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部制企业总部价值与管控模式探讨
公司集团总部定位及管控模式的分析和建议
xx公司集团总部定位及管控模式的分析和建议通常说来,由于中国的集团公司发展历史不是很长,导致很多的公司总部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是什么?不少国内集团企业,要么总部“想管却又没有能很多企业集团化之后,总部不再创造价值,变成纯粹的成本消耗单位,还总把下属机构当贼看,结果本来不是贼的也变成贼了,总部与下属成了警察与小偷的关系,警察抓小偷,小偷躲警察,最后变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管理出现失控。
要想解决这一难题,总部必须基于企业战略,以制度为依托,增加自身的专业能力,通过为子公司、分公司提供高效的服务,创造和体现自身的价值。
纵观XX集团的集团化运作,严格说来已有十余年了,虽然也取得了不少集团化管理的经验,但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管控模式不定,授权不够明确,同时,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又管控不了。
由于我对公司的发展沿革不是很了解,仅从道听途说得来,很可能分析有失偏颇。
但这里还是要说出来供公司高阶管理者(董事长)参考。
由于公司实际上是先有子公司,然后才有集团总部,以致一开始,集团总部就可能只是为了某种需要而存在、而设置,导致其先天性不足,同时,由于成立之后,集团总部一直没有具体的直管业务,再加上职能部门(财务、人事、审计、战略规划等)没有起到相应的职能,实际导致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管理不是流于形式,就是没有说服力,甚至某些部门的功能长期缺失,所以与其说是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在行使管理权利,倒不如说是由正、副董事长亲自在管理,集团总部的职能部门从某种角度做的更多的也只是在董事长的授意下做了一些具体的事务性和阶段性的工作。
XX集团从业务模块来看,主要分为四大块,一是以酒店餐饮、酒店餐饮所主业的“连锁”,其二是以地产投资为主导的“XX商业”、“XX物业”、“XX 地产”(这一块其实可以整合为一个房地产开发子公司,XX实业其实可以看做房地产开发的配套项目),其三是以服务业为主打的“XX酒店”,最后一块就是以“XX酒吧会所”为代表的投资性项目。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式,它是将企业按照业务范畴划分为几个事业部,由每个事业部独立负责相应的业务,拥有自主权、自负盈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主经营,不同事业部之间相互协调,共同支持企业的整体发展。
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优点:一、分工明确、责权明确事业部制的核心是分工。
通过将企业按照业务范畴划分成不同的事业部,每个事业部负责自己的业务,责权明确,便于管理。
每个事业部的经理都是一个独立的管理者,负责自己的业务运营,权责清晰,互相之间可以有效合理的分工合作,加强协同、配合。
二、利润中心化管理,刺激业绩事业部制模式可以刺激每个事业部经理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分割整个企业的利润中心化,实现各个事业部的经济利益的独立;每个事业部对自己的目标和业绩负责,和集团企业提供的支持成正比,其中管理者的奖酬和业绩直接挂钩。
这种机制使每个事业部有了经济利益,会更加努力工作,刺激业务的持续发展。
三、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率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核心是精细化管理,这意味着每个事业部都要有自己的组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等流程性的事务管理,各部门相互协调、互相沟通,通过细分的经营范畴达到了高效专业化的财务管理,节省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效率。
四、创新灵活,适应市场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具有灵活变通性,可以针对不同的市场环境改变企业战略,发挥决策速度的优势;每个事业部可以灵活自主的制定营销计划和市场策略,加速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速度,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虽然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具有上述以上的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解决的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划分事业部、协调事业部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维护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通过合理应用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并针对实际情况,可让企业在现代化管理方式中获得巨大的发展潜力。
管控模式及组织结构设计——总部职能模板——总部和事业部的权责分配
等情况,使得集团对下属企业管理基本失控,不利于集团下一步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
做实集团
由于管理幅度过大,总部直接面对下属近200家企业,造成总部的管理负载过重,对下属企 业管理难以做到精细化,很多管理职能基本处于缺失状态。因此,未来组织结构中需要有 实际的管理机构切实承担起对下属各企业的各项管理职能
产业转型
生生生产产产企企企业业业
生生生产产产企企企业业业
3、成本中心
集团总部定位为投资中心 ,管控职能主要包括
战略管理
收集行业及市场信息,研究相关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态势,分析外部机会及 威胁,总结内部资源能力的优劣势,提出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及规划
监控、评估下属企业战略执行状况
组织重大投资项目的搜寻、可行性论证及洽谈等,组织寻求战略合作机会, 根据授权组织协调外派董事业务相关事宜
机电集团原有的组织结构及管控模式基本处于投资控股模式,难有直接控制权,对下属企 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介入不够深入,未来集团的产业转型将向产业集团转变,需要对管控 模式重新进行设计,适当集分权
提升效率
由于集团的性质,原有的运行惯性以及一些政府职能影响了组织的运行效率,未来的组织 结构中需要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使之更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
建立和完善集团本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
对下属企业积极推进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以人才委派、交流和培训为 中心的服务
加强资本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信息管理
整合集团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建设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规范管理、统 一协调和服务,充分发挥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散,也不利于板块业务资 监事会
董事会/董事长
