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变化的规律、测度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 简介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亦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1]简言之,人口红利就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年龄结构,即形成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

在此阶段,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储蓄和投资不断增长,社会负担相对较轻,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人口红利”不意味着经济必然增长,但经济增长一旦步入快车道,则“人口红利”势必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

但“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因此,在享受“人口红利”丰厚回报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今后可能会面对的人口“负债”。

[2]人口红利- 计算方式随着出生率的下降,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枯竭估算人口红利的方法是使用时间序列的宏观人口经济数据,用多元回归的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在回归方程中带入人口及其他各种因素,观察人口变化对经济增长解释能力的贡献。

另一种计算人口红利的方法是,通过计算有效生产者与有效消费者人数,然后把这两类人数的比例作为抚养比。

注意,这里所使用的抚养比与通常所说的抚养比不一样。

这种计算人口红利的方法是,把经济变化的指标——人均产出增长率——分解为两个部分,即有效生产者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与抚养比的增长率。

这两个组成部分中,第一个是劳动生产率,第二个是人口因素。

在假设有效生产者人均产出增长率不变的条件下,抚养比增长率的变化便可直接等同于其对人均产出增长率的贡献,也即人口红利。

实际上,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不仅包括劳动力供给的增加,还包括扩大积蓄以及人力资本投入与回报上升。

由于人口在40岁-60岁年龄段积蓄的可能性最大,更多的人能活到这个年龄,就会带来更多的积蓄。

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

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

标题: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一、引言人口红利,这个概念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不仅揭示了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为我们理解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人口红利,顾名思义,是指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经济优势,它通常由人口增长和结构变化引起。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种红利推动经济发展。

二、人口红利的影响因素1.人口规模与结构: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劳动力市场更加充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如年龄结构、教育水平等,也会影响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2.人口迁移:人口的迁移也是影响人口红利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这不仅增加了城市的劳动力供给,也带来了新的消费需求,推动了经济发展。

三、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红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为人口红利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如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使人口红利得以持续发挥。

1.劳动力市场:人口红利的出现,使得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空间。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2.产业升级:随着人口红利的出现,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的提高也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这使得企业可以逐步实现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3.经济增长:人口红利的出现和持续发挥,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促进了生产总值的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四、如何利用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发展1.政策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人口向城市流动,优化人口结构,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发展。

