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统计

合集下载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平均数1. 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将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叫做这组数值的平均数。

2、知道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在该组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

3、经历观察思考的过程,感受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2. 教学重点/难点能熟练找出样本资料的总数和个数,并能够理解平均数=总和÷个数.能熟练找出样本资料的总数和个数。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情境引入⑴师:前几天,学校进行了教师运动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师:打靶比赛时,语文组派出了6名老师,数学组派出了5名老师。

师:第一轮,语文老师得分7环,数学老师得分9分,这一轮谁比较厉害?生:数学老师比较厉害。

师:第二轮,语文老师得了10分,数学老师得了9分,这一轮谁比较厉害?生:语文老师比较厉害。

师:到底谁比较厉害,接着往下看。

(出示完整数据)师:这回该怎么比?预设1生1:可以比总数,看看哪组得分高。

生2:比总数的话不公平,因为数学组的人数比语文组少,所以应该比平均数。

预设2:生:可以比平均数师:那可不可以比总数呢?生:比总数的话不公平,因为数学组的人数比语文组少,所以应该比平均数。

二、揭示课题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平均数(板书)。

三、新课探究探究一、算术平均数的意义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师: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的平均得分应该怎么求呢?学生尝试计算汇报交流生:语文老师:(7+10+6+7+6+9)÷6=7.5(环)数学老师:(9+9+5+8+9)÷5=8(环)师:为什么语文老师除以6,而数学老师除以5呢?生:因为语文老师有6人,而数学老师有5人。

师:那应该怎么计算平均数?生:先把总和求出来,再除以人数就可以了。

小结:将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叫做这组数值的平均数。

平均数=总和÷个数(板书)平均成绩能反映这一组的总体水平探究二、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师:英语老师派出了6名,成绩如下图所示(865476)(插入条形统计图)请你先估计一下,英语老师的平均得分大约是多少?学生猜测:6、5.5、6.5……追问:可能大于8吗?生:不可能,因为最多的只有8,平均分不可能超过8.师:那会不会小于4呢?生:不可能,最少的都有4,平均分怎么可能低于4.师:所以,英语老师的平均得分在那两个数之间。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ppt课件

35
33
32
40
36

体重/千克
第一小组学生体重统计图
把 这
44

42

40

38
36
35
34
33
图 补
32

30 28

0



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男生
140 34
女生
141 33
第一小组学生身高统计
身高/厘米
145 144 143 142 141 140 139 138 137
一个小格代表5个单位。
品 牌
D C
B
A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数量/箱
品 牌
D C B A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数量/箱
品 牌
D C B A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数量/箱
品 牌
D C B A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数量/箱
我能行 • 如果你是张经理,下个星期你会
多进那种品牌的矿泉水?为什么?
进B品牌的矿泉水
数量/箱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A

BC
纵向条形统计图
品种
D C B A
D 品种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数量/箱
横向条形统计图
做一做
猫 猎豹 狮子 大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全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全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全单元备课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单元备课教学内容本文介绍了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的教学内容。

该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后进行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同时认识复式统计表。

教材中的例题设计了分男女调查学生喜欢的活动的情境,要求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

复式统计表包括了几个单式统计表的全部内容,更加便于分析和比较各个数据,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所以复式统计表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为后面复式统计图的教学垫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情感与态度目标】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了解复式统计表,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

教学措施:1.学情分析: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研究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学生已经对统计表的结构填写方法、对表内数据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引导学生对多张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分析。

2.具体措施: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研究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单元测试卷(含解析)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如图是四位同学语、数成绩总分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语文成绩最高。

A.A B.B C.C D.D2 . 王菁、吴兰、周佳三人的平均身高是158cm.吴兰身高155cm,王菁身160cm,周佳身高()cm.A.157B.158C.159D.1603 . 聪聪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如下表:品种苹果西瓜香蕉梨葡萄人数107986用条形图表示上面的数据,1格代表()人较合适.A.1B.2C.54 . 某中学七年级二班学生有32%的同学喜欢打乒乓球,有68%的同学喜欢其他球类活动,若将上述情况画成一个扇形统计图,表示喜欢乒乓球的扇形的圆心角等于()A.120°B.105.2°C.115.2°D.115°5 . 去年市奥校的入学考试中,某个教室有40名同学参加考试,其中前10名同学的平均分比这个教室全部同学的平均分高9分,那么其余30名同学的平均分比这个教室全部同学的平均分低()分。

