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初步学习体会提出猜想的方法及类比,说理,举例论证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
2、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3、能够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重点:学生参与推导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比赛激趣,提出猜想.(1)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
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
(请看大屏幕,左边的两组同学做A组的题,右边的两组做B组的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开始)9×( 37+63) 9×37 + 9×63(2)评出胜负。
(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
可以看出左边的同学做得比较快,(问同学)你们有什么意见吗?)刚才的计算中你发现这两道题有什么关系吗?教师让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点,并指名说一说自己找出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两道题其实可以互相转化,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9×( 37+63) =9×37 + 9×63(3)将学生的发现以他(她)的名字命名为“猜想”。
【设计意图:在课的开始,组织数学热身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我们下面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在其它的题里也是否成立?请看大屏幕。
)昨天,老师去超市里买东西,看到下面这些物品。
橙子每箱28元,苹果每箱22元。
如果橙子和苹果各买3箱,一共需要多少钱?(1)全班同学独立完成。
(2)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师板书)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谁来说说看?(生回答,师板书)算式(28+22)×3 和28×3+22×3的每一步各表示什么?谁能说给大家听听?(3)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异同点,并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6篇)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作者整理了6篇《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过程一、创设比赛场景,在活动中激趣谈话:听说我们四(1)班的同学口算速度快,正确率高,想不想显一显身手?那我们来一个速算比赛怎么样?A组B组(1)135×6+65×6(1)(135+65)×6(2)9×37+9×13(2)9×(37+13)在A组同学不服气,说B组容易时,教师激趣:是吗?B组容易?那我们再来一次好吗?A组B组(1)(10+4)×25(1)10×25+4×25(2)(4+8)×125(2)4×125+8×125谈话:为什么这次A组又输了?观察观察,可不要冤枉了老师。
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小结: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一切数学知识来源于发现问题,而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有所成就在于他发现问题。
看看今天我们的同学们发现一个怎样的数学知识。
有信心吗?给自己鼓鼓掌!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有5个同学就要去参加“海安县首届批发王杯少儿才艺大赛”了,声乐兴趣小组的于老师准备为他们每人买一套一样的漂亮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评析:玩是学生的天性。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需要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并能够解释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同时,学生可能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并能够解释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例题解析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乘法分配律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乘法分配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乘法的基本运算,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讲解乘法分配律: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乘法分配律的运算过程和应用方法。
3.练习题解析:分析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4.实际问题应用: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答。
5.总结与拓展:总结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点,给出拓展题目,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但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知道乘法分配律的表述。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表述。
2.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例题: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花了15元。
请问,苹果和香蕉各多少钱一个?2.呈现(10分钟)呈现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表述,让学生明确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1.计算 4 × (5 + 6)2.计算 3 × (2 + 4)3.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巩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小组合作题:1.找出更多的例子,验证乘法分配律的正确性。
2.讨论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乘法分配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乘法分配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乘法分配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运算方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例子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掌握。
2.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思考,从而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素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
例如,计算(2+3)×4。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用PPT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a+b)×c = ac + bc。
通过例题和讲解,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简化计算,并进行解答。
4.巩固(10分钟)讲解一些关于乘法分配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分配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讨论。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乘法分配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乘法分配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乘法分配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运算方法,对于乘法分配律,他们可能有一定的听说经验,但对其本质理解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经历探究、思考、总结的过程,从而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探索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实际意义。
2.探索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乘法分配律。
3.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法分配律的相关课件,展示实例和问题。
2.学习材料:准备与乘法分配律相关的生活情境材料,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3.板书设计: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板书,突出关键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与乘法分配律相关的实例和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和激励评价。
4.巩固(10分钟)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形式,巩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这样的抽象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一点。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知道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字母表示方法。
2.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2.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乘法分配律。
3.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乘法。
