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B) 标准答案
马基-07~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卷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
每小题8分,共40分)1、马克思主义是为一切被剥削阶级服务的。
2、既然物质和意识都是存在的,所以杜林说“世界统一于存在”是对的。
3、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因此,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
4、“物以稀为贵”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的要求。
5、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请分析其理论基础,并简述之。
2、怎样理解“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的思想?3、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4、简述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20分)30年前,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它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在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毛主席说:“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试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这段话。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试题主要来源于试题库和统编教材习题题,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见解。
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按教务处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
每小题8分,共40分)1.马克思主义是为一切被剥削阶级服务的。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A)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否则不计成绩):
1.————————————提出:“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
界化”。
2.在说明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之间的关系时,————————————
提出了“合力论”。
3.《资本积累论》的作者是:——————————————————。
4.拉法格所说的两种环境是:——————————————————,
———————————————————。
5.普列汉诺夫提出的“五项论”中的五项分别是:——————————
————,——————————————,—————————
—————————,——————————————————,
————————————————————。
二、简答题:(3小题,共40分)
1.简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15分)
2.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列宁是怎样论述认识论的三个结论的?
(15分)
3.简述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义及其意义。
(10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2小题共40分)
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是怎样论述两种生产理论的?
这些论述对于唯物史观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B)标准答案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B)标准答案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B) 标准答案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否则不计成绩):1.马克思2.实践唯物主义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4.罗莎·卢森堡5.生产力的状况,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一部分由经济直接决定的,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特性的各种思想体系。
二、简答题:(3小题,共40分)1.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异化劳动是对劳动的否定,是人的非人的存在。
(3分);异化劳动的基本形式有四个方面: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同自己的生命活动相异化、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
(10分);私有制和共产主义是异化劳动的表现和扬弃。
(2分)2.认识论的三个结论: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在我们之外存在着的;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
差别仅仅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
(12分);列宁强调,认识论的三个结论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来说明。
(3分)3.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列宁哲学为标志、从十月革命起到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它的基础是十月革命胜利和社会社会主义建设。
(4分);它的主要特征是:代表第三国际的理念、是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体现、在理论形态上是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的社会功能上是苏联国家的意识形态。
(4分);它的普遍性受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东欧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它也由此而成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环节。
马克思主义原理2007-2008卷答案(4)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马哲原理》答案一、辨析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1.(1)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金银并非天然就是货币,只是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才使金银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成为货币;金银体积小而价值大,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不易腐烂,便于携带和收藏,它具备充当货币的属性和功能。
)2.(1)这个命题是错误的。
首先,世界观不是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或者说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其次,世界观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所以不能将世界观和哲学完全等同起来。
3.这个命题是错误的。
地理环境的多样化和差异性,才更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
因为地理环境过于富饶,人就会严重依赖自然界,人的劳动能力和创造才能就会受到抑制甚至退化。
反之,人就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上促进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4.(1)这个命题是错误的。
(2)唯物主义奉行的认识路线是“物到感觉和思想”,其哲学前提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世界是认识产生的根源。
唯心主义奉行的认识路线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其哲学前提是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认识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
5.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因为是使用什么样的工具进行生产,这反映和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大小。
马克思说,石器产生的是原始社会、青铜器、铁器产生的是奴隶社会、手推磨产生的封建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自由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工具是划分经济时代的客观标准。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1.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和货币的理论。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价值是商品的特有的本质因素,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即人类的一般劳动的凝结,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价值要通过交换才能表现出来。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大学马哲期末测试 (3)
安庆师范学院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政06)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1.A 2.A 3.C 4.B 5.A 6.D 7.D 8.C 9.C 10.C 11.A12.D 13.C 14.D 15.B二、多项选择题1.B E2.A B C D E3.A B C4.A B D E5.A B C D E三、辨析题1.答:错误。
(1) 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对不同哲学的性质必须作具体分析:有唯物主义哲学,也有唯心主义哲学;有的包含了较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有的则是形而上学的思想观点。
因而不能笼统地说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哲学,正确地回答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统一,建立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
因而,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答:错误。
(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而不是唯一特征。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
除了实践性这一最显著的特征以外,科学性、革命性等也是它的重要特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3.答:正确。
(1)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自身意识的关系。
