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备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是:占主体地位的分配形式。

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共同富裕。

3、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将: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还是谋生手段。

5、党的十五大在分配方式上第一次肯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

6、邓小平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先富起来的思想是:一个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政策。

7、社会保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8、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目标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二、多项选择题1、按劳分配的含义包括(ABCE)A.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 B.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C.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D.劳动者应该获得他所创造的一切劳动成果E.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2、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在于(ABDE)A.社会主义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B.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没有达到充分发达的程度C.按劳分配是最公平的一种分配制度; D.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旧的社会分工E.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3、以下属于按劳分配的有(AC)A.国有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劳动报酬; B.国有股份制企业里劳动者个人通过投资入股获得的报酬C.乡镇企业劳动者获得的劳动报酬; D.个体户通过自己的合法劳动获得劳动报酬E.科技工作者凭借其知识产权获得的报酬4、生产要素分配包括(ABCDE)A.资产收益; B.资本收入; C.信息收入; D.科技收入; E.房地产收入5、我国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是(ABDE)A.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C.由于生产要素创造价值;D.发展生产要素市场的需要; E.有利于充分合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6、规范收入分配,缩小个人收入差距的主要措施有(ABCDE)A.保护合法收入; B.取缔非法收入; C.整顿不合理收入D.调节过高收入;E.保证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需要7、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含(ABDE)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商业保险;D.社会福利;E.社会优抚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ACDE)A.社会稳定功能;B.共同富裕功能;C.市场运行保障功能;D.劳动力再生产功能;E.经济调节功能三、简答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按劳分配方式主要有哪些?答:(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实现收入的合理分配,以促进社会公平和人民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收入分配制度的目标:
1. 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

按照每个人的劳动量和质量来确定收入分配的原则,鼓励人们劳动创造财富,实行劳动价值决定收入的分配方式。

2. 建立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

除了按劳分配,国家还实行按资分配、按需分配等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差异。

3. 建立健全的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以确保社会公平和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4. 加强财富调节和收入再分配。

国家通过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对高收入人群适度调节和再分配财富,以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5. 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开透明。

国家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分配过程公开透明,防止不正当手段和不平等现象的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收入分配制度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指根据劳动所得原则,通过调节和控制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终目标的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资制度: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根据工人个人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工资水平,劳动者按照其劳动量和质量得到相应的报酬。

2. 职务工资制度:根据劳动者所担任的职务和工作岗位的重要性,给予相应的工资水平。

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员,将获得较高的职务工资。

3. 分配差别制度:区分不同劳动者的付出和贡献,对于工人的分配差别进行一定的调控和调整。

通过一定的分配差别,激励和鼓励各类劳动者积极工作,提高劳动积极性和生产效益。

4. 公共福利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5. 教育和培训机会的平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教育公平,在分配上给予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平等,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推动收入分配的
公平。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要在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职务工作的重要程度以及个人贡献等因素进行分配调节,实现收入的公平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例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例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例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例子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构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为主题,深入探讨其例子,并分析其深远影响。

一、农民工收入提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注重解决农村、农民问题,尤其是农民工的收入问题。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等,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通过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和拖欠工资问题处理机制,有效解决了农民工收入低、待遇差等问题,有力促进农民工的稳定就业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对农村特困人员的救助和保障等,逐步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通过实施“三农”政策,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

三、建立健全的福利保障体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致力于建立健全的福利保障体系,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实施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

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居民的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实施财富再分配政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还注重实施财富再分配政策,通过税收调节、财产调节等手段,促进财富的公平分配。

