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计量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计量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计量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一、前言。

计量标准化是指依据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对计量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过程。

它是保证计量结果准确可靠、具有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的重要手段。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帮助相关人员了解计量标准化的重要性、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便更好地进行计量工作。

二、计量标准化的重要性。

1. 保障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国际贸易和合作。

2.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 促进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推动行业发展。

三、计量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1. 制定计量标准,根据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适用于具体计量活动的标准。

2. 实施计量标准,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计量活动并记录相关数据。

3. 检验计量结果,对计量结果进行检验,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4. 审核和认证,由专业机构对计量活动进行审核和认证,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5. 维护和更新,定期维护计量设备,更新计量标准,保持计量活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计量标准化的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标准要求,不得随意更改或篡改计量数据。

2. 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严格控制计量环境,避免外部因素对计量结果的影响。

4. 培训和管理计量人员,确保其具备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5. 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计量活动中的问题。

五、结语。

计量标准化是保证计量结果准确可靠、具有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和合作、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作业指导书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实施计量标准化,促进计量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计量岗位作业指导书

计量岗位作业指导书

计量岗位作业指导书一、工作职责岗位名称:计量员所属部门:质量技术部 /副经理直接上级:质量技术部经理工作职责:在部门经理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各车间、部门的计量保证工作。

包括车间生产用设备,计量 1.器具、实验室用仪器仪表等,并做好校准情况记录。

做好计量记录台帐、标准的整理及质量记录的保管工作。

2.做好计量标准文件的保管,现场设备的及时计量校准工作,并做好记录。

3.编写年度周检计划、内校计划、外校计划等,根据校准计划实施校准工作。

4. 5.负责证书及记录的保存及归档,负责在第三方机构或内部验厂时出具设备校准证明。

负责定期的设备校准工作,并及时组织调动相关部门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进行计量准6.备工作。

做好设备定期校准计划、以及内校(三个月)可根据各部门车间实际使用情况及计量器具周7.)适当调整周期、外校(半年、一年)台账,能够保证在校准合格周期内实90%检合格率(大于等于施计量校准工作。

负责公司计量精细化的改制工作,学习外界精细化校准方案。

为公司节省校准费用。

8. 9. 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任务。

页10 共页1 第.二、工作任务1 概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实施细则》,参考有关工作计量器具检定规程,结合我公司工作计量器具的使用情况,实施计量校准工作。

2 文件编写撰写计量器具检定(校准)作业指导书。

监视测量设备管理规定监视测量设备校对规程注: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内工作计量器具非强制性检定(校准)的操作过程。

3 器具使用对标准计量器具(企业标准计量器具)实施依据性的使用。

(1).建立标准计量器具档案、台账、计量计划表。

(2).标准计量器具以及其标准可溯源至国家标准计量器具。

(3).标准计量器具集中存放于科技部计量检定室(一般只在检定室内使用)。

4 计量过程细则(1)规范建立公司工作计量台账、档案。

(2)依据检定(校准)周期,向各部门、车间单位按时下达检定(校准)计划,相关单位负责把被检器具送至检定室,由计量检定人员按编排计划及时完成周期检定(校准)任务。

山东省计量标准考核作业指导书(试行)20120528终

山东省计量标准考核作业指导书(试行)20120528终

山东省计量标准考核作业指导书(试行版)1、目的为保证计量标准考核工作质量,统一考评要求,规范考评行为,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及依据2.1适用范围适用于山东省计量标准的考评工作。

2.2考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计量标准考核办法》《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相关标准(范)及其他要求3、职责3.1组长职责(1)全面负责计量标准的考评工作;(2)制定现场考评计划,控制考评活动;(3)代表考评组与申请许可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沟通,包括处理争议;(4)对现场考评结果具有最终决定权,负责审定并形成《计量标准考核报告》;(5)按时上报符合要求的考核材料;(6)评价考评组成员的行为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3.2考评员职责(1)按照考评组的分工,全面、细致、真实、准确地做好相关内容的考评;(2)严格遵守考评组计划日程的安排;(3)负责考评材料中相关内容的记录;(4)服从考评组长的安排和调度;4、现场考评前的准备工作考评组组长接到考评任务后,及时与市局观察员联系,获取申请材料。

4.1资料审核考评组组长按专业将申请材料分配给专业考评员,有疑问时与生产许可证审查部进行沟通、落实。

申请单位提报的材料包括:(1)新建计量标准考核应提供的资料:1)《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原件一份;2)《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原件一份;3)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一套;4)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原始记录及相应的模拟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两套;5)检定或校准人员资格证明复印件一套;6)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技术资料。

7)如采用计量检定规程或国家计量校准规范以外的技术规范,应当提供技术规范和相应的证明文件复印件一套。

8)其他(2)计量标准复查考核应提供的资料:1)《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原件一份;2)《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原件一份;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原件一份;4)《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内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连续、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一套;5)随机抽取该计量标准近期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原始记录及相应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两套;6)《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内连续的《计量标准重复性试验记录》复印件一套;7)《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内连续的《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记录》复印件一套;8)检定或校准人员资格证明复印件一套;9)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如果适用)复印件一份;10)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如果适用)复印件一份;11)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技术资料。

计量 作业指导书

计量 作业指导书

计量作业指导书计量学作业指导书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计量学作业,本文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指导书。

