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致橡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2篇

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2篇

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精选2篇(一)教案:《致橡树》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致橡树》这首诗,了解现代诗的写作风格和意义。

2. 理解并分析诗中表达的爱情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难点:理解现代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致橡树》。

2. 备课材料:课文解析、教学反思、课堂活动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导入课题:“你们对现代诗了解多少?你们觉得现代诗与传统诗有什么不同?”Step 2 理解诗歌(15分钟)1. 学生念诵《致橡树》。

2. 教师解读诗歌,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 意象:橡树、树影、流泪、枝叶、年轮等。

- 情感:爱情、挚爱、执着。

- 主题:爱情的坚韧和挣扎。

Step 3 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并讨论诗中所传达的爱情观。

2.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3. 教师提问:在你们的理解中,诗人为什么选择橡树作为爱人的象征?Step 4 情感体验(15分钟)1. 学生们根据诗歌中的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封信给某个自己心中的人物(可以是朋友、父母、老师等)。

2. 学生们可以在写信中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爱、执着和感谢之情。

3. 学生们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信,或与其他同学分享。

Step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诗歌《致橡树》。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以《致橡树》为题,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理解《致橡树》这首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爱与人生的思考,加深了对爱情主题的理解。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致橡树》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致橡树》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致橡树》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朦胧诗特点。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导语: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伟人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艾青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板书:课题、作者)设疑: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1、师简介作者(结合课文注释①):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板书)。

2、引出朦胧诗概念(板书:第一教学目标),师生同看投影片: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1、师朗诵全诗,配乐《海边的阿狄丽娜》(或听录音)。

2、请同学就所学知识浅谈:什么是爱情?3、师略论爱情(深情地):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而有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是啊,爱情啊,你到底姓什么?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板书:木棉的自白)1、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

⑴请一女同学朗读此片断。

《致橡树》优秀教案(优秀10篇)

《致橡树》优秀教案(优秀10篇)

《致橡树》优秀教案(优秀10篇)高一语文《致橡树》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本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致橡树》内涵的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地位和重要性《致橡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的必修内容,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范围;通过对这一节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关于舒婷关于朦胧诗的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意象概念、象征手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3、教学目标根据《致橡树》一课的教学大纲及它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加深对当代诗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感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难点: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色。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5、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诵读感悟法、探究式阅读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

这一节属于意象比较强的一节课,因此首先我布置学生预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划上着重号,在上课开始时通过放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别同学单独读等方式使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学习方法;运用设问、反问、疑问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才有可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对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探索,在此时教师再稍作一点点启发、点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

[致橡树教案设计]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设计]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设计]致橡树教案致橡树教案篇1:致橡树优秀教案第一篇:致橡树优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略诗歌情感;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

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

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夸姣,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含糊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跟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量鉴赏。

师: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致橡树》,那末我们首先要明确“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该指什么呢?生:木棉和橡树师:对,整首诗歌就是木棉对橡树的爱的倾诉(板书)。

如果整首诗歌可以分为两个部份,同学们认为从哪里分开最合适?生:这些都还不够。

师:对,那末我们看第一节浮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 对了,“不”,那就说明诗人对这些爱情形式采取的是一种否定或者不认同的态度。

致橡树 教案 (2)

致橡树 教案 (2)

致橡树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根据舒婷的诗歌作品《致橡树》编写而成,适用于高中语文课程中的文学欣赏教学。

通过阅读诗歌,学生将了解到诗人借助橡树形象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坚持,促使学生思考爱情的真谛以及个人情感的表达方式。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通过文学欣赏的方式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致橡树》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初衷。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感悟其中的深意。

3.掌握诗歌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创作诗歌表达个人情感。

三、教学内容1.《致橡树》的背景介绍和创作分析。

2.诗歌的解读和意境分析。

3.诗歌的阅读技巧和鉴赏指导。

4.学生情感表达与创作。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诗歌背景介绍和创作分析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对爱情是如何看待的?你们曾经有过怎样的一段恋情?–引出话题,激发学生对爱情的思考。

2.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向学生介绍舒婷和她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舒婷的生平经历和文学创作成就。

3.诗歌的创作分析(15分钟)–将《致橡树》诗歌的全文呈现给学生。

–解读诗歌的创作初衷和主题思想。

–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第二课时:诗歌解读和意境分析1.温故知新(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做一个简要回顾。

2.诗歌的结构分析(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可以通过朗读诗歌的方式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3.诗歌的解读(15分钟)–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分析每一个片段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第三课时:诗歌的阅读技巧和鉴赏指导1.温故知新(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做一个简要回顾。

