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沟土地利用类型与水土流失响应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讨——以杨家沟、戴家沟为例

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讨——以杨家沟、戴家沟为例

立章编号 ;10 28 一(06 3 36 0 08- 76 20 ) — 6 — 7
三 峡 库 区小 流域 生态 农 业发 展 模 式 探 讨
— —
以杨家沟 、 戴家沟为例
杨 伟 2 治 廖 勇,化 德 , 谏,晓 倪 勇. 陈 _
(.e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1 f 四川 成都 604 ; 2 f 1 1 .e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0 北京 1 09 0 3) 0
系统的功能。 协调人地关系。 发展生态农业以及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水土保持; 生态农业 ; 小流域; 三峡库区
中圈分类号 :S5 。 32 17 X 2 文献标识码 :A
并将杨家沟和戴家沟沟口相连。五桥河是长江重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当地土地资源的基 江 , 要支流 , 也是万州区境内一条重要河流。研究区域中 础上 , 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并逐步完善发展的一种 5 ,—5 , 5— 5 , 2。 农业经济方式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的选择直接关系 0— 。5 1。1 2 。 > 5 四个坡度的面积大小和
圈 1 杨家沟 、 家沟流域 坡度 分级面积统计 I 藏 单位 ! ) m2
1 研究 区域 的 自然概况
杨家沟、 戴家沟属于陈家沟上游的两个汇水沟 , 封闭区域总面积 1 7 5 。其沟 口 518m , 2 分别位于(0 。 18
3 O E 3 。43 ” 183 ” 、 04 1 N , o8 ” 、 O4 6 N,0 。01 E 3 。42 ” ) 距 9
a ,Sad n ,B ceo,Ma rnm ut nu ni n n eoo e giuueadss ial eeomet ) n hn o g ahlr j o n osev omet,cl ]ar l r n utnbedvlp n. oi i a r #c ct a

四川北川地震灾区杨家沟泥石流物源分析与防治方案确定

四川北川地震灾区杨家沟泥石流物源分析与防治方案确定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四川北川地震灾区杨家沟泥石流物源分析与防治方案确定张生祥,何勇,何明阳(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五队,四川泸州646000)摘要:“5.12”汶川地震后,震灾区滑坡、崩塌等产生的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为该区泥石流长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基础,部分流域地势陡峻,汇水条件较好,部分干流沟道堵塞严重,从而导致震后泥石流活动强度和频率急剧增大,使得泥石流成为对地震区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

通过对杨家沟泥石流形成因素及物源条件分析计算,预测了发展趋势,结合物源的特点,提出了防治方案。

关键词:北川;杨家沟泥石流;物源分析;治理方案杨家沟泥石流位于北川县曲山镇东溪村电站社,地理位置东经104°22′47.56″~104°23′56.11″,北纬31°49′9.34″~31°52′01.31″。

杨家沟为湔江支流,在大地构造部位上位于龙门山北东向多字型构造后山褶皱变质带,沟口有“S302”临时便道通过,下游约 1.5km为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

地震后两岸山体破碎,形成了大量物源点,暴雨携带大量泥砂容易形成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次生灾害,大量堆积体淤积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段的河道里,致使整个河床填高、壅塞。

因此,为保障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和当地群众的安全,对杨家沟泥石流进行研究并提出切实可靠的防治方案显得必要而紧迫。

1 杨家沟灾害史根据现场调查及访问,杨家沟在“5.12”地震前未曾暴发过大的泥石流灾害,在暴雨季节暴发过洪水,洪水均在沟道内漫流,未曾破坏房屋或机耕道。

“5.12”地震后流域内出现多处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点,坡体表层产生松动,流域内松散物源量急剧增加,受 2008 年 9 月 24 日老北川县城地区 50 年一遇暴雨的影响,该沟暴发泥石流灾害,参与该次泥石流的固体物源预计近240×104m3,冲出的泥石流固体物质大部分停积在流域中下游、下游纵坡较缓处,使原始流域沟床整体平均抬高 20~30m,通过调查,预计停积在流域沟道内的泥石流堆积体近180×104m3,冲出沟道的物源方量近60×104m3,本次泥石流灾害对流域主河湔江河造成了短暂堵塞,随后被湔江河水冲刷至河道下游区域。

