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苦斋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苦斋记》.doc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苦斋记》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人,明初大臣、政治家、文学家。
元朝末年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不久弃官隐居。
后出任浙东行省都事, 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乃回乡组织地主武装,镇压当地起义军。
又著《郁离子》,以寓言形式批判元末暴政。
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诸大典制,均参与议定。
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
次年辞官。
他性刚嫉恶,与淮西诸功臣不合,终为胡惟庸所陷,忧愤成疾而死。
他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兵法。
诗歌雄浑而富于想象,散文风格古朴, 笔意奔放,一反元末卑弱之风,有不少优秀作品,反映了元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与丑恶都有所讽刺。
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及其他著述多种。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记”是一种文体,多用以介绍或说明事物。
士大夫为标榜风雅,常为书斋写丛解说文字一“记”。
这种“记”,既可由书斋主人自己写,也可请别人写。
《苦斋记》就是由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
章溢,字三益,元末明初龙泉人,元末曾隐居山林,,明初出仕,官至御史中丞。
《苦斋记》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
本篇着眼在一个“苦”字,人处苦地,动植物亦具苦性,在无往而不苦中,主人却乐在其中。
文章最后揭示原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辨证的观点。
并进一步点明:“天之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井以甘竭,李以苦存, 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则更深一层上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
文短意丰,见解独特。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1].室十有二楹[2],覆之以茹[3],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4],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鳄皆苍石[5],岸外而臼中[6].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高中语文文言文刘基《苦斋记》原文和译文
刘基《苦斋记》原文和译文原文: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1]。
室十有二楹[2],覆之以茆[3],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4],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5],岸外而臼中[6]。
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梀、侧柏之木[7],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8],地黄、游冬、葴、芑之菜[9],槠、栎、草斗之实[10],楛竹之笋[11],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12],除烦渴之疾。
其槚荼亦苦于常荼[13]。
其泄水皆啮石出[14],其源沸沸汩汩[15],瀄\滵曲折[16],注入大谷。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17],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18]。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19],茹啖其草木之荑实[20]。
间则蹑屐登崖[21],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
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22]。
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23],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24],燕坐于华堂之上[25],口不尝荼蓼之味[26],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27],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28],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29],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30],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31],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32],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33],庸非昔日之乐[34],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35]。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36]。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文言文刘基《苦斋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苦斋记明·刘基①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皆苍石,岸外而臼中。
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 。
②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天之草,地黄、游冬、箴、芑之菜,槠、、草斗之实,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
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其茶亦苦于常茶。
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密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③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
