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地理必修3《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优秀教学案例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亮点二:跨学科整合
本案例涉及地理、经济、环境等多个学科领域,强调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使其关注国家发展战略,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人文地理素养。
3.通过学习西气东输工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为未来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问题导向
本案例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深入探讨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设计一系列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如:“西气东输工程为何选择这样的路线?”“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醒学生注意论文的完成时间,鼓励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本章节教学内容与过程紧密结合教材,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能源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它将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地理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人文地理素养。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教案
A、劳动力素质高 B、科技实力强
C、矿产等资源丰富 D、市场潜力小
【答案】 5、C
【解析】5、相当于东部地区,中西部的主要优势条件主要表现在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低廉的地价、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故本题选C。
6、中西部地区目前不适合大量承接的产业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 B、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丁坝”的存在,减小了流水对河岸的直截了当侵蚀,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丁坝”的存在还能够提高河流中部流水速度,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而两岸的沉积还能够提高枯水期水位,利于通航。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辽河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少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因此积极影响可从缓解用水紧张、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域联系等方面回答。
D、促进迁入迁出地的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
2、C
【解析】
2、迁入地的就业机会增多,就业压力减小;迁出地的就业机会减少,可不能推动城市化进程;该企业对生态环境没有影响;而利于迁入迁出地的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故选C。
(2019届人教版 区域经济发展 单元测试地理卷)下图示意的是A地向C国等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方向与B地农产品输出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掌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廉价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对环境的影响
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设计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3.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四)课堂练习
1.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a.描述西气பைடு நூலகம்输工程的主要输气线路和输气规模。
b.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c.运用地理学理论,解释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西气东输工程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总结。
2.强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关注地理学理论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3.最后,鼓励学生树立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国家发展,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西气东输工程,分析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论文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运用地理学理论进行分析。
4.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关注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2.通过西气东输工程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区际联系与区域发展问题,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差异,形成包容、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热爱科学的情感,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探讨区域发展问题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环保意识。
高中地理区域协调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区域协调发展教案2020高中地理区域协调发展教案一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基础知识回顾: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1、西气东输概况: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的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依次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省市;经过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等;经过我国地势的第二和第三级阶梯。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③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3、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4、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②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③促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④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4)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东部地区大气质量,缓解沿线地区因能源问题而造成的环境压力二、产业转移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 市场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欧、北美是日本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20世纪末,东亚和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大而成为日本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并成为日本企业主要投资地区。