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育期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一)

合集下载

水稻种植应急措施

水稻种植应急措施

水稻种植应急措施以水稻种植应急措施为题,本文将重点介绍水稻种植中的应急措施,以应对可能的灾害和病虫害等突发情况。

一、防治水稻病虫害1. 及时发现:定期巡视水稻田,观察水稻植株是否出现异常症状,如叶片变黄、被虫害啃食等。

2. 早期防治:一旦发现有病虫害存在,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使用生物农药、化学农药等进行喷洒处理。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如适量施用有机肥、磷酸二铵等,增强水稻的免疫力。

二、应对水稻干旱1. 合理灌溉:确保水稻田的水分供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水需求,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频率。

2. 覆盖保水:在水稻田种植前或干旱期间,可以采取覆盖保水的措施,如在田间覆盖保水膜、秸秆等,减少水分蒸发。

3. 喷洒保水剂:可以使用保水剂进行喷洒处理,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延缓土壤干燥速度。

三、应对水稻涝灾1. 排水系统: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统,确保水稻田及时排除积水,避免水稻长时间浸泡在水中。

2. 提高田埂高度:在水稻种植前,可适当提高田埂的高度,以减少田间积水的可能性。

3. 增施有机质:适量增施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排水性能。

四、防治水稻病害1. 选种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病性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 轮作休闲:合理安排水稻的轮作休闲,减少病害在土壤中的滋生。

3. 科学施肥:科学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如适量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增强水稻的免疫力。

五、应对自然灾害1. 及时预警:关注气象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好准备工作。

2. 疏散安置: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等,及时疏散水稻种植区域的人员,并做好安置工作。

3. 抢救收割:在自然灾害过后,要及时抢救收割受灾水稻,减少损失。

总结:水稻种植中的应急措施对于保障水稻生长的健康和产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种植户在日常管理中应加强观察、及时防治病虫害,灌溉和排水要合理控制,选择抗病虫的品种,增施有机质等措施,以应对突发情况和自然灾害,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水稻各生育期及病害综合防治

水稻各生育期及病害综合防治

水稻各生育期及病害综合防治1水稻概况水稻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3,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5%水稻分布国内水稻生长的最北限是中国的黑龙江省,中国北方沿河地区也种植稻,但主要的生长区域是中国南方和中国台湾。

分为三个稻作区:华南双季稻稻作区: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

包括闽、粵、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

华中双季稻稻作区: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四缘,南接南龄,北毗秦岭、淮河,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

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黔东湘西高原。

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

也就是说,除了南极洲之外,几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长。

水稻的适宜生长环境水稻喜髙温、多湿、短日照,对上壤要求不严。

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C,最适28〜32°C。

分藥期日均20°C以上,穗分化适温30°C左右;低温使技梗和颖花分化延长。

抽穗适温25〜35°C。

开花最适温30°C左右,低于20°C或髙于40°C,授粉受严重影响。

相对湿度50〜90%为宜。

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水稻的各生育时期水稻生长周期大体分两个阶段: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

营养生长阶段从水稻种子发芽至幼苗拔节期,大约需要90天。

这个时期又分4个时期:a.幼苗期,是从水稻种子萌芽到移栽插秧前,一共大约需要35天时间:b.插秧期,是从开始插秧到左植开始生长的这段时间,大约需要7〜10天;c.分藥期,是从插秧开始生长拔节前这段时间,大约需要30天;d.拔节期是从开始拔节到孕穗前这段时间,大约需要15天。

生殖生长阶段从孕穗到成熟这段时间称为生殖生长阶段,大约需要经过70天时间,共分四个时期:a.孕穗期,是从开始孕穗到抽穗始时,这段时间大约15天。

b.抽穗期,从开始破口抽穗起到开始破壳扬花止,大约需要15天。

早稻生育期间灾害性气候对水稻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早稻生育期间灾害性气候对水稻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早稻生育期间灾害性气候对水稻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摘要针对早稻生育期间灾害性天气,提出了适时播种、保温育秧、合理施肥、注重管水的预防措施;要求做到寸水返青、薄水分蘖、适时晒田、足水养胎、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干田割谷。

关键词早稻;灾害性天气;影响;预防措施近年来,我省早稻生育期间经常出现一些对早稻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的灾害性天气,使农民歉收,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

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以及农业的持续发展,农业气象应准确预报,农业技术人员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以指导农民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1适时播种每年早稻播种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

这是一年气温由冷转暖的转折时期。

气候从来就不稳定,时冷时暖,变化无常。

同时还有连日低温阴雨,少数年份还有冻雨寒雪。

因此,我们应抓暖尾冷头浸种催芽,冷尾暖头播种落泥。

同时应采用尼龙薄膜水育秧。

也就是说,从3月20日起,开始注意天气变化,做好浸种催芽、播种的准备。

在上次暖和天气结束、低温阴雨天气开始的那1~2d,开始在室内浸种催芽。

在低温天气结束、暖和天气开始的1~2d,开始播种落泥。

如果谷芽催好后天气还没有转暖,应将芽谷在室内摊晾,等天气完全转暖后再播种。

2保温育秧谷种播下后,在4月上旬至中旬,多数年份的天气是低温、阴雨、寡照(少数年份也出现高温天气)。

为防低温、阴雨、寡照对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应采用尼龙薄膜水育秧,也就是保温育秧。

