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安全机制与恶意软件检测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恶意软件分析与检测技术

恶意软件分析与检测技术

恶意软件分析与检测技术恶意软件(Malware)是指针对计算机系统、网络和移动设备等具有恶意目的的软件,比如窃取用户隐私信息、破坏数据、加密勒索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恶意软件也成为网络安全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风险。

恶意软件分析与检测技术的研究旨在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和网络稳定。

一、恶意软件分析技术1. 静态分析静态分析是指在不运行恶意软件的情况下,对程序代码或二进制文件进行结构和语法分析,以获取有关程序行为的信息。

静态分析可用于模拟恶意代码的执行过程,发现关键代码和方式,从而识别恶意软件。

例如,使用反汇编器、Hex编辑器、字符串提取、函数调用、编译器等工具来分析程序代码。

静态分析的优点是可用于分析已知恶意文件,成本低,并且很容易自动化;缺点是容易受到加密、变异和混淆程序的影响。

2. 动态分析动态分析是指在安全容器、虚拟机或实际操作系统中运行恶意软件,对其运行过程中交互的文件、注册表、进程等进行分析,以获取恶意软件行为的深层次信息。

动态分析可用于分析未知恶意软件,实时获取程序和系统行为,并可检测软件对系统的影响。

例如,使用Sandboxie、VirtualBox或QEMU等虚拟环境来执行被分析的二进制文件,分析程序关键数据流、API调用、网络交互等。

动态分析的优点是能够检测未知恶意软件,发现恶意行为,并可识别使用加密、变异等技术的恶意软件;缺点是昂贵且需要实际运行恶意软件。

二、恶意软件检测技术1. 签名检测签名检测是指将恶意软件的特有代码、行为和模式等可识别的信息标识为病毒特征,以识别已知的恶意软件。

签名检测方式与杀软常见方式基本一致,核心就是构造病毒特征库,使用杀软对系统或文件进行扫描。

签名检测的优点是准确率高、速度快、操作简单;缺点是只能检测已知病毒,对未知变体和变异病毒无能为力。

2. 行为检测行为检测是指分析恶意软件的行为,包括程序打开、文件下载、注册表操作、系统变更等,以检测恶意软件。

行为检测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定义行为规则,然后利用这些规则进行分析,根据行为的不同,确定是否是恶意软件。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分析与解决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分析与解决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分析与解决移动智能终端是我们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它们成为了我们联系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但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

一、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问题1. 病毒,恶意程序和流氓应用病毒、恶意程序和流氓应用是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中最普遍的一种。

他们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导致信息泄露和经济上的损失,甚至成为间谍的工具。

很多人并不知道出现某些问题时,是病毒导致的,对于恶意软件也容易不经意通过各种欺骗和主观意识做出错误操作选择。

2. 破解和越狱破解和越狱是另一种安全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客户接受的硬件和软件工具,如修改系统设置,是无效的,因为破解和越狱会植入设备可拥有完全的 root 权限实现对设备的拥有。

破解和越狱可能会导致iOS和Android设备系统的完整性受到极大威胁,因此,改变设备的根权限、绕过受限区域、刻意修改数据等可导致疏忽、意志不够坚定和无知的行为会加剧安全问题。

3. Wi-Fi和蓝牙攻击Wi-Fi和蓝牙攻击也是一种安全问题。

攻击者可以轻松地通过未加密的Wi-Fi和蓝牙通信对用户信息产生未经许可的访问。

如果风险没有得到及时的识别和应对,轻则引起用户的不满,重则造成经济损失。

4. 信息泄露敏感信息的泄露也成为了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的一个现象,可能使得用户的隐私信息暴露,也有可能造成财务上的损失。

这种情况显然是会影响规模更广的企业、政府机构。

二、解决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1. 安全软件安全软件是通常用来解决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的一种方法。

不过,一些恶意软件正正以隐藏诱导的方式伪装成安全软件出现在手机里面,直接危害工作、隐私等领域。

所以安全软件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一些早期的移动设备会提供一些基本的防病毒和防务器,但这些特别是行业或手机厂商自带安全软件的东西往往都开放漏洞,并没有太大的实用性。

信息安全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

信息安全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

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介绍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普及带来了便利和便捷,但也伴随着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有必要对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进行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

安全技术要求以下列举了一些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安全技术要求:•数据加密:敏感信息应该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例如用户密码、银行账号等。

•身份认证:用户登录应该采用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方式,如密码、指纹、面部识别等。

•漏洞修复:及时修复已知漏洞,确保软件的安全性。

•权限管理:合理的权限管理可以避免恶意软件的滥用,用户应该有权选择授权哪些权限给应用程序。

•防护机制:防止恶意软件的安装和运行,可以采用黑名单、防病毒软件等方法。

•安全传输:用户在使用应用软件时,敏感数据的传输应该采用加密通信协议,如HTTPS。

测试评价方法为了更好地评价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可以采用以下测试评价方法:•静态分析:对应用软件的源代码进行静态分析,查找代码中的潜在安全漏洞。

•动态分析:通过模拟应用软件的运行环境,测试软件的安全性能,包括对抗病毒能力、恶意软件的检测等。

•安全审计:对应用软件的安全策略、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进行审计,检查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渗透测试:以攻击者的角度,测试软件的可攻击性,发现可能的安全漏洞。