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教案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产业转移知识结构分析本章节紧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思想,在内容上,产业转移上承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等相关知识点,下接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是区域联系影响区域发展的例证之一;本章节研究蕴含区域地理学的基本思想,体现区域的差异性与联系性、整体性与开放性,即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各具特性、各要素及各区域间相互联系的特点;并表明区域地理学研究为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一门实用科学;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2中学习了工业区位相关知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大势有所了解,在必修3的学习中对区域联系有一定认识,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形成本章节学习的基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简述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2、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3、概括产业转移主要方式与地区转移规律;4、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5、分析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6、讨论产业转移对我省发展的影响与启示;二、过程与方法:渗透区域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比法、归纳法等方法的学习指导;通过对实例材料的思考、探究、讨论与合作分析,使学生确实感受和构建知识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供充分材料,运用典型案例激发探究思考欲望,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第1、2课时,感受当前世界背景下,我国、我省发展的机遇、成就与危机,培养学生发展民族经济的自豪感、使命感与紧迫感第3课时;教学重点难点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二、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情感体验,发现区位因素变化导致产业转移;2、问题-发现法;提供分层次的问题与材料,并进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行分析发现知识、构建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这是本节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3、引导探究法;仅提供材料,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并提出方案与设想;主要用于国际产业转移对我们的启示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时安排本节教学预计用时:2-3课时;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本设计含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的全部内容;教学过程如下;课前准备课前5分钟让班长挑选角色扮演者,并把剧本给学生,以熟悉剧情;新课导入约5分钟;在演员继续熟悉剧本的同时,请其他同学们阅读课文94-97页,思考:何谓是产业转移,其主要影响因素养是什么小品引入: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品演出内地大省的民工荒见附件一新课教学教师活动:展示课件,请结合小品材料思考以下问题;李老板的企业属港资企业,80年代其工厂设在深圳,采用国内供应的面料进行加工,产品销往欧美;2004年,工厂迁往江西;1、80年代李老板在深圳投资设厂有何优势A、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及地区优惠条件;B、劳动力丰富廉价;C、近港口,海运便利;D、便于打开国内销售市场;2、2004年李老板转往江西设厂,主要是为了A、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B、充分利用当地价格低廉的土地;C、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D、传播新工艺、新技术;3、这一事件属:A、区域产业转移 B、国际产业转移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描述产业转移的概念,概括其分类;教师同步板书;一、产业转移的概念与分类;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材料二,请思考第4题;材料二:摘自南方周末江西省李水英这家企业所在的峰上大道上,有五六家同样的企业,他们都是盯住那些回家后不愿意继续外出的工人而来;但广东的林明标仍然在犹豫,在温岭,制鞋业的产业链非常完善,如果把工厂迁到内地,产业链不能配套,物流成本将随之上升;4、与李老板相反,尽管同样面临民工短缺,同业的王老板并未搬迁,这说明A、在现实中,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B、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而影响利润的因素不止是劳动力C、王老板因循守旧,不敢与李老板同台竞技,缺乏企业家勇于开拓进取的魄力D、李老板对局势判断错误,王老板不欲冒然跟进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点拔、承上启下:在现实中,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多种因素都包括哪些方面能否举例说明;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教师同步板书;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教师活动:运用刚才的分析结论,请思考以下材料中,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课文P94图A、日本纺织企业在青岛设厂;B、韩国汽车企业在北京设厂,在中国销售;C、香港服装企业在深圳设厂;2、香港回归前夕,一些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因对香港未来信心不足,将企业迁往加拿大、欧、美等地;3、北京石化、钢铁等重工业外迁4、20世纪80年代,日币大幅升值、美币贬值;日对美投资加大;同期,亚洲四小龙货币亦大幅升值,导致其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纷纷外迁;中国珠三角对外开放时期:国际背景5、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东南亚国家经济,暂时中断部分国家的产业发展进程;同时,金融危机引起印尼、菲律宾等国政局动荡,进一步恶化了东南亚的投资环境,外资纷纷转向东北亚;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合作探究;教师点拔提问: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为例,以上哪一因素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力呈明显下降趋势哪一因素的影响力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与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力变化对比如何课件展示:影响工业区位主要因素:土地、市场、工人、运输、水源、动力能源、原料、政策等教师点拔提问: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与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何异同学生活动:思考讨论;课件展示:影响手机企业的要素主要有哪些摩托罗拉公司原布局区位与现布局区位比较,各要素比较优势如何结论:不论是工业布局或者是产业转移,其本质皆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以谋求更大利润;从这个意义上看,二者影响因素并无二致,只是不同的产业侧重的生产要素不一,加上原产业布局区所在的区域要素环境发生变化,或出于企业扩张需要,由此导致了工业区位的重新选择,表现为产业转移现象;即: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工业区位在更广阔空间尺度上的的再次选择学生活动:思考练习:1、国际产业转移中,一般先转移以下哪一类产业部门A、劳动力密集型产业B、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C、轻工业D、重工业2、国际产业转移中,通常哪一类地区是产业转出区A、经济水平高地区B、经济水平低地区C、产业创新地D、新产业产生地归纳板书:三、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一带而过;课件展示材料,请归纳产业转移的一般形式材料一、海尔企业海外扩张资料材料二、课文97页中外大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加快向上海聚集学生活动:思考归纳产业转移的形式教师转承点拔:国际上,以各种形式进行的产业转移,其原因除了有利于接近丰富廉价劳动力、廉价地租,降低生产成本;接近消费市场,扩大销售额等情况之外,从材料中你能否发现更多的理由学生活动:思考归纳国际产业转移的其他原因:1、有利于避开关税、贸易壁垒,降低成本;尤其当产业在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外部成员国之间转移时2、有利于及时获取信息、及时反馈;实现生产与开发一体化,缩短产品生产周期,迅速实施本土化战略;教师同步板书;四、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他原因;教师点拔:本土化战略本质上也是以市场扩张为目的;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常以世界为市场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本投资,寻求最佳发展区位;在资本过剩的国家筹集资本,在劳动力和原材料低廉的国家加工产品,在资源、商品短缺的国家销售产品,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学生活动:运用刚才的分析结论,思考以下题目;图示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 