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致橡树公开课教案.doc
《致橡树》优秀教案(优秀10篇)
《致橡树》优秀教案(优秀10篇)高一语文《致橡树》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本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致橡树》内涵的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地位和重要性《致橡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的必修内容,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范围;通过对这一节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关于舒婷关于朦胧诗的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意象概念、象征手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3、教学目标根据《致橡树》一课的教学大纲及它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加深对当代诗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感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难点: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色。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5、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诵读感悟法、探究式阅读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
这一节属于意象比较强的一节课,因此首先我布置学生预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划上着重号,在上课开始时通过放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别同学单独读等方式使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学习方法;运用设问、反问、疑问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才有可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对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探索,在此时教师再稍作一点点启发、点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
(完整版)舒婷《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学目标1、品味诗的意境,把握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背诵诗歌2、培养独立自尊的人格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意味隽永的特色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爱情是永恒不老的话题,“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比翼双飞,“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爱情观。
那么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让我们倾向女诗人的心声,倾向新时代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初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一)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二)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
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1、第一层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讨论、明确:第一层意象有:凌霄花、小鸟、泉源、险峰。
这一组意象均表现为依附橡树或无偿地付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出与橡树的不平等关系。
2、橡树和木棉树有何含义?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讨论、明确:以橡树和木棉树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比邻而活,并肩站立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理想爱情。
诗人通过木棉树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
(学生对这种爱情观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应引导学生联系其他文学作品,阐释自己的观点,不要空洞评价)3、诗歌前后两层结构上有何特点?讨论、明确:结构上先破后立。
第一层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借助诗歌的意象,表达了争取女性尊严、独立自主的决心,这是对旧的爱情观的“破”。
第二层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现了她对爱情、婚姻关系的认真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这是对新时代的爱情观的“立”。
舒婷《致橡树》(教案)
舒婷《致橡树》(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了解舒婷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探讨《致橡树》的创作年代及其历史背景。
1.2 作者简介介绍舒婷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分析舒婷的创作风格及其对现代诗歌的贡献。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致橡树》的诗歌结构,包括诗节、韵律、节奏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结构表达情感和意象。
2.2 诗歌意象与主题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橡树、木棉等。
探讨诗歌主题,如坚韧不拔、独立自主等。
第三章:诗歌语言特色3.1 词语选择与运用分析诗歌中关键词语的选择与运用,如“橡树”、“木棉”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词语的选择表达情感和意象。
3.2 修辞手法与效果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探讨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第四章:诗歌情感表达4.1 诗人情感分析分析诗人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热爱、敬畏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个人情感。
4.2 读者情感共鸣探讨读者如何通过阅读诗歌产生情感共鸣。
分析诗歌对读者的情感启发和影响。
第五章:教学活动与讨论5.1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朗读、讨论、写作等。
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方式。
5.2 课堂讨论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
引导学生反思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第六章:诗歌创作手法分析6.1 对比手法分析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橡树与木棉的对比。
探讨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6.2 象征手法分析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如橡树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探讨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意义和影响。
第七章:诗歌与文化价值7.1 诗歌与时代背景探讨《致橡树》诗歌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分析诗歌如何反映时代精神和价值观。
7.2 诗歌的影响力分析《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探讨诗歌对后世文学和文化的影响。
第八章:诗歌解读与欣赏8.1 诗歌解读方法介绍诗歌解读的方法和技巧,如关注诗歌的语言、形式和意象等。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致橡树》。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形式、意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橡树的崇敬之情,培养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心。
