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原则试行汇总

合集下载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成为了当前电力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是指对电力线路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等管理工作,以确保电力线路的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低电压综合治理则是指对低电压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治理,以改善供电质量和提高用电安全。

一、电力线路配网管理1.规划设计:电力线路的规划设计是电力线路配网管理的首要任务。

根据区域用电负荷、供电环境和用户需求,合理规划电力线路的走向和容量,确保电力线路的合理布局和充足供电。

2.设备选型:电力线路的设备选型是保障电力线路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选型,确保电缆、导线、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等设备符合实际需求,提高电力线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3.施工安装:电力线路的施工安装是保障电力线路运行的关键步骤。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确保电力线路的施工质量和安装工艺,提高电力线路的建设质量和可靠性。

4.运行维护:电力线路的运行维护是保障电力线路持续供电的保障。

通过定期检测、检修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电力线路的故障和隐患,确保电力线路的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

二、低电压综合治理1.低电压问题分析:低电压是指供电系统中电压值低于正常范围的现象,会导致用户用电设备损坏和供电质量下降。

通过对低电压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找出低电压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为低电压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2.采取有效措施:针对低电压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例如加装电压稳定器、提高线路电压、调整负荷平衡和改善电网结构等,从根本上解决低电压问题,改善供电质量和用户用电安全。

3.监测和评估:对低电压综合治理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低电压问题的变化和不足,为进一步改进和提升低电压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4.持续改进:低电压综合治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优化和提升,以适应电力系统的变化和用户需求的提升,保障供电质量和用电安全。

浅谈配网“低电压”治理原则及措施

浅谈配网“低电压”治理原则及措施

浅谈配网“低电压”治理原则及措施关键词: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措施;原则;问题原因分析;前言低压配电网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近年来,低压配电网继续改善,随着国家能源机构在新一轮农村电网现代化项目中取得进展,电力的可靠性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力市场全面启动。

对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求不断增加。

但是,由于多点、长线路、大规模和难以管理的低压配电网的特点,一些地区低压配电网的总体结构薄弱、过载、低压。

此外,一些私人接入等电力使用行为不正常,导致低压配电系统经常故障,影响了低压用户的正常电力使用。

因此,一线工作人员仍然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以便在发生故障时进行大量修复。

为了保证低压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需要对低压故障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更好的对策。

一、"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分析供电半径很大。

10kV配电线路移至线路,供电半径过大,线路阻抗增大,增加了压降,最后10kV线路末端电压较低,配电变压器出口电压较低。

低压配电站区供电半径较大,低压线电压降增大,导致低压线末端低压。

配电装置过载,配电线路设备过载和过载可能会增加电路电流,从而增加电路电压降,从而降低电路两端的电压,最终导致低压问题。

10kV线路越细,阻抗越大,线路电压降越大,导致线路端出现电压,最后配电变压器出口出现电压。

此外,由于家用线路和家用入门线路等低压线路配置不合理,线路路径相对较窄,随着用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电器逐渐增多,很容易出现卡舌现象,从而进入无功补偿不足。

配电网中有大量异步电动机和配电变压器。

当负荷率不高且感应负荷设备较多时,反应负荷相对较高,需要无功补偿。

当补偿并联电容器未及时投入使用或容量达不到要求时,线路应传输大量无功,造成电压损失过大,最终电压过低。

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应尽可能平衡,不平衡不应超过15%,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要求。

对于单相负荷较低的三相变压器,中性线电流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25%。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是现代电力行业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

配网管理指的是对电力网络中的配电设备、线路、变电站等进行维护、管理、优化和规划,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优良品质。

而低电压综合治理则强调对于电力系统中的低电压问题进行分析、识别、定位、监管和治理,以提高电力网络的可靠性和供电品质。

一、电力线路配网管理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必须对电力线路配网进行维护和管理。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设备维护管理: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完好、安全和可靠。

维护范围包括配电设备、保护设备、断路器、接地装置等。

2.配网规划与建设:对新建、改造、扩建的配电线路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投运,以满足不同用电负荷的需求。

3.供电管理:充分利用供电设备和线路,在降低系统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质量,确保供电质量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4.应急管理:积极预防和应对各种不可预见的事故和灾害,提高抗灾能力和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低电压综合治理现代电力系统中存在的低电压问题主要与变压器的过载、线路电阻过大、电缆接头虚接等原因有关。

低电压问题会导致用电家庭及企业的用电设备正常运行受到影响,甚至因此引发一系列电力安全问题。

因此进行低电压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低电压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识别和监测低电压问题:利用先进的电力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的低电压问题,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找出引起低电压问题的根本原因。

2.方案设计和技术优化: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技术改进,提高系统容量、降低线路电阻,减轻变压器过载等问题,有效地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安全措施和预算管理: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比如加强设备保护、实施巡检等,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对低电压综合治理的预算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为治理提供资金保障。

配网低电压综合治理技术原则(试行)

配网低电压综合治理技术原则(试行)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原则(试行)为加强配网“低电压”治理工作,提高治理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实施运维管控和相关基建、技改、大修等项目立项、审查提供依据,根据国家、行业和公司有关制度标准,特制定本原则。

第一章总体原则1.1坚持多措并举、统筹治理,深入分析“低电压”产生原因,按照“先管理、后工程”、“一台区、一方案”的要求,综合管理、基建、技改、大修等多种手段,科学制定治理方案。

1.2加强与电网发展规划和地区发展规划衔接,根据电网规划落实进度、城区或村镇搬迁情况及“低电压”程度,区分轻重缓急优化项目立项,提高治理有效性,防止低效、无效投入。