公司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探讨
04
冲突解决机制
制定冲突解决机制,明确冲突处 理流程和责任主体,确保事业部
之间的和谐共处。
Hale Waihona Puke 04事业部制管理模式下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 制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制定考核标准 设定考核周期 选择考核方法 建立考核反馈机制
根据事业部业务特点和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的绩效考核标准, 包括财务指标、客户指标、内部运营指标和学习成长指标等。
员工培训与发展策略
选择培训方式
根据培训内容和对象,选择合适的培训方 式,如在线学习、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等
。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事业部发展战略和员工需求, 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 入职培训、岗位技能培训、领导力
培训等。
A
B
C
D
搭建职业发展平台
为员工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平台 ,如内部岗位轮换、跨部门协作、参与重 大项目等。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公司 应重视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设,吸引和留住 优秀人才,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 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本工资、奖金、津贴、股权激励等。
实施员工关怀
关注员工工作生活平衡,提供必要的员工 福利和关怀措施,如弹性工作制、员工关
怀计划等。
制定晋升制度
建立清晰的晋升通道和晋升标准,鼓励员 工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
营造企业文化
积极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归属感 和忠诚度,提高员工满意度和敬业度。
灵活性与适应性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公司需要 保持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及时调整和优 化资源配置,以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标题: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引言:事业部制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模式,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下,它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通过划分不同的业务部门,赋予其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和资源支持,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适应性。
本文将从事业部制的定义、特点、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事业部制的定义事业部制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式,将企业内各个业务板块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事业部,每个事业部拥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决策权和资源分配权。
事业部下设经理或总经理负责各自事业部的运作,形成一种内部市场机制。
二、事业部制的特点1. 相对独立: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和发展策略,相对独立地决策和管理。
2. 内部市场机制:事业部之间通过内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和交易,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
3. 专业化:事业部内部人员具备专业化技能,能够更好地适应自身业务的发展要求。
4. 全面负责:事业部承担全面的业务责任,包括市场营销、研发创新、生产运作等,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动性。
三、事业部制的优势1. 激发个体创造力:事业部制鼓励每个事业部在自己的领域里发挥创造性,提高组织整体的创新能力。
2. 加强市场导向:事业部制通过内部市场机制,使各个事业部更加关注市场需求和竞争,提高市场导向能力。
3. 提升决策效率:事业部制减少了决策层面,使决策更为迅速、灵活,有利于响应市场变化。
4. 优化资源配置:事业部制可以更加精确地对资源进行配置,集中资源优势,提高效益。
四、事业部制的挑战1. 协同性管理:事业部制管理模式下,事业部之间的协同和协调会面临困难,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来解决。
2. 事业部角力:事业部制存在着各个事业部之间的竞争和角力问题,需要企业高层进行调和。
3. 信息沟通:事业部制需要建立起一个高效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机制,以保持信息的畅通和共享。
结论: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具有重要意义。
对完善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探讨
对完善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探讨马延辉现代大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是伴随着公司规模和经营范围扩大,市场机制发育完善,以及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断发展而逐步演进的,没有整齐划一和固定不变的模式,也没有一套对任何公司都适用的管理模式。
现代公司制组织结构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直线职能制(集权型)、控股公司制(分权型)和事业部制(集分结合)。
直线职能制适合业务单一和小型公司,是一种较早的公司组织结构形式。
控股公司制在上世纪60年代大兼并浪潮中风行一时。
上世纪70年代以后,在以突出核心业务和内部资源整体优化配置为主调的新一轮企业重组中,控股公司型结构在大公司中的主导地位逐渐被事业部制所取代。
随着事业部制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目前,国际大型石油公司普遍采用兼具直线职能制结构和事业部制结构的组织形式,是一种相对集权程度更为明显的事业部制为主的结构形式。
国际大石油公司管理的实践经验国际大型石油石化公司经过多年的运作,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并积累了许多经验。
一是管理层次清晰,责权利明确。
总部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制订公司总体战略规划,决定公司的经营范围和总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发挥协同作用提升整体效能。
具体表现为对战略决策、投资决策、资金筹措、中层干部任免、收益分配和政策规范制订等实现集中统一管理。
