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物理小实验的设计思想
大学物理小论文设计--电磁学中地主要物理思想
电磁学中的主要物理思想姓名:学号:摘要电磁运动是物质的又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电磁相互作用是自然界已知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也是人们认识得较深入的一种相互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在对物质结构的深入认识过程中,都要涉及电磁运动。
因此,理解和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有及其重要的意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电磁学。
关键词:电磁学,电磁运动目录1.库伦定律 (1)2.安培定律 (2)3.法拉第定律 (3)4.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5)5.总结 (7)6.参考文献 (8)1.库伦定律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伦用扭秤实验测定了两个带电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电力。
库伦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即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和他们电荷的乘积成正比,与他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的方向沿着亮点电荷的连线,同号电荷相斥,异号电荷相吸。
这是电学以数学描述的第一步。
1.此定律用到了牛顿力的观念。
这成为了牛顿力学中一种新的力。
与牛顿万有引力有相同之处。
2.此定律成了电磁学的基础。
3.这也是电荷单位的来源。
因此,虽然库伦定律描述电荷静止时的状态十分精准,单独的库伦定律却不容易,以静电效应为主的复印机,静电除尘、静电喇叭等,发明年代也在1960以后,距库伦定律之发现几乎近两百年。
我们现在用的电器,绝大部份都靠电流,而没有电荷(甚至接地以免产生多余电荷)。
也就是说,正负电仍是抵消,但相互移动。
2.安培定律法国物理学家安培(Andre Marie Ampere, 1775-1836)提出:所有磁性的来源,或许就是电流。
他在1820年,听到奥斯特实验结果之后,两个星期之内,便开始实验。
五个月内,便证明了两根通电的导线之间也有吸力或斥力。
这就是电磁学中第二个最重要的定理“安培定律”:两根平行的长直导线中皆有电流,若电流方向相同,则相吸引。
反之,则相斥。
力之大小与两线之间距离成反比,与电流之大小成正比。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布时间:2023-03-01T01:11:54.059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20期作者:张宁[导读]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最有效、最轻松的学习途径,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迈向创新教育。
张宁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西街中学陕西宝鸡 721400 摘要: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最有效、最轻松的学习途径,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迈向创新教育。
本文主要从五方面进行阐述:1.从课堂实验入手,变课堂演示实验为随堂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实验能力得到锻炼;2.从学生分组实验入手,变学生分组实验为学生研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实验能力得到交流;3.从书中习题入手,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实验能力得到强化;4.从课外制作实验入手,开展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使学生实验能力得到拓展;5.从探究设计实验入手,设计开放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实验能力得到升华。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下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引言: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应着眼于学生最基本的科学素质的提高。
有计划地、逐步地将观察、分类、交流、测量、预测、推断以及识别与控制变量,形成与验证假设、数据解释、设计实验、建立模型等基本探究方法,渗透到物理教学活动之中,最终引导学生“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不平凡中发现平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只有创新,科技才会突飞猛进,社会才进步,人类才会不断完善和发展。
#社团#物理“小制作、小实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社团#物理“小制作、小实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物理“小制作、小实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我校物理教研组组织的物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 在学校领导以及广大教师的支持与配合下获得了较为圆满的成功, 教师引导初中年级学生进行物理课外实验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所做的许多探究实验,既包含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又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强烈的兴趣. 尽管有不足有遗憾, 我们会在以后的活动中加以改进完善, 获得更大的进步. 现总结如下:一、组织到位、实施得力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物理课外活动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领导一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既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 又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劳动技术能力的增强. 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 把学校作为全面育人的一块沃土. 对物理教研组组织的物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工作十分重视, 坚持把该项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内, 由物理组教研组长苏文成老师全面指导, 其他教师力争对每一项活动都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施方案, 每一层次、每一环节有责任人、有活动情况总结, 保证了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学校在经费、场地、人员、器材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使各项实验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活动质量不断提高.二、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 提高了教师对物理课外延伸的认识物理课外活动与物理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 它是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作为一个新鲜事物, 教师和学生都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 一定要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形式化、任务化, 从而真正做到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 如何吸收有效信息,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每个人,每个学生的一项基本功.为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 要求改变学生过去机械、被动、依赖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物理课外活动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 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培养能力的第二渠道.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初中物理课外活动, 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学生通过参加课外实验探究、制作科技模型、观看实验表演、阅读课外辅导资料、参加各种竞赛等等, 不仅能帮助他们复习、记忆、理解学过的物理知识,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还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吸引他们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这是课堂上得不到的, 更不是做几道练习题所能代替的. 所以, 物理兴趣小组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获得系统的物理基础知识, 主要来源于课本,但大量物理知识的扩展却来自课外的亲身实践和课外阅读. 