•用户反馈评价:用户对应用软件的评价和反馈也是评估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可以借助用户调查问卷、红队活动等方式进行评估。

结论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对于保障用户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提升软件的安全性,才能更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作为创作者,我们应该关注信息安全,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测试和评估,努力提供安全可靠的移动应用软件。

以下是更详细的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信息安全技术要求1.数据保护:–敏感信息加密存储和传输;–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个人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技术研究与防护策略

个人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技术研究与防护策略

个人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技术研究与防护策略近年来,个人移动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的使用愈加普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移动终端安全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为了确保个人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我们需要进行技术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护策略。

在进行个人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技术研究时,首先需要了解移动终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常见的威胁包括设备丢失或被盗导致信息泄露、恶意软件和病毒攻击、网络钓鱼和恶意链接诱导用户泄露个人信息等。

研究人员需要深入研究这些威胁,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项关键的技术研究是个人移动智能终端的数据加密技术。

通过为用户生成强密码、使用双因素认证和采用抗重放攻击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保护个人敏感数据的安全。

另外,研究人员还可以探索可信平台模块(TPM)技术、安全芯片和可信执行环境(TEE)等新技术,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加密和安全存储解决方案。

除了数据加密技术,还可以研究移动应用程序的安全设计。

许多移动应用程序存在漏洞和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或设备遭受攻击。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检测和修复这些漏洞,开发出安全的应用程序。

此外,用户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环,用户需要了解如何安全地使用移动应用程序,以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移动设备的远程定位和锁定技术。

当移动终端丢失或被盗时,远程定位和锁定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准确地找回设备或远程清除设备上的数据,以防止信息泄露。

研究人员可以探索可靠的远程命令和控制通道,确保这些技术能够在网络攻击和欺诈行为下仍然有效。

此外,网络通信安全也是个人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研究人员可以发展新的安全通信协议和技术,确保移动终端在与服务器或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时的数据传输是安全的。

加密通信、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可以帮助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针对个人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研究,制定相应的防护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用户应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以获取最新的安全补丁和漏洞修复。

安卓移动智能终端的恶意软件检测与分析方法

安卓移动智能终端的恶意软件检测与分析方法

面对恶意软件的威胁,我们需要加强安全意识,学会识别可疑链接和应用程 序,避免点击不明来源的短信和下载不明来源的应用程序。我们应该及时更新操 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以避免漏洞被利用和感染恶意软件。
总而言之,只有不断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和学会使用安全工具,才能更好地 保护我们的安卓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免受恶意软件的威胁。
一、恶意软件的类型和特点
安卓移动智能终端的恶意软件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病毒、木马、间谍软件、 勒索软件等。这些恶意软件的主要特点包括:
1、隐蔽性:恶意软件往往以正规应用程序或插件的形式存在,难以被普通 用户发现。
、传染性:恶意软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如应用商店、网页下载、短 信链接等。
3、破坏性:恶意软件可以破坏手机的系统、窃取用户信息、监控用户行为 等。
4、潜伏性:有些恶意软件在感染手机后并不会立即发作,而是在特定条件 下才启动攻击。
二、恶意软件检测方法
传统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特征码的检测和基于行为的检测。
1、基于特征码的检测: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比已知的恶意软件样本和待 检测软件的行为特征来判断是否为恶意软件。然而,由于恶意软件的不断变异和 升级,这种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误报率和漏报率。
三、恶意软件分析方法
对于恶意软件的深度分析,主要可以采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种方法。
1、静态分析: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应用程序的代码、函数、数据等信 息,寻找恶意代码或可疑行为。静态分析可以在不运行应用程序的情况下进行, 因此可以避免一些动态分析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代码执行、权限提升等。但是, 静态分析也可能会因为代码混淆、加壳等技术而变得复杂和困难。
2、基于行为的检测: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待检测软件的行为, 如启动、复制、联网、加密等,来判断是否为恶意软件。基于行为的检测可以有 效地检测出变种恶意软件和未知恶意软件,但也可能存在误判的情况。

智能移动终端恶意软件分类与检测

智能移动终端恶意软件分类与检测

智能移动终端恶意软件分类与检测智能移动终端恶意软件(Mobile Malware)是指那些通过各种方式侵入智能移动设备,以实施非法活动或窃取用户隐私为目的的恶意软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恶意软件成为了移动设备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本文将对智能移动终端恶意软件进行分类与检测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恶意软件分类针对智能移动终端恶意软件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1. 基于攻击方式的分类恶意软件可通过多种途径攻击智能移动终端,比如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等。

病毒会将自己植入到合法应用程序中并进行传播;蠕虫则会自我复制并通过网络传播;特洛伊木马则伪装成合法程序,窃取用户信息或者破坏设备功能。

2. 基于功能的分类根据恶意软件的功能,可将其分为窃取信息型、恶意广告型、远程控制型等。

窃取信息型恶意软件会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如手机号、银行账户等;恶意广告型则在用户设备上大量弹出广告,扰乱用户正常使用;远程控制型恶意软件则由黑客远程控制用户设备,进行各种非法活动。

3. 基于传播途径的分类恶意软件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如应用商店下载、恶意链接点击、短信、邮箱附件等。

根据不同的传播途径,对恶意软件进行分类能够更好地针对不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二、恶意软件检测有效的恶意软件检测是保障智能移动终端安全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

