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框架
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及学分
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及学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共安排7-9个研究任务群。
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
必修课程共有7个,包括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以及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有9个,包括必修课程中的7个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和科学与文化论著研。
选修课程共有9个,包括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6个以及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和跨文化专题研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学分分配为必修8学分,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占1学分,当代文化参与占0.5学分。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6学分,选修课程共12学分,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研究任务群中。
各研究任务群的学分分配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0.5学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汉字汉语专题研讨2学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2学分,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2学分,文学阅读与写作2.5学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0.5学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2学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5学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0.5学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2学分,外国作家作品研1学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1学分。
必修课程为2个学期,共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为2个学期,共6学分;选修课程为2个学期,共12学分,供学生自由选择。
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个人需求和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选修课程则由学生自由选择。
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意愿和学业状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方向和空间。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本次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知识框架,旨在促进职业技能培养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技术潜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服务的发展。
2017年版本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鼓励更多高中学生拓宽视野,考虑到学生未来就业发展需要,在内容设计上遵循精细化,多元化,深化的原则。
解读如下:一、课程结构1、普通高中共有17个技术课程,其中3门核心课程,14门选修课程,确保存在重点,且得以充分的练习机会;2、此17门技术课程强调实践能力,包括工程类、信息技术类、艺术类以及体育类等,课程细分,提高实践效果;3、课程分为素养类、技能类、应用类和综合类4个模块,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基本技能,培养丰富多彩的综合素养;4、课程有具体的学时分配,最多不超过400学时,确保更大的学习空间去展示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师资力量1、在普通高中,定额配置技术教师的比例在40%左右,确保有充分的教师来配合技术教学;2、技术教师从业经验丰富,并具有针对性的技术课程培训,使之能够把握课程设置;3、技术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及时掌握新技术,更新教师技术,以便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
三、衔接社会阶段1、技术课程的设置不仅注重理论,还强调社会实践,促进高中生和实践阶段学习的有机衔接;2、校企合作,开展实习项目,学生能够以实际的行动深入体会技术学习的内容;3、相关技术考证,提升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充分引导学生在职业发展上充分掌握专业技能;4、还可以推出计算机应用能力诊断考试、普通高中技术成果展示等等,让学生在技术学习中更好地去实践,提升自身能力。
四、强调教育方向1、前瞻教育的宗旨,使得技术教育从老掉牙的考试型转型为现代意义上的学习型;2、以学生未来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扎实的基础上,充分掌握社会所需要的实践技能;3、课程教学要求逐步过渡,使学生逐步由传统技能转到发挥自身创造力及创新能力等;4、教师管理也要跟上学习素养提升节奏,有利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憧憬新的学习方式,探索上山峰的途径。
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说明
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说明(一)课程结构与学分配置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共8个,即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而且除“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之外,其它7个领域都有相应的科目组成,每个科目制定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以及规定有一定弹性范围的学分数,为全面实施学分制课程管理提供了平台。
(二)学分配置说明1.学分制及学分的规定学分制是反映学生在学校课程方面发展履历的一种课程管理制度,也是衡量学生在课程方面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
它以量化的分值方式,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
