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80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历史检测题含答案.doc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历史检测题含答案.doc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历史检测题含答案D.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2.《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文中所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A.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了近代化的任务 B.辛亥革命迈出了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C.辛亥革命将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改造 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3.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

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①发昌机器厂创办;②京师大学堂建立;③中国共产党成立;④国民党改组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4.毛泽东和周恩来致函在上海的宋庆龄:“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经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

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

”材料中的“”处应为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

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6.“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

”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A.“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 C.求同存异方针 D.不结盟政策7.《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历史高三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三)

历史高三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三)

专题检测(三)(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学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持肯定态度B.认为中国有持续、古老辉煌的历史C.认为中国文明具有内聚性D.对中国的儒家学说非常崇拜3.(2012·浙江高考)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

这些举动表明康熙()①崇尚儒家文化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③延揽汉族文士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说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思想的进步性C.批判了陆王心学的空谈流弊D.一定程度上是对孔孟儒学的回归5.“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是传统的、农业的、乡村的。

和这些相异的一个新阶层的出现,导致了一场社会革命。

”这场“社会革命”最初的表现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6.伏尔泰不同意欧洲一些传教士以及孟德斯鸠对中国专制制度的看法,指出:“传教士们都认为(在中国)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

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选择训练题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选择训练题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选择训练题新课标人教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1、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大夫——士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诸侯2.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①是一种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的制度②它用来确定贵族的等级,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③宗法制度是分封制的基础④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是周礼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3.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官员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4、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B、权力高度集中C、法律细密、严苛D、实行三公九卿制5.三省六部制的实现,说明了A.丞相权力的增大B.中央结构的决策实现民主化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D.体现任人唯贤的原则6、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

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7.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包括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使地方官员依赖中央和君主并向其负责④妨碍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8、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枢密使为副相,分割宰相的权力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9、“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一)“中国古代史”政治专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一)“中国古代史”政治专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检测(一)“中国古代史”政治专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段话重在强调分封制( ) A.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B.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C.促进了各地区文化交流D.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融合解析:选A 根据题目中“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得出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强调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作用,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中“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普遍认同的获得”不相符,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中国传统”、“中国文化”不相符,故D项错误。

2.(2019届高三·某某质检)西周时,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如鼎、簋等大都是周王赐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器形、纹饰、制法。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筑炉铸铜,青铜器出现了多种风格。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各诸侯国生产加工能力提高B.王室衰微,失去对象征身份资源的垄断C.战争频繁,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技术交流D.百家争鸣,各国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观念解析:选B 根据材料“西周时,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如鼎、簋等大都是周王赐器”,说明周天子基本能对诸侯实施有效控制,而材料“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筑炉铸铜,青铜器出现了多种风格”,表明在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各国不再遵守礼器形制要求,故B项正确;A、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

3.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

这可以佐证( )A.设置刺史有利于君主专制B.监察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D.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监察制度。

由“刺举”“公卿……恐惧莫敢犯禁”可知,监察制度具有震慑百官的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答案为B项。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
(3)影响:扩大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基础;对君主权力有所限制。(7 分)
14.(2018·山东枣庄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4
——据林文勋《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 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因》等整理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 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
解析
2020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古代史
综合检测试卷
【时间 40 分钟;满分 8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广东佛山一模)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 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 )
据此可以推断出( )
A.官修史书反映真实客观的历史 B.官修史书利于修撰规范多样
C.统治者通过官修史书借鉴历史 D.官修史书促成社会重史风尚
8.(2018·河北邢台质检)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 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而当时宰相已辞职,宋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 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此事反映了( )
2020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古代史
综合检测试卷
【时间 40 分钟;满分 8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广东佛山一模)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 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 ) A.周公为后世确立了道德规范 B.古人对周公维护社会稳定的肯定 C.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 D.中央政府政治上控制地方的需要 2.(2018·山西孝义四中模拟)有学者说,春秋诸侯的争霸与战国七雄的逐鹿都是在小农经 济崛起为其扩大了赋税来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按该学者的理解,小农经济的发展( ) A.解决了各国的战争开支问题 B.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C.得益于诸侯战争的推动 D.是诸侯混战的经济根源 3.(2018·安徽十校联盟高三摸底)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 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字,齐、燕各有 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 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4.我国出土的秦汉时期的铁农具,河南省达 960 件,远超过排第 2 位的陕西省的 111 件, 四川省和湖南省出土的铁农具分别为 54 件和 49 件。这表明秦汉时期( ) A.炼铁技术发展较迅速 B.铁农具已在各地推广 C.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D.农业生产成就较突出 5.(2018·贵州凯里一中三模)南朝大族谢灵运的《山居赋》中写道:“田连冈而盈畴,岭 枕水而通阡。”以致朝廷作出规定:第一、二品官占山三顷,三、四品二顷五十亩……先占者不 得更占。据此可知当时( ) A.政府对庄园经济的否定 B.士族阶层力量的迅速壮大