(2)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的三种类型即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和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
这三种实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答:正确。
(1)普遍联系既指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范本模板】
(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复查人 核分人三、名词解释(共20分)1. 物质:2。
实践:3。
经济基础:4. 人民群众: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8分) 2.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4分)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4分)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15分)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分)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四、简述(共20分) 五、论述(20分)复查人————核分人————题号一二三四五分数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得分评卷人1.哲学是()。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 世界本原问题C 意识本质问题D 实践本质问题3.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 客观实在性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5.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 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 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
2007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B卷答案
2007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B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20=20分)答案:1.B2.A3.A4.A5.C6.A7.A8.A9.D 10.A 11.C 12.D 13.C14.A 15.D 16.D 17.B 18.C 19.B 20.C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2×10=20分)答案:1.ABCD2.AC3.ABCD4.ABC5.ABCDE6.ABDE7.ACDE8.AD9.CD 10.AD三、辨析题(5×3=15分)1.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是社会地位的高低。
答案要点:错误。
人的价值主要包括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其中社会价值处于主导的、中心的地位。
而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对他人所尽责任和义务的多少。
2.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答案要点: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1)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如果把人的认识曲线上的某个片段加以夸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哲学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
(3)由于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
3.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而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
答案要点:错误。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不能以它作为对错的标准。
判断认识的真理性,必须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对象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比较。
马克思主义虽然是真理,但它只是主观的东西,故不能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
四、论述题(1×15=15分)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 经济基础B. 政治制度C. 思想文化D. 宗教信仰答案:A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A. 个别劳动时间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商品的稀缺性D. 商品的交换价值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A. 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答案:A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反映客观B. 主观创造客观C. 主观与客观的对立D.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答案:A7. 马克思提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什么推动的?A. 社会革命B. 经济危机C. 政治斗争D. 文化变迁答案:A8. 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次要动力B.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 社会发展的阻碍答案:C9.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平等关系D.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合作关系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认识世界的起点C. 改造世界的动力D.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理论,它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A. 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哲学体系B. 建立在社会科学基础上的哲学体系C. 既包含自然科学又包含社会科学的哲学体系D. 既包含社会科学又包含自然科学的哲学体系答案:C2.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 唯物论以物质为唯一真实存在,唯心论以意识为唯一真实存在B. 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唯心论认为意识决定物质C. 唯物论强调实践基础,唯心论强调观念基础D. 唯物论注重经验验证,唯心论注重逻辑推理答案:A3. 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C.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区分答案:B4. 观察事物不能片面地、静止地、孤立地看待,而要以全面发展的观点去看待,这是因为A. 事物的发展是相对的B. 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C. 事物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D. 事物的发展是历史的答案:B5. 人的历史是社会历史,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一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哪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否定?A. 形而上学的历史观B. 唯物史观C. 概念史观D. 唯意识史观答案:D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简要说明其含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和人世界的物质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历史唯物论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生活的总和。
这一原理的含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通过分析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现实状况。
2.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哪些?分别简要阐述其含义。
答案: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质量、量、形态转化、因果关系等。
- 矛盾:指事物内部相互矛盾的两个侧面,辩证法认识事物的根本问题就在于揭示矛盾。
- 质量:指事物性质的内在特性,主要是指事物的本质和根本属性。
2007——2008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B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6、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7、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8、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史 C、劳动发展史B、思想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9、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抽象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然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10、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1、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2、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1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内部孕育生长起来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15、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生产社会化D、经营管理社会化16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A、有利于所有国家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17、金融资本是由()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1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19、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20、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2、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安庆师范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政07)(开卷)B
