是一种多人共享的方式。

吃饭时,人们通常使用筷子,将食物夹到自己的碗中。

另外,在中国,较为重要的客人通常会被安排坐在主位,得到特殊的款待。

而在西方,餐桌礼仪更加正式。

西方料理会按照先后顺序服务,包括前菜、主菜和甜点。

并且,西方餐桌上通常只有一道菜,每个人的盘子上有独立的食物。

西方餐桌上还有餐具的使用规则,如刀和叉的用法。

另外,西方文化中,主人会提前为客人准备好座位,并为其倒酒等。

其次,中西饮食习惯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米饭和面食是主食,常与菜肴一起搭配食用。

中餐中常有炖、煮、炒等烹调方式,并强调原汁原味。

此外,中国人往往喜欢食物的口感,强调食物的脆嫩、酥脆等。

而在西方,面包,土豆和米饭是主食。

西餐中常有烤、炸等烹调方式,强调食材的烤制和炸煮的口感。

另外,西方人饮食习惯中常有喝汤的习惯,通常是作为前菜的一部分。

菜肴配搭也是中西餐文化差异之一、在中国,菜肴的搭配讲究色、香、味的协调,追求菜式的多样性。

一般,中国菜单中包含荤、素、汤、饭和面等,以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

而在西方,菜肴通常按照主菜、配菜、甜点的顺序搭配。

主菜通常是肉类或鱼类,配菜通常是蔬菜和淀粉类食物,甜点通常是用来作为饭后的甜品。

此外,中西餐文化在烹饪方法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烹饪方法一般包括炒、煮、炸、蒸、炖等。

特别是炒和炖,是中国厨师技艺的重要表现形式。

中国烹饪注重食材的刀工和火候掌握,以保持食物的色、香、味。

西方的烹饪方法包括烤、炸、煮和煎等。

西方烹饪注重食材的独特味道和烹饪技巧的展示,例如在烧烤中使用特殊的酱料和香料。

综上所述,中西餐文化在餐桌礼仪、饮食习惯、菜肴配搭和烹饪方法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西文化,并在交流与交往中更加适应不同文化的饮食习惯和文化背景。

浅谈中美餐饮礼仪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美餐饮礼仪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美餐饮礼仪文化的差异餐饮礼仪是中美两个国家文化差异中的一部分。

两国在饮食文化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导致了餐饮礼仪的不同。

本文将从餐桌准备、就餐礼仪、礼貌用餐等方面来探讨中美餐饮礼仪文化的差异。

一、餐桌准备中美餐桌准备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两国文化的不同。

在中国,用餐时间通常意味着全家人团聚,注重亲密关系的维系。

餐桌上往往会上有多道菜,供人们共同享用。

此外,宴席上的菜肴摆放有着讲究,通常是有菜肴的层次感,从冷盘到热菜。

与之相比,美国的餐桌准备更加简洁。

在美国,用餐时间更多是个人为主,家庭成员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食。

餐桌上通常只摆放一份食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子。

而在正式场合,美国人会采用线性摆放,即把每道菜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盅和碟中摆好,供客人选择。

二、就餐礼仪中美就餐礼仪的差异主要反映了两个国家在社会交往和尊重他人方面的差异。

在中国,就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尊重年长者。

年长者在家庭中地位高于年轻人,他们通常有特定的座位。

其次,吃饭时用筷子。

筷子是中国餐桌上最常用的餐具,使用方式有一定的规范。

另外,拿食物时要等其他人拿菜后再拿,表达着对他人的尊重。

与此相对,美国的就餐礼仪更加自由和随意。

在美国,人们通常会说"请自便"或者"请随意",这意味着客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各种菜肴。

此外,美国使用刀和叉,他们习惯将刀放在右手边,叉放在左手边,并且用刀右手处理食物。

三、礼貌用餐中美的礼貌用餐习惯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吃饭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维持整洁和安静的环境,以免打扰他人。