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二)(新高考卷)历史 Word版含解析

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二)(新高考卷)历史 Word版含解析

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记载,殷商甲骨刻辞的内容涉及迁都、农耕、田猎、天气、地理、战争、祭祀、疾病等,他们在长期对自然、天象、气候的观察、记录与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

这反映出商代()A.占卜活动影响天文B.呈现出一定的人文精神C.早期民本思想孕育D.农耕生产盛行精耕细作2.西晋短时期曾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

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

东晋政府此举()A.有利于江南开发B.旨在维护门阀士族统治C.激化了阶级矛盾D.是维护统治的长远政策3.贞观九年,波斯景教(基督教派)信徒阿罗本来到长安,要求设寺传教。

三年后,唐太宗诏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众生”,景教“元妙无为,生成立要,济物利人,宜行天下”,同意了阿罗本的请求。

由此可推知,当时()A.唐朝崇尚各宗教平等B.道教对统治者的影响较深C.基督教实现了中国化D.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4.北宋神宗时期,创立了免役钱等新税种,大多直接向农民征收货币。

南宋时期,又进一步向农民征收折帛钱,中央政府的货币收入进一步增加。

两宋政府的这些举措()A.满足了商业发展的需要B.提升了农业商品化程度C.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D.解决了政府财政性危机5.据考证,清雍正2年,全国人口2500万人。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练习及答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练习及答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练习:选择题1.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2.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

”这一思想( )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D.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3.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这表明( )A.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B.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主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建设社会主义4.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出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斯大林模式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失调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两个五年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5.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6.“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

”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 )A.研究热辐射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C.解释光电效应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7.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检测试题(四)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检测试题(四)

的标志; 1776 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 ,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
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
; 1787 年美国制定的 1787 年
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789 年法国制宪会议发

表的《人权宣言》 ,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
综合检测试题(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
、帝
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
历时约三百年。 不属
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 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 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
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 ,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
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四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
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4、国民革命军第 129 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
天白日帽徽时说: “这帽徽是白的, 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 ,同志们, 为了救中国, 暂时红军帽告别吧! ” 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图 3(21 世纪初)
①图 1 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六)“中国近现代史”文化专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六)“中国近现代史”文化专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检测(六)“中国近现代史”文化专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高三·某某调研)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一种中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惜),恩莫大焉!”这反映出林则徐( )A.主X平等商贸往来B.抵制西方掠夺原料C.讲究禁烟策略手段D.文化封闭性的观念解析:选D 材料中林则徐认为中国允许茶叶、大黄出口是中国人对外国的恩惠,并未涉及平等商贸往来,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出现对列强的抵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禁烟的策略,故C项错误;材料中把中国出口的传统商品看作是对西方的恩惠,说明当时林则徐保守的对外观念,故D项正确。

2.1868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

奕的这一认识( )A.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D.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解析:选D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西学中源”思想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又维护中国的封建思想和制度,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故选D项。

奕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A项错误;奕倡导的向西方学习仍停留在器物层面,B项错误;明朝时已经出现西学东渐,C项错误。

3.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X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

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

”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反映出当时( )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C.“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D.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解析:选C 材料中仅仅说明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X树声对西方政体的认识,并不能说明他们转变为维新派,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西方的议院,可知指的是对当时的西方政体的认识,不是哲理学说,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等信息,说明当时有识之士对“中体西用”提出了质疑,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是少数人的观点,不能说洋务派的主X受到广泛批判,故D项错误。

历史高三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六)

历史高三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六)

专题检测(六)(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这里的“它”是指() A.马歇尔计划B.布雷顿森林体系C.关贸总协定D.杜鲁门主义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为半球化,其原因在于() A.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B.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C.南北半球经济发展差距悬殊D.宗教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3.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苏联解体”。

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B.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4.(2012·四川高考)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时的六个国家,除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外,还包括下图中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12·海南高考)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

这些外交活动()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6.2011年6月17日《文汇报》:“上海合作组织10年来已成为区域稳定、和平、发展的建设性力量,被联合国认定为处理本地区安全问题不可或缺的区域组织”。