1.3加强治理工程标准化管理,全面应用公司配网典型设计、标准物料、通用造价、标准工艺等标准化建设成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技术措施的先进性和规范性。

1.4落实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推动低电压治理中退役设备再使用工作,探索退役配电变压器跨省调剂使用的有效途径,避免设备大拆大换。

第二章电压采集及统计2.1配网用户电压原则上应通过符合电压监测仪使用技术条件的电压采集装置自动采集,在其布点未实现低压用户全覆盖的情况下,可通过配变终端、智能电表等监测手段采集。

2.2“低电压”指用户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电压下限值,即20千伏及以下三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7%,220伏单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10%,其中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的“低电压”用户应纳入重点治理范围。

2.3“低电压”主要包括长期和季节性“低电压”。

长期“低电压”指用户全天候“低电压”持续三个月或日负荷高峰“低电压”持续六个月以上的“低电压”现象;季节性“低电压”是指度夏度冬、春灌秋收、逢年过节、烤茶制烟等时段出现具有周期规律的“低电压”现象。

2.4为加强配网用户电压全范围监测,应建立完善基于营配贯通的电压自动采集分析相关信息系统,扩大电压监测覆盖面,强化重点时段对中压线路首末端、配变台区首末端及重点用户的电压采集分析,为开展“低电压”运维管控及工程治理创造条件。

配网低电压问题及治理分析

配网低电压问题及治理分析

配网低电压问题及治理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用电设备成为现代人們生活不可缺乏的部分,但同时也促进了用电需求量的断增加。

在用电高峰期,配网线路频繁出现严重的过载现象,从而导致配网供电能力不断下降。

因此,为有效解决供电的需求,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低电压"问题的严重性,并采用有效的治理措施,以确保用量的正常供应,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

1 配网低电压存在的现状目前,配电网出现供电低电压的情况,多出现用电的高峰期,主要是集中在夏季,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用电,夏季都是用电的高峰时期。

电压过低还与供电的范围过大有关,我囯的面积非常广阔,在农村地区通常一个供电厂要负责很大范围内的供电,这样就会导致供电的半径过大,在供电的过程中极易出现低电压的情况。

为了解决配电网在供电的时候出现的低电压就一定要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这样才能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

2 配网存在的低压问题的原因2.1 配网改造比较落后对配网存在低电压问题的原因分析,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线路承载能力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负荷。

虽然供电企业对配网线路实施了改造升级,但是改造速度难以跟上电能负荷的提升速度,导致电网运行环境较差,一旦受到外力干扰,就会导致配网运行故障。

此外,对于配电网结构以及线路的管理如果缺乏规划性,就会导致电网新增业务缺乏有效监管,使得资金投入过高而难以实现配网改造升级。

2.2 负荷分配不均,引起低电压问题配网运行受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线路半径无法深入到负荷中心,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偏相,难以对三相负荷均衡分配,导致低压现象出现。

三相负荷不均衡,一旦电压出现偏移,相电压一再下降,电能用户的电器设备将无法运行。

特别是处于用电高峰阶段,供电所要对台区的三相电流进行普测,但是,多为人工测试,很难对客户的用电准确掌握。

且受到用电负载功率存在较大差异的影响,使得处于低压状态的线路难以通过调整三相电流而恢复到电压均衡状态。

2.3 用电时段较集中,引起低电压问题电能用户的用电时段集中是低电压问题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浅谈配网“低电压”治理原则及措施

浅谈配网“低电压”治理原则及措施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前言配网“低电压”是关系千家万户生活质量的民生问题,消除“低电压”是我们供电公司义不容辞的义务,也是供电企业迈向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标志。

为加强配网“低电压”治理工作,提高治理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多措并举、统筹治理,深入分析“低电压”产生原因,科学制定治理方案。

下面结合本人对“低电压”治理的工作经验,简要谈一谈“低电压”治理的原则及措施。

1低电压定义及分类1.1定义:“低电压”指用户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电压下限值,即20千伏及以下三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7%,220伏单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10%,其中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的“低电压”用户应纳入重点治理范围。

1.2分类:“低电压”主要包括长期和季节性“低电压”。

长期“低电压”指用户全天候“低电压”持续3个月或日负荷高峰“低电压”持续6个月以上的“低电压”现象;季节性“低电压”是指度夏度冬、春灌秋收、逢年过节、烤茶制烟等时段出现具有周期规律的“低电压”现象。

2低电压产生的原因2.110kV 系统电压偏低,导致配变台区首端低电压及用户低电压。

包括变电站10kV 母线电压偏低和10kV 线路末端电压偏低。

2.210kV 系统电压不会低,但是配变台区首端低电压及用户低电压。

其主要包括配变档位不合理,低压线路长、供电半径大,以及低压线路线径小,接户线老化、接触不良,三相负荷不平衡导致低电压等。

3“低电压”治理原则及策略3.1“低电压”治理应根据变电站母线电压、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及负载水平、配变台区出口电压、配变容量及负载水平、配变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度、“低电压”用户数、低压用户最低电压值、电压越下限累计小时数等综合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按照变电站、线路、配变台区逐一制定整改措施。

3.2对于电压无功控制系统及装置(AVC、VQC)控制策略设置不完善、配变分接头运行档位不合理、配变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运行异常等情况,优先采取运维管控措施治理。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本文将对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进行分析。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是指对电力线路运行维护、负荷合理分配、故障排除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全面管理。