50年来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50年来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whih h d be n t k n c m p e e sv a u e o r so c n r ld rn h a t5 y a s Ba e o c a e a e o r h n ie me s r s fr e o in o to u i g t e p s 0 e r . sd n r mo e e s i g i t r r tn a d ied u v y p r a h, t e a d us if r ain f i dfe e t e t s n e ma e n e p ei g n f l s r e a p o c h l n - e n o m to o sx i r n f
Ab ta t Y n j g u s l w trh d i  ̄n i fGa s rvn e w sc oe ste su y ae , sr c a gi o mal aes e n Xi g ct o nu po ic a h sn a h td ra a y
陈攀 攀 ,毕 华 兴H,陈智 汉 ,云 雷 ,马 雯 静
(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水 土 保 持 学 院 , 土 保 持 与 荒 漠 化 防治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0 8 , 京 ; 1 水 1 03北 0 2 .黄 河 水 利 委 员 会 西 峰 水 土 保 持 科 学 试 验 站 ,4 0 0 甘 肃 庆 阳) 75 0 ,
C e ap n h n P n a ,B a ig ,C e hh n iHu xn h n Z ia ,Yu e n L i,MaWe j g ni n
( . o eeo o n t o sra o ,B i n oet nv r t , e a oa r fSi a dWa rC nev t n a dDee ie t n C m a n f 1 C l g f i a d Wa rC n ev t n e i F rs yU ie i K yL b rt yo ol n t o sra o n sr f ai o b t go l Sl e i jg r sy o e i ti o i Mii r f d c t n 0 0 3 B in ; . i n ol n tr o sra o x e m n l tt n 7 5 0 , n yn , a s : hn ) ns o E u ai ,10 8 , e ig 2 X f gS i a d Wa n e t n E p r e t ai ,4 0 0 Qi a g G n u C ia t y o j e eC vi i aS o g

杨家沟小流域水保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初探

杨家沟小流域水保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初探

2019.04杨家沟流域地处藉河南岸,涉及天水市秦州区皂郊镇的董家坪,新庄,杨家沟,贾家寺、玉泉镇的冰凌寺5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22.67 km 2,总人口3 660人,总户数769户, 人口密度为161人/ km 2。

至一九九七年底,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61 hm 2,其中水平梯田49.19 hm 2,水保林9.19 hm 2,经济林果5.23 hm 2。

多年来,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草地退化,林地退缩,植被覆盖率逐年降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针对杨家沟流域的自然和水土流失现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理念,因地制宜,采取以水保生态林为主的治理措施,小治理、大封禁,治理与封育结合,依靠自然修复能力,积极创造植物生长与繁衍的生存环境,尽快增加天然植被,治理水土流失。

六年来,流域的植被迅速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草覆盖率由过去的0.64%提高到69.64%。

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发挥良好。

1 流域内主要生态问题及成因杨家沟流域地处藉河南岸,气候温和湿润,上世纪初,这里灌木丛生,草场连绵,生态良好。

多年来,由于砍柴、放牧、开荒种植等人为干扰破坏,加之90年代连年干旱,导致草地退化,林地退缩,河道出现断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削弱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所依赖的生态屏障功能。

90年代后期,区政府开展了以造林为主的生态建设,但大面积的造林工程削耗大,周期长,短时期内难以使区域内的植被得到恢复。

所以在示范区建设中,转变观念,建立管护机制,加大封禁管护力度,治管结合,充分利用生态自然修复功能,才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2 方法和途径2.1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区域内地广人稀,经济落后,荒坡荒沟面积大,如乱砍滥伐、开荒、陡坡耕种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现象时有发生,加之这一区域山高坡陡,自然坡度大于20度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0.2%,土壤土层薄,一旦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遇大雨极易形成山洪灾害,直接威胁着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水土流失敏感性与土壤类型格局相关性分析_以陕北黄土高原为例_刘燕

水土流失敏感性与土壤类型格局相关性分析_以陕北黄土高原为例_刘燕
同时也在不同的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类型格局 。人类 的耕作活动不仅可以加速土壤的熟化 ,同时滥垦滥牧 又加速了水土流失 ,造成土壤肥力的下降 ,土壤退化 。 采用景观格局法来分析土壤类型格局与水土流失敏 感性的相互关系 ,同时通过对此相关性分析又能间接 反映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 。
景观格局是指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 ,即景观组成 单元的多样性和空间配置[7] 。本文选用反映人类活 动影响程度的分维数 、破碎度 、优势度等景观格局指 数来评价土壤类型格局 。
2 研究方法
2. 1 土壤斑块类型的划分 根据 1 ∶50 万陕西省土壤图 ,提取其中关于陕北
黄土高原区土壤类型分布数据 。并按照国家分级标 准将陕北黄土高原区土壤类型划分为 16 种一级类 型 ,70 种二级类型 。本次研究考虑到对整个陕北地 区土壤类型格局贡献率和对水土流失敏感性结果的 影响 ,将面积占研究区比重低于 3. 29 %的土壤类型 归并为一类 ( 附图 4) 。全区划分为 7 种土壤类型 : (1) 黄绵土 :包括绵沙土 、淡灰绵沙土 、黄绵土 、黑壮 土 、淡灰黄绵土等 ; (2) 风沙土 : 包括流动草原风沙 土 、半固定草原风沙土 、固定草原风沙土等 ; ( 3) 褐 土 :包括黄土质褐土 、扁砂泥褐土 、砂砾石褐土 、黄土 质淋溶褐土 、扁砂泥淋溶褐土等 ; (4) 新积土 :包括冲 积土 、新积土等 ; (5) 黑垆土 :包括沙黑垆土 、黑垆土 、 黏黑垆土等 ; (6) 红土 ; (7) 其它类型 : 包括粗骨土 、 潮土 、石质土 、栗钙土 、沼泽土 、盐土 、灰钙土 、水稻土 、 紫色土 、亚高山草甸土等 10 类 。 2. 2 数据处理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陕北农村土地利用变迁对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陕北农村土地利用变迁对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类活动对区域环境和⼟壤侵蚀的影响程度始终是黄⼟⾼原⽔⼟流失和黄河泥沙变化研究中的重点。

