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元倍差分析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案和它对农村初级医疗保健启示的新证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效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 经济工作・C N MI R C IE E O O C P A TC
新 农 合 医 制 效 及 响 素 析 型 柯 作 疗 度 用 影 因 分
文 / 新 慧 吴
随 着 医 疗 费 用 急 剧 上 涨 ,大 量农 民 面 临 着 “ 病 致 贫 、 病 返 贫 ”的风 险 。 因 因 率 达 9 .% 。 间 笔 者还 做 r多 次访 谈 。 77 期
住院医药费总额 为 7 1 143 637. 9元 ,合作
医 疗 补 助 3 09 1 5元 ,补 助 比例 为 072 . 5
3 、1 人均医药费用 为 16 . 95 %。 577 9元 , 合
作 医 疗 人 均 补 助 6 9 2元 ( 阳 县 合 管 1. 4 长
办 ,0 4) 20 。
81 .%和 1 %,0 . 7 3%的村 民对 合作 医疗 7 表示肯 定的态度 ,但是不满 意和很不满
意 的也 占 了不 少 的 部 分 。 三 、农 村 居 民医 疗 制 度 需 求 满 足 影 响 因素 分 析
、
研 究对 象 及 研 究 方 法
保 障需求 ,而 大病 风险远远大于小病带 来 的影响 , 因此 , 们更倾向于制度对大 人
的 同 时 ,家庭 正 常 生 产 和 生 活 的秩 序 也 被打乱 。 面 对 疾 病 的破 坏 性 ,人 们 有 强 烈 的
对合作 医疗表示 “ 很满意”,5 %的村 6. 9 民表示 “ 意 ”,9 %的表示 “ 般”, 满 1. 9 一
表 示 “ 满 意 ”和 “ 不 满 意 ”的 分 别 占 不 很
类 对疾病保 障 的需求 属于安全 需求 。 由
村合作 医疗 ” 政策。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作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困境及对策研究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困境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NCMS)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在农村地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困境和问题,如基金缺口、缴费不足、医保待遇不平等等。
本文旨在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困境及对策。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困境1.基金缺口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主要来源于农民的个人缴费、领导财政投入和社会捐赠等。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居民的经济水平较低,缴费率普遍偏低,导致基金缺口严重,医疗保障水平难以得到保障。
2.缴费不足缴费不足是导致基金缺口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大多数居民的经济水平较低,缴费比例普遍偏低,导致基金缺口不断扩大,很难满足农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
3.医保待遇不平等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广泛,参保人群众多,因此医保待遇的差异较大。
一些地区的参保居民医保待遇非常优厚,而另一些地区的参保居民的医保待遇却相对较低,这导致贫困地区的居民很难得到应有的医保待遇。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对策1.增加财政投入领导应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规模,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缓解基金缺口所带来的压力。
2.培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文化应积极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群,提高缴费率,培育参保文化,促进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认知,增强参保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完善医保待遇制度应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医保待遇制度,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医疗保障,提高医保待遇的平等性。
4.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强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
5.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应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制,健全、完善起来。
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扶贫工作,消除贫困地区的医疗保障问题。
三、结论总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保障农民的医疗安全、促进农村卫生编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医保问题的调研报告
农村医保问题的调研报告篇一:关于农村医保问题的调研报告1前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点问题,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
20xx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求到20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覆盖全体农民。
从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成为解决农民医疗问题的主要安排。
时至今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过迅速发展,参合率大大提高,参合农民的就诊率和住院率均有明显提高,就以经济负担明显减轻。
但是,从各地实施的不同情况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宣传不到位、补偿水平低、受益面过窄、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都威胁着新农合的健康发展,这引起了很多相关人士的反省和反思,并成为政府、学术界乃至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如何在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更加合理的进行制度创新和完善,切实解决农民医疗问题。
一、调查方法和对象(一)调查方法对于本村新农合政策的调研,我们先在网上查了大量关于新农合政策的资料,对新农合有了初步认识。
然后采用的是自编的“关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农村医保的调查问卷”,采取的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了50份问卷,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
由于问卷的份数比较少,所以主要还是对村里部分村民。
(二)调查分析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1、社会满意度低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办理报销的程序繁琐等。
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医疗保障水平低调查中,只有2%的人认为医疗保障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而有58%的人认为提高不明显,30%的人认为没有提高,还有10%的人感觉下降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审计调查后的思考和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审计调查后的思考和建议【摘要】本文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了审计调查,旨在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调查结果分析中发现,部分地区医疗资源不均衡、医保资金管理存在缺失等情况。
通过问题解析,指出需要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和医保基金监管。
在改进方向探讨中提出应加强基层医疗人员培训和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