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 A.是促进地区发展的经济集团组织B.是调节国际争端的世界性组织C.促进了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D.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唯一的目标7.2011年4月29日,世贸组织对中美贸易争端做出裁定,美方实施的中国禽肉进口禁令违反了WTO有关《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以及1994年的关贸总协定的卫生检疫措施规定,损害了中方在此协议下的应有利益。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

综合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西周以前,丝织品主要被人们用作奉献给鬼神的礼物。

到了西周时期,丝织品更多地成为人们相互赠送的礼物,亦被用于贵族举行的各种仪式的道具上,甚至连屏风、垫席这样的物品也用丝织品。

这反映了()A.丝织品失去等级意义B.西周礼制开始遭破坏C.桑蚕文化起源于礼制D.丝织品与礼制的互动25.汉朝时期,政府对边疆请求“内附”的游牧民族采取容纳政策,让他们进入长城以内的指定地区居住,并让其上层人物继续统领部众。

这种政策()A.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融B.改变迁入民族的生活方式C.实现了边疆地区永久和平D.使民族间的差异逐渐消失26.下图为唐代主要诗人分布图,据图可知()A.儒学复兴运动不断扩大B.历史传统影响文化发展C.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缓慢D.文化重心北移趋势明显2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极力驳斥“有公而无私”,指出“人道就是对人私利与欲望的满足,道德就存在于人们的物质利益之中”。

这一主张()A.彻底否定了宋明理学B.旨在批判君主专制统治C.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28.1893年9月,上谕正式废除禁止海外移民的传统法令,并颁发护照,禁止地方官敲诈归国华侨。

这一措施()A.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B.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C.为“百日维新”营造氛围D.打击了海外革命团体29.下列歌谣与地图所反映的时期相匹配的是()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

B.毛委员,工农兵,仗仗打来仗仗赢。

打起仗来到如今,红军才是真英雄。

C.小小兵,上战场,杀得鬼子叫爷娘。

小小兵,志气强,收复失地喜洋洋。

D.解放军,扛大炮,一夜打通陇海道。

陇海道,一扫光,打完八集打碾庄。

30.1948年8月7日召开的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一次大会,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

“它是个临时性的,而且也是华北一个地区的。

高考历史(新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共6份)专题3综合测试

高考历史(新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共6份)专题3综合测试

专题三综合测试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4·百校联考)下列这幅漫画中,英国海船上的海军正在给大炮添加“鸦片”炮弹,大炮炮口对准了远处标明“中国”字样的城堡,而大炮旁边的船舱里堆满了同样的“鸦片”炮弹。

这幅漫画反映了()A.英国打开中国大门后发动鸦片战争B.鸦片成为中英正当贸易关系的主流C.英国把鸦片作为对付中国的武器D.英国决心推翻清朝的统治[答案] C[解析]本题主考查的是对图片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力。

从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鸦片”炮弹这一信息,由此可以得出英国把鸦片作为对付中国的武器。

所以答案选C。

2.(2014·南京)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答案] D[解析]材料中“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体现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等内容,这使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便利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故选D项。

3.(2014·南京)下图是“台湾民主国”的国玺,该政权在台湾仅存在了150天。

其时,台湾军民公推台湾巡抚唐景崧任总统、刘永福任大将军,另设议会,年号“永清”,永戴圣清之意。

导致这一事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太平天国的建立B.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C.《马关条约》的签订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答案] C[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材料中“唐景崧任总统、刘永福任大将军”等信息说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这一时间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故选C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练习(4份)-人教课标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练习(4份)-人教课标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练习(4份)-人教课标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专题微练1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四川宜宾县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这说明夏商周时期()A.统治者武力强化中央集权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C.政权统治具有更迭频繁特征D.神权控制政权色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只是强调了夏商周朝代的更替,统治者以代表上天的意志来使部下听命于他,从而推翻前朝,故体现了王权的神秘色彩,本题答案选B项。

A项错在“武力”;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D项错在“控制”。

答案B2.(·四川绵阳热身考文综)在西周时代,贵族在幼时由父亲题取“名”,“字”则是成后“冠礼”或“笄礼”时所取。

“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

这种名字制的作用主要是()A.明长幼B.定尊卑C.彰个性D.求吉瑞解析依据“贵族在幼时由父亲题取‘名’”“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可知,这种姓氏名字制能够很好地起到确定血统、长幼、尊卑的作用,起到的主要作用应该从血统的角分析,也就是定尊卑,故B项正确;“明长幼”不是这种名字制的主要作用,且“明长幼”是为了“定尊卑”,故A 项排除;“彰个性”“求吉瑞”均在题干中无体现,故C、D两项排除。