本⽂从新中国成⽴以来的58年间,陕北农村⼟地制度的变迁,研究⼟地利⽤变化对⼟壤侵蚀和黄河泥沙的影响过程与机制,更好地指导⽬前以退耕还林(草)等措施恢复黄⼟⾼原植被的⽣态环境建设实践;客观评价⼈类活动对⽔⼟流失和⽣态环境的的作⽤⽅式与程度,对科学认识黄⼟⾼原演化与黄河泥沙演变、制定合理可⾏的治理⽬标和措施选择,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态与环境的可持续维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区域基本情况 榆林市是黄河中游地区⽔⼟流失、风蚀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

全市总⾯积43578平⽅千⽶,⽔⼟流失⾯积达3.69万平⽅千⽶,占总⾯积的84.7﹪,多年平均侵蚀模数1.22万t⁄平⽅千⽶,局部地区达4.48万t⁄平⽅千⽶。

长期以来,严重的⽔⼟流失和荒漠化,成为制约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因素。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乌素沙漠南缘。

地貌以古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积占42﹪;南部为黄⼟丘陵区,⾯积占58﹪。

⼲旱、风沙、⽔⼟流失是陕北三⼤灾害。

是陕西省⽣态失调最为严重的脆弱区。

2. 研究的⽬的和采⽤的⽅法 2.1 研究的⽬的意义 榆林市90%以上是坡耕地,它每年输⼊黄河泥沙约4.3亿吨,其中⼀半以上来⾃坡耕地,且多为粗沙,淤积黄河下游的4亿t粗泥沙中,有1.4亿t来⾃榆林市,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也是北⽅沙尘暴的策源地,⼈类不合理的⼟地利⽤⽅式和程度是导致⽔⼟流失的主导因素,这不仅使环境恶化并造成⼤⾯积的⼟地退化,也造成了巨⼤的经济损失。

本⽂以榆林市⼟地利⽤变化为研究对象,探讨这⼀地区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技术等环境条件对于⼟地利⽤即耕地⼏经变化消长的驱动作⽤;研究⼟地利⽤变⾰发展过程及其对⽣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对于建⽴既可防⽌⽔⼟流失,⼜可促进⽣产发展的资源节约型、适度开发型和环境保护型的⽣态经济建设⽅针,有⼀定的借鉴作⽤和指导意义。

杨家沟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方法

杨家沟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方法
收稿 日期 :2 0 -31 0 60 -8
步伐 ;三是改进运作机制 ,实行由专业队包栽 、包
管、包成活,确保造一片成一片 , 共完成工程造林
96 3 h 种草 2 .3a 2 9. m . 6 13 ] , m 配套道路 4 k 。 0 m 23 制 定政 策 .多元 投资 .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明确规定谁投资 、谁受 益 ,鼓励 国有、集体、私营企业和个人参与水土保
保护 自然植被 ;二是把林草覆盖率在 3 O% 一 0% 7 涉及秦州区皂郊 、玉泉两镇 的 6 个行政村 ,总 之间 ,立地条件能满足生态 自然修复的疏林地、次 土地面积 2 .7 m , 79 , 0 , 口密度 26 共 6 户 3 6 人 人 k 6 生林地划为 自然修复区,加强管理 ,恢复植被 ;三 31 6 人/ mo多年来 ,由于 自然及人为 因素 的影 k2 是把开发建设项 目比较集 中的区域划为重 点监督 响 。导致草地退化 ,林地退缩 ,植被覆盖率逐年降 区。狠抓监督管理 ,强化水保执法 ,防止生产建设 低 ,水 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 。截至 19 年 98 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四是把水土流失严重,植 底 ,区域 内水土流失面积仍有 1 . l,占总土 98 ll 9c I 被覆盖率小于 3 O%,治理难度大的坡耕地及荒 山 地面积的 8.4 7 7 %。据侧算 ,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 荒坡划为重点治理区,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 数 5 5 k 年侵蚀 总量 l.8 t 自 19 年 0/ m。 5 t 25 万 。 98 结合进行治理。 该流域列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藉河示范区以来 ,针 22 以水定树。科学造林 . 对人 口稀少 , 植被基础较好的现实 ,以依靠 自然修 为了切实抓好杨家沟流域 的生态修复 ,主要从 复为出发点 , 科学规划 ,大封育小治理 , 建立多元 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 : 一是 以水为中心 , 围绕 化的投资机制加强管护,经过六年封禁治理 ,流域 水开展流域治理。针对过去造林成活率低的现状 , 植被迅速恢复,林草覆盖率达到 6 .4 96 %。借助城 以径流调控理论为指导, 采用小鱼鳞坑、 水平台、 马 郊优势及 良好的生态风光 ,吸引了 6 “ 家 农家乐” 槽型、 燕尾式、 蝌蚪式、 漏斗式等多种整地模式 , 株行 开发旅游经济 ,创办私营林场 3 , 个 建设无公害生 距 由以前 的 1 2 m× m调整为 2 m×2 , m 尽量减少破 态果园 3 。放养土鸡 2 个 万余只 ,取得 了明显的生 坏原有地貌 , 使每株苗木平均降水分配量增加 2 , 倍 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 自然生态修复进行小流域治 确保苗木成活; 二是乔、 草搭配 , 灌、 人工营造与封山 理树立了样板。 育草结合 , 充分发挥 自然修复能力 , 加快植被恢复的