它是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基础工作。

在电力线路配网管理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定期巡检和检修是电力线路配网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巡检和检修,能及时发现并排除线路故障,确保线路设备的正常运行。

针对不同的设备和线路,应制定相应的巡检和检修计划,并加强设备维护和抢修力量的配备。

负荷合理分配是电力线路配网管理的关键。

合理分配负荷能够避免过载和电压不稳等问题的出现。

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负荷情况,可以制定合理的负荷分布方案,以保证电力线路的正常供电。

故障排除和安全管理是电力线路配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障排除包括对线路故障的快速定位和处理,以减少停电时间和影响面积。

安全管理则涉及对电力线路设备的安全防护和保护,以及对电力线路周边环境的安全管理。

低电压综合治理是指对低电压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决。

低电压是指供电系统中电压低于标准规定的范围,会导致用电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

低电压综合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建立完善的低电压监测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

通过实时监测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变化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能够及时发现低电压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需要进行电力系统的优化和改造。

通过对电力系统设备的升级和改进,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负载能力和稳定性,从而减少低电压问题的发生。

需要加强用户教育和意识提高。

通过向用户普及用电知识和安全用电常识,能够提高用户对低电压问题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减少低电压问题的发生。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通过加强电力线路配网管理,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通过综合治理低电压问题,能够减少用户用电故障和损坏。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分析及治理对策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分析及治理对策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分析及治理对策摘要: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农村电网的建设,农村电网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农村配网电压过低导致农民用电不便捷。

因此,要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和升级,改善农村配电网电压低的问题。

本文分析农村配电网低压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解决农村配电网电压低的情况,提升农村地区电力发展水平,进一步推动农村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配电网;低压;治理对策为了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国家制定了很多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提供了经济和制度上的支持。

大量的政策推动了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我国农村地区的用电量也在上升。

在农村地区高强度用电量基础上,农村配电网低压现象对农民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农村地区受到外界环境和人口的影响,农村配电网改造升级的速度也是非常迅速。

因此,供电部门要合理的解决农村用电问题,解决农村配电网电压现象。

一、农村配电网低压产生的原因如今,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改善,人们的用电需求在上升。

农村配电网的负荷非常中,低压现象非常普遍,需要进行农村配电网的改造工作,从而降低供电半径,防止电力资源在运输过程中产生过多的耗损。

本文对农村地区配电网低压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调研工作,找出农村配电网低压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用电负荷急剧增长近年来,电器的用量在上升,空调、电饭煲等大功率的电器在农村家庭中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农村地区在工业和农业发展环节中也要耗费大量的电力资源,导致农村地区的用电量上升。

农村地区用电负荷加重,导致很多电力设备出现过载问题,末端电压偏低。

农村地区呈现出季节性用电过度趋势,在春节时期是用电量的高峰期,对低电压产生的影响非常大。

(二)供电半径过大如今,农村地区的变电站的数量在增多,在没有投运之前,变电站投入的资金不多,变电站之间的输电线路非常长,而且农村地区电力负荷的分布不均匀,农村配电网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大,过长的线路导致供电距离的增加,产生严重的线路耗损问题,导致电压骤降。

配网低电压排查与治理

配网低电压排查与治理

配网低电压排查与治理摘要:配电网的“低电压”问题将影响到配电变压器下属用户的正常用电,损害用电设备,降低电压合格率,是配电网运行中的薄弱环节。

本文介绍了配电网“低电压”问题的状况,分析了“低电压”问题的主要成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治理措施。

一、低电压排查背景用电负荷居高不下,空调负荷持续增加,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工况,在用户高峰时段低电压现象将不可避免,低电压治理日益突出。

因此,要详细分析了产生低电压的各项原因,遵循低电压治理的“先急后缓分步实施”整体原则,针对性制定具体措施方针,并予以精准实施,以保障城乡居民安全可靠用电。

二、低电压原因分析从用户低电压原因分布来看,配变档位设置不合理、用户超容量用电、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表计接线不良是造成用户低电压的主要原因。

1. 配变档位设置不合理:配变档位设置不合理是用户低电压的主要原因。

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一是配变投运时档位设置不准确,放置在了电压较低的档位,二是在春秋两季配变下负载较轻时,为了保障电压合格率将配变档位调高,后来没有随着负载上升再次调整。

2. 用户超容量用电用户超容量用电的主要原因是营销部门对低压用户超合同容量用电的管控措施和力度不够,导致低压商业、小工业用户实际用电容量长期超过合同容量,使得用户侧电压偏低。

3. 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造成配电变压器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一是配变低压负荷接入时没有均匀分布在三相,导致低压某一相负荷过重,从而使该相上的用户出现低电压。

二是低压三相接线用户内部三相用电负荷不平衡,导致用户某一相电压偏低。

4.表计接线不良表计接线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计量表计内部电压线松动、断裂,电压连片松动,表计外部接线端子松动,熔丝过热、烧断,表计整体损毁等故障。

此类“低电压”问题其实是一种假性低电压。

由于计量表计发生故障,不能反映真实的配变电压情况,使得用采系统显示电压值与实际不符。

三、整治配电网“低电压”问题的措施面对配电网“低电压”问题,首先要在管理制度上确立“低电压”问题常态排查、动态治理、跟踪分析三大机制,通过用采系统、95598报修等渠道,主动发现“低电压”问题,然后及时开展排查,找出低电压成因,制定并落实治理措施,最后还要对已完成治理的“低电压”问题开展分析,并进行后续跟踪监测,防止“低电压”问题复发,并为将来的治理工作积累经验。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力需求不断增长。