保温育秧的秧田应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和人畜粪尿、猪牛栏粪、土渣肥、厩肥等做底肥。

这些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能释放出一定的热量,增加秧田的土温,使保温膜在无阳光的天气情况下有温可保。

如果秧田用的是新农膜,膜内会凝结1层致密的水气,严重影响农膜的透光性。

应在早晨敲打膜棚顶部,使水珠顺膜流下,增加农膜的透光性能;如连续低温、阴雨,造成秧苗发病和烂秧,应及时揭膜喷药(如多菌灵等)防治。

在此期间,如遇连续高温天气,就应提前及时揭膜通气。

特别注意的是,秧田应先上水,后通风。

如果秧苗尚小,还不到3叶1心,秧厢不长,不超过20m,揭膜可只揭两头的农膜通气。

水稻生产的自然危害及应对策略

水稻生产的自然危害及应对策略

水稻生产的自然危害及应对策略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人类的生存与水稻生产密不可分。

然而,水稻生产也面临着许多自然危害,如气候变化、病虫害、自然灾害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水稻生产的自然危害及应对策略。

一、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气温升高和降水不足。

气温升高会导致水稻生长速度加快,但也会缩短生长期,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降水不足则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叶面温度,使水稻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增加抗逆性差的可能。

因此,要应对气候变化对水稻的威胁,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发展抗旱、耐热的新品种,保证产量和品质。

2. 采用科技手段,如遮阳网等,减少阳光直射,降低地表温度,提高作物适应性。

3. 推广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

二、病虫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病虫害是水稻生产的常见问题之一,不仅会使水稻减产,还可能导致水稻严重受损或死亡。

病虫害的影响包括病害、虫害和外来入侵等多方面。

应对这些影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发展新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抗虫能力。

2. 定期施用合适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防治。

3. 对入侵物种以及传染病害及时防范和处置。

三、自然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自然灾害对水稻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自然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洪涝、干旱等天灾、以及虫灾、疫病等。

这些灾害都会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对水稻产量产生很大影响。

应对这些自然灾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监测,提前预警,并组织应急抢险力量及时处置。

2. 优化品种结构,选择适应不同自然灾害的品种。

3. 发展早稻、晚稻的相应栽培技术,提高作物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综上所述,水稻生产面临许多自然危害,这些危害对人类的粮食安全带来很大风险。

应对这些自然危害,需要采取合适的科技手段和技术措施,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保障人类粮食安全。

水稻灾后补救措施

水稻灾后补救措施

水稻灾后补救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然而,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稻生产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一旦发生灾害,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是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水稻灾后的补救措施入手,探讨如何保障水稻的生产和质量。

一、水稻灾害的种类水稻灾害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两种。

自然灾害包括洪涝、旱灾、冻害、风灾、虫害等;人为因素包括病虫害、肥料过量、农药过量等。

不同的灾害对水稻的影响也不同,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

二、水稻灾后的补救措施1. 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水稻生产中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洪涝灾害会导致水稻生长受阻,根系受损,甚至导致水稻死亡。

因此,一旦发生洪涝灾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及时排水。

在洪涝灾害发生后,要及时排除积水,保持田间排水畅通。

(2)施肥。

洪涝灾害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因此需要及时施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

(3)加强管理。

洪涝灾害后,水稻生长受阻,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2. 旱灾旱灾是水稻生产中另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旱灾会导致水稻生长缓慢,根系受损,甚至导致水稻死亡。

因此,一旦发生旱灾,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及时浇水。

在旱灾发生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2)施肥。

旱灾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因此需要及时施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

(3)加强管理。

旱灾后,水稻生长缓慢,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3. 冻害冻害是水稻生产中较为罕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冻害会导致水稻叶片受损,生长缓慢,甚至导致水稻死亡。

因此,一旦发生冻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保温。

在冻害发生后,要加强保温措施,保持田间温度适宜。

(2)施肥。

冻害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因此需要及时施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

(3)加强管理。

冻害后,水稻生长缓慢,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水稻生长异常现象的产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水稻生长异常现象的产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水稻生长异常现象的产生原因与预防措施摘要根据亲临指导水稻生产实践发现的问题,总结出水稻生长主要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关键词水稻生长;异常现象;产生原因;预防措施水稻异常现象是由于品种选用不当或是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受某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与栽培目标正常生长不相符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与质量。