事业部的主要职责是在公司总体战略指导下,负责制定业务层次的竞争战略,确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方案,统筹、协调、管理和指挥本事业部内的生产、研发和营销活动,对利润和回报率负责。
为了使事业部成为真正的利润中心,国外公司对事业部适度放权,使其能够充分享有和行使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主要包括一定限额的投资决策权和预算审批权、建设项目的建议权、事业部内及下属企业的人事任免和奖惩权等。
如加拿大石油公司允许其事业部在年度预算内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事业部总裁可自行聘任副总裁和部门经理,事业部在人员编制范围内可自主聘用或解聘员工,自主决定对员工的奖惩等。
浅谈事业部制企业的经营管控
自我变革,建立了以消费者银行、大企业银行、住房贷款、银行卡、商户服务、汽车金融等业务领域进行划分的事业部,每个业务模块以事业部总经理负责制进行运作;地产行业香港上市公司碧桂园集团,正在逐渐从原来的房地产单一产业,变成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等产业集群事业部的业务组合,从2020年开始整体整合为产城发展事业部、新业务事业部、海外事业部、海外1+1事业部以及创新投资事业部的五大事业部经营管理模式;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紫江企业,致力于研究和发展环保概念的包装产业,已成为拥有饮料包装、软包彩印与新材料、商贸物流三大事业部的产品与服务供应商。
事业部制是企业多元化发展常用的管理模式。
虽然这种管理模式极大地发挥了各事业部的主动性和灵活针对性,但是由于各事业部利益的独立性,容易滋长本位主义和经验主义,容易发生经营风险和管理失控,这就对集团(总公司)的管理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
如何做到对事业部进行管控,使各事业部既能完成企业战略目标,又能对各个事业部随着中国经济长期不断深入改革和发展,各行各业的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企业之间的经营业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各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提升综合竞争力,往往会朝着多产品(或产品的上下游产品)、多地区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使公司单一产品产业链和不同行业产品进行互补。
走多元化模式的发展道路,可以降低企业单一产品、单一市场的风险,也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由于产品的多样性、复杂性,再加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多元化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经营管控,才能实现规模扩大和效益提高。
从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来看,事业部制是目前多元化企业的主流管理模式。
事业部制是以产品类别、地区或顾客为依据,将相关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结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结构形式。
例如:上市公司美的集团十几年来在各事业部之间不断整合和变革,目前组建了机器人、空调、冰洗等十大事业部进行经营管理,目的是不断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价值;银行业近几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也进行了浅谈事业部制企业的经营管控赵庚生PRINTING FIELD 2020.04的资金资产安全进行管控,笔者从以下的管控模式进行说明。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事业部制管理模式,也被称为事业部划分制度,是一种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以事业部为单位来划分和组织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事业部是企业内部以业务为依据进行划分的单位,负责一定范围的业务运作和经营管理。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组织的灵活性、效率和创新力,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将企业分为若干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事业部,每个事业部负责一项具体的业务领域,如产品线、市场区域等。
事业部拥有自己的结构和资源,并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包括制定和实施业务策略、决策权、负责业务运营和经营管理等。
事业部之间可以进行内部竞争和合作,以提高整个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1.提高灵活性和效率: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可以将企业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事业部,每个事业部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和市场情况进行灵活的决策和调整。
这样可以提高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减少决策层级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协作能力。
2.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将企业分为若干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可以独立负责自己的业务领域。
这样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同时,事业部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和市场需求来进行资源投入和调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3.促进创新和发展: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可以鼓励事业部进行内部竞争和合作,通过竞争和合作可以促进创新和发展。
事业部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和市场情况进行创新和改进,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和更新。
同时,事业部之间可以通过合作和共享来提高整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市场导向和客户服务: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将企业分为若干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负责一项具体的业务领域。
这样可以提高市场导向和客户服务能力,使企业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
每个事业部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和市场情况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市场策略和客户服务措施,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事业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组织文化的融合等。