政府推进了个人所得税改革,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减轻了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促进了财富更加公平地分配,有力促进了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总结回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通过上述例子的深入探讨可以发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注重优先发展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注重解决收入差距,不断完善福利保障体系,实施财富再分配政策,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现阶段的多种非按劳分配方式 (1)个体劳动收入。 (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3)按经营成果分配。 (4)按资金分配。 (5)按资本分配。 (6)社会保障收入。
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1)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是对立的,从广 义来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也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 一种形式。 (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有利于培育 和完善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重 新组合,调动各种生产要素参与经营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 高效配置和利用。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个人收入) 的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 的人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 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 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即多 劳多得,少劳少得。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 (1)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 (2)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按劳分配 的物质条件。 (3)劳动还是谋生手段的性质客观上要求实行按 劳分配。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国民经济中公 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第一,在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是主体; 第二,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是基本的收入 分配方式; 第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以按劳 分配收入为主。
35235
48028
3524
4783
3524
4849
3524
4767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逐步改革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将原有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这个过程中,分配制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公平正义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主要有三种方式:按劳分配、按资分配、综合分配。

按劳分配是指根据个人的劳动成果来确定个人的工资或者收入。

这种方式bet356官网app比较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条件,可以更好地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

在这种分配制度下,个人的劳动是直接换成工资或收入,产品的分配也是通过个人劳动来实现的。

但是,这种分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一些高技能的劳动者工资较高,而一些基层劳动者的工资较低,这就需要通过综合或补助的方式来解决。

按资分配是指根据个人的资本贡献来确定个人的收入。

这种分配方式比较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能够更好地调动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的私人所有制并不是主要产权形式,因此这种分配方式并不是主流。

综合分配是指根据个人的劳动贡献、资本贡献、社会贡献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个人的收入。

这种方式比较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强调劳动者的价值,在分配时除了考虑个人的劳动量,还要考虑个人的学历、技能、职务等因素。

人民公社时期社会主义综合分配制度的建立曾经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是制度的完善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有些失范的问题可能会在制度的不断发展中得到完善,在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分配制度更应该注重公平和效率的结合,使社会各阶层获得更加公平的经济待遇,让所有人都能够在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兼顾按需分配和其他形式分配的阶段。

按劳分配是指根据个体或集体的劳动投入程度、工作贡献和劳动能力的不同,进行相应的物质和非物质奖励,实现个人和集体的收入差异化。

这种分配方式强调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收入的增长,激励劳动者积极参与生产和创造财富。

按需分配是指社会根据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特殊需求,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满足人们的合理消费和幸福追求。

这种分配方式重视人的个体权益和个别差异,强调公平和社会正义。

除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外,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还可以采取其他形式的分配,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分配、社会福利的无差别分配等。

这些分配方式旨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统一。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过渡阶段的性质,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根据不同国情、阶级斗争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特点,灵活选择和调整分配方式,逐步向共产主义社会的按需分配制度过渡。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

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

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

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如果不讲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均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

今天我们收入差距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

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

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

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

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分配不公制约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阻碍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抑制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影响 社会和谐稳定。可以说,分配不公问题已成为制 约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 。 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 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 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 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活力迸发、注重公平的 社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积极推 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 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 大趋势。

1993年中央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 分配原则;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按照构建和谐 社会的要求,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 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经济发展 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 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社会分配机制的三个层次:
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 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 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 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 用。 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 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 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 调控的补充。
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的管理活动所获 得的工资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管理者的收入,则 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7、按土地、房产等要素分配


使用土地、房产等生产要素要支付租金, 从而使其所有者获得租金收入。
(三)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 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 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 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 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摘自十七大报告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主体
1、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4、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
1、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内容
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社 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 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 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得 等量报酬,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1、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 系 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1、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 系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 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 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 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 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 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单位的人们向 他们学习。这样,就会影响整个国民 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 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指在社会分配中如何处理个人收入的问题,它是社会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根据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由社会对他们进行公正合理的报酬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获得收入的基本途径。

第二,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按劳分配实现劳动报酬的合理差别。

劳动者付出的劳动越多,其收入也越多;反之,付出的劳动越少,收入也越少。

这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实行个人收入与生产资料的统一。

人们只有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才能获得劳动收入的分配权。

这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第四,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实行个人收入与劳动成果的统一。

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成果越多,其收入也越多;反之,劳动成果越少,收入也越少。

这能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促进生产的发展。

第五,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实行个人收入与个人消费的统一。

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成果不仅要用于自身消费,还要用于家庭消费和其他社会消费。