2.人才培养: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论人口红利及中国经济发展

论人口红利及中国经济发展
关 系。
关键词 : 人 口红 利 ; 社会 ; 经济; 人 力资 源
在 当今这个 所谓 “ 文化复 兴” 高潮 的年代 中, 人 这一概 念 标 志主 要 。而 中国的传 统 政策 理论 秉 承 了 中国古典 哲 学着 眼 又重新 被肯 定和重 视 。以人为 本发展 观 的提 出, 迄 今 已经 若干 长远 、统筹全 局的传 统 。政 策对 人 口产 生作 用 , 要具 体 问题 具 年 了。值得赞 赏 的是在 此学术 蓬勃 发展 的机遇里 , 人类 的描述 体 分析 。每一 个 区域 的人 口数量 和质量 , 都 因处在不 同 的阶段
用 。在 区域 的发展 中, 人 口被 定 义为一 个新 的独 立 发展 分支 受到考量和 分析 。事实上 , 人 们 在普遍 关注人 口红利 阶 段 时期人 口结构对 于经 济发展 的作 用时 , 更应从人 力资源构 成 , 社会 整体建 设等 发 面看待人 口红利期 的 发展 问题 , 从 而更好 的完成 其对 区域 发展 的贡献 。 本文详细 分析 了人 口红利 内涵和外延 , 论述 了人 口红利和 中国经济 发展 的
和预 测能力 越来 越强 , 发展 从一 门学 问渐渐转 为决 策 以及 政府 而具有 自身 的特点 。不分 析这 些 , 就难 以对 区域 内人 口政 策进 为之付 出 的努 力 。 行 有效 的规划 。在 数量方 面 , 应 当充分 应用人 I Z l 红 利这个 时期 在 区域 经济发 展 的学 问中 , 有一 个涉 及人 口经 济学 的专业 人 口年 龄结 构最 富生产性 的特 点 , 使经 济增 长获得 一个额 外 的 术语 , 称为 “ 人 口红利 ” 。此 阶段是 发达 国家昔 日所 经历 而 发 源泉 , 来创 造 区域 经济 的 发展动 力 。质量 方 面 , 应 该注 重 区域 展 中国家 今 日所 身处 的一个 阶段 。究其 含义 , 是 指一个 国 家的 对 人 力 资本 的投入 , 一 方 面是对 人力 的培训 , 以期 待创 造 更 多 劳 动年 龄 人 口 占总 人 口比重较大 , 老 龄及 低龄 人 口比重 较小 , 的 生产 力竞 争力 , 另一 方 面是对 区域 内人 口文化 性 的提 升 , 属 即俗称 的 ” 中间大 , 两 头小 ”结 构 , 劳 动力 资源 相对 丰 富 、社 于 职能 的履 行 。具体 来说 , 一 方面 , 通过 总 结发达 国家 的成 功 会 保 障支 出负担轻 、财富 积累速 度 比较快 , 能够 为其 经济 发展 经验 , 继续推 行计 划生育政 策 , 严格 控制 人 口数 量增 长 , 仍然 是 创 造 有利 的人 口条 件 , 同时 , 整个 国家的 经济 呈现 出高 储蓄 、 我 国 目前人 口政策 的重 要任 务 。也 是 发展 中 国家人 口数量 经 高 投资 和高增 长的局 面。 一 个 国家或地 区如果恰 好处于 人 I : 1 济理 论 的基 本要求 (“ 人 口红利 ”期得 到稳定 的维持 ) 。另一 方 年龄结 构最 富生产 性 的阶段上 , 并且 能够 对这 种人 口红利 加 以 面 , 人的质量 因素 一直是 被忽 视的 。发展 中国 家经济 落后 除了 充分 利用 , 则该 国( 地 区) 的经济增 长就 可 以获得 一个 额外 的动 本 身 的原 因外 , 更为 重要 的 是人 力资 源 的质量 低 , 开发 力度 不 力 。人 口学家 亦称这段 时期为 人 口机会 窗 1 : 1 。 够 。经济 学家 指 出 : 传统 的 经济 理论 认为 , 经 济增 长必 须依 赖 相同的 “ 人 口红 利 ”期所 导 致 的 经济增 长的 不 同结 果意 于 物 质资 本和 劳动 力数 量 的增 加 , 然而 , 在 当 代研 究经 济增 长 味着 “ 人 口红利” 并不必然导 致经济增 长 。 问题 , 有 必 要将 传统 的资 本概念 中包 括进 人力 资 本概 念 。 因 事 实上 , 人 口红利 仅仅 是 一个 经济 发 展 的契 机 , 国家 区域 此 , 要加 大人力 资本 的投资 , 提 高人 口质量 , 把经济 发展 中的人 经 济 的 发展 是 关联 了诸 多 主客 观 条件 的 , 其 中包 括资 源 、政 口数 量优 势 转化 为人 力 资本 优势 和人 才 优势 、把 发展 经 济 的 治 、环境 和人 口等等 。人 口红利 期背景 下 , 经济 能否得 到 充分 立足 点从主要依 托物质 资本逐 步转 向依 托人力 资本上 来。 发展 , 更多 的是 在于其 优势能否 得到最 大发挥 。 总 的来 说 , 要使 人 口红利 发挥 出最 大 功效 , 必 须 抓好 人力 所 以, 如何 因势 利导使 “ 人 口红利 ”发 挥最 大 的潜 力 , 是 资 源的建设 , 这样 才能够 使得 人 口红 利阶段 称为真 正 的黄金 阶 我 们 需 要去 研 究 的 。经 济 学界 一 般 认 为 , “ 人 口红 利 ”或 者 段 。人 力 资源 是 国民财 富 的最 终基 础 。资本 和 自然 资源 是被 说 人 口年 龄结 构 变化 对 经济增 长 的影 响 主要 包括这 样 两个 方 动 的生产 要素 , 人 是积累 资本 、开 发 自然 资源 、建立社 会 经济 面: 一是对 生产领 域的影 响 , 二是对 消费和 储蓄 的影响 。 就目 及 政治 组 织并 推动 国 家 向前发展 的 主动 力量 , 显而 易 见 , 一 个 前 中国形 势来 看 , 每 年供 给 的劳动 力 总量 约为 1 0 0 0 万, 劳 动人 国家如 果 不能 发展 人 们 的技 能和 知识 就不 能 发展 任何 别 的东 口比例 较高 , 保 证 了经 济增 长 中的 劳动 力需 求 , 而且 数量 庞大 西 。在 知 识经 济 时代 , 人力 资本 的核 心地 位 更为 突 出 , 因此增 的农 村 人 口仍然 能够 在 相 当长 的时 间 内为城 镇提 供 劳动 力资 加人力 资本 的投资 , 加快人力 资本 的积累 并有 效地使 用人 力资 源 。第 二点 的 影响是 双 面 的 , 由于 中国传 统意 识较 强 , 在 老龄 本对于我 国经济 的持续 增长具有 重要意 义。 化 的初期 阶段 , 新 进入老 龄 阶段 的人 往往都 有较 高的储 蓄率 和 另外, 人 口红利 的后 期 阶段 ,“ 红 利” 将转 变 为相 对 应 的 储 蓄倾 向, 随着 老龄 人 口比例 增 加 , 在 一定 时期 内并不 必然 带 “ 人 口负债 ” 。人 口老 龄化 将会 从 多个 方面 影 响到 我 国经 济 来储 蓄率 的下 降 , 相反 还有 可能使储 蓄率进 一 步上升 。有人 也 的持 续 增 长能力 。首 先 , 老龄 化会 带来 社 会抚 养 比不 断提 高 , 因此把老 龄化 的初 期阶段 看成是第 二次 “ 人 口红利”期 。

