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保障装备建设体系发展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空保障装备建设体系发展思路

作者:朱建涛姚学荣王朋飞

来源:《硅谷》2015年第01期

摘要军用航空设备的作战效能发挥主要依托航空保障装备的支持,在国家高科技军事装备对未来战争所起作用的重视,研究航空保障装备发展的重要性不亚于研发新型航空军用设备。本文基于现代社会需求角度探究航空保障装备的发展,对航空保障装备未来的思路原则予以阐述,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航空保障装备;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V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5)01-0238-01

航空保障装备指的是在飞机执行飞行任务及地面维修时提供辅助支持的设备仪器的统称。国内科技军事的不断发展与提升带动了军用航空装备的大规模制造和研究,军用航空装备的种类和性能不断升级,而航空保障装备则承担着保障各类型军用航空设备的正常运行。换言之,现代军用航空设备技术性和复杂程度不断攀高,令航空装备保障环节面临更大挑战。

1 航空保障装备的现状分析

我国航空保障装备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步形成品种齐全、布局合理、配备完全的较完善体系,但航空装备在部队内的使用细节看,仍旧存在亟待改善之处。

1)透过体系表面,航空保障装备体系结构仍旧存在缺陷。目前的航空保障装备体系内包括地面保障、故障检测、设备维修、原材料保障等多个环节,针对不同航空军用设备的运行问题均由对应的保障设备予以解决。然而,综合保障设备的缺位依然暴露出体系结构的不完整,比如,应急机动、野战保障等装备的欠缺。此外目前航空保障装备的型号较少,品种单一也成为体系不完善的典型表现。与他国相比,我国航空保障装备的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方面亟待进一步提升。

2)透过不断增加的数量,航空保障装备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存在差距。以航空站点保障装备中常用的电源车为例,虽然数量众多,但功能性能较为单一,多功能、综合保障时效性高的电源车数量少,无法匹配多类型机种启动及通电检查实际需求。现代军事战争中机种使用数量、种类相对较多,倘若保持现有电源车配备现状,较难满足作战需求。

3)透过性能升级,当前的航空保障装备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化管理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特色表现,而我国航空军用装备信息化管理仍旧处于探索阶段,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在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处于落后水平。在实际操作中,主要依靠手动设备、半自动化设备

完成保障装备的运作,而受到装备检测难度大的影响,这一模式的效率显著偏低。同时,人工为主航空保障装备的运作流程对操作人员的依耐性过强,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甚至是事故在所难免。

2 航空保障装备发展原则分析

1)技术层面。

①航空保障装备的发展需要与作战航空装备发展速度保持一致。军用飞机作战过程中,对应的综合航空保障装备体系需要为其提供协同保障。就目前国内形势看,航空作战设备的设计制造与保障设备的设计制造之间的沟通联系不太紧密。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作战设备制造完成后再寻求保障装备的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当前军事领域的发展需求。因此未来航空保障装备的发展需要紧密牵连作战设备制造部门与保障设备制造部门。保障装备制造部门应积极参与作战设备的研制、生产等流程中,通过实地经验的积累,最终制定并实施统一的保障装备参数标准,这一改善方向也助于航空保障装备制造的效率。

②软硬件系统的配套开发必不可少。在航空保障设备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对于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的依耐性较强,而二者目前的研发处于相对独立的环境,并不存在实际有效的关联,这一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航空保障装备应用实效。因此,未来软件程序对航空保障装备的影响力需要随之扩大,新型军用航空作战设备的使用与技术保障的研发应协调好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关系。

③传统保障方式与现代保障方式的有机结合,会提升航空保障装备的反应能力。传统的航空保障装备运作需要摆脱个体思想,而逐渐与作战设备运用相结合,借助信息时代的科技产物在组织结构、保障功能等层面实现综合协调发展,以谋求整体最大功效为发展目标。

2)管理层面。

①航空保障装备的管理体系涉及的方面较多,系统较为复杂,因此,借助科学管理方式对于保障体系功效有重要意义。参考国外成功军事管理经验可以发现,在此领域得到广泛认可的管理方式为统一管理模式。我国目前缺乏统一化管理的航空保障设备管理体系对于全系统与全寿命的优化作用不大。特别是在保障设备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国内管理模式的消极效应必定会扩散。结合我国实际,在遵循原有编制体系和职能分工的前提下,宜成立由军方与职能部门代表组成的航空保障装备管委会,对航空保障装备的规划和发展进行统筹、协调。改变传统各自独立的管理机构,建立统一中心,将制定标准法规、整合资源、设备验收、临时应急灯功能进行合理部署与责任分配。

②传统理念中,航空保障装备是航空作战的附属品,其并以平等身份参与到军用航空装备体系的完善中,这一理念对于保障装备的体系协调与发展十分不利。而未来的航空保障装备的

发展需要扭转相关人员的这一落后观念,提升决策者与领导对航空保障装备设计、制造、管理的重视,在此基础上,提高资源分配率与利用率,促进航空保障装备的发展。

3 发展思路

1)航空保障装备分析与设计全面实现标准化,西方发达国家在此方面已实现标准化,并颁布了相应军标和手册,其设计和分析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实现设计分析工作自动化。

2)积极应用计算机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制定航空保障装备过程中,建模与仿真技术决定用户需求所必须装备水平和范围的一种有效技术,可以确定装备研制费用、进度和性能的要求,以及在满足全寿命周期费用条件下的优化组合参数,通过仿真建模了解航空保障装备中各零部件、组件、设备和软件与整个装备的关系,并验证其正确性。

3)积极推行实验技术与健壮设计技术,应用其技术能以低的成本提高航空保障装备的可靠性,通过评价装备的物理特性和特性变化对装备可靠性的影响,以便在装备设计中充分考虑其因素,以低的费用提高其可靠性。

4)广泛采用容错和重构技术,近年来各种微处理机、门阵列和其他复杂的数字式器件广泛应用,例如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在开发可以动态重构门阵列的硬件容错技术,它可以按需要在预定的容错级上进行重构。

4 结束语

基于本文内容可知,在航空保障装备的发展中,“配套研发、协调管理、统一体系”缺一不可。未来我国航空保障装备的发展需要兼顾技术发展和管理发展,借助二者的协调作用提升我国航空装备的功效发挥,为我国军事领域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张振忠,袁宵刚.装备保障信息化研究初探[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4(01):16-20.

[1]贺波,刘晓东.论保障装备体系发展趋势与建设思路[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报,2007(01):78-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