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案备课讲稿
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2篇
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精选2篇(一)教案:《致橡树》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致橡树》这首诗,了解现代诗的写作风格和意义。
2. 理解并分析诗中表达的爱情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难点:理解现代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致橡树》。
2. 备课材料:课文解析、教学反思、课堂活动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导入课题:“你们对现代诗了解多少?你们觉得现代诗与传统诗有什么不同?”Step 2 理解诗歌(15分钟)1. 学生念诵《致橡树》。
2. 教师解读诗歌,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 意象:橡树、树影、流泪、枝叶、年轮等。
- 情感:爱情、挚爱、执着。
- 主题:爱情的坚韧和挣扎。
Step 3 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并讨论诗中所传达的爱情观。
2.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3. 教师提问:在你们的理解中,诗人为什么选择橡树作为爱人的象征?Step 4 情感体验(15分钟)1. 学生们根据诗歌中的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封信给某个自己心中的人物(可以是朋友、父母、老师等)。
2. 学生们可以在写信中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爱、执着和感谢之情。
3. 学生们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信,或与其他同学分享。
Step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诗歌《致橡树》。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以《致橡树》为题,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理解《致橡树》这首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爱与人生的思考,加深了对爱情主题的理解。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和韵律;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和韵律;2. 理解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致橡树》的课件;2. 黑板、粉笔;3. 学生练习诗歌朗读的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棵橡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橡树的了解和感受。
然后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首名叫《致橡树》的诗歌?”引导学生思量。
2. 预习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诗歌《致橡树》的录音,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诗歌,重点讲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确保学生对诗歌的基本内容有初步了解。
3.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诗歌《致橡树》,并进行初步的理解。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量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以及作者的用词技巧等。
4. 诗歌朗读(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致橡树》,要求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抑扬顿挫。
教师可以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参预度。
5. 情感体验(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式,表达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量和表达。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强调诗歌中表达的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讨论。
七、课堂作业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诗歌《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八、板书设计课程标题:致橡树说课稿板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诗歌《致橡树》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产生了更深的热爱和关心之情。
《致橡树》优秀教案(优秀10篇)
《致橡树》优秀教案(优秀10篇)高一语文《致橡树》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本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致橡树》内涵的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地位和重要性《致橡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的必修内容,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范围;通过对这一节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关于舒婷关于朦胧诗的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意象概念、象征手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3、教学目标根据《致橡树》一课的教学大纲及它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加深对当代诗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感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难点: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色。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5、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诵读感悟法、探究式阅读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
这一节属于意象比较强的一节课,因此首先我布置学生预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划上着重号,在上课开始时通过放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别同学单独读等方式使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学习方法;运用设问、反问、疑问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才有可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对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探索,在此时教师再稍作一点点启发、点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
致橡树的教案6篇
致橡树的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作文大全、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致橡树的教案6篇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教案,以提高教学质量,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包括文化背景、学习风格和特殊需求,以确保教学的包容性,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致橡树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舒婷《致橡树》(教案)
舒婷《致橡树》(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了解舒婷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探讨《致橡树》的创作年代及其历史背景。
1.2 作者简介介绍舒婷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分析舒婷的创作风格及其对现代诗歌的贡献。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致橡树》的诗歌结构,包括诗节、韵律、节奏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结构表达情感和意象。
2.2 诗歌意象与主题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橡树、木棉等。
探讨诗歌主题,如坚韧不拔、独立自主等。
第三章:诗歌语言特色3.1 词语选择与运用分析诗歌中关键词语的选择与运用,如“橡树”、“木棉”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词语的选择表达情感和意象。