携童几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④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茶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
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被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⑤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今浙江丽水。
②陨箨:落下的笋壳。
③茶鉴:指野苦菜。
④:野草2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
(1分)A.也B.哉C.焉D.耳22.简析第①段画线句“其下唯白云”的作用。
(2分)23.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完整版)《苦斋记》(精华版)
刘基(1311——1375),明初大 臣、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浙 江青田(今县)人。元朝末年进士,曾 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 不久弃官隐居。
后出任浙东行省都事,因反对招抚方国珍 而被革职,乃回乡组织地主武装,镇压当地起 义军。又著《郁离子》,以寓言形式批判元末 暴政。元至正二十年(1360),到应天(治今江苏 省南京市),劝朱元璋脱离韩林儿,并为其筹划 用兵次第,参与机要,辅佐平定天下。朱元璋 称帝,把他比为诸葛亮。
第一段译文
• 苦斋者,章溢先生 隐居之室也。室十 有二楹,覆之以茅, 在匡山之巅。匡山, 在处之龙泉县西南 二百里,剑溪之水 出焉。山四面峭壁 拔起,岩崿皆苍石, 岸外而臼中。其下 惟白云,其上多北 风。风从北来者, 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故植物中之,其味 皆苦。而物性之苦 者,亦乐生焉。
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的房子。 房子有十二间,用茅草覆盖, 在匡山的峰巅。匡山,在处州 府所辖的龙泉县西南二百里的 地方,剑溪的水从这里发源。 匡山的四周陡峭的石壁拔地而 起,山崖上都是青色的石头, 四边高中间低。山下白云缭绕, 山上北风呼啸。大风从北边吹 来,大概滋味不能甘甜却容易 苦涩。所以山上生长的植物也 符合这一点,它们的味道都是 苦涩的。但是物性虽苦,快乐 却从中产生。
之可以清酒。
来醒酒。
第二段:具体写乐生于此地的 “物性之苦者”——木、草、 菜、果、蜜、茶、鱼等物之苦, 从实物方面说明苦斋命名之来。
• 山去人稍远,惟 先生乐游,而从 者多艰其昏晨之 往来,故遂择其 窊而室焉。携童 儿数人,启陨箨 以艺粟菽,茹啖 其草木之荑实。 间则蹑屐登崖, 倚修木而啸,或 降而临清泠。樵 歌出林,则拊石 而和之,人莫知 其乐也。
刘基故里
【解题】
《苦斋记》翻译
《苦斋记》翻译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乡野的房舍,有十二间,是用茅草盖成的,坐落在匡山的顶上。
匡山在处州府的龙泉县城西南二百里,剑溪就从那儿发源。
匡山的四面,象墙壁一样陡峭的山崖高高耸立,岩石都是青色的,外面高,中间低,像个臼似地。
山的下面只见白云,山顶上常刮北风。
风从北面刮来的,大都不可能甜美而多带苦味,因此植物受北风吹刮,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
但物性苦的植物也乐于生长在这里。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这类树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这类杂草,地黄、游冬、葴、芑这类野菜,槠、栎、草斗这类果实,楛竹这类笋子,没有一种不一丛丛地到处分布,在这里罗列生长。
野蜂在它们中间作窝,采集花汁酿蜜,味道也很苦,山里土话称它作“黄杜”,开始吃的时候很苦,难于下咽,久了就更觉得它甘甜,它能够消治积热,清除燥热心烦的病症。
那里的茶也比一般的茶要苦。
那里的瀑布都是从石缝中冲刷而出,源流腾涌激荡,水势湍急,弯弯曲曲,流入巨大的山谷。
水里盛产有花纹的小鱼,形状如同吹沙,味道苦,而且有点辣味,吃它可以醒酒。
匡山距离人居住的地方较远,只有章溢先生喜欢去游玩,但跟随的人大多认为先生早去晚归太艰难,因此就选择匡山低洼的地方,把居舍修建在那里。
先生带了几个年岁小的仆人,清除脱落的笋壳,种植些粟豆,就吃那草木的嫩芽和果实。
有时就踏着木鞋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或者往下走,来到清凉的溪边。
听到打柴人的山歌飞出树林,就拍击着石头随着唱起来。
人们没有谁能理解他那种乐趣。
章溢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乐与苦,是互相依托转化的;人们只知道乐是乐,却不知道苦也是一种乐,人们只知道把自己的乐当作乐,却不知道苦会从乐中产生出来,那么乐与苦之间,相距能有多远呵!如今那些富贵的人,安闲地坐在华丽的厅堂上,口没有尝过苦菜蓼辣的味道,身没有从事过农田的劳动,睡觉一定要铺上双层的垫褥,进食一定要精美的食品,出外一定要带上服侍的仆役,这些就是人们所认为的乐,有一天福运完了,困顿的生活在意外的灾祸中降临,却不知道那醉饮美酒、饱食肥肉的肚肠,不能装下粗劣的饭食,那垫惯了柔软的垫褥、盖惯了温暖的被子的身躯,不能穿上蓬草藋茎编制的衣裳,(这时)即使想要如同山野的农夫,卑贱的仆役,慌慌张张地奔逃隐藏.在草木丛中苟且求生而不可得,这难道不是以往的乐成了今天的苦吗所以孟子说:‘上天将要把重大的责任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意匿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
高中语文文言文刘基《苦斋记》原文和译文
刘基《苦斋记》原文和译文原文: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1]。
室十有二楹[2],覆之以茆[3],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4],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5],岸外而臼中[6]。
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梀、侧柏之木[7],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8],地黄、游冬、葴、芑之菜[9],槠、栎、草斗之实[10],楛竹之笋[11],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12],除烦渴之疾。
其槚荼亦苦于常荼[13]。
其泄水皆啮石出[14],其源沸沸汩汩[15],瀄\滵曲折[16],注入大谷。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17],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18]。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19],茹啖其草木之荑实[20]。
间则蹑屐登崖[21],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