这是个人收入与个人消费相统一的具体体现。

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个体劳动者收入分配。

个体劳动者是自己劳动成果的唯一所有者,按照自己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获取报酬。

这种分配方式既体现了个人对自我劳动成果的占有权,又体现了个人对自我劳动成果的支配权。

第二,私营企业主收入分配。

私营企业主是私营企业的所有者,按照其在企业中的投资和经营管理能力获取报酬。

这种分配方式既体现了投资者对企业的所有权,又体现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权。

第三,国家公务员收入分配。

国家公务员是国家的公职人员,按照其职务等级和工龄获取工资报酬。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
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以改善人民生活、扩大内需为主要目标。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统分统治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这种制度的特点是劳动者的收入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基本工资,另一部分是劳动收益。

基本工资是指劳动者基本生活保障的工资,是由政府提供的,保证劳动者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劳动收益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所获得的额外收益,是由劳动者的实际贡献决定的。

这种分配制度的优点是保证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时也鼓励劳动者努力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这种分配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经营管理水平要求较低,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作用不够积极。

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完善分配制度,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考研政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考研政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考研政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来源:文都图书2016考研政治在即,我们在冲刺阶段复习时,要复习好各个知识点,下面就来说说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

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首先,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其次,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占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的主体分配原则。

只要企业仍然是公有制或公有控股企业,按劳分配就仍然是企业内部职工收入的主要形式,职工收入的主要部分仍然来自按劳分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生产要素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各种生产资料;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这里不包括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

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主要是个体劳动者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

第二,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主要包括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

第三,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这类生产要素来自它们的所有者的劳动或劳动成果。

以上就是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同学们还可以做做《2016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终极预测6套卷》,巩固复习。

因为紧扣考纲,贴近真题,解析详尽,对同学们提高成绩,很有帮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例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例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方式,合理调控和分配社会财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安排。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不断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

下面以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一、工资分配制度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资分配制度是最基础的收入分配方式之一。

在我国,工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即工资是按照个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的。

除了基本工资外,还有绩效工资、岗位工资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相互配合,使得工资分配更加合理。

近年来,我国还在探索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税收制度税收是国家用于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税收制度逐渐得到完善,通过不断调整税收政策,增加对高收入人裙和财富的调节,减少对低收入人裙的负担,实现收入再分配的目的。

我国还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慈善捐助,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三、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多种形式,覆盖了广大劳动者及其家属。

这些保障措施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保障了全体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不断努力和探索。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兼顾社会公平和正义。

我国将继续坚持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善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共同富裕。

个人观点:我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我国自身的收入分配水平。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报告在第五部分即“经济体制改 革和经济发展战略”中,专门阐述了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 方式问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第一,坚持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第二,把按劳分 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三,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 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 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第四,取缔非法收入。对侵吞公有财 产和用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手段牟取利益的,坚决依法 惩处。”第五,“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 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纠正。第六,调节 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遗产税等新税种。 十五大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的最大突破,就是解决了生产 要素能不能参与收入分配的问题。比十三大、十四届三中 全会提出的原则更加科学和全面,第一次把其他分配方式 概括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明确提出了在收入分配的实 践中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理论认识