我们物理教师只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组织好,才能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去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逐步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物理兴趣小组能促进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系统的物理知识后,要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有用, 解决了实际问题,就会得到满足, 而产生新的求知欲望.所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十分有效的措施.有计划, 有步骤的课外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学过凸透镜, 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后,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去自制望远镜,学过照明电路后, 组织学生安装简单的照明电路等等, 学生会从物理知识的大量应用中, 看到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就会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学生从书本上学习了一些物理规律、原理以后, 要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规律、原理, 光凭做习题是不行的, 可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搞一些小制作. 例如学过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外力成正比后, 可让学生自制一个测力器;学过物体的浮沉条件后, 让学生自制一个浮沉子; 学过杠杆的平衡条件后让学生自制杆秤等等. 对一些重要的物理现象、实验还可让学习自制实验器材进行小实验, 例如用大小广口玻璃瓶两个、木板、铁丝自制一个量热器测定物质的比热;自制验电器、指南针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外活动,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物理兴趣小组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个性与特长,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但不善于动手;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 有益的课外活动能对前者起促进作用, 对后者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以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主动性. 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例如, 学生在小制作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困难, 会经历失败的苦恼, 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成功了,从中学生会得到尊重客观规律的教育, 体会到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艰辛, 会尝到成功后的喜乐,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意志. 在小论文比赛中, 学生会展开丰富的想象查阅有关资料, 阅读有关的课外读物,从中学生会领略到物理知识的无穷魅力,使他们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情感. 心理学认为: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 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凡能满足需要的事物, 会引起肯定性的体验, 如快乐、满足、热爱等.情感的特殊性,正是由于这些需要、渴求或意向所决定的,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如果把学习物理知识作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渴求或意向,那么他们对学习物理知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所以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情感, 而从这一点上看物理兴趣小组有优于课堂教学的作用.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物理课外活动是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的以非教科书内容为主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的物理学习活动, 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 虽然学生获得系统的物理基础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 但是大量物理知识的扩展却来自于课外物理活动的开展, 只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组织好, 才能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发掘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在自愿、轻松、趣味的状态下主动地去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可以这样说,物理课外活动的开展是整个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一环.三、积累了经验, 掌握了一些如何开展物理课外兴趣活动的方法和形式(1)小制作、小实验. 这是物理课外活动最容易开展,也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活动. 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小制作、小实验. 形式上采用学生制作、班级评比、师生现场表演、校级展览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例如: 制作针孔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杆秤、铅笔芯变阻器、潜水艇模型、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等.(2)课外阅读. 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 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科普读物.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史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物理学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 拓宽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的欲望.(3)科技讲座.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举办科技讲座时,可以进行新的科技成就、科学前沿与最新动态的介绍,也可以围绕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介绍.例如: 在学习了“力和物体的运动”后, 可以开设“我国的航天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的讲座;在学习了“电磁现象”后, 可以开设“唱片、磁带、磁盘和光盘”的知识讲座;在学习了“核能”后, 可以开设“核能的开发、利用与安全”的讲座等. 通过这些讲座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献身科学的信心与决心.(4)知识竞赛.物理知识竞赛,既是物理课外活动的一项内容, 又是推动物理课外活动的措施. 通过书本知识、实验操作、小论文、手抄报、小制作、小发明等形式的竞赛,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和进行科技创新的兴趣, 从而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良好风气.(5)趣味游戏. 物理趣味游戏是向初中学生进行物理宣传教育的重要形式,在课外活动中,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精心设计物理趣味实验、趣味游戏让学生去完成, 如: “飞机投弹”“喷气飞机、火箭”“纸锅烧水”“站钉板”“下油锅”等等.通过这些活动, 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6)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物理知识的延伸,在社会调查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 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如学习了“水能和风能”后,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 并提出改进意见, 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 调查噪声污染、农村用电等. 这种活动形式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 可安排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先开展, 然后向全班进行报告介绍, 最后再在较大范围内进行.(7)课外兴趣小组. 在实际的物理课外活动中, 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是一种经常性活动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课外兴趣小组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让每一位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 自觉地参加一两项活动.