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22].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23],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24],燕坐于华堂之上[25],口不尝荼蓼之味[26],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27],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28],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29],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30],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31],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32],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33],庸非昔日之乐[34],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35]。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36]。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37],李以苦存[38],夫差以酣酒亡[39],而勾践以尝胆兴[40],无亦犹是也夫?”刘子闻而悟之[41],名其室曰苦斋。
(文言文阅读题)刘基《苦斋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刘基《苦斋记》阅读答案及翻译文言文阅读题苦斋记[明]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
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莱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
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其槚茶亦苦于常茶。
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②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
②陨箨tu:落下的笋壳。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岸外而臼中岸:水边的陆地。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苦斋记》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苦斋记》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人,明初大臣、政治家、文学家。
元朝末年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不久弃官隐居。
后出任浙东行省都事,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乃回乡组织地主武装,镇压当地起义军。
又著《郁离子》,以寓言形式批判元末暴政。
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诸大典制,均参与议定。
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
次年辞官。
他性刚嫉恶,与淮西诸功臣不合,终为胡惟庸所陷,忧愤成疾而死。
他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兵法。
诗歌雄浑而富于想象,散文风格古朴,笔意奔放,一反元末卑弱之风,有不少优秀作品,反映了元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与丑恶都有所讽刺。
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及其他著述多种。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记”是一种文体,多用以介绍或说明事物。
士大夫为标榜风雅,常为书斋写丛解说文字一“记”。
这种“记”,既可由书斋主人自己写,也可请别人写。
《苦斋记》就是由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
章溢,字三益,元末明初龙泉人,元末曾隐居山林,,明初出仕,官至御史中丞。
《苦斋记》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
本篇着眼在一个“苦”字,人处苦地,动植物亦具苦性,在无往而不苦中,主人却乐在其中。
文章最后揭示原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辨证的观点。
并进一步点明:“天之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则更深一层上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
文短意丰,见解独特。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1].室十有二楹[2],覆之以茆[3],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4],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5],岸外而臼中[6].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7],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8],地黄、游冬、葴、芑之菜[9],槠、栎、草斗之实[10],楛竹之笋[11],莫不族布而罗生[12]焉。
最新-高中语文 刘基《苦斋记 》原文、注释、译文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 精品
苦斋记刘基原文: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1]。
室十有二楹[2],覆之以茆[3],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4],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5],岸外而臼中[6]。
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梀、侧柏之木[7],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8],地黄、游冬、葴、芑之菜[9],槠、栎、草斗之实[10],楛竹之笋[11],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12],除烦渴之疾。
其槚荼亦苦于常荼[13]。
其泄水皆啮石出[14],其源沸沸汩汩[15],瀄\滵曲折[16],注入大谷。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17],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18]。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19],茹啖其草木之荑实[20]。
间则蹑屐登崖[21],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
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22]。