杨家沟小流域生态修复成效与启示

杨家沟小流域生态修复成效与启示
表 1 杨 家 沟小 流 域 农 业 生产 结构 变 化 趋 势
教育 活动 , 增强 了群众 的生 态环境 保 护意识 , 生态 为 修复铺 平 了 道路 ; 是 建 立 管 护 机 构 , 实 管 护 责 三 落 任 。按 照 责权利 统 一 的原 则 , 强 水 土保 持 管 护 机 加 构建设 , 明确封 禁管护 责任 人和 封禁 管护责 任 ; 四是 采取 “ 十定 一建 ” 的方 法 , 加强 封 禁 保护 力 度 。 即定 地点 、 四至 、 面积 、 定 定 定制 度 、 人员 、 定 定效 益 、 报 定 酬 、 标准 、 定 定奖 罚 、 标 志 , 立 管护 档 案 ; 是 实 定 建 五
林 草覆 盖率 大于 7 % 以上 的 天然 林 、 工林 及 草 地 0 人
划 为封禁 管 护 区 , 护 自然 植 被 , 保 防止 乱 开 滥 垦 、 乱
环境 明显 改善 , 取得 了较 好 的示 范效 果 , 为黄土 高原
丘 陵沟壑 区小 流域综 合 治理树 立 了典范 。
砍 滥伐 等人 为破坏 , 做好 局部 的水 土流 失治 理 , 快 加 生 态修 复进 程 ; 是 把林 草 覆 盖 率 3 % 一 0 , 二 0 7 % 立 地 条件 能满 足生态 自然 修 复 的疏 林 地 、 生 林 地 及 次
农村 社会 经济 的发展 , 得 了显 著 的生态 效益 、 取 社会
效益 和经 济效 益 。
3 1 调整 土地 利用 结构 , . 促进 各业 协调 发展
通过 基本 农 田 、 经济林 果 的规模 发展 , 陡坡 耕地
的退 耕还林 还 草和 “ 四荒 地 ” 的开 发利 用 , 效地 调 有 整 了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 调 整 后 坡 耕 地 面 积 减 少 5 .8 , 草覆 盖 率 达 到 6 . 4 , 地 利 用 率 由 15 % 林 96% 土 治理 前 的 4 . 8 提 高 到 9 . 2 。随 着 土地 资 源 95% 76%

陕北米脂杨家沟村空间布局调适研究

陕北米脂杨家沟村空间布局调适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陕北米脂杨家沟村空间布局调适研究1专业:城市规划硕士生:郭李思璇指导教师:黄嘉颖摘要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务院继而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的基本战略开始实施。

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和复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的重要部分,旅游发展是现阶段使历史文化村镇重焕活力的策略之一。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由村民为主的单一使用主体所有逐步转变成为包括原住居民、外来游客、投资者的多元使用主体,这使得因不同的利益诉求引发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的问题日渐突出。

本研究以陕北米脂历史文化名村——杨家沟村为研究对象,在理清杨家沟村不同空间主体矛盾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解析和布局设计,让不同的使用者在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协同合作,以解决分析中所发现的空间问题。

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相关理论和背景解读为基础,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历史格局和空间发展方面的认知: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空间变革,使得杨家沟村在自然山水、村落布局、组织结构和建筑排布等方面有着多层次的空间特征。

其次分析近年来杨家沟村旅游介入的程度和旅游发展对村落布局的影响,初步探究不同使用主体矛盾下的杨家沟村空间发展短板。

结合以上空间特征和发展问题,探寻空间布局调适的切入点:从居住空间、服务空间、交通空间和游憩空间四个方向,提出适应每个空间的研究方法,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研究主体分为四个方面:居住空间是旅游介入杨家沟村后对原住民影响最大的部分,研究使用宜居性评价的方法,结合现状空间布局和使用者诉求,分别对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体协同视域下的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空间布局调适模式研究》(基金编号:51478375)资助论文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住民和游客居住空间进行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以分区引导的方式分别进行优化;服务空间同样以需求为出发点,采用设施可达性的分析方法解读现状的共享服务空间,利用服务半径和核密度分析方法解析专用服务空间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适方案;交通系统使用空间句法和交通阻抗工具的耦合关系分析车行交通的连通性和步行空间的渗透性,从车行空间的动静组织和步行空间的景点串联进行策略引导;游憩空间着重从人对空间的心理感受出发,用NLPIR大数据分析和语义评价的方法分别分析游客和原住民的使用感受,并提取重点意象要素划定其可视范围,在调适中营造杨家沟村游憩意象综合体。