学分制的实施方式很多,考虑到我国教育资源有限、学校规模与班额太大、学制的相对稳定以及高考、大学录取等的配套政策跟不上,比较稳妥的办法是采用学年学分制。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关于学分的规定如下:每一个学分等于一个学期内每周一课时(40-45分钟)的课堂学习,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若单从课时来说1学分=18课时。
2.毕业学分要求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的精神,根据我国高中已分普通高中、综合高中与职业高中的特点,没有必要再按毕业生的出路规定毕业要求。
需要考虑的是,在普通高中范围内,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国家规定的学分底线适当降低一点,给地方和学校特别是学生个人留出空间。
因此,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是:学生在三年内至少获得144学分,必修学分不低于116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选修学分?不低于22学分,选修学分Ⅱ不低于6学分。
因此,对于试行学分制管理的学校,学生修满上述规定的最低学分,并通过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并由学校发给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
3.从学分结构看学生发展空间从理论上分析,三年高中可以获得189学分,按新课程方案的规定,毕业学分最低要求是144学分,因此,有45学分(占总学分24%)的空间留给学校支配,这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各学科课程结构一览
B类四个专题:微积分(2)、空间向量与代数(1)、应用统计(2)、模型(1)
几何与代数(42课时)
几何与代数(44课时)
C类三个专题:逻辑推理初步(2)、数学模型(2)、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2)
概率与统计(20课时)
概率与统计(26课时)
D类四个专题:美与数学(1)、音乐中的数学(1)、美术中的数学(1)、体育运动中的数学(1)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各学科课程结构一览
(2017年版)
学科
必修
选择性必修
选修
备注
语文
(共8学分):7个学习任务群
(共6学分):9个学习任务群
(12学分,任选):9个学习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1)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
跨文化专题研讨(2)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5)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1)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2)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1)
数学
(共8学分):5个主题,144课时
(共6学分):4个主题,108课时
(6学分)五类课程,自主选择
必修安排机动6课时
预备知识(18课时)
函数(30课时)
A类三个专题:微积分(2.5)、空间向量与代数(2)、概率与统计(1.5)
4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选择性必修4个系列,学生根据自己发展方向和意愿选择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生活系列
传统工艺及其实践
技术与工程系列
新技术体验与探究
技术与设计2
技术与职业系列
技术集成应用专题
技术与创造系列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介绍
1
重要内容
历
史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
2
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
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历
史 3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 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
程中的重要内容
必修模块
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
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
近代民主与 专制的较量
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探索历史 的奥秘
世界文化 遗产荟萃
选修模块
地理
• 宇宙中的地球 •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体育与健康
选修 系列
田 径 运
动
球 类 运 动
体 操 类 运 动
民 族 民 间 体 育
冰
雪 或 水 上 运
新 兴 运 动
动
健 康 教 育 专 题
从上述系列中选修若干模块,确保每周 两节教学时间,获得11个必修学分,其中 田径运动、健康教育专题各应保证1学分。
关于模块
➢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 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 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社会 生活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身体表达的艺术 戏剧创编入门
艺术与 生活 系列
民族民间音乐 图形的奥秘 舞蹈与服饰
中外戏剧欣赏
艺术与 文化 系列
艺术与 情感 系列
音乐的情感表现 视觉语言表达 舞蹈即兴表演 戏剧表演基础
艺术与 科学 系列
音乐与科学 材料与造型艺术 乐舞与身心健康 影视特技
上述四个系列共16个模块,从中 任选6个模块,获得6个必修学分。
▪ 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 学分,三年共完成6学分;
▪ 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 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框架PPT课件
2020/10/13
3
(三)必修学分、选修学分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关系
每个科目都规定了要获得多少个必修学分,必修课程 (模块)自然是要学的,但必修学分并不一定都是从必修 课程获得的。如,物理有6个必修学分,其中4个是通过学 习共同必修模块获得的,另外两个学分要从选修课程Ⅰ中 获得。
选修学分自然是从选修课程Ⅰ和选修课程Ⅱ中获得的学 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学生在三年里在 选修课程Ⅱ中至少要获得6个学分。
2020/10/13
2
(二)新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Ⅰ、选修课程Ⅱ
1、由谁开发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Ⅰ的标准由国家研制,选修课程
Ⅱ由学校自行开发(校本课程)。
2、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课程由谁开发关系不大 选修课程Ⅱ是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但校本课程并
不都是选修课程。如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学校开发的 必修课程。
2020/10/13
1
一、新课程的结构框架有什么特点?