3.2 修辞手法与效果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探讨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第四章:诗歌情感表达4.1 诗人情感分析分析诗人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热爱、敬畏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个人情感。
4.2 读者情感共鸣探讨读者如何通过阅读诗歌产生情感共鸣。
分析诗歌对读者的情感启发和影响。
第五章:教学活动与讨论5.1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朗读、讨论、写作等。
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方式。
5.2 课堂讨论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
引导学生反思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第六章:诗歌创作手法分析6.1 对比手法分析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橡树与木棉的对比。
探讨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6.2 象征手法分析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如橡树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探讨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意义和影响。
第七章:诗歌与文化价值7.1 诗歌与时代背景探讨《致橡树》诗歌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分析诗歌如何反映时代精神和价值观。
7.2 诗歌的影响力分析《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探讨诗歌对后世文学和文化的影响。
第八章:诗歌解读与欣赏8.1 诗歌解读方法介绍诗歌解读的方法和技巧,如关注诗歌的语言、形式和意象等。
《致橡树》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致橡树》教案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学科:高中语文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致橡树》诗歌。
2. 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节奏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2. 诗歌的节奏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学生对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准备教师教材:《致橡树》诗歌文本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生准备:预习《致橡树》诗歌,了解诗人背景及诗歌创作背景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Step 2:诗歌朗诵(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诵《致橡树》,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Step 3:诗歌解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节奏和修辞手法,解释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Step 4: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Step 5:课堂小结(5分钟)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致橡树》,并写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致橡树》。
2. 写一篇关于《致橡树》诗歌鉴赏的心得体会,可以从诗歌的主题、意象、节奏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文学鉴赏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主题、意象、节奏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终结性评价:1. 期末考试中,设置有关《致橡树》的题目,评估学生对诗歌的背诵、理解和分析能力。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致橡树》。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形式、意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橡树的崇敬之情,培养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心。
(2)树立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二、教学重点1. 诗歌《致橡树》的象征意义。
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3. 诗歌朗读与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 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舒婷及诗歌《致橡树》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2)分享讨论成果:小组代表汇报诗歌的象征意义。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橡树、木棉等。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橡树象征坚定信念,木棉象征爱情等。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情感,体会诗人的崇敬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诗歌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3)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致橡树》。
2. 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观后感,不少于2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中“坚定信念”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诗歌背诵、观后感写作和对诗歌象征手法的理解运用。
《致橡树》优秀教案(精选7篇)
《致橡树》优秀教案《致橡树》优秀教案(精选7篇)《致橡树》优秀教案篇1一、导语: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
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
(板书课题、作者)二、教师简介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师解题: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诗的写法)2.指名读。
(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3.齐读。
(教师板书重点字词)五、教师提问: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生齐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六、分析诗歌: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生答:不这些都还不够。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3.解读第一层:(1)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①攀援的凌霄花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夫贵妻荣。
致橡树教案优秀6篇
致橡树教案优秀6篇教学课时:篇一1个课时教学重点:篇二1、理解诗的主题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语文《致橡树》教案篇三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1、《致橡树》的主题思想(诗歌表现出来的爱情观)。
2、《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特别是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奏。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具录音机教学方法诵读指导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
《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二、《致橡树》是一首怎样的诗?解析:《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倾。
诗的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而她所爱的对象则是一株橡树。
“致橡树”是“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倾诉。
在这真挚诚恳的倾诉中,表达了诗人对爱的热烈追求,否定了传统的完全依附性和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抒发了一位自尊而向往独立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心声,表现了诗人对爱的理解和信念。