以下是具体步骤:Step 1: 阅读并理解作业题目在开始作业之前,首先需要认真阅读并理解作业题目的要求。

如果有任何疑惑,可以向老师或助教提出问题以确保明确作业要求。

Step 2: 收集数据和文献根据作业要求,收集相关的数据和文献。

数据可以来自公共数据集或者是自己搜集的数据,而文献则可以来自课本、论文以及其它相关资料。

确保数据和文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Step 3: 数据预处理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可能存在一些误差或者异常值,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来保证数据质量。

常见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删除异常值、缺失值填补、数据标准化等。

Step 4: 模型构建根据作业要求和收集到的数据,确定所需的模型类型并进行构建。

例如,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或者是协整分析等方法来建立模型。

Step 5: 模型评价在建立模型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包括残差分析、模型符合度检验、预测精度检验等。

Step 6: 结果分析基于模型评价的结果,对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通过图表、文字等方式来呈现分析结果。

Step 7: 结论撰写最后,将模型的结果和结论进行撰写。

结论应该清晰、简练,突出本次研究的重点和所得到的结论。

以上就是计量学作业的具体步骤,希望对同学们在完成作业时有所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完成计量学作业需要耐心和细致,同时也需要灵活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如果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老师、助教或同学寻求帮助。

计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计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计量检测作业指导书计量检测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掌握一些基本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如何正确地取材、操作仪器、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并理解几个物理量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计量检测实验室里提供的仪器和设备:1、数字示波器;2、计算机;3、万用表;4、热电偶;5、光学显微镜;6、薄膜厚度计;7、加热器;8、称量器;9、温度传感器;10、光度计。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内容如下:1、数字示波器的使用方法:(1)数字示波器就是一种电子测试仪器,它可以让测量的信号以数字形式显示出来,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波形和数据。

学生将学会数字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比如通电、校准和测量等。

(2)数字示波器一般有多个通道,需要选择相应的通道来测量电信号。

例如,测量交流电流,需要选择相应的交流通道;测量直流电流,则选取相应的直流通道。

(3)为了使示波器的数据更加准确,需要进行校准。

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示波器自带的校准功能,以确保测试到的数据的可靠性。

2、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光学显微镜主要是用来观察小尺寸物体的工具。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光学显微镜、调整放大倍数和焦距、观察物体的颜色和形态等。

(2)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需要注意焦距是否正确,以避免图像虚化或者失真。

另外,显微镜的条线和光线也需要进行校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薄膜厚度计的使用方法:(1)薄膜厚度计主要用来测量各种物质的薄膜厚度。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薄膜厚度计、如何校准及如何取得准确的测试结果。

(2)在使用薄膜厚度计时,需要注意测量的位置和厚度。

同时,需要将厚度计与标准的标准薄膜片之间进行校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光度计的使用方法:(1)光度计主要用来测量光的强度和颜色。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光度计和如何校准、设置以及获取准确的测试结果。

(2)在使用光度计时,需要注意光线的方向和颜色,以避免干扰测试结果。

同时,需要将光度计与标准的光源进行校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计量与检测作业指导书

计量与检测作业指导书

计量与检测作业指导书第1章计量与检测基础 (4)1.1 计量的概念与分类 (4)1.1.1 计量的概念 (4)1.1.2 计量的分类 (4)1.2 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1.2.1 检测的基本原理 (4)1.2.2 检测的方法 (4)第2章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 (5)2.1 计量单位制 (5)2.1.1 国际单位制 (5)2.1.2 我国的计量单位制 (5)2.2 量值传递与溯源 (5)2.2.1 量值传递 (5)2.2.2 量值溯源 (5)2.3 计量检定与校准 (5)2.3.1 计量检定 (6)2.3.2 计量校准 (6)2.3.3 计量检定与校准的区别 (6)2.3.4 计量检定与校准的联系 (6)第3章计量器具及其使用 (6)3.1 计量器具的选用与维护 (6)3.1.1 计量器具的选用 (6)3.1.2 计量器具的维护 (6)3.2 常用计量器具的结构与原理 (7)3.2.1 电流表 (7)3.2.2 电压表 (7)3.2.3 万用表 (7)3.2.4 示波器 (7)3.3 计量器具的误差分析 (7)3.3.1 系统误差 (7)3.3.2 随机误差 (8)3.3.3 粗大误差 (8)第4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8)4.1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8)4.1.1 传感器概述 (8)4.1.2 传感器原理 (8)4.1.3 传感器应用 (8)4.2 检测信号的转换与处理 (9)4.2.1 信号转换 (9)4.2.2 信号处理 (9)4.3 检测系统的功能评价 (9)4.3.1 精度 (9)4.3.2 灵敏度 (9)4.3.3 稳定性和可靠性 (9)4.3.4 响应速度和频带宽度 (9)4.3.5 抗干扰能力 (9)4.3.6 量程和分辨率 (9)第5章长度计量与检测 (10)5.1 长度计量基本概念 (10)5.1.1 长度单位 (10)5.1.2 长度计量标准 (10)5.1.3 长度计量方法 (10)5.2 长度测量方法与仪器 (10)5.2.1 直接测量法 (10)5.2.2 间接测量法 (10)5.2.3 长度测量仪器 (10)5.3 长度测量误差分析 (10)5.3.1 系统误差 (10)5.3.2 随机误差 (11)5.3.3 减小误差的方法 (11)第6章力学计量与检测 (11)6.1 力学计量基本概念 (11)6.1.1 力学量 (11)6.1.2 力学计量 (11)6.1.3 力学计量单位 (11)6.2 力学量测量方法与仪器 (11)6.2.1 测量方法 (11)6.2.2 测量仪器 (12)6.3 力学测量误差分析 (12)6.3.1 系统误差 (12)6.3.2 随机误差 (12)6.3.3 误差处理方法 (12)6.3.4 误差传递与合成 (12)第7章热工计量与检测 (12)7.1 热工计量基本概念 (12)7.1.1 热量 (12)7.1.2 温度 (13)7.1.3 热流 (13)7.2 热工量测量方法与仪器 (13)7.2.1 热量测量 (13)7.2.2 温度测量 (13)7.2.3 热流测量 (13)7.3 热工测量误差分析 (14)第8章电磁计量与检测 (14)8.1 电磁计量基本概念 (14)8.1.1 电磁量定义及单位制 (14)8.1.2 电磁计量的重要性 (14)8.2 电磁量测量方法与仪器 (14)8.2.1 电流测量 (15)8.2.2 电压测量 (15)8.2.3 电阻测量 (15)8.2.4 磁场测量 (15)8.3 电磁测量误差分析 (15)8.3.1 系统误差 (15)8.3.2 随机误差 (15)8.3.3 粗大误差 (15)8.3.4 电磁干扰误差 (15)第9章光学计量与检测 (15)9.1 光学计量基本概念 (16)9.1.1 光的传播 (16)9.1.2 反射与折射 (16)9.1.3 衍射与干涉 (16)9.1.4 偏振 (16)9.2 光学量测量方法与仪器 (16)9.2.1 几何量测量 (16)9.2.2 光学量测量 (16)9.2.3 光学子系统测量 (16)9.3 光学测量误差分析 (17)9.3.1 光源波动 (17)9.3.2 仪器误差 (17)9.3.3 环境因素 (17)9.3.4 人为因素 (17)9.3.5 光学系统误差 (17)第10章计量与检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7)10.1 数据处理基本方法 (17)10.1.1 数据收集与整理 (17)10.1.2 数据表示与记录 (17)10.1.3 数据校验与审核 (18)10.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8)10.2.1 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 (18)10.2.2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18)10.2.3 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与报告 (18)10.3 计量与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应用 (18)10.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8)10.3.2 假设检验 (18)10.3.3 方差分析 (18)10.3.4 相关性分析 (18)10.3.5 回归分析 (18)10.3.6 数据可视化 (19)第1章计量与检测基础1.1 计量的概念与分类计量作为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主要涉及对物理量的测定和量值传递。