(一)新课程分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
1、学习领域 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 与健康和综合实践八个学习领域。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 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 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2、科目 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如,综合实践活动包括 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的内容。这里的研究 性学习与学科中的“研究性的学习”不同,它是一门超越学科的、 以探究为学习方式的、独立的综合课程。 3、模块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可见,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是 科目开发的主要平台和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
等;二是进行教师教育改革,已经制定教师教育 课程标准,接下去还要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摘要]自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来,新课程标准以新的结构、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体系,给数学教师带来全新的教育思考,这也将改革现有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端。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本文对新课程标准执行后课程结构上的变化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作者的工作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一、课程结构的变化1.课程结构的设置课程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是国际课程发展的潮流。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通过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实施来体现这一要求的,《大纲》的课程结构是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一种的课程模式,高中按“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的办法安排,即高中一年级、二年级设必修课,学完必修课进行会考,高三分流,学完理科和文科数学后参加相应的高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标准》)改革课程结构,通过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扩大选择和发展空间,为不同基础、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
在《标准》中,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等5个课程系列构成。
在选修系列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课程的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可以相互转换。
学生做出选择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经过测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即可转换。
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在课程内容、方向、层次上进行更多的选择赋予了实实在在的意义,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时数为提供更多选择空间,《标准》主要通过调整必修课时,在课程时数上给予了必要的保障,《标准》必修课总课时数从《大纲》上的280课时减少到180课时,而其余的课时转移到选修课程,即适当地限制体现对学生共性发展要求的必修课时,加大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选修课时,这就使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可自主选择选修课的课时数大大增加,既统一,又灵活,增强教学的弹性,无疑使扩大选择性更可能落实到实处。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2024年,我国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将进行更新,新的课程标准被称为“核心素养版”。
这个新的标准将带来一系列变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下面是对这个新的标准的一些简要介绍。
一、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因为在信息爆炸和全球化的时代,仅仅掌握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一系列的综合能力,才能在未来的挑战中取得成功。
因此,新的课程标准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课程结构新的课程标准将历史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知识、主题知识和扩展知识。
核心知识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历史知识,主题知识是与核心知识相关的主题和问题,扩展知识则是与核心知识有关的其他知识。
通过这样的划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课程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将历史课程的内容扩展到了全球范围。
除了中国历史之外,学生还将学习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这样的改变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国际环境。
四、课程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将参与到一系列的实践项目中,通过调查研究、讨论辩论、创作写作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历史素养。
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五、评估方式新的课程标准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之外,学生还将参加项目展示、实践评估和综合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考核。
这样的评估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使评估更加客观和公正。
六、教师角色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教师将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方案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自200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起,北京市普通高中全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
为体现新课程“适应社会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的特点,落实《北京市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同时兼顾朝阳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请各校参照执行。
一、高中课程结构朝阳区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学习领域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2、科目每一个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共12-13个科目。
3、模块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
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二、课程说明及课程设置(一)课程说明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并通过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普通高中学生须修满三年并且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的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必修116学分、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设置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22学分、学习学校自主开设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6学分。