A.5B.4C.3二、填空题6 . 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四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男女、生人数统计如表小组人数性别体育音乐美术科技男生18151017女生12161413(1)完成统计图(2)组的男生人数最多,组的女生人数最少.(3)组的总人数最多,共有人.7 . 下面是我们学校三年级植树情况统计表,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制成统计图.班别1班2班3班4班树数量9478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1)统计图中1小格表示___棵树.(2)三年级__班的同学植树最多,达到___棵;__班的同学植树最少,只植了__棵.(3)三年级同学植树总数__棵.(4)4班的植树总数是2班的___倍.(5)4个班平均植树____棵.8 . 下面是几种动物的最高时速统计图。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单元测试卷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统计2021-2022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沪教版一、选择题。

1. 小明和小英一起上学。

小明觉得要迟到了,就跑步上学,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小英开始走着,后来也跑了起来,到校门口赶上了小明。

下列四幅图中,()描述了小英的行为。

A. B.C. D.2. 下图表示的是甲班和乙班男、女生人数的情况。

如果每个班都是36人,那么甲班的男生比乙班多()人。

A. 4B. 11C. 18D. 433. 如图,()可以表示下面哪种情况的统计。

A. 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B. 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C. 小明1——8岁的身高D. 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情况4. 某日,淘气家的室内气温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14时起,室温开始逐渐走低B. 相邻的两个室温数据的取得间隔5小时C. 当天室内平均气温在7℃与21℃之间5. 红红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结果如下:水果苹果香蕉桃子草莓西瓜人数(人)8125710从统计图汇总可以看出,红红调查了()名同学。

A. 40B. 41C. 426. ()城市18——25岁女青年平均身高.A. 上海B. 武汉C. 成都7. 小强所在学校离家距离为2千米,某天他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先骑了5分钟后,因故停留10分钟,再继续骑5分钟到家,下面哪一个图能大致描述他回家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千米)与所用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

A. B.C. D.二、填空题。

8. 下图是超市里最近几天大米销售情况的统计图.(单位:千克)(1)________天卖得最多_______天卖得最少.(2)5天一共卖了________千克.(3)平均每天卖了________千克.9. 从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晰的看出不同数量的().10. 如图所示,条形图是去年某地10月的天气情况统计.(1)晴天天数比阴天和雨天天数的总和还要多____天.(2)晴天天数比雨天的____倍多____天.11. 一根钢筋,如果把它锯成3段,要锯8分钟;如果把它锯成9段,要锯()分钟。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复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复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复习题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知识要点★条形统计图的的特点:
二.错题整理
(一)填空
已知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10,这五个数中的最大一个数是()
(二)判断
1.绿化带树木的平均高度是188厘米,绿化带中不可能有170厘米高的树木()
2. 如果想比较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用总分来衡量比较合适。

………()
3. 有一个工厂门口贴出这样一则这样的广告(本工厂全体职工平均工资800元。

现招工人5名,有意着请面谈。

)这个工厂的工人每月一定能拿到800元。

…()
(三)解决问题
1.东方小学一年级有学生80人,二年级有96人,三、四年级各有84人,五年级有76人,六年级有90人。

平均每个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2.三年级同学种树124棵,四年级同学种树的棵树比三年级多32棵,平均每个年级种树多少棵?
3.农具厂计划生产460件农具,已经生产了304件,剩下的要求在4天内完成,平均每天要生产多少件?
4.王丽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2分,其中语文88分,数学95分。