主要表现为倒伏、早衰、贪青等异常现象。

1倒伏1.1产生原因倒伏分为根倒和茎倒。

根倒是由于水稻植株常期处于深水中,根系发育不良,发根较少,扎根浅,根部支持力差,稍受风雨侵袭,就易发生平地倒伏。

茎倒是由于茎秆基部细胞纤维素含量少,细胞壁变薄,细胞间隙大,组织结构松软,茎秆不壮,负担不起上部的重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

从栽培管理角度分析产生倒伏的原因,主要是耕层浅,灌水过深,插植过密,根系生长发育不良,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不好;另一个是肥水管理不当,片面重施氮肥,分蘖期生育过旺,拔节长穗期叶面积大封行过早,造成茎秆基部节间徒长。

1.2预防措施①科学灌水。

要根据水稻各生长发育期对水分需求的不同,实行浅水插秧,寸水分蘖,分蘖末期晒田。

②合理稀植。

保证地下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地上有一定的空间,利于通风透光。

③合理施肥。

不要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1.3补救方法(1)及时开沟排水轻搁田,对防止穗发芽和茎秆腐烂有积极作用。

(2)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

用磷酸二氢钾3.0kg/hm2加水150kg叶面弥雾喷施。

(3)用5%井冈霉素1.5kg/hm2加水150kg弥雾防治纹枯病,井冈霉素和磷酸二氢钾可以药肥混喷。

水稻倒伏后,不宜扶稻扎把,防止人为践踏使机械损伤加重,造成倒伏损失更为严重。

2早衰早衰是指水稻生育后期叶茎等部位的生理机能过早出现衰退现象,削弱了功能叶片的光合量,减少了灌浆物质来源,是造成秕粒的主要原因之一。

2.1产生原因有部分植株出现早衰现象是因为前期生长过旺,到生长后期使群体与个体间的矛盾加剧,加速了根叶衰亡速度;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后期肥水管理不当,断水过早,氮、磷肥供应不足,使植株营养体生长得不到养分补充。

水稻生育期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水稻生育期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近 年来 , 然 灾 害频 频 突发 . 重 影 响水 稻 的生 长 , 自 严 使
粒, 造成 结实 率下 降 , 干粒 重偏 低 , 至绝 收 。 甚
水 稻产 量 的提 高存 在 一定 的难 度 , 重阻 碍农 业生 产 的发 严 展 , 民收 入 也受 到一定 的影 响【 纵 观 水稻 整个 生 育期 , 农 l I 。 其 中 的 自然 灾 害 主要 表现 为低 温 冻 害 、 内涝 灾 害 、 温 热 害 、 高 台风冰 雹灾害和 雪灾 等 。 湖 地处 长 江下 游 。 亚 热带 湿 润 芜 属
不直 接危 害水 稻 生长 , 其 过境 后 的威 力也很 强 大 , 迁 飞 但 为
性 害虫提 供 有利 条件 ; 季提 早来临 或 下雪 天提 早 , 些 反 冬 这
芜湖 县双 季晚 稻 是 6月上 中旬播 种 ,0月底 至 1 l 1月初
收获 。 双季晚稻 生育期所受 自然灾害 有台风灾 害和低温雪灾 。
13 双 季 晚 稻 .
季 风气 候 , 候 温 和 , 南 北冷 暖 气候 交 汇 区 , 气 属 因而 四 季 有 时 不太分 明 , 出现 倒春 寒现 象 : 会 雨量 充沛 时可 能 一夜 成 涝
灾; 夏秋 季 交 替不 明 显 , 后 高 温 天气 持 续 ; 秋 亚热 带 台 风 虽
产 不增 收 。
芜 湖 县 早 稻 播 种 一 般 在 清 明 以 后 或 谷 雨 前 , 中 下 旬 一 7月
收 获 , 育期 中所受 自然 灾害 有低温 冻 害和 内涝灾 害 。 生 () 1 低温 冻 害 。 主要 发 生在 播种 后 的四 叶 期 。 由于低 温 、
以 上所 述 是 芜 湖 县 水 稻 生 育期 中 到 的 几 类 主 要 自 遇 然灾 害 。 在农 业 生产 中自然 灾 害有 的可 以避 免 , 有的可 根 据

水稻、玉米生长季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水稻、玉米生长季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水稻生长季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一)高温热害1、发生的气象指标在孕穗期间,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遇日最高气温连续3天以上高于35℃的高温,会引起部分颖花败育,导致空壳率增高,结实率降低,其空壳率为21.8%~25.5%,结实率为67.2%~70.6%。

在抽穗扬花期遇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30℃,日最高气温连续3天以上高于35℃的高温,因授粉、受精不良,导致空壳率增高,结实率降低,其空壳率为24.5%~28.4%,结实率为68.5%~72.6%。