在初中阶段,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航模小组——飞机模型或模拟飞机飞行表演等;摄影小组——摄影常识、滤色镜的使用、实地拍摄景物、冲洗放大照片以及设计与制作幻灯片等;无线电小组——扩音机和广播线路的配接, 录音机和电视机的原理和使用以及简单自动控制电路的设计和安装等;电工小组——照明电路的装、修, 设计和安装“一灯二控、楼梯”电路、电铃电路等;教具制作小组——简易物理测量仪器与演示教具、物理模型以及简易电教用具等;物理小论文写作小组等.四、不足与反思(1)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物理课外小组的活动虽然是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 但不能放任自流,不能学生愿意组织什么活动,就组织什么活动. 因为这一活动是由学校统一安排的活动性课程, 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但它的特点不像课堂教学呆板, 而是比较灵活, 如果不组织好,活动起来就会混乱,计划完不成, 学生没有收获, 反而会形成一些不良习性, 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所以组织这一活动, 要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加强领导,要引导学生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我们的目的是全面提高素质.(2)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避免成人化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要有所区别, 要符合学生心理、生理、个性发展的要求, 初中学生好动, 好奇心强, 物理课外小组的内容要以动手为主, 少讲理论, 使初学物理的学生感到“物理”是那么有趣,学起来有味,干起来有劲,这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有用的.(3)物理课外小组活动要有特定的内容和计划不要把课外活动变成课堂教学的继续, 在课外活动中, 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应是自然而然地进行的. 物理课外小组的活动切忌搞形式,更不能把课外活动时间用来完成课堂教学计划,变相加班加点,这样就造成课外活动有名无实,加重学生的负担.(4)老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于是课外活动,老师的指导更多的是体现在活动之前,学生活动时, 老师不在身边, 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都不能及时提供帮助,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活动的效果.教师的媒介作用在于把握活动的思想方法, 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协调学生组织活动. 特别是在科技小组的活动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允许活动失败,只要在失败中得到启发,成功就会到来. 在活动中, 辅导老师对学生不要限制过多,如:不允许乱动仪器, 使用仪器要通过教师, 损坏仪器要负责赔偿等等. 其实这种限制是不必要的, 否则学生在活动中的创造力得不到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物理课外活动课在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也渐渐地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要重视它, 克服初中学生物理知识少、课外活动没有什么可搞的错误想法, 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总结, 把物理课外活动课搞更加有实效和丰富多彩,使之发挥最大的优势, 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发挥特有的作用.(5)活动的实际价值和可行性影响着活动效果我们结合学生和教材实际, 给学生开展的某些活动, 虽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和可行性, 但相对日新月异变化的信息社会, 有些已对学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 迫切需要一线教师从日常教学和生活实际中, 探索出更具价值和可行性的题材供学生选择. 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网上冲浪成了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部分, 而且网络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更吸引人. 人的惰性会让部分学生放弃参与物理课外活动, 或者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物理课外活动. 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热情不一定高.(6)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体验与思考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大致分为这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活动过程, 数据整理, 结论, 评估与交流. 这几个环节相互联系, 一脉相承, 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对于学生分组实验, 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 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即定目标的过程中, 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谈一下我对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感受. 用刻度尺测长度,使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了,但在实验前,我故意卖关子,说: “今天的测量可与平时得不一样呀!实验结束后, 每个小组都要说出与平时的测量有何不同哦!”结果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课前我要求学生预习,并自己准备被测量的器材,上课时, 同学们都准备好了, 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当然要在我要求的范围内), 铜丝不同规格的就好几种、不同规格的硬币等. 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实验,同学们的态度十分认真,积极性很高,这要靠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 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 在测量过程中, 有学生会产生疑问, 比如, “为什么这样测量就是细铜丝的直径呢?”“硬币的直径在哪儿?”我会鼓励他们多讨论.经过激烈的讨论, 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怎样测锥体的高度?操场一周的长度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习惯的重要教学手段,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能力、创新意识,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作为物理教育工作者, 一定要在思想上加强认识,切实组织好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光的衍射原理和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 于测量微小物体的大小。光的衍射原 理和方法在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中具有 重要的地位。光谱技术与方法、X射 线衍射技术与方法、电子显微技术与 方法都与光的衍射原理与方法相关, 它们已成为现代物理技术与方法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研究微观世界和 宇宙空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在航空技术验机中,人们不得不建造压缩空气作高 速旋转的密封型风洞来作为模型试验的条件,使试验条 件更符合实际自然状态的形式。
替代或类别模型:利用物质材料的相似性或 类比性进行实验模型,它可以用别的物质、 材料或者别的物理过程,来模拟所研究的材 料或物理过程。
例如在模拟静电场的实验中,就是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用超声波代替 地震波,用岩石、塑料、有机玻璃等做成各种模型,来进行地震模拟实 验。
能量转换测量法是指某种形式的物理量,通过能量变换器,变成另一种 形式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1)光电转换:利用光敏元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进行测量。例如在弱电流放大的实验中 ,把激光(或其他光,如日光、灯光等)照射在硒光电池上直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进 行放大。常用的光电元件还有光敏三极管、光电倍增管、光电管等。 (2) 磁电转换:最经典的磁敏元件是霍尔元件、磁记录元件(如读、写磁头、磁带、磁盘┈ )、巨磁阻元件等,利用磁敏元件(或电磁感应组件)将磁学参量转换成电压、电流或电阻的 测量。 (3) 热电转换:利用热敏元件(如半导体热敏元件、热电偶等),将温度的测量转换成电压 或电阻的测量。 (4) 压电转换:利用压敏元件或压敏材料(如压电陶瓷、石英晶体等)的压电效应,将压力 转换成电信号进行测量。反过来,也可以用某一特定频率的电信号去激励压敏材料使之产生共
B、机械放大法