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据此判断以下题目; 1.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 B、原料 C、市场 D、动力 2.根据生产布局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Ⅱ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 A.品牌优势 B、成本优势 C.管理优势 D、技术优势 3 .该公司在第Ⅱ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渐增强了 A.品牌优势 B、成本优势 C.管理优势 D、技术优势 4.该公司第二阶段在a、b、c三国设厂,主要考虑因素是: A、接近丰富廉价劳动力 B.接近原料产地 C.避开贸易壁垒 D、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教师转承:产业转移是人类活动表现之一,它在扩大区际联系的同时,必然对区域环境的产生影响;请阅读课文材料,概括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学生活动:阅读归纳;教师同步板书;五、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活动:思考以下材料;材料1、P99图各产业分工环节的利润额度差距材料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尤其是制造业,被称为“世界的工厂”;材料3、争议激烈,民间与官方态度形成对比的一个产业转移案例:印尼金光集团造纸业在我国、我省的扩张;思考讨论以下题目:1、产品生产各环节中,价值链比较高的环节是哪一环节2、产业转移中,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先向外转移的环节一般是哪一环节3、改革发放以来,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何有利影响有何不利影响材料4、广东省企业出口DVD,每100美元利润中,需缴纳90美元专利费用材料5、坊间通行说法:“卖产品不如卖专利技术,卖专利技术不如卖标准”; 材料6、这是整个“中国制造”的痛苦,在全球价值链条上,中国只赚取了不到20%的利润,其他80%都被国外渠道、品牌商收入囊中;南方周末 2006、12、14思考讨论以下题目:1、看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2、综合材料1-6,对我国、我省工业化进程有何启发学生活动:讨论思考;教师点拔:在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处于核心地位,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边缘地位,因而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更加突出,南北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由此看来,我们应如何应对国际产业转移与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师生共同交流,开放讨论:六、产业转移对我国、我省工业化进程的启示;小结练习:略板书投影:一、产业转移的概念与分类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2、降低内部交易成本3、接近消费市场4、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国家政策调整、原生产地环境变化等三、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四、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及原因五、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六、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启发教学反思与设计说明新课程教学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采用“问题-发现法”,并揉合分层教学模式,力求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体措施如下;1、通过设置分层次的材料凸显认知矛盾,引发学生质疑和讨论,并通过分层次的练习加深感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各有收获,取得个性化的发展;2、通过材料逐层呈现,使学生逐步深入感受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与挑战,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教学实践表明,这一环节的设计比较成功;3、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点拔、引导作用;4、在教材的处理上,力求实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为此,设计主要把握新课标要求,突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等重点、难点内容,而对教材则有选择地进行取舍,并补充了大量生动、实时的案例,以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开拓学生思路与视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5、在教学多媒体手段方面,本节教学设计的媒体主要用于展示材料,和投影板书,多媒体在此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呈现,并无喧宾夺主,力求锦上添花;整体设计仍然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有很好的创意空间,小品演出中,若干班级的学生有很好的即兴发挥,因此,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考虑让学生集众人的智慧,自行编剧演出;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新能力;附件一:剧本内地大省的民工荒操作说明:剧本可以课前5分钟给学生,也可以提前一晚给;可以带稿上场,也可以脱稿;台词为教师建议,学生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大意;一切视情况灵活处置;有时间、有条件的,最好可以提供材料让学生自行编剧;实践操作表明,提前一晚给剧本与课前5分钟给剧本的演出效果差别不大,甚至有临时准备的高二15班比提前准备的高二20班演出更精彩;在此应注意,小品一方面作为一种材料呈现的方式,可以引发学生对产业转移的体验与思考,另一方面可以起活跃氛围、引发兴趣的作用;主要不是表演赛,不必强求演出水准;内地大省的民工荒小品编剧:杨霜材料来源:南方周末、人民网角色:劳动局王局长,学生A饰;某服装企业李老板,学生B饰;民工,学生C饰;课件展示场景:冷清的劳务市场内;标题:内地大省的民工荒;引子:班长旁白:继沿海各大城市民工短缺现象出现之后,2006年,不少原为劳动力输出区的内地大省也纷纷表示劳动力不足;劳务市场内民工涌动、人潮挤挤的盛况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冷清和寂廖;挥手向局长以示介绍,请看,江西省劳动局局长为此正愁眉深锁班长下;劳动局王局长坐在桌前,以手支腮,愁眉苦脸:“地球人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挨着人都可以来回月球好几趟了;13亿人咋就找不出几个民工呢省里头的企业净闹民工荒,没有人,开不出工;这不,弄得我这个劳动局长,专职管招工;最近遇到同学老友,他们都改叫我人贩子了”某企业李老板拎一包,从教室后面急上,口中一边说:“兴隆企业招工,企业兴隆招工我们厂专做衣帽鞋袜,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产品出口欧美,畅销全球;现在是订单滚滚,人手不够;急得我大老板亲自出马,到人才市场上来招工;”看到局长,上前握手:“王局长您好您好”王局长同时:“您好您好李老板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李老板:“王局长呀,我的厂原来是在广东深圳,2004年就冲着这里有充足的劳动力,把厂子搬到你们江西了;没想到才两年不到,这里也招不到工了您可一定要帮我们想法子啊”王局长:“你们的困难市委市政府都知道了,我们正在尽力解决;已经派出几路人马,前往贵州、四川等省份招工了;”李老板:“这里的情况怎么样啊”王局长摇头:“不太乐观;”忽然,二人同时兴奋、高兴状:“看,那边来了一个民工”民工从教室后头往前走,神气活现,跩得二五八万地:“别看俺今年才23,打工已经整五年;象俺这样的熟练工,在劳务市场上,关注率直追本拉登,回头率不亚于章子怡;只因最近手头紧,俺琢磨着上人才市场来逛逛,没事跳个槽顺带涨涨工资;这不,那些个花钱的主全冲着我来了;回头伸出三指作秘密状:工钱不开出这个数,我抬脚走人;王局长、李老板笑容满面:“应聘啊,在这填个表就成;”民工:“月薪多少呀”李老板:“2000”民工抬脚欲走状李老板拉住:“哎,你别急着走啊,钱再商量,我们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以人为本,关心民工,为了民工的一切,一切为了民工……”王局长拉住:“政府给你们买保险……”三人拉扯中下。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学案设计初稿广州44中学 黄晓梅 、广州89中学 曾伟民第一节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进行跨区域资源调配的主要原因,我国天然气开发的主要原因。