(2)树立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二、教学重点1. 诗歌《致橡树》的象征意义。
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3. 诗歌朗读与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 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舒婷及诗歌《致橡树》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2)分享讨论成果:小组代表汇报诗歌的象征意义。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橡树、木棉等。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橡树象征坚定信念,木棉象征爱情等。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情感,体会诗人的崇敬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诗歌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3)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致橡树》。
2. 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观后感,不少于2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中“坚定信念”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诗歌背诵、观后感写作和对诗歌象征手法的理解运用。
《致橡树》优秀教案(精选7篇)
《致橡树》优秀教案《致橡树》优秀教案(精选7篇)《致橡树》优秀教案篇1一、导语: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
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
(板书课题、作者)二、教师简介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师解题: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诗的写法)2.指名读。
(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3.齐读。
(教师板书重点字词)五、教师提问: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生齐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六、分析诗歌: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生答:不这些都还不够。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3.解读第一层:(1)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①攀援的凌霄花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夫贵妻荣。
致橡树教案6篇
致橡树教案6篇致橡树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懂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就这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2感受到工程师与工人身上高尚的情操。
3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能想出具体的操作方法付诸以行动。
教学重点:能从具体的词句中感受到工人与工程师的高尚情操教学难点:能从具体的词句中感受到工人与工程师的高尚情操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下面这文章写的就是人与树的故事。
读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
2、揭题:《路旁的橡树》二、自学课文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它的命运究竟是如何的?2、反馈:①出示句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a、请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脑海中出现一棵怎样的树?b、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想,这棵橡树会有多大的年龄,究竟对于我们的生存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②这棵橡树将要遭遇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内容简要交流一下。
③最终这棵橡树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而被砍掉了吗?请结合文中的内容说一说。
三、品读具体语句体会人物心情。
1、本该为了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而要被砍掉的一棵橡树为什么最终被保存下来,而那条沟通两座城市之间的那条道路却因此而拐了一个弯呢?请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到底是谁救了这棵橡树?划出相关的句子。
2、反馈①工程师救了橡树a、出示句子: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
”他轻声地说。
请你想像一下,这里的“谁”会指哪些人?为什么?b、是不是工程师一开始就决定把这棵橡树保留下来呢?出示句子:他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工程师说。
试着想像:如果你就是当时的那位工程师,你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②工人救了像树理由:a、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2、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
二、教学步骤:1、导入: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穆旦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2、作者介绍: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
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这也是一切》《呵,母亲》《思念》《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等。
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4、分析课文:(1) 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先听录音,再订正读音,再请同学们齐读。
)(2)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她说:爱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①老师范读。
②分析: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
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
课文中有三个字:“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B、其次,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课文中也有三个字,“绝不学”!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
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致橡树教案完整版
致橡树教案完整版关系,是一种不健康的爱情观。
而日光和春雨则是给予橡树关怀和爱护的方式,是一种健康的爱情观。
2、第二部分中,诗人用“我爱你”、“你还爱我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表达方式有何特点?(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回答)四、诗歌朗诵师:学生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现在请大家分组进行诗歌朗诵,体味诗歌情感,传达诗歌情感,展示个人风采。
)五、课堂小结师:本节课我们通过诵读、赏读、研、朗诵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了《致橡树》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悟到了诗人所提倡的健康的爱情观。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珍惜自己的感情,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诵读法、讨论法等,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操。
但是,在课堂设计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关系,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达对旧观念和伦理的强烈否定和批判。