王丽的英语成绩是
多少分?
5.三(3)班6名同学每分钟跳绳数如下
(1)估一估,刘刚跳了多少下?把表格填完整。

(2)三(3)班有一名叫吴颖的女生,请你猜一猜她每分钟跳绳可能跳多少下?(完)。

六年级-第三单元-统计

六年级-第三单元-统计
精品课件
纵轴每格 代表1℃。
该地月平均气温差异 很小,全年温差也仅 5℃。造成第一印象 错觉的原因在于,该 图在绘制时每格表示 1℃,这样突出、放大 了“局部的差异”,略 去了“整体的相似”, 也就是说,每月气温都 在20℃以上这一重要的 信息在统计图上被淡化 了,从而容易造成我们 在判断上的失误。
(2)对于这个扇形统计图,你有什么 修改建议?
精品课件
前进汽车厂去年一﹏六月汽车产量如 右图。
单位/辆
(1)平均每月制造汽车多少辆?
(400+415+439+450+470+502)÷6 =2676÷6 =446(辆)
答:平均每月制造汽车446辆。
(2)六月份制造的汽车比 一月份增长了百分之几?
(502-400)÷400×100% =102÷400×100% =25.5%
600 450 400 415 439 450 470 502 300 150
0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月份
答:六月份制造的汽车比一月份增长了25.5%。
精品课件
在我们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具体地 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 的统计图误导,一定要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问 题的症结,不能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在我们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具体地 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 的统计图误导,一定要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问 题的症结,不能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精品课件
要想更清楚地反映哪种彩电 最畅销应该怎么修改?
要把“其他”部分进行
其他
细化,一部分一部分表示出
47%
来,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每一
种品牌所占的百分比。
1 3 ≈0.333=33.3%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20道解答题(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20道解答题(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20道解答题(附答案)(可以合理利用下面的表格来解决,如果不够继续画)3.下面是长江小学参加区里小学生运动会的报名情况统计表。

(每人只能参加一个项目)6.(1)王老师买一种笔刚好用去201元,买一种球刚好用去70元,他买的是哪一种笔二(1)班图书角的藏书情况二(3)班图书角的藏书情况9.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跳远成绩。

(1)把他们按成绩排名。

姓名(2)小亮再多跳多少米就和小强的成绩一样?(3)小刚的成绩比小明少多少米?10.三年级和五年级各选一个班,统计这两个班的同学每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件数的情况如下表.1.三年级同学做家务件数在哪个阶段的人数最多?2.五年级同学做家务件数在哪个阶段的人数最少?3.三年级一共调查了多少人?4.两个年级同学做家务件数在哪个阶段的总人数最多?在哪个阶段的总人数最少?5.从上面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11.实验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如下:(1)全校男生有()人,三年级女生有()人。

(2)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并解答。

12.下表是三所小学为灾区捐款情况统计表。

(1)三所学校中,捐款最多的是()小学()年级的学生,捐款最少的是育英小学()年级的学生。

(2)育英小学一至三年级一共捐款多少元?(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13.下面是某学校三年级(1)班2021年视力体检统计表。

(1)视力在()范围内的人最多,有()人。

(2)视力在4.3-4.6范围内的有()人。

(3)这个班级男生和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多()人。

(4)5.0及以上的视力是正常的,视力低于5.0的有()人。

你想对这个班的同学说些什么?14.下面是三位同学三次50米赛跑成绩。

张华:第一次:8.9秒;第二次:8.8秒;第三次:9.2秒。

李明:第一次:10.0秒;第二次:9.6秒;第三次:9.2秒。

赵东:第一次:9.1秒;第二次:8.7秒;第三次:8.2秒。

(1)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面的复式统计表。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特点,能够正确理解并填写复式统计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信息整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习如何填写复式统计表。

3. 利用复式统计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特点,能够正确理解并填写复式统计表。

难点:利用复式统计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问题驱动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实践,从而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演示如何填写复式统计表。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填写复式统计表的实践操作。

4. 解决问题:利用复式统计表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复式统计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反思:六、教学策略:1.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复式统计表的概念、特点、填写方法及实际应用等内容。

2. 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应用题等多种题型,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素材:生活中的数据和情境,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复式统计表。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知识点思维导图及单元巩固练习(人教版,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知识点思维导图及单元巩固练习(人教版,含答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统计知识点导图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习题巩固一、认真读题,正确填写!1.小光单元测验时,语文、数学、科学三科平均95分,其中科学得了99分.那么小光语文与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分.2.已知下面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70,请你在空缺的横线里填上正确的数.();()9;()26.3.制统计表时,必须把()进行分类填在表内,并写上统计的(),注明()和().4.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