2.理解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在东、西部的差异。
3.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路线、资源和技术保证。
4.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5.通过学习,培养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知识准备一.国家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的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请在左下图填出三大经济地带。
二.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对比。
右上图中,三大经济地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大小排列 > > 。
三.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与西气东输线路图。
左上图,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不均匀, 多 少; 多 少。
知识要点及对应练习:一.西气东输的原因(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知识点的形成:知识点的应用: 西气东输工程的目标市场是。
( B ) A .珠江三角洲 B .长江三角洲 C .黄河三角洲 D .东北平原(二)西气东输 自然资源 地区分布不均 密集区 贫乏区 依附于一定区域的自然环境而存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 各区域对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资源不匹配需求量大:赋存值小 需求量小: 赋存值大自然资源供给平衡适应区域发展资源的跨 区域调配 自然因①自然资源区域分布是 的,存在着明显②自然资源依附于 经济因素 → 区域间经济发展 ,各区域对资源跨区知识点的形成:A.西气东输的线路:由新疆盆地气田,经、、、、、、、到达。
知识点的应用:1.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
(C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太湖平原2.西气东输管道途经的省级行政区有。
( D )A.6个 B. 7个 C.8个 D.9个3.西气东输的中段发生了弯曲,比沿图中的虚线走了很多弯路,其主要目的是。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备课参考
气东送工程的主力气 田,截至 目前 ,累计探明储量已达 4 5 亿立方米 ,是我国 目前规模最大 、丰度最高的特 01
大型整装海相气田,并具有 良好的资源前景。气田外围 构造及通南巴等气 田为上产和接替资源。川气东送工程
络线 ,其主要功能是将涩宁兰管道现有用 户在非采暖 季节剩余的天然气输往 银川 ,同时也可 以接受西气东 输管道来气 ,实现西部塔里木 、青海 、长庆三大主力 气 田联网 ,以提高青海 、甘肃两省 以及宁夏 回族 自治
陕京 一线 、二线输气管道 工程的气源地为鄂尔多 斯盆地长庆油( 田。鄂尔多斯盆地与塔里木盆地一样 气) 也是个能源资源 “ 聚宝盆 ”。仅天然气资源量就达l. 07
万亿立方米 ,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 %以上。 2
涩宁兰复线管道 。涩北至西 宁段 已于2 0 年 l 月2 日 09 1 5 开始向西宁市供气。2 1年5 0 0 月涩宁兰新老管道全线连
理 图册3 图版 ( 地 地图出版社2 0年 出版 ) 2 、地 04 第3 页 质版 ( 地质出版社2 0 年 出版 ) 9 05 2 页均标 出该管道 。 2 0 年9 0 1 月涩宁兰输气管道工程全线竣工投产 。
2 0 年 l 月 ,兰州一 06 1 银川天然 气管道 工程开工建 设 。2 0 年7 ,兰银输气管道与涩宁兰输气管道 实现 07 月 互通 。兰银管道是涩宁兰与西气东输 、长宁 ( 长庆一
要素 ( 海拔高度 )沿某一方向 ( 线路 )的分布状况 ,因
此要能意识到需要调用剖面图知识 , 并意识到会找到几 条可行的线路 ,要能够在起伏和缓 、路程最短 、桥隧工 程最少等方面展开比较 、寻求最佳方案 。有了这些策略
高中地理 第05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结)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地理教案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网络构建】1.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我国自然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实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最好的解决措施之一,其具体原因如下所示:2.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除了西气东输工程之外,还有北煤南运、晋煤外运、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这些工程的一些具体情况,如下所示:(1)晋煤外运: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
交通运力不足是山西能源基地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运煤通道如下表:(2)西电东送①北线(路线A):将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的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和黄河上中游的水电向华北电网输送。
②中线(路线B):以三峡水电为核心,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向华中、华东电网输送。
③南线(路线C):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
(3)南水北调方案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方案路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从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水源区长江下游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供水区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西北干旱地区评价优点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可自流供水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需挖掘渠道的工程量很大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渠道穿越高山,工程艰巨(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解决了南部干旱区的缺水问题。
(2)澳大利亚雪山工程—东水西调工程:解决大分水岭西侧的缺水问题。
(3)秘鲁的东水西调工程:解决首都利马及一些地区的缺水问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 - 1 -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 - 6 -第三节产业转移.......................................................................................................... - 13 -第四节国际合作.......................................................................................................... - 18 -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一、教学目标1.掌握流域内协调发展;2.以黄河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以黄河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四川从2017年全面建立河长制,2018年全面建立湖长制以来,所有的7415条河流、7817座水库全部建立了河长制,泸沽湖等29个重要天然湖泊被纳入了湖长制。