提出了制定新政策建议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措施。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调查成果,展望了未来发展,并提出实施建议措施。
通过本次审计调查,可以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审计调查、思考、建议、调查结果、问题解析、改进方向、新政策建议、医疗服务水平、总结、未来发展、落实措施。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医疗保障范围逐渐扩大,参保人数也在持续增加。
一些地区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参保覆盖率不高、医疗服务质量不稳定等。
针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改善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有必要对其进行审计调查。
通过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审计调查,可以了解目前制度的运行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相应的改进方向和政策建议,促进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权益。
本研究旨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审计调查,分析其运行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向和政策建议,以期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审计调查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改进方向和制定新政策建议,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权益。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和指导,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发展,实现农村医疗服务的全面提升和健康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国际借鉴及启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国际借鉴及启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于2003年开始试点,2008年全面推进,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居民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但也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情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国外不同医疗保障模式及其特点,借鉴不同医疗保障制度的经验,可为我国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优化提供有益启示.一、国外医疗保障典型模式分类根据医疗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世界各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大致可以分为免费医疗保障、社会医疗保险、社区合作医疗、商业医疗保险和储蓄式医疗保险五种不同模式.免费医疗保障也称国家医疗保障或全民医疗保障,是指国家通过财政调节将部分税收有计划地划拨给有关部门或者公立医院,用于支付保障对象就诊费用的制度(徐永祥,2008).主要代表国有英国、加拿大、瑞典、丹麦等发达国家以及马来西亚、越南等发展中国家(李彬等,2007).社会医疗保险指的是由国家出面、以社会保险形式组织的向农民提供因生病、受伤或生育所需医疗服务及经济补偿的制度,它具有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筹资多元性、非赢利性、权利义务对等性等特征.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地区)实施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其中日本和德国最具有代表性.社区合作医疗是一种依靠社区力量、通过群众集资(通常情况下政府也给予一定补助)建立的社区范围内的医疗保障制度.社区合作医疗具有自愿参加、政府引导、互助共济、有限保障和权利义务对等的显著特点.以我国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泰国的健康卡、巴西的家庭健康计划最为典型.商业医疗保险是指把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并按照市场经济法则进行经营的医疗保险模式.该模式的医疗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参保者或其雇主所缴纳的保险费,也有一部分来源于保险费在金融市场投资获得的红利回报.美国是当之无愧的典型的商业医疗保险国家.储蓄医疗保险是以家庭为单位强制性进行医疗基金储蓄的医疗保险制度.其特点是通过纵向逐步积累解决国民患病就医所需医疗保险基金.新加坡为储蓄式医疗保险的代表国家.上述医疗模式的产生、发展,都是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的国家结合本国国情所产生的结果.典型国家的做法或经验是不同模式的杰出代表,对于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二、代表性国家医疗保障模式经验(一)英国的免费全民医疗保障体制(nhs)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免费全民医疗保障体制(nationalhealthservice,简称nhs)的代表性国家.nhs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保险全民化.无论是何种族、身份、性别、年龄,凡系英国公民都受到nhs保障,因此农村居民自然也受到覆盖.其次,nhs资金主要来自国家税收和社会保险基金、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当然这有赖于英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支撑.第三,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责任明确,功能互补.中央医疗服务机构主要负责疑难疾病的诊治和医学科学研究,地区医院主要提供综合性医疗服务和专科医疗服务,地段(社区)提供最基本的全科医生或家庭医生服务.第四,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实行同一、无差别的医疗保障制度.(二)日本的国民皆保险日本是典型的全民医疗保险国家,其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为国民的健康长寿做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规定所有国民必须参加医疗保险,并通过属地与职业的不同将居民纳入到相应的医疗保险组织,实现了“国民皆保险”.日本的医疗保障体系,由于经济实力强大而支付范围较广、支付力度较大,国民(包含农村居民)都可以享受到较好的医疗保障服务.日本政府在国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所发挥的财政转移支付作用以及所渗透的公平理念很值得学习.一是在国家层面对不同人群进行了二次分配.以地域为基础,以农业人口、个体经营者以及退休政府职员、退休教师等组成的“国民健康保险”,政府承担了其筹资的主要责任,财政支付比例达到50%,为本国所有保险种类承担比例之最.体现了国家对较低收入或无稳定收入群体的支持.二是“国民健康保险”投保金额与个人家庭的收入密切相连,既保障了不同群体能大致公平地享受到医疗保障的服务,也体现了不同收入家庭的二次分配理念.(三)泰国的社区合作医疗/医疗卡计划泰国是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人口结构与我国类似.泰国农民主要是通过购买医疗卡参加社区合作医疗保障.医疗卡基金主要来源于家庭参合费和政府补助.50岁以上的老人、12岁以下的儿童以及贫困的农村居民可享受免费医疗(高永泉等,2007).医疗卡既可用于一般医疗服务,也可用于母婴保健和计划免疫.持卡者必须遵循严格的转诊制度.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持卡者到健康中心或社区医疗机构就诊.如果病情需要,再依次向上级医院转诊,直至中央级医院.为了更有效推动医疗卡制度的实施,泰国政府还对医疗供给进行配套改革.由政府对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乡村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投资与兴建,配备必要的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设施与装备,提供绝大部分的医疗机构维持费用以及必需的扩大规模的同定资产投入和开展预防工作的业务经费,乡级卫生中心主任也由政府官员担任.与此同时,泰国政府还对乡村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一体化管理.