在第二部分中,诗人用了木棉和橡树这两个意象来表现其爱情观。
橡树: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阳刚、坚韧)木棉: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阴柔、坚强)描写橡树和木棉的诗句分别表现了橡树和木棉的特点,橡树象征富有阳刚之美的男性,木棉象征富有柔韧之美的女性。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中,“近旁”二字表现了相爱的恋人关系,“树”、“站”二字,突出表达在爱情中男女双方的独立平等的思想。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几句强调爱的双方应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表达相爱的男女,应各有特点,而在心智和能力等方面双方要相互匹配。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现代诗歌的魅力。
2. 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中所传达的坚定信仰和独立精神。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舒婷,作品《致橡树》创作背景。
2. 诗歌朗读:全班学生齐读《致橡树》,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现代诗歌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4. 分析诗歌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心境。
5.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要向橡树表达敬意?教案章节:二、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致橡树》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意象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诗歌意象分析:树、风、石头等自然意象的象征意义。
2. 主题思想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坚定信仰和独立精神。
教学步骤:1. 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象美。
2. 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如树、风、石头等,探讨它们的象征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什么样的精神品质?4.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教案章节:三、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2.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1. 诗歌创作技巧讲解:如何运用意象、节奏、韵律等创作诗歌。
2.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以橡树为题材,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
教学步骤:1. 讲解诗歌创作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意象、节奏、韵律等创作诗歌。
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以橡树为题材,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学生互评、老师点评,共同提高诗歌创作水平。
教案章节:四、诗歌表演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诗歌表演:学生分组,选择《致橡树》中的片段进行表演。
致橡树教案优秀6篇
致橡树教案优秀6篇教学课时:篇一1个课时教学重点:篇二1、理解诗的主题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语文《致橡树》教案篇三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1、《致橡树》的主题思想(诗歌表现出来的爱情观)。
2、《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特别是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奏。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具录音机教学方法诵读指导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
《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二、《致橡树》是一首怎样的诗?解析:《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倾。
诗的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而她所爱的对象则是一株橡树。
“致橡树”是“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倾诉。
在这真挚诚恳的倾诉中,表达了诗人对爱的热烈追求,否定了传统的完全依附性和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抒发了一位自尊而向往独立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心声,表现了诗人对爱的理解和信念。
三、《致橡树》是怎样否定传统的爱情观的?解析: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首先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否定了完全依附性的爱情观。
“攀援的凌霄花。
对于“高枝”,“痴情的鸟儿”对于绿阴,都是依附性的。
它们离了高枝和绿阴则无处安身。
(完整word版)《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情感基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对诗歌情感的领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教学难点】难点:感悟诗人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中我们看到了坚贞执着的爱情,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致橡树》则是一位新时代女性的爱情宣言。
(板书课题,作者)(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作者及其朦胧诗派做了介绍,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诵读来把握诗歌的意象,感悟诗人所提倡的爱情观。
)二、诗歌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注意重音,停顿)1、让一至两名学生示范朗读;(总结其朗读的优缺点)2、播放视频朗读,学生跟读,进一步把握诗歌情感;3、学生齐读诗歌,再次感受诗歌优美的词句与独特的意境。
三、赏读、研习诗歌(师:读完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1、 诗歌从第一行到13行为第一个部分,剩下的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中诗人写了哪些意象(意象,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
“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意”是指诗人的感知)?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代表了哪些类型的爱情观?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这一组意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和学生一起完成,借助文中的诗句讲解) (ppt 演示)明确:凌霄花——攀附、炫耀 鸟儿-—-痴情、单调歌唱 泉源-——常年送来慰藉 险峰——增加高度,衬托威仪 日光—-照亮前程、给予温暖 春雨——播撒甘霖、滋润心田师:这组意象,均表现出依附橡树或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出他们与橡树不平等的关系,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对旧观念、旧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批判。
《致橡树》公开课精品教案
something
激情导入 走进作者 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 分析意象 品味内容 课堂小结 拓展研究
一 激情导入 走进作者
• 舒婷:
• 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当代 女诗人。她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 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这也 是一切》、《呵,母亲》、《思念》、《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等。《双 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 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 诗歌奖。