答案B3.(·山东德州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中国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力。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世界史 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世界史 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史专项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3·石家庄三模)在布托地区(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史前考古层,考古学家发现了两件极具价值的考古文物,一个是泥钉,另一个是抛光的圆锥体,它们都与埃及史前考古层的其他文物和建筑风格迥异。

尤其是抛光的圆锥体,很像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装饰神庙门脸的手工制品。

这表明()A.不同文明区域间有一定交流B.世界早期文明逐渐走向联合C.两河流域文明早于埃及文明D.两河流域的手工业世界领先2.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灭亡了波斯帝国,开辟了地中海向东到达中亚、印度的交通体系;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张骞凿空西域,连接东亚到达中亚的交通。

这表明() A.都促进政治格局变化B.都促进丝绸之路的开拓C.都促进日耳曼诸国的建立D.都采用了马拉战车的先进工具3.(2023·连云港三模)12世纪后流行于西欧的《列那狐传奇》擅长以“兽”喻人。

在故事中,生病的狮子象征国王,凶横的熊比喻大封建主,掠夺成性的狼影射骑士,呆笨的驴暗指教士,鸡、兔等动物则代表下层民众。

当主角列那狐与狮子、熊、狼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灵巧狡猾的列那狐,但它也会欺压小动物。

“列那狐”的形象折射出()A.世俗王权走向衰落B.市民阶层力量壮大C.新旧教派冲突加剧D.骑士文学跌落神坛4.(2023·北京丰台区二模)下面是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贯穿全书的主线是()第一章发现新世界第二章细菌战役第三章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第四章哥伦布将梅毒带回欧洲第五章新世界作为旧世界的农场第六章生物多样性遭破坏A.说明美洲对全球发展的贡献B.论证世界近代政治格局形成C.阐述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D.基于生态环境视角解读历史5.(2023·烟台二模)15世纪前欧洲人仅把棉织品用作装饰品、桌布等。

从16世纪开始,印度实用、舒适、色彩斑斓的棉纺织品源源不断运到欧洲。

高三二轮历史检测题

高三二轮历史检测题

高三二轮检测历史试题2024.04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是三个博物馆收藏的先秦时期不同地区青铜方尊的实物图。

其形制的特点反映出A.贵族阶层的审美观趋同B.大一统下的整齐划一C.青铜在民间普遍使用D.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色2.汉代的征兵制度“一个壮丁,二十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

当时规定,从二十三岁起,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

该制度A.加重了人民的负担B.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C.保障了农民的生活D.兼具经济性和道德性3.图2是南宋都城临安城的平面示意图。

由图可知,南宋时期A.“市”突破了时空限制B.南方经济地位日益凸显C.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都城设计注重礼制要求4.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规定甚为严格。

规定由乡闾里社贤能的长者担任乡饮酒礼的主持人;宾客分明等级,以贤德和年龄为标准,犯法之人需被单独列出。

明代乡饮酒礼A.是基层治理的一种形式B.利于推行基层道德教化C.创新了周礼的基本内容D.以重塑社会秩序为宗旨5.清代思想家颜元说:“盖‘正谊’便谋利,‘明道’便计功,是欲速,是助长;全不谋利计功,是空寂,是腐儒。

”他依据对日常生活的感悟,提出全新的义利观。

这种思想的出现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B.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C.超越了儒家思想的范畴D.受早期西学东渐的启发6.20世纪初创刊于北京的《启蒙画报》,创作了很多或长或短的歌谣,再配上或精或粗的图像,以吸引少年儿童的阅读。

图3是其中的一幅一《渔儿乐》。

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板块综合检测(二)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板块综合检测(二)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板块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1.(2020·广东深圳二模)1841年,英军对广州发动进攻,所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三元里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

周边百余村的团练手持戈矛犁锄,“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使得英军“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三元里抗英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小生产者存在固有阶级局限C.战斗的意志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D.民众团结抗争勇于反击侵略解析:材料“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体现出民众团结抗击外来侵略,故选D项;A项是1842年《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民众的抗争精神,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关,排除B项;战斗的意志影响战争成败,实力才是取胜的关键,排除C项。

答案:D2.(2020·山东青岛二模)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全部财政收额为1 387万元,所借内外债占81.3%,其中外债就占61.3%。