乡卫生中心定期深入各乡村,指导村级卫生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妇幼卫生等初级卫生保健.这些医疗配套制度的实施为本国农村居民提供了方便、价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进而也促进了泰国医疗卡制度的推行.(四)美国的商业医疗保险制度有别于世界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社会保险型和国家保险型的医疗保险制度,80%以上的美国公务人员、私营企业雇员以及农民参加了商业医疗保险.由于存在“第三方付费”的内在性缺陷,美国医疗费用膨胀厉害,医疗费用多年来高居世界第一.为缓解日益沉重的医疗费用负担,美国政府引入了“管理式医疗保险”,其中健康维持组织较为活跃.健康维持组织通过提供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和规范的服务流程,直接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将医疗服务供给方与医疗保险方合二为一,变医疗保险的“三方”(即医疗供方、保险方、医疗需方)为“双边”关系.由于较好地控制了供方诱致需求和医患同谋的道德风险,可以形成强有力的供方控制机制,美国医疗服务费用恶性膨胀得到了有效遏制.(五)新家坡的储蓄医疗保险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新加坡实行全民保健储蓄计划.每一位在职职工(包括个体业主)均需按照法律要求参加医疗储蓄.根据参保人年龄的不同,缴纳一定额度的工资作为医疗储蓄费用.医疗储蓄账户的运作模式与银行储蓄账户相同,只是支付范围仅限于住院医疗费用.医疗储蓄金可以作为遗产且不缴纳遗产税.全民保健储蓄具有强制性和全民性特点,目的是为个人未来、为老年、为疾病风险积累资金,其储蓄额度可以解决患者的一般医疗费用,但对于患有重病或慢性疾病的人群而言则补偿不足.新加坡的“医疗储蓄”来自于养老储蓄的理念,即国民要为未来的老龄化社会储蓄医疗费用(张建华,2006).储蓄医疗保险强调卫生保健的个人责任和国家福利性的统一.这一制度体系对于树立节约意识、有效抑制浪费具有积极的作用.三、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启示国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表明,疾病风险是每个国家的民众都会面临的共同风险.作为疾病风险分担的医疗保障制度,“不仅是给穷人撒下的最后一张安全网,而且也是给现存社会制度撒下的最后一张安全网”.因此,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对于国家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一)加大政府在医疗保障作用中的责任由于医疗保障涉及国家长治久安,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这项民生工作.无论是日本的社会医疗保险,还是英国的国家医疗保险,抑或新家坡的储蓄式医疗保险,国家都充分发挥了财政转移性支付的作用,将大量财政支出投入到国民的医疗健康保障方面,实现了财富的二次分配,使整个社会更公平和谐.就连一贯强调个人主义的美国,在实施商业医疗保险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扶持.泰国的免费医疗卡更是关注老弱病残的医疗保障问题.在农民人口比例很高的中国,不包含农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不能称为真正的医疗保障制度.尽管政府的合作医疗基金筹资责任在不断增加,但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相比,合作医疗基金规模与抗风险能力有很大差距.而农民整体收入较低,医疗保障的历史欠账较多,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切实承担和履行对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责任.(二)建立有效的医疗费用控制机制由于医疗服务中存在较强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供方诱致需求进而导致医疗费用增长的现象很容易发生.如果系第三方付费,医疗费用的增长态势会更严重.美国的健康维持组织和泰国的医疗卡制度的实施对医疗费用控制有较强的启示.健康维持组织从单纯的医疗费用提供方变为费用提供者与医疗提供者的有机统一,有效控制了医疗供给费用问题.此外,健康维持组织还通过经常性的社区健康教育,将医疗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区,把医疗机构的功能从治病救人扩展到教会病人强身健体,将医疗服务与预防保健有机整合起来.这种运营模式体现的是“大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为主思想,结果是病人健康水平提高,医疗费用降低,保险费用也得以下降,形成保险方与参保居民“共赢”的良性循环.与美国的健康维持组织异曲同工的是,泰国的基层医疗保健体系直接由地方政府提供,采取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将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与保健卫生有机结合,达到了有力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与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目标.在我国医疗费用日趋高涨的今天很值得借鉴.(三)构建医疗保险法律体系由于医疗保险领域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需求,因此协调和规范各方主体行为是医疗保障健康发展的关键.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之所以发展较快,一方面是因为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与国家法律的强行推动密不可分.我国由于立法滞后,合作医疗各利益主体长期缺乏法律约束,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的不规范,致使医疗系统运行效率低下,医疗基金流失很大.同时,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合作医疗开展的好坏往往与地方领导人的重视与偏好有关,不具有延续性和可持续性.因此,亟需一部医疗保障法律来规范医疗保障领域的各主体行为,明确政府的长期责任,保证可持续发展.在尽快呼吁《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保险法》实施的同时,各地在实践的基础上要出台一些地方性法规,明确各个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为加快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创造条件.(四)强化制度的配套改革从国外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情况来看,任何一种医疗保险制度都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配套制度作保障.日本的审查委员会由三方利益代表参加保障了决策不偏.审查委员会具有独立审查权,保障了其监督的力度.作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有效运行也需要医疗服务体系功能的完善、医疗服务质量的保证和对医疗服务综合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为前提.此外,还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以预防保健为中心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以基本医疗服务为中心的农村医疗救治体系,形成预防控制疾病发生与基本医疗救治相结合、相配套的和谐机制,减少疾病的发生.通过形成流畅、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为广大农民提供价廉、质优的医疗卫生服务,对于建设并形成低水平、广覆盖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非常有益的.(五)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任何制度要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制度安排都必须与制度环境相耦合.相同的制度在不同的环境效果截然不同,而制度环境在不同国家不同阶段也难以复制.从我国目前的国情看,将“新农合”定位为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较为合适.因此,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方面就应以合作医疗为主、多种体系多个层次并存,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医疗保障需要.在操作层面,在建立基本制度框架范围内,借鉴国外医疗保障模式的好做法和理念,如健全法律规范,整合医疗与保险,延伸医疗服务范围,夯实基层卫生服务,差异化的医疗保险,为健康储蓄等,这些都有利于制度的完善和效率的提高.我国必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安排.。