杨家沟坝滩联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研究

杨家沟坝滩联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研究

坝滩联合整治,是在淤地坝建设的基础上,对小流域的水土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优化利用,治沟打坝、滩涂整治与修筑梯田等多项工程同步实施,既可起到滞洪拦沙的生态效益,又可快速实现增加基本农田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临汾市永和县总结形成的成功经验,可使水土流失治理与巩固退耕还林、有效增加基本农田、加速脱贫攻坚进程紧密结合,自2009年以来,在全省范围内得到了大面积普及推广。

现以方山县杨家沟坝滩联合整治工程为例,进行实施方案研究,并分析建设成效。

1基本情况方山县属全省35个重点贫困县之一,为了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的有效结合,近年来水利部门实施了打坝淤地、滩涂整治、修筑梯田、造林种草等一系列水土保持民生工程,在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的同时,对推进脱贫攻坚和改善生态环境起到重大作用。

杨家沟坝滩联合整治工程项目区,地处马坊镇杨家沟小流域,属三川河流域北川河支流的一条支沟。

流域总面积5.52km 2,其中耕地面积52.48hm 2,占到9.5%。

1.1自然简况1.1.1地形地貌项目区地貌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海拔1665-1872m ,沟壑纵横,地形破碎。

在杨家沟骨干坝下游,沟谷开阔,沟道长度1.91km ,沟道宽度70-130m ,沟道比降3.16%,有大片滩涂开发利用程度很低。

1.1.2气象条件据方山县气象局观测资料,项目区年均气温6.5℃,极端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25.3℃;年降水量550.0mm ,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0%以上,以短历时暴雨较多;年蒸发量1850mm ,相当于年降水量的3.36倍;无霜期110d 左右;最大冻土深度130cm 。

1.1.3土壤植被项目区土壤以灰褐土为主,土壤质地为轻壤,结构松散,肥力适中,较适宜农作利用。

沟床及沟道多为沙砾石与沙黄土;沟道两岸多为黄土覆盖,厚度100m 左右。

植被覆盖率52.5%,以人工植被为主,自然植被生长较差。

特别是现有骨干淤地坝的下游沟滩,以自然生草本为主,植被覆盖率仅35%左右。

南小河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南小河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南小河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卞玉敏;吕海深;赵盼盼【期刊名称】《人民黄河》【年(卷),期】2015(000)009【摘要】为了解决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当地实施的退耕还林(草)、坡改梯等措施使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对水文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选取南小河沟流域内的杨家沟和董庄沟两条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在南小河沟的实测资料,分析研究区1954—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水文过程响应。

结果表明:南小河沟及杨家沟的土地利用有很大的变化,草地及耕地产流较少,道路及庭院等产流较多,坡面产流<沟谷产流<塬面产流;治理后的杨家沟与未经治理的董庄沟相比,对暴雨最大洪峰流量的削减效益最大,对单次降雨洪水的拦蓄效益次之;相对于草地,林地径流量减少明显,保水削峰效益较高。

【总页数】4页(P88-91)【作者】卞玉敏;吕海深;赵盼盼【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3.5【相关文献】1.土地利用变化对长江流域气候及水文过程影响的敏感性研究 [J], 曹丽娟;张冬峰;张勇;董文杰2.基于SWAT模型的晋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分析 [J], 欧阳钦从;林炳青;陈兴伟3.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研究进展 [J], 张成凤;杨晓甜;刘酌希;管晓祥;关铁生;杨勤丽;王国庆4.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研究进展 [J], 张成凤; 杨晓甜; 刘酌希; 管晓祥; 关铁生; 杨勤丽; 王国庆5.土地利用变化对渭河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 [J], 李烁阳;刘小燕;杨贵羽;刘奇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省2021版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卷(新版)

湖北省2021版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卷(新版)

湖北省2021版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共18题;共57.5分)1. (3.0分) (2018高二下·桂林开学考) 罗瓦涅米市被认为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其主要景点是圣诞老人村。