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 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 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 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 痕迹。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以后, 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他给予社会的, 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例如,社会劳动日是由全部个 人劳动小时构成的;各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就是 社会劳动日中他所提供的部分,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 的一份。他从社会领取一张凭证,证明他提供了多少 劳动(扣除他为公共基金而进行的劳动),他根据这 张凭证从社会储存中领得一份耗费同等劳动量的消费 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 形式全部领回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 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篇一: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一、选择题1、按劳分配是(D)A.一切社会共有的分配规律B.公有制社会的分配规律C.商品经济社会的分配规律D.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规律2、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收入是(D)A.按劳分配的收入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C.风险补偿收入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3、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要体现(C)A.国家的利益B.人民的利益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公有制的实现程度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D)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B.鼓励先进,带动后进C.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D.实现共同富裕5、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A)A.共同富裕B.按劳分配C.按需分配D.社会公平6、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C)A.按劳分配制度B.按需分配制度C.社会保障制度D.平均分配制度7、社会保障的核心层次是(A)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救助D.社会优抚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是(A)A.按劳分配B.劳动和经济收入C.按生产要素分配D.资产收益9、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A)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C.公平与效率兼顾D.效率为中心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B)A.在全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按生产要素分配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1、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B)A.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B.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C.贯彻了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D.承认了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1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A)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C.劳动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D.生产力发展水平13、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B)A.全社会范围内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B.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C.国民收入的分配原则D.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原则14、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D)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15、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在量的方面是指(B)A.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全部劳动量B.被社会承认的社会必要劳动量C.创造商品个别价值的劳动量D.以复杂劳动为计量单位的劳动量16、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正式肯定了(B)A.按劳分配B.按生产要素分配C.按风险分配D.按经营成果分配17、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我们在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时,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C)A.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B.调节分配收入,防止两级分化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加强调控,稳定社会18、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一种(A)A.分配关系B.交换关系C.消费关系D.协作关系19、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A)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B.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C.满足人们富裕生活需要D.保证实现共同富裕20、社会保险费用应由哪方面共同负担(D)A.国家B.企业C.个人D.国家、企业和个人二、辨析题1、先富不会带来共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主要是指个体劳动者与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 入. (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主要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工作的劳动 者得到的工资收入.这种收入实质上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商品获得的价值和价格. (3)资产收益.主要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个人经营者获得的资产收益,如通过 直接或间接融资方式向资金需要者提供资金,取得红利,股息,利息或分享收益, 劳动者购买债券,股票和在银行存款取得的利息收入,也是一种变相的资产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 入的分配制度.
指导思想:个人经济实践活动的支出与收入决定经 济建设的收益与速度(效益).经济建设的收益与速 济建设的收益与速度(效益).经济建设的收益与速 度决定个人乃至家庭的经济发展情况. 度决定个人乃至家庭的经济发展情况. 总则: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 现共同富裕.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益.
(4)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包括凭借知识产权,技术转 让或入股,信息咨询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允许和鼓励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利于加强科学研究,推动科技进步, 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 (5)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主要是指我国私营企业主和外资及港台澳投资的 企业中的企业主按资本获得的利润收入,这些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但只要合法,国 家法律就予以保障.
我们实行的按劳分配原则,同马克 思的设想有很多不同.这主要是: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但不 是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 (2)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 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不仅取决于自己 的劳动贡献,而且还取决于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 (3)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 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 尺度. (4)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式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商行备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中政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中政解析: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大纲要求1、重点掌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掌握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3、了解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

4、理解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5、掌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的含义。

&要点速记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具有客观必然性。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消费资料的分配形式。

因此,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个人收入分配中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除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以外,还有其他非公有制经济,这就决定了在按劳分配方式以外必然存在其他分配方式。

(2)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多种分配方式。

即使在同一种所有制经济中,也存在多种实现形式。

如全民所有制经济,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根椐企业的性质、规模和技术特点,分别实行国家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经营等多种实现形式。

在这些不同的实现形式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职能、利益存在差别,他们获得收入的方式也必然不同。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企业可以获得一部分超额利润,并加入职工的收入分配,体现了不同企业的不同收入,产生了多种分配方式。

另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各类市场活动也给人们带来多种收入。

如房地产市场活动带来的资产收益,资金市场活动带来的资金收益,还有市场竞争中获得的机遇收益、风险收益等。

总之,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这种分配制度适应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分配关系上能够调动各方面进行投资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个人收入的按劳分配原则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在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以后,根据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2、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和产品的主人,这就排除了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进行剥削的可能性,使社会产品按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进行分配,劳动成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

所以,按劳分配既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

只有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才能体现出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2)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数量,最终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在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使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能满足社会和劳动者一切合理的需要,还不具备按需分配的物质条件,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3)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劳动的特点包括劳动差别的存在和劳动作为个人谋生的手段两个方面。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受旧的分工和科学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的限制,还存在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差别等。

这就决定了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也有明显差别,按劳分配是体现和缩小这种差别的唯一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阶段,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劳动者还不可能不计报酬地为社会劳动。