新医改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新医改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作者:林淑周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8年第29期2009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简称:新医改)中提出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要全面覆盖城乡居民,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在新医改思想的指导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在2016年实现了新农合与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合并,形成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总结新医改以来新农合发展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对于制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医改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的成效(一)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农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新农合的实施使农民医疗负担有所减轻,卫生保健意识明显增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成效显著。
新农合实行多年以来,随着每年筹资的不断增加,报销补偿比例也不断增加。
开展新农合县(市、区)从2005年678个增加到2012年的2566个;参加新农合人数从2005年的1.79亿人上升到2012年的8.05亿人;参合率从2005年的75.66%上升到2012年的98.26;人均筹资额从2005年的42.10元上升到2012年的308.50元;当年基金支出从2005年的61.75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2408.00亿元;补偿受益人次从2005年的1.22%上升到2012的17.45%。
全国大病补偿从试点初期的26%上升到现今的40%左右。
新农合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增强了农民抵御大病的能力,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农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二)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了降低医疗费用,引导农民就近就医,充分利用基层医疗资源,新农合采用了越基层补偿的起付线越低,补偿比例越高的制度设计,吸收农民小病及时到家门口的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双管齐下,新农合实行以来,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许多基层医疗机构的基层设施和医疗器械配备都达到了国家要求,就医环境大大改善;同时基层医疗技术人员也得到了更多的培训机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态度逐步变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医疗资源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农民就医可及性进一步提高,推动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践与反思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践与反思第一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概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我国农村实行的一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新农合由三部分构成:个人缴费、集体筹资和政府补助。
新农合对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首先在江苏省启动,并于2008年正式实施。
即从那时起,我国各省市开始大力推广该制度。
在实施过程中,该制度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1. 增加了贫困农民的医疗保障新农合实施后,对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基本医疗保障更加完善。
新农合可以覆盖更多的医疗费用,减轻了贫困人口的经济负担。
有利于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
2. 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新农合实施后,农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大力支持。
新农合的实施可以大力扶持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为农民提供就医服务。
这也可以使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长足发展。
3. 扩大了农民的医疗保障范围新农合实施后,农民的医疗保障范围得到扩大。
除了普通疾病治疗以外,还可以对重大疾病进行治疗。
这也使得农民更加安心地就医。
4. 改善了农民的就医环境新农合的实施改善了农民的就医环境。
农村的医疗卫生设施得到改进,使得农民获得更多的就医选项。
这也促进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第三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反思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践中,虽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
1. 融资模式需要完善新农合是一种集体筹资的医疗保障制度。
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融资来源,该制度的融资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 协作机制仍有待改善在一些地区,农村医疗与城市医疗并不协调一致。
这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
3.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需要更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然而,由于资金限制和其他原因,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4. 具体政策需要更加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政策需要更加完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福利效应分析——微观数据的证据
资料)。2002年国务院做出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制度的决定,要求在2010年建立基本覆盖全体农村 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并于2003年在全国21% 的县市进行了试点。自2003年以来,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在各地通过试点方式相继建立,截至2007 年9月底,参合农民为7.3亿人,参合率达86.0% (卫生部网站资料)。这种第三方支付方式的医疗保 险是否提高了农民对医疗服务的利用率?对医疗费 用会有什么影响?本文将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 度建立前后的微观数据,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卢0+』9l
风
新农合试点以后(2006) 风+p1+82+83
‰+融
差异
阢+钆
岛
差异
卢I pl+岛
岛
有非农收人成员的家庭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较高,拥 有较多的社会资本,这对家庭成员的医疗服务利用 和医疗费用可能会产生影响。health、sever分别表 示自评健康和疾病的严重程度,自评健康为哑变量, 它分为四类,l代表非常好,2代表好,3代表一般,4 代表差;疾病严重程度也为哑变量,它分为三类,医疗费用开支均有正向 影响。costl、cost2和cost3分别为到医疗机构的单 程交通费(元)、在医疗机构的等待时间(分钟)、看一 次感冒的花费(元),本文以住在同一个村(或居委