2、应对措施(1)培育抗逆性较强的品种。

以培育穗重型品种,即穗粒数多和千粒重高的品种为好,一旦出现热、冷、阴湿、涝渍灾害,即使结实率降低,其实粒数也比中、小穗型品种的要多,千粒重要高。

(2)采取科学的防御措施。

在农业生态环境上,应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气候环境,抑制或减少热冷害的发生。

在栽培技术上,要指导农民多施有机肥,增加钾肥,控施无机氮肥,以增强稻株的抗逆性。

若在孕穗、抽穗期遇高温,一是深水护胎措施。

以降低穗层温度,保护作物不受高温热害。

二是采取根外喷肥方法。

根外喷施3%的过磷酸钙溶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可增强水稻植株对高温的抗性,有减轻高温热害、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效果。

三是采取补救措施。

对受害较轻田块要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增加粒重,减少损失;对结实率特别低且受害较早的田块,可适当追肥,促使高节位分蘖速发成穗。

(3)莫因受害懈怠管理。

一般在热害发生后,会出现时段性的降温过程,则有利于灌浆充实,增加粒重。

(二)低温冷害1、发生的气象指标在孕穗期遇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22℃的低温,会引起部分颖花败育,导致空壳率增高,结实率降低,其空壳率为12.1%~23.4%,结实率为75.4%~85.2%。

在抽穗扬花期遇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22℃的低温,因授粉、受精不良,导致空壳率增高,结实率降低。

其空壳率为12.9%~18.7%,结实率为77.4%~82.3%。

水稻生产的自然危害及应对策略

水稻生产的自然危害及应对策略

水稻生产的自然危害及应对策略xx年xx月xx日•引言•水稻生产的自然危害•水稻生产应对策略目录•水稻生产保险和补贴政策•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建议01引言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世界人口提供了大量的膳食能量和蛋白质。

全球粮食安全水稻是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经济支柱之一,对于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水稻生产的重要性如虫害、病害等对水稻生长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

自然危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生物灾害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涝、干旱等对水稻生长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过度施肥、水土流失等因素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水稻生长。

土壤质量下降本报告旨在分析水稻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自然危害及其影响,并探讨应对策略。

报告将围绕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从种子选择、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应对自然危害的有效措施。

本报告的目的和结构02水稻生产的自然危害降水变化气候变化导致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易引发旱涝灾害,影响水稻的生长和收成。

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稻生长环境的温度升高,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台风灾害热带气旋带来的狂风和巨浪对水稻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

气候变化长时间缺乏水分导致水稻生长受阻,影响产量。

干旱洪涝低温冷害过量降雨导致水稻受淹,造成植株损伤和产量损失。

水稻在抽穗开花期遭遇低温冷害,导致空秕粒增加,减产明显。

03自然灾害0201水稻病虫害的爆发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如稻瘟病、纹枯病等。

病虫害杂草与水稻争光、争水、争养分,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杂草滋生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对本地水稻生态系统产生威胁,如福寿螺等。

生物入侵生物危害03水稻生产应对策略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总结词:现代化、高效、环保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如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灌溉管理等,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总结词:防护、抗灾、高产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和排水能力,增强抗旱、抗涝能力。

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受到了许多病害和虫害的威胁。

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稻米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

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稻米的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介绍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

一、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1. 稻纹枯病稻纹枯病是由水稻纹枯病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

主要发生在稻田水位过高、土壤通气不良和气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

病原菌在土壤中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病害最常见于稻谷成熟期,尤其是在梅雨季节更为严重。

2. 稻飞虱稻飞虱是稻田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水稻的生长。

稻飞虱以植物汁液为食,导致水稻叶片黄化、卷曲、凋萎和减产。

稻飞虱特别喜欢在干旱和高温的条件下繁殖,所以在干旱和高温的年份,稻飞虱的危害更加严重。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

主要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发生。

稻瘟病菌在潮湿的田间环境中容易传播,造成水稻叶片出现大片的褐色病斑,导致水稻叶片枯萎、凋零,从而降低水稻产量。

二、综合防治技术1. 选择抗病虫品种育种抗病虫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首要方法。

选用抗病虫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也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遗传工程育成的抗病虫水稻品种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为水稻生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虫能力,提高作物的免疫力。

在施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施肥过量导致病虫害的滋生。

应注重钾肥的施用,钾元素可以增强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合理田间管理合理田间管理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环节。

包括合理的田间间隔、水、肥、密植等管理措施。

及时清理杂草、病虫害宿主植物,及时病虫害发生初期进行农药喷洒等。

4.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式,通过引入天敌、天敌菌、捕食昆虫等生物因素,减少害虫数量,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生物防治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而且对环境友好,不会对田间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生长季节长、适应性广、容易滋生病虫害等特点,使得水稻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着水稻生产的正常发展。

为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一、病害防治(一)稻瘟病发病特点:稻瘟病是水稻一种极为常见的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移栽后的40天左右。