利用物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利用物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关键词:物理教学;演示实验;培养;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98-01在物理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对演示实验教学进行创新设计,要发掘物理演示实验中巧妙的构思和方法,以实验为依托,拓宽其思路.挖掘其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将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边教边实验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探索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得到结论的方式。
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教师应尽可能的将演示实验改成边教边实验的形式。
例如对于摩擦起电现象.教师可让每个学生都用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吸引碎纸屑;在讲惯性时,可让每个学生将钢笔帽放在纸条上,然后看谁抽出纸条时还能保持笔帽不倒。
学生们边实验边观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他们养成了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
将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
不是让学生的注意力只停留在使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事物上,而是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扩散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演示实验中培养创新能力演示实验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ⅺll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中原有的实验不能完全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的实验效果不是太好。
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道参与对演示实验的改进。
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激发学生强烈的科学实践愿望并付诸行动.进而强化学生勇于进行科学探索和敢于改进前人科学实验方案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做高温玻璃导电实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取小块玻璃,用镊子夹住后在酒精喷灯上烧成黄豆粒大的玻璃球,趁玻璃软化时,将两根铜线插入玻璃内,尽量靠近但不要接触。
再取一个带有发光二极管的音乐贺卡,从贺卡电源接头处引出两根导线。
大学物理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 理 科 研 究
大学 物理实验 创新 链力昀培荠
桂 林理 工 大学理 学院 王喜 雪
[ 摘 要 ] 大学物理实验教 学直接 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 改革大 学物理 实验教 学内容 , 立大学物理 实验课程新体 建 系, 开放 式物理 实验教 学模式 , 实施 改传统的 实验教 学方法为创新 实验教 学方法 , 织学生参加课 外科技 活动等 , 组 是培养 实验 能力和
创 新 能 力 的 重要 环 节 。
[ 关键词 ] 物理 实验 实验 能力 创 新能力 创 新 实 验 开放 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引 言 、
大 学物理实验教 学是高等工 科院校教学 过程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直 接影响学生 的综合素质与创新 能力的培养 ,其基 本任务是 向学生传授 实验 技术理论 , 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 、 分析问题 能力 以及创 新能力 , 使 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 、 勇于探索 的科学精神 。 在实验教学 中应该坚持 传授知识 、 培养能力 、 提高索质协 调发展 。大学物理 实验教学在培养学 生发现 问题 、提出问题 以及通过 实验解决问题等方 面有着不可或缺 的 作用 , 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 能替代 的。 2 改革大 学物理 实验教 学内容 。 养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 培 物理实验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 接轨 ,才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与热情 ,也才能使现代科技进步 的成果 渗透到传统 的经典课程 内容之 中, 为培 养他们 的实验 能力和创新 能力 , 我们在实验 教材 的编写时 , 首 先是精选实验内容 , 例如将计算机技术 、 光纤技术 、 光声谱 技术 、 磁共振 技术 、 核物理技术 、 x射线显微 技术 、 软 光谱 技术 、 空技术 、 感器技 真 传 术等现代科研成果用于学生物理实验之 中。我校理 、 工科学 生在一 、 二 年级所开设的物理实验中 , 已涉及光谱技术 、 核磁共振技术 、 光纤技术 、 传感器技术 、 光学信息处 理技术等。 开设 这些项 目的 目的是为 了从物理 实验的设计思 想 、 物理 实验方法 、 仪器 的设计 原理 、 构及其应 用等方 结 面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 次是优 化实验过程 , 再 对部分实验有意识地改变 过去那种将 实验步骤 写得非常详细 的模式 ,而是只给 出实验器 材和实 验 目的 , 让学 生用所 学知识 自行找出实验方案 和实验步骤 , 给学 生留出 自主学 习的空 间, 让他们独 立 自主地完成实验 , 更好地培养他们 的创 新
物理计划范文精选5篇
物理计划范文精选5篇为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物理成绩,制定好计划是少不得的。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物理计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物理计划1一、指导思想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实验的教学,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课堂探究小实验的设计和教学二、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5。
培养学生的相互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三、实验措施:1、树立正确的态度搞好实验教学工作。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
另外通过实验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必要手段。
因此,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克服畏难情绪,积极主动地搞好实验教学工作。
2、坚持备课制度,做好实验的各种准备工作。
物理实验不同于其它知识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实验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论,甚至是相悖的结果。
因此,教师一定要提前操作每一个实验,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真正授课时,能较好地控制实验的条件,避免不正确的现象发生。
3、加强实验中仪器的管理。
首先教师在实验前或实验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交待清楚仪器的使用规则,避免了由于不正确的操作而损坏仪器。
另外,也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能粗心大意,特别是对玻璃器皿,交流电源的使用更要分外小心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物理课堂实际教学中要注意。
一,注意实验设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注意学生的实验习惯,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注意学生相互交流,学会合作能力的培养。
物理计划2一、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九年级物理实验计划(优质7篇)
九年级物理实验计划(优质7篇)九年级物理实验计划(1)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
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形成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做到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
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1.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2.使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同时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物理实验能引导学生的物理教学认识;为学生提供物理事实性知识;也能为学生检验、巩固物理知识和理论,验证物理假说提供事实性知识。
4.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物理事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与人合作的情感,在实验过程中经历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实验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等等。
初三物理实验《电表改装》说课
大智慧
教学过程
二、教学设计
2、电流表改装成电阻表
(1)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律 ,控制 电压一定,通过其电流I的值成和电阻R 的值反比,将电流表的刻度改成对应的 电阻值。