titles the impact of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by comparing the change in medical service utilization and medical expenditure with people’s participation in this system to the ch肌ge of without participation in this system.The author finds that people participation in this sys· tem increased their relative medical service utilization and observes肿effect on net medical expenditure.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2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2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2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医疗保障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国于2003年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针对这一制度,我进行以下思考。
首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改善农村医疗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了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的基本框架,通过集体资金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农民在医疗费用方面的分担。
这对于解决农民看病负担过重、筹措医疗费用困难的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为农民提供了重大疾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医疗保障能力。
其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有限。
由于当前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不足、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原因,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依然面临看病难的问题,医疗保障水平仍有待提高。
其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方式存在缺陷。
虽然个人缴费和集体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降低个人负担,但由于农村经济收入水平较低,个人缴费难以满足医疗保障的需求,集体资金的筹措也面临困难。
再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和监管不健全。
目前,一些地方存在农村医疗资金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医疗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首先,要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医疗资源相对落后的地区,应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
其次,应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衔接,确保农民在城乡流动中能够顺利享受到医疗保障的服务。
再次,要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医疗资金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同时,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对于该制度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还可以探索引入市场化的机制来优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与思考
调查结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地区取 得了较好的覆盖效果,为农村居
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
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限额仍需进 一步完善,以减轻农村居民的经
济负担。
继续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提 高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满意度。
0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 与挑战
资金筹集问题
资金来源单一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个人缴费,政 府补贴比例相对较低,导致资金总量有限,难以满足农民日 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为完善的医疗保障。
未来展望
随着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的重视 和投入增加,新农合制度有望进 一步完善,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
保障水平。
0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查
调查方法与样本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 农村地区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
样本选取
根据地区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 因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 区作为样本,共涉及1000户家庭 。
谢谢您的观看
农民参与度问题
宣传力度不够
部分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民对其政策内容和优势了解不 足,导致参与意愿不高。
受益面有限
由于资金筹集问题,部分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较窄,限制了农民的实 际受益范围。
政策执行问题
监管机制不完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管机制尚不健 全,存在资金使用不规范、医疗费用 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 果和农民的信任度。
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确保医疗服务的安
全和有效性。
增强农民参与度
01
02
03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政策,提高农 民的政策知晓率和参与意 愿。
新农合的创新与实践农村医疗改革的探索之路
新农合的创新与实践农村医疗改革的探索之路新农合的创新与实践:农村医疗改革的探索之路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农合政策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和应用。
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重大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状况、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全民健康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新农合的创新与实践着手,探讨农村医疗改革的探索之路。
一、新农合政策的创新新农合政策的实施为推动农村医疗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方面,新农合改革在制度层面上进行了创新。
通过建立全面的医疗保障体系,确保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新农合政策还加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为农村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
另一方面,新农合政策在服务模式上进行了创新。
通过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农民可以就近就医,不再受制于财力和距离的限制。
此外,新农合政策还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扶贫工作,确保贫困农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二、新农合政策的实践1. 建立健全医保基金运行机制新农合政策的实践中,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医保基金的运行机制。
通过设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合理调配医保资金,确保社会资金和农民个人缴费的收支平衡。