标准化与计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标准化与计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标准化与计量检测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3)1.1 范围 (3)1.2 参考文献 (4)1.3 定义与术语 (4)第2章标准化基础知识 (4)2.1 标准化概念 (4)2.1.1 定义与内涵 (4)2.1.2 标准化分类 (5)2.2 标准化体系 (5)2.2.1 标准化体系概念 (5)2.2.2 标准化体系结构 (5)2.3 标准化制定与实施 (5)2.3.1 标准制定 (5)2.3.2 标准实施 (6)第3章计量检测基本原理 (6)3.1 计量概念 (6)3.2 计量单位制 (6)3.3 计量检测方法 (7)第4章计量检测设备管理 (7)4.1 设备选型与采购 (7)4.1.1 设备选型原则 (7)4.1.2 设备选型流程 (7)4.1.3 设备采购 (7)4.2 设备校准与验证 (7)4.2.1 校准概述 (7)4.2.2 校准周期 (7)4.2.3 校准方法 (8)4.2.4 校准结果判定 (8)4.2.5 设备验证 (8)4.3 设备维护与保养 (8)4.3.1 设备维护 (8)4.3.2 设备保养 (8)4.3.3 设备故障处理 (8)4.3.4 备品备件管理 (8)第5章计量检测误差分析 (8)5.1 误差来源与分类 (8)5.1.1 误差来源 (8)5.1.2 误差分类 (8)5.2 误差评价与处理 (9)5.2.1 误差评价 (9)5.2.2 误差处理 (9)5.3 提高检测准确性的措施 (9)5.3.1 选用高精度设备 (9)5.3.2 改善检测环境 (9)5.3.3 提高操作者技能 (9)5.3.4 优化检测方法 (9)5.3.5 严格质量控制 (9)第6章计量检测数据处理 (9)6.1 数据收集与记录 (10)6.1.1 数据收集 (10)6.1.2 数据记录 (10)6.2 数据分析与处理 (10)6.2.1 数据分析 (10)6.2.2 数据处理 (10)6.3 数据报告与存储 (11)6.3.1 数据报告 (11)6.3.2 数据存储 (11)第7章计量检测质量保证 (11)7.1 质量控制体系 (11)7.1.1 质量控制原则 (11)7.1.2 质量控制组织结构 (11)7.1.3 质量控制流程 (11)7.1.4 质量控制文件 (11)7.2 质量控制方法 (11)7.2.1 检测设备校准 (11)7.2.2 检测方法验证 (12)7.2.3 检测过程监控 (12)7.2.4 数据分析与处理 (12)7.3 质量改进措施 (12)7.3.1 不合格品控制 (12)7.3.2 内部审核与纠正措施 (12)7.3.3 持续改进 (12)7.3.4 培训与技能提升 (12)第8章计量检测实验室管理 (12)8.1 实验室组织与人员 (12)8.1.1 组织结构 (12)8.1.2 人员配置 (12)8.1.3 岗位职责 (12)8.2 实验室环境与设施 (13)8.2.1 实验室环境 (13)8.2.2 设施与设备 (13)8.2.3 检测方法与标准 (13)8.3 实验室安全管理 (13)8.3.1 安全制度 (13)8.3.2 危险源识别与评估 (13)8.3.3 安全防护 (13)8.3.4 消防安全 (13)8.3.5 药品与试剂管理 (13)第9章计量检测标准方法 (13)9.1 标准制定与修订 (13)9.1.1 标准制定 (13)9.1.2 标准修订 (14)9.2 标准内容与结构 (14)9.2.1 标准内容 (14)9.2.2 标准结构 (14)9.3 标准应用与实施 (14)9.3.1 标准应用 (14)9.3.2 标准实施 (14)第10章计量检测发展趋势与展望 (14)10.1 国际计量检测发展趋势 (14)10.1.1 国际计量体系演变 (14)10.1.2 新型计量技术发展动态 (15)10.1.3 国际计量检测标准化进程 (15)10.1.4 国际计量检测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5)10.2 我国计量检测现状与挑战 (15)10.2.1 我国计量检测体系概述 (15)10.2.2 我国计量检测行业现状分析 (15)10.2.3 我国计量检测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5)10.2.4 提高我国计量检测能力的策略与措施 (15)10.3 计量检测技术展望与应用前景 (15)10.3.1 计量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15)10.3.1.1 量子计量技术 (15)10.3.1.2 非接触式测量技术 (15)10.3.1.3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计量检测中的应用 (15)10.3.2 计量检测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15)10.3.2.1 高精度测量技术在精密制造领域的应用 (15)10.3.2.2 在能源、环保等领域的计量检测应用 (15)10.3.2.3 新兴领域计量检测技术需求与发展方向 (15)10.3.3 计量检测技术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 (15)10.3.3.1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 (15)10.3.3.2 服务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计量检测需求 (15)10.3.3.3 计量检测在国家安全、贸易、民生等方面的应用 (15)第1章引言1.1 范围本章主要阐述标题标准化与计量检测作业指导书的目的、适用范围以及内容概述。