2.新课讲解:a.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b.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生动地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c.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3.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培养合作意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字母表示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4课《乘法分配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4课《乘法分配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乘法分配律》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4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并证明乘法分配律,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发现和证明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实际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证明乘法分配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有趣的PPT,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3.教学案例:挑选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乘法分配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小华1个,小丽2个,那么小明一共分给了小华和小丽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如“(a+b)×c = a×c + b×c”。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原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来逐步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践等方式,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乘法分配律的解题策略。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乘法分配律的原理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乘法分配律的相关内容。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程度。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小棒等,用于直观展示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 2 × (3 +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表达式,并用具体的例题解释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这样的抽象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理解。
2.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数学、理解数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3.准备教学板书和黑板。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2×(3+4)=(2×3)+(2×4),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并用生动的例题解释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例题,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动手计算,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技巧。
5. 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乘法分配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乘法运算,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例题讲解以及练习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含义。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理解。
2.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例题,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法: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巩固乘法分配律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投影仪和幻灯片。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例如:有一个篮子,里面有3个红苹果和2个绿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例题,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做。
(教案)第六单元 乘法分配律-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数学问题。
2.通过参与课堂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其数学思维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其数学素养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引入乘法分配律,提问:什么是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有哪些?2.通过探究数学游戏巧妙地引出乘法分配律。
【游戏规则】:老师口中报出一个三位数A,学生需用两个两位数的数B、C凑成A,且B和C的积等于A的积。
3.学生讨论游戏的答案,老师给予正式引入,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二、展示实物1.老师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自由组合排列,引导学生找出实物之间的规律。
2.老师提问:某一个实物有多少个,由几组实物组成,请学生口算得到答案。
3.老师介绍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它的意义和效用,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与规律。
三、小组探究1.老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合作,进行乘法分配律的探究。
2.老师分配一些题目和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独立思考,查找规律,展示探究结果,并互相汇报,加强彼此的理解和巩固概念。
四、练习环节1.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加强学生的练习能力,提高其数学素养和自信心。
2.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指导和辅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巩固作业1.老师布置数学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加深理解和掌握。
2.老师对作业进行评阅,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和指导。
六、反思总结1.老师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核心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2.老师通过学生的表现和数学测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提高效益,并对下一步教学进行调整和完善。
七、拓展延伸1.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分配律的实际应用,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购物算账、工作中的报价计算等。
苏教版数学四下《乘法分配律》word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乘法分配律》word教案一. 教材分析《乘法分配律》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激励评价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激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法分配律的相关课件,包括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例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质量是200克,那么3个苹果的总质量是多少克?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能够通过乘法分配律计算简单算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以及乘法分配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应用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1. 认知导入通过复习加减法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知识点,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了解。
2. 拓展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教师通过图表等方式表现出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例如:6×(2+8) = 6×2 + 6×83. 提高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知教师通过板书等方式呈现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式。
例如:21×14 = (20+1)×14 = 20×14 + 1×14 = 280+14 = 2944. 练习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提供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能力。
例如:1.30×(6+9) = 30×6 + 30×9 = _______2.65×(2+3) = 65×2 + 65×3 = _______3.87×(3+4) = 87×3 + 87×4 = _______5. 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师通过实例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例如:如果4个苹果的价格是3元,那么8个苹果的价格是多少?通过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得到:8×(3÷4) = 2×3 = 6所以8个苹果的价格是6元。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5《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5《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5《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简单的应用。
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它可以帮助学生更简便地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对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乘法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时,可能会出现理解不深、应用不熟练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乘法分配律,逐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难点:乘法分配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法分配律的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买书”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小明买了3本故事书和2本连环画,每本故事书8元,每本连环画12元,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运用方法。
如:(a+b)×c = ac + bc,并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这个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优秀教案,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乘法运算和四则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2.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例题教学法: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例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小黑板等,用于展示和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并用具体的例题进行解释。