电流表改装成电阻表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2)实验步骤: ①每次调节滑动变阻器,控制电压为1V,将电流表0~0.6A 改装成量程是1.7Ω~50Ω,刻度值不均匀的欧姆表。 ②每次调节滑动变阻器,控制电压为2V,将电流表0~0.6A 改装成量程是3.3Ω~100Ω,刻度值不均匀的欧姆表。 ③每次调节滑动变阻器,控制电压为3V,将电流表0~0.6A 改装成量程是5Ω至150Ω,刻度值不均匀的欧姆表。
小实验 大智慧
电压表改装成电流表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3)实验分析与评价: 和电压表并联的电阻越 大,改装成的电流表量 程越小,分度值越精确, 可以改装出灵敏电流表。
小实验 大智慧
教学过程
二、教学设计
4、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
(1)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律 ,控制 和电流表串联的电阻一定,通过其电流 I的值与电阻两端的电压值U成正例,将 电流表的刻度改成对应的电压值。
小实验 大智慧
教学目标及 重点和难点
1
教学设计
2
3
设计思想和 创新之处
教研队伍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经历将电压表、电流表改装成电阻表的实验 过程,领会和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建构正确 的物理观念。
2、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相互改装的实验,发 展质疑、创新等核心思维素养,丰富科学思维。
3、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实践及 评价与分析,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度改成对应的电阻值。
核心素养下的实验教学设计--以“特殊法”测电阻为例
核心素养下的实验教学设计--以“特殊法”测电阻为例摘要:本文以“特殊法”测电阻为例,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结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通过实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表达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电路设计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正文:本文以“特殊法”测电阻为例,介绍学生在学习了沪科版《伏安法测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后,用本实验的原理R=U/I进行拓展与延伸,通过实验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态度与责任,特别是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
1教学背景分析1.1设计理念:本实验教学设计以测电阻为主题线索,构建特殊法测量电阻的课堂教学理念,依据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R=U/I,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明确如何用转换法和等效替代法的思想来测量电阻。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后的一个拓展与延伸,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跳出教材但不脱离教材,在理论方面可以加深对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电路图、分析与论证、表述实验操作等三方面的能力,这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3学情分析:初三学生通过《伏安法测电阻》的学习,对电流表、电压表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都比较熟悉,有了进行实验的能力,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电学基础,但对于学生来说,实验设计、归纳物理规律和语言表达实验操作过程是比较薄弱的环节。
2教学目标2.1物理观念:能运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结合相关的物理方法测量未知电阻阻值。
2.2科学思维:通过建构伏安法测电阻这一模型,引导学生在缺少某一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利用已知电阻进行组合,代替这一测量工具。
物理趣味实验活动策划方案
物理趣味实验活动策划方案本次实验活动旨在通过一些趣味性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下面是本次实验活动的策划方案:一、实验目的通过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 利用简易材料制作万能波浪器,观察波浪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 利用气球、洋葱皮等材料制作静电发生器,观察静电的产生和放电现象。
3. 利用水、食用油和鸡蛋进行密度实验,通过调配不同浓度的盐水,观察鸡蛋在不同密度水中的漂浮情况。
4. 利用简易材料制作小型发电机,观察在不同磁场下的电磁感应现象。
三、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材料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老师进行指导和解释。
3. 学生们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四、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时要小心操作,不可将实验材料或实验仪器弄坏。
2.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保持安全意识,不可随意用手触摸危险的实验器材或化学药品。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通过这些有趣的物理实验活动,相信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能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对物理学产生更多的兴趣。
五、实验效果分析本次实验活动旨在通过趣味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对结果的观察和讨论,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直接的实验体验,更能够在实验中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比如观察波浪的反射现象,静电的放电现象,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以及磁场下的电磁感应现象等,都能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六、实验活动的意义通过这些有趣的物理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实践,激发其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有益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创新与反思
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创新与反思一、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本文将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阐述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
(一)、巧用实验激趣,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综合了实验原理、设计思想和方法、实验操作和观察、数据分析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最好设计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实验,在教师的适度引导下,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为了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细致的观察能力,把部分教师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改为学生课堂实验,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操作,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
2.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物实践和善于创新的精神,既探求科学的精神。
验证性实验一般是在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认识之后,根据已知的理论,对一些现象过程的存在、原因或规律检验其是否正确而设计的实验,它在实验目的、方法、原理方面起到了示范性作用,但不利于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二)、引导自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设疑激趣、指导探究、启发思维、评价总结、应用迁移”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科学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方面作了一些初步尝试。
1. 设疑激趣,提出假说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激活学生思维,多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 指导探究,丰富感知实践、探索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
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必须放手让他们自己实践,勇于探索。