同时,加强监管和审计工作,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和规范使用。
2.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新农合政策的实践还需要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费投入,改善基层医疗设施和设备条件,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此外,鼓励医务人员到农村地区执业,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提高农民就医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3. 推行综合医保制度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改革,推行综合医保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新农合政策的实践中,需要将新农合与其他医保制度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医保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形成一个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
三、农村医疗改革的探索之路新农合政策的创新与实践为农村医疗改革指明了一条探索之路。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实证研究
6. 3 1 8 7
3 . 4 4 O 4 1 . 4 6 3 4
4 8 . 6 0 51
7 5 . 0 7 8 6 . 3 2 68
6. 3 l 8 7
3. 4 40 4 1 . 4 6 3 4
48 . 6 0 5l
四 、政 策 建 议
病床使用率 平均住 院 日
乡 村 医 生 和 卫 生 员
纯 收 入
% 日
人
万元
X 9 X 1 0
Xl _
XI 2
生 活 消 费 支 出
万元
Xl 3
我国政府应该合理 的运用医疗资金。提高储备资金的利用 率 ,使其 达 到最优化 。缩小县 级和 乡镇 的医疗水 平 ,使 我 国的农村 医疗 变 的合 理 。减小各个省市之间 的差距 ,对条件较差的地区加大资金 投入 ,加大 医疗设备 的投资额度 ,能够使拥有较完备的医疗设 备 ,能够对病 患提供 最基本 的精确检查 和治疗 。同时 ,加大对农 村的医疗人才 的培养 ,使其 当地的居民人才能够留在 乡镇 医院。留住那些外流的人才 ,提高他们 的 薪资水平 和福利待 遇,让他们对 自己的家乡做 出贡献 。发展农 村医疗合 作 ,深化医疗体 制改革是非常必要 的。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不仅 可 以促进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也可 以为其健康 发展提供保 障。 ( 作 者单位 :吉 林 财 经 大 学 统计 学 院 )
2 3
中国 自古以来 以农为 本 ,党 中央和 国务 院一 直对 三农 问题高 度关 注。三农问题在今 天来说 既有历史 意义 ,又有现实意义 。现 今的农 民收 入比较低 ,但是现 在的医疗 费用却非常 昂贵 ,很多农 民看病难 ,更加难 以承受高昂的医药费用。特别是在某些贫 困地 区,有些农 民刚刚达到 温 饱的水平 ,但是 由于高费用的药品使他们 的生 活更加 的清苦 ,而且 在越 是偏僻的地方 ,医疗环境就 越差 ,根本 无法治疗 比较难 的病况 。所 以 , 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势在必行 由 ,于尚未找 到真正有效 的解决途径 。 因此本文运用 多元方法进行 回归分析 ,通过查找统 计年鉴来进行 指 标的分析。然后计算了模 型中各个 指标所存在 的问题 的 ,深入分析产 生 这些问题的原因 ,最后 ,根据原因提出了改怎样 完善 和发展并对其提 出 建议 。 二 、“ 新 农 合 ” 发 展 因 素 理论 分 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同利益相关者分析及启示
体化 的乡镇 , 如笔者在 山东省调查 的章丘 、 青州等试点县 , 对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并不感兴趣 。由于卫生室本身就是卫 生院的一个综合性科室 , 卫生院和卫生室是一个利益集体 , 两 者构成 了一种农村 医疗市场相对垄断 的关系 ,新 型农村合作
医疗 实 行 与 否 ,不 会 对 卫 生 院 的业 务 收 入 有 太 大 的影 响 。在
元 以下 报销 1% ,30 —40 元 报 销 1% ,4 0 元 50 ̄ O 00 O0 5 O0 00 -
合农 民是一种 “ 假性” 补偿关系 , 并存在不同程度的 “ 道德损
害” 而管理机构性质与职权还不太明晰。要搞好新型农村合 ; 作 医疗 , 应综合权衡各个方面的关系。
一
、
经 济 效益 。
对于县级定点 医疗机构来说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造 成了乡、 两级医疗机构对门诊病人的截流 , 门诊业务量有 村 其
报销 2 % 10不少参合农 民住院花费在接近报销下限时为了 0 2 1
获得更多补偿 , 有意要求医生多开药或做其它项 目, 由此进入 更高一段报销 比例, 从而获得更多补偿 。对此 , 方案可设计为 分段累计报销 , 避免这种 “ 道德损害” 而造成的不 良影响。
体化 的乡镇 ,把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看成是卫生院发展 的一
种契机 , 通过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 , 提高了卫生 院的业务收入 , 带动 了卫生院的技术发展 , 促进 了卫生院的良性运行 ; 实行一
既具有行政 的职能 , 又兼具事业 的内涵 , 但是 , 管理及经办机
构对于定点 医疗机构的不合理化验 、 检查 , 不规范药 品使用及 农 民的非理性消费 、 伪造收据 、 套取基金等不规 范行为 ; 基金 代 理银行 的违规操作 、 基金挪用 ; 上级财政部门的基金挪用 、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思考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思考背景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卫生事业是国家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经济水平较低,农村居民的医疗条件不够优质,许多农村医生和卫生工作者也常常存在技能不足、药品短缺、设备简陋等情况。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于2003年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旨在建立更加公平、平等、可持续的农村卫生保险制度。
农村合作医疗的由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式实施于2003年,但它的由来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农村。
当时,中国农村的医疗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农民经济条件差,生病了无法得到应有的医疗资源。
为此,一些知识分子和村干部开始在农村组织自助合作医疗队伍,通过共同帮助生病的人治病,减轻了农民的痛苦。
这种自助互助医疗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在那个特殊岁月里拯救了无数农民的生命。
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特点覆盖范围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央政府为解决农村居民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而设立的一项保险制度。
它的实现是在政府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通过农民自愿加入、政府、社会和个人缴费的方式,建立每个城镇、农村的医疗合作组织,由村财政账户垫付医疗费用,最后参与医疗合作的村民不能再当地医疗机构进行挂号排队看病,还可以享受相应的住院保险等一些特殊待遇。
公平合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公平合理的,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成为农村居民就医的一道保障。
政府与个人、企业、团体等建立了联合向村民收取费用的机制,并对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医疗补助等行为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经济适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收费适中,保费由政府、合作医疗组织、农民三方共同负担。
其中政府补助部分占总保费的比例较大,对于一些农村居民身体较弱的人,政府的补助可以起到很好的救助作用,使他们免于花费过多的医疗成本。
同时,缴费方式比较灵活,农民可以自愿选择加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出以来,它的发展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启示