1. 特征匹配检测特征匹配检测是通过对已知恶意软件的特征进行提取和比对,来判断未知软件是否属于恶意软件。

该方法需要维护一个庞大的恶意软件特征库,且对于新出现的恶意软件无法做到实时检测。

2. 行为分析检测行为分析检测通过对软件的行为进行监测和分析,来判断其是否属于恶意软件。

该方法不依赖于特征库,可以检测出未知的恶意软件,但也容易误判合法软件。

3. 机器学习检测机器学习检测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恶意软件和正常软件进行分类,通过训练模型来判断未知软件是否为恶意软件。

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与处置机制

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与处置机制

一是《机制》规定,CNCERT认定恶意程序后,各单位根据认定结果各自开展监测,并对发现的恶意程序控制 服务器进行处理,切断其对用户手机的远程控制,使用户免受更大侵害。二是根据监测结果,发生较大及以上等 级的恶意程序事件时,要求移动通信运营企业向本单位服务的手机用户进行信息提示和查杀技术咨询。三是对于 涉嫌制作、传播恶意程序或利用恶意程序牟利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要求移动通信运营企业 根据协议,对其进行处理,并报政府管理机构依法处罚,以打击不法行为。
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与处 置机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公共互 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制定的机制
目录
01
02 权威解读
《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与处置机制》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 预案》制定的机制。
第一条为净化公共互联网网络环境,保护用户权益,维护网络安全,有效防范和处置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制定本机制。
感谢观看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0年委托CNCERT开展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治理机制研究,指导中国移动在江苏、广东两 地开展监测和处置试点,多次听取试点情况汇报并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制订了《机制》(征求意见稿)。之 后,两次征求各地通信管理局,移动通信运营企业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单位和专家的意见。不断修改完善, 形成《机制》发布稿。
一是加强技术手段建设。目前移动通信运营企业和CNCERT监测处置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技术手段还不完善, 下一步,我部将督促指导各单位加强相关技术手段建设。
二是完善配套标准。开展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处置工作,亟需配套标准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组织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研究制订《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监测体系架构》、《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监测技术要求》、 《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疑似样本报送接口规范》等行业标准。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研究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研究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研究一、引言如今,移动智能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舒适。

然而,这些设备也存在着一系列安全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对个人隐私和企业数据造成极大的威胁。

本文旨在阐述移动智能终端面临的安全问题,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移动智能终端面临的安全问题由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

接下来,我们将会介绍移动智能终端主要面临的安全问题。

1.恶意软件恶意软件是一种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设备并进行恶意活动的软件。

恶意软件可以通过下载应用程序、浏览垃圾邮件等方式进入设备。

恶意软件会导致设备运行缓慢、信息泄漏、设备变得不稳定等问题。

2.数据泄漏数据泄漏是指设备上保存的数据被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获取和使用的行为。

数据泄漏可能来自设备失窃、恶意软件的攻击或使用不安全的公共Wi-Fi网络等。

3.网络攻击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推广,网络攻击的数量也在上升。

网络攻击可能会导致设备的瘫痪、数据泄漏、用户信息被盗等问题。

网络攻击可能来自黑客攻击、病毒攻击等的形式。

4.物理威胁移动智能终端的物理威胁包括意外丢失、设备被盗等。

如果用户没有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这些威胁将导致用户数据和隐私泄漏。

三、解决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的方法为了有效地解决移动智能终端面临的安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措施。

1.安装安全应用程序为了保护设备的安全,用户需要安装安全应用程序。

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帮助用户检测恶意软件、加密设备上的数据等操作。

同时,为了确保应用程序的安全,用户需要从官方应用商店下载应用程序。

2.定期更新设备软件为了防止恶意软件的攻击,用户需要定期更新设备的软件。

这些更新能够修复设备上的漏洞,降低设备被攻击的风险。

3.加密设备上的数据用户可以通过加密设备上的数据来保证其安全。

移动终端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与实现

移动终端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与实现

移动终端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与实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移动终端的数据安全性、网络安全性、软件安全性等问题逐渐成为用户和企业面临的重大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就移动终端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1. 数据安全问题以智能手机为例,现在的智能手机都具有较高的硬件性能和存储能力,使得用户可以存储大量的私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如短信、通讯录、照片、银行卡信息等。

但是,这些数据非常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和盗取。

尤其是在用户的设备被黑客所攻击时,黑客可以轻松地窃取其设备中的各种个人隐私信息。

2. 网络安全问题现在的移动终端都能够通过WIFI或3G/ 4G网络连接到互联网,这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使用各种网络服务。

但是,在使用不安全的公共WIFI时,黑客可能通过网络欺骗用户,窃取其网络账号和密码等信息。

3. 软件安全问题现在的移动终端上安装了大量的应用程序。

这些应用程序的质量和安全性各不相同,很多应用程序都可能含有恶意软件和病毒等,这样就会对移动终端的安全构成威胁。

尤其是在未经审核的第三方应用市场中下载应用程序时,安全风险更大。

二、解决方案1. 数据加密技术为了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

例如,可以通过开启手机的数据加密选项来保障手机上的数据安全。

在移动设备与云存储服务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应该使用加密通信协议进行传输。

此外,在设置个人手机密码时,应避免使用过于简单的密码,以免被黑客轻易破解。

2. 使用安全网络在使用移动设备上网时,我们应该尽量使用安全网络。

例如,可以选择使用家庭或办公场所的私人wifi,或使用具有安全认证和加密的公共WIFI。

同时,在使用移动设备上网时,我们应循规蹈矩,避免访问不安全的网站和使用不安全的应用程序,尤其是在公共Wi-Fi上网时。

3. 安装安全应用为了提高移动设备的安全性,我们应该使用具有安全认证和信誉度的应用市场或官方渠道下载应用程序。

恶意软件分析与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恶意软件分析与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恶意软件分析与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恶意软件(Malware)作为一种具有危害性的计算机程序,一直是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