人口红利的利与弊如何最大化利用

人口红利的利与弊如何最大化利用

人口红利的利与弊如何最大化利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口红利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

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力人口相对较多,且处于劳动年龄段的人口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人口红利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如何最大化利用人口红利,变得异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人口红利的利与弊以及如何最大化利用。

一、人口红利的利与弊人口红利带来的利与弊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人口红利可以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的增加意味着生产力的增加,可以推动产业进一步扩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人口红利使得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趋于平衡,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经营环境。

此外,人口红利还能够带动消费市场的发展,增加内需,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

然而,人口红利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劳动力过剩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使得部分劳动力无法充分就业。

这会增加社会负担,并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

其次,劳动力的增加也带来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可能降低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此外,人口红利还可能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恶化,对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二、最大化利用人口红利的途径为了更好地利用人口红利,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其中的挑战和问题。

以下是几个可以考虑的途径:1. 教育投资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利用人口红利的过程中,应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提升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

通过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可以增强劳动力的技能和创造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的发展。

2. 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是提高人口红利利用效率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和改革,建立灵活的用工机制,降低就业和创业的门槛,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经济活动,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充分流动。

3. 产业升级和创新人口红利的最大化利用需要依靠产业发展和创新。

政府应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引导劳动力从传统产业转向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同时,通过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的人口红利

中国的人口红利

中国的人口红利:反思与展望(2)一、引言近期,有关人口红利(Population bonus)的议论很多,这种学术关注热度本身就值得重视。

这是一个热问题,但需要冷思考。

通常所说的人口红利是指人口转变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后果。

20世纪80年代前期,国内已有学者看到了人口低负担比时期所包含的发展机遇。

1983年6月15日,田雪原研究员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利用人口年龄结构促进现代化建设》一文,文中提出“人口年龄变动的黄金时代”这一说法,即在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中,由于生育率的下降,老少被抚养人口之和所占的比例减少,劳动人口比例增多,有利于经济发展。

其时,笔者感觉到人口低负担比所提供的机遇恐怕只是一种可能而非必然,20世纪90年代前期开始撰文阐述自己的观点,随后,在与邬沧萍教授合著的《中国人口的现状与对策》一书中,用专门的章节来讨论理论负担比与实际负担比的差异问题。

众所周知,人口过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生育率、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中国重大的战略选择。

那么,人口控制带来了什么变化呢?人口控制一方面减少了每年人口的出生量和增长量,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收缩,“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同时出现。

毫无疑问,人口控制加快了中国人口转变的步伐,而人口红利理论的提出就是试图解释我国人口快速转变所带来的积极的经济社会效应。

回顾过去的三十多年,由于人口控制和经济社会变革的双重影响,中国走过了一条有本国特色的人口转变道路。

通常所说的人口红利与人口转变有关。

人口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在不考虑流动、迁移的“封闭人口”假定下,影响人口数量变化有三个变量,即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人口转变就是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到高出生率、降低的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再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演进过程。

由于人口政策的巨大影响,中国比发达国家更快地实现了现代人口转变,虽然社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但早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我国就到了一个标志着现代人口转变初步实现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时期。

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

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

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一直享受着庞大的人口红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原因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中国人口红利的定义与特点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力人口增长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现象。

中国之所以能够享受人口红利,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数量庞大: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人口红利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2. 劳动力素质提升: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提高,人口的劳动力技能水平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专业、更高效的劳动力。

3. 低工资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制造业转移,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二、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原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主要原因如下:1. 人口结构老龄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老龄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据统计,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超过18%,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2. 人口数量下降:受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国的人口数量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的总人口将开始下降,使得劳动力供给进一步减少。

3. 教育结构不合理:尽管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导致人才供给不足。

三、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影响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将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放缓:人口红利的消失将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经济增长将面临困难,并可能导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2. 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将使得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加,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需面临严峻挑战。

同时,老年人口的增加也将对医疗卫生、长期护理等方面提出更高需求。

3. 人才缺口扩大:人口红利消失使得人才供给不足,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

我国人口红利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人口红利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人口红利”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二、“人口红利”与中国经济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GDP实现了年均9%的增长速度,这一成绩被称为“中国经济奇迹”,造就“中国经济奇迹”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人口红利”。

目前,中国人口正值年龄结构较合理、适龄劳动人口比重较大、且劳动力大量剩余并有进一步转移的潜力的阶段,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业转移,可为经济增长提供大量机会成本为零的劳动力要素投入。

这种人口转型带来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效应。

“人口红利”或者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通过劳动力供给、储蓄和技术进步三条渠道来对经济增长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劳动力供给高劳动力比重意味着人口对经济增长的参与率高。

利用经济学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LαKβμ(式中Y是工业总产值,A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K是投入的资本,α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μ≤1。