2.阅读技巧讲解(15分钟)–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技巧,如把握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的隐喻等。

3.诗歌的鉴赏指导(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积极的思考方式和观察角度,帮助他们更好地鉴赏诗歌作品。

《致橡树》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致橡树》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致橡树》教学设计《致橡树》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致橡树》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橡树》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新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3、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评判诗中表白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直观效果,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

2、指导学生朗读,追求声情并茂。

3、指导学生把握同类诗歌的特点和写法,学会鉴赏比较。

课时安排:一课时资料来源:电子声像材料(VCD光盘等)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爱情主题的课文,视为禁区,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新诗《致橡树》。

展示课题:致橡树问: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同学回答,老师展示动画投影:木棉致橡树问:既然是木棉致橡树,那么,木棉又向橡树说了什么呢?电脑投影,配乐朗诵全诗(《梁山泊与祝英台—共读》)问:刚才我们已在《梁山泊与祝英台》的优美旋律中领略了《致橡树》一诗,木棉所表白的,有哪些层次?全诗首尾一致吗?答:木棉不愿做: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电脑投影:痴情的鸟(配鸟鸣)-泉源(配流水声)-险峰-日光–春雨问:难道这些有什么不好吗?木棉为什么要否定它们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答:攀援、炫耀;痴情、单调;送来、慰藉;增加、衬托;从这些词中,我们能看出诗人反对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有哪些词语可以表达?“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即是攀附型痴恋型奉献型因为这些是感情的单向奉献,而并非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其思想根源是什么?封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展示上述内容的板书投影--板书1补充:诗歌《椰子树是什么?》电脑投影:诗歌《椰子树是什么?》有人说/它像芭蕉/还有人说/它像棕榈/我说/椰子树什么也不像/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因为/太像别人就会失掉自己问:有一部电影《女人不是月亮》,其意思是什么?还有哪些文学及影视作品也揭示了同样的主题?回答:易卜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此外,“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结构完整吗?怎样补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结并播放投影: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总结:全诗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发现:诗人采取“破”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引出诗的下半部分,即——立:并肩站立的树,根相握、叶相触;展示投影:并肩的树。

致橡树学案(课前用)5篇

致橡树学案(课前用)5篇

致橡树学案(课前用)5篇第一篇:致橡树学案(课前用)《致橡树》学案学习目标1、意象之美:学会通过意象分析情感2、主题之美:树立独立平等的爱情观3、内蕴之美:赏析诗的语言美学习时数:一课时作者及朦胧诗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于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朦胧诗代表作家之一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17岁)顺应当时潮流到农村插队,这期间开始了诗歌写作,1972年以独生子女身份被照顾回城工作,1979年开始,其诗歌陆续在各大刊物上发表,代表作《双桅船》、《神女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年度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致橡树》(朦胧诗代表作之一)等“朦胧诗”,又称为新潮诗歌,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采用象征手法,内涵上意蕴浓厚,主旨有不透明性和多样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教学内容:一、基础知识: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慰藉()戟()霹()雳()雾霭()流岚()虹霓()二、文本感知全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不,这些都还不够!”第二层从“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最后”。

1.第一层中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它们象征着怎样的爱情观?作者对这些意象的态度是怎样的?2.结合诗句分析第二部分,思考真挚的爱情有哪些特点?三、重点探究1.诗人为什么特别强调“必须”“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呢?2.“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该怎样理解?3.“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说明什么?4、“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为什么?5、“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应怎样理解?6、“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两句话是不是矛盾?为什么?四、练习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偶然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致橡树教案【优秀9篇】

致橡树教案【优秀9篇】

致橡树教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致橡树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致橡树》教案设计(通用6篇)

《致橡树》教案设计(通用6篇)

•••••••••••••••••《致橡树》教案设计(通用6篇)《致橡树》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致橡树》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橡树》教案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致橡树》是当代女诗人舒婷的一首爱情诗,通过象征手法展示了作者的爱情观,富有时代气息,表达了平等独立的相互依存的爱情观。

即使今天,这首诗依然备受喜爱,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艺术美感。

二、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于爱情是怀有憧憬,内心朦胧。

对于爱情这一话题比较关注但又有所回避。

学生缺乏良好的朗读习惯,缺乏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感悟作者爱情观。

2.通过品味朗读,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了解朦胧诗的特点,理解木棉,橡树的内涵。

四、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1.配乐欣赏诗歌,在舒缓的音乐中感悟诗歌的美,从而达到对诗歌的总体把握。