恶意软件的不断演化和变种威胁着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对于分析与检测恶意软件的技术研究,一直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恶意软件分析与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应用领域、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1. 恶意软件分析技术恶意软件分析是指通过对恶意软件的解析、逆向工程等手法,获取对其功能、行为、传播途径等方面的深入理解。

恶意软件分析技术主要包括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种方法。

静态分析是通过对恶意软件的源代码、二进制文件或者特征进行检查,获取软件的工作原理、攻击手段、隐藏路径等信息。

常用的静态分析方法包括反汇编、二进制代码分析和模式匹配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恶意软件进行分类、特征提取、漏洞挖掘等。

动态分析是通过运行恶意软件,并通过监测其行为和系统响应等方式,分析其在运行时的特征和恶意行为。

动态分析可以捕获恶意软件在运行过程中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恶意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恶意软件检测技术恶意软件检测技术是指通过对计算机系统、文件或网络流量进行监测、扫描和比对,识别出潜在的恶意软件。

恶意软件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特征匹配、行为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方法。

特征匹配是指通过提取恶意软件的特征,与已知恶意软件的特征进行比对,以确定是否为恶意软件。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出已知的恶意软件,但对于未知的恶意软件则有一定的局限性。

行为分析是通过对计算机系统、文件或网络流量的行为进行监测和分析,判断其是否为恶意软件。

行为分析可以监测恶意软件的异常行为,如文件的修改、系统的调用等,并根据这些行为判断是否为恶意软件。

机器学习技术是指利用已知的恶意软件样本和正常软件样本进行训练,构建恶意软件检测模型,以识别未知软件是否为恶意软件。

机器学习技术可以从大量的样本中学习到恶意软件的特征和模式,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

3. 应用领域恶意软件分析与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移动设备安全和物联网安全等。

恶意软件分析和检测技术的研究

恶意软件分析和检测技术的研究

恶意软件分析和检测技术的研究恶意软件(Malware)是指一种恶意目的而创建的软件程序,通过植入恶意代码来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进行破坏、监控、窃取信息等活动。

在当前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恶意软件的存在给个人和企业的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恶意软件分析和检测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恶意软件分析是指对恶意软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行为和特征。

通过分析恶意软件的代码结构、功能和交互方式,可以获取到其攻击手段和目标,从而提供更准确的防护策略。

恶意软件分析技术主要包括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主要通过对恶意软件的可执行文件进行逆向工程分析,以获取恶意代码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通常可以利用静态分析工具对恶意软件文件进行反汇编、脱壳、解密等操作,从而分析恶意代码的执行流程和攻击方式,确定其恶意行为。

此外,还可以使用特征提取和机器学习技术对恶意代码进行分类,从而发现新的恶意软件变种。

动态分析是指在可控环境中运行恶意软件,并监测其行为以获取恶意代码的运行过程和结果。

常见的动态分析技术包括行为监测、沙箱分析和模拟器分析等。

行为监测可以通过监控网络流量、文件操作、进程行为等方式,捕获到恶意软件的活动,进而发现其攻击行为和目标。

沙箱分析和模拟器分析则通过在虚拟环境中运行恶意软件,以观察其对系统的影响和操作结果,从而深入研究其行为特征。

恶意软件检测技术是指通过对可疑文件或系统进行扫描和分析,以发现其中是否存在恶意软件。

恶意软件检测技术可以根据其特征、行为和模式进行分类。

特征检测主要是基于已有的恶意软件数据库,通过匹配文件的特征码、行为特征或病毒签名等方式,对可疑文件进行判定。

行为检测是指通过监测文件的行为,如果发现其执行了恶意操作或与恶意软件相似的行为,则判定为恶意软件。

模式检测是指根据已知的恶意软件模式,通过扫描文件中的关键字、结构或特定指令序列等方式进行检测。

此外,还有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检测方法,通过训练模型、提取特征等方式,对未知的恶意软件进行识别和分类。

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性研究

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性研究

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性研究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设备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这些设备在安全性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对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性进行研究,探讨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一、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问题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安全问题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在日常使用中,移动智能终端存在以下安全问题:1. 隐私泄露:许多应用程序在用户下载和安装时会请求用户授权某些权限,如访问用户的通讯录、短信、位置等。

但是,存在一些应用程序会滥用权限,窃取用户的隐私信息。

2. 病毒感染:移动智能终端也会受到病毒、恶意软件的攻击,这些病毒、恶意软件会占用用户的存储空间、消耗电池电量、窃取用户隐私等。

3. Wi-Fi攻击:在使用公共Wi-Fi时,用户的数据容易被窃取或者中间人攻击,进而影响用户的隐私和安全。

4. 系统漏洞:由于移动智能终端与PC端不同,其系统更新频率低、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等原因,也存在着系统漏洞,这些漏洞可能导致用户信息和隐私泄露。