5.三年级同学在二月到六月份做好事的件数如下:二月20件;三月40件;四月30件;五月25件;六月35件.三月份比五月份多做好事()件.6.下面是五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统计表。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7.下面是三年级一班学生视力情况统计表。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视力的人数最多。

()视力人数最少。

8.下面是某超市一、二月份销售某品牌酸奶情况统计表.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月份的总销售量最多.()的酸奶销售量最多.二、我会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2.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可以方便比较数据.()3.一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6米,二班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62米,则这两个班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61米.()4.体育老师要分别统计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跳远成绩,可以用复式统计表。

()5.在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三、我会选。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为25,已知乙、丙两个数的和是60,甲数是()A.15 B.35 C.452.A、B两地相距300米,甲、乙、丙三人轮流抬水,两人抬一桶由A到B,平均每人抬()米。

A.100 B.150 C.2003.从()中可以很快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A.统计表B.统计图C.两种都可以4.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比较,它的特点是()。

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一课时课题:复式统计表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男生最喜欢的活动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人数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人数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核对统计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

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二、探究新知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

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

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定义和构成。

2. 学习如何使用复式统计表整理数据。

3. 学习如何通过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 难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复式统计表的使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复式统计表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复式统计表的定义、构成和作用,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收集数据,制作复式统计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复式统计表的使用方法。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课后,要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2. 提供实际例子和数据,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复式统计表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建议。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数据集,用于制作复式统计表的示例。

2. 准备纸张、笔和彩色笔,以便学生制作和展示统计表。

3.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和学生展示统计表。

八、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来评估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来评估他们应用复式统计表的能力。

3. 通过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来评估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例6】三(1)班准备订购班服,服装分S号、M号和L号。身高120~129厘米订
购S号,130~139厘米订购M号,140~149厘米订购L号。全班同学身高情况如下:
身高
男生 女生
120~129厘米 130~139厘米 140~149厘米
3
12
7
7
5
2
全班男生从矮到高排成一队,墩墩排在第11个,墩墩应订购( M )号。
三年级:舞蹈21人、书法13人、绘画36人;
四年级:绘画13人、篮球18人、舞蹈16人;
五年级:书法28人、绘画25人、舞蹈32人。
可以把( B )参加课外兴趣小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
A、三年级和四年级 B、三年级和五年级
C、四年级和五年级
把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必须参加的兴趣小组 的三种项目都相同,只有三年级和五年级相同。四年级有个“篮球”项 目是其他两个年级都没有的。
三(1)班学生参赛成绩统计(单位:分)
85
82
86
91
93
91
88
83
87
82
三(2)班学生参赛成绩统计(单位:分)
93
85
89
82
90
81
82
87
84

(1)请你把上面两个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分数段(单位:分) 80~84分
三(1)班人数
3
三(2)班人数
5
85~89分 4 3
90分以上 3 2
【例1】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如下:
从统计表中,你 得到了哪些信息?
中国:金牌201枚,银牌111枚,铜牌71枚; 日本:金牌52枚,银牌67枚,铜牌69枚; 韩国:金牌42枚,银牌59枚,铜牌89枚。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一、仔细填空。

(24分)1.某地区5月份和9月份天气情况统计如下表:(1)5月份( )天数最少,9月份( )天数最多。

(2)9月份阴天比5月份阴天少( )天,5月份晴天比9月份晴天多( )天。

(3)5月份一共有( )天,其中有( )天下雨。

(4)9月份一共有( )天,其中有( )天不下雨。

2.某校三(2)班全班同学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如下表:(每人限选一种)(1)全班有( )人,男生比女生多( )人。

(2)全班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喜欢吃黄瓜的人数比喜欢吃西红柿的人数少( )人。

二、谨慎选择。

(18分)1.下列不是复式统计表的特点的是( )。

A.内容更丰富,便于比较B.形式更简洁C.只对某一项目的数据进行统计2.要想知道全校学生最喜欢的社团活动情况,最科学合理的方法是( )。

A.根据老师的经验来判断B.调查,获取数据C.询问别的学校3.小明对三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进行调查。