而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作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不仅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对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提高电网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电力线路配网管理电力线路配网管理是指对电力线路、变压器、开关设备等电力设施进行科学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网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力线路配网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电力线路的规划设计不合理。

由于城市扩建、工业发展等原因,导致电力线路布局不合理、负荷不均衡,造成了电力线路的过载和供电不足的问题。

电力线路老化和设备故障频发。

由于城市建设的老化和电网设施的老化等原因,导致电力线路设备故障频发,影响了电网的运行质量和安全性。

缺乏科学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

目前,我国电网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相对滞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手段,影响了电力线路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

针对以上问题,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应加强电力线路的科学规划和设计,合理布局电力线路,确保供电的稳定和安全。

应加强电力线路的设备维护和设备更换,更新老化设备,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应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电力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低电压综合治理低电压综合治理是指对电网中的低电压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采取综合措施改善电网低电压状况,提高电网供电质量。

目前,我国电网中存在着一系列低电压问题,严重影响了电网的供电质量和稳定性。

城市快速发展导致电网供电压力过大。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供电压力过大,导致了电网供电质量下降和低电压问题频发。

电网设备老化和故障频发。

由于电网设备的老化和故障频发,导致了电网供电质量的下降和低电压问题的出现。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是电力行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用电质量和用电安全。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目的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质量,降低配电系统运行成本,实现配电网的智能化。

低电压综合治理则是针对电压稳定性问题展开的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旨在解决低电压问题,保障用电安全和稳定。

一、电力线路配网管理(一)线路选型电力线路的选型应根据供电区域的用电负荷和供电设备的容量来选择,根据不同的用电负荷可选择不同的线路类型,例如架空线、电缆等,对于重要用电负荷区域应尽量选择配备双回线路的方式。

(二)线路维护定期进行线路巡检、维护和故障处理,对电力线路及其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做好线路的清扫、修剪和更换老旧设备等工作,及时排除故障和隐患,确保电力线路运行的正常和可靠。

(三)智能化管理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监控手段,实现对电力线路的远程监测、遥控和智能管理。

建立电力线路监测系统、智能告警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为科学化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低电压综合治理(一)涉及范围低电压的综合治理主要包括配电变压器的维护管理、线路电缆的检修改造、低电压监测系统的建设和电力负荷管理等方面,需要从根源上解决低电压问题。

(二)技术手段低电压综合治理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如电力稳压器的应用、电容器补偿、负荷控制等,还可以利用智能配电变压器的技术,实现自动调节电压,提高电力质量。

(三)工作流程低电压综合治理需要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先进行低电压问题的现场调查和数据采集,然后进行方案设计和工程实施,最后进行效果监测和维护管理,以确保低电压问题得到解决。

三、总体思路电力线路配网管理与低电压综合治理应当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化管理和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和可靠,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用电服务。

同时也应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合作,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做出针对性的服务和调整,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原则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原则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原则配网低电压是指电力系统中输电网、变电站、配电站和用户端所处位置的电压低于设计标准或合同约定的电压范围。

低电压问题在配电网中非常普遍,不仅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还会给用户造成诸多不便和损失。

因此,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十分重要。

1.优化配电网结构:通过优化配电网的结构,合理布局变电站和配电站的位置,增加配电站的容量,减少输电线路的损耗,以提高配网的供电能力和质量。

例如,将变电站从远离用户的位置调整到靠近用户的位置,缩短线路长度,减少线路电阻损失,增加供电可靠性。

2.添加电力负载平衡设备:通过添加电力负载平衡设备,如电容器、电抗器等,对电网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

电容器可以补偿电网中的无功功率,提高电压质量,抑制低电压现象;电抗器可以补偿电网中的功率因数,增加线路的输电能力。

这些设备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低电压问题。

3.提高配电网的电压水平:为了解决低电压问题,可以采取提高配电网的电压水平的措施。

例如,将低压变压器更换为高压变压器,提高供电系统的电压等级,通过提高电压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质量。

4.完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是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安装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电网的电压、电流等参数,及时发现低电压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处理。

同时,通过对电能质量的监测分析,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配电网的运行状态,提高供电质量。

5.加强配网管理和维护: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需要加强配网的管理和维护。

对配电网进行定期巡视和检修,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配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另外,还需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老化设备,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综上所述,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的原则包括优化配电网结构、添加电力负载平衡设备、提高配电网的电压水平、完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以及加强配网管理和维护。

通过采取这些原则,可以有效地解决低电压问题,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可靠的电力供应。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电力线路配网管理是指对电力系统中的线路进行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的过程。

而低电压综合治理则是指对电力系统中的低电压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和治理的过程。

本文将对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安全、高效运行。

在电力系统中,线路是连接输电站和用户的重要部分,起到输送电能的作用。

合理规划和设计电力线路,确保线路的负荷分布均衡、防止过载、减少线损等问题是电力线路配网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线路进行运行、维护和管理,保证线路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处理线路设备的故障,提高电力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是电力线路配网管理的关键任务。

低电压综合治理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低电压问题主要包括线路电压降低、电压波动、电压不平衡等。

低电压问题会影响到用户的用电质量,给用户带来不便和损失。

对低电压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和治理是保障用户用电质量的重要措施。

低电压治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优化线路设计、提高变电站容量、加装电压调节装置、优化电力供需平衡等。

通过综合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低电压问题,提高用户用电质量。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的关键是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和有效运行。

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需要考虑到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负荷分布、输电距离和线路容量等因素。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电力系统的长期发展,合理确定线路容量,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供电。