,,
男:阳刚气概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女:柔韧气质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真正的爱情还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共同面对人生中的挫折、苦难 共同分享人生沿途美丽的风景、分享快乐和成功。
——甘苦与共 生死相依
练习表达(以诗的形式写并交流)
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 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 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
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小诗。
谢 谢 观 看
•
感
感
谢 阅 读
谢 阅
读
二
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
思考:
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 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 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听录音)
三
分析意象 品味内容运用了哪些
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三
分析意象 品味内容
凌霄花
鸟儿
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凌霄花: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来炫耀自己; 象征:极力攀附的爱情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教材引入:1. 引述《致橡树》的开头几句话:“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回故巢。
”请学生思考作者通过这些句子表达的爱情观和态度,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谈谈他们对爱情的看法。
2. 展示一棵橡树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橡树一般都生长在哪些地方?它有哪些特点?它在自然界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教学目标:1. 了解《致橡树》这首诗的作者舒婷的背景和作品特点;2. 理解《致橡树》所表达的爱情观和情感;3.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爱情的珍视。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介绍诗人舒婷的背景和作品特点,包括她的生平经历和艺术风格。
让学生了解舒婷是一位女性诗人,她的作品大多以真实感人的情感描写和对自然的热爱闻名。
二、学习诗歌1. 通过师生共同朗读《致橡树》,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教师讲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和词语的意义,可以选择一些词语进行解释,如“残忍”,“纯洁”,“高尚”等。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三、诗歌鉴赏1.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等方面的特点。
2. 分析舒婷在《致橡树》中所表达的爱情观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价值。
3.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欣赏诗歌,包括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音乐感等方面。
四、拓展活动1. 阅读舒婷的其他作品,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引导学生思考舒婷在不同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可以安排一次户外的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自然景色,并以此为素材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评价方法:1. 课堂讨论和个人表达的质量和逻辑性;2.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3. 学生创作诗歌的独立性和表达能力。
致橡树教案最优详案 致橡树优质课教案
致橡树教案最优详案致橡树优质课教案教案一:《致橡树》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致橡树》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珍惜和对爱情的理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作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歌欣赏:《致橡树》2.课文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意境描绘3.写作训练:写一篇以橡树为主题的作文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放映一段关于橡树的视频或展示一幅橡树的图片,让学生对橡树有初步的印象,并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你们见过橡树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树?你们对橡树有什么了解?2.诗歌欣赏(15分钟)教师给学生朗读《致橡树》,引导学生跟读,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课文分析(20分钟)(1)情感表达教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讨论:诗人在《致橡树》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我们从诗中如何理解作者和橡树之间的关系?(2)意境描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境描绘,让学生分别找出诗歌中的“浩荡”、“瘦弱”、“月光”、“绿荫”等描写方式,并解释这些描写方式对诗歌整体意境的表达有何作用。
4.写作训练(30分钟)教师给学生讲解作文的写作结构和要素,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内容以橡树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可以选择叙述橡树的生长过程、描写自己与橡树的感情、抒发对橡树的赞美等不同角度进行写作。
5.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将自己写的作文整理好,下节课进行课堂展示。
四、教学反思:《致橡树》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通过教学,学生对橡树这一自然界的伟大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通过写作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思维。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延伸:1. 课后延伸阅读:要求学生选读其他有关橡树的文学作品或科普资料,扩展对橡树的了解,并在下一堂课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2. 制作橡树手工:学生可以利用一些材料如纸板、颜料、线等制作一个小型橡树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橡树的形态和特点。
致橡树教案(9篇)
致橡树教案(9篇)致橡树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3.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教学重点:1.理解诗的主题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学课时:1个课时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情诗,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1.欣赏《致橡树》Flash动画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3.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5.学生齐读课文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诗中的意象很多,请你从中找出作者反对、批评的意象有哪些?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对、批评它们呢?提示: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
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
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
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