可知一班:航模18人、书法7人、足球16人;二班:航模20人,书法9人,美术16人;三班:航模12人,书法9人,足球23人。

可以把( )的兴趣小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

A.一班和二班B.二班和三班C.一班和三班4.学校的图书室要购买一些新书,想知道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下列收集数据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

A.找一个班统计每名学生一年读多少本书B.找一个班统计每名学生最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C.找每个年级的一部分学生统计他们最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5.(新角度)统计某小学各年级男、女生人数情况并制作成统计表,设计的表头是( )。

6.大自然水果商店五天销售的苹果和香蕉的质量如下表:苹果(千克) 32 40 38 38 37香蕉(千克) 34 38 29 30 39水果店平均每天销售苹果( )千克。

A.35B.36C.37三、准确判断。

(10分)1.复式统计表是两个(或多个)内容相同的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第三单元统计(整单元教案)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统计(整单元教案)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统计(整单元教案)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学生将学会使用图表和图形来展示数据,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和图形来展示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的掌握。

2. 图表和图形的正确使用和解读。

3. 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笔记本、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3. 示例:通过一个实例,展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练习。

第二课时:图表和图形的使用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图表和图形的使用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图表和图形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3. 示例:通过一个实例,展示图表和图形的使用的过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图表和图形的使用的练习。

第三课时: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3. 示例:通过一个实例,展示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的过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的练习。

板书设计: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图表和图形的使用3. 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作业设计:1. 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根据实际问题,使用图表和图形来展示数据。

3. 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

课后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图表和图形的使用、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用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写作文

用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写作文

用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写作文
哎呦喂,说起统计,我可要好好说道说道!这年头,统计可是无处不在,就像空气一样,你闻不见,却实实在在存在着。

就拿我前段时间去逛超市来说吧,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那天,我兴致勃勃地去超市,准备买点零食犒劳一下自己。

第一目标,当然是薯片啦!逛着逛着,我发现货架上竟然摆了整整三排不同口味的薯片,有原味的、香辣味的、还有番茄味的,足足有十多种!哎呦,这可把我难住了,这么多选择,到底该买哪一种呢?
这时候,我灵机一动,想起老师教的统计方法,嘿嘿,这可是我的强项!我拿起手机,打开备忘录,开始认真地记录。

首先,我数了数每种口味的薯片数量,发现原味的最多,足足有15袋,其次是香辣味的,有10袋,番
茄味的只有5袋。

然后,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原味薯片旁边还放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热销推荐”。

我心想,看来大家都喜欢吃原味的,这可是市场反馈啊!最后,我又看了看自己的钱包,嗯,还是买一袋性价比高的原味薯片吧!
就这样,我凭借着统计方法,顺利地选购了最符合自己需求的薯片。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想,统计可真是个好东西呀,不仅可以帮助我分析问题,还可以指导我做出正确的决定,真是太厉害了!
你看,统计是不是很有趣?它就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你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它的魅力!。

用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知识写作文

用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知识写作文

用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知识写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标题:统计好帮手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我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知识,觉得很有趣,也很实用哦!什么是统计呢?统计就是把一些东西数一数,然后总结出一些规律来。

比如我们可以统计一下全班同学的身高,最高的有多高,最矮的有多矮,还可以算出平均身高是多少等等。

老师上课的时候,先让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身高量好,然后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在黑板上。

我们班一共有35个同学,身高最高的是168厘米,最矮的是125厘米。

看到这个差距就知道,我们班既有个子高高的,也有个子娇娇的小伙伴。

接下来老师教我们算平均身高。

首先把所有同学身高的数字加起来,是4860厘米。

然后再除以总共有多少个人,就是35个人。

最后的计算结果是4860÷35=138.86(厘米)。

所以我们班的平均身高就是138.86厘米了。

知道了平均身高之后,我很好奇班上有多少人比平均身高高,有多少人比平均身高矮呢?于是我把所有同学的身高和平均身高作了比较,发现高于平均身高的有11个人,低于平均身高的有24个人。