发病初期呈现灰绿色,后来逐渐变为稻叶上的白色霉点,霉点愈来愈大,相互连成片状,并向叶缘蔓延。

最后可导致叶片完全枯死。

防治方法:防治稻瘟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可以有效地抵御稻瘟病的危害,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2.合理施肥:充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特别是增施有机肥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降低稻瘟病的发生率。

3.及时清除病害来源:病株及时清除可以有效减少病害传播,防止病害扩散。

4.化学防治:在病害高发期,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方法进行防治,一般选用三唑酮或甲基托布津进行喷洒,但不能过度使用,防止产生药害。

(二)白叶枯病发病特点:白叶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条件下水稻易受感染的病害。

发病初期,水稻叶面有白色粉末状斑点,随着病程的推进,叶片渐渐变黄,形成大片坏死,最终叶片脱落。

1.搭建遮阳棚:高温、高湿条件下易使水稻感染白叶枯病,适当搭建遮阳棚可以降低气温、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采用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工作液浓度为400倍左右,每隔7-10天进行一次喷洒。

发病特点: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主要发生在生育期后期。

发病初期,叶片表面有灰色细长的纵条状斑点,随着病程的继续,病斑逐渐变大、变形,形成不规则的褐色干枯斑片。

防治方法:防治纹枯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选用先进品种:选用耐病、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是防治纹枯病的首要措施。

2.积极除去鼠害:鼠类是纹枯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应该加强田间鼠害的防治。

水稻生理病害防治对策

水稻生理病害防治对策

Z a i p e i j i s h u水稻绿色优质栽培实质就是水稻品质栽培,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是绿色优质稻米生产重要的前提条件,优良品种只有与优化栽培技术相结合,才能生产出优质稻米。

1.冷害防治对策水稻冷害是指各生育期所需临界温度以上的零上低温造成的生理障碍,黑龙江省秧苗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0-120C ,最低气温低于30C ,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连续3天以上,日照良好时出现秧苗青枯冷害,连续阴雨天气会出现黄枯冷害。

水稻减数分裂期对冷害最为敏感,水稻日平均温度低于22-230C ,最低温度低于15-170C ,持续3天以上,便受冷害。

防御冷害的主要措施:一是选用耐低温冷害性强的品种;二是培育健壮秧苗,要掌握开花期安全时段,适当确定最佳播种期,以躲过减数分裂期、开花期遭受冷害;三是科学运用施肥期和施肥方法,调节生育期;四通过灌溉,提升水温,浅湿干节水灌溉。

2.倒伏防治对策2.1水稻倒伏程度对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水稻倒伏程度一般分为三种,一种为轻度倒伏,倾斜角小于450,对光合作用影响不大,茎秆折损很轻,基本不影响水分和养分输送;第二种为中度倒伏,倾斜角在300-450之间,水稻折损程度较重,对灌浆成熟有较大影响,通风透光不良,影响光合作用,对产量和米质影响较大,一般减产超过1-3成;第三种为重度倒伏,水稻倾斜角在00-300之间,水稻接近匍匐地面,成为真正的倒伏,水稻从基部或茎下部发生折损,严重影响了水分和养分向上部穗粒输送,茎叶易发霉,光合作用大为减弱,稻谷籽粒不饱满,空秕粒增高,死粒、青粒增多,一般减产在4成以上。

2.2倒伏时间对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水稻倒伏的时间不同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一般在灌浆乳熟期发生倒伏对产量和米质影响最大。

3.倒伏防治对策3.1物理性倒伏:主要包括外界机械性侵袭,如大风、严重洪水内涝、严重低温寒冷、严霜、严重缺水引起干旱造成枯萎等均能导致倒伏3.2生理性倒伏:首先是品种自身抗倒伏性差,茎秆纤细柔弱耐倒伏能力差;其次是生育过程中所获取的各种养分不够协调平衡,使各部器官发育不正常,抗倒伏能力减弱。

水稻生理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水稻生理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水稻生理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3年第9期宋宗泉水稻生理性病害是由于田间管理不善或者气候等原因造成。

可以通过田间管理来改善,农药作辅助。

侵染性病害是通过菌丝或者菌核孢子感染,可以通过使用杀菌农药来改善,管理做辅助。

一、水稻烂秧病1、发生特点水稻烂秧病是秧苗多种生理性和侵染性病害的总称,表现为苗期的烂种、烂牙、黑根和死苗等。

生理性烂秧多因环境不适应发生烂秧种、漂秧和“黑根”等。

侵染性的烂秧,多由土壤习居菌真菌所致。

主要包括,立枯丝菌核、镰孢菌引起的“立枯病”和绵霉菌、腐霉菌引致的棉腐病。

丝核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株残体上、土壤中越冬,靠流水和菌丝蔓延传播;镰孢菌以菌丝体和后垣孢子在寄生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其游动孢子靠流水传播。