三、《致橡树》是怎样否定传统的爱情观的?解析: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首先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否定了完全依附性的爱情观。
“攀援的凌霄花。
对于“高枝”,“痴情的鸟儿”对于绿阴,都是依附性的。
它们离了高枝和绿阴则无处安身。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第一篇:《致橡树》教案《致橡树》教案教学目标:1、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2、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内涵;3、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品味,说出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内涵。
教学难点:品味意象内涵,理解象征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和过程:一、导入:二、作者介绍三、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朗读。
3、题目中“致”是什么意思?其主语是什么?可见本诗主要意象是什么?其中橡树象征什么?木棉象征什么?明确:“致”是给的意思。
主语是木棉。
题目应是,木棉致橡树的诗。
本诗的主要意象是木棉、橡树。
其中橡树象征着男性,木棉象征着女性。
4.如果说把这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应该从哪里断开?各写了什么内容四、研读诗歌第一部分1、齐读第一节,然后思考: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明确: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2、凌霄花有什么特点?诗人对他的态度怎么样?明确:凌霄花是一味的攀附,完全的依靠橡树。
诗人对他是鄙夷的,从“决不学”可以看出来,读的时候要重读。
生活中的“凌霄花”要找对象,她要找哪些人? 生:(齐声)有钱的、有权有势的,可以供她享乐的……3“痴情的鸟儿”有什么特点?诗人对她持什么态度?明确:单相思、一厢情愿、单方痴恋;“绝不学”----完全否定,瞧不起。
4、“泉源”和“险峰”有什么特点,诗人又怎么看?明确:“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是一味的奉献,不求索取;“险峰”增加“橡树”的高度,衬托“橡树”的威仪,是把自己作为“橡树”的陪衬,二者并不平等。
5、如果说“泉源”、“险峰”象征生活中一味奉献的女性,那么,“日光”、“春雨”又象征哪类女人呢?诗人又持什么态度?明确:“日光”慷慨地燃烧自己,献出无尽的光和热;“春雨”也用无声的甘露滋润橡树,她们甘愿牺牲自己而成就他人。
诗人认为这种单向的奉献乃至牺牲都还不够好!总结:诗人连用六个否定句,无论是“凌霄花”的攀援、“痴情鸟儿”的单向痴恋,还是“泉源”、“险峰”的无私奉献、甘愿陪衬,甚至“日光”、“春雨”的自我牺牲而成就他人,在情感的天平上,她们与“橡树”的关系怎样?(缺乏独立、平等、自强的精神)五、那么,诗人心中真正的爱情又是怎样的呢?抓住意象,品读第二层:1、指名朗读第二部分作者对这部分的爱情是肯定的,所以要读出坚定。
致橡树教学说课稿7篇
致橡树教学说课稿7篇致橡树教学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美读、美感、美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
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
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跟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考鉴赏。
师: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致橡树》,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该指什么呢?生:木棉和橡树师:对,整首诗歌就是木棉对橡树的爱的倾诉(板书)。
如果整首诗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同学们认为从哪里分开最合适?生:这些都还不够。
师:对,那么我们看第一节出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对了,“不”,那就说明诗人对这些爱情形式采取的是一种否定或不认同的态度。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课通过对《致橡树》这首诗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对爱情的表达,感受到爱情的伟大和清纯,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理解诗人对爱情的表达;(2) 感受爱情的伟大和清纯;(3) 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比喻;(2)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 课文《致橡树》;(2) 多媒体设备。
2. 教学环境:教室内部布置整洁,桌椅摆放整齐,教学设备正常运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爱情的音乐,引起学生对爱情的思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先阅读《致橡树》这首诗,并回答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量诗中的意象和比喻。
3. 情感体验(15分钟)通过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人对爱情的表达,引导学生思量诗中的情感和思想。
4.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诗中的意象和比喻,解释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子,匡助学生理解诗的意义。
5. 合作探索(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索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讨论诗中的情感和思想,并展示自己的探索成果。
6. 情感表达(15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表演、朗读等形式,表达对《致橡树》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7.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演和朗读进行评价,并总结课堂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归纳。
8.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致橡树》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1) 学生的参预度和表现;(2)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评价: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小组成员的表演和朗读,赋予积极反馈。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致橡树》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致橡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致橡树》。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致橡树》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2 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以“爱情”为主题,选取了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爱情诗歌,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爱情的美好与复杂,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个性,否定了传统的爱情观,倡导一种平等独立、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的新型爱情观。
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对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对于现代诗歌中较为抽象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往往难以准确把握。
此外,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爱情观念的影响。
因此,通过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诗人舒婷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理解诗歌中橡树和木棉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
(3)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平等、相互尊重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橡树和木棉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
(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以及这种爱情观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致橡树教育说课稿(精选7篇)