同时,一般会主动给年纪较长的人夹菜,这被视为一种尊敬和关怀的表达。

与之相对,美国的用餐习惯更加随性。

美国人更注重个人的舒适感,对于吃饭时发出声音或与他人交谈并不那么在意。

他们认为吃饭是一种社交活动,人们可以边吃边聊,享受与他人的互动。

总结综上所述,中美餐饮礼仪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内容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不断流入我国。

而人类的饮食文化作为一种及其久远又复杂的文化现象,有着最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探讨。

本文分别从中西方饮食文化及饮食文化差异两方面出发,阐述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在观念上、礼仪上、食材上、以及烹调方式上的种种不同。

然后又从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展开,叙述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逐渐互相融合。

关键词:饮食文化文化差异饮食观念目录1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1)1.1中国的饮食观念 (1)1.2西方的饮食观念 (1)2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 (1)2.1中国的饮食方式 (2)2.2西方人的饮食方式 (2)3中西饮食的烹饪差异 (2)3.1中国饮食的烹饪特点 (2)3.2西方饮食的烹饪特点 (2)4中西餐饮上菜顺序的差异 (3)4.1中国餐饮的上菜顺序 (3)4.2西方餐饮的上菜顺序 (3)参考文献 (5)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民以食为天”,吃饭作为人类的第一级需求,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已然形成了最最深厚的文化——饮食文化。

而这种饮食文化与饮食文化之间因地域的不同也是各具特色。

就以中国和西方饮食文化为例,皆有浓烈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特点。

中国的饮食文化丰富而深厚,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精巧专维,自成体系。

正是因为各自饮食文化差异的存在,才丰富了我们全球的饮食文化。

现在,我们就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出发,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具有怎样的差异。

1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1.1中国的饮食观念中国的饮食注重各种食材的搭配和食物的味道,多以植物性食物、热食、熟食为主,讲究色香味俱全。

我们常常说一道菜好吃还是不好吃,其实就是在说这道菜的味道是不是合不合口,吃起来好不好吃。

“味”在色香味中是中国饮食文化衡量一道菜好不好最重要的标准。

但是在人民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人们对饮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菜的色、香、味上,而是在色香味俱全的基础上,越来越注重菜的营养搭配和绿色卫生。

毕业论文: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毕业论文: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摘要: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在世界文化这一大旋窝中,饮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一种农耕文化的陆地文化,而传统的西方文化是一种畜牧文化的海洋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其中饮食文化更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华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其博大精深不可言喻。

西方饮食精巧专维、自成体系。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在中国,烹调是一种艺术;在西方,烹调则是一种劳动。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无论是在饮食观念、饮食对象、饮食方式等各个方面,这些饮食文化的差异都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国际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中西饮食文化业将会在交流中共同发展,这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将起到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 差异文化饮食文化引言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文化误区。

比如,在很多中国人眼中,汉堡包、肯德基、麦当劳就是典型的美国食品。

而事实并非如此。

美国的食物很杂。

美国人一般而言都比较吃墨西哥、中国、泰国和印度食物。

因此,在本文中,主要从双方的饮食观念、饮食对象、饮食方式等方面来具体探讨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彼此饮食文化的差异,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适应能力,还可以增强我们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宽容和接受。

这使中西饮食文化业能在交流中共同发展,相互融合,而且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营养观念1.1中方的观念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人们对饮食味道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

由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产力都处于低下的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

人们常说的“色、香、味俱全”,味是最重要的。

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在英语翻译的体现

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在英语翻译的体现

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在英语翻译的体现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在英语翻译中体现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交流的扩大,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日益频繁。

饮食文化是体现一国或一地区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西方饮食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

在英语翻译中,这些差异常常需要被准确地传达,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误解和歧义。

一、食物名称的翻译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首先体现在食物名称的翻译上。

由于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异,很多食物在中西方两种语言之间没有直接的对应词汇。