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线路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隐患,保障线路设备的正常运行。

还需要加强对电力系统的监测和管理,及时获取线路的运行数据,分析和诊断线路运行情况,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优化线路运行方式,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用户用电质量的重要工作。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加强运行和维护管理,有效解决低电压问题,可以提高电力线路的供电能力和用户用电质量,促进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配网“低电压”治理原则及措施

浅谈配网“低电压”治理原则及措施

浅谈配网“低电压”治理原则及措施作者:张建敬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35期【摘要】本文主要论及“低电压”治理方法及措施【关键词】低电压;治理;措施0 前言配网“低电压”是关系千家万户生活质量的民生问题,消除“低电压”是我们供电公司义不容辞的义务,也是供电企业迈向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标志。

为加强配网“低电压”治理工作,提高治理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多措并举、统筹治理,深入分析“低电压”产生原因,科学制定治理方案。

下面结合本人对“低电压”治理的工作经验,简要谈一谈“低电压”治理的原则及措施。

1 低电压定义及分类1.1 定义:“低电压”指用户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电压下限值,即20千伏及以下三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7%,220伏单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10%,其中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的“低电压”用户应纳入重点治理范围。

1.2 分类:“低电压”主要包括长期和季节性“低电压”。

长期“低电压”指用户全天候“低电压”持续3个月或日负荷高峰“低电压”持续6个月以上的“低电压”现象;季节性“低电压”是指度夏度冬、春灌秋收、逢年过节、烤茶制烟等时段出现具有周期规律的“低电压”现象。

2 低电压产生的原因2.1 10kV系统电压偏低,导致配变台区首端低电压及用户低电压。

包括变电站10kV母线电压偏低和10kV线路末端电压偏低。

2.2 10kV系统电压不会低,但是配变台区首端低电压及用户低电压。

其主要包括配变档位不合理,低压线路长、供电半径大,以及低压线路线径小,接户线老化、接触不良,三相负荷不平衡导致低电压等。

3 “低电压”治理原则及策略3.1 “低电压”治理应根据变电站母线电压、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及负载水平、配变台区出口电压、配变容量及负载水平、配变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度、“低电压”用户数、低压用户最低电压值、电压越下限累计小时数等综合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按照变电站、线路、配变台区逐一制定整改措施。

配网“低电压”治理典型示范

配网“低电压”治理典型示范

配网“低电压”治理典型示范前言配网“低电压”是关系千家万户生活质量的民生问题,消除“低电压”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和践行服务宗旨的基本要求,是供电企业迈向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标志。

2010年以来,公司持续开展配网“低电压”专项治理,配网结构、装备水平及配网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用户端供电质量明显改善,已累计解决2307万户“低电压”问题。

据统计,目前公司系统配网“低电压”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共有847.6万户。

为有效指导各单位开展配网“低电压”治理工作,提升治理成效,公司运检部选取江苏、浙江、福建、北京、冀北、湖北、湖南、宁夏等单位25个典型案例,编制配网“低电压”治理典型示范,旨在积累和传承“低电压”治理工作经验,便于一线工作人员开拓思路,寻找差距,取长补短,为配网“低电压”治理工作提供示范。

配网“低电压”治理典型示范主要内容分为5部分:第一部分是典型运维管理措施,包括调整配变分接头档位等6个典型案例;第二部分是变电站中压母线电压治理,包括变电站压控调容无功补偿装置等3个典型案例;第三部分是中压线路末端低电压治理,包括35kV配电化等5个典型案例;第四部分是配变台区低电压治理,包括新增配变布点等9个典型案例;第五部分是配网“低电压”监测,包括智能公变监测系统等3个典型案例。

目录1.典型运维管理措施 (1)1.1调整电网AVQC系统控制策略 (1)1.2调整配变分接头档位 (2)1.3调整配变低压三相负荷 (4)1.4维修导线及接头,降低接触电阻 (5)1.5维修配变中性点接地装置 (7)1.6整治违约用电 (8)2.变电站中压母线电压治理 (9)2.1变电站压控调容无功补偿装置 (9)2.2变电站10kV智能投切无功补偿装置 (12)2.310kV SVG (15)3.中压线路末端低电压治理 (22)3.135kV配电化 (22)3.210kV线路单向调压器 (27)3.310kV线路双向调压器 (29)3.4配电网无功电压三级协调控制 (31)3.510kV快速开关型串联补偿装置 (33)4.配变台区低电压治理 (36)4.1配变新增布点 (36)4.2在线滤油有载调压配变 (38)4.3单相配电变压器 (43)4.4三相自动调容调压配变 (46)4.5三相不平衡自动调节装置 (47)4.6低压SVG装置 (54)4.7低压无功补偿 (56)4.8低压线路动态电压电流调节器 (59)4.9低压线路改造 (64)5.配网“低电压”监测 (66)5.1电压监测点设置及数据召测 (66)5.2智能公变监测系统 (67)5.3配网“低电压”监测系统 (68)1.典型运维管理措施1.1调整电网AVQC系统控制策略1.1.1适用范围适用于安装有自动电压无功控制装置的变电站10千伏母线电压优化控制。

浅析配网“低电压”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浅析配网“低电压”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浅析配网“低电压”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摘要:现阶段,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广大用户对合格的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供电企业供电质量还存在着诸多的的问题,其中低压电是影响客户供电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浅析配网低电压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为低电压治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无功补偿;低电压;治理措施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精密电子设备的普及和发展,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仅仅只是要求通电。