必修116学分包括:语文10学分、外语10学分、数学10学分、思想政治8学分、历史6学分、地理6学分、物理6学分、化学6学分、生物6学分、技术8学分(其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艺术6学分(或音乐、美术各3学分)、体育与健康11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学生修满144学分之后,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选修更多的模块,并获得更多的学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章建跃zhangjy@一、数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二、课程的十大理念•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三、课程目标•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具体目标:• 1.获得“双基”。
•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课程结构•必修课程5个模块,各36课时•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必选模块(各36课时)•系列1:文科必选•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系列2:理科必选•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普通高中 新课程方案介绍
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
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 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基基础。
2、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 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 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
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
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
1.3 2
¸ å þ ° Ä ±
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 的校长认为课程难度过大;37.1%的教师认为课程 内容偏多,36.7%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过大。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60 40 20 0
Ì º ´ Á ³ ¯ ´ Ó Ç ý Ï . .. ´ Á ³ Ì º ¢ «
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生、
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 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 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为学校创造性的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
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
保障
3、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50.8 30.5 12 5.4 0.8 0.6
Ó É
Û ¿
¸ º
ô ¾ É º ¦ Ç ° º Ú Ç
ª Ë
ô Ó
§ Î Ñ ¬ ó ² ¼ ¾ Á ³ é Ç
æ À
© Ì « ¾
ä Ã
û È
« ¼ ´ °
Í Ð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 获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 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行)
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落实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按照必修课程统一安排、选修课程自主选择的基本思路,构建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1.科学性原则。
遵循教育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我省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实际出发,按照不同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特点和必修、选修的具体要求,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合理设置和安排课程容。
2.系统性原则。
全面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整体构建普通高中阶段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的课程,整体设置和安排必修和选修课程,构建相互衔接、层次递进、具有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均衡性原则。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在达到国家课程方案和页脚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学有所长,促进普通高中学校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呈现办学特色。
4.实效性原则。
充分考虑我省不同地域学校在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从普通高中的整体水平和大多数普通高中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普通高中在新课程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校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普通高中均能够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并取得实效。
二、培养目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应全面落实国家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要特别强调以下具体培养目标:1.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3.具有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4.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页脚5.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6.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课程结构
附件2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课程结构
注:1.音乐必修课程3学分,有两种组合模式供学校自选:(1)音乐鉴赏(2学分),剩余1 学分从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中选学。
(2)音乐鉴赏(1学分),剩余2学分从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中选学。
2.美术必修课程3学分,其中美术鉴赏(1学分),剩余2学分从绘画、中国书画、雕塑、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中选学。
3.体育与健康必修课程不少于12学分。
学校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校实际,确定必修必学、必修选学的学分分配方案及课程内容,适当增加必修必学学分,以满足田径、体操等基础性运动项目的学习需要。
4.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带※号的数据与数据结构、电子控制技术列入选考范围。
5.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是必修课程,三学年持续开设。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其中研究性学习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三年至少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社会实践包括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
劳动包括志愿服务、劳动实践等,其中志愿服务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劳动实践的修习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以及校本课程的内容统筹。
高中新课程方案
(略)
关于学习领域
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 的若干科目组成;
设置学习领域
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 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 指导教师教学;
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 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 目过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社会实践
必修学分 10 10 10 8 6 6 6 6 6 4 4
6
11