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
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语文《致橡树》教案
语文《致橡树》教案语文《致橡树》教案语文《致橡树》教案篇1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1、《致橡树》的主题思想(诗歌表现出来的爱情观)。
2、《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特别是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奏。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具录音机教学方法诵读指导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
《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二、《致橡树》是一首怎样的诗?解析:《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倾。
诗的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而她所爱的对象则是一株橡树。
“致橡树”是“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倾诉。
在这真挚诚恳的倾诉中,表达了诗人对爱的热烈追求,否定了传统的完全依附性和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抒发了一位自尊而向往独立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心声,表现了诗人对爱的理解和信念。
三、《致橡树》是怎样否定传统的爱情观的?解析: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首先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否定了完全依附性的爱情观。
“攀援的凌霄花。
对于“高枝”,“痴情的鸟儿”对于绿阴,都是依附性的。
它们离了高枝和绿阴则无处安身。
更不能“炫耀”和“高歌”。
其次,诗人又用排比句式,否定了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
泉奇制胜-源一味送出“清凉的慰藉”,险峰则为了“衬托你的威仪”,还有日光,奉献出全部的光和热,还有春雨.只是滋润了对方的心田,……这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一的奉献,却得不到应得到的温暖:这两种爱情观都是以牺牲一方作为爱的前提,是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陈腐观念的潜流影响,也是封建道德在我们民族心理上的积淀。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掌握诗歌的写作 技巧和修辞手法
学习诗歌的朗诵 技巧和情感表达
理解诗歌中的象 征意义和深层含 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体会诗歌中的思想内涵
PRT FIVE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激发思考
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等 方式传授知识
PRT SIX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通过提问、故事、视频等方 式引入主题
课堂活动:分组讨论、诗歌朗诵、 写作练习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诗歌内容、背 景、诗人情感等
总结:回顾课堂内容,强调重点, 布置作业
讲授新课
导入:通过提问、故事、视频 等方式引入新课题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 包括作者、背景、主题、结构 等
归纳小结
诗歌主题: 爱情、独 立、平等
诗歌结构: 四节,每 节四行
诗歌语言: 优美、深 情、富有 哲理
诗歌意象: 橡树、木 棉、小鸟、 清风等
诗歌情感: 深沉、真 挚、坚定
诗歌意义: 倡导爱情 中的独立 和平等, 表达对爱 情的执着 追求和坚 定信念。
PRT FOUR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主题 和情感
致橡树公开课 教案大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02 教学目标 03 教学内容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06 教学过程
PRT ONE
添加章节标题
PRT TWO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橡树》教案
授课人授课日期2017.9.8 教学对象课题致橡树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
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过程1.找出意象,并分析意象特点。
2.学习诗歌先破后立的写作手法。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1.找出意象,并分析意象特点。
2.学习诗歌先破后立的写作手法。
找出意象,并分析意象特点。
多媒体;朗读讨论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文学作品有一个永恒的主
题,那就是爱情。
不同的
人对爱情有不同的理解。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心中思考心中的爱情观
以爱情观导入课文理想的爱情是什么样子
的,等一下我们找几位同
学来交流一下。
二、作者及朦胧诗介绍
1.作者介绍齐读
了解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
年生,福建省泉州市人。
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
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诗集
《双桅船》、《会唱歌的鸢
尾花》、《始祖鸟》,散文集
《心烟》等。
了解朦胧诗派
2. 朦胧诗介绍齐读
见多媒体
三、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
2.听录音
3.齐读课文(配乐)
四、初读课文,交流体会
1.大家在朗读诗歌时会发
现诗中有三个人称代词,是
哪三个,他们在诗中具体指
什么?
明确:一个人称代词是
“你”,另一个是“我”,
我们。
2、他们分别指什么 ?
明确:“你”指“橡树”,
“我”指“木棉”。
我
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3.本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
教学过程
路是什么?
明确:先破后立,先否定传
统世俗的爱情观,再抒发作
者的爱情观。
分界线是“不,
这些都还不够”。
五、再读课文,分析意象
1.齐读第一部分,找出意
象。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
源、险峰、日光、春雨。
2.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凌霄花 :借高枝炫耀
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
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
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
顾;朗读课文把握诗歌内容
了解内容
找出回答明确诗题
思考回答把握先破后立的结构
齐读第一部分迅速提取信息
找出意象
根据诗句分析意象把握意象特点特
点
教学过程
儿:方造的阴重
复的歌曲,是极力攀附
和只知依附的方痴恋。
泉源: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峰:增加你的高度,托
你的威。
是不代价的
予的,有日光和春雨也是
只知道献的,牲自我的
精神。
3.那作者否定了世俗的
情后,提出了什么的点
呢?看第二部分。
明确:独立(的人格)、平
等的(地位)。
相互依存,密合
双方默契,互相尊重
同甘共苦,独立相依
六、三文,分析形象
1.橡是什么形象 ?找出相
句
明确:毅、、敏、有力。
“你
有你的⋯⋯像戟”
2.它的象征意是什么 ? 明
确:象征男性的阳之气。
3.木棉是什么形象 ?找出相
句
明确:美、温暖、烈、真、
柔、感情丰富。
“我有我的⋯⋯
火炬”
4.它的象征意是什么?
明确:象征女性的阴柔之
美。
根据句分析意象把握意象特点特点
第二部分把握内容
根据句交流回答把握人情
根据句分析橡分析意象
和木棉的形象把握橡和木棉的象
征意
5、如何理解“像沉重的
叹息?”
明确:结合古代、现代女性的地位和命运分析
6.如何理解“爱,不仅爱你
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
思考回答
位置,足下的土地”?
明确:可以是男性事业、理
想、民族、国家等的坚持
7.为什么要用橡树和木棉
来作为男性和女性的象
思考回答
征?
明确:它们都是常绿的乔
教学过程木,同样生活在热带地区,
却又各有自己独立的特点。
8.如何才能做到爱情中平
等、独立的关系?
首先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讨论回答
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棵努
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树,
有自己的事业,有谋生的能
力,不依附于他人。
七、作业
将你心中的爱情写成一首
诗歌。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树立正确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