计量作业指导书

计量作业指导书

计量作业指导书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计量作业指导书(1)储油罐液位高度测量(人工测量)a.停止使用与油罐相连的加油机,抄写停机时累计泵码数。

b.卸油后,待稳油15min后方可计量。

c.将量油尺尺带用棉纱擦净。

d.从固定测量点将量油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尺铊接触油面时应缓慢,以免破坏静止的油面。

e.当量油尺铊接近罐底时(约20cm)应放慢速度,不得冲击罐底。

f.手感尺铊触底,就迅速将尺垂直向上提起,避免倾斜摆动,使液面发生波动。

g.卷尺提起后,应迅速观察油面浸湿线高度,读出油面高度;先读小数,后读大数,读数时尺带不应平放或倒放,以防油面变化。

h.测量结果应精确到毫米,每次测量至少两次,两次相差不大于1mm,取小的读数,超过时应重测。

i.每次测量的最后结果应记入测量记量表中。

(2)油罐车液面高度测量(人工测量)a.用于人工计量的停车场地,必须坚实平整,坡不大于0.5度。

b.油面平稳后再进行计量。

c.具体计量程序同储油缺罐液面高度测量。

(3)储油罐罐底水高测量a.水的高度不超过300mm时应使用检水尺;水的高度超过300mm时应使用量油尺。

b.测量时,在量油尺或检水尺上涂抹一层薄的试水膏。

c.从固定测量点将量油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尺铊接触油面时应缓慢,以免破坏静止的油面。

d.尺铊或检水尺触底时,应静置3~5s后提尺。

e.卷尺提起后,应迅速读取试水膏变色处的毫米读数;读取时检水尺不应平放或侧置。

f.遇水、油界面不清晰、不平直,应重新按程序测量。

g.水高超出50mm,应及时报告站长,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

h.每次测量的最后结果应记入测量记录表中。

(4)油品温度测量a.温度测量应在油品高度测量之后进行。

b.测量时将温度计装入保温盒。

c.将温度计置于油面高度的1/2处测量油温,浸没时间不少于5min。

d.提取温度计时要迅速,温度计离开油点到读数时的时间不应超过10s;读数时应使温度计垂直,不让盒内液体洒出,视线应垂直于温度计,先读大数。

计量工作业指导书

计量工作业指导书

计量工作业指导书计量工作是指根据法定计量单位和计量法规进行各类物理量的测量、检测和校准工作,以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结果,保障产品质量和贸易公平,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计量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各个领域。

为了保证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份详细的工作指导书对计量工作进行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1. 目标:准确、可靠、规范地完成计量工作,为各个领域提供准确的计量结果,保障产品质量和贸易公平。

2. 原则:依法进行计量工作,遵守计量法规,保证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取合理的计量方法和仪器设备,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严格遵守计量工作的操作规程,不得随意篡改数据和记录;保障计量仪器设备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保养。

二、工作流程和内容1. 计划与准备:确定计量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时间和工作人员等。

根据工作计划准备所需的计量仪器设备和标准样品,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 采样与准备:根据计量要求进行采样,并对样品进行相关处理和准备工作,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测性。

3. 测量与检测:根据计量要求和标准方法,采用合适的仪器设备对样品进行测量和检测工作。

注意操作规程和方法的准确性,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整理和记录,计量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判断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结果报告和评估:根据测量结果,编制详细的测量报告,包括测量方法、测量结果和评估结论等,确保报告的准确、可靠和透明。