每到旅游旺季,圣诞老人村便热闹起来。

在圣诞老人村,“圣诞老人”住的房子十分醒目,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

下图示意罗瓦涅米市圣诞老人村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圣诞老人”住的房子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是为了()A . 固定房顶防止地基融陷B . 防止厚重积雪压塌房顶C . 方便圣诞老人爬上屋顶D . 增加墙壁厚度防寒抗风(2)圣诞老人村的旅游旺季是()A . 春季B . 夏季C . 秋季D . 冬季(3)推测在圣诞老人村可以欣赏到的景观有()A . 夏至璀璨极光B . 冬至午夜阳光C . 北极圈标志线D . 雪地摩托车厂2. (1.5分) (2019高一下·蛟河月考)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两国共同具有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 人口数量多,增长快B . 地形都以平原为主C . 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D . 水源充足,灌溉农业发达(2)乙国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①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④河流汛期集中,径流量大A . ①②B . ①③C . ①④D . ③④3. (1.5分)美洲王蝶有迁徙习性,寒潮会导致王蝶大量死亡,每年它们都会往返于加拿大东南部与墨西哥米却肯州之间。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图示迁徙线路经过的陆地自然带有()①常绿硬叶林带②热带荒漠带③落叶阔叶林带④常绿阔叶林带A . ②③④B . ①②③C . ①③④D . ①②④(2)推测美洲王蝶停留于米却肯州的主要时段是()A . 2月至6月B . 4月至8月C . 7月至11月D . 11月至次年3月(3)当美洲王蝶到达加拿大东南部时,当地()A . 房屋影子全年最长B . 昼长短于米却肯州C . 太阳东北升西北落D . 日出晚于米却肯州4. (4.5分) (2020高二下·滁州期末)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它又被称为冷暖双制的“天然空调机”。

南部县杨家沟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南部县杨家沟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南部县杨家沟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王宏益;姜鑫;吴正军;邵东桥【摘要】杨家沟滑坡是崩滑堆积体沿基覆界面滑动的小型土质滑坡,其运动形式为牵引式滑坡.在强降雨的诱发作用下,滑坡前部首先产生强烈变形并滑动,致使滑坡后部因失去支撑而开始缓慢变形,严重威胁坡脚居民和潆盘公路过往行人车辆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该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对其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桩板墙+地表截排水+裂缝夯填”的综合治理措施.【期刊名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15)001【总页数】4页(P79-82)【关键词】杨家沟滑坡;成因机制;稳定性;治理措施【作者】王宏益;姜鑫;吴正军;邵东桥【作者单位】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兰州730050;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兰州730050;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兰州730050;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0 引言2012年7月6日,杨家沟降雨量达208.7mm,暴雨致使滑坡于次日开始加速变形,滑坡前部变形强烈,形成多条横向拉张裂缝,且滑坡前缘剪出推移,致使滑坡后部因失去支撑而开始缓慢变形,严重威胁坡脚居民和潆盘公路过往的行人车辆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根据该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对其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对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潆盘公路的畅通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1 滑坡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区位于宽谷圆缓浅丘地带,斜坡海拔290~420m,相对高差50~130m,斜坡整体呈台阶状,坡度10°~30°。

滑坡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崩滑堆积层与侏罗系蓬莱镇组下段基岩层,岩性为紫红色泥岩、钙质长石粉砂岩与砂岩不等厚互层,产状300°~330°∠2°~7°,差异分化强烈。

滑坡区位于公山庙背斜北翼,距离公山庙背斜核部约5km;滑坡区未发现断层活动现象,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以长汀县为例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以长汀县为例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以长汀县为例付宝宝【摘要】该文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1年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土地利用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速度、土地利用转移方向和土地利用程度三个方面,全面分析2000年以来长汀县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0年~2005年和2005年~2010年,长汀县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从0.32减小到0.14,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下降快;(2)两个时段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方向都具有从农田和裸地转化为城镇用地,从草地和灌丛转化为森林的特点;(3)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分别为2.0324、2.0590和2.0706,表明人类活动对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逐年加大,城镇、农田面积逐步增加.【期刊名称】《海峡科学》【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3页(P69-71)【关键词】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土地利用变化;人类活动;长汀县【作者】付宝宝【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人类利用土地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人类活动必然会导致地表生态过程的急剧变化,不断改变着陆地表层环境,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

因此,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作用于陆地表层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和表现形式。

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还可以揭示出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

目前,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通过建立各种模型和方法,运用不同时相、不同传感器的遥感影像,对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过程以及驱动力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刘纪远、张增祥等[1-3]从全国范围的研究尺度上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强度等指标研究了21世纪初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间动态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得出快速的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李屹锋等在小尺度研究范围上通过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出土地利用变化是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注意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的提高。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水土流失特征及雨强关系分析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水土流失特征及雨强关系分析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水土流失特征及雨强关系分析
闫胜军;郭青霞;闫瑞;赵富才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2015(29)2
【摘要】坡面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的重要源地,以岔口小流域4个不同类型的径流场观测数据为基础,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径流、泥沙和氮流失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不同时段雨强对其的影响。

结果表明,裸地的产流和产沙量最大,天然林地产水、产沙及氮流失量最小;年内单位面积径流量与最大30min雨强呈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且拟合程度高于最大20min雨强和最大10min雨强,而与平均雨强呈3次函数关系;单位面积泥沙流失量也表现出相似趋势。

坡耕地径流中氮流失浓度最高,尤其是6,7月份的高强度降雨产生的径流,年度内同等程度降雨条件下径流中氮流失浓度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