如何保证学生能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呢?在于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
所谓有结构的材料,是指这些材料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
物理实验简单易做及原理
物理实验简单易做及原理
很多物理实验都是简单且容易操作的,其背后原理也非常有趣。
下面举几个例子:
1. 静电实验
只需一个气球和一些碎纸片,就能演示静电的产生和引力现象。
气球反复与头发、毛衣等摩擦,就会带正电荷。
同时纸屑带负电,两者相吸即可看到静电引力效应。
这种电荷转移现象即静电原理。
2. 浮力实验
准备一个透明杯子、水和一个鸡蛋。
先放入满杯水,再将鸡蛋轻轻放入。
鸡蛋就会下沉。
然后再给鸡蛋加盐,顿时鸡蛋就会浮起来。
这说明加盐增加了水的密度,提高了浮力,体现了浮力定律。
3. 简单摆锤
只需一根细绳和一个小重物,就能制作简单摆锤。
这种周期性摆动展示了单摆的运动规律,能观察到质量、长度等因素对周期的影响。
很多物理实验看似简单,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奥的自然规律,通过动手实践能让我们亲身感受和体会这些原理,对学习物理知识有很大帮助。
高三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5篇
高三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方案5篇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老师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进步,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接下来是关于高三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方案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方案1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开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培养全面开展的新型人才;以进步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表达课程的选择性和时代性,以开展学生潜能;更新课程评价观念,关注过程性评价;充分利用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为每个学生的开展创造条件;积极探究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教学形式,优化课堂构造,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在优化课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上有新的进步;注意联络社会,联络生活实际,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理论才能、探究性学习等方面有新的打破。
二、教学建议1、深化教学改革进步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进步教学效率为根本,以现代教学技术为依托,以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打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为重点,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的到达有机统一。
要积极探究教学形式的科学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
加强教法的研究创新和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指导,改变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承受的教学形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开展的过程。
注重学生对物理思维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检索、迁移、演绎、推理等学习方法,学会对知识的重组、整合、归类、总结,对知识到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知识转化为才能。
要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才能、获取新知识的才能、语言文字表达才能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才能,不断进步课堂教学的质量。
实验:平抛运动
浅谈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湖北 陈宏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是中学物理中的重要实验之一,高考复习时不但要掌握课本上介绍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而且还要掌握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
纵观历年高考物理试题,很多实验试题都是考查学生对中学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的。
下面就谈谈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
一、实验方法的创新要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有多种实验方法,下面介绍几种新的实验方法。
方法1:用水流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如图1,倒置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水平端加接一段更细的硬管作为喷嘴。
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它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
设法把它描在背后的纸上就能进行分析处理了。
插入瓶中的另一根细管的作用,是保持从喷嘴射出水流的速度不变,使其不随瓶内水面的下降而减小。
这是因为该管上端与空气相通,A 处水的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不受瓶内水面高低的影响。
因此,在水面降到A 处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得到稳定的细水柱。
方法2:用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平抛运动的轨迹数码相机大多具有摄像功能,每秒钟拍摄约15帧照片。
可以用它拍摄小球从水平桌面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的几张连续照片。
如果用数学课上画函数图象的方格黑板做背景,就可以根据照片上小球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画出小球的轨迹。
方法3:在水平方向平移挡板法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将一块平木板钉上复写纸和白纸,竖直立于槽口前某处,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A ;将木板向后移距离x ,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B ;又将木板再向后移距离x ,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再得到痕迹C 。
若测得木板每次后移距离x ,A 、B 间距离y 1 ,A 、C 间距离y 2 (g 取9.80m/s 2)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导出测小球初速度的公式为12202y y gx v -= 方法4:在水平方向侧移挡板法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
初中物理创新简单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创新简单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原理,掌握其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
2. 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
3. 实验操作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电动玩具,引导学生关注直流电动机,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让学生了解其工作原理。
3. 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制小风扇,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4. 制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讨论结果自制小风扇。
5. 实验:让学生演示自制小风扇,观察其工作效果。
6. 分析:讨论自制小风扇的优点与不足,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规律。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小风扇,提高其性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
3. 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小风扇,观察其工作效果。
4. 分析法:从实验中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
2. 学生能独立完成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
3. 学生能从实验中总结规律,提高科学素养。
4. 学生能提出改进小风扇的建议,展现创新意识。
六、教学资源:1. 直流电动机及其配件。
2. 自制小风扇的材料。
3. 实验操作手册。
4.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教学步骤:1. 展示直流电动机及其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直流电动机。