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和审核,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三、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1. 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设立计量工作的质量目标和指标,制定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对计量工作进行评估和审核,及时纠正和改进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计量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计量工作业指导书

计量工作业指导书

计量工作业指导书一、引言计量工作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产品和过程的测量和评估,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消除缺陷、减少浪费,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本指导书旨在为企业的计量工作提供基本指导原则和操作流程。

二、计量工作的原则和目标1. 准确性:计量工作要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不能产生显著误差。

2. 可追溯性:测量结果应该可以追溯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确保测量的可靠性。

3. 及时性:计量工作应该及时进行,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 经济性:计量工作应该尽量减少成本和资源消耗。

5. 公平性:计量工作应该公平、公正、透明。

三、计量工作的流程与环节计量工作一般包括以下流程和环节:1. 计量需求确认:明确需要进行计量的对象、要求和目的。

2. 计量方案设计:设计合适的计量方案,包括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仪器设备,确定测量频次和样品数量等。

3. 仪器设备采购和管理:根据计量方案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并进行采购、验收和管理。

4. 样品采集和准备:根据计量方案的要求,进行样品的采集和准备工作。

5. 测量操作:按照计量方案的要求,进行测量操作,注意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6.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7. 结果报告和记录:编写测量结果的报告和记录,包括测量结果、所用方法和设备、操作过程和结果分析等。

8. 计量结果的应用: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相应的决策、改进措施和管理控制。

四、计量工作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根据计量目的和需要,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样品的代表性和准备:确保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并按照计量方案的要求进行样品的准备工作。

4. 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对参与计量工作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并进行相应的资质认证。

电能计量标准操作作业指导书

电能计量标准操作作业指导书

电能计量标准操作作业指导书第1章电能计量基础概念 (3)1.1 电能计量原理概述 (3)1.2 电能计量装置及其分类 (3)1.3 电能计量准确度与误差 (4)第2章电能计量装置的选择与配置 (4)2.1 电能计量装置的选择依据 (4)2.2 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要求 (5)2.3 电能计量装置的验收与检验 (5)第3章电能计量标准设备 (6)3.1 电能计量标准设备概述 (6)3.1.1 定义与分类 (6)3.1.2 主要功能指标 (6)3.1.3 常用电能计量标准设备 (6)3.2 电能计量标准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6)3.2.1 管理制度 (6)3.2.2 使用与维护 (6)3.2.3 维修与更换 (6)3.3 电能计量标准设备的检定与校准 (6)3.3.1 检定 (6)3.3.2 校准 (7)3.3.3 检定与校准记录 (7)第4章电能计量操作流程 (7)4.1 电能计量操作基本要求 (7)4.1.1 操作人员资质: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资质,熟悉电能计量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规程及安全知识。

(7)4.1.2 操作环境要求:操作现场应保持干净、整洁,避免强电磁场、高温、高湿等环境对电能计量设备的影响。

(7)4.1.3 设备准备:检查电能计量设备是否完好,确认设备在检定有效期内,设备外观无损坏,功能正常。

(7)4.2 电能表安装与接线 (7)4.2.1 电能表安装: (7)4.2.2 电能表接线: (7)4.3 电能数据读取与处理 (7)4.3.1 读取电能数据: (7)4.3.2 处理电能数据: (8)第5章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维护 (8)5.1 电能计量装置的日常检查 (8)5.1.1 检查目的 (8)5.1.2 检查内容 (8)5.1.3 检查周期 (8)5.2 电能计量装置的故障处理 (8)5.2.2 故障处理 (8)5.3 电能计量装置的预防性维护 (9)5.3.1 维护内容 (9)5.3.2 维护周期 (9)5.3.3 注意事项 (9)第6章电能计量数据管理 (9)6.1 电能数据采集与传输 (9)6.1.1 数据采集 (9)6.1.2 数据传输 (9)6.2 电能数据存储与处理 (10)6.2.1 数据存储 (10)6.2.2 数据处理 (10)6.3 电能数据质量管理与评价 (10)6.3.1 数据质量管理 (10)6.3.2 数据评价 (10)第7章电能计量不确定度评定 (10)7.1 电能计量不确定度基本概念 (10)7.1.1 不确定度的定义 (10)7.1.2 电能计量不确定度的组成 (10)7.2 电能计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11)7.2.1 统计分析法 (11)7.2.2 A类评定方法 (11)7.2.3 B类评定方法 (11)7.3 电能计量不确定度应用实例 (11)7.3.1 随机不确定度评定 (11)7.3.2 系统不确定度评定 (12)7.3.3 非统计性不确定度评定 (12)第8章电能计量装置的校准与检测 (12)8.1 电能计量装置校准概述 (12)8.1.1 校准的目的 (12)8.1.2 校准的基本原则 (12)8.1.3 校准的基本步骤 (12)8.2 电能计量装置检测方法 (12)8.2.1 直接检测法 (13)8.2.2 间接检测法 (13)8.3 电能计量装置校准与检测的实施 (13)8.3.1 校准与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13)8.3.2 校准与检测的实施 (13)8.3.3 校准与检测结果的记录与保存 (13)第9章电能计量技术在现场的应用 (14)9.1 现场电能计量操作流程 (14)9.1.1 操作准备 (14)9.1.2 现场操作 (14)9.2 现场电能计量装置的检查与维护 (14)9.2.1 定期检查 (14)9.2.2 维护与保养 (14)9.3 现场电能计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5)9.3.1 数据处理 (15)9.3.2 数据分析 (15)第10章电能计量质量保障与监督 (15)10.1 电能计量质量保障措施 (15)10.1.1 建立健全电能计量质量管理体系 (15)10.1.2 强化电能计量设备检定与校准 (15)10.1.3 提高电能计量人员素质 (15)10.1.4 加强电能计量设备维护与管理 (15)10.2 电能计量监督与检查 (15)10.2.1 电能计量现场监督 (15)10.2.2 电能计量数据审核与分析 (16)10.2.3 定期开展电能计量比对活动 (16)10.3 电能计量不良事件的处理与预防策略 (16)10.3.1 不良事件的处理 (16)10.3.2 预防策略 (16)10.3.3 信息反馈与沟通 (16)第1章电能计量基础概念1.1 电能计量原理概述电能计量是指对电路中电能的消耗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过程。