例如,中餐中常见的“豆腐皮”在英语中通常翻译为“tofu skin”,而西方菜肴中常见的“steak”翻译为中文中的“牛排”。

这些翻译不仅需要确保名称的准确性,还需考虑读者的语言习惯和理解能力。

二、餐食结构的翻译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还体现在餐食结构的翻译上。

中餐以米饭或面食为主食,以及多菜一汤的搭配方式,而西方餐食通常以主菜、配菜和面包为主。

在翻译中,需要准确地传达餐食的结构,并使用与目标语言对应的词汇,以确保读者对餐食的组成在翻译中能够清晰地了解。

三、饮食习惯的翻译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还体现在饮食习惯的翻译上。

中餐注重共享和碟碗俱举的就餐方式,而西方餐食更注重个人用餐。

此外,中西方的用餐时间、用餐礼仪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翻译中,需要在准确传达饮食习惯的基础上,用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给目标读者,以避免冗长翻译和理解上的困惑。

四、食材差异的翻译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还体现在食材的翻译上。

中西方两种文化中使用的食材存在着差异,如西方文化中常用的奶油、黄油,在中餐文化中使用较少。

在翻译中,需要选择适当的对应词汇,以确保食材的名称在目标语言中能够被读者理解。

五、烹饪方法和口味的翻译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还体现在烹饪方法和口味的翻译上。

中餐中常见的炒、煮、炖等烹饪方式,在西方菜肴中可能没有直接的对应词汇。

此外,中西方的口味偏好也存在差异,如中餐中常见的酱油、料酒在西方菜肴中可能需要用不同的调料来表达。

浅谈中国与英美的饮食文化差异

浅谈中国与英美的饮食文化差异

浅谈中国与英美的饮食文化差异作者:唐黎标来源:《烹调知识》 2017年第7期中国拥有独特韵味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腾飞,主要在于源远流长的饮食思想和丰富多样的饮食内容。

这不仅反映了饮食品质、审美感知、思想情感、社会功能等在饮食活动过程中独特的文化韵味,也凸显了饮食与中华传统文化优秀成果之间的完美融合。

历经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国饮食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它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世界文化中的一抹靓丽的色彩。

英美国家继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血统,虽有少数的民族以采集、种植为主,但大多数民族以渔猎、养殖为主。

因此英美人多食荤,他们从动物身上索取原料供自身吃、穿、用。

在饮食结构上,他们大多也吃牛肉、羊肉,比较注重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因此肉食在饮食生活中的比重一直很大。

在英美国家,有一些地方聚集着各国的移民,因为这些地域曾沦为殖民地,所以这些地方也被各国的饮食文化深深影响,他们根据自身的饮食习惯,集思广益,创造出自身独特的饮食文明。

这也体现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来源于不同的饮食观念与饮食习惯,不同的饮食观念与习惯来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

一、饮食风格英美国家强调理性,讲究科学,他们注重食物营养价值的摄取,包括蛋白质、脂肪、热量以及维生素。

讲究根据营养搭配食物,根据消耗供给能量以及分析食物是否容易让进食者吸收,是否有副作用等。

英美人认为饮食是为了果腹充饥,是补充营养,保持生存的手段,他们会尽力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即使口味不好,他们也会吃,因为他们将这看作是一种营养。

对待饮食,英美人采用科学、规范的方式。

如中小学都聘请了营养师,以保障青少年拥有健康的饮食环境。

但同时他们又有所局限,他们不吃内脏,并且在烹饪上也玩不出什么花样。

中国人强调感性追求味觉。

中国饮食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味”,湘菜的辣,川菜的麻,鲁菜的鲜,浙菜的香等八大菜系的口味都别具特色。