2. 讲解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让学生了解其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4.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制作小风扇。
5. 让学生演示自制小风扇,观察其工作效果。
6. 讨论自制小风扇的优点与不足,从实验中总结规律。
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小风扇,提高其性能。
8.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物理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物理兴趣小组活动计划物理兴趣小组活动计划1一、指导思想:怎样使学生能够获得综合实践活动课所要求的“自主活动,直接体验”的亲身感受呢?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让教师们也能够像学生那样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去,通过活动实际感受活动课是怎样进行的,感悟学生是怎样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他们就会结合自己活动的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就会自觉地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和传统的学科课程的区别,找出自己以往教学行为和新课程要求的差距,进一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实施目的正是基这样一种思考,结合我的课题“学生主动学习的长效机制研究”为主题的教学模拟活动;然后就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组织讨论,谈谈这次活动给自己的启发和取得的收获,最后把握兴趣小组活动的特点,是搞好兴趣小组活动教学工作的起码要求。
兴趣小组活动课的基本特点是“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什么是自主活动,它有什么具体要求?什么是直接体验,它又受什么因素制约?这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如果教师有了这方面的亲身感受,他们就会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千方百计地为学生营造可以自主的活动,直接经验的情境,就会想方设法把活动课上得更像活动课,有滋有味,生动活泼。
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认真学习<纲要>的精神实质,以<纲要>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必须认真抓好物理兴趣小组活动。
三、工作目标改革过去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搜集整理的应用,也可以是与物理有关的问题。
其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查阅资料、参观访问或实地测量等。
实验室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
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工作方向,以探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工作重点,以大力提高全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工作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形成教学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全面开展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学习及课程实施试验,力争使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
以实验设计为载体 创新实验教学
启 通 设计的思想讨论较少 ,实验设 计的思想 探 索 、 造 的 过 程 ,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的 要 拨 丰 富 了 解题 的 思 路 , 迪 了思 维 , 过 创 对 不 可 能 在 学 生 头 脑 中 留 下 鲜 明 的 印 象 。 求 层次较 高 ,因而我们要充分地激励 学 交流 点拨使每个 同学对 问题 的理 解更加
丰富设计 内容 。同学 的启示和教师的点
一
、
渗 透设 计 思 想 。 悟 实 验 设 计 的 感
三 、 发 创 新 思维 。 化 实验 设 计 的 巩 固实验设计方法 ,提高 实验设计的能 激 深
理 念
由于科学教材 中的实验只能配合教 学 内容分散设置 ,加 上课 本本身对实验
学 生 的一 切 学 习活 动 都 离不 开 思 论 , 以互相 取长 补短 , 善设计 方案 , 可 完 维。科 学实验的设计过程 实质上是一个
几点:
一
物理
学中的几点体会
黼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 郄马镇中学 石彦哲
仪 器要放 在适 当的高度 ,使全班学生都 主 的实验探究 , 习物理概念 和规律 , 学 体
演 示 实 验 激 发 学 生 兴趣 能看到 。
、
验到学科学 的乐趣 , 了解科学 方法 , 获取 科学知识 , 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 。 三 、合 作 实 验 探究 培 养 学 生协 作 在现 代社会 生活 和科 学工作 中 , 个
演 示实 验可 以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 力和思 维能力 , 既
二、 课外 实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物 理 小 实 验 题 材 广 泛 ,是 一 种 激 发
能使学生的注意 力高 度集 中,又可 以把 学生兴趣 、 发挥学 生创造性的有益活 动。 精 神 抽象复杂的物理概念 生动地显示在学 生 要 引导同学 善于动 脑 、 动手 , 因陋就 简 , 面前 , 使学生易理解、 易掌握。因此 , 师 教 要求的每一项演示实验。 课 堂演示实验主要是 由教 师操作表 演, 么, 那 要使 演示实验 获得 成功 , 首要 准确地抓住关键 , 成功地进行演示。在实 验之前 , 要估计到各种可 能的不利条件 , 课前必须充分 准备 并进行试做。试做 时, 不只是考虑实验如何成 功 ,还需要考 虑 求简易方便 , 括仪 器结构简 单、 包 操作 简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设计:神奇物理实验
标题: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设计:神奇物理实验一、引言在幼儿园阶段,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备受重视。
通过丰富的科学探索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中,神奇物理实验活动的设计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神奇物理实验的意义、设计原则、案例以及个人观点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神奇物理实验的意义1.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神奇物理实验通过简单而有趣的方式展示物理原理,能引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
积木搭建中的平衡原理、水力的运用等,都能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能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当他们在实验中发现一些奇特的现象时,能够自主思考并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出积极的实验精神。
3. 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神奇物理实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总结等形式,能够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这些过程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神奇物理实验活动的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在设计神奇物理实验活动时,首要考虑的是幼儿的安全。
选用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器材,并设置明确的安全规则,以确保幼儿在实验中能够避免受伤。
2. 动手体验原则神奇物理实验活动的设计要以“动手体验”为重点,尽量让幼儿亲自进行操作和观察。
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情境化原则设计神奇物理实验活动时,要尽量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构建丰富多彩的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其中,从而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神奇物理实验活动案例共享1. “小手推车”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幼儿通过简单的小手推车,并观察推车运动过程中的现象,引导幼儿了解力、速度和摩擦等物理知识。
并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推车,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亲和力。
2. “水中花”实验通过放置细长玻璃杯中的水,然后将一些不同颜色的食用油缓缓倒入杯中,就能在玻璃杯的水中形成美丽的“水中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创新物理小实验的设计思想
镇江市江滨中学物理组物理组
一、物理实验设计要具有挑战性:挑战性不仅表现在给学生视觉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思考
案例一:引言:奇妙的物理世界
实验设计:气流的变化。
怎样把燃烧的蜡烛火焰吹灭?