我们还可以把身高按一定的范围分成几组,每组里面有多少人。

老师把身高分成了五个等级:125-135cm、136-145cm、146-155cm、156-165cm和166cm以上。

然后我们把同学的身高一个个对号入座,最后统计每个等级有多少人。

原来最多的是136-145cm这个等级,有14个人;其次是146-155cm,有10个人;再次是125-135cm,有6个人;156-165cm,有4个人;最少的是166cm以上,只有1个人。

有了这些统计数据,老师就可以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一些活动了。

比如说可以把球队的人选在个子高的那几个同学里面,因为个子高对打篮球是很有优势的。

老师还带我们统计了一下全班最喜欢的水果。

我最喜欢吃苹果,小红最喜欢吃香蕉,小明最喜欢吃橘子......最后统计结果是,苹果最受欢迎,有12个人选的;其次是橘子,有8人选;再次是香蕉,有6人选;最少人选的是梨,只有3人选。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3.3统计(平均数的应用-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沪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3.3统计(平均数的应用-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沪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3.3 统计(平均数的应用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沪教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如何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收集数据,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如何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更清晰、更直观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沪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统计》中的3.3节《平均数的应用——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学习如何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掌握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2. 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据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难点: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下“平均数的应用——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新课导入我会通过一个实例来引入新课。

例如,我会拿出一份关于班级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数据,然后问学生们:“你们认为身高和体重之间有关系吗?为什么?”3. 教学讲解在这个阶段,我会详细讲解如何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我会给出一组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数据,让他们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分析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均数的应用——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1. 用统计表表示数据2. 用统计图表示数据3. 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身高(cm):140, 145, 150, 155, 160, 165, 170体重(kg):40, 42, 45, 48, 50, 52, 55答案:1. 根据数据,制作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如下:身高(cm)体重(kg)140 40145 42150 45155 48160 50165 52170 55通过这个作业,学生们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三单元统计(标准版)

第三单元统计(标准版)

第三单元统计一、教学内容: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简单的数据分析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求平均数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时间:4课时。

第1课时横向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第38页例1。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

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5、小组合作学习6、小组汇报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作用: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习。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第2课时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教学内容:第39页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教学难点:学会数据分析,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理解的能力。

教具准备: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

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

(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A: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B: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

(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C: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A: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

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B: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

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A: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B: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C: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

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D: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E: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F: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A: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B:你能提出什么问题?C: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D: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5、巩固练习。

P40第1题。

A: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同桌交流)B: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学习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A: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B:师提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A: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B: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C: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D: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F: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3、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A: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B: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C: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D: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E: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四、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平均数(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进行1分钟跳绳比赛,并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一、理解平均数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

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二、学习计算平均数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训练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1、2、3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平均数(2)教学目标: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具准备:盛有水的杯子教学过程:一、复习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

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1)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

2、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并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拓展与应用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五、作业练习十一4、5六、板书设计: 平均数=总数÷份数第四单元年、月、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年、月、日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数学思考: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重点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教具准备:投影仪、年历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1、课件出示: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

随后,教师出示2004年日历。

2、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

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

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1、认识年历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

(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呢?教师节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4)你能根据2003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教师从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来让学生们逐月观察,提问学生并指名回答。

)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板书: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大月(7个)1年 12个月 30天:四、六、九、十一小月(4个)28天 29天二月特殊月2、记忆大、小月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的二月。

那么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1)课本上介绍了一种好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么数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8页最上面一段话。

教师检查学习情况,电脑显示:左手拳头图。

全班齐数一次。

(2)师: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帮你记住一年中的大月。

(出示儿歌)教师讲解儿歌,让学生自由记忆儿歌。

(3)游戏练习。

老师任报一个月份,是大月就请男生起立,是小月就请女生起立,谁站错,站慢就算输了。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1、一年有()个大月,有()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月()日;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4、你的生日是()月()日;5、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四、总结竞猜:1、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2、猜谜语。

师:同学们一节课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老师想给同学讲一个古老的谜语,想不想再猜?出示: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师: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五、板书设计:四张主题图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24时计时法(1)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