院、系__________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
注意事项
1页。
2、考生答题时必须准确填写系别、班级、姓名、学号等栏目,字迹要清
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哲学所研究的问题与具体科学所研究的问题在基本性质上有何不同?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3、如何理解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4、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在石头和植物中,可以找到同样的生命的主要原则,和在人类机体中所找到的一样;一切差别是在于这些形质的组合,在于各种器官的数量、比例、排列和形状。
”这是一种什么观点?试用唯物辩证法相关原理对之进行分析批判。
2、恩格斯认为:“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这一事实在每一个命题中都表现出来,在这里述语是必须和主语不同的。
”
黑格尔认为:“在对立中,有差别之物并不是一般的他物,而是与它正相反对的他物;这就是说,每一方只有在它与另一方的联系中才能获得它自己的本质规定,此一方只有反映另一方,才能反映自己。
另一方也是如此;所以,每一方都是它自己的对方的对方。
”
分析这两则材料所反映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就客观规律性与主体自觉活动的关系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2、试述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社会发展动力系统。
马克思历年真题
2007——2008年第一学期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什么是物质?科学物质概念的理论意义是什么?答:(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不依赖人的感觉而存在,但可以为人的感觉所感知、复写、反映。
(2)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2为什么说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答:(1)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探索、改造世界的对象性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它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推动了认识的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答: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1)它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2)它是商品经济中价值与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等其他矛盾产生的基础(3)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4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原因及结果。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科技不断进步与发展,生产的社会化与国际化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各国的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1)它的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2)它的原因有:科技与生产的进步、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改革(3)它的后果是:使发达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吸引外资、增加销售、参与全球化获得更大利益。
同时,使贫富国家差距加大,导致环境恶化、导致国家治理危机、增加了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三、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1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答:(1)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规律,商品的价值量以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一、单选题1、B2、B3、C4、C5、C6、C7、D8、C9、C 10、B二、多选题1、ABC2、ABCD3、ABCDE4、ABCDE5、ABC6、ACD7、CD 8、CDE 9、CE 10、ABCDE三、名词解释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
(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平的社会意识(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五、简答题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学期B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统考试题(B卷)专业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
A、特殊性B、客观性C、相对性D、条件性2、质量互变规律()。
A、只适用于自然界B、只适用于人类社会C、不适用思维领域D、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3、坚持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就是要肯定()。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认识始于经验D、感性认识是关于事物的表面的、片面的、外部联系的认识4、绝对真理是指()。
A、绝对正确的认识B、人类追求的永恒真理C、真理中所包含的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D、绝对不变的真理5、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A、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B、产品的分配形式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6、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它对社会发展()。
A、起加速作用B、起延缓作用C、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D、起决定作用7、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它的矛盾性B、它的可知性C、它的物质性D、它的存在性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9、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劳动发展史B、阶级斗争史C、思想发展史D、国家发展史10、人的本质在于()。
A、人有智能和思想B、人能自觉地创造社会历史C、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人在任何社会都有阶级性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
每题2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两大显著特点是把()。
大学马哲期末测试 (5)
安庆师范学院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政06)B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1.B 2.B 3.D 4.A 5.C 6.D 7.D 8.A9.C 10.D 11.D 12.B 13.D 14.B 15.D二.多项选择题1.A B D E2.C D E3.C D E4.B C E5.A D E三.辨析题1.答:错误。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基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而相区分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则是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而相区分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因而都是可知论。
唯心主义主张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这是根本错误的。
但彻底的唯心主义又认为,人的思想能够认识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因而也是可知论者。
(3)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只有那些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才是不可知论者。
2.答:错误。
(1)此种说法混淆了决定作用和影响作用。
(2)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在社会发展中起作用的既有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等物质要素,也包括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等精神要素的作用,但是最终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力量只能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其它因素的作用都是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的。
3.答:正确。
(1)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是只有人脑不会产生任何意识,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原材料只能来源于客观外界,没有被反映者,就不会有反映。
(2)改造过的物质即意识和物质原型有区别,因为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受主体主观状态的影响,对同一客观对象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反映,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意识包含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4.答:错误。
(1)这是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的机械决定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通俗哲学》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一观点()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5、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
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B、夸大了共性和个性的联系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6、“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之所以是错误的,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违背了发展的观点C、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7、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