计量检测器具内校作业指导书

计量检测器具内校作业指导书
5、计量器具控制
5.1校准条件:温度(20±5)0C;温度不超过80%RH。
5.2序号、校准项目、校准设备、判定标准
5.3外观4.1
5.4各部分相互作用4.2
5.5数字显示器的示值稳定性
5.6示值误差量块(31798)
6、校准方法:
6.1外观:目力观察
6.2各部分相互作用:目力观察和手动试验
6.3数字显示器的示值稳定性:在测量范围内任意位置紧固尺框,观察1小时内示值的变化不超过规定值。
4.1.2检测工具上必须有制造厂名或商标、分度值和出厂编号。
4.1.3使用中和修理后的检测工具,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4.2各部分相互作用:
4.2.1尺框沿尺身移动应手感平隐,不应有阴滞或松动现象。数字显示应清晰、完整,无黑斑和闪跳现象。各按钮功能稳定、工作可靠。
4.2.2螺钉的作用应可靠,微动装置的空程,新制造的应不超过1/4转,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应有不超过1/2转。
4.3数字显示器的示值稳定性:1小时内不超过0.01(单位)。
4.4检测工具示值误差
4.4.1通用卡尺类
测量范围分度值(分辨力)
0.01mm,0.02mm,0.05mm,0.10mm
允许误差
0mm-150mm±0.02mm;±0.05mm,±0.10mm
>150mm-200mm±0.03mm
>200mm-300mm±0.04mm±0.08mm
计量检测器具内校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公司内校流程,为内校人员提供作业依据。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分度值(游标类和表类)或分辨力(数字类)为0.01mm;0.02mm;0.05mm和0.10mm,测量上限至2000mm通用测量工具的校准。

通用卡尺计量作业指导书

通用卡尺计量作业指导书

通用卡尺计量作业指导书编号:版本:受控状态:受控号:1、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测量范围为(0-300)mm通用卡尺的检定。

2、依据JJG30-200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3、设备六等量块、刀口尺、外径千分尺、塞尺、读数显微镜、1级平板4、检定过程4.1做好通用卡尺检定的准备工作。

4.2将被检卡尺及量块等检定用设备同时置于平板或木桌上,平衡、温度、时间参照JG30-200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并且温度在(20±5)℃内,湿度不超过80%。

4.3各部分相互作用目检观察和手动试验.4.4测量面的平面度参照JJG30-200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中4.5圆弧内量爪的基本尺寸和平行度参照JJG30-200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中4.6刀口内量爪的基本尺寸和平行度参照JJG30-200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中4.7零值误差移动尺框,使游标卡尺或带表卡尺量爪两外测量面接触。

对于深度游标卡尺,将尺框基准面与尺身测量面同时与平板接触。

分别在尺框紧固和松开的情况下,用目力观察。

4.8示值变动性在相同条件下,移动尺框,使电子数显卡尺或带表卡尺量爪两外测量面接触;对于电子数显深度卡尺,将基准面与平板接触,移动尺身,使测量面与平板接触.重复测量10次并读数。

4.9数字显示器的示值稳定性在测量范围内的任意位置紧固尺框,观察1h内显示值的变化。

4.10示值误差用3级或六等量块检定。

受检点的分布:对于测量范围在300mm内的卡尺,不少于均匀分布3点,如(0-300)mm的卡尺,其受检101.30mm,201.60mm,291.90mm,或101.20mm,201.50mm,291.80mm;对于测量范围大于300mm的卡尺,不少于均匀分布6点,如(0-500)mm的卡尺,其受检点为80,161.30,240,321.60,400,491.90mm,或80,161.20,240,321.50,400,491.80mm。