效果:唤起学生对诗歌的爱好,增强语言感悟的能力。

2.展示图画,把木棉、橡树的图景展示出来,插入与诗歌关联的图景。

效果: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画,感悟诗歌,使诗歌更加具体化。

3.情感提升,结合早恋的事例,用多媒体展示,谈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效果:学生明确认识到平等,相互尊重才是真正的爱情。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导入对于爱情这个美好的字眼,我们都会为之憧憬,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舒婷为我们展示了她的爱情观,下面我们就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爱情观。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展示木棉、橡树图片,播放舒缓的音乐。

ppt幻灯片明确讲授结合文本,勾画相关词语。

1.题目中的“致”如何理解?2.找出诗中的三个人称代词,并指出它们各指代什么?3.这首诗歌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作用是?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质疑,然后完成表格。

《致橡树》教案 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案 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致橡树》。

(2)理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领会诗人对橡树的赞美,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橡树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分析。

(3)诗歌主题的探讨。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诗歌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舒婷的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让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字词、句子和段落。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解读诗歌的象征意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诗歌的审美价值。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致橡树》。

2. 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

2.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3.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和解析诗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诗歌情感。

3. 比较法:引导学生将《致橡树》与其他诗歌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2、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

二、教学步骤:1、导入: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穆旦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2、作者介绍: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

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这也是一切》《呵,母亲》《思念》《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等。

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4、分析课文:(1) 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先听录音,再订正读音,再请同学们齐读。

)(2)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她说:爱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①老师范读。

②分析: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

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

课文中有三个字:“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B、其次,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课文中也有三个字,“绝不学”!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

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有关《致橡树》教案3篇

有关《致橡树》教案3篇

有关《致橡树》教案3篇有关《致橡树》教案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致橡树》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致橡树》教案篇1一、导入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而有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是啊,爱情啊,你到底姓什么?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板书:木棉的自白)二、作者简介舒婷,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

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

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

1969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

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

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

三、初读诗歌,体会诗歌否定的几种传统爱情观1.朗读。

师: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人们的爱情观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先来听听舒婷是怎么说的。

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音,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

致橡树教案优秀6篇

致橡树教案优秀6篇

致橡树教案优秀6篇教学课时:篇一1个课时教学重点:篇二1、理解诗的主题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语文《致橡树》教案篇三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1、《致橡树》的主题思想(诗歌表现出来的爱情观)。

2、《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特别是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奏。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具录音机教学方法诵读指导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

《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二、《致橡树》是一首怎样的诗?解析:《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倾。

诗的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而她所爱的对象则是一株橡树。

“致橡树”是“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倾诉。

在这真挚诚恳的倾诉中,表达了诗人对爱的热烈追求,否定了传统的完全依附性和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抒发了一位自尊而向往独立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心声,表现了诗人对爱的理解和信念。

三、《致橡树》是怎样否定传统的爱情观的?解析: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首先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否定了完全依附性的爱情观。

“攀援的凌霄花。

对于“高枝”,“痴情的鸟儿”对于绿阴,都是依附性的。

它们离了高枝和绿阴则无处安身。

[致橡树教案设计]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设计]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设计]致橡树教案致橡树教案篇1:致橡树优秀教案第一篇:致橡树优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

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

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跟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考鉴赏。

师: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致橡树》,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该指什么呢?生:木棉和橡树师:对,整首诗歌就是木棉对橡树的爱的倾诉(板书)。

如果整首诗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同学们认为从哪里分开最合适?生:这些都还不够。

师:对,那么我们看第一节出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 对了,“不”,那就说明诗人对这些爱情形式采取的是一种否定或不认同的态度。

《致橡树》优秀教学设计

《致橡树》优秀教学设计

《致橡树》优秀教学设计《致橡树》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致橡树》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致橡树》优秀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本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致橡树》内涵的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地位和重要性《致橡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的必修内容,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范围;通过对这一节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关于舒婷关于朦胧诗的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意象概念、象征手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3、教学目标根据《致橡树》一课的教学大纲及它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加深对当代诗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感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难点: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色。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5、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诵读感悟法、探究式阅读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

这一节属于意象比较强的一节课,因此首先我布置学生预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划上着重号,在上课开始时通过放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别同学单独读等方式使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学习方法;运用设问、反问、疑问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才有可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致橡树》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致橡树》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致橡树》的教学设计《致橡树》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致橡树》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致橡树》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美读、美感、美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

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

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跟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考鉴赏。

师: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致橡树》,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该指什么呢?生:木棉和橡树师:对,整首诗歌就是木棉对橡树的爱的倾诉(板书)。