二、移动智能终端安全保障措施针对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用户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措施,另一方面,更需要加强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保障,具体措施如下:1. 设备加密:通过给设备内部文件、数据进行加密,可以有效防止设备丢失或被盗后用户信息泄露的问题。

2. 多重认证:应用程序需要加入多重认证措施,例如:指纹识别、二次验证等,在用户登录或者进行敏感操作时进行限制,确保用户数据安全。

3. 应用审核:移动应用市场需要增强对应用程序的审核,特别是那些流氓软件和有恶意目的的软件,在应用程序上线前进行重点审查。

4. 数据备份:设备数据可以进行定期备份,以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并避免在恶意攻击、病毒感染、硬件损坏等问题导致数据丢失。

5. Wi-Fi保护:使用公共Wi-Fi需加入VPN、SS等网络工具,能有效增强用户的Wi-Fi网络安全性,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用户,建议使用移动网络替代公共Wi-Fi。

移动网络终端安全态势监测系统

移动网络终端安全态势监测系统

移动网络终端安全态势监测系统移动网络终端安全态势监测系统是一种用于保护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安全的系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网络终端设备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

黑客的攻击手法层出不穷,不断演进,给用户的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一套移动网络终端安全态势监测系统,对于提高移动终端设备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系统架构移动网络终端安全态势监测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移动终端设备客户端、数据采集服务器、安全分析引擎和报警监控中心。

移动终端设备客户端负责收集终端设备的安全情况并将数据上传至数据采集服务器。

数据采集服务器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并传输至安全分析引擎进行安全态势分析和对异常行为进行检测。

当检测到异常时,安全分析引擎会将报警信息发送至报警监控中心,同时给用户发送安全提示。

二、基本功能移动网络终端安全态势监测系统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 设备信息采集:包括手机型号、系统版本、应用程序列表等信息,用于终端设备的统计和分类。

2. 安全事件监测:监测终端设备上的安全事件,如恶意软件攻击、网络钓鱼、手机病毒感染等,并进行实时的安全风险评估。

3. 数据分析与挖掘:对从移动终端设备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4. 异常行为检测:通过对移动终端设备的行为进行监测和分析,检测出可能存在的异常行为,如非法访问、恶意程序等,以及未经授权的信息泄露行为。

5. 安全提醒与推送:根据用户的设定,提供个性化的安全提醒和推送服务,及时告知用户终端设备的安全状况,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防护措施。

三、优势与应用移动网络终端安全态势监测系统具有以下优势和广泛的应用价值:1. 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终端设备的安全状况,对安全事件进行及时预警,并快速响应安全威胁。

2. 高效防护:系统通过分析挖掘移动终端设备的行为,能够有效发现恶意程序、非法访问等异常行为,提供精准的安全防护。

移动终端网络安全态势分析应用

移动终端网络安全态势分析应用

移动终端网络安全态势分析应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工具,承载着大量的个人和机密信息。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安全威胁和风险的增加。

为了保障移动终端网络安全,移动终端网络安全态势分析应用成为了必要的措施。

一、背景介绍移动终端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移动设备和其网络免受恶意攻击、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的技术和方法。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敏感信息的存储,移动终端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

由于移动终端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传统的安全防护手段已经不再适用。

因此,移动终端网络安全态势分析应用的出现可帮助用户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二、移动终端网络安全态势分析的意义移动终端网络安全态势分析是指对移动终端的网络安全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潜在威胁的及时发现:通过对移动终端网络环境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各类潜在威胁,如网络攻击、恶意软件传播等,避免个人信息被窃取或滥用。

2. 安全漏洞的修复:通过对移动终端的网络安全漏洞进行分析,可以及时修复存在的漏洞,提升移动终端的整体安全性。

3. 安全策略的调整:通过对移动终端网络安全态势的分析,可以了解用户和应用行为模式,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安全策略,提高网络安全防护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移动终端网络安全态势分析应用的技术支持移动终端网络安全态势分析应用主要依赖于以下技术支持:1. 数据采集和监控技术:通过在移动终端中安装安全监控软件或使用网络安全设备,实时采集并监控移动终端的网络传输数据、应用行为等信息。

2. 威胁情报分析与处理技术:通过与威胁情报数据库对比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和识别网络安全威胁,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 安全事件响应技术:及时响应和处置发生的安全事件,如恶意软件感染、网络攻击等,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风险。

4. 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通过对移动终端网络安全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和漏洞,为安全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移动终端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法

移动终端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法

移动终端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法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移动终端来处理各种事务。

然而,随之而来的移动终端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移动终端可能会遭受病毒和恶意软件的攻击,私人信息和敏感数据也可能被盗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移动终端安全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 安全问题的来源移动终端安全问题的来源很多,其中最显著的是以下三种:(1) 恶意软件: 恶意软件是指那些意在盗取个人信息或篡改设备数据的恶意软件,包括病毒、木马、蠕虫和僵尸网络等。