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23],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24],燕坐于华堂之上[25],口不尝荼蓼之味[26],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27],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28],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29],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30],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31],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32],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33],庸非昔日之乐[34],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35]。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36]。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吾闻井以甘竭[37],李以苦存[38],夫差以酣酒亡[39],而勾践以尝胆兴[40],无亦犹是也夫?”刘子闻而悟之[41],名其室曰苦斋。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苦斋记》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苦斋记》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人,明初大臣、政治家、文学家。
元朝末年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不久弃官隐居。
后出任浙东行省都事,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乃回乡组织地主武装,镇压当地起义军。
又著《郁离子》,以寓言形式批判元末暴政。
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诸大典制,均参与议定。
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
次年辞官。
他性刚嫉恶,与淮西诸功臣不合,终为胡惟庸所陷,忧愤成疾而死。
他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兵法。
诗歌雄浑而富于想象,散文风格古朴,笔意奔放,一反元末卑弱之风,有不少优秀作品,反映了元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与丑恶都有所讽刺。
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及其他著述多种。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记”是一种文体,多用以介绍或说明事物。
士大夫为标榜风雅,常为书斋写丛解说文字一“记”。
这种“记”,既可由书斋主人自己写,也可请别人写。
《苦斋记》就是由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
章溢,字三益,元末明初龙泉人,元末曾隐居山林,,明初出仕,官至御史中丞。
《苦斋记》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
本篇着眼在一个“苦”字,人处苦地,动植物亦具苦性,在无往而不苦中,主人却乐在其中。
文章最后揭示原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辨证的观点。
并进一步点明:“天之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则更深一层上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
文短意丰,见解独特。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1].室十有二楹[2],覆之以茆[3],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4],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5],岸外而臼中[6].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7],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8],地黄、游冬、葴、芑之菜[9],槠、栎、草斗之实[10],楛竹之笋[11],莫不族布而罗生[12]焉。
刘基《苦斋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苦斋记[明]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
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莱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
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其槚茶亦苦于常茶。
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②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
②陨箨tu:落下的笋壳。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岸外而臼中岸:水边的陆地。
B.莫不族布而罗生焉罗:排列。
苦斋记——刘基
刘基
学习目标
1、分析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苦乐观。
文人书斋名
陋室: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把自己的 ‚陋室‛与三国时诸葛亮的‚茅庐‛以及西汉文学家杨 雄的‚玄亭‛相提并论,表现了高洁的品行和安贫乐道 的生活情趣。 聊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书斋。为搜集素材,蒲松龄 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需到此讲讲故事、传闻, 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 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为‚聊斋‛。 羿楼:抗日战争期间,著名诗人柳亚子将他的书斋命名 为‚羿楼‛,羿者为古代神话中的射日英雄,‚日‛指 日本帝国主义,以此表现他的爱国精神。 静虚村:贾平凹的居室名。他说:‚我刚从山里搬到西 安时,住城北新村,地方虽小,却很安静,我就取名 ‘静虚村’。静是心静,虚是心宽,包容大‛。
作业
• 为自己的书斋或居室起一个名字,并为之 做记一篇。
1、为什么取名“苦斋”?
书斋简陋一苦 自然环境二苦 植被物性三苦 生活条件四苦 孰详孰略?
2、详写哪些性苦之物?分别有 何用途?
苦之草 苦之菜 苦之实 苦之笋 苦之蜜 苦之荼 苦之鱼
① 草、菜、实、蜜,都 有药材之用; ② 笋、荼,都是日常生 活必需品; ③ 鱼,可以清酒。 • 概括:匡山性苦之物 繁多茂盛,说明此处: 物性之苦者乐生。
• 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 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 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 译文: • 乐与苦,是相互依托的。人们只知道快乐 时快乐,而不知道苦也能为乐,人们只知 道以乐为乐,而不知道苦是生于乐的,那 么,快乐与痛苦,距离又有多远呢!
5、章溢先生如何阐释自己的观点?