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在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启示。
我们将概述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体制的特点和变革动力。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学习机制和适应能力在体制变迁中的具体表现,包括政策制定者的学习行为、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接受程度以及体制自身的调整能力。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方面,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出学习机制和适应能力对于推动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革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案例研究,总结出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这些启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其他领域或情境中应用学习机制和适应能力来推动制度变革和改进。
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学习机制和适应能力在未来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
二、学习机制在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中的作用在探讨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过程中,学习机制的作用不可忽视。
学习机制是一种通过经验积累、知识传递和持续改进来优化决策和行为的过程。
在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发展过程中,学习机制不仅推动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也增强了体制的适应能力和生命力。
学习机制在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中促进了知识的积累和传播。
在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模式,将这些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推动了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也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学习机制在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中推动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农村合作医疗体制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完善。
学习机制使得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体制的创新和完善。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新形势现状分析与对策构想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新形势现状分析与对策构想一、我国农村医疗保险面临的新形势目前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普遍的形式。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
它在70年代末期“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
这一时期,使广大农村居民在物质生活匮乏、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得到了最基本的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同时,农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得到了初步诊治;这一时期农民医疗卫生保障的水平是非常低下的。
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现,使家庭重新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单位,以农业合作社为依托的合作医疗制度出现了滑坡的局面。
根据1995年的调查,全国实行合作医疗的行政村由过去的90%猛降至5%。
1989年统计表明,继续坚持合作医疗的行政村仅占全国的4.8%。
90年代初期,全国仅存的合作医疗主要分布在上海和苏南地区。
这主要得益于这些地区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异军突起,是乡镇企业经济支撑了苏南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使其达到了鼎盛时期。
由于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成就,自90年代以来,虽然政府在推进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政策和措施,试图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制度,但是,除了部分试点地区和城市之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没有像希望的那样恢复和重建起来。
而且,曾经被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唯一范例”的苏南农村合作医疗模式,在经历了辉煌之后也急剧衰落下去。
就是在恢复与重建合作医疗制度“高潮”的1997年,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也仅占全国行政村的17%,农村居民中参加合作医疗者仅为9.6%。
卫生部1998年进行的“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农村居民中得到其中一种程度医疗保障的人口只有12.56%,其中合作医疗的比重仅为6.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就医决策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的双重差分估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就医决策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的双重差分估计李亚楠;陈在余;马爱霞【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年(卷),期】2012(053)011【摘要】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中2000、2004、2006及2009年共4期的县级面板数据,从农民医疗服务利用中就医决策角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
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覆盖的特征,借鉴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的影响。
结果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了农民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的比例,使得农民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占比提高了2.4%左右。
时间趋势研究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就医决策的影响具有持续性的正效应,且对2009年农民就医决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达到11.9%。
【总页数】3页(P164-166)【作者】李亚楠;陈在余;马爱霞【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40.684【相关文献】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就医流向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的双重差分估计 [J], 李亚楠;陈在余;马爱霞2.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的我国老年人就医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J], 游毅;何静;许健;李杰3.性别和儿童照料对农民外出务工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的证据 [J], 苏华山4.退休人口再就业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 [J], 冉东凡; 吕学静5.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的分析 [J], 王翌秋;张兵;刘晓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原文主要内容摘要