立枯病是早育秧田最严重的病害,常在秧苗的2-3叶期,呈现“青枯症”和“黄枯症”症状枯死。

绵腐病常见于水秧田,病菌普遍存在于污水中。

2、防治措施2.1改进育秧方式,保证秧板平整。

我省主推的育秧方式有覆地盖膜保湿育秧、旱地盖膜育秧、塑盘温室育秧、水直播等。

无论哪种方式均要因地制宜。

秧田宜选土质疏松肥沃、背风向阳,灌排方便的地块。

整地要精细,厢面要平整、上糊下松,深沟高厢、灌排灵,水不高过厢面。

利用冬闲田作秧田,要冬翻烤晒,施足底肥,要求施腐熟的有机肥,配施速效氮磷钾肥,播前一道翻入。

2.2科学管水,合理施肥。

要求播种至春头前以同期供氧为重点,保持厢面湿润;2-3叶期以保湿防冻为主,浅水灌溉防死苗;3叶期保持3厘米水深,护苗防寒保暖。

秧苗2-3叶期防抗寒力最弱,如遇寒潮降温,露地秧需灌深水护苗,寒潮一过,即刻排水;阴雨连绵时注意随时排水,保持薄水;久雨后晴苗长势弱,要逐渐排水,以防“日烧”。

经验指出一发现立枯病,即刻建立水层,有明显减轻病害的作用,若水层建得太迟或当时气温太低,效果就差。

施肥原则应把握“基肥稳,追肥轻,早施少施分次施”,注意氮、磷、钾配方施用,避免过酸或过碱以免烧根,加重立枯病。

长江沿岸水稻主要自然灾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长江沿岸水稻主要自然灾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长江沿岸水稻主要自然灾祸发生原由及预防举措笔者对水稻主要自然灾祸发生原由进行了剖析研究,同时提出预防及挽救举措。

1发生原由长江沿岸季节分明、天气润湿、雨量充足。

多雨年份降水量多,使田间水层深沉,以致水稻植株缺氧,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7~8 月多为高温伏旱天气,常有35℃以上连续高温。

研究表示:抽穗扬花期如遇 35℃以上高温就会产生高温热害,影响散粉和花粉管的伸长,以致不可以授精,影响结实率,最后减产。

2涝灾预防举措2.1 完美水利基础设备:增强泵房改造,修筑水渠,疏导水系,增强排涝能力。

2.2 选择耐涝水稻品种:依照品种间耐涝性不一样,应选择根系发达、茎秆强韧、株型紧凑品种。

比较而言,此类品种忍耐水淹能力更强,自己修复快,重生能力好。

实践证明:同样涝灾状况下粳稻受损最重,糯稻次之,籼稻最轻。

2.3 培养壮秧,增强抗性:倡导秧苗旱育或工厂化育秧等先进育秧方式,控制秧龄,培养叶蘖同伸壮秧,合时移栽,科学肥水管理,促使水稻营养生长久强健生长,让植株储藏更多养分,提高水稻防守涝灾能力。

3涝灾挽救举措3.1 清沟沥水,除涝保苗:提早排涝,保证作物正常生长。

水稻争取在 72 小时内现苗,让苗尖提早露出水面。

高温骄阳时期,保存适合水层;阴雨天,则将水一次性排干。

并注意合时轻搁田,以防翻根倒伏。

3.2 查苗补苗,保证全苗:受涝后处于分蘖期的水稻出缺株的,要立刻采纳分株、移苗等方法补齐。

3.3 增施速效肥,促使苗情转变:涝渍后,土壤肥力流失较大,应实时增施速效肥料,适施磷、钾、钙肥,补足地力。

水稻田排水轻露田后,联合灌浅水补追一次速效肥料。

一般处于分蘖期的每亩可追施尿素5 公斤、氯化钾5 公斤。

处于孕穗期,在破口前3~5 天,每亩补施尿素 2.5 公斤。

抽穗后进行 1~2 次根外喷施磷钾等叶面肥。

3.4 实时防病治虫:作物受涝渍后,易受病虫危害。

应增强病虫测报,要点抓好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纹枯病等病虫害防治,减少危害程度4高温热害的预防举措4.1 选择耐高温品种:因温室效应影响,高温干旱年份出现许多,水稻高温热害时有发生。

水稻育苗期间常发生问题及解决办法

水稻育苗期间常发生问题及解决办法

水稻育苗期间常发生问题及解决办法经多年的观察、研究水稻旱育苗在秧苗期常常出现播种后长时间不出苗,苗过稀、苗发黄、有芽无根、长势不均、清枯,出现蘑菇圈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明确发生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1播后长时间不出苗,出苗过少。