公司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探讨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有助于公司实现战 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公司的适 应性和竞争力。
07
结论与展望
结论回顾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公司竞争力
通过将公司划分为不同的业务部门,能够更好地聚焦核心业务,提高公司在各自领域的竞争力。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
通过赋予各部门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能够激励员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公司的各项工作中,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和工作效率。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公司可以建立跨事业部的沟通 机制,以便更好地协调资源和
解决问题。
优化组织结构
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组 织结构,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 化和公司发展需要。
强化风险管理
公司可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 体系,以降低运营风险。
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
公司可以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 ,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
由于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运营重点和目 标,因此公司内部的沟通和协调可能会变 得困难。
风险集中
管理成本高
在事业部制管理模式下,公司的运营风险 可能会更加集中,因为每个事业部的运营 情况都会对整个公司的运营产生影响。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员和 管理系统,因此管理成本可能会更高。
如何克服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缺点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精细化发展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复杂性的 增加,事业部制管理模式逐渐向更精 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数字化转型
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事业部制管 理模式也需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通过数据驱动实现更高效的管理和决 策。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在公司组织结构中的地位
核心地位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通常作为公司组织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用于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管理效率和促进业务增长。
企业管控模式探讨
企业的资源相 关性较高 ,如原材 料
或者产 品形 成 了上下 游 的关 系 , 那
对于企业总部而言 , 信息是科学
决策的基础, 是把握市场先机的前提。 因此 , 总部对公司 内外部信息 的把握
将是衡量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 因素。 企 业信息化 技术 的改进有助于 分权 , 也有助于集权。对于发展初期 的企 业来说 ,信息化 水平更 加利于 总部 的管理控制 ,使公 司总部 更加 倾 向于集权管控模 式。
扩大与渐趋成 熟, 逐渐走向分权管理 控制的道路。因此 , 公司的管控模式
部可 以视情 况设 置具 体 业务 部 门 ,
通过对下属单位 的战略施 加影响而 达到管控 目 划与控制 , 人力资 源控制以及部分重点业务的管理 。
3 .财 务 管 控型
核心职 能支持体 系 ,这些体 系相互
资源 的关联度是指公 司总部 掌 控 的资源与下属企 业经营 的业务 之 间的关联程度 ,通 常可 以从原材 料
及其产品 的相 关性来看。如果成 员
影 响 、 互支持 , 进管控模式 真正 相 促 有效地 运作起来 ,并最终实现企 业
的战略 目标。
企业总部在该 业务方面相 对比较薄 弱, 了集中企 业有限 的力量 , 为 可能
控手段包括财务控制 、 营销 / 销售 控 制、 网络 / 技术控制等等 。
2.战 略 管 控型
般来说 ,如果 公司的成 员企
业分 布区域 比较单 一 ,有利于 总部 的管理和控制 ,集权化 的管 控模式
么采用较为集权 的管控 模式有利于
企业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反之 , 如 果资源的相关度低 , 至是不相 关 、 甚 跨行业的产品 ,企业采 用集权化 的 管控模式 的可能性就 越小 。
事业部制企业的经营管控探究
事业部制企业的经营管控探究作者:闫岗来源:《时代金融》2021年第05期摘要:事业部制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文简单的对事业部制进行了阐述,明确其是企业组建的利润中心,能够有效分散企业经营风险。
在此基础上,从经营管理权、财务管理权、审计监督权三个层面探究了事业部制企业的经营管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便凸显事业部的价值,使其能够面向市场,快速反应,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减少效率低下等“大企业病”,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促进其长远发展,增加经济效益,为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部制经济效益经营管控审计监督财务管理权在新时期,社会经济欣欣向荣,企业蒸蒸日上。
虽然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业务增多,但随之而来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给企业经营管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使得企业发展阻碍重重。
在此背景下,建立事业部制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新时期,积极探索事业部制企业的经营管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深思。
一、事业部制相关概述事业部又被称作“虚拟利润中心”,简单地来说就是模拟公司,可将其看成内部市场交易的主体。
在企业发展中,之所以要进行事业部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企业发展,有效应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驾驭大规模经营局面,提高效率,分担企业的经营风险,抢占市场份额,实现优质高速发展。
事业部制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属于一种纵向功能有机分布的组织工具,能够确保整体决策有机分工。