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级,本文主要通过总结及监测数据分析,针对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及措施。

1 配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1.1 用电负荷的增长与配网发展不匹配引起的低电压配网建设与城乡经济的发展不匹配、部份10千伏以下配网线路建设时间早,建设标准低,线路台区供电半径大、线径细导致低电压的产生。

部份线路、台区由于新增业扩负荷增长较快,低压线路呈辐射式延伸,配网电源的布点严重失衡。

随着居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耗能设备进行入普通家庭、如空调、电磁炉、电灶、电蒸箱等用电负荷增加。

尤其是农村电烤房的出现致使用电高峰期线路、变压器不堪重负,低压线路电流偏大导致低压线路压降增大,从而形成末端用户的电压偏低,不能满足当前居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1.2 配网三相负载不平衡导致的低电压因配网中用户用电环节存在着大量的单相负荷,且部份大功率设备分布不均匀,未平均分配在三相上,从而引起配网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导致三相电压不均衡。

当三相负载严重不均衡时,会造成三相电压相差极大,负载轻的一相电压过高(最高时可能达到线电压)烧毁设备,负载重一相电压过低,影响客户的供电质量。

1.3 功率因数低,无功补偿配置不足配网中一些用户侧无功补偿设备容量不足,甚至没有装设无功补偿设备,不具备无功就地补偿能力,导致功率因数偏低。

一些用户虽然装设了无功补偿设备,但无功补偿管理不规范,导致无功补偿不能随负荷的变化进行切换,无法实现无功补偿“分层分区、就地平衡”的补偿原因。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原则试行汇总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原则试行汇总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原则(试行)为加强配网“低电压”治理工作,提高治理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实施运维管控和相关基建、技改、大修等项目立项、审查提供依据,根据国家、行业和公司有关制度标准,特制定本原则。

第一章总体原则1.1坚持多措并举、统筹治理,深入分析“低电压”产生原因,按照“先管理、后工程”、“一台区、一方案”的要求,综合管理、基建、技改、大修等多种手段,科学制定治理方案。

1.2加强与电网发展规划和地区发展规划衔接,根据电网规划落实进度、城区或村镇搬迁情况及“低电压”程度,区分轻重缓急优化项目立项,提高治理有效性,防止低效、无效投入。

1.3加强治理工程标准化管理,全面应用公司配网典型设计、标准物料、通用造价、标准工艺等标准化建设成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技术措施的先进性和规范性。

1.4落实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推动低电压治理中退役设备再使用工作,探索退役配电变压器跨省调剂使用的有效途径,避免设备大拆大换。

第二章电压采集及统计2.1配网用户电压原则上应通过符合电压监测仪使用技术条件的电压采集装置自动采集,在其布点未实现低压用户全覆盖的情况下,可通过配变终端、智能电表等监测手段采集。

2.2“低电压”指用户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电压下限值,即20千伏及以下三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7%,220伏单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10%,其中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的“低电压”用户应纳入重点治理范围。

2.3“低电压”主要包括长期和季节性“低电压”。

长期“低电压”指用户全天候“低电压”持续三个月或日负荷高峰“低电压”持续六个月以上的“低电压”现象;季节性“低电压”是指度夏度冬、春灌秋收、逢年过节、烤茶制烟等时段出现具有周期规律的“低电压”现象。

2.4为加强配网用户电压全范围监测,应建立完善基于营配贯通的电压自动采集分析相关信息系统,扩大电压监测覆盖面,强化重点时段对中压线路首末端、配变台区首末端及重点用户的电压采集分析,为开展“低电压”运维管控及工程治理创造条件。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直供中低压配电网技术原则 (试行-091125修订)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直供中低压配电网技术原则 (试行-091125修订)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直供中低压配电网技术原则(试行)二○○八年十一月前言为科学规范地指导山东省直供中低压配电网建设和改造,优化配电网结构,使之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而规范各地配电网技术管理工作,提高直供配电网设备装备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保证配电网安全、稳定、可靠、经济运行,以满足山东省各城市用电需要的不断发展,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组织有关单位,根据相关技术规定、配网现状和发展规划,编制了本技术原则。

本技术原则以规范各直供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避免重复改造、重复投资,提高投资效益为目的,以适应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技术趋势,逐步实现配电网的规范化、标准化为原则,规范统一了配电网术语和概念,规定了配电网建设改造应遵循的主要技术原则、各类配电设施的选择、配备原则和一般要求,是山东各地市直供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指导性文件,各地市应根据本技术原则及相关标准、规范,制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实施细则。

本技术原则未提及的,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本技术原则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生技部提出并归口。

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生技部潍坊供电公司批准:张宁审核:王传庆秦卫民张治取主要起草人员:王肃王华广邹旭杜强胡晓东武志刚杨光主要参与人员:郭志红沈庆河陈健民吕祝捷夏鼎郑玉实颜彦文艳魏华马力刘云良参与研讨单位:山东电力研究院枣庄供电公司济南供电公司淄博供电公司临沂供电公司济宁供电公司威海供电公司日照供电公司聊城供电公司泰安供电公司本技术原则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生技部负责解释。

目录1范围 (3)2引用标准 (3)3名词术语 (3)3.1 直供中低压配电网 (3)3.2 开闭所 (3)3.3 配电室 (3)3.4 箱式变电站 (3)3.5 电缆环网柜 (4)3.6 电缆分接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原则(试行)为加强配网“低电压”治理工作,提高治理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实施运维管控和相关基建、技改、大修等项目立项、审查提供依据,根据国家、行业和公司有关制度标准,特制定本原则。