这样的做法违背了()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8、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D、满招损,谦受益9、在考试来临之际,一些学生群体中流行拜“考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
从世界观角度看,这种做法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10、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2007~2008年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
2007~2008年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华南理工大学2007-2008年第二学期(06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统考试题(A卷)注意事项:1.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2. 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答题纸上;3.考试形式:闭卷;4. 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是()。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C、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E、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的理论体系2、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E、空想与科学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E、量变4、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所描写的东西决非出自想象和虚构,而是无处不存在,无处不发生的东西。
他说他自己不过是一个客观地观察他周围活动着的人物和发生着的事件的人。
他说;“法国本身正在创造自己的历史,我不过是一个记述它的书记而已。
我一面作恶行和善德的记录,描写性格,记述社会生活中的最主要事件,一面恐怕写着历史家忘却了的历史——正在描写风俗史。
”巴尔扎克的话表明()。
A、社会意识源于他的天才B、社会意识的产生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C、社会意识纯属虚构D、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E、社会意识是现实生活的反映5、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是()。
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B、交换关系C、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E、人身依附关系6、“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大题: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华革命党D、中国国民党2、第一个在中国比较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作者和作品是()A、陈独秀的《谈政治》B、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C、杨达的翻译著作《唯物史观解说》D、杨匏安的《马克思主义》3、中共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失败中得出的最突出的教训是()A、武装斗争B、革命中心应转向农村C、必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D、支持城市斗争道路4、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是()A、革命路线不同B、革命方法不同C、革命纲领不同D、革命领导权不同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是在()A.辛亥革命后B.俄国十月革命后C.五四运动后D.中共一大后6、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著名学生运动是()A、福建事变B、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C、一二九运动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7、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是指()A、部分国民党军队参加抗战B、不要共产党军队参加抗战C、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参加抗战D、不要民主党派参加抗战8、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的一个主体是指()A、实现国家的工业化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轻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9、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它()A、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B、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C、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D、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各占一半10、新中国成立前后,党的领导人对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是()A.经过充分发展后一举过渡B.边发展过渡C.先发展然后逐步过渡D.先过渡后发展二大题: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10分)11、下列革命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A.北伐战争B.辛亥革命C.解放战争D.抗日战争E.义和团运动12、从1905年至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过激烈的论战,双方论战的焦点问题主要有()A.要不要“反满”和以暴力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要不要改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D.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E.要不要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13、北洋军阀集团在袁世凯死后分裂为主要派系是指()A.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B.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C.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系D.以陈炯明为首的粤系E.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14.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以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D.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E.落后农业国和先进工业国的矛盾15、下列经济成分中,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的有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国营经济C.个体农业经济D.合作经济E.公私合营经济三大题: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分析)(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6.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B) 标准答案
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否则不计成绩):
1.马克思
2.实践唯物主义
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
4.罗莎·卢森堡
5.生产力的状况,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生
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一部分由经济直接决定的,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
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特性的各
种思想体系。
二、简答题:(3小题,共40分)
1.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异化劳动
是对劳动的否定,是人的非人的存在。
(3分);异化劳动的基本形式有
四个方面: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同自己的生命活动相异化、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
(10分);私有制和共产
主义是异化劳动的表现和扬弃。
(2分)
2.认识论的三个结论: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在
我们之外存在着的;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
则的差别。
差别仅仅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在认
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
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
(12分);列宁强调,认识论的三个结论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来说明。
(3分)
3.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列宁哲学为标志、从十月革命起到20世纪90
年代初苏联解体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它的基础是十月革命胜利和社会社会主义建设。
(4分);它的主要特征是:代表第三国际的理念、是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体现、在理论形态上是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的社会功能上是苏联国家的意识形态。
(4分);
它的普遍性受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东欧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它也由此而成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两种生产理论即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
产,人自身的生产。
(5分);两种生产的关系(8分);两种生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地位(7分)。
2.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这一前提下
肯定杰出人物对历史进程也有能动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万能的,从根本上要受到历史进程的制约,杰出人物只能改变历史事件的个别外貌,却不能改变历史事件的一般趋势。
(7分);从三个方面论证:自由和历史必然性、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个人作用的条件。
(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