【总页数】5页(P45-49)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强度;土壤侵蚀;氮流失
【作者】闫胜军;郭青霞;闫瑞;赵富才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2;S157.1
【相关文献】
1.辽东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J], 李克艳
2.不同雨强对裸露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 [J], 江淼华;黄荣珍;谢锦升;王维明
3.辽西低山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分析辽西低山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J], 任书军
4.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分析与LID措施研究 [J], 朱甜甜;于增知;于晗;于宏兵;迟泽旭;刘晓珍;张杨帆;董斌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杨家沟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方法

杨家沟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方法

杨家沟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方法
陈炳;黄堃
【期刊名称】《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杨家沟流域是黄委会1998年-2004年批复立项实施的天水市藉河水土保持示范区高效治理开发小流域之一.6年来,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依托城郊优势及流域优美的生态景观,开发了生态旅游,创办了私营林场,发展了无公害生态果园及散养土鸡等多种经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陈炳;黄堃
【作者单位】天水市水利局水土保持总站;天水市水利局水土保持总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2
【相关文献】
1.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讨--以杨家沟、戴家沟为例 [J], 杨德伟;陈治谏;廖晓勇;倪化勇
2.杨家沟小流域水保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初探 [J], 王碧芳
3.杨家沟坝滩联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研究 [J], 严霞霞
4.1954–2018年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杨家沟控制站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J], 焦念;康建芳;许小梅;赵彦博;张耀南
5.新时代下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调研与实践
——以米脂县杨家沟为例 [J], 王建华;魏书妍;邓茹丹;杨文轩;刘雨腾;段建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_1

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_1

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发布时间:2023-02-13T08:16:55.992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9月第17期作者:赵连君[导读]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农业事业,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业工程而受到更多的重视赵连君(聊城市茌平区杨官屯乡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山东聊城 252112)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农业事业,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业工程而受到更多的重视。

虽然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也会引起水土流失问题,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水土保持是相对于水土流失来说的,为了防止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需要在设计中引入水土保持理论,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选择农田水利建设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并对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优化对策,为后续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影响;对策引言水土保持是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技术人员,应采取高效的水土保持施工技术,科学的应用到实践工程之中,从而创新水土保持方法,有效地推进农田水利施工建设发展。

通过进一步分析,从多方面探索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方法。

1农田水利施工中水土保持工作的内涵在农田的水利项目中高质量实施水土保持工作,有助于化解区域内的水资源紧张情况。

在开展水利项目的管理工作前,多数农业地区可能会由于干旱而影响产量,农业及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在建设水利项目前,多数地区在进行灌溉工作时,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如果区域内的水资源匮乏,这种灌溉方式会加重水资源的流失,同时也无法真正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

随着水利项目建设的持续优化,相关技术手段也日益更新,这样便可极大改善农田灌溉效果。

因此若想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就要将行业前沿的技术手段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水利项目的建设价值,从而解决水资源大量流失的问题。

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是世界上特有的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等自然条件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区域,在中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过度开发,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破坏,水土流失问题逐渐加剧。

近年来,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成为国内外学者探讨的热点问题。

因此,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 分析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和趋势;2. 探讨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3. 提出针对该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建议。

三、研究内容及步骤1. 调研文献,系统梳理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水土流失的研究现状和进展;2. 选取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获取该区域历年土地利用数据,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3. 对所获取的土地利用格局数据和水土流失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4. 采用SWAT等水文模型评估该区域水土流失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5. 结合分析结果,针对该区域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提出治理建议。

四、研究意义1. 为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为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2. 丰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提高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科学性;3. 提供经验和案例,为其他相似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治理提供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黄河水 利委员会 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 甘肃 西峰 75 0 ) 4 00