15 2 6
选修I学分 选修II学分
根据社会对 人才多样化 的需求,适 应学生不同 潜能和发展 的需要,在 共同必修的 基础上,各 科课程标准 分类别、分 层次设置了 若根选修模 块,供学生 选择。
学校根据当 地社会、经 济、科技、 文化发展的 需要和学生 的兴趣,开 设若干选修 模块,供学 生选择。
关于模块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通 常为36学时。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 容的逻辑联系;
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 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 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 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
模块的设置
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和内容相对稳定与 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便于适时调整课 程内容;
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 创造条件;
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 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
各科目内容结构示意
语文
必修
语语
文文
1
2017年颁发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标题:2017年颁发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
2017年,教育部颁发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旨在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本文将对2017年颁发的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课程标准的修订背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教育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教育部决定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三、课程标准的修订内容1. 课程目标的调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 课程结构的优化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更加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必修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科目,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设置。
3. 课程内容的更新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更加注重内容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四个方面,旨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课程评价的完善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课程评价进行了完善,更加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旨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2. 完善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和设备;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4.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5.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拓展空间。
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设置
课程设置方案(一)语文(代码YW)1、课程说明高中语文课程由5个必修模块和5个选修系列组成。
5个必修模块为语文1、语文2、语文3、语文4、语文5。
每修完一个模块并考核合格获2学分。
5个选修系列为诗歌与散文(系列1)、小说与戏剧(系列2)、新闻与传记(系列3)、语言与文字(系列4)、文化论著研读(系列5)。
每个系列分为若干模块,选修一个模块并考核合格获2学分。
2、教学与学习要求:最基本要求,完成必修10学分,有志于文史和理工经济类发展的学生,应从5个系列中选修4个模块,并获得8学分,有志于人文社会科学、语言文学方面发展的学生,应从5个系列中选修7个模块,并获得14学分,达到最高要求。
(二)英语(代码EN)1、课程说明高中英语课程由5个必修模块和2个选修系列组成。
5个必修模块为英语1、英语2、英语3、英语5、英语5,按1—5的顺序依次开出,选修系列1在完成必修的基础上按顺序开始,共6个模块,即英语6—英语11,每个模块2个学分。
选修系列2是任意选修课程,是与水平、等级没有直接关系的兴趣型、拓展型的选修课程,有10个模块。
2、教学与学习要求最基本要求,完成必修课程(英语1--5)的10学分、并达到7级目标要求。
有志于文史和理工经济类发展的学生,应选修英语6--英语8,达到8级目标要求,有志于英语方面发展的学生应继续选修英语9--英语11,并达到9级目标要求。
1、课程说明高中数学课程由5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系列组成,5个必修模块为数学1、数学2、数学3、数学4、数学5,按1—5的顺序依次开出,选修系列1和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系列3和系列4由若干个专题组成,每个专题1学分。
必修是选修系列1和系列2的基础,系列3和系列4基本不依赖其他系列课程,可同时开设,不考虑先后顺序。
2、学习要求最基本要求,完成必修课程(数学1--5)的10学分,有志于文史、社会科学发展的学生,应选修系列1-1、1-2和系列3的两个专题、系列4的四个专题,有志于理工、经济发展的学生,应选修系列2-1、2-2、2-3和系列3的三个专题、系列4的四个专题,有志于体艺发展的学生,一般不要求选修。
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指导
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指导目录第一章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设计思路——整体把握课程第一节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结构框架高中数学课程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必修课程,由五个模块组成。
每个模块要学习36个课时,这是每个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部分是选修1、2系列课程,这部分内容可以选择。
对于希望在人文社科方面发展的学生,可以选择选修1系列课程,该系列有两个模块,72个课时;对于希望在理工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可以选择选修2系列课程,该系列有三个模块,108个课时。
第三部分是选修3、4系列课程。
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其功能将在后面介绍。
高中数学课程的整体结构如下框图所示。
1.2 高中数学课程的框图说明选择性是这次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变化,理解选择性是认识课程结构的基础。
必修课程必修系列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由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等四个系列课程组成。
◆选修1系列课程:由两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选修2系列课程:由三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选修3系列课程:由六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选修3-4:对称与群;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选修4系列课程:由十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3:数列与差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选修4-9:风险与决策;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从文化方面
(1)基本涵义 能鼓舞人心、有魅力、助成员发展有关教育的使命、价值和规范, 从而建立学校的文化。 (2)对教师文化的分析 教师文化的定义 有内容与形式两个面向。内容包括实质的态度、价值、信仰、习惯、 假设以及特定教师团体或广大教师社群间共享的做事方式;形式则 包括教师之间关系的形态以及成员间的结盟形式——说明教师间关 系如何运作。 从文化相容性上解释变革抵制现象,以及不同学校的变革程度。
关注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意识形态差异、权力结构的改变、资源的再 分配,以及结盟、谈判、磋商等政治活动。
(3)领导形象
正面:倡导者——重视宣导和建立联盟 例子: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完成了“高的分数+‘好’ 的教师+大的学校”的“资本积累”谋求高端突破 “学校课程发展规划”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