第一章总体原则1.1坚持多措并举、统筹治理,深入分析“低电压”产生原因,按照“先管理、后工程”、“一台区、一方案”的要求,综合管理、基建、技改、大修等多种手段,科学制定治理方案。

1.2加强与电网发展规划和地区发展规划衔接,根据电网规划落实进度、城区或村镇搬迁情况及“低电压”程度,区分轻重缓急优化项目立项,提高治理有效性,防止低效、无效投入。

1.3加强治理工程标准化管理,全面应用公司配网典型设计、标准物料、通用造价、标准工艺等标准化建设成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技术措施的先进性和规范性。

1.4落实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推动低电压治理中退役设备再使用工作,探索退役配电变压器跨省调剂使用的有效途径,避免设备大拆大换。

第二章电压采集及统计2.1配网用户电压原则上应通过符合电压监测仪使用技术条件的电压采集装置自动采集,在其布点未实现低压用户全覆盖的情况下,可通过配变终端、智能电表等监测手段采集。

2.2“低电压”指用户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电压下限值,即20千伏及以下三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7%,220伏单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10%,其中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的“低电压”用户应纳入重点治理范围。

2.3“低电压”主要包括长期和季节性“低电压”。

长期“低电压”指用户全天候“低电压”持续三个月或日负荷高峰“低电压”持续六个月以上的“低电压”现象;季节性“低电压”是指度夏度冬、春灌秋收、逢年过节、烤茶制烟等时段出现具有周期规律的“低电压”现象。

2.4为加强配网用户电压全范围监测,应建立完善基于营配贯通的电压自动采集分析相关信息系统,扩大电压监测覆盖面,强化重点时段对中压线路首末端、配变台区首末端及重点用户的电压采集分析,为开展“低电压”运维管控及工程治理创造条件。

第三章治理策略3.1“低电压”治理应根据变电站母线电压、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及负载水平、配变台区出口电压、配变容量及负载水平、配变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度、“低电压”用户数、低压用户最低电压值、电压越下限累计小时数等综合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按照变电站、线路、配变台区逐一制定整改措施。

3.2对于电压无功控制系统及装置(AVC、VQC)控制策略设置不完善、配变分接头运行档位不合理、配变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运行异常等情况,优先采取运维管控措施治理。

3.3对于变电站中压母线“低电压”及无功电压调节能力不足等问题,应加强输变电设备技术改造,提高变电站中压母线电压质量。

3.4对于中压配电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应考虑采取增加变电站布点、缩短配电线路供电半径、35千伏配电化、实施配电设备技术改造等措施治理。

3.5除变电站母线和中压配电线路原因以外的配变台区“低电压”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新增配变布点、改造低压线路及无功补偿装置、更换有载调压(调容)配变等技术手段治理。

第四章运维管控4.1根据线路负荷及首、末端电压时段性、季节性变化规律,优化AVC(VQC)控制策略,调整电压控制上限和下限值。

对于不具备AVC(VQC)的变电站,应加强母线电压和功率因数人工监控。

强化电网“逆调压”管理,确保10千伏母线电压负荷低谷期间低位运行、负荷高峰期间高位运行。

兼顾无功设备和调压主变的安全可靠运行要求,尽量减少无功设备投切次数和主变有载分接开关动作次数。

4.2加强变电站无功补偿设备和主变有载分接开关运维管理,结合日常周期性巡视及特巡开展红外测温,及时消除无功设备缺陷,根据动作次数和运行时长合理安排电容器开关、主变有载分接开关检修。

4.3根据线路负荷分布及末端电压情况,优化10千伏线路运行方式,合理控制供电半径,确保线路末端电压与额定电压偏差小于7%。

在日常周期巡视中,对重超载、供电半径及导线截面不符合《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要求的配电设备开展带电检测,及时发现和消除接头发热、导线破损等缺陷。

4.4综合分析变电站母线电压、配变位置,分区段合理确定配变分接头初始档位,原则上距线路首端15公里以内的配变分接头档位设置为10.5千伏,距线路首端15-30公里的配变分接头档位设置为10千伏,线路超过30公里的末端配变分接头档位设置为9.5千伏,并根据台区负荷季节性变化及时调整配变分接头。

4.5严格执行配网运行规程相关巡视周期要求,强化配网中、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运维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缺陷。

每年开展一次无功补偿装置检查及无功实测,确保无功补偿装置定值设置合理、投切正确,线路及配变功率因数大于0.9。

4.6按月开展配变负荷监测工作,迎峰度夏、春节保供电等负荷高峰期应每日监测。

对于出口电流不平衡度超过15%且负载率大于60%的配变,应调整三相负荷平衡。

根据相邻台区配变负载及用户分布情况,合理调整台区供电范围,提高台区电压质量。

4.7以两年为周期测量配变中性点接地电阻,100千伏安及以上的配变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100千伏安以下配变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不满足要求的接地装置应及时消缺,消除因接地不可靠引起的中性点电压偏移。

4.8在负荷高峰前的一个巡视周期内,完成配变台区综合检修工作,重点排查老旧及小截面接户线、设备及导线接头等,消除因施工工艺不当造成的设备缺陷。

4.9健全营配协同工作机制,平衡分配新接入用户负荷,对可能造成配变重过载、用户“低电压”的应优化控制用户接入。

第五章工程治理5.1对于实施运维管控后仍存在“低电压”的变电站、线路、配变台区,应根据“低电压”产生原因,采取变电站中压母线、中压配网线路末端、配变台区“低电压”治理措施。