中国还讲究调和之美,将新鲜的食材加上配料和辅料进行调和,然后加热,当各种味道交织融合在一起时,它们相互补充、渗透,最终形成一道具有独特口味的菜肴。

【浅谈文化自信】文化角度浅谈中西饮食差异

【浅谈文化自信】文化角度浅谈中西饮食差异

【浅谈文化自信】文化角度浅谈中西饮食差异中国和以欧洲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发面差异较大。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名族特征、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下,造成了中西方饮食文化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地理、历史、文化发展和影响的结果,变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征。

一、中西方饮食观念的不同中国历史文化古老,长期以来饮食方面主要以农作物谷类居多,在菜的采用上也就是以蔬菜居多,肉类辅以。

饮食文化就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关键部分,从各个节日食用相同事物就能够窥见,中国节日很重吃的方面,每个节日都存有特定的代表事物。

比如: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宗旨,中秋节的月饼等。

相同的节日所喝的食物同,但都存有特定的含义,都代表着人们幸福的心愿,从节日上相同的饮食来看,中国人过节喝的不是食品,就是一种希望美好的寓意,就是“吉祥如意,美好长久”。

而西方在节日饮食方面与中国差异很大,西方在过节时著重的就是活动仪式,饮食只是须要,与日常生活没什么区别。

中国饮食其注重的是食物的色、香、味、形、质。

对食物本身的外在要求很高,颜色的搭配要求色全,搭配自然美观;香是指香味,要求香味逼人,引起人的食物和联系;味便是菜口感、味道,中国饮食的核心,要求高于其他;形的美感,菜的造型要运用美术手段加以装饰,使菜肴造成形象,赋予寓意;质,是指营养质量、卫生质量、烹饪技术等;也是指以触感、口感为对象的松、软、脆、嫩、酥滑、爽等质地美感,也就是食物的“质地”。

中国人对饮食的要求可以说的对美的追求,所以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美性的饮食文化。

但并不注重营养的搭配和摄入,这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不足,中国人吃饭只是要求好看又好吃,享受口福,而不去想营养和能量是多少,缺乏科学饮食。

相对中国美性的饮食文化,西方饮食观念与其恰好相反,就是一种理性的、科学的饮食观念。

西方人在饮食方面并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相反特别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在饮食时保证摄入足够而又不多余的营养,同时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和天然营养。

浅谈中餐与西餐的差异

浅谈中餐与西餐的差异

浅谈中餐与西餐的差异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饮食文化反映了不同的历史、地理、生态和文化背景。

中餐和西餐是世界范围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餐饮文化,它们也是最为经典和有影响力的两大菜系。

本文将会从食材、口味、烹饪方法以及餐桌礼仪等方面探讨中餐与西餐的差异。

一、食材的差异在食材的运用方面,中餐和西餐有着显著的不同。

中餐注重五味平衡、以素为主、以肉为辅,多用豆腐、菜、米饭等素食材料搭配一些肉类或鱼类。

而西餐则更注重肉类和奶制品的食用,如牛肉、猪肉、鸡肉、鱼肉、奶酪等。

此外,西餐还普遍运用些许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洋葱、芹菜、胡萝卜、西红柿等。

二、口味的差异中餐与西餐另一大不同之处在于口味。

中餐以五味调和为标准,追求虚实相宜;比如,麻、辣、酸、甜、咸五味平衡。

西餐的食物口味大多是鲜咸味,口感相对简单。

在口味调整上,中餐主要利用草本香料和调料,如大蒜、生姜、花椒、花椒等来增强味道,而西餐借助香料、糖和醋的辅助来处理味道。

三、烹饪方法的差异两种菜系的烹饪方法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中餐中,用火烹煮菜肴更为常见,涉及到炒、烤、煎。

其中适合高温炒制的技巧非常的讲究,需要掌握火候和时间的把握。

而在西餐中,烤、炸、煮、烘、煎这些烹饪方式比较普遍。

西餐烧烤的特点是让肉质鲜嫩、有焦味,而煎和炒则强调鲜外焦内、口感细嫩。

四、餐桌礼仪的差异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在用餐时都要注意一些餐桌礼仪方面的问题。