)可以看出,人口中适龄人口比例高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

从劳动供给来看,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最丰富的时期,但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劳动年龄人口大约会在2015年左右停止增长。

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后,劳动力数量不足的问题会很快到来。

但城乡二元结构使得中国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数量庞大的农村人口仍然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城镇提供劳动力资源。

在可见的将来,我国似乎仍然拥有比较充足的劳动力供给。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人口红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比例相对较高,劳动力供给充足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人口红利的定义、原因以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一、人口红利的定义和原因人口红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高,且人口结构年轻化的阶段。

这一现象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

人口红利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得到延长,使得人口呈现出大量的年轻劳动力。

其次,发展中国家婴儿潮带来的一代人正在进入劳动年龄,造成劳动力供给的激增。

二、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1. 劳动力增加:人口红利时期,劳动力供给充足,可以满足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比之下,老年人口相对较少,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为经济提供更多机会。

2. 提高生产效率:人口红利时期,国家或地区突然迎接了大量劳动力的加入,这使得各种产业和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更多的劳动力意味着更多的人才和创新的可能性,进而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3. 消费市场扩大:人口红利期劳动者数量的增加会带来经济活动的增加,推动了人均收入的提高,进而带动了居民的消费能力的加强。

这使得消费市场扩大,为经济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4. 技能结构升级:人口红利存在的情况下,人才资源相对丰富,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国家或地区的技能水平。

更高的技能水平意味着更多的高薪就业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的转型。

5. 创业与创新活动增加:人口红利使得创业活动和创新能力得到释放。

劳动力的增加为新的创业机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激发了创业的激情和决心,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经济增长的推进。

三、人口红利的挑战虽然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作用,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人口红利期有限,一旦过度依赖人口红利则可能造成一定的风险。

其次,人口红利需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否则可能出现劳动力过剩或者技能结构不匹配的问题。

人口数量红利、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机制描述

人口数量红利、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机制描述

人口数量红利、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机制描述人口数量红利是一国始于其人口年龄结构从高出生率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转变,即人口转变而产生的经济加速增长,由于青少年和老年人相对于劳动适龄成年人口较少,政府政策的长期成功实施,可以使一国从人口数量红利中获得了丰厚回报。

并非只要青少年和老年人相对于劳动适龄成年人口较少就会自动产生人口红利,人口数量红利也需要必要的社会经济政策支持,例如良好的就业政策、良好的储蓄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获得人口红利的国家需要投资于健康和教育的人力资本,并且实施有效的经济政策。

执行这些政策对一个国家的社会和治理结构具有一定的挑战,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够利用人口数量红利促进经济加速增长。

此时,有效的劳动力供给将阻止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进而促进投资和储蓄,并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随着一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平均每名妇女的子女数)下降,15岁以下人口相对于成年劳动年龄人口(一般为15至64岁)也被称为子女抚养比的比例开始下降。

这一比率的下降为小家庭奠定了基础,他们现在有更多的资源来投资于每个孩子的健康和教育。

由于需要健康和教育的人口相比之前减少,如果制定正确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国家就有一定条件对人们的健康和教育进行投资,一个国家就有机会实现快速经济增长。

然而,当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也被称为老年抚养比的比例越来越大,第一次人口红利即人口数量红利也意味着逐渐消失。

从人口的角度来看,人口年龄结构的这些变化表征了人口数量红利发生的时间范围。

出现人口数量红利的第一步是,一国必须经历人口转变——出生率和死亡率从高到低的转变。

二十世纪后半叶,尽管大多数国家在降低死亡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生育率持续居高不下的国家却为数不少,尤其是非洲国家。

只要生育率居高不下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口增长率保持高位增长,儿童和青少年人口的规模就会很大,甚至可能会大于劳动适龄成年人口。

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和政府通常没有多余的资源投资于儿童的健康和教育,也就使得人口数量优势无法转变为人口红利。

人口变化规律

人口变化规律

人口变化规律
人口变化是指人口数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增减变化。

由于人口变化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规律会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内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口变化规律:
1. 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是指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的差额。

在大部分地区,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死亡率逐渐
下降,所以人口数量会呈现出自然增长的趋势。

2. 政策调控:许多国家和地区会通过实施生育政策来控制人口
数量的增长速度。

一些国家实行的单独二孩政策或者计划生育政策,
对人口数量的增长有一定的限制。

3. 城市化影响: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
的进程,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徙,导致城市人口数量增加,而农村
人口减少。

4.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通常情
况下,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更加充足,人们生活
条件改善,从而促进人口增长。

5. 户籍政策: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的户籍政策会对人口迁移和
城市化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地区对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限制,或者
城市对外来人口的管控,都会对人口数量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总之,人口变化的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自然增长、政策调控、城市化影响、经济发展和户籍政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
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的人口数量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论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

《论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

《论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口红利的概念、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分析了人口红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同时,也提出了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引言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中,人口因素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人口红利,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口结构优势,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备受关注。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深入研究人口红利的内涵、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人口红利的概念与特征(一)人口红利的定义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二)人口红利的特征1.劳动力资源丰富:在人口红利期,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众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