产生的主要原因种子陈旧:种子陈种、坏种、发芽势弱、发芽率低。

使用新型浸种药剂:对种衣剂性能使用技术没有全面掌握,浸种浓度过大,时间过长,都会影响种子的生命力,甚至产生药害,出苗晚,出苗少。

催芽温度过高:有的农户在火炕上催芽,又没能及时翻动,造成温度过高,使部分种子丧失生长能力。

压种不规范:没有达到三面挨土一面朝天,致使种子吸水不佳或种子干炕而不能生长出苗。

播种后没压实:用抛秧盘(钵体)育苗的,没有把秧盘按实按好,使播种的秧盘悬空,因吊干缺水而不能出苗或出苗不齐。

覆土过薄:造成种子与苗床除草药接触,产生药害,往往出现有芽无根,勾芽,出现畸形等症状,不能成苗。

本田内做床:平床或床下窖,受春雨、返浆水、泡田水影响,使土壤水分过大,床面积水,涝床等原因,出苗慢、苗不齐、白芽、小苗不放绿,严重的使种子窒息不出苗。

解决办法育苗应用的种子在播种前必须做好发芽试验,发芽率达到标准方可播种。

按药剂使用说明进行浸种操作。

催芽浸种、播种、压种、覆土等各项措施都不能马虎大意,一定要按操作规程去做。

2苗发黄苗发黄是因气候和管理不当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棚内温度不适宜过高或过低都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和促进叶绿素分解造成黄苗。

解决办法:按水稻苗期生理对温度要求,播种期在棚温高于12.5℃,苗期要注意通风炼苗,保持在20~25℃,不超过28℃。

顶盖盖籽土过粘或苗床水分过大,使盖籽土反润后更粘,稍干后形成较硬的盖,水稻单芽难以穿透,芽多练片顶起盖,使不完全叶不能正常得到光照,不能产生叶绿素,使稻苗叶色发白。

解决办法:盖籽土与床土湿度要适宜,避免返浆严重,本田低洼,排水困难地块做床育苗,杜绝大水灌床,破坏土壤结构,床面积水熬浆慢,使盖籽土密结成片,稻芽难出土而造成顶盖现象的发生。

水稻生育期病虫害防治策略

水稻生育期病虫害防治策略

水稻生育期病虫害防治策略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育期是指从播种开始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

在水稻的生育期内,病虫害是主要的生产问题之一,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科学有效地防治水稻生育期病虫害是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一、早期防治1.种子处理:将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用稀漂白粉溶液浸种15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晾干后可以显著降低病菌在种子上的数量。

2.合理施肥:通过合理的施肥,保证水稻植株的生长健康,从而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3.合理水肥管理: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求,合理调节水田的水位和灌水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减轻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程度。

二、中期防治1.畦间管理:定期清理田间杂草,降低病虫害的滋生几率,减少寄主间病菌的传播。

2.草约控制:常见的水稻病虫害主要通过草约传播,例如白叶枯病、纹枯病等。

及早在浇水后出现白色覆盖物时,用拖把或草刀进行清除。

3.农药防治:在中期生育阶段,根据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三、抽穗期防治1.灯光诱捕:在水稻田周围设置特定的灯光装置,引诱病虫害向灯光集中,减少病虫害对稻穗的威胁。

2.黄粘虫板:将黄色的粘虫板喷上一层黏性物质,放置在稻田间隙或水稻田旁,吸引黄色病虫害,如稻飞虱、稻飞虱和蓖麻田螟等。

3.生物防治:利用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如真菌和昆虫,进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通过引入和培育这些天敌,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压力。

四、稻谷后期防治1.合理收获:合理的收获方式能够减少稻谷的病虫害污染。

在收割前,适当晾晒,以减少害虫和病菌的存活和繁殖。

2.田间管理:稻谷收割后,在稻田旁或田间设置粘虫板等,进行害虫的监测和防治,减少害虫对稻谷的损害。

3.存储管理:收割后及时进行稻谷的包装、堆放和入库,保持干燥通风,以减少害虫和病菌的侵入和繁殖。

总结起来,水稻生育期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应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

早稻育秧期间灾害天气的预防

早稻育秧期间灾害天气的预防

早稻育秧期间灾害天气的预防
1.长期低温阴雨春播育秧期间,如温度急剧下降到10%时,极易冻死秧苗。

据观察连续7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有膜覆盖的秧苗烂种死苗率可达20%以上,无膜覆盖的死苗率达50%以上。