不仅如此,四川还把2458条长年流水的水渠和一些重要的渠道、12个湿地都创新性的纳入了河长制管理范畴。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实行“河长制”?[新课教学]: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讲解】河流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
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了水系,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5.1.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发现状,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油气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之间协调发展。
3.理解西电东送工程原因、意义。
教学难点1.与煤炭资源相比较,天然气、水能资源具有的特点、分布和开发现状。
2.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教具准备我国水土资源分布图,收集西气东输工程和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材料,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资料包括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课堂演示。
课时安排共3课时第一课时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第二课时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三课时西电东送工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国的四大标志性工程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了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跨区域资源调配。
对于这些我国著名的资源调配工程,我们怎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它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西气东输为案例,来讨论我国资源调配的一系列问题。
板书: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师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
它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板书: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西气东输线路师(教师运用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设计——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设计——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是供求存在矛盾,;(2)理解资源跨区域的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事例理解内容;(2)能够阅读各种图表、资料归纳知识的能力,从而理解地理学的特色。
(3)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问题要一分为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材料分析法、问题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1)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幻灯片)中国的水资源、水能资源分布特点中国煤、石油、天然气的分布图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得出我国资源分布的基本的特点(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幻灯片)中国三大经济带发展情况比较图中国中西部资源占全国比重图学生活动:读图分析,讨论得出基本的规律(小结)我国资源的分布与目前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必须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我国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工程。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幻灯片)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源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目标市场:上海主干管道:(1)起迄点(轮南油田---上海;霍尔果斯口岸---广州)(2)途径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以及省会城市(3)途径的地形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4)管道全长4200千米,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5)建设难度大:三渡黄河、一跨淮河、一过长江以及江南水网等(录像播放),所以西气东输工程创造了中国管道之最(幻灯片呈现)。
必修3教案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章末总结
必修3教案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总结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总结学案<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原因及影响因素,学会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专题一南水北调工程及影响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供水区综合效益显著,但对水源区会造成径流量减少、泥沙淤积加重,调水沿线地下水位升高而发生盐碱化、影东线工程中线工程西线工程线路走向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并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到烟台、威海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上自流到北京、天津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地形、地势条件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黄河以北可顺地势北流虽地势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地形复杂,工程量大现有设好,有京杭大运河较好,有丹江差,可利用的设题少(水源区>东线影响生物:给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盐碱化:地势低洼,天然排水条件较差,地下水位升高,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中线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形势的影响西线目前处于规划阶段,但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调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将逐渐突显采取对策国家提出了调水原则,编制了全面的治污规划,规划中提出了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问题给率的变化情况。
完成(1>~(2>题。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A.Ⅰ B.Ⅱ C.Ⅲ D.Ⅳp1EanqFDPw(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XDiTa9E3d专题二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新特点(1>国际产业转移出现集群发展的趋势随着区域竞争不断加剧,产业转移已由原来单个工程、单个企业、单个产业的转移转向产业链式转移,以形成产业的群体和网络,提升区域竞争优势。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教学案
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主题】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