(2) 网络攻击: 由于移动终端设备一般都连接互联网,所以它们容易受到网络攻击。

这些攻击包括黑客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等。

(3) 不安全的应用程序: 用户下载并安装未经验证的应用程序时,可能会导致移动终端受到攻击和数据丢失。

2. 解决方案要保护移动终端的安全,您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安全措施:(1) 选择正确的安全解决方案: 您可以选择一些针对移动设备的安全软件,例如杀毒软件、反间谍软件和防火墙等,来保护您的设备。

这些软件会提供实时防护和以上述恶意软件的检测功能。

(2) 积极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 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能够修补已知的漏洞,提高防护,因此当您的设备提示您更新系统和软件时,尽可能快地进行。

(3) 加密您的设备: 当您加密您的设备存储时,即使有人获得了您的设备,他们也不会能够访问您的个人信息。

(4) 满意交易条件:如果你下载应用程序,确保确认下载应用程序前,删除掉不必要的应用程序,对权限进行定制。

留意用户评价,以减少安全隐患。

(5)定制密码锁:在个人手机中,一定要设置密码锁,可以防止其他人非法开机访问,进一步保护个人消息与隐私。

结论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仍然是一个盲区,随着移动应用和在线服务的普及,这个问题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正确的安全解决方案加上安全的应用程序是保护移动设备安全的一个关键步骤。

您可以通过以上几个解决方案来最大程度地保护您的移动设备的安全。

研究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研究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研究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问题移动智能终端在现代人生活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不管是手机还是平板电脑,大多数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这些设备。

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并分析当前存在的一些解决方案。

一、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问题移动智能终端上安装的操作系统,一般分为Android、iOS、Windows Phone、Blackberry OS等,这些操作系统在开发过程中都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安全性问题。

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有:1. 权限管理不足。

一些应用程序需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获取一些设备的特定权限,例如获取位置信息或使用相机。

但是很多应用程序会滥用权限,以获取一些不必要的敏感信息,比如通讯录、短信记录等。

结果是,用户的个人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盗取,造成隐私泄露。

2. 恶意软件和病毒。

恶意软件和病毒是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常见安全问题。

这些软件可以从不安全的应用商店或恶意网站上下载,它们可以偷窃你的个人信息,损坏你的设备或者对你进行勒索。

3. 不安全的Wi-Fi。

公共Wi-Fi是一个常见的风险来源。

黑客可以在公共Wi-Fi 上进行中间人攻击,以获取你的个人信息或黑入你的设备。

4. 不良内容和应用程序。

一些应用程序可能包含不良内容,如色情、恶意广告和欺诈。

它们可能会在你的设备上产生不良影响。

二、当前的解决方案面对这些问题,一些安全厂商和软件公司开始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以保护用户的设备和隐私。

以下是一些当前的解决方案:1. 安全软件。

一些安全厂商提供安全软件,以检测和清除恶意软件和病毒。

这些软件还可以监视应用程序的权限和活动。

如果应用程序行为异常,这些软件会立即警告你。

2. VPN。

虚拟专用网(VPN)可以在公共Wi-Fi网络上建立一个安全的连接。

它可以加密你的通讯,确保你的个人信息不会被黑客窃取。

3. 常规的更新。

保持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最新版本可以更好地保护你的设备免受攻击。

基于行为的移动智能终端恶意软件自动化分析与检测系统

基于行为的移动智能终端恶意软件自动化分析与检测系统

o n t he v i es r d a t a b a s e t o i d e n t i f y ma l i c i o u s s o f t wa r e .S t a t i c a n a l y s i s a nd d y n a mi c a n a l y s i s me t h o d s a r e d e p l o y e d i n t he s y s t e m .I n t he t e r m o f s t a t i c a n a l y s i s .q u i c k l y l o c a t i on o f s e n s i t i v e s ma l i c o d e wa s a d d e d . An d t he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Abs t r ac t :Th i s Pa De r d e s c ib r e s l f b e h a v i o r — b a s e d a u t o ma t e d An d r oi d ma l wa r e a n a l ys i s a n d d e t e c t i on s y s t e m, wh i c h c on s t r u c t s a s e n s i t i v e be ha v i o r l i b r a r y ba s e d o n a l a r g e n u mb e r o f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ma l wa r e , wi t h o u t de p e n d i n g
d y na mi c a n a l y s i s c a r l c a p t ur e s e ns i t i ve b e h a vi o r s o f s u s pi c i o u s s a mp l e s a c c u r a t e l y a n d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l y . Th e s ys t e m u s e s he ur i s t i c s c a n ni n g a l g o r i t hm b a s e d o n S VM ,wh i c h c a n i mp r o v e t he a c c u r a c y o f a na l y s i s a n d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d e n t i f y k no wn o r u n k no wn ma l wa r e s Ke y wor ds : t he wi r e l e s s p l a t f o r m; s e n s i t i v e pe r mi s s i on ; b e h a v i o r h o o k; b e ha v i o r t r i g g e r i n g ; ma l wa r e d e t e c t i o n

网络信息安全中的恶意软件分析与检测技术

网络信息安全中的恶意软件分析与检测技术

网络信息安全中的恶意软件分析与检测技术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愈发凸显出来。

其中,恶意软件分析与检测技术就是保护网络安全的一道坚实的防线。

恶意软件指的是一种用来获取个人隐私、窃取密码以及损害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软件。

这些软件采用各种手段潜伏在网络中,对用户的计算机和数据进行攻击。

恶意软件的危害不容小觑,它可以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电脑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