(一)课题概况
1、论文题目
运用多元倍差分析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案和它对农村初级医疗保健启示的新证据
2、研究目的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案(NCMS)目的在于提供给8亿农村居民健康保险并调整农村落后的基础医疗,为了确定是否达到这一标准,个人险已经影响相关业务以及村卫生诊所的运用。
*P<0.10;**P<0.05;***P<0.01.
表4NCMS在村诊所水平的影响:全模型
记录平均每周病人流
记录平均每月总收入
药物销售占每月总收入的比例
记录年度净收入
诊所水平
诊所可通过NCMS报销资格
0.22 (−0.08—0.53)
0.18 (−0.16—0.52)
0.06 (−0.11—0.23)
0.12(−0.1—0.42)
村水平
村中有NCMS项目的诊所
0.55* (−0.01—1.11)
家庭(个人)模块收集过去一年每个家庭成员花费在医疗和健康服务上的详细信息。由每个业主完成家庭样本调查。家庭其他成员的信息也同样被收集,或者从他们自己那获得(刚好在),或者从业主或配偶那获得(不在)。具体变量是一个家庭是否参加了NCMS,在过去一年里是否每个人病了是否每个病人都咨询医生,医疗保健中心(村诊所、乡镇卫生中心、县医院或者省医院)收到的设备类型。被调查者还被问及花在医疗保健上的费用和医疗资金如何支付。(例如,现金支出多少,由NCMS报销多少,以及靠借贷或出售资产获得多少)对于现金支出,受访者被要求报告仅仅临床服务和药物的支出情况。(例如不包括花费在交通和饮食上的部分)
然后我们通过运用两步骤对5个样本分析,首先,普查团队根据每个省人均工业产出价值按降序排出所有县。这一措施是比农村人均收入更好的预测生活水平和发展潜力的方法。然后,从每个省工业生产总值每1/5随机选一个县共5个样本县,然后随机选城镇,一个来自列表顶部,一个来自底部一半位置,然后用同样的两步骤每个镇随机选两个村。
6304
0.07
0.11
0.11
0.01
0.07
对于根据变量的天然对数转换的点估计可以粗略被解释为百分比变化(或相关变化),来自线性概率模型的估计值可以被解释为百分点的变化(或绝对值变化),负节点估计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加入NCMS的地区增加了,95%置信区间在附带的圆括号内。
线性概率模型包括一整套村落和年固定影响?而且控制着性别、年龄、年龄的平方、教育、城市或农村居民身份和村人均收入
为了确保我们的样本代表性,我们从中国五个主要的农业生态区的每个省随机抽样。陕西省位于干旱的西北,四川省位于穷西南山区,江苏省位于东南部沿海低洼地区,河北省位于北部平原地区,吉林省位于遥远的东北温带地区。
表1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统计学描述:政策属性、村诊所成果、个人成果
政策属性
整体
NCMS
NO NCMS
−0.02* (−0.04—0.00)
−0.02* (−0.05—0.00)
2007
0.02 (0.01—0.02)
0.13*** (0.07—0.19)
0.49*** (0.25—0.72)
0.02 (−0.01—0.04)
−0.02 (−0.06—0.02)
观测值
6780
6487
6201
6797
平均每年(SD)自掏腰包的健康支出(元)
801 (2559)1106 (3338)
624 (1624)1110 (3417)
842 (2728)1038 (2011)
自掏腰包的健康支出的90%花费在未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
7% (175/2411)7% (328/4771)
7% (32/460)7% (299/4426)
86% (397/460)95% (4201/4415)
91% (1781/1943)92% (315/341)
病人在乡镇卫生保健中心或医院看病的比例
35% (760/2138)46% (1971/4262)
34% (133/396)45% (1809/3972)
36% (625/1740)56% (162/290)
0.06 (−0.18—0.31)
− 0.02 (−0.13—0.09)
0.11 (−0.06—0.28)
观测值
301
301
298
291
0.64
0.71
0.31
0 .78
对于根据变量的天然对数转换的点估计可以粗略被解释为百分比变化(或相关变化),来自线性概率模型的估计值可以被解释为百分点的变化(或绝对值变化),95%置信区间在附带的圆括号内。
52(47)53(55)
95(57)49(40)
47(44)56(63)
平均每月(SD)收入(元)
2489 (2870)3212 (4821)
5625 (4395)2379(1892)
2117 (2397)3772 (5991)
平均每月收入(SD)来自药品销售的比例
87% (0.43)83% (0.18)
表2 NCMS对村诊所水平的影响结果:基本模型
记录平均每周病人流
记录平均每月总收入
药物销售占每月总收入的比例
记录年度净收入
诊所可通过NCMS报销资格
0.26*(−0.02—0.54)
0.29**(0.02—0.55)
−0.02(−0.17—0.12)
−0.02 (−0.17—0.12)
2007
−0.27*(−0.60—0.05)
统计分析
我们运用三个基本模型来分析在NCMS下村诊所是如何运行的以及个人福利的改变。为简单起见,我们称其基本模型、全模型、组合模型。在每个模型中我们用普通的最小平方的回归分析诊所水平和个人水平数据。通过构建Huber—White对村水平集群进行标准误差修正来解释所有样本中集群本质。(假设干扰条件相互独立且恒等分布在村庄里)
3、研究类型
调查描述性研究
4、杂志名称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5、杂志卷期
2010年8月第10期
6、基金名称
斯坦福大学的总统跨学科国际研究基金、福特基金会国际发展研究中心
(二)与调查研究有关的内容
1、调查对象
2004年和2007年中国五省25个郡县的100个农村,160个基础医疗诊所和8339个人。
2、数据分析方法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研究方法
运用两拨数据均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心与斯坦福大学合作,数据集主要包括三个组件:村诊所模块、家庭模块、县模块。第一组数据是在2005年的四月,数据是从中国江苏、四川、海南、吉林和河北5个省25个乡村县随机抽100个村中收集的。样本县如图1所示。样本包括156个村卫生所和3257个人。第二组数据是2008年四月同样的100个村庄,从160个卫生所和8339个人收集2007年数据。在第一组数据中每个村庄随机选出8个家庭调查。在第二组数据中,随机样本增加到每村20个家庭,第二轮调查工具使用是第一轮的扩大,我们分析使用的变量从两组数据中选出。
基本模块评估通过一个单一的NCMS处理措施村诊所和个人结果怎么相关联(控制一系列详细的诊所和个人特征)对于诊所,这个变量是可进行报销,但是对于个人变量是加入NCMS。在村诊所水平,我们控制医生数量、医生培训、服务区域、药物库存量和平均人均收入。在个人水平模块,我们控制性别、年龄、年龄的平方、教育水平、城市或农村居民和平均人均收入。最后,为了调整村庄之间未被观测的差异(如地理位置导致的不同)并为了解释这段时间的常见变化,我们对村庄和年也加入了虚拟变量。(在我们2007年的例子中)
7% (143/1947)8% (29/345)
个人医疗保健融资是靠变卖资产或借贷方式的比例
6% (119/2134)4% (165/4517)
2% (8/396)4% (151/4202)
6% (111/1736)4% (14/315)
1 Y u a n=£0 .09 ;€0 . 11;$ 0 . 15 .
线性概率模型包括一整套村落和年固定影响?而且控制着医生的数量、培训、年龄、服务区域大小、药物储备和村人均收入
*P<0.10;**P<0.05;***P<0.01.
最后,县模块(25个县每个都执行,每省5个县)从当地项目官员和乡镇卫生中心收集关于每个县的NCMS项目的特征数据。这些项目属性包括合格报销的服务类型(只有住院病人或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项目是否包括家庭账户。这些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在表1中提供。
6207450
2637889
个人报告的疾病比例
75% (2411/3211)59% (4769/8019)
75% (460/617)61% (4424/7239)
75% (1947/2588)44% (345/780)
病人寻求医疗护理的比例
91% (2180/2407)95% (4516/4756)
村卫生所模块收集关于诊所使用、财务状况和运作等信息,具体变量是平均每周病人流、平均每月总收入、年度总收入和月收入中医药销售的比例。为了保证数据高质量,在调查时调查团队交叉验证收入和费用,并协调必要的差异。诊所并提供关于参与NCMS和项目规则的信息,包括病人支出是否得到报销。医生也会被问到这一整年来关于这一计划执行的工作,以及这个计划影响到他们的生意,他们感觉如何。
最后,为了评估常见郡县政策包特征的合并影响,我们指定三个常见的政策包特征:(A)来自共同基金对乡镇医疗中心和医院住院病人报销;(B)来自共同基金对乡镇医疗中心和医院住服务院病人报销加上来自家庭账户对村诊所报销;(C)来自共同基金对乡镇医疗中心和医院住服务院病人和就诊病人的报销加上来自家庭账户对村诊所报销。换句话说,(B)=(A)+来自家庭账户的诊所报销,(C)=(B)+对就诊服务报销。这些政策包为了分析的目的将相似的的政策分组,不是将明了的顺序从多到少。为了评估在村诊所和个人成果上每个政策包的影响,我们运用全模块来测试每个包组件的联合显著性。当通过显著性F统计证明合理,然后我们总结各地政策组件来获得每三个组合隐含的净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