2.抚养负担较轻: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较低,社会用于抚养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资源相对较少,可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生产和投资中。

3.高储蓄率:由于抚养负担较轻,家庭和社会的储蓄率相对较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三、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促进经济增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高储蓄率也为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促进了资本的积累和经济的增长。

(二)推动产业升级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可以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出口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口红利也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三)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人口红利期,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带来财政收入的增加,政府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四、人口红利的发展阶段(一)早期人口红利阶段在这一阶段,人口出生率较高,劳动年龄人口迅速增长,抚养比开始下降。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后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后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人口红利消失的原因、影响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口红利消失的原因1. 人口结构老龄化: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社会安全保障的提升,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逐渐凸显。

老年人占据了大量劳动力资源,导致人口红利资源的减少。

2. 出生率下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夫妇选择晚婚晚育或只生育一个子女,导致出生率下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3. 教育水平提高: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使人们更加重视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

因此,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延长教育时间,从而推迟就业和婚育,减少了劳动力资源。

二、人口红利消失的影响1. 劳动力供给不足: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供给将会不足。

这将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制约着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的增长。

2. 社会保障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使得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面临压力。

同时,少子化问题也增加了教育和儿童福利方面的负担。

3. 经济结构变化:劳动力的减少将带来生产力的下降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策略1. 推进人口政策调整:政府可以通过改革人口计划生育政策,鼓励生育多子女,增加劳动力资源的供给,缓解人口红利的消失。

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

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3. 促进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开展人才引进和创业政策,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参与经济建设。

4.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养老金和医保待遇,缓解老年人口的负担。

同时,加大对儿童教育、托幼服务的支持,鼓励年轻家庭生育二孩。

四、结语人口红利的消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于各个国家都是一个挑战。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居民储蓄率和资产负债表的变动对银行体系的影响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居民储蓄率和资产负债表的变动对银行体系的影响

Theoretical Research理论研究作者简介:张 鹏,男,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居民储蓄率和资产负债表的变动对银行体系的影响张 鹏(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长春 130051)摘 要:本文从财务指标的角度构建了一个银行业的分析框架,分析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投资收益和储蓄率带来的影响,并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引入到该分析框架中后,发现由于投资需求的下降、存款增速的下降,银行生息资产规模的扩张将受到限制,市场均衡利率的下降和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压缩净息差空间,因此,银行地净利息收入增长速度将会逐渐放缓。

经济增速的换挡期还特别容易导致资产质量的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提出,银行业必须要主动求变,改变重资产、重资本、重规模、重速度的发展方式,实行轻资产、轻成本、高科技的发展策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并提出了具体的落实措施。

关键词:年龄结构;居民储蓄率;资产负债表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3109(2018)11-0006-04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近60年来,中国人口出生率经历了一个波动向下的过程,如图1所示,中国的出生人口在1970年左右迎来第一波高峰,在1987年左右迎来了第二波高峰。

但从总体趋势看,出生人口数量波动下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由于出生人口的逐渐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增加,带来人口结构的迅速老龄化,在 1970年左右第一波“婴儿潮”出生的居民已经到了退休年龄。

假如将适龄劳动力区间定义在15~64岁,中国人口红利的拐点已经出现。

中国15-64岁人口占比在2011年左右达到峰值74.5%,随后开始逐年下降,2015年该指标为72%,较2011年峰值已经下降2.5个百分点。

国际上一般将60岁以上老年人人口超过10%的状态称为老龄化社会,根据预计,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2%。

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力资源在一定时期内相对于依赖人口的数目而言的高度便利。

人口红利通过提供更多年轻而有能力的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然而,人口红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实现其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必须合理规划和利用这一红利。

本文将探讨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带来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首先,人口红利可促进经济发展。

由于劳动力资源的增加,经济产出增长有望加速。

年轻的劳动力更具创造力和适应能力,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他们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并通过提供更多消费力和刺激需求增长来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人口红利还可以通过增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和贫困率,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人口红利有助于解决老龄化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将面临供给短缺的问题。

然而,人口红利可以通过增加年轻劳动力的数量来缓解这一问题。

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可以替代老年人,从而维持劳动力供需平衡,减轻养老负担。

因此,人口红利具有持续发挥作用的潜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然而,人口红利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过多依赖人口红利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过剩。

如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大量年轻劳动力可能陷入失业。

这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贫困加剧。

此外,如果没有充分培训和教育机会,劳动力红利可能无法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为了应对人口红利带来的挑战,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政府应制定适当的劳动力市场政策,鼓励创业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以吸纳更多的年轻劳动力。

政府还应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资,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

此外,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合理的人口政策,引导人口结构合理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企业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他们可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学徒机会,帮助年轻人获取必要的技能。

同时,企业可以加大对科研和创新的投资,鼓励年轻人发挥创造力,推动经济增长。

人口红利及其判断标准

人口红利及其判断标准

人口红利及其判断标准国内外学者关于人口红利的研究,普遍聚焦于人口转变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研究视角和层次的差异,不同学者关于人口红利的认识亦存在明显的区别。