总部在企业发展中及事业部制落实中,扮演着管控中心角色,肩负着重大决策的重任,需要完成各项经营任务。
同时,总部价值还体现在对权利规划方面,需要对所下放的权利进行监管,并正确把握大方向。
现阶段,多元化企业的主流管理中,事业部制是较为常见的。
事业部制凭借自身种种优势逐渐成为企业多元化发展最关键的管理形式之一,可发挥各事业部的主动性,加快企业发展步伐。
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各事业部利益呈现了独立性特征,给经验主义、本位主义的滋长创设了环境,埋下了隐患,比较容易出现经营风险,对企业发展造成威胁。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浅析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浅析作者:徐东伟来源:《经济师》2010年第08期摘要: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是随着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从一开始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促进企业集团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文章介绍了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起源、发展、优缺点,并对采用这种管理模式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事业部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237-02为什么有的企业,初创时期发展良好,等壮大了、有钱了、有规模了、竞争力强了却突然倒下了呢?答案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都离不开管理。
因此,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对企业规模化与多元化经营后应采用的事业部制管理模式进行阐述与分析,供管理人士参考借鉴。
一、企业发展阶段与管理模式的选择企业一般要经历创办、投入经营、规模化发展与稳定发展四个阶段。
企业在创办阶段与投入经营阶段,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人员少,经营与行政事务简单,通常采用的是一种成本低、见效快的管理模式——直线管理模式(也称为“家庭式”或“作坊式”的管理模式)。
直线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由上而下的高度集权管理,也是每个企业在创办和投入经营阶段时,必须经历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能够节约开支,堵塞各种漏洞,而且可以为企业积累广泛的管理经验。
企业经过一定时间的经营发展,到了规模化、稳定发展阶段,直线管理模式就不能适应企业规模化、多元化的发展要求,就要采用新的管理模式以适应企业的发展。
实际案例表明,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能够适应企业规模化、多元化的发展要求,能够推动企业特别是企业集团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事业部制管理模式事业部制管理模式20世纪初期起源于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是指以某个产品、产业链、地区或顾客为依据,将相关的研究开发、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结合成一个相对独立单位的组织结构形式;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又称M型组织结构,即多单位企业、分权组织,或部门化结构,是一种分权式管理结构。
浅谈我关于事业部制的一些思考
浅谈我关于事业部制的一些思考10月国庆黄金周期间,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为期两天的读书会活动,与大家共同学习了《事业部制——大船变舰队的企业发展模式》等书籍的主体内容。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也对此前一直持怀疑态度的事业部制有了新的认识。
初始,我想讲一个身边朋友S亲身经历的事情,作为我在培训之前对事业部制的一点点认识和看法。
S在一家由实力雄厚的民营资本及国企共同投资成立的初创型公司工作。
S的公司成立一年有余,产品日趋成熟,模式初现端倪,但市场却总是不温不火。
由于公司在投入初期的成本较高且日常的运营成本也不低,而公司的盈利能力始终没有体现,所以公司的投资人对公司发展存在质疑,而作为公司的一把手总经理在此时决定成立事业部,将公司部分业务的经营权下放到新成立的事业部,由事业部承担公司盈利目标。
S就在其中一个事业部继续工作,但时隔三个月,事业部就分崩瓦解了,最后参与事业部改制的大部分员工都陆陆续续离开公司了。
或许有人会问,这个事业部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在那些离开公司的员工心里,事业部的成立是公司在没有深入探讨的基础上盲目效仿的产物,甚至被有些人看做是公司高层互相排挤或者蓄意变相裁员的一种手段。
当我参加了我们公司组织的读书会,并且阅读了《事业部制——大船变舰队的企业发展模式》这本书之后,我从事情的表象看到了一些根源。
后面我会就学习到的内容分析一下这家公司实行事业部制失败的几个原因,作为我们对事业部制真正理解及加深认识的一个反面教材。
事业部制最早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于1924年提出的,故有“斯隆模型”之称,也叫“联邦分权化”,是一种高度(层)集权下的分权管理体制。
几乎与此同时,在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在1927年也采用了事业部制,这种管理架构在当时被视为划时代的机构改革。
事业部制是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一种形式,即一个公司按地区或按产品类别分成若干个事业部,从产品的设计,原料采购,成本核算,产品制造,一直到产品销售,均由事业部及所属工厂负责,实行单独核算,独立经营,公司总部只保留人事决策,预算控制和监督大权,并通过利润等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
企业事业部制在战略规划中的作用与价值
事业部制有助于企业形成多元化 的业务组合,通过不同事业部之 间的协同作用,实现整体业务的 快速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
事业部制可以根据不同业务单元的需 求,灵活调配企业内部的资金、人才 、技术等资源,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 。
通过事业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补, 企业可以优化整体资源配置,降低运 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信息沟通不畅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问题,降低企业整体运 营效率。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促进各事业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 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事业部制需要具备一支高素质、专业化 的人才队伍来支撑其发展,但实际操作 中可能存在人才短缺或能力不足的问题
。
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可能会影响事业部的 业务开展和创新能力,制约企业的发展
CHAPTER 03
事业部制对战略规划价值体现
实现公司整体战略目标