因此,研究恶意软件的分析与检测技术至关重要。

在恶意软件分析与检测技术中,静态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通过对恶意软件文件进行解码、反汇编等操作,从文件本身的字符、代码结构、代码执行逻辑等方面获取信息,判断该文件是否为恶意软件。

静态分析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无需直接运行文件等优点,但受到恶意软件的加壳、混淆等技术的限制,此类恶意软件往往难以被静态分析检测出来。

相对而言,动态分析技术更为直观有效。

它通过在虚拟环境中监控恶意软件的行为,允许文件在虚拟机中运行,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并掌握恶意行为。

动态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沙箱环境、模拟环境等。

通过动态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恶意软件的行为,了解其具体的攻击方式和目的,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此外,机器学习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恶意软件分析与检测中。

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对大量的样本进行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模型,从而可以自动地对未知文件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恶意软件的检测效率,并减少误判率。

但是,机器学习技术在恶意软件分析与检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特征选择、样本不平衡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除了以上所述的方法,网络信息安全行业还有其他许多先进的分析与检测技术。

比如,行为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恶意软件的行为特征,对其进行识别和阻止。

网络流量分析技术可以通过监控网络流量,检测和拦截恶意软件传播过程中的数据包。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通过监控网络设备和系统,发现并阻止恶意软件的入侵行为。

移动网络终端安全态势分析

移动网络终端安全态势分析

移动网络终端安全态势分析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网络终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移动网络终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对移动网络终端安全态势进行分析,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安全威胁。

一、移动网络终端安全威胁的现状移动网络终端安全威胁的现状非常严峻。

首先,恶意软件的传播和攻击日益猖獗。

病毒、木马和间谍软件等恶意软件通过应用程序、短信、邮件等途径传播,给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金融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其次,网络钓鱼和欺诈行为频繁发生。

通过伪造网站、仿冒应用程序等手段,攻击者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进行诈骗活动。

此外,移动网络终端的数据泄露和丢失也是非常常见的情况。

用户的个人信息、通讯录、短信、照片等数据很容易因设备丢失或被攻击而泄露。

二、移动网络终端安全威胁的原因分析移动网络终端安全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攻击者有更多的攻击目标。

现如今,几乎每个人手上都有一部智能手机,攻击者攻击的目标也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移动网络终端的操作系统存在漏洞和弱点,攻击者可以通过利用这些漏洞来传播恶意软件和攻击用户。

此外,用户安全意识的薄弱也是导致移动网络终端安全问题的因素之一。

很多用户对移动终端的安全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意识和知识,从而容易成为攻击的对象。

三、移动网络终端安全的解决策略为了有效应对移动网络终端的安全威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策略。

首先,加强用户的安全意识教育。

用户应该了解移动网络终端的安全风险,学会正确使用和保护个人设备。

其次,定期更新和升级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补丁可以修复已知漏洞,提升设备的安全性。

此外,使用安全可靠的应用程序市场下载应用程序,并定期检查应用程序的权限和行为,避免下载和安装恶意软件。

另外,用户还应该使用密码锁定、远程擦除等功能来保护个人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最后,建立有效的移动网络终端安全管理机制,包括设备管理、流量监控、应急响应等方面,提高移动网络终端的整体安全性。

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分析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分析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分析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分析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的快速普及和应用软件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焕然一新。

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如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服务。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关于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问题的关切,这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安全性问题牵涉到多个方面,包括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恶意软件防护等。

为了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分析的关键问题及其研究现状。

首先,深入分析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权限机制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

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在安装时会要求用户授予不同的权限,包括读取联系人、拍照、录音等。

然而,如果权限授予过于宽泛,会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对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权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确保用户的隐私得到充分保护。

其次,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漏洞和安全缺陷也是安全分析的重要问题。

由于终端应用软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和安全缺陷,这给黑客提供了可乘之机。

研究人员需要针对智能终端应用软件进行全面的漏洞分析和安全缺陷检测,减少用户的安全风险。

另外,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安全性还要考虑到网络攻击的威胁。

如今,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常需要联网,这给黑客提供了进行网络攻击的机会。

为了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研究人员需要研究和分析各种网络攻击手段,并提出相应的防御策略。

此外,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恶意软件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恶意软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对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造成威胁。

研究人员需要关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中的恶意软件,分析其行为和特征,并提供有效的检测和清除方法。

最后,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安全性还需考虑到用户教育和意识问题。

用户的安全意识和使用习惯直接影响着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安全性。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关注用户在使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时常见的安全误区,并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安全机制与恶意软件检测技术分析
作者:李喆
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年第12期
摘要:在Android系统环境下,主要介绍移动智能终端的特点和一些固有的安全机制,有助于我们在移动智能终端自身特点和安全性基础上研究移动终端的安全体系。

对Android系统相关的安全防护和检测的概念进行归纳总结,揭示了Android平台的层次化安全体系。

最后分析对比目前的移动智能终端恶意软件检测技术的优劣。

关键词: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安全软件检测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12-0195-01
1 Android体系结构概述
移动智能终端是指安装有开放式的智能化操作系统的设备,通过加载相应的程序来实现相应功能。