2.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通过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4.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知识梳理】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必要性)1、自然原因: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
⑵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经济原因: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工程概况:(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P82图5.1“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思考:⑴工程建设包括哪几个部分?(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三部分)⑵一线与二线工程各自的起点与终点、经过的主要省区及途经的主要地形区?(一线:起点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终点在上海,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途经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
二线:起点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终点在广州,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途经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
)⑶西气东输工程一线与二线有何异同点?(不同点:①气源地不同:一线工程气源地主要来自国内,二线工程气源地主要来自国外;②目标市场不同:一线工程的目标市场在长江三角洲,二线工程目标市场在珠江三角洲。
相同点:目标市场都在我国东部地区;沿途经过的省区多、城市多、地形复杂。
)(1)、西气东输工程以为基础,以、作为天然气的主要目标市场,建设从至、广州、的输气通道。
(2).我国能源和的地区差异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对能源的需求量,但能源相对,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西部因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引言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地区间的合作与协调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含义、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
二、区际联系的含义和特点区际联系指的是不同地区、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合作。
区际联系的特点主要包括:1.相互依存性:不同地区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存性也在增加,一个地区的发展往往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
2.资源互补性: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通过互相合作和交流,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3.政治关系:区际联系还受到各国政治关系的影响,政治稳定和友好关系能够促进区际合作和发展。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在区际联系的基础上,不同地区之间实现均衡发展和协作。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经济增长:区域协调发展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经济的健康增长。
2.提升生活水平:不同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公平分配,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促进社会和谐: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减少地区间的差距和不平等现象,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影响区域联系和协调发展的因素1.地理条件: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会影响不同地区间的联系和合作。
2.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会影响其在区际联系中的地位和角色。
3.政治因素:政治关系和政策的稳定度会对区际联系和协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4.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会影响不同地区间的交流和合作程度。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1.制定优惠政策: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方式,鼓励地区间的合作和交流。
2.建设基础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间的交通、通讯等便捷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加强规划引导:政府可以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引导不同地区间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协同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篇一: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教案(整套)绥阳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案(整套)目录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011-9-27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区域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湖北省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教案
•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都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也是 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重大工程,是地理学习的重点,也是热点。随着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将日益广泛和活跃。 因此,该部分知识是我们高考备考的热点之一。
• 〔学 法 点 拨〕 • 本章内容理论性较强,同时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要注意
•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 (1)缓解__能__源_紧_缺____的状况,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 (2)发挥地区的__经__济____、__技_术_____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
用户管网建设等产业发展。
• 3.对资源利用的影响:西气东输将西部地区的资源________优势与东 经部济、地技区术 的____________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 展起着促进作用。
课前新知导学
• 1.了解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 2.理解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 3.理解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 4.掌握我国和世界上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及意义。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1.地理背景: (1)自背然景自 着 自然 资 然资 源 资源 富 源的 集 在区 区 区域 和 域分 贫 之布 乏 间区 一_很_不般__均不 _匀__具__有_,__流存__动在_性_____ (2)经济背景:区域间的发展水平__不_平__衡_____,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 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2.典型案例——西气东输一线: (1)工程组成:___天_然__气_开__发_建__设_______、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