致橡树教育说课稿(精选7篇)致橡树教育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效地对自己的教学课程进行说课稿的编写,可以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巨大提升。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致橡树教育说课稿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致橡树教育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体悟诗人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1、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蕴含的感情和意义。
2、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三、思想教育目标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诗歌学习的要求、诗歌的体裁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1、理解诗歌中鲜明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3、总结归纳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
2、点拨、讲析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聊一个敏感的话题:爱情。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为爱情卓文君投向司马相如;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烧诗稿;为爱情祝英台忍悲奔赴黄泉……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它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其中“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人们所传唱。
那么,爱情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爱情呢?现在我们暂时不要理会,先来看看当代诗人舒婷怎样对待爱情,她持有什么样的爱情观?请翻到书第三课,第二首诗《致橡树》。
二、介绍作者有关情况(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题)。
舒婷,原名龚佩瑜。
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
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
她是中国当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
致橡树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版
致橡树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版导语:《致橡树》是现代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经典诗歌,以橡树向恋人传达爱意为主题。
本节课将通过诗歌赏析、情感交流和创作实践,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寓意,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一、诗歌赏析1. 热身活动:教师放映《致橡树》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听诗,感受诗歌的魅力,并自主进行联想、想象。
2. 诗歌解读:在学生的发言基础上,结合诗歌文字与情感,教师简要解读《致橡树》的寓意和情感表达。
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隐喻、比喻手法,以及诗人借由橡树向恋人传递爱情的真挚之情。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诗句或段落进行解读,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句的含义。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思想碰撞,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二、情感交流1. 观看微电影:播放与《致橡树》相呼应的微电影,并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影片中所传达的情感。
学生可以用词语、形象等多种方式表达观影感受。
2. 分组讨论:让学生重新回到小组,用五至八分钟分享他们对微电影的感受和情绪。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小组共同的感受呈现给全班。
3. 班级分享:邀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人对同一影片的不同理解和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和包容心态。
三、创作实践1. 素材收集: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自己所钟爱的事物,并收集与所钟爱事物相关的词语、形象等素材。
鼓励学生多采集真实而有感情的素材。
2. 创作指导:以《致橡树》为模板,指导学生将自己所钟爱的事物作为创作对象,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内心真挚的情感。
教师提供创作模板和创作技巧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特点。
3. 作品展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完成创作,并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内。
鼓励学生主动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对《致橡树》的情感表达和寓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通过创作实践,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致橡树教案最优详案 致橡树优质课教案
致橡树教案最优详案致橡树优质课教案教案一:《致橡树》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致橡树》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珍惜和对爱情的理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作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歌欣赏:《致橡树》2.课文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意境描绘3.写作训练:写一篇以橡树为主题的作文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放映一段关于橡树的视频或展示一幅橡树的图片,让学生对橡树有初步的印象,并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你们见过橡树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树?你们对橡树有什么了解?2.诗歌欣赏(15分钟)教师给学生朗读《致橡树》,引导学生跟读,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课文分析(20分钟)(1)情感表达教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讨论:诗人在《致橡树》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我们从诗中如何理解作者和橡树之间的关系?(2)意境描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境描绘,让学生分别找出诗歌中的“浩荡”、“瘦弱”、“月光”、“绿荫”等描写方式,并解释这些描写方式对诗歌整体意境的表达有何作用。
4.写作训练(30分钟)教师给学生讲解作文的写作结构和要素,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内容以橡树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可以选择叙述橡树的生长过程、描写自己与橡树的感情、抒发对橡树的赞美等不同角度进行写作。
5.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将自己写的作文整理好,下节课进行课堂展示。
四、教学反思:《致橡树》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通过教学,学生对橡树这一自然界的伟大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通过写作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思维。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延伸:1. 课后延伸阅读:要求学生选读其他有关橡树的文学作品或科普资料,扩展对橡树的了解,并在下一堂课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2. 制作橡树手工:学生可以利用一些材料如纸板、颜料、线等制作一个小型橡树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橡树的形态和特点。
致橡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致橡树(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致橡树》的诗句。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理解诗人对坚强、独立精神的赞美。