小结
1. 章溢先生的书斋名,寄托着主人深刻的人 生苦乐观。体现章溢先生在艰苦的自然环 境中怡然自乐、在艰难的人生际遇中以苦 为乐的豁达情怀。 2. 刘基和章溢心有灵犀,深谙书斋主人的情 怀。他以质朴而淡雅的描写表现书斋所在 地的风物人情,以严谨而浑厚的议论传达 书斋主人的苦乐观。
高中语文文言文刘基《苦斋记》原文和译文
刘基《苦斋记》原文和译文原文: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1]。
室十有二楹[2],覆之以茆[3],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4],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5],岸外而臼中[6]。
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梀、侧柏之木[7],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8],地黄、游冬、葴、芑之菜[9],槠、栎、草斗之实[10],楛竹之笋[11],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12],除烦渴之疾。
其槚荼亦苦于常荼[13]。
其泄水皆啮石出[14],其源沸沸汩汩[15],瀄\滵曲折[16],注入大谷。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17],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18]。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19],茹啖其草木之荑实[20]。
间则蹑屐登崖[21],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
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22]。
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23],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24],燕坐于华堂之上[25],口不尝荼蓼之味[26],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27],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28],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29],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30],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31],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32],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33],庸非昔日之乐[34],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35]。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36]。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苦斋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苦斋记文言文阅读答案苦斋记明代文学家刘基为朋友章溢的书斋所作的记。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苦斋记》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苦斋记[明]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
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莱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
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其槚茶亦苦于常茶。
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②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
苦斋记阅读答案范文
苦斋记阅读答案范文《苦斋记》是明代文学家刘基为朋友章溢的书斋所作的记。
作者围绕一个“苦”字,横说竖说,发人深省。
文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辨证的观点。
下面是为你了“苦斋记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明]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
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莱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
初食颇苦难,久那么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其槚茶亦苦于常茶。
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②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间那么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樵歌出林,那么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那么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苦斋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苦斋记文言文阅读答案苦斋记明代文学家刘基为朋友章溢的书斋所作的记。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苦斋记》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苦斋记[明]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
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莱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
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其槚茶亦苦于常茶。
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②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
苦斋记
1解析:A项,数:几,几个。
答案:A2解析:C项,戏:调笑,逗趣。
答案:C3解析:选B。
A项,“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C项,“西”名词作状语;D项,“西”名词作动词,向西流淌。
4解析:①②是判断句;③是定语后置句;④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答案:B5解析:C项这两句是反其意而用之。
答案:CDCD答案:(1)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2)谁说人老了不可再年少?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必因为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4.谈谈你对文中词的下半阕的理解。
答案:说明人生也有返老还童、青春能再的可能,不必枉自悲伤,哀叹光阴易逝。
这无疑会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勇气、信心。
《苦斋记》1.解析:选B2解析:选D。
D.“将”应为“以为”的意思。
3.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A。
A.焉:兼词,“于此”。
B.于:介词,比;介词,到。
