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人不独亲
疾人】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
从“故人不独亲其亲”至“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
1)“世外桃源”的描绘是建立在“大同社会”的理想之中
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

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大同”理想激励后代无数的仁人志士为自己的理想社会而奋斗,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有哪。

八年级语文上册 24《大道之行》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4《大道之行》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大道之行【教学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难点】把握“某某”社会的基本特征。

【预习案】1、题目解读《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关于《礼记》(识记画横线的部分)《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2、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准节奏和字音。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选贤与.能()矜.寡孤独()谋闭而不兴.()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4、通假字: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探究案】1、解释加点字:不独亲.其亲.:①亲:②亲:不独子.其子.:①子:②子:讲信修.睦: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作而不作.:..盗窃乱贼2、翻译下列语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在文中标出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4、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某某”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5、什么是“大道”、“某某”?7、文中的“某某”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训练案】1、本文选自《》,是______家经典之一,大约是________末年或__ ______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给加点的字注音并对其做解释。

①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②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③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④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⑤废疾..者()________________⑥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⑦故外户而不闭.()________________⑧盗窃乱作而不作.()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语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某某。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4课大道之行也一、【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与本课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二、【重点难点】1.背诵课文,积累与本课词语。

三、【教学准备】对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商人途经武阳,不小心把他的一件很心爱的衣服弄丢了,走了几十里路后才发觉,心里十分着急和沮丧.他把这件事和一个当地的人说了,那个当地人告诉他说:“哎,老兄,你不要着急和沮丧,你在我们武阳境内丢的东西一定可以找得到。

”那位商人对对他的话将信将疑,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沿着原路返回武阳,果真在路上找到了他丢失的衣服,而且没有被动过的痕迹。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为我们归纳了一个成语,大家知道是什么成语吗?这个成语就是“路不拾遗”,人们用“路不拾遗”这个成语形容社会怎么样?社会风气怎么样?另外,还有一个成语和这个成语意思接近,它的意思是说“晚上不用关大门也不用担心小偷会偷你家的东西”这个成语就是“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梦想。

假如那天真正到来的话,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啦.但是,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孔圣人也对我们提出了一种社会模式,他称之为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就完全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大道之行也》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大道之行也》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doc
二、自主先学
(一)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①选贤与(jǔ)能
②讲信和睦(mù)
③幼有所长(zhǎng)
④矜(guān)、寡、孤、独、废弃者
⑤男有分(fèn)
⑥货恶(w ù)其弃于地也
(二)教师范读课文,指导朗读
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b.“故人不独亲 ………”“使老有所终……”中的“人”“使”各统领其下两句和 四句, 其后一顿;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全文的总括语
2、背诵课文。指导学生根据层次一层一层地背诵。
四、拓展延伸
讨论:你 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达到了“大同”社会的要求?你理想中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为此,我们还应该作哪些努力?
五、布置作业
齐背《桃花源记》,并思考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能够读顺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划出自己不能解释的字词。
小组讨论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课堂解决。
课堂交流翻译的情况。同位交流检查翻译的情况
学生思考讨论课堂交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复备
三、初读课 文,读懂文意
(一)借助课下注释,按照类型梳理、归纳本课的重点字、词;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实词。同时把自己不理 解的字词标示下来。
(1)重点解释:
与,通“举”,选举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女子出嫁
恶:憎恶
闭而不兴:杜绝
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大同:有和、平的意思

《大道之行也》教案5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5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5篇《大道之行也》教案篇1【教学目的】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__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探究创新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板书文题)二、简介作者及背景参照课本178页。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是故谋闭而不兴(奸邪之心。

闭:闭塞,这里作杜绝)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

用门闩插门)3、通假字: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ān)”,指老而无妻的人。

)4、教师具体指导朗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1、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

2、划出自己不能解释的字词。

3、小组讨论解决。

4、课堂交流翻译的情况。

5、同位交流检查翻译的情况五、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4 大道之行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1.朗读法。

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

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

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

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已选好的一张科幻VCD、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大道之行也》一.说教材地位:《大道之行也》是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收录了四篇文言文和一篇诗歌,大多讲述了一种博大的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

编者将它安排于此类文章中,同时读者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

这篇文言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某某”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表达作者追求的是安定、和平、幸福、平等的生活。

对学生了解儒家经典有很重要的意义。

同时对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也是很好的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这篇文章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文言文学习,已经掌握和积累了一定得字词,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能力。

这篇文言文虽内容较艰深,但篇幅较小,层次清晰,仅107个字,所以我将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本课时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力最好的文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

所以本课的学习把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重点。

1.知识与能力: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把握“某某”社会的基本特征;: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初识吟诵的方法。

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4.说重点: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赏析精典的语句。

5说难点:通过知识的迁移来突破学生对“某某”社会这一难点的理解。

联系《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某某”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某某社会”这个问题。

三、说教法和学法:这篇文章,在教法上,我主要运用点拨、读书指导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点拨,有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文章内容;读书指导是对朗读所提出的要求;而对于一些开放性题目,运用探究的方法,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八年级语文上册 24《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4《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抓注重点语句,品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习过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桃花源中讲述了历代文人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

但早在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人类美好生活的构想,我们的先哲们把这种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道之行也》这篇文章,看看这种所谓的“大同”社会到底是怎样的呢?二、《礼记》简介《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小戴礼记》。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从来礼乐并称。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三、字词注释1.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不译。

行,施行3. 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诚信。

修:培养。

6. 独:单独,单单,只。

7.〔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8.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1

《大道之行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以诵读为主,结合讨论,感知此段文字的美好。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新还珠格格》齐唱《礼运大同篇》部分。