事业部制将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分解为各事业部的具体目标 ,通过事业部的独立运营和自主决策,确保公司战略的有 效实施。
事业部制有助于公司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方 向,保持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提升市场竞争力
事业部制鼓励各事业部在特定市场或 产品领域进行专业化经营,提高市场 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从而增强市 场竞争力。
事业部制有利于企业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各事业部可以根据自身市场情况及时调整 经营策略,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事业部制促进了企业内部竞争与合作,各事业部之间的竞争可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而合作则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CHAPTER 02
事业部制在战略规划中作用
明确业务发展方向
01
事业部制通过划分不同的业务单 元,使每个单元能够专注于特定 的市场、产品或服务领域,从而 更明确地确定业务发展方向。
公司如何通过总部创造更高价值
公司如何通过总部创造更高价值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公司总部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公司总部不仅是决策制定和资源整合的中心,更是公司战略执行和价值创造的引领者。
那么,如何通过总部创造更高的价值呢?首先,总部必须具备清晰的战略定位。
作为公司的核心,总部需要明确地定义组织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为企业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
在与分支机构进行沟通时,总部要传达公司的战略定位,激励全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确保各个部门的工作都能够与公司的整体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其次,总部应该注重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总部需要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以保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总部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研发团队,加强市场调研,把握市场需求和趋势,开发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总部还可以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和建议,建立创新文化,激发创新潜能。
再次,总部需要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
一个高效的总部管理体系是价值创造的基础。
总部应该制定明确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实现信息的畅通和决策的迅速。
另外,总部还应该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益。
同时,总部还需要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个分支机构按照总部的要求进行运营,实现各个机构的协同发展。
此外,总部还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一个优秀的总部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
总部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和吸纳各类人才。
总部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最后,总部还应该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合作。
总部应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外部资源和专业优势,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总部可以与行业协会、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进行研发创新和技术转移。
同时,总部还可以与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分享资源和经验,实现互利共赢。
公司集团总部定位及管控模式的分析和建议
xx公司集团总部定位及管控模式的分析和建议通常说来,由于中国的集团公司发展历史不是很长,导致很多的公司总部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是什么?不少国内集团企业,要么总部“想管却又没有能很多企业集团化之后,总部不再创造价值,变成纯粹的成本消耗单位,还总把下属机构当贼看,结果本来不是贼的也变成贼了,总部与下属成了警察与小偷的关系,警察抓小偷,小偷躲警察,最后变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管理出现失控。
要想解决这一难题,总部必须基于企业战略,以制度为依托,增加自身的专业能力,通过为子公司、分公司提供高效的服务,创造和体现自身的价值。
纵观XX集团的集团化运作,严格说来已有十余年了,虽然也取得了不少集团化管理的经验,但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管控模式不定,授权不够明确,同时,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又管控不了。
由于我对公司的发展沿革不是很了解,仅从道听途说得来,很可能分析有失偏颇。
但这里还是要说出来供公司高阶管理者(董事长)参考。
由于公司实际上是先有子公司,然后才有集团总部,以致一开始,集团总部就可能只是为了某种需要而存在、而设置,导致其先天性不足,同时,由于成立之后,集团总部一直没有具体的直管业务,再加上职能部门(财务、人事、审计、战略规划等)没有起到相应的职能,实际导致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管理不是流于形式,就是没有说服力,甚至某些部门的功能长期缺失,所以与其说是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在行使管理权利,倒不如说是由正、副董事长亲自在管理,集团总部的职能部门从某种角度做的更多的也只是在董事长的授意下做了一些具体的事务性和阶段性的工作。
XX集团从业务模块来看,主要分为四大块,一是以酒店餐饮、酒店餐饮所主业的“连锁”,其二是以地产投资为主导的“XX商业”、“XX物业”、“XX 地产”(这一块其实可以整合为一个房地产开发子公司,XX实业其实可以看做房地产开发的配套项目),其三是以服务业为主打的“XX酒店”,最后一块就是以“XX酒吧会所”为代表的投资性项目。
中国广电政企事业部制度
中国广电政企事业部制度一、事业部制企业总部的价值定位事业部是独立核算的业务单元,在事业部制的企业中,总部的定位是否清晰很重要。
总部在各业务被事业部承接的情况下,在公司内部起到什么作用?提供什么价值?或者总部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都需要一个明确的界定,否则总部与事业部之间会因为责、权不清影响内部分工,流程不畅导致效率低下乃至混乱等一系列问题。