在中餐方面,有着一些极其注重仪仗的餐桌礼仪,如“筷子的使用”、“根据主客顺序取餐”等习惯。

而在西餐方面,独立餐具的使用及不同餐具的用途和使用顺序等也有严格的规范。

综上所述,中餐与西餐在食材、口味、烹饪方法以及餐桌礼仪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传统的文化中,两者均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优势,是两种有益的丰富人们饮食文化的菜系,也是两种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饮食文化浅谈
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语言、宗教、建筑风格、民俗习惯等方面都有体现,而在饮食文化这一方面,中西方可谓各有千秋,使得在世界大融合的大背景下的人们能够尝到更加丰富的食物。

中西方的主食不尽相同。

中国人以稻米为主要的主食材料,如米饭是中国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的主食,而西方人,则习惯于以小麦为主要食材的主食,例如西方人习惯于食用汉堡。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方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也就造成了南北方所种植的农作物有所不同,因而使得南方和北方的人们所选择的主食也有所不同,南方人爱吃米,而北方人则爱吃诸如馒头一类的面食。

米面等在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中的地位也是不同的。

中国在很长时间内是农业大国,把农业作为立国之本,种植技术比较发达,再加上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使得中国的农作物种类多,产量大,质量好,价格相对较低,而对动物的养殖技术则较低,因而肉类产品价格较贵,也因此造成了中国人在日常饮食生活中大多以植物原料为主,动物原料为辅来满足身体需要,进而形成了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的膳食结构。

而于此恰恰相反的是,西方畜牧业发达,养殖技术较好,肉产品价格低廉,而农业方面由于条件限制能种植的农产品品种较少,产量不高,质量不稳定,主要出产麦子、葡萄等,因此西方人在日常饮食生
活中以动物为主,植物为辅来满足自身需求,形成了以肉食为主,素食为辅的膳食结构。

而在素食方面,麦面食品则成为西方饮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配角。

在中国,米、面始终是主食,而在西方,米、面则是副食。

中西方的用餐习惯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人的早餐或是豆浆油条,或是粥类,或是面条,大多还是以米面为主,而午餐则多被视为便餐,主要是简单的菜肴搭配米饭,追求的是便捷,而晚餐则被视为正餐,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烹制美味的菜肴。

中国人虽然以米、面为主要原料制作食品,食材看上去比较单一,但是,中国人会将米、面与蔬菜、水果或各种动物原料结合起来,制作出很多美味的食物。

中国人在饮食方面的智慧,使得他们能够因地制宜,制作精美又美味的菜肴,更是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八大菜系,让许多来中国游览的西方人也赞不绝口。

而西方人,一日三餐大多离不开面食品,虽然量少,但是,绝对不是单一的。

例如,法国人的餐桌上几乎一日三餐都有面包,意大利的通心粉和披萨饼家喻户晓,以及西方人经常会吃的蛋挞、派、馅饼等,种类很多,别具风味。

在把面食与蔬菜、水果、肉类相搭配这一点上,中西方的人们有着同样的智慧。

另外,西方人餐后爱吃甜点,并且有喝下午茶的习惯,而这一点,中国人是没有的。

在饮品方面,也有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体现。

譬如,中国的饮品主要有啤酒、白酒、茶等,而西方人有可乐、牛奶、咖啡、葡萄酒等,
这也是受到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人的饮食追求"美味享受,饮食养生",把饮食的美味放在第一位,制作方面讲究“色、香、味”俱全,而西方人则更注重营养。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使得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也开始趋于融合。

在中国,我们随时能够看见“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的存在,西餐厅也越来越多,中国人也开始吃牛排这类西方食品,而在西方,中餐厅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好,中国饮食文化也在逐渐被西方人所接纳。

尽管中西方的饮食文化还存在着差异,但是相信这些差异不会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障碍,相反,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也许能够推动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更加顺利和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