(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二、介绍《礼记》《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全书包括《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课文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要求:注意字音、停顿、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

与(jǔ)矜(guān)分(fèn)恶(wù)(2)关注句子停顿。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四、理解文意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

3、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4、帮你归纳。

①词语积累(音):与(jǔ)通“举”睦(mù) 矜(guān)通“鳏”长(zh ǎng) 分(fèn) 恶(wù)②词语积累:a.通假字:与:(举)推荐矜:(鳏)老而无妻的人b.词类活用:贤:形容词作名词,有贤德的人亲:以……为亲,奉养;子:以……为子,抚养(意动用法)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明确: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八年级语文上册24《大道之行也》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24《大道之行也》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24 大道之行也【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3、能够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理解“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二)教学重点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能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能够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理解“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新课讲解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在陶渊明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二、文学常识介绍本文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编辑而成,共49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大体说的是:孔子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站在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上,喟然长叹说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他的学生问他缘由,孔子说:“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3、教师可作具体指导。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

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

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大道之行也教学目标1.梳理字词,积累文言知识,掌握一些重点名句。

2.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文章脉络,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体会儒家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观。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假如同学们到南京旅游,一定会去中山陵。

那里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

在中山陵的大门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生前题写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

这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题写的最多的一句话。

它包含着孙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

其实,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

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理想?我们不妨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

2.出示学习目标(过渡语)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学习课文,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二、先学环节(一)自学指导过渡语:让我们首先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打好学习的基础。

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提示: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请举手示意老师。

1.初读课文至少两遍,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用红笔标出你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词,读完后查字典或课下注释,并在课本注音,有疑惑的圈出来做好标记。

(温馨提示: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读音)2.结合课下注释译读课文,理解大意,重点字词做好批注(温馨提示: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等),不会的用红笔标注出来。

知识链接:《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有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五单元 24 大道之行也一、教学目标1.掌握相关字词,翻译课文。

2.理清文章的层次和脉络,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3.深入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评价其社会的社会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特征。

2. 深入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评价其社会的社会意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流程设计(一)明确目标:1.掌握相关字词,翻译课文。

2.理清文章的层次和脉络,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3.深入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评价其社会的社会意义。

(二)掌握相关字词,翻译课文。

自学指导一:【自学内容】:自学课文,根据注释,疏通句意,注意重点字词的意思,圈划出无法翻译的词句。

【方法指导】:结合注释,或用现代汉语(同义)替代,或联想学过的古语,或结合句式特点,或根据语境推测含义。

【自学时间】:8分钟【明确】: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幼童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三)理清文章的层次和脉络,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自学指导二:【自学内容】:1. 自读课文,根据文意,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文章的结构是什么?2.“大同”社会的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全品》听课手册初步感知1)3.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全品》听课手册初步感知2)【方法指导】:1.理解文章的结构,再进行分层。

2024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精选篇)

2024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精选篇)

2024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精选篇)语文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 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相关文言文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层次和脉络。

3、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特征及意义二、过程与方法:反复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大同社会的真正可取之处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大同”的社会特征及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分钟,教师口述《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同学们背诵描写桃花源环境和生活的句子)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那么究竟《礼记》中的理想社会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作品介绍 2分钟,教师简介《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补充四书五经的知识)三、朗读全文初步感知 5分钟1、请同学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将不懂的字词划出来)2、听课文录音,听准字音四、正音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10分钟1、结合投影读字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2、解释重点字词(投影)3、请一位同学翻译,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小组讨论,并对其解释作出分析评价。

4、参考译文政治上最高理想的施行,就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24《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24《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

word1 / 1大道之行也课题 大道之行也课型 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图板书设计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某某”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纲 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基本特征:人人受关爱,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谋闭不兴结 论:某某社会2.字词大道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矜 有分 有归 某某重 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某某”社会的基本特征。

难 点1.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某某”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某某社会”这个问题。

教法 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师生互动设计教学札记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导入语:古今中外的人们对于自身所生活的社会都有一个自己理想的状态。

我们所熟知的是共产主义社会,西方则有“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而我们中国早就有“世外桃源”的说法,更早的就是儒家的“大同”思想了。

(板书课题)你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呢?2.进入课文的学习,先对课文背景略作讲解,然后:指导学生诵读课文(重点),看注释,学生字并把握文章的大意及行文思路(板书1)。

3.(1)课堂讨论与提问:准确认读下列字词,注意生字的读音和意义。

(板书2) (2)和学生一起细读课文,并翻译其中的重点句子。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4《大道之行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大道之行也》
主备人
杨帆
教学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重点
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难点
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四、教师精讲
讲讲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五、反馈检测
1.通假字。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解释加粗字:
不独亲其亲:①亲:②亲:
不独子其子:①子:②子:
3、 出自本文的 成语:
4、翻译下列语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J.谋闭()而不兴()
K.盗窃乱贼( )而不作()
L.故外户而不闭()
3、重点句子翻译。(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抄下来翻译一下。)
二、合作探究
一)、根据提示用原文回答 :
1、“大同”社会的社会制度是公有制,即课文所说的
2、“大同”社会实行民主选举,即
3、“大同 ”社会实行按需分配,即
4、“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
5、“大同”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天下亲 如一家,即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4.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探究创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已选好的一张科幻VCD、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导语:(学生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

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

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

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2、关于《礼记》《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

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

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

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板书文题)
二、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音j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音guān)
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

用门闩插门)
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3.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学生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总结全文。

(2)教师分层指导朗读。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

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

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

“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

(4)全班齐读课文。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