1.人口红利的内涵关于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Thomas RobertMalthus.在其著名论著《人口原理》中,他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人口爆炸式增长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指出“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会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却仅仅以算术比率增加,懂得一点算术的人都知道,同后者相比,前者的力量多么巨大”.美国学者David E. Bloom、Jeffrey G.Williamson(1998)在研究东亚经济增长奇迹的原因时,首次提出了“demographic gift”即通常所说的“人口红利”概念,明确指出人口红利就是人口转变时期较高比重的劳动人口对经济增长所起的推动作用,并以东亚经济人均GDP 增长率为切入点,对人口红利相关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 . David E.Bloom、DavidCanning、Jaypee Sevilla(2002)等人进一步认为,人口转变所带来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将产生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指出生育率、死亡率的降低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为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机会窗口。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Andrew Mason、RonaldLee. Reform(2004)等学者对人口红利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拓展。

他们将“人口红利”划分为“第一人口红利”和“第二人口红利”. “第一人口红利”是指人口转变过程中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加致使社会抚养负担相对较轻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第二人口红利”是指理性主体的行为因人口年龄结构变动预期发生相应的变化,并进而调整公共政策和个人行为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推动作用。

人口变动与经济影响

人口变动与经济影响

人口变动与经济影响人口变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内人口数量的变化,这种变动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口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包括劳动力市场、消费需求、社会保障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1. 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特征进行分类。

随着时间推移,人口结构会发生变化,这对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劳动力市场将受到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劳动力供给将面临压力,人力资源短缺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另一方面,年轻人口的增加可能为创新和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推动经济的发展。

其次,消费需求也会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而改变。

随着年轻人口的增加,对教育、住房和娱乐等领域需求的增长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而老年人口的增加则会引发对医疗、养老等服务的需求增长,为相关产业带来商机。

2. 人口流动对经济的影响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空间上发生的迁移和流转。

人口流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机会、地区经济差异、资源配置等方面。

首先,人口流动对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机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人口流动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劳动力的合理配置,缓解劳动力过剩或短缺的问题。

移民劳动力的加入可以填补某些行业或地区的劳动力缺口,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人口流动也会对地区经济差异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人口流出地可能面临人口减少、劳动力减少以及市场需求疲软等问题,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另一方面,人口流入地可能面临资源过度集中、社会压力增加等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来平衡经济发展。

3. 人口政策与社会保障人口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也需要通过人口政策和社会保障措施来加以调节和应对。

首先,人口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生育政策、移民政策等方面来适应人口变动的需求。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一些国家或地区可以采取鼓励生育、延迟退休等措施来扩大劳动力供给。

其次,社会保障措施对于应对人口变动的经济影响至关重要。

老年人口增加将带来对养老金、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的需求增长。

人口红利与产业结构调整

人口红利与产业结构调整

人口红利与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技术革新的不断推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愈发复杂难以预测。

然而,一些经济学家却普遍认为,人口红利在许多国家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人口红利是指在一个国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结构的变化,劳动力资源变得更加充足,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如今,中国已经走过了人口红利的黄金发展期,开始面临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在此情况下,如何有效利用过去的人口红利,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首先,人口红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劳动力资源充裕,劳动力成本较低,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国内企业的投资。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扩大,各类企业逐渐成熟,各行各业的人才也日益增多。

这些因素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支持。

此外,由于劳动力资源不断流入,也推动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消费需求的增长。

其次,人口红利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中国早期的经济发展进程中,主要依靠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这种经济结构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迅速发展,劳动力就业机会的增多,但是也面临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产业升级和研发能力的提升难度大等挑战。

人口红利同产业升级和调整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它可以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市场需求,为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提供压力,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革升级。

最后,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会不断加大。

中国经济正在逐渐转向新旧动力转换,未来将迎来更多的挑战。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加剧,新型的劳动力和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加快转型和升级,挑战、优化和调整原有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争取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必要的改革和提高劳动力素质,以适应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和发展需求的要求。

综上所述,人口红利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二次人口红利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内涵和机制

二次人口红利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内涵和机制

二次人口红利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内涵和机制二次人口红利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内涵和机制内容摘要:人口结构转变将对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依赖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制度红利正在逐渐减弱。

在我国经济的转型关键期,利用好“二次人口红利”的动力、内涵和机制,将对我国经济的转型起到决定性作用。

本文提出,我国二次人口红利的动力在于提高人口数量和转变人口规模;二次人口红利的内涵在于探索传统资源中的隐形人力资源和回流科技人力资源;二次人口红利的机制在于劳动力分流、人力资源匹配和产业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索,以期达到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红利与获得新源泉的目标。

关键词:二次人口红利经济增长动力内涵机制引言我国现阶段的人口红利实质是依靠资本以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而增加的,并且现阶段的“人口红利”只是数量型的发展,而没有变成质量型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GDP年增长率不断平稳走高,造成这一成效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人口红利以及改革与制度的红利。