计量与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计量与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计量与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3)1.1 范围 (3)1.2 目的 (3)1.3 适用对象 (4)第2章计量基础知识 (4)2.1 计量概念 (4)2.2 计量单位制 (4)2.3 计量器具与设备 (5)第3章标准化基本概念 (5)3.1 标准化定义 (5)3.2 标准化分类 (5)3.3 标准化过程 (6)第4章计量管理体系 (6)4.1 计量管理体系概述 (6)4.1.1 计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6)4.1.2 计量管理体系的目的与作用 (6)4.1.3 计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6)4.2 计量管理体系建立 (6)4.2.1 制定计量政策 (6)4.2.2 建立计量组织结构 (7)4.2.3 制定计量程序 (7)4.2.4 配置计量设备 (7)4.2.5 培训与能力提升 (7)4.2.6 计量管理体系文件化 (7)4.3 计量管理体系运行与维护 (7)4.3.1 计量设备管理 (7)4.3.2 计量过程控制 (7)4.3.3 计量结果追溯 (7)4.3.4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7)4.3.5 持续改进 (7)4.3.6 外部沟通与交流 (8)第5章计量检测设备管理 (8)5.1 计量检测设备选择 (8)5.1.1 设备选型原则 (8)5.1.2 设备选型流程 (8)5.2 计量检测设备校准 (8)5.2.1 校准目的 (8)5.2.2 校准周期 (8)5.2.3 校准方法 (8)5.2.4 校准实施 (9)5.3 计量检测设备期间核查 (9)5.3.2 核查周期 (9)5.3.3 核查方法 (9)5.3.4 核查实施 (9)第6章计量数据处理 (9)6.1 数据采集与记录 (9)6.1.1 采集方法 (9)6.1.2 采集设备 (9)6.1.3 记录要求 (10)6.2 数据处理与分析 (10)6.2.1 数据整理 (10)6.2.2 数据分析 (10)6.2.3 数据可视化 (10)6.3 数据有效性判断 (10)6.3.1 数据准确性判断 (10)6.3.2 数据一致性判断 (10)6.3.3 数据完整性判断 (10)6.3.4 数据合理性判断 (10)第7章计量不确定度评定 (10)7.1 不确定度基本概念 (10)7.1.1 不确定度的定义 (10)7.1.2 不确定度的分类 (11)7.1.3 不确定度的表示方法 (11)7.2 计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11)7.2.1 A类评定方法 (11)7.2.2 B类评定方法 (11)7.2.3 合成不确定度 (11)7.3 计量不确定度报告 (12)7.3.1 报告内容 (12)7.3.2 报告格式 (12)7.3.3 报告编制要求 (12)第8章标准化文件编制 (12)8.1 标准化文件概述 (12)8.2 编制程序与要求 (13)8.2.1 编制程序 (13)8.2.2 编制要求 (13)8.3 标准化文件审查与发布 (13)8.3.1 审查 (13)8.3.2 发布 (13)第9章标准化实施与监督 (14)9.1 标准化实施 (14)9.1.1 标准化实施原则 (14)9.1.2 标准化实施流程 (14)9.1.3 标准化实施要点 (14)9.2.1 监督检查机制 (14)9.2.2 监督检查内容 (14)9.2.3 监督检查方法 (14)9.2.4 监督检查结果处理 (14)9.3 标准化改进 (14)9.3.1 改进原则 (14)9.3.2 改进流程 (15)9.3.3 改进措施 (15)9.3.4 改进效果评价 (15)第10章计量与标准化持续改进 (15)10.1 改进策略与目标 (15)10.1.1 确立改进方向:依据现有计量与标准化管理体系,识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持续改进的方向。

作业指导书格式

作业指导书格式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监督检验抽样单(格式)(生产企业用)2、上年销售额指定量包装产品得销售额。

3、检测类别分为:定期监督检验、不定期监督检验、复查监督检验、委托检验。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监督检验抽样单(格式)(销售企业用)2、检验类别分为:定期监督检验、不定期监督检验、复查监督检验、委托检验。

定量包装商品实际含量计量检验原始记录格式(格式1)报告编号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监督检验报告(格式)商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型号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检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单位(印章)___________________声明1、本单位定量包装商品计量检验项目经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考核授权,授权证书编号为0603。

2、本单位用于定量包装商品检验得计量器具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其量值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

3、本报告无检验单位得检验专用章或公章无效。

5、本报告涂改无效。

6、复制本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单位得检验专用章或公章无效。

7、对检验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出具报告单位提出,逾期视为认可检验结果。

8、此报告仅对本检验批负责。

检验单位联系资料地址: 海阳市海政路33号邮编:265100xx: 传真:电子信箱: 投诉xx:报告编号共页第页1、依据文件及编号2、检验方法3、允许短缺量4、平均实际含量修正因子四、检验结果共页第页六、报告说明编制或主检(签字)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审核人员(签字) 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批准人员(签字) 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计量器具自校作业指导书

计量器具自校作业指导书

计量器具自校作业指导书文件版本:A 修改次数:0 文件编号:一、移液管1. 目的保证计量仪器的有效使用,确保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

2. 合用范围本公司常用玻璃量器:0.5 mL、1 mL、5mL、10mL、25mL、50mL 和100mL 移液管。

3. 校准依据3.1 JJG196—2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3.2 JJF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4. 职责质量控制部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5. 校准方法5.1 校准项目表 1标称总容量/mL1.外观2.容量允许 A差/mL B 3.水流出时间/s0.5±0.025±0.0505-121±0.008±0.0155-125±0.025±0.05015-3010 25符合要求50±0.05±0.1025-40100±0.10±0.1630-45方法目视电子天平秒表±0.05±0.1015-30±0.10±0.2015-305.2 校准条件与设备5.2.1 校准条件5.2.2 温度:校准环境温度25±1℃,室内温度变化不超过2℃/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

5.2.3 校准所用介质:蒸馏水。

5.2.4 所用设备5.2.4.1 0.0001g 电子天平5.2.4.2 0~100℃温度计、秒表5.2.4.3 锥形瓶5.3 校准过程5.3.1 外观要求5.3.1.1 量器应具有厂名或者商标,标准温度,用法标记,标称总容量,准确度等标志。

5.3.1.2 量器无影响计量读数的缺陷,包括集密的气线(气泡),破气线(气泡),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棱线。