这导致了( )A.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B.列强承认新生的南京临时政府C.动摇了封建经济的根基D.对外政策方面表现软弱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所借外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61.3%,过多地受制于外国,难以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对外政策具有软弱性,故选D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由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决定的,外债比例过高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并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外债本身不会动摇封建小农经济的根基,排除C项。

答案:D3.(2020·重庆二模)五四前,人们还在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白话应有的规范以及白话能否成为诗的语言等;五四后,白话竟不需任何形式的批准与认可,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

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A.是白话取代文言的文学革命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解析:材料中“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到“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的变化可知通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在白话文普及上有了重大进步,故选D项;五四运动在白话文上的影响是客观作用,而非主要目的,五四运动主要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排除A项;五四运动确实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但是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其在白话文上的国内影响,不涉及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故材料与五四运动的本质没有关系,排除B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文字形式的转变,与民族意识是否觉醒无关,排除C项。

历史高三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二)

历史高三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二)

专题检测(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

多么诱人,精致脱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

”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A.瓷器B.丝绸C.铁器D.青铜器2.北宋初年有个叫陶毂的书生,盖了几座房子搞出租经营,结果出门就被人称为小人,挣的钱被叫做“痴钱”,即呆傻的意思。

这种现象的文化根源是() A.经营房租并不赚钱B.重农抑商的传统认识C.经营土地才是正统D.法律不允许书生经商3.《沈氏农书》中记载说:“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4.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5.“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B.新航路的开辟C.丝绸之路的开通D.富尔顿发明汽船6.1500~1620年间,欧洲的物价平均上涨了300%~400%。

这一现象() A.促进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崛起B.加速了西欧封建旧势力的衰落C.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更加密切D.推动了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7.下面是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财富分配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A.C.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D.工业革命推动议会改革8.对下列图示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图一的经济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B.图二的经济结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C.当今世界正在形成图三的经济结构D.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9.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7)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7)

专题检测卷(七)(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大连模拟)《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中写道:“如果以为沿海和长江的炮声与白旗,已经在国民中掀起了多么巨大的精神波澜和情绪风涛,那便是属于今人想当然的自作多情。

”由此可见( )A.鸦片战争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后人夸大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C.鸦片战争没有唤起中国人的觉醒D.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孤军奋战2.(2012·泰州一模)“这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的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

”“这次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3.(2012·北京一模)右图为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的田契。

内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

这则材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 )A.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B.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C.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4.(2012·西安模拟)116年前,主张变法维新的谭嗣同奋笔疾书《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作者所哀伤的是( )A.揭竿斩木的反抗风潮B.泛滥成灾的鸦片贸易C.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D.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5.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做了如下表态:“今兹议约。

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反映出( )A.《辛丑条约》中,西方列强在一定程度上做了让步B.《辛丑条约》并未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问题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6.(2012·朝阳二模)右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五单元中外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第71课时王安石变法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

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

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

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枢密副使富弼上疏材料二北宋时,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外,设置了平行的机构,出现了“一官三人共之”的现象:一人在职,一人刚去职,已经又有一个人在等待这个职位。

宋仁宗时,官员总数比宋真宗时增加一倍多。

——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三宋朝实行恩荫制度,这是当时科举之外的一种入仕途径。

中高级文武官员的子弟、亲属及门客等享受此特权。

恩荫的机会有:大礼荫补,每三年逢郊祀时一次;致仕荫补,官员告老退休时一次;遗表荫补,官员死时上遗表一次。

功臣死后,推恩可达二十余人。

——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北宋中期面临哪些社会问题?(使用材料原句不得分)
(2)材料三中的恩荫制度产生了什么后果和影响?
(3)王安石变法得到了哪个皇帝的支持?针对北宋“国用殚竭,民力空虚”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

……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质进一步激化。

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

而不知其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

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日知录·宋世风俗》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2)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第71课时王安石变法
1.(1)①面临辽和西夏的威胁;②财政危机严重;③官吏不思进取,不体察民生疾苦;
④阶级矛盾尖锐,人民反抗不断;⑤官僚机构重叠,官员人数多,出现冗官局面;⑥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等等。

(2)冗官增加,造成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财政负担过重,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3)皇帝:宋神宗;措施:为了改变积贫局面,采取的措施有:①青苗法;②农田水利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免役法;⑤市易法;⑥均输法。

结果: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局面,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促进了北宋经济的发展。

2.(1)冗兵、冗官、冗费。

(2)积贫: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2)积弱: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械监。

(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4)态度:否定(或认为变法危害甚重)。

看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政治军事实力增强,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

(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