要 : 过 卫 星影 像 解译 、 场 图斑 复 核 、 史 资料 查 阅 和 咨 询 老 专 家等 , 析 了杨 家 沟 小 流 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 土 保 通 现 历 分 水
持措施 变化过程和径流 、 泥沙变化特 点 , 以及不 同时期水 土流失对土地利 用的响应 关 系。结果表 明 : 降水量相 当的情 在 况下 , 杨家沟输 沙量 总体 上随水土保持措施 的完善程度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程度的提 高而持续下降 , 即使在发 生稀有暴 雨洪水的年份 , 其输 沙率依 然较 小 , 明该 小流域 水土保持 措施 的综合拦 沙效益 显著 ; 分水 土保持措施 的“ 说 部 高效~低 效一 失效一 负效” 变化过程表现 出的输 沙量 波动 态势 , 说明水土保持措施 对调控 水土流 失的作 用具有极值性 特点 , 建立 水土保持措施的维护工作机制是其持续 高效发挥效益的 重要保 障。
19 9 0年 塬 面 公 路 由 沙 石 路 面 改 建 为 沥 青 路 面 后 道 路 径 流 量 增加 。
1 各时段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根 据 黄 土 高塬 沟 壑 区 土 地 利 用 特 点 和 国 家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 7 未利用土地 。15 94年以前 , 杨家 沟未 利用土地 面积为
关 键 词 :土地 利 用 类 型 ;水 土保 持 ;水 土 流 失 ;响 应 关 系 ; 家 沟 杨
文献标识码 : A di1 .9 9ji n 10 —39 2 1. 80 8 o:0 36 /.s .0 017 . 00 0 .3 s 中 图 分 类西峰 区 , 黄河水利委员 会西峰 是 水土保持科 学试验 站于 2 0世纪 5 0年代 初在南小 河沟 流域设 置的试验支 沟 , 15 从 9 2年开始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9 4年在沟 15
大量 建设 房屋 式庭 院住宅 后 , 塬面 房屋 、 庭院 等居 民点硬化 土
地 面积 由此 前 的 0 1 m .4h 猛 增 至 5 5 m , 面径 流 量 增 加 。 . 5h 塬
( ) 通 用地 。交通 用 地 面积 一直 维 持 在 0 5 m , 6交 . 1h 但
2 . 7h 其 中沟谷林 和坡 面林 各 占一半 , 84 m , 但沟 谷林长势 明显
优于沟坡林。
() 4 草地 。16 年在沟谷种植 0 1 m 9 4 .4h 紫花苜蓿 , 经过长
期 封 禁 管 护 , 今 整 个 沟 壑 区 草 被 植 物 繁 茂 , 别 是 沟 谷 区 已 如 特
料 。流域面积 0 8 m , .7k 由塬 、 、 坡 沟三大单元组成 , 中 : 其 塬面
0 30k 占 3 . % ; 坡 0 2 8k 占 2 . % ; 谷 0 3 2 .0 m , 4 5 沟 .0 m , 3 9 沟 . 6 k 占 4 . % 。 主 沟 长 150r、 均 比降 1.7 , 域 内有 m , 16 0 平 n 06 % 流
坡采 取 水 平 沟 、 鳞 坑 等 整 地方 式 造 林 , 16 鱼 至 9 4年 共 造 林
支毛沟 6条 、 总长 10 0m。塬面 土地平 坦 , 7 土壤 肥沃 , 为农 业 经济发展的基地 ; 沟坡 与沟谷 结合部沟岸多为 高数 十米 的陡崖
立壁 , 沟谷 区 为 红 土 泻 溜 面 和 塌 积 滑 泻 土 堆 积 区 , 土 流 失 严 水
5 . 1h 占总 土 地 面 积 的 5 . 1 ;9 4年 后 在 沟 坡 、 谷 荒 0 8 m , 9 9 % 15 沟
划分方案 , 在国家 1 土地利 用类 型基 础上 , 出西峰 区土地 级 提
利 用 2级 、 3级 、 类 型 的 续 划 方 案 。 依 据 该 方 案 , 杨 家 沟 4级 对 15 94— 20 土地 利 用 状 况 分 6个 时 段 进行 调 查 , 果 见 表 1 08年 结 。 ( ) 地 。 15 年 以 前 , 部 为 自然 塬 面 旱 地 , 面 积 1耕 94 全 总 3 .0h 16 5 1 m ,94年 有 少 许 坡 面 荒 地 和 历 史 时 期 形 成 的 老 式 梯
重 。经过长期治理 , 水土流 失得 到 了有 效控 制 , 土地资 源得 到 了充分利用 , 为黄 土高塬 沟壑 区“ 成 塬面条 田化 、 沟壑林 草化 ”
治理模式的成功范例 。
形成乔灌草立体复合型植被群落 , 地表腐殖质层厚 3— m。 5e () 5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0 0 0年 以前 , 民住宅 占用塬 面 居
口设 立 径 流 泥 沙 观 测 站 , 积 累 5 已 O多 年 径 流 、 沙 连续 观 测 资 泥
3 .4h 2 0 10 m ,00年后部分塬 面条 田用 于发 展果园后 , 其耕地总
面积 下 降 至 3 . 3h 2 9 m 。 () 2 园地 。20 0 0年 以 前 无 园 地 , 2 0 起 在 塬 面条 田耕 自 0 0年 地 上 建 设 了 以苹 果 园为 主 的塬 面 果 园 2 1 m , 于 发 展 果 业 .3h 用 经济 。 ( ) 地 。15 3林 94年 以前 基 本 无 林 地 ,94开 始 在 沟谷 和 沟 15
第 3 第 8期 2卷 21 0 0年 8月




Vo . 1 32. NO. 8
Au . 2 1 g ,00
YELL OW RI VER
【 土保 持 】 水
杨 家沟 土地 利 用类 型 与水 土 流 失响 应 关 系研 究
陈智 汉 , 小梅 , 许 刘 斌 , 志雄 , 治 英 王 寇
农 地 很 少 , 多 为 塬 边 窑 洞 型 住 宅 。2 0 后 开 始 在 塬 面 农 地 大 00年
笔者通过 卫星影像 解译 、 现场 图斑复核 、 史资料 查阅 和 历 咨询老专家等 , 分析 了该小 流域 土地利 用类 型 、 土保 持措施 水
变 化 过 程 和 径 流 、 沙 变 化 特 点 , 及 不 同 时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泥 以 与 水 土 流 失 的 响 应关 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