致橡树教案最优详案 致橡树优质课教案

致橡树教案最优详案  致橡树优质课教案

致橡树教案最优详案致橡树优质课教案教案一:《致橡树》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致橡树》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珍惜和对爱情的理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作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歌欣赏:《致橡树》2.课文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意境描绘3.写作训练:写一篇以橡树为主题的作文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放映一段关于橡树的视频或展示一幅橡树的图片,让学生对橡树有初步的印象,并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你们见过橡树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树?你们对橡树有什么了解?2.诗歌欣赏(15分钟)教师给学生朗读《致橡树》,引导学生跟读,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课文分析(20分钟)(1)情感表达教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讨论:诗人在《致橡树》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我们从诗中如何理解作者和橡树之间的关系?(2)意境描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境描绘,让学生分别找出诗歌中的“浩荡”、“瘦弱”、“月光”、“绿荫”等描写方式,并解释这些描写方式对诗歌整体意境的表达有何作用。

4.写作训练(30分钟)教师给学生讲解作文的写作结构和要素,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内容以橡树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可以选择叙述橡树的生长过程、描写自己与橡树的感情、抒发对橡树的赞美等不同角度进行写作。

5.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将自己写的作文整理好,下节课进行课堂展示。

四、教学反思:《致橡树》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通过教学,学生对橡树这一自然界的伟大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通过写作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思维。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延伸:1. 课后延伸阅读:要求学生选读其他有关橡树的文学作品或科普资料,扩展对橡树的了解,并在下一堂课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2. 制作橡树手工:学生可以利用一些材料如纸板、颜料、线等制作一个小型橡树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橡树的形态和特点。

《致橡树》舒婷优秀教案设计

《致橡树》舒婷优秀教案设计

《致橡树》舒婷优秀教案设计《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怎样写《致橡树》上课的教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舒婷《致橡树》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致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

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

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跟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考鉴赏。