工程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____轮_南_____油气田,东至上海 (2)线路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__广__州______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件:整合提升5《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二、我国的产业转移
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转移: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 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这
种类型的产业转移,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会由于劳动
密集型企业、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地对迁入地生 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第五章
本章整合提升
高中新课程
第五章 本章整合提升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地理 · 必修3
2.南水北调
概况 总体规划东线、 中线和西线三条 线路。通过与长 江、黄河、淮河 和海河四大江河 的联系,构成以 “四横三纵”为 主体的总体布 局,以利于实现 我国水资源南水 调配、东西互济 的合理配置格局 线路 调长江上游的水,入黄河 西 上中游,供给黄河上中游 线 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 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 中 江、黄河、淮河、海河, 线 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及 华北其他地区 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 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 东 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 线 送,供给苏、皖、鲁、 冀、津等地
【解析】
系中商业贸易的有关知识。第(1)题,对比图中两国向对方出口的商 品和服务可知,虽然澳大利亚也向马来西亚出口原油,但马来西亚 向澳大利亚出口的原油更多,说明石油开采是马来西亚的优势,此 外交通设备制造和家用电器制造在马来西亚向澳大利亚出口商品和 服务中排名第二和第三,说明这也是马来西亚的优势。而澳大利亚 对马来西亚出口的商品和服务中铜占第三位,说明澳大利亚的金属 矿开采具有优势。第(2)题,由图可知,澳大利亚与马来西亚两国空
第五章
本章整合提升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地理 · 必修3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为了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
高三地理复习22《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案(新人教必修三)
《新课标》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单元讲座第二十二讲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及天然气分布状况和开发利用格局,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结合实例,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4.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讲重点:1.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原因及影响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影响本讲难点:结合区域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2.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
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平衡性,而各地区对资源的需求状况也有很大差异。
因此为了加强区域间的联系,解决各区域不同的供需矛盾,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结合图[经典例题1] (’05年春季高考)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的自然原因是。
(2)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其主要原因是(3)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4)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解析】本题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切入点,提供区域图并配以经纬度信息和等温线数值为背景,考查考生判读等温线图的能力以及对该工程涉及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难度不大,但能力要求较高,需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1)问,F、H两地气温等值线明显向高纬弯曲,气温比两侧要高。
影响气温的因素,一般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植被等几个方面。
而F、H与两侧地区相比,纬度一致,都在内陆,植被相差不大,只能是地势方面有差异,再根据F、H所在地区的经纬度及与黄河的位置关系,可判断此处为汾河流经区域,该区域由于地壳下陷而成为一个谷地,由于地势低而热量相对充足,使气温高于两侧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1·徐州调研)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1~3题。
1.二线管道与一线管道两线分界点地名和二线管道到达的最南部的城市分别是()A.兰州、上海B.靖边、广州C.鄯善、南宁D.中卫、南宁2.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 A.中亚B.阿富汗C.西亚D.乌克兰3.该工程建设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A.缓解能源紧张B.改善水体质量C.促进减排降污D.保证能源安全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卫是二线管道与一线管道两线的分界点;二线管道最南可从广州直达南宁。
第2题,二线工程管道向西一直通往新疆西部的阿拉山口,再朝西就是能源资源较丰富的中亚了,故中亚可能成为二线管道天然气的主气源地。
第3题,该工程建设可以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提供大量优质的天然气资源,从而减少东部地区废弃物的排放,降低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程度。
答案: 1.D 2.A 3.C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
过去原有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新时期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
回答4~5题。
4.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要素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①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渐趋紧②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③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大④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被迫下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①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④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4题,关键是对“要素高成本时代”的理解,是指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随经济发展发生了相关变化,导致生产成本提高。
第5题,针对产业发展要素的变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控制工业规模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的构建,政府不应为主体,广东企业是以私营、外资企业为主。