(二)新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Ⅰ、选修课程Ⅱ 1、由谁开发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Ⅰ的标准由国家研制,选修课程 Ⅱ由学校自行开发(校本课程)。
2、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课程由谁开发关系不大
选修课程Ⅱ是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但校本课程并 不都是选修课程。如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学校开发的 必修课程。
(三)必修学分、选修学分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关系
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权责分配框架
国家一级[注] 制 订 课程 计划 和 国家 课程标准 制订教材编写 、 审查 与选用的政策,并组织 审定基于课程标准编写 的教材 制订地方和学校的课 程管理指南 负 责 审议 地方 课 程的 开发方案 确定基础教育课程的 评价制度 (包括大家关 地方一级 学校一级
组织教师培训
资料来源: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新课程的领导、 组织与推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页。
注:国家一级为配合新课程实施采取了多项举措。 一是制定了各种课程管理文本,如关于教材编写、 审查和选用的规定、学校课程管理指南、校本课 程开发建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建议、关于 开展校本教研和改革学业评价方式的意见,还专 门针对高中新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如何建立校内选 课制度、学分制管理以及如何排课的指导性意见, 等;二是进行教师教育改革,已经制定教师教育 课程标准,接下去还要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几点认识
1、我国课程改革还缺乏整全视野。作为关键者,教育行政部门习惯 了使用透过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层级节制和各种视辅导措施传递至 学校这种直线式的行政控制模式;学校里是如法炮制;理论工作者 “各说各话”,而且不同时候说不同的话。 2、可见结构方法是我国进行课程改革的“主打武器”,但用得多不 等于会用,它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3、即便有好的课程,也不过是技术层面的变革。正因为课程改革还 停留在技术、结构层面上——本身还不完善的,忽视了人性、政治、 文化、教育的维度,所以课程改革效果并不好。 4、尽管如此,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是没有起点的,任何类型、历史和 资源设备的学校,都可以找到改革和发展的位置。我们个人何尝不 是这样?“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要 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从政治方面
(1)基本涵义 能说服有关人士互相团结及支持,并能有效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 (2)课程改革政治生态图 新课程方案的形成过程——不能简单斥之为“大杂烩”“大拼 盘”,是政治协商结果的常态。 学科性质的争论——如语文 为什么许多地方把课程改革归约为更换一套教材?不把教材选用 权归还给学校——利益驱动 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众声喧哗” ……
教师文化具有个人主义、不自然的同僚关系以及巴尔干化之特点 互助合作文化 个人主义兼具正面和负面特质。 不自然的同僚关系是强加的、强迫的、以实施为导向的、受行政规 范的、以及可预测的。 巴尔干化指的是将教师们分到学校中独立的、且是互相竞争的次团 体。 互助合作是指能够分享理解、观点、信仰、以及实务工作,完全参 与共同的问题解决与具有创意的计划、相互的支持,以及专业发展。 (3)领导形象 正面:布道者——富于激发、建构经验 负面:盲信者——依靠幻想、错觉和表象进行管理
每个科目都规定了要获得多少个必修学分,必修课程 (模块)自然是要学的,但必修学分并不一定都是从必修 课程获得的。如,物理有6个必修学分,其中4个是通过学 习共同必修模块获得的,另外两个学分要从选修课程Ⅰ中 获得。 选修学分自然是从选修课程Ⅰ和选修课程Ⅱ中获得的学 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学生在三年里在 选修课程Ⅱ中至少要获得6个学分。 除此,由学生任意选修,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负面:玩弄权术者——用诡计、操纵进行管理
3、从人性方面
(1)基本涵义 关切的、提供支持、促进参与、加强成员投入感和满意度,并鼓励正面 的人际关系。 (2)基本视点 仅仅从知能层面理解改革对人的需要是远远不够的 关注学校、教师的生存状态“松绑” 学校里住着一群有需要、有感情、有成见、有技能,也有局限的一群人, 他们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有时还有更强的捍卫旧的态度和信仰的能力。 从人性的角度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人能控制变革”而不是“人 被变革控制”——找到一种既能让人们完成工作,同时又对自己所做之 事有良好感觉的组织形式。 (3)领导形象 正面:促进者——重视支持和赋权增能 负面:畏缩者——推卸责任
心的高考改革)
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权责分配框架
国家一级[注] 地方一级 学校一级
监督国家有关课程政 策的执行情况 ,并组 织全国性水平测验 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 需要,修订课程文件
对本地课程实施、评 组织校本培训,建立以校 价与考试等情况进行 为本的教研制度 监控 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 提供服务 整合社会的课程资源, 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 与课程开发与管理 加强教材、教辅用书 及其他教学材料的使 用管理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框架 及其对实施方式的诉求
个人简介:浙江淳安人。博士,师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专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 长钟启泉教授,2004年获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博士 毕业生称号。近年来参加了教育部多项重大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项目研究。现为教育部师范司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专家组成员,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 师。
一、新课程的结构框架有什么特点?
(一)新课程分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 1、学习领域 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 与健康和综合实践八个学习领域。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 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 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2、科目 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如,综合实践活动包括 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的内容。这里的研究 性学习与学科中的“研究性的学习”不同,它是一门超越学科的、 以探究为学习方式的、独立的综合课程。 3、模块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可见,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是 科目开发的主要平台和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
制订本地课程计划实 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施方案 选用经审查通过的教材 组织审议学校课程实 开发校本课程 施方案,指导学校具 对课程计划实施、教学、 体实施国家/地方课程、 评价与考试、课程资源 选用教材以及校本课 开 发 与 利 用 等 方 面 进 行 程开发 自我监控 开发地方课程 建立教师、学生、家长 为学校课程实施与开 及 社 区 代 表 参 与 学 校 课 发提供服务,帮助学 程管理的机制 校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5、从教育方面
(1)基本涵义 能鼓励专业发展及教学改进,诊断教育问题,对学校教 育事宜提供专业意见及指引。 (2)基本视点 倡导大学更加积极地介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教育 改革正在迎头赶上 “我怎么不会教书(教学)了?” 重塑专业 (3)领导形象 正面:专家——能进行课程领导(狭义)或者说教学领 导 负面:外行——江湖郎中、装模作样
二、从哪些方面推进课程改革?
(一)五个维度 1、从结构方面 (1)基本涵义 能发展清晰工作结构、政策和程序,促使成员对结果负责,并提供适合 的技术支持,以规划、组织、协调和实践课程政策。 (2)围绕三级课程管理权责进行分析 几点发现: 三级课程行政主体可(要)做的“功课”很多,存在很大的制度创新空间。 建立“松控”与“紧控”相结合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 (3)领导形象 正面:建筑师(或者说设计师)——注重分析和设计 负面:“暴君”——凭细节和命令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