师: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致橡树》,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该指什么呢?生:木棉和橡树师:对,整首诗歌就是木棉对橡树的爱的倾诉(板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朦胧诗,看看女作家舒婷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
三、整体感知——通读总览得大要
检查课前预习效果
(1)借助参考书或网络,了解朦胧诗。
明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新诗潮。
(2)借助参考书或网络,了解作者简介。
明确:舒婷,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情境体验法,达成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与人生经历不可分割的关系。文章都是合时而作,有感而发。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
诵读体验法,当学生在朗读的体验中情感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时,就会充分感受到轻松和愉悦,逐步爱上朗读,并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品析体验法,在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语言,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完成知识目标(3)知道朦胧诗的特点,尤其是意象运用、象征手法作用。和能力目标(2)探究诗歌意象、品味关键语句解读作品。突破教学难点。
大赛教学设计模板
选手序号:参赛课题:《致橡树》
参赛教师
张丽
单位
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专业班级
12护理1班
授课教材
基础模块(下册)
课时
2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12护理1班由42名可爱的白衣天使组成,她们来自吉林省各个角落,农村孩子占多数,天真纯朴,热爱生活,他们对事物有一定的看法,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一般能较好地朗读并把握课文中的词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但是语言积累不够丰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把“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快乐语文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追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关于朦胧诗派和舒婷的文学常识;通过熟读背诵积累优美诗句。
(2)通过朗读、分组的讨论体会诗歌的主题以及诗人的爱情观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
(3)知道朦胧诗的特点,尤其是意象运用、象征手法作用。
2、能力目标
(1)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并体会其特点。
(2)在诵读——感悟——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点拨,探究诗歌意象、品味关键语句解读作品。
对比体验法,通过比较阅读和评价作者爱情观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及思维能力。
拓展体验法,学生的灵感和潜能一旦被激发,就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达成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职业素养,为终身幸福打好基础。
通过熟读背诵,学生才能把文章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的语段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仓库中。只有入口成章了,才能做到出口成章,阅读写作也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1)用一首小诗开启学生思维,它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共鸣。
妙,不妙,他递过一张纸条,还有一个,大胆而深情的微笑。匆匆地解开,匆匆地扔掉。世界上仿佛没有了别的声响,只觉得心在狂跳。烦闷、欣喜、苦恼。 怎么办?不知道,我哪会知道!
播放电影《简爱》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明确:引导学生明确求学期间的爱情是不可靠的,不经历今天的风雨,是看不到明日的彩虹的。只有在校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有独立的人格力量,才会获得真正的爱情。
教学方法
情境体验法、诵读体验法、品析体验法、对比体验法、拓展体验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影《简爱》视频片段、《梁祝》小提琴曲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分钟
6分钟
6分钟
18分钟
8分钟
4分钟
一、课前预习——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课堂导入——敲好响鼓第一锤
播放《梁祝》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4.讨论:诗人说:“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能说说你对“分离”又“相依”的理解吗?
明确:分离是指人格上、形体上的独立,相依是指心灵相通、命运相连。
5.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
明确:
A象征意象奇特,构思奇特巧妙,意蕴深邃。
B语言饱含感情,哲理深刻。
C诗歌韵律舒畅,隽永悠长。
4.齐读:(1—13行)(女生集体朗读)(14—21行)(男生齐读),全班齐读22行—至结尾。
五、品读赏析——潜心会文品神韵
1.精读品味第一部分(1—13行)作者否定的爱情观是什么?
(1)在这一部分里诗人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这些意象象征了怎样的爱情观?(依附型和奉献型)
(3)作者对这两种爱情观所持态度怎样?是否完全一样?请结合具体诗句和词语分析。
教材分析
《致橡树》选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下)现代诗文阅读单元(2)。该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代诗六首。该单元主要的学习要求是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人的激情,体会作品的思想,得到美的享受,获得智慧的启迪;还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透过语言体味诗歌中的情趣、理趣,领悟诗歌的深层意蕴,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致橡树》是该单元的第二篇,是一首歌颂爱情的抒情诗。在诗中,橡树和木棉是诗人理想中恋人的象征,作者通过这样的意象,写出了自己对真正的爱情的理解,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爱情观。通过该文的学习可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2.作者向往的爱情是什么?
(1)在这一部分里诗人写了哪两个意象?各自有怎样的特征?
(2)两个意象的关系怎样?(用具体诗句回答)象征了怎样的爱情观?
明确:橡树——男性的阳刚之气。
木棉——女性的阴柔之美。
(3)该怎样理解“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这一诗句?
明确:中国几千年来的男权制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萎缩;十年文革对个体生命意识的践踏,对美好爱情的扭曲。全诗表现出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女性争取尊严、独立和人生价值。
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诵积累——日积月累显内功
小结:爱情是美妙的,但春天不是收获的季节,不然秋收的果实一定充满着酸涩与苦楚!不要忽略了帮助我们成长的亲人和朋友,怀揣感恩,我们将快乐每一天!
背诵这首诗,组织小组背诵竞赛。
(1)布置学生朗诵这首诗。
(2)借助参考书或网络,了解朦胧诗。
(3)借助参考书或网络,了解作者简介。
(4)借助参考书或网络,了解橡树、木棉的形象特点。
(5)组长检查。
倾听音乐,引起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代表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
1.学生在小组中自由朗读并划出生字词。
2.小组朗读竞赛: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同学朗读其中一个小节,评委打分。
3.听示范朗读。
4.齐读。
思考讨论,合作完成,小组代表发言。
(3)借助参考书或网络,了解橡树、木棉的形象特点。
明确:英雄树,开红花,给人以热烈和温暖;高大雄伟,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力量。
四、快乐朗读——沉潜讽咏得滋味
放背景音乐《梁祝》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自由朗读并划出生字词。
2.组织小组朗读竞赛: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同学朗读其中一个小节,评委打分。
3.教师示范朗读。
3、情感目标
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的主题,体会现代女性舒婷的爱情观,体会作者对传统爱情观的否定,对平等独立的爱情的憧憬,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意象,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特别是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六、拓展延伸——余音绕梁心旌荡
1.对比阅读:将舒婷的《致橡树》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进行比较阅读,理解体会两诗表露出的诗人的不同的爱情观。
明确:舒婷表达的是对爱情的独立、平等、自由又忠贞不渝;裴多菲表达的是对爱情的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但地位上以男性自我为中心,女性依附男性。
2.自由发言:谈谈你怎么看待中学生“恋爱”的现象。
爱情观也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建立高尚的爱情观,也是职中语文“有用”“够用”的一种诠释,这个“有用”是关乎做人的“有用”,这个“够用”则会为学生一辈子打上精神的底色。




致橡树
象征
凌霄花 一方攀附的爱情
不平等的爱情 鸟儿 单方痴恋的爱情
泉源险峰
像一味奉献的爱情
日光春雨
根紧握,叶相触 相互依存,紧密结合
自由发言
倾听,背诵,产生共鸣。
各小组轮流参加背诵竞赛。
新课前,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预习,通过自主阅读来理清思路、掌握要点、找出关键点和难点,这样,课堂上听课目的明确,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体验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情感的沟通,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伟大的爱情
分担共享,分离相依同甘共苦,独立相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