这就要求明确总部的定位,各类别事业部制的企业的总部定位不仅相同,一般的事业部制的总部,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界定清晰:(1)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企业整体发展的范围、主业定位、商业模式、管控模式等大方向大原则。
(2)企业业务在各事业部间的分配,以及企业资源的配置机制。
(3)界定总部职能部门的分工、定位与权责。
(4)总部与各事业部间在业务上的责任、权力的界定,明确是权力集中或权力下放?(5)对事业部的业绩管控及过程中重要环节的管理。
二、公司与事业部之间的管控模式事业部制企业的总部对事业部的管控,与集团公司对下面子公司的管控有类似之处。
但事业部是企业内部的组织,与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是彼此独立法人不同,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是通过股权协议、公司章程、法人治理来实现。
事业部制企业的总部对事业部的管控又不同于对职能部门的管控,因为事业部在公司中的位置是个独立核算的经营单元,类似于子公司,所以公司总部对事业部制的管控,形式上是内部的管理,但实质上应参照集团公司对子公司。
这样的管控模式,根据公司总部对事业部的业务的深入程度,可以分为为三种:一是深度控制型管控,一个是目标计划性管控,和一个增值型运营管控。
下面简要叙述三种模式。
(一)深度控制型管控模式深度控制型管控模式,这是指企业总部对事业部的经营管理事项均要进行管控,适用于企业事业部建初阶段或事业部领导班子能力偏弱的情况。
这种管控模式的优点是企业对事业部控制力较强,能够保证事业部按照企业发展意图开展日常经营与管理,企业失控风险少。
集团管控的动力源泉――集团总部的功能和价值
据美国ConferenceBoard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44%的公司总部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是什么,可见总部的存在价值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而在集团管控实践中,有很多人持有一种观点:总部就是集团重大事项的决策中心,调控中心。
这种观点不可谓不对,但它只注重了总部的职能运作,而忽视了集团总部的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所带来的价值。
或者,我们可以用一个更简单的标准来衡量集团总部是否创造价值:各种经营业务的子公司在集团公司下不仅比独立经营时绩效好,而且比置于其它集团之下更好。
否则,在当前公司控制权市场发展比较充分的情况下,业务单位完全可以通过更换“父母”,创造更大的价值。
从整体上看,集团对价值的影响是创造还是破坏,关键取决于集团总部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它的整合优势。
可以这样认为,集团公司部分替代了市场,使外部交易内部化成为可能。
一般而言,独立企业必须直接面对市场;而在集团公司中,子公司往往无须直接面对资本市场,有时甚至连产品市场也只须部分面对。
犹为明显的是在资金方面,集团总部实际上相当于“内部资本市场”,其优势源自集团总部集中的权力,从而使总部在投资超出下属业务单位实力的项目、避免低效再投资、总部的功能可以从两个层面定位:指挥和服务。
在指挥层面,总部需要制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明了各项大政方针,充当下属公司的“司令部”。
围绕集团战略目标,总部还肩负培育和巩固竞争优势,为新业务创造新能力的职能,控制各项战略资源,敦促下属单位执行总部决策。
必要时,总部还需要亲自推动关键项目;对下属单位的执行情况和单位负责人的尽职情况进行绩效考评。
在服务层面则要求集团总部的协同整合职能,充当下属公司的“客服部”。
这要求总部利用协同效应整合下属单位的价值链,搭建统一的人力资源平台。
在信息整合方面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内在潜力,分享可供借鉴的管理方法、经验和案例;通过品牌组合管理来提升整体的品牌资产、创建品牌优势。
总部的力量可以在沃尔玛的模式中得到最好的体现,沃尔玛以网络为核心,总部实行扁平结构的管理体制,下设四个事业部,分别管理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店、国际业务和物流业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部制企业总部价值与管控模式探讨作者:韩鹏飞来源:《管理观察》2018年第03期摘要:本文阐述了事业部制企业总部价值内涵,介绍了基本管控模式的内容及特点,对企业总部价值与管控模式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事业部制企业更好地挖掘总部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部制总部价值管控模式企业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事业部制之所以能够直面企业复杂的发展形势,就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集中决策、分散运营”的组织架构,从而在总部“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性管控理念的统领下,将企业集团化整为零,演变成多个并存共融的战略经营单元,并赋予其利润中心的核算模式,以实现对多业务格局的科学分划与有机管理。
总部是企业集团运作的大脑,建立事业部的基础,需要总部具备对公司整体及下属事业部的管控能力,统筹协调资源配置,平衡不同事业部的利益关系,发挥业务单元的协同效应,建立完善的管控系统及规章制度,保障和引领各事业部按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运行。
然而,许多事业部制企业对总部价值的定位及管控模式的认识还存在不足,存在权责划分不清、资源分配不合理、事业部之间协调性不够等问题,没有充分发挥事业部制的“联合舰队”效应。
本文通过对事业部制企业总部价值与管控模式进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引发共鸣,为事业部制企业更好地挖掘总部价值提供参考。
1 事业部制企业总部价值1.1分权格局部署事业部制的内在机制特征是分权制,即具体业务规划、决策、执行权下放。
在分权框架下,总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权力布局。
在确保事业部经营自主权限资源的同时,权力分划合理并有效实施,将为事业部制的运行提供科学的权限治理保障。
相反,如果总部权力治理能力不足,则会影响事业部体制,甚至造成价值损毁。
二是权力监管。
如何进行权力管控,这是企业总部的责任,若只强调分权,不强调管控,将会给企业带来失控的风险。
对事业部的管控要张弛有度,将有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其价值贡献是巨大的。
1.2发展驱动事业部制体制架构意味着可以不断孵化新的事业单元,从而实现企业向联合舰队模式发展,整体竞争力和规模增长兼得。
新事业部不论源于既有事业部的业务剥离,还是战略意图的产物,都需要总部推动,事业部本身没有动力和责任去推动新事业部的建设。
因此,企业总部承担着推动企业整体发展和保持事业部结构最优的使命。
同时,企业还要有一套完整的新事业部构建章程,以约束和规范构建行为,避免让企业蒙受损失。
1.3打造企业竞争力从三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划小经营单元,以独立经营和相对分权的机制代替整体规模机制。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包含的业务较多,直线职能管理已不再适用于具体业务的控制,由此带来较多弊端,诸如服务效率降低、高层管理乏力、官僚化作风严重等。
采用事业部制,在总体业务框架内创造出若干虚拟公司,相当于面对市场进行了一次贴近用户的业务划分和调整,决策层不再直接处理具体业务,具体业务的规划与执行权下沉,同时将分化业务放在激励作用更强、更易界定成果的虚拟利润中心中,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能高效地完成面向客户的服务。
二是集团效应和组合竞争优势。