这一结果证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对于外界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其生态以及环境条件更加脆弱,各种资源更加稀缺,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普遍不高,其经济增长的方式不能够一直延续。

对于质量型的“人口红利”来说,其本质就是依靠着各种人力资本,并且使其成为经济能够可持续增长的来源,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处于下降的趋势,要想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必须要使“人口红利”转型,将我国的“二次人口红利”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内涵和机制,以使其为我国未来的自主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二次人口红利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人口红利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与不懈动力,在“二次人口红利”中,我国应该从提高人口数量和转变人口规模两个方面,为经济的快速平稳增长提供源源动力。

(一)提高人口数量,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对于“人口红利”来说,其具有“效率”及“要素”两方面的功能。

对于要素这方面来讲,其主要是相关生产要素的投入:大量的适龄劳动人口为经济增长以及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提供了非常充分的要素输入,这就是“人口红利”的实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红利变化的规律、测度及其影响1郭晗任保平(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710127)摘要:从理论层面看,人口红利期意味着适龄劳动人口比重较大,能够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以延缓资本报酬递减,同时较低的社会抚养比能够提高储蓄率,进而有利于资本形成;从现实层面看,中国近三十年来的高速增长确实伴随着适龄劳动人口比重的不断上升,如果中国的高速增长是由人口红利带来的,那么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意味着中国以往的增长模式面临着重要的瓶颈。

本文分析了人口红利变化的规律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以为后红利时代中国增长模式的转型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同时对近三十年来中国的人口红利变化进行测度,并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中国的人口红利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为中国后红利时代的战略转型提供相应的现实基础。

关键词:人口红利人口负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被称为“中国奇迹”。

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应当归功于人口红利的作用(蔡肪,2008)。

由于适龄人口比重增加,大量的适龄劳动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为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由于社会抚养比降低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率,又为资本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也极大的加速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如果从统计描述上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年龄结构,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中国近三十年来的高速增长是伴随着适龄劳动人口比重的不断上升,如下图所示,从1982年到2010年,中国的少年人口比重从33.6%下降至18.5,老年人口比重从4.9%上升至8.5%,而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从61.5上升至73%,总抚养比也从62.6%下降至34.2%。

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具有双重影响,如果中国的高速增长是由人口红利带来的,那么即将到来的人口负债将意味着中国的增长奇迹面临破灭的危险。

并且,依据蔡肪(2010)的研究,中国目前已经走到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供给的转折点,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意味着中国以往的增长模式面临着重要的瓶颈。

由此也引出了本文的主题:中国的人口红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何影响?在人口红利变化背景下中国应当如何完成增长模式的转型?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与和谐发展”(NCET-06_0890);陕西省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建设项目(2008SZ09)。

作者简介:郭晗(1987-),男,陕西汉阴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

任保平(1968-),男,陕西凤县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一、文献述评在以往的研究中,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影响(Mason and Lee,2006)。

一是由于社会抚养比较低,提高了全社会的储蓄率,进而有利于资本形成,推动经济增长;二是由于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增加,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进而延缓了资本报酬递减的状况,进而维持高速增长。

因而目前探讨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也主要集中于这两类。

人口红利对储蓄率产生影响的理论渊源来自于生命周期假说(Ando and Modigliani,1963),在这个理论框架中,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都属于消耗财富的群体,只有两者之间的适龄劳动人口是净储蓄群体,换言之,适龄劳动人口产出大于消费,因而“创造储蓄”,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只消费不产出,因而“消耗储蓄”,那么,如果适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储蓄率就会上升,反之储蓄率则降低。

以生命周期假说为理论基础,有学者对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的关系做了大量的实证检验。

Leff(1969)采取了1964年74个国家的跨国数据验证了储蓄率与非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关系,在控制了人均GDP对数和过去5年人均GDP增长率以后,结论得出总储蓄率与15岁以下人口比例和64岁以上人口比例成反比。

Higgins和Willianmson(1997)以16个亚洲国家1950-1992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与Leff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认为抚养系数与储蓄率成反比,这些亚洲国家自60年代以来的储蓄类别增长应当归功于少儿抚养比的降低,舒尔茨(2005)对Higgins和Willianmson(1997)研究进行了扩展,将在原模型中的作为外生变量的储蓄类内生化,却没有得出人口年龄构成显著影响储蓄率的结论。

Thornton(2001)考察了美国1956-1995年的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的关系,他构建了少儿抚养指标和老年抚养指标,通过协整检验发现,少儿抚养负担和老年抚养负担均对美国储蓄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负效用。

具体到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层面,王德文、蔡肪和张学辉(2004)采用Leff(1969)模型检验了中国人口抚养比与储蓄率的关系,结论得出社会抚养比降低使储蓄增加,而老龄化速度加快则使人口转变对储蓄的贡献率弱化。