3.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熟读并背诵《致橡树》全诗。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难点:1. 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的现代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的背景、意象、象征手法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3. 鉴赏法:欣赏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4. 实践法:让学生书写心得体会,进行诗歌创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诗人舒婷的背景和《致橡树》的创作背景。
2. 朗读:让学生全文朗读诗歌,感受其音乐性和节奏感。
3. 讲解: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橡树、木棉等。
4. 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分享自己的理解。
5. 赏析:欣赏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体会诗的美感。
6. 实践:让学生书写心得体会,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仿写或创作。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致橡树》。
3. 尝试创作一首现代诗歌,可以借鉴《致橡树》的风格和手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提高,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馈,以便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心得体会和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3.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致橡树》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其他现代诗歌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鉴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诗歌视野。
2. 组织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3. 邀请诗人或文学专家进行讲座,分享诗歌创作和鉴赏的经验和技巧。
舒婷《致橡树》(教案)
舒婷《致橡树》(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舒婷及其作品《致橡树》的背景和意义。
1.2 分析《致橡树》的文学特点,如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
1.3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逐句解析诗歌的意象和含义。
2.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章:诗歌欣赏3.1 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3.2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3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欣赏和感悟。
第四章:诗歌创作4.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2 学生尝试创作以“橡树”为主题的诗歌。
4.3 学生互相交流并评价彼此的创作。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
5.2 学生提出对诗歌的疑问或进一步的思考。
5.3 教师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
第六章:课堂讨论6.1 教师引导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主题和情感展开讨论。
6.2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6.3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第七章:文学作品比较7.1 教师介绍与《致橡树》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
7.2 学生阅读并比较这些作品与《致橡树》的异同。
7.3 学生分享比较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八章:文学作品鉴赏8.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优秀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8.2 学生自主欣赏并分析这些诗歌的艺术特色。
8.3 学生分享欣赏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九章:课堂作业9.1 教师布置与《致橡树》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的短文。
9.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9.3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十章:课程总结10.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
10.2 学生分享对《致橡树》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10.3 教师布置课后阅读和作业,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诗歌提供指导。
致橡树教案(9篇)
致橡树教案(9篇)致橡树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3.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教学重点:1.理解诗的主题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学课时:1个课时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情诗,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1.欣赏《致橡树》Flash动画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3.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5.学生齐读课文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诗中的意象很多,请你从中找出作者反对、批评的意象有哪些?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对、批评它们呢?提示: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
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
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
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
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
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舒婷《致橡树》(教案)
舒婷《致橡树》(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介绍:了解舒婷创作《致橡树》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对于坚定、独立的追求和对于爱情的向往。
1.2 作者简介:介绍舒婷的生平背景、创作风格和诗歌特点。
强调舒婷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诗歌结构与形式分析2.1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包括诗节、行数和韵律。
探讨诗歌中的起承转合,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和过渡。
2.2 诗歌形式特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
探讨诗歌的语言特色,如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等。
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情感表达3.1 诗歌主题探讨: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独立、坚强、爱情等。
探讨诗歌对于个人与社会、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3.2 情感表达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色彩,如热爱、渴望、坚定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第四章:诗歌解读与赏析4.1 诗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其表达效果。
4.2 诗歌赏析: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美,如语言、形象、情感等。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第五章:写作技巧与创作实践5.1 写作技巧探讨:分析诗歌中的写作技巧,如象征、隐喻、对比等。
探讨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丰富诗歌的表达和创作。
5.2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