例如,展示一道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引导学生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答。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和乘法结合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他们对于乘法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难点: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有趣的PPT,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例如,展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计算这些物品的总价。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例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文《乘法分配律》优秀教学设计 4篇
课文《乘法分配律》优秀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乘法还有其他的运算律吗?希望今天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有新的发现。
出示问题一、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2米,宽是28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师: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生1:(72+28)×2生2:72×2+28×2(板书两个算式)师:同学们给出了两种办法,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选择其中的一个算式计算一下。
生计算。
师:请选择第一个算式的同学,说出你的计算结果。
生:长方形的周长是200米。
师:谁选择的第二个算式,结果又是多少呢?生:我算的结果也是200米。
师:通过大家的计算,这两个数算式的结果相同,我能不能在这两个算式之间写上“=”?生:可以板书:(72+28)×2=72×2+28×2出示问题二:学校要换夏季校服了,上衣每件32元,裤子每件18元,四年级一班共64人,一共需要多少元?师:这道题你有能用几种方法解答?结果是多少?(生计算,汇报)生1:我列的算式是32×64+18×64,结果是6400元。
师: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的?生2:我列的算式是:(32+18)×64,结果也是6400元。
师: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却是相同,那这两个算式看来也是相等的。
板书:(32+18)×64=32×64+18×32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刚才得到的两个等式,你有怎样的感觉?生:可能有规律。
师:真的有规律吗?【评析:教师创设了求长方形的周长和学校买校服的情境,提出“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学生很快地按要求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并且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出两式相等。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案教学内容: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2—63页及“练一练”以及练习十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乘法分配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
2、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并能初步知道乘法分配律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纸条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复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律?这些运算律用字母怎么表示?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2、揭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律。
二、学习例题:1、出示例题图:读一读信息: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领24根跳绳。
一共要领多少根?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列综合算式,并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然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3、汇报预测:解法一: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
(6+4)×24=10×24=240(根)解法二: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
6×24+4×24=144+96=240(根)4、观察比较。
指出:以上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它们计算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个算式连起来?板书:(6+4)×24=6×24+4×24比较:左右这两个算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呢?(相同:三个数是一样的,都有乘法和加法;不同:前面的算式中出现了1个24,后面的算式中出现了2个24;一个是两步算式后面一个是三步算式……)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先算6加4的和,再算10个24是多少;等号右边先算6个24与4个24各是多少,再求和。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规律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但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够熟练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
2.准备PPT,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应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买了一些苹果和香蕉,苹果每斤3元,香蕉每斤2元,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题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乘法分配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面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分配律》教案
授课班级:四(2)班执教人:干强胜时间:2015年4月30日上午第一节课
教学内容: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2—63页及“练一练”以及练习十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乘法分配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
2、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并能初步知道乘法分配律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纸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复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律?这些运算律用字母怎么表示?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2、揭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律。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读一读信息: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领24根跳绳。
一共要领多少根?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列综合算式,并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然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3、汇报预测:解法一: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
(6+4)×24=10×24=240(根)
解法二: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
6×24+4×24=144+96=240(根)
4、观察比较。
指出:以上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它们计算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个算式连起来?板书:(6+4)×24=6×24+4×24
比较:左右这两个算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呢?(相同:三个数是一样的,都有乘法和加法;
不同:前面的算式中出现了1个24,后面的算式中出现了2个24;一个是两步算式后面一个是三步算式……)
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先算6加4的和,再算10个24是多少;等号右边先算6个24与4个24各是多少,再求和。
用语言来表示它们的联系:两个数合起来乘24等于两个数分别乘24再合起来。
(只要学生能大概说出类似的意思就行。
)
5、探索规律。
(1)提出假设:是否任意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都会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呢?请同学们再举几个例子验证。
在规定的时间内,请你写出符合这样特点的等式。
交流:你写了几个?读一读。
(2)一是所举例子是否符合要求;二是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总结规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数,可以写成:(a+b)×c=a×c+b×c 师生交流后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
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改写算式,通过改写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
其中有顺向的改写,也有逆向的改写。
学生在逆向改写时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在组织练习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
2.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呈现了学生初学乘法分配律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40×50+50×90与40×(50+90)让学生辨析,从而进一步明晰概念。
还选择了比较特殊的情况,如74×(20+1)与74×20+74,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而不是形式上理解乘法分配律。
3.完成教材第65~66页“练习十”第6、7题。
第6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进一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优越性。
第7题,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并用乘法分配律沟通不同算法间的联系,既能加强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又能加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4.比较大小,得出乘法分配律对减法同样适用。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
(6+4)×24=10×24=240(根)6×24+4×24=144+96=240(根)
(6+4)×24=6×24+4×24
(a+b)×c=a×c+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相加,结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