郑长德(2007)基于我国1989-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转变对各地区储蓄率的影响,结论认为储蓄率与少儿抚养比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老年抚养比存在负相关关系。

汪伟(2009)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采取1989-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储蓄率的关系,也认为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抚养系数下降是中国储蓄率上升的原因,经济增长对储蓄率上升的贡献随着适龄劳动人口比重的增加被强化,但也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而被弱化。

此外,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有着明显影响,一方面,适龄劳动人口比重的增加本身就意味着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另一方面,劳动力抚养负担降低可以促使更多劳动力从家庭非生产性活动转移到生产性活动中(Lindh and Malmberg,1999)。

针对中国城乡二元结构转变的事实,有学者认为由于人口红利带来的劳动力供给延缓了资本报酬递减,从而维持了中国的高速增长(蔡肪,2008)。

有学者研究了由人口红利带来的劳动力供给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汪小勤和汪红梅(2007)指出,中国的人口红利主要表现为较高的适龄劳动人口比例,高适龄劳动人口比重意味着较高的劳动力参与率,从而对经济增长存在正效应。

汤向俊和任保平(2010)则指出,劳动力与资本的有效结合是人口红利得以发挥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而劳动力的跨部门转移是中国经济得以长期、高速增长的关键,但他们也指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将使新增劳动力明显减少,现有的高投资增长模式难以维持。

关于这个问题,王德文(2007)做出了详细的解释,他指出中国经济的增长受益于大量适龄劳动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上升对经济有正效应,但老龄化最终会带来劳动力供给的低速增长,因此保持中国未来持续增长将取决于人力资本积累、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人口红利评价方面,陈友华(2005)以瑞典1957 年生命表人口为基准, 以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以及总抚养比为判断依据,将三类抚养比分别低于30 %、23 %、53 %时的水平确定为人口红利,并据此进一步细分为人口暴利、人口高利、人口红利和人口微利四种类型。

陈燕萍(2010)从生育率变化、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人口负担系数以及流动人口对人口结构的影响等方面对浙江的人口红利进行了评价。

Misbah和Elhorst(2010)以1961-2003年的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为研究对象,运用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以及经济增长指标计算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论认为从1961年到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46%应当归功于人口红利的作用,这一数字在印度是39%,在巴基斯坦则为25%,并且他们还指出,从2005年到2050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将继续享有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而中国由于从人口红利转向人口负债,将面临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

综上可知,国内外学者对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在众多文献中,从静态角度研究人口红利的增长效应居多,从动态角度研究人口红利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少,对人口红利期的描述分析较多,从统计上进行评价和预测较少。

本文首先分析人口红利变化的一般规律,并从增长核算角度探讨人口红利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对中国人口红利变化进行评价和预测,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人口红利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回答后红利时代中国增长模式的转型问题。

二、人口红利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分析(一)人口红利的变化规律人口红利并非一个静止概念,随着人口转变的变迁过程,它也会产生自身的一种变化规律。

在人口转变的第一阶段,出生率与死亡率都处在高水平,进而整个社会少儿人口比重较大,少儿抚养比较高,出现少儿人口负债,即“负的人口红利”;在人口转变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死亡率与出生率先后出现下降,社会抚养比有所降低,进而先后出现老年人口红利与少儿人口红利;到人口转变的第四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处于较低水平,此时整个社会老年人口比重较大,老年抚养比较高,出现老年人口负债,再次出现“负的人口红利”。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人口红利既是一个定性概念,也是一个定量概念。

这意味着人口红利并非离散变量,而是连续变量。

其值域与社会抚养比呈反比例变化,人口红利大时,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占社会总人口比重较大,社会抚养比较低,反之亦然。

由于人口红利与社会抚养比的这种反向变动关系,我们将人口红利用1/(1)ra +来表示,其中ra 为社会总抚养比。

那么人口红利的变化应当遵循以下规律:如图所示,横轴为时间t ,纵轴为人口红利1/(1)ra +,其中O 点所在人口结构为标准人口结构,即此时的抚养比表示既无红利也无负债。

在一个封闭的时间段OF 内,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转变,总抚养比ra 将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而人口红利1/(1)ra +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历经“人口负债—人口红利—人口负债”的转变。

A 、B 、E 三个时间点将OF 划分为四个时间段, OA 体现为人口负债,并且人口负债逐渐消失,向人口红利转化,A 点为人口负债向人口红利的转折点;AE 为人口红利期,其中AB 为人口红利逐渐增大的过程,BE 为人口红利逐渐减小直至消失的过程,由此可见B 点为人口红利拐点;EF 为第二个人口负债期,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负债再次开始形成,E 点为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的转折点。

由于人口结构变化的特性,区域a 的面积相当于区域b 与区域c 面积之和,这意味着人口红利并非是一种没有成本的“馈赠”,相反在红利期对经济增长造成了多少好处,那么在负债期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1/(1+ra)(二)人口红利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机制从增长核算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经济增长划分为两部分:一是要素的增长,即资本和劳动等投入要素的增加;二是技术和效率的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