在此情况下,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承认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差别,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同他获得的劳动报酬联系起来,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总之,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主义发展尚不成熟,与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在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条件下实行的分配方式相比,按劳分配的实际内容虽然未变,但实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马克思设想在商品、货币关系已经消亡的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直接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社会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质和量,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行按劳分配。

在我国现阶段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不同企业存在各自的经济利益,由于生产经营状况不同,便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的情况。

因此,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进行直接分配,这时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不仅取决于其劳动贡献的大小,而且还取决于所在企业的经济效益。

(2)按劳分配的实现要采取商品、货币形式,而不是劳动证书。

马克思设想未来社会实行按劳分配是通过劳动证书,劳动者从社会领取一张证书,证明他所提供的劳动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

劳动者先以货币工资形式取得劳动报酬,再用货币工资购买个人消费品。

这样,按劳分配的实现必然要受商品价格、货币价值和市场供求的影响。

(3)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只能以劳动所实现的价值量为尺度。

马克思设想在商品、货币关系已经消亡的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按劳分配直接以劳动时间为尺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还是个别劳动,耗费在商品中的劳动时间还是个别劳动时间,不能成为分配的尺度。

按劳分配只能借助于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作为衡量劳动者提供劳动量的尺度。

因此,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要受市场机制的制约。

(4)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马克思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公有制企业之间不存在独立的经济利益,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唯一的分配形式和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而不是全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还存在其他分配形式。

三、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形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但还存在一些非按劳分配形式,如福利性分配、资产性分配、经营性分配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公有制经济以外,还存在其他所有制经济,这就必然存在其他分配形式,如个体经济的分配、私营经济的分配、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的分配。

上述绝大部分分配形式可以归结为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应该取得相应的收入。

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与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显得越来越重要。

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是为了缓解生产要素的紧张程度,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1、福利性分配福利性分配指因享受公有制企业福利待遇形成的收入。

包括两种形式:(1)货币形式,如物价补贴等,直接增加享受者的货币收入;(2)实物形式,如住房、公费医疗等,可以减少享受者的生活费用支出,构成他们的实际收入。

我国的福利制度起源于低工资制度,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职工利益的保护。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福利性分配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要求,应进行改革,缩小其分配范围。

2、资产性分配资产性分配指投资于股票或债券得到的股息、利息、红利,以及银行存款所获得的利息,还有租金收入等。

此外,企业凭借占有较有利的条件和国家资产取得较高收益,使这些企业劳动者比其他企业劳动者取得较高报酬,也属资产性分配。

3、经营性分配经营性分配指经营者依据其经营水平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所得到的个人收入。

具体表现为承包经营者和租赁经营者依据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合同规定取得的个人收入。

经营收入和经营者承担的风险紧密联系在一起。

4、个体经济的分配个体经济是依靠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劳动从事生产和经营,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是劳动收入,而不是按劳分配。

个体劳动者的收入中除劳动收入以外,还包括凭借占有的生产资料所获得的收入。

5、私营经济的分配私营经济是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

在私营经济中,企业主按资本分配取得利润;雇佣劳动者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取得工资。

在企业主收入中,一部分是企业主作为管理者而取得的管理劳动的收入,属于劳动收入;大部分是资本收入,属于带有剥削性质的非劳动收入;还包括一部分机遇收入、风险收入等。

6、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的分配外商独资经营企业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其分配方式和私营经济相类似,资方按资本分配,雇佣劳动者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类企业中,经济关系兼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二重性质,分配关系也表现出二重性,既有按劳分配收入,也有按资本分配收入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取得的收入。

具体则根据双方在企业中的资本、地位、作用、经营管理形式等多种状况决定。

此外,还有经营收入,包括管理劳动收入、机遇收入、风险收入等,其中一部分成为资方收入,一部分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职工的收入。

四、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条件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新的收入分配方式,是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影响生产。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必然会带动和促进收入分配的调整和完善。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一部分地区、企业和个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这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实行这种分配制度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按劳分配作为分配方式的主体,是由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所决定的。

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的体现和条件。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