目前主要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览器,甚至可穿戴设备等为代表。

它扩展性极强,功能强大,可以通过无线随时接入网络。

一般由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处理器和存储器等硬件组成。

具有随时携带,使用碎片化,使用便捷等特点。

Android系统是目前最流行、使用最广的移动设备研发平台,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Android主要由系统内核,中间件以及应用程序框架构成。

2 Android安全机制分析
2.1 内核安全机制
Android内核层安全机制主要包括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用户和文件访问控制。

这些机制的基本元素是用户及其拥有的对象,其中用户诉进一步分配到用户组。

另外内存控制机制以及ICC通信机制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Android的运行安全。

2.2 运行环境安全机制
(1)强制类型安全机制。

该机制主要是通过对赋值变量的值与声明类型记性强制检查,看是否符合标准,从而保证变量的正确使用。

具体来说,Android系统编译器在检查类型的时候,通过自动存储及对数组边界的检查保证类型安全,防止减少缓冲区溢出攻击,或者类似类型转化的错误。

(2)Dalvik虚拟机沙盒机制。

Android应用程序运行在Dalvik虚拟机上,不同于JVM基于栈,Dalvik虚拟机是基于寄存器的,这是考虑到移动智能终端自身的物理硬件特点不便于执行更多的指令。

同时Dalvik虚拟机为移动智能终端进行了优化,它可以在内存中同时运行多个虚拟机实例,通过POSIX UserlD可知,这样可以保证应用程序互不干涉的独立运行。

(3)终端安全。

Android系统在设计中已经引入了3A原则。

结合SIM卡中密钥和相关协议,共同完成认证和授权,从而进一步加强系统平台的安全性。

2.3 应用程序框架安全机制
签名可以使程序拥有相同签名程序设定的权限,是对程序完整性与可靠性的认证。

应用程序安装包的签名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在安装Android应用时,系统须对该程序的签名和证书进行验证,验证成功才可安装。

Android系统的签名机制包括两个阶段:包扫描阶段和权限创建阶段。

包扫描阶段需要进行完整性和证书的验证,如果是系统package的话,只需用去提取相应的签名和验证信息就可以了。

在权限创建阶段,如果该package是系统应用,就信任它,并用新的签名信息去替换旧的信息。

3 移动智能终端恶意软件行为检测技术
恶意软件及其变种逐渐成为了移动智能终端用户面临的最大威胁,Android本身的安全机制已经无法对终端提供安全保护,移动智能终端正逐步论为“肉鸡”。

因此检测出恶意的软件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3.1 移动智能终端恶意软件定义
一直以来,恶意软件都有着不同的定义中国互联网协会反恶意软件协调工作組在充分听取成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恶意软件”定义并向社会公布:恶意软件是指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运行,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但不包含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计算机病傅。

具有下列特征之一的软件可以被认为是恶意软件:强制安装、难以卸载。

、浏览器劫持、广告弹出、恶意收集用户信息、恶意卸载、恶意捆绑、其他侵害用户软件安装、使用和卸载知情权、选择权的恶意行为。

现有的恶意软件检测技术多是借鉴计算机领域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主要分为静态行为分析和动态行为检测两种。

前者指内部行为主动发掘方式检测,是在程序安装运行之前进行异常检测;后者则被称为外部行为被动检测,是在程序运行期间对软件行为进行异常检测。

3.2 静态检测技术
静态分析的对象是程序源码,是软件在安装运行之前通过逆向手段,利用某些软件分析工具抽取静态行为特征,如函数调用序列、二进制代码片段、配置文件等并进行人工分析,从而
理解软件的行为。

这是一种更深入的细粒度恶意行为检测技术。

目前,静态检测方法涉及两种关键技术。

(1)代码语义分析方法。

利用反编译工具通过逆向工程等手段,得到应用的源码、程序图片、配置文件以及各种语言资源文件等,分析理解源码的语义和逻辑流程,还原出主要功能图和流程图,从而检测出软件是否存在恶意行为。

(2)特征码分析法。

通过逆向工程技术,将程序应用的操作码序列、二进制序列以及函数调用序列等特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分析。

同一种恶意行为对应的恶意代码特征码也是相同的。

静态分析方法还包括证书和签名信息的比对。

可以看出静态行为检测技术具有速度快,实时性要求低,低风险和高效率等优点。

不过对于经过自修改或者加壳加密技术处理的恶意软件,检测率和误报率都不尽如人意。

3.3 动态检测技术
动态行为分析是指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如沙盒、虚拟机、物理隔绝的主机等)执行软件的安装和运行等操作,并收录其行为以及对系统环境和资源造成的影响。

通过对行为状况的分析,来检测软件是否具有窃密隐私、吸费、非法内容传播等恶意行为。

动态检测技术对实时性的要求较高,所以对运行环境的能耗较大,一般有状态对比和行为跟踪两种方法。

4 结语
以移动智能终端体系结构为出发点,在Android系统环境下评细介绍了移动智能终端尤其是Android平台的安全机制和软件行为分析技术。

首先,详细描述了在Android系统环境下移动智能终端的系统架构,以及各层次的特点和作用。

其次,以此为基础详细介绍了移动智能终端Android平台的安全机制,包括内核、运行环境以及应用程序框架三者的安全机制。

最后,分析比对了移动智能终端上的软件行为分析技术,并比较了相互之间的优缺点。

参考文献
[1]童振飞,杨庞.Android平台恶意软件的静态行为检测[J].江苏电信,20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