推荐理由:一般来说物体能挡住气流。
但是,物体的形状对气流是有影响的。
当在燃烧的蜡烛前面放一个方形的物体可以挡住气流、而换一个圆形的物体把蜡烛吹灭的时候,学生表现出来的惊奇是一种学习物理的享受。
案例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实验设计:压缩气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推荐理由: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学生一般只知道结论,没有体验。
我用打气筒有气嘴一端叫学生用手堵住,老师快速打气,这时气体的温度可能有上百摄氏度,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感觉的刺激,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思考。
接着,将温度计放在气嘴上用多媒体投影到光屏上,温度计的度数随打气而上升。
案例三: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实验设计:探究:一个鸡蛋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推荐理由:大家都知道:鸡蛋碰石头。
可是,一个鸡蛋能承受20千克力左右,学生不一定能想到。
当一个人站在四只鸡蛋上,鸡蛋没有碎;而鸡蛋轻轻一敲就碎时,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对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是有帮助的。
二、物理实验设计结果要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情理”--------指物理的道理和自然之美
案例一: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实验设计:为什么纸不能燃烧?用二个餐巾纸团沾上酒精燃烧后,一个纸团烧成灰烬、另一个纸团酒精燃烧完后餐巾纸却完好无损。
(这个餐巾纸团是用水浸润过的)
推荐理由: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日常生活很常见。
但是,“神5飞船”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时是一团火球、而里面的人却安然无恙,学生是知道其中道理的,但是学生没有直接的体验。
当学生看到一个纸团是烧成灰烬、而另一个纸团却完好无损时,学生的感受只有二个字-----惊讶!
案例二:比热容概念的教学
实验设计:等质量的铅和水加热后,体验温度的变化。
推荐理由:比热容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不能理解物质有一种性质------热的容量。
当等质量的铅块和水加热几分钟以后,水可以用手摸一摸,感受温度的变化;而铅块却不能用手摸,这时铅块的温度可以点燃火柴。
强烈的对比必然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三、物理实验设计要注意学生的参与性: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师生融为一体
案例一:设计分组实验:为什么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摄氏度?
实验设计:水浴法测量鸡蛋清的凝固点。
(将鸡蛋清放在金属勺中,用水加热,看到蛋清凝固时测出水的温度)
推荐理由: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摄氏度,大家都知道。
那么,为什么设定这个范围,你思考过吗?比如:人的体温超过42摄氏度会有怎样的结果-----从这个实验中,学生可以发现40摄氏度左右,鸡蛋清开始凝固,生命的意义由此改变。
四、物理实验设计要注意开发物理教材中有价值的资源: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其中蕴藏的教育素材
案例一:八年级物理上册P32“练习使用温度计”,教材中只介绍了液体温度计实验设计:双金属片固体温度计。
推荐理由:“温度计”物理教材只介绍了液体温度计,而液体的热胀冷缩是不明显的;气体的热胀冷缩很明显、但是大多数学生没有看过“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固体热胀冷缩最小,如何把微小的变化放大,用双金属片制成固体温度计,学生看了以后对热胀冷缩会有新的认识。
案例二:九年级物理下册P15“焦耳定律”:“例如,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时,大部分电能被转化为电动机的机械能,仅有少量的电能转化成内能。
”
实验设计:怎样理解“电动机”中电能和机械能、内能之间的转化关系------用电动机和小灯泡组成串联电路,当电动机不工作时,电感电阻变小灯泡变亮。
推荐理由:电流的热效应是由导体的电阻而产生的。
电动机不是纯电阻电路,电感电阻远大于纯电阻,虽然这个知识点没有教学要求,但是可以通过实验设计让学生直观认识电阻和电流热效应的关系。
五、物理实验设计要注意视觉效果:学生在看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所引起的思考、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
案例一: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设计:用一段2B铅笔和另
一段铅笔串联起来,接上20伏特左右的
电压,一会儿学生发现2B铅笔发热冒
烟、而另一段铅笔却不热------猜一猜铅
笔芯是什么材料(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回答:铁丝)
推荐理由:教材中是用不同的金属丝和
电流表读数大小来表示电阻的大小。
但
是,电流表的读数不是教室里面大多数
学生都能看清楚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铅笔通电后,当发热的烟雾从铅笔内部窜出来的时候,学生表现出来的好奇、惊讶和思考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
案例二:热机模型
实验设计:热机模型:用茶叶罐表示活塞、木条表示连杆和曲轴,再用计数器组成一个简易的热机模型。
推荐理由:教材中是用热机小模型,很多同学看不到。
把小模型放大,不仅使学生看的清楚,而且很容易理解冲程和转速之间的关系。
六、物理实验设计要注意简单易行的原则:简约而直观
案例一:弦乐器的音调和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
实验设计:用一次性纸杯和粗细不同的棉线组成简单的弦乐器
推荐理由:用身边的日常用品演绎实际的物理概念,学生既感到亲切,又能发现物理规律,其中的启发性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