C.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连词,表假设。
D.之:代词,“这道理”;结构助词,“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B。
B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各项均是名词作动词。
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B。
“苦难”,古义:味道苦,难以下咽;今义:痛苦和灾难。
6. 选A岸:高7解析:选D。
D项中的“舆隶”在句中为动词。
8选DA.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主谓之间B.能够;可以凭借C.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承接关系9. 解析:选C。
②只写到苦,而无乐;④写从者的情况。
10.解析:选D。
D项中人们的“苦乐观”,往往由于精神境界的不同而大相径庭。
11. 选D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刘基命名12:(1)匡山离人居住的地方很远,只有先生乐意游赏,而跟随他的人大多觉得早出晚归非常艰苦,于是(先生)就选择山中的洼地在那里筑室居住(2)即使想效仿山野农夫和卑微的仆役,不能伸延自己,在丛生的野草中苟且偷生也不可能得到,难道不是昔日的快乐酿成了今日的痛苦吗?语用答案:①不仅经历了大成功,而且经历了大失败;②不仅带来了大繁荣,而且带来了大混乱;③人生的至喜与至悲均在他的生命里浓缩;④世间的荣耀与耻辱都在他的岁月里聚焦。
《苦斋记》注释译文
于是鲜支、黄蘖bò 、苦梀、侧柏之木,黄连、苦杕dì、 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zhēn 、芑qǐ之菜, 槠zhū 、栎、草斗之实,楛hù竹之笋,莫不族(丛聚)布而 罗生(罗列生长)焉。野蜂巢(做窝)其间,采花髓作蜜, 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 甘,能已(止,治 )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jiǎ荼(‚茶‛ 的古字 )亦苦于常荼。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这类树木,黄连、 苦扶、亭历、苦参、钩夭这类杂草,地黄、游冬、葳、 芑这类野菜,槠、栎、草斗这类果实,楛竹这类笋子, 没有一种不一丛丛地到处分布,在这里罗列生长。野蜂 在它们中间作窝,采集花汁酿蜜,味道也很苦,山里土 话称它作‚黄杜‛,开始吃的时候很苦,难于下咽,久 了就更觉得它甘甜,它能够消治积热,清除燥热心烦的 病症。那里的茶也比一般的茶要苦。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36]。’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因 为)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 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赵子说:‘好荮虽然使口感到苦,却对疾病有利,忠诚正 直的话,虽然刺耳,却有利于修养德行。’他们的所谓苦,正 是我的乐;而他们的所谓乐,却正是我的苦啊。我听说井因为 水甜美容易被汲干,李子因为味苦无人采摘而能保存,吴王夫 差因为沉缅酒色而灭亡,越王勾贱因为尝胆刻苦而兴盛起来, 不也如同这个道理吗?‛ 我听了这番话,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把他的房舍取名叫作着大树吟咏高歌,或者往下走, 来到清凉的溪边。听到打柴人的山歌飞出树林,就拍击着石头随 着唱起来。人们没有谁能理解他那种乐趣。章溢先生曾说过这样 的话:‚乐与苦,是互相依托转化的;人们只知道乐是乐,却不 知道苦也是一种乐,人们只知道把自己的乐当作乐,却不知道苦 会从乐中产生出来,那么乐与苦之间,相距能有多远呵!如今那 些富贵的人,安闲地坐在华丽的厅堂上,口没有尝过苦菜蓼辣的 味道,身没有从事过农田的劳动,睡觉一定要铺上双层的垫褥, 进食一定要精美的食品,出外一定要带上服侍的仆役,这些就是 人们所认为的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斋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
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莱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
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其槚茶亦苦于常茶。
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②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
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
②陨箨tu:落下的笋壳。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岸外而臼中岸:水边的陆地。
B.莫不族布而罗生焉罗:排列。
C.启陨箨以艺粟菽艺:种植。
D.一旦运穷福艾艾:止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物性之苦者求木之长者
B.食之可以清酒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拊石而和之渔父见而问之
D.人知乐其乐亦各言其志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斋,一般指书房、学舍。
记,一种文体,往往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抒发情理。
本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知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
B.本文重点阐发了苦乐相倚,互为转化的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图安逸享乐的思想,赞扬了苦斋主人苦中求乐、恬然自安的宽敞襟怀。
C.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D.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因为这里环境是苦,物产是苦,往来艰苦,人甘于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真是目之所见,口之所食,足之所至,心之所想,无一不苦。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
(5分)
(2)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5分)
参考答案
8.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岸外而臼中岸:高。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A.物性之苦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求木之长者(主谓间)
B.食之可以清酒(能)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可以凭借)
C.拊石而和之(修饰)渔父见而问之(承接)
D.人知乐其乐(自己的)亦各言其志也(自己的)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
D.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刘基命名。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
(5分)
匡山离人居住的地方很远,只有先生乐意游赏,而跟随他的人大多觉得早出晚归非常艰苦,于是(先生)就选择山中的洼地在那里筑室居住。
2、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5分)
即使想效仿山野农夫和卑微的仆役,在丛生的野草中苟且偷生也不可能得到,难道不是昔日的快乐酿成了今日的痛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