答案: 4.B 5.C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
据此回答6~8题。
6.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A.石油、天然气丰富B.太阳能资源丰富C.煤炭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7. “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8. 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B.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区C.工程路线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至西北和华北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解析:第6题,川、渝地处长江上游,降水丰富,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
第7题,“调水”变“调电”可以使黄河上游水量保持稳定,使中下游的断流问题得以缓解。
第8题,西线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调水距离近,但受地形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施工难度较大,水量相对较小,距离需水区较远工程量并不小。
答案: 6.D7.A8.C下图为我国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两条输水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下列山脉中,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须穿越的是()A.秦岭B.昆仑山C.巴颜喀拉山D.南岭10.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河,航运条件优越,水运便利B.该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C.图示地区南部森林覆盖率高,滑坡、泥石流等不易发生D.修筑梯田是协调本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11.南水北调工程全部竣工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①长江下游水量减少,其通航能力会大大降低②基本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③南方与北方的生态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④彻底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解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将长江上游通天河、金沙江及支流雅砻江的水调往黄河上游地区。
长江和黄河上游的分水岭是巴颜喀拉山,因此西线方案必须穿过巴颜喀拉山。
由于黄河上游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该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答案:9.C10.B11.B读下图,根据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产品联系、服务联系,及其之间的差别,完成12~13题。
12.关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差别的叙述,正确的是()A.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B.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C.城市为乡村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源D.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13.下列关于城市环境和城市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但自然环境变化较小的地方B.城市人口集中,工厂、汽车、家庭炉灶大量耗能,产生余热使城市温度高于郊区C.城市生活垃圾较多,因此城市有足够的分解者D.城市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众多,为保证物质和能量的及时输入,在城市近郊应大力发展商品粮基地解析:城市具有服务功能,可以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
城市人口集中,工厂、汽车、家庭炉灶大量耗能,产生余热使城市温度高于郊区。
答案:12.D13.B(2011·湖南联考)下图为某类工业在全球的转移路径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该工业最可能是()A.钢铁工业B.纺织工业C.汽车工业D.石化工业15.20世纪初,此类工业转移到日本的主导因素是()A.接近原料产地B.劳动力价格低C.市场广阔D.技术水平高解析:第14题,该工业产生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可能为钢铁或纺织工业,从转移的时间和路线来看,可排除钢铁工业。
第15题,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初的日本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加上海运便利等原因,促进了日本纺织工业的发展。
答案:14.B15.B二、综合题(共40分)16.(2011·扬州模拟)从1993年开始,我国逐步成为世界最主要石油进口国。
预计2050年将达到5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能源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是大势所趋。
我国石油(原油)资源区域间的流动是区域资源调配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我国各区域石油资源平衡类型图。
材料二我国石油资源流场分布图。
(1)在我国石油资源平衡类型中,石油资源生产省区一般属于________的类型,而石油资源的消费省区则属于________的类型。
(4分)(2)我国石油资源位势总体分布格局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因此,我国石油资源最主要的流动方向是________。
(4分)(3)当前,在我国石油资源流场中,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
(4分)A.铁路运输B.管道运输C.远洋运输D.内河运输E.公路运输F.航空运输(4)“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珠三角要集约发展石化产业,力争形成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石化产业基地。
试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广东省在我国石油资源流场中的地位,分析其发展成为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8分)答案:(1)净支出净补给(2)北高南低,西(北)高,东(南)低从北部、西部向南、向东流动(3)ABC(4)广东位于我国南海,是我国石油资源和海外石油输入华南、西南地区的枢纽和中心;广东位于世界石油海外市场进入中国远洋运输航线的南端,距离世界石油市场最近,成本较低;广东经济发达,本省石油消费市场巨大。
17.(2010·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分)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
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 000万左右。
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12分)(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8分)解析:该题考查了产业转移的成因及其对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刻影响。
工业化、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而产业转移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1)题,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和人口迁移的原因应从生态环境、交通、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综合分析。
第(2)题,考查产业转移对安徽省的影响,应从工业化进程、劳动力就业、城市化水平等角度分析其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在表述中要把握好答题思路,力图回答全面、完整。
答案:(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
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
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
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