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第六章:诗歌与文化价值6.1 诗歌与文化背景:探讨《致橡树》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分析诗歌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如崇尚自然、追求真实等。
6.2 诗歌的价值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探讨诗歌如何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第七章:诗歌教学活动设计7.1 教学目标设定: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橡树》教案《致橡树》教案陕州区中专张冬梅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和品味,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掌握诗歌象征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手段:采用音乐、视频、校园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为学生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实现助学助教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感受爱情升华为思考爱情,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 作者的爱情观2. 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课时:一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导语:用舒缓优美的视频音乐《梁祝-化蝶》导入新课的,深情的语言,优美的情境,使学生入境。
引导语: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
(二)、解题题目中的“致”如何理解?橡树有何深刻含义?明确:题目中的“致”是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橡树在这里象征着男性的阳刚之气,代指诗人叙述的主题应是木棉。
(三)、教师简介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给标题补充主语)凌霄(língxiāo)花炫(xuàn)耀慰藉(jiè)雾霭(ǎi)流岚(lán)虹霓(ní)2.自由读。
(教师作诵读指导,注意体会语气、语调)木棉到底对橡树说了些什么,全诗最能表达爱情观的诗句是什么。
3.齐读。
(全诗可分几层)(诗歌从不这些都还不够开始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五)、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1.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1)你们能否找出其中的片断并把它一起读出来?(2)请同学讨论归结: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3)师分析、明确:a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攀附型”(板书)的爱情。
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b 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
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所以,这是一种“痴恋型”(板书)的爱情。
c 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奉献型”(板书)的爱情。
d 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板书),作者是持否定、批驳(板书)的态度的。
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板书)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2.她说:爱应该是这样的。
(1)全班女同学齐读至结尾。
(2)这一部分,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同学讨论、回答)(3)师分析、明确:a 首先,作者强调的是爱的基础。
(橡树与木棉意象)。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板书)。
b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强调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板书)。
c 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男生齐读片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d 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女生齐读片断:“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充满生机的。
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后面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点难以理解,我们有必要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及其遭遇加深体会。
(师分析)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
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
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
例子:古代造字,女,象形字,与其有关的很多字体现女性地位低,在古代。
奴,妖等等。
女诗人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
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女性,尤其是觉醒了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应该具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也正是女性的内在美成熟之美的体现。
而“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
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e 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男女生分读片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男)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女)仿佛永远分离,(男)却又终身相依。
” (女)“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板书)。
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的。
有个成语叫做貌合神离,现在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貌离神合!他们的心是永远相通的!f 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3.总结全文: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
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在舒婷看来,尤其是作为女性诗人看来,“她”有没有真正的独立平等意识、是不是十分珍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
三、联系实际谈感想:1.花季雨季,当爱情提前到来的时候,你会怎么办?(1)用一首小诗《妙不妙》开启学生思维,它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共鸣。
(2)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教师仅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明确求学期间的爱情是不可靠的,不经历今天的风雨,是看不到明日的彩虹的。
只有在校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有独立的人格力量,才会获得真正的爱情。
再推荐一首优美诗歌来引导学生:《十七岁的爱情》。
(3)播放《简爱》影片片段。
“我的灵魂和你的一样”“我的心也和的完全一样”“我们的精神是同你等的”这宣言,无疑是女性要求独立、平等的人格宣言;简和诗人一样,都强调了精神的平等、人格的独立,即使爱情也不能使她们放弃自己高贵的人格和尊严。
2.教师最后总结:爱是无私,爱是奉献,但爱更有自尊,更有平等,对中职生而言爱还有等待。
面对你心仪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你应思考,这棵树是否已长成大树,是否已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已有足够的力量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
我相信,同学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必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3.作业:①.背诵全诗。
②. 我的爱情宣言。
四、板书设计致橡树作者:舒婷凌霄花一方攀附的爱情鸟儿单方痴恋的爱情不平等的爱情泉源、险峰日光、春雨一味奉献的爱情根紧握,叶相触相互依存,紧密结合伟大的爱情分担共享,分离相依同甘共苦,独立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