5.3.1.3 分度线应清晰完整,平直均匀,且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中心距离应大于 1mm。

5.3.2 容量允差(衡量法)5.3.2.1 校准点:0.5 mL:0~0.5 mL 1 mL:0~1 mL 5 mL:0~5 mL 10 mL:0~10 mL25 mL:0~25 mL 50 mL:0~50 mL 100 mL:0~100 mL5.3.2.2 校准方法5.3.2.2.1 清洗:将移液管用重铬酸钾洗液清洗后,应无挂水珠,晾干或者烘干,备用。

计量器具作业指导书

计量器具作业指导书

1. 组织机构及领导1.1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主抓计量工作, 副总工程师兼管经理部及各工区的计量工作, 计量工作规划及制定各项管理制度。

1.2各工区的计量工作在业务上接受处经理部监督指导, 处经理部的计量工作接受局指监督与指导。

2. 计量组织条例2.1项目经理部计量管理工作在总工程师统一管理下, 计量的平时业务工作受局指指导、监督与考核。

2.2组织贯彻国家计量法和有关方针政策, 逐步建立和完善计量体系, 编制器具操作规程等技术文件并贯彻执行。

3. 计量人员的职责范围3.1贯彻计量工作有关条例办法和各项规章制度。

监督检查各工区计量工作执行情况。

3.2编制计量器具的送检计划, 督促各工区按时送检。

3.3指导各工区做好计量器具登记、核检、标识和记录工作。

3.4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 提报计量器具的购置计划、分配方案及计量工作的发展规划。

4. 计量器具的管理、使用、检定、维修制度4.1采购计量器具时要有新产品出厂合格证, 并进行检定后方可使用。

4.2计量器具要建立帐卡、保存计量器具的原始档案, 并对每次过期检定进行登记, 以便掌握使用情况。

4.3各工区根据不同的计量器具, 按具体使用情况制定各类计量器具的保管及使用方法。

4.4使用各种器具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 凡因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计量器具损坏或数据失准者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4.5经检定不合格者, 确认无修复价值的计量器具要立即报废, 由计量人员填写报废单, 经批准后报废。

4.6到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 计量人员提前通知使用单位, 并安排送检使用单位或个人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及时送检。

4.7经检定、检验后的仪器、设备上应贴有明确标志, 标识注明何时、何人、何单位已对设备进行校准合格与否。

4.8各类计量器具必须按类别、系统建立完整技术档案, 保证计量器具从购入到检定、报废的全过程资料完整技术状态清楚。

5.主要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制度5.1全站仪的使用保管制度5.1.1使用制度5.1.1.1全站仪由经理部施工技术室专人使用, 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不得让他人任意将仪器取出仪器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作业指导书
储油罐液位高度测量a.停止使用与油罐相连的加油机,抄写停机时累计泵码数。

b.卸油后,待稳油15min后方可计量。

c.将量油尺尺带用棉纱擦净。

d.从固定测量点将量油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尺铊接触油面时应缓慢,以免破坏静止的油面。

e.当量油尺铊接近罐底时应放慢速度,不得冲击罐底。

f.手感尺铊触底,就迅速将尺垂直向上提起,避免倾斜摆动,使液面发生波动。

g.卷尺提起后,应迅速观察油面浸湿线高度,读出油面高度;先读小数,后读大数,读数时尺带不应平放或倒放,以防油面变化。

h.测量结果应精确到毫米,每次测量至少两次,两次相差不大于1mm,取小的读数,超过时应重测。

i.每次测量的最后结果应记入测量记量表中。

(2)油罐车液面高度测量a.用于人工计量的停车场地,必须坚实平整,坡不大于0.5度。

b.油面平稳后再进行计量。

c.具体计量程序同储油缺罐液面高度测量。

(3)储油罐罐底水高测量a.水的高度不超过300mm时应使用检水尺;水的高度超过300mm时应使用量油尺。

b.测量时,在量油尺或检水尺上涂抹一层薄的试水膏。

c.从固定测量点将量油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尺铊接触油面时应缓慢,以免破坏静止的油面。

d.尺铊或检水尺触底时,应静置3~5s后提尺。

e.卷尺提起后,应迅速读取试水膏变色处的毫米读数;读取时检水尺不应平放或侧置。

f.遇水、油界面不清晰、不平直,应重新按程序测量。

g.水高超出50mm,应及时报告站长,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

h.每次测量的最后结果应记入测量记录表中。

(4)油品温度测量a.温度测量应在油品高度测量之后进行。

b.测量时将温度计装入保温盒。

c.将温度计置于油面高度的1/2处测量油温,浸没时间不少于5min。

d.提取温度计时要迅速,温度计离开油点到读数时的时间不应超过10s;读数时应使温度计垂直,不让盒内液体洒出,视线应垂直于温度计,先读大数。

e.使用分度值为0.5摄示度的温度计,应估读到0.1摄示度;使用分度值为1摄示度的温度计,应估读到0.2摄示度。

f.每次测量的最后结果应记入测量记录表中。

(5)油品密度测量a.从油罐采取油样,将油样沿量筒内壁倒入量筒,量筒应放在没有气流的地方,并保持平稳。

b.将干燥的密度计小心放入搅拌均匀的量筒风油样中,操作时注意液面以上的密度计杆管浸湿不得超过两个最小分度值。

c.待密度计稳定后按弯月面上缘读数,读数时必须注意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