5.2变电站中压母线电压治理5.2.1对未实现区域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的区域,应加装AVC系统,并逐步接入具备“四遥”功能的变电站。

对近期无法实现AVC控制的变电站,宜加装VQC装置。

对不满足调压要求的无载调压主变更换为有载调压主变。

5.2.2对于容性无功补偿装置单组容量过大、运行调整困难引起中压母线“低电压”的变电站,如110千伏变电站容性无功补偿装置单组容量大于6兆乏、35千伏变电站容性无功补偿装置单组容量大于3兆乏等,应加装电压调节型无功补偿装置。

5.2.3因变电站电容器无法正常投运导致中压母线出现低电压的,可采取以下措施:1)对于无功波动大,电容器投切频繁的,可加装电容器智能投切装置实现电容器过零投切。

2)变电站10千伏母线电压谐波总畸变率大于4%,可加装(改装)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5.2.4对于已经装设AVC、线路调压器(并联无功补偿装置)、有载调压配变的区域,可加装配网无功电压三级协调控制系统优化治理“低电压”。

5.3中压配网线路末端“低电压”治理5.3.1针对区域性线路末端“低电压”,应结合电网发展规划和用电负荷增长需求,优先考虑加快电源点建设和新增变电站出线,山区、农村偏远地区等负荷分散区域,可采用35千伏配电化建设;针对局部或单条线路末端低电压,应依次采用增大导线截面(10千伏城市配网架空主干线截面不宜小于150mm2,农村配网架空主干线截面不宜小于95mm2),加装10千伏并联无功补偿装置、10千伏线路调压器、10千伏串联补偿装置等方式治理。

5.3.2在线路功率因数低于0.9的超供电半径线路(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城市超过3公里,农村超过15公里)宜加装10千伏并联无功补偿装置,其容量一般按线路上配变总容量的7%-10%配置(或经计算确定)。

5.3.310千伏单辐射超供电半径配电线路(不含分布式电源),线路首末端电压降小于20%,可装设单向调压器,容量根据装置安装点后用电负荷确定。

5.3.4含分布式电源、负荷波动大、带联络的10千伏超供电半径配电线路,线路首末端电压降小于20%,可装设双向调压器,容量根据安装点前后用电负荷与电源容量确定。

5.3.5对于负荷比较分散且波动大、超供电半径配电线路,线路首末端电压降小于20%,尤其是存在重负载启停电压波动问题的配电线路,宜加装10千伏串联补偿装置。

5.4配变台区“低电压”治理5.4.1优先采取无功补偿方式治理,对于补偿治理效果不明显的台区通过新增配变布点、改造低压线路、缩短低压供电半径解决,同时结合地区负荷特性可采用有载调容、调压配变和低压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等新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

5.4.2对于容量大于50千伏安的配变,宜加装配变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无功补偿装置容量按照配变容量的10-30%进行配置。

5.4.3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性,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原则,新增配变布点,缩短低压供电半径。

5.4.4针对负荷密度大(煤改电、电采暖等)、三相配变难以进入负荷中心以及居民居住分散等情况可采用单相配变供电。

5.4.5针对配变平均负载率低于25%、电压波动过大的季节性“低电压”问题,使用有载调容、调压配变(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应用比例不低于新增配变15%)。

对于农村地区存在的季节性配变短时严重过载的问题,可适当使用高过载配变。

5.4.6配变容量及低压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应综合考虑饱和负荷及供电距离,一次性选择到位,避免重复建设。

低压线路除接户线以外宜采取“三相四线”供电方式。

5.4.7按照380/220V配电线路设计满足自配变低压出口至线路末端(不包括接户线)的电压降不超过额定电压4%的要求,对低压线路供电距离进行测算(计算方法见附件2),在此基础上确定台区合理供电半径。

5.4.8对于出口电流不平衡度超过15%、负载率大于60%且通过管理措施难以调整的配变台区,可加装三相不平衡自动调节装置。

5.4.9对于低压谐波、电压闪变、无功补偿容量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低电压”问题,可配置低压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5.4.10大功率冲击性负荷接入低压配网时,宜在其前端加装启动限流装置,消除因电机等设备启动电流过大引起的电压暂降。

附件1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技术原则引用了下列标准的有关条文,当这些标准修订后,使用本技术原则应引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有关条文。

GB/T6115.1-2008电力系统用串联电容器GB/T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10千伏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DL/T500电压监测仪使用技术条件DL/T599城市中低压配网改造技术导则DL/T1198-2013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技术管理规定DL/T5220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Q/GDW156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Q/GDW212-2008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导则Q/GDW370城市配网技术导则Q/GDW382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Q/GDW435-2010农村电网无功补偿技术导则Q/GDW462农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Q/GDW519-2010配电网运行规程Q/GDW743-2012配电网技改大修技术规范Q/GDW1738-2012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11019-2013农网35kV配电化技术导则Q/GDW1126010千伏柱上式高压无功补偿装置选型技术原则和检测技术规范运检三〔2014〕9号10千伏配电线路调压器选型技术原则和检测技术规范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千伏配电分册(2013年版)国家电网企管〔2014〕1118号国家电网公司供电电压、电网谐波及技术线损管理规定国新能〔2010〕306号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国家电网科〔2014〕847号国家电网公司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2014版)附件2低压线路供电距离计算方法根据DL/T5220-2005《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规定:1kV及以下配电线路,自配变低压侧出口至线路末端(不包括接户线)的允许电压降为额定电压的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