解决的办法:一是覆盖秧m要防地膜缩水、漏风及贴膏药现象。

平铺地膜秧田,要抢晴天或雨后掀动地膜,防止贴泥闷种。

秧苗未扎根现青前,可撒些草木灰、谷壳等覆盖物,增加抗寒力,促进秧苗扎根。

二是低温来临前,在秧厢上喷施70%敌克松1000倍液,可防止烂秧。

三是对于已扎根散叶的秧苗在低温到来期间,可适当灌深水保温,以不浸没心叶为标准。

2.大风雷雨天春插期间,如遇到突然的大风雷雨天气,可灌满水将秧苗全部淹没。

大雨大风过后立即排水。

遇上低温霜冻,宜在冷空气来临之前,灌水至秧苗心叶深水保温,气温回升后再落水,恢复正常管理。

3.大雨冲刷秧厢如遇到大雨冲刷,播种后至3叶前的秧苗,易翻根倒芽。

预防方法是在大雨来临之前灌深水保护秧苗根部不让雨水冲刷。

如浮秧倒芽严重,可及时泼泥浆或撒盖细肥土帮助扎根。

4.天气突然转晴阴雨后天气突然转晴,秧苗叶面蒸腾加剧,而根系吸收能力尚未恢复,遇到该情况一定不要立即排水,防止生理失水,易出现青枯死苗。

对地膜覆盖的秧苗,晴天在上午9时左右灌水揭膜透气,防止高温烧苗。

突然转晴,秧苗地上部分气温高,蒸腾作用强,根系吸水供水能力
低,会导致根系水分反渗透,加剧青枯死苗。

因此,不能在当天或次日施秧苗肥,应在连续天晴四五天时施用,并结合叶面肥如水稻壮秧剂、高级复合肥等一起施用,注意浓度不能过高,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生育期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一)
摘要介绍早稻、单季稻、双季晚稻生育期中自然灾害的种类和特点,并提出防治方法,以为芜湖县水稻生育期自然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育期;自然灾害;早稻;单季稻;双季晚稻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频突发,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使水稻产量的提高存在一定的难度,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也受到一定的影响1]。

纵观水稻整个生育期,其中的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低温冻害、内涝灾害、高温热害、台风冰雹灾害和雪灾等。

芜湖地处长江下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属南北冷暖气候交汇区,因而四季有时不太分明,会出现倒春寒现象;雨量充沛时可能一夜成涝灾;夏秋季交替不明显,秋后高温天气持续;亚热带台风虽不直接危害水稻生长,但其过境后的威力也很强大,为迁飞性害虫提供有利条件;冬季提早来临或下雪天提早,这些反常的季节表现都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的破坏。

早稻、单季稻和双晚稻生育期中所受自然灾害也有所不同2]。

现就芜湖地区水稻生育期和自然灾害进行总结,并提出防治措施。

1自然灾害类型
1早稻
芜湖县早稻播种一般在清明以后或谷雨前,7月中下旬收获,生育期中所受自然灾害有低温冻害和内涝灾害。

(1)低温冻害。

主要发生在播种后的四叶期。

由于低温、阴雨、冷害、深水灌溉,使秧苗呼吸受阻,缺氧窒息,营养物质失调,造成烂秧,并可能诱发病菌的侵染,使病害更严重。

(2)内涝灾害。

主要发生在5—6月的黄梅雨季,此时正值早稻孕穗至抽穗灌浆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期。

现在一夜成灾的现象时有发生,低洼稻田绝收现象也常有。

另外,暴风雨可提早带来稻飞虱的危害。

1.2单季稻
芜湖县单季稻一般是在5月上旬播种,在6月中旬移栽。

单季稻生育期所受自然灾害有内涝灾害和高温热害。

(1)内涝灾害。

主要发生在5—6月的黄梅雨季,此时单季稻正处在分蘖期,是大田有效穗形成的关键期。

若这时稻田淹水3~5d,单位面积有效穗不足,难以达到高产。

(2)高温热害。

发生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正值单季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水稻在含苞、抽穗期对温度极为敏感(即抽穗前后各10d),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日平均温度30℃以上就会对水稻生产产生不利影响3-4]。

孕穗期如遇35℃以上的持续高温,水稻花器发育不全,花粉发育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扬花期如遇35℃以上高温就会产生热害,影响散粉和花粉管伸长,导致不能受精而形成空壳粒,造成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偏低,甚至绝收。

(3)台风灾害。

台风虽然不直接危害当地水稻生长,但一般从芜湖县过境时形成大风和强降雨,一般发生在8—9月,以9月上中旬台风危害重。

此时单季稻处于灌浆成熟期。

台风过后,造成水稻倒伏,损失一般3~5成,严重的达7成甚至绝收。

另外,台风可带来迁飞性害虫的危害,也会引起病害的暴发,如细菌性条纹叶枯病和稻曲病。

1.3双季晚稻
芜湖县双季晚稻是6月上中旬播种,10月底至11月初收获。

双季晚稻生育期所受自然灾害有台风灾害和低温雪灾。

(1)台风灾害。

一般发生在8—9月,此时台风灾害会带来迁飞性害虫,也会引起病害的暴发,如细菌性条纹叶枯病、稻瘟病。

(2)低温雪灾。

一般发生在10月底,双季晚稻进入收获期。

低温雪灾造成双季晚稻倒伏,时间长引起烂谷,因而增产不增收。

以上所述是芜湖县水稻生育期中遇到的几类主要自然灾害。

在农业生产中自然灾害有的可以
避免,有的可根据水稻生长过程中的补偿机理采取补救措施,有的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切不可大意。

面对自然灾害,首要的任务是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其次才是考虑如何减少自然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