大船一旦建成,内部结构很难调整,联合舰队则不同,变换一下队形,更换一只旧船或增加一只新船,船与船之间就可以相互补给,这就是事业部制的“集团效应”。
此外,事业部制还可发挥“组合竞争”优势。
例如,“构建战略性运营机构”,即哪些事业部意在提供现金流,哪些事业部意在提高市场份额,哪些事业部需要卧薪尝胆,埋头于新产品的研发。
这一系列战略战术的组合安排,唯有在总部组织协调、利益赋予和平衡的前提下才能完成。
三是内在服务价值。
事业部的内在服务需满足服务成本低、服务质量和效益高、服务稳定可持续、具备战略考量四个标准,方能创造价值。
企业总部的价值就在于维护内部服务的公平性、高质量与低成本,做好内部市场交易的规划和监管。
1.4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内部市场交易涉及企业运营成本与效率,有效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均体现了总部价值。
例如,多个事业部的构建可能导致诸如区域销售机构、代理商资源、后勤服务机构重复建设,总部可以视具体情况将某些资源或机构进行整合。
如果总部能力欠缺,进而导致规划不科学、整合不到位,那么就会造成运营成本的二次增加,甚至削弱事业部制的优势。
因此,资源整合一定是在保证事业部制优越性的前提下进行,不可舍本逐末。
1.5整体发展战略企业整体战略是不可或缺的,企业整体战略也不是各事业部战略的总和。
在事业部体制下,企业的整体战略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规划,其要素主要包括:产业领域范围、主业方向、资源投向,企业体制、机制、架构,整体经营管理框架、事业部之间的组合竞争原则等。
只有企业总部对整体发展战略做出正确规划,并加以有效实施,事业部制企业才能高效持续发展,企业的管控与日常运作才能找到发力依据与发力点。
1.6 业绩与业务管控以上内容主要基于两点:一是总部与事业部角色分层导致的权力格局纵向分划;二是多事业部结构创造出企业新的运作模式和竞争力产生机制。
同时,企业总部还需关注事业部的业绩及运作模式,并对其实施目标管理和过程管控,以维护事业部作为战略经营单元的良性发展,这也体现了企业总部价值。
综上所述,将事业部制企业总部的价值内涵总结如下,见表1。
2 事业部制企业管控模式2.1基本管控模式事业部制企业管控模式是指企业在事业部体制下所采取的事业推动、监管与运营方式,说明了企业集权与分权程度,界定了企业的管理重点,表明了企业的管理脉络。
采取恰当的管控模式是驾驭事业部制企业稳健发展、顺利运营、实现战略与效益目标的关键。
管控模式虽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它是依据实践所做的理论总结,没有哪个企业一丝不差地执行某种管控模式,而且管控模式也是动态变化与调整的。
然而,对于基本管控模式的归纳与总结是有积极意义的,其价值就在于为事业部制企业提供了易于理解、可供参考的管控模式,企业可以在基本管控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模式的完善和改进。
根据对事业部制本质及企业管控的研究,将事业部制企业基本管控模式分为以下三类:2.1.1深度控制型管控模式深度控制型管控模式是指企业总部对事业部的主要经营、管理事项均要进行管控,管控事项包括:事业部的发展战略与战略计划审批;事业部的计划与预算审批;事业部的组织优化与调整;事业部主要管理制度、流程、规范的审批;事业部中层(含中层)以上人员的任免、辞聘、异动审批;事业部中层(含中层)以上人员的薪酬方案审批;事业部财务经理的派驻或财务职能的托管;预算框架内,事业部大额资金、专项资金的审批,事业部总经理费用的审批;事业部营销、生产、技术与产品研发政策、机制、制度的审批;事业部主要业务活动的指导、审批或通报;组织对事业部总体业绩及总经理班子岗位绩效的考核;事业部的横向协作规则优化、内部交易协调、冲突处理。
深度管控模式是一种相对集权的管控模式,适合于事业部组建初期。
这种模式要求企业总部具有业务指导和管理能力,同时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支撑。
深度管控模式的优点:企业对事业部控制力较强,能够保证事业部按照企业的发展意图进行经营与管理,企业失控风险小。
深度管控模式的缺点:一定程度限制了事业部的经营自主权,削弱了组建事业部的初衷。
在这种模式下,事业部需要请示和审批的事项较多,势必影响运行效率,发展速度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如果企业总部能力不强,将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管理成本,不但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事业部的发展反而会受到总部能力的限制。
2.1.2目标计划型管控模式目标计划型管控模式是指总部围绕事业部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经营计划、全面预算实施管控,管控事项包括:事业部的发展战略与战略计划审批;事业部的计划与预算审批;事业部的经营计划与预算执行追踪、偏差分析、整改监督;事业部计划与预算完成情况的考核;事业部的组织结构优化、调整;事业部总经理班子成员的任免、辞聘、异动审批;事业部总经理班子成员的薪酬方案审批;预算框架内,事业部总经理费用的审批;组织对事业部总体业绩及总经理班子岗位绩效的考核;事业部的横向协作规则优化、内部交易协调、冲突处理。
目标计划型管控模式是一种集分权有度的管控模式,较适合业务能力成型的事业部企业。
这种模式要求企业总部具有较强的目标与计划管理能力,能够科学、有效地计划与预算管理,进而根据目标缺口、计划与预算偏差发现的问题实施管理。
目标计划型管控模式的优点:管理脉络清晰、管控目标明确。
目标计划型管控模式的缺点:容易走进刻板的死胡同,在外界条件或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仍坚持原有的计划考核方法。
同时,可能出现重经营轻管理,关注当期效益忽视长远储备的倾向。
2.1.3增值运营型管控模式增值运营型管控模式是指在目标计划型管控模式基础上,对增值业务环节进行管控和推动,从而促进事业部业务创新和突破,管控事项包括:事业部发展战略的优化与创新,战略方案与战略计划审批;事业部的计划与预算审批;事业部营销模式的创新,新市场的开发;事业部的技术发展、产品创新、新品销售业绩推动;事业部成本管理体系建设;事业部的组织结构优化、调整;事业部总经理班子成员的任免、辞聘、异动审批;事业部总经理班子成员的薪酬方案审批;预算框架内,事业部总经理费用的审批;组织对事业部总体业绩及总经理班子岗位绩效的考核;事业部的横向协作规则优化、内部交易协调、冲突处理。
增值运营型管控模式适合于业务成型的事业部,突出了总部的创新推动作用。
增值运营型事业部的优点:能够抓住事业部的业务关键点,通过推动创新经营为事业部业务成长不断注入活力,体现了企业总部的价值。
同时,为企业的资源投向起到了引领作用。
增值运营型事业部的缺点:容易过分标新立异,从而因精力分配问题导致事业部经营局面不够稳健,甚至影响事业部的总体业绩。
2.2管控模式特征对比事业部制的三种管控模式在总部目标、总部与事业部功能定位、事业部业务自主性、职能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对比见表2。
3 企业总部价值与管控模式关系探讨不同的管控模式对应不同的总部价值,企业采取的管控模式既要符合总部管理意图,也要结合企业现状进行动态调整。
现实中,事业部制企业不会严格按照上述三种模式进行管控,但对总部价值与管控模式对应关系的总结归纳,对事业部制企业实施有效管控、更好地发挥总部价值具有借鉴意义,见表3。
参考文献:[1] 邬长青.J公司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变革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2] 刘涛.LN集团事业部管控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3] 郭斌.对事业部体制下企业核心能力管理问题的探讨[J].科研管理,2013(1):85- 91.[4] 梁学荣.事业部制:大船变舰队的企业发展模式[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6.[5] 吴伟浩.基于核心能力的事业部制建设[J].科研管理研究,2000(18):38-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