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类型及形式
土壤侵蚀原理第2章土壤侵蚀类型
第2章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等的基本概念,掌握土壤侵蚀应力、土壤侵蚀类型及类型划分,土壤侵蚀形式、土壤侵蚀程度及强度。
本章概念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显示图片和实习实验来完成。
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壤侵蚀及其与水土流失关系第二节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第三节土壤侵蚀类型及类型划分第四节土壤侵蚀形式第五节土壤侵蚀程度及强度主要讲解内容第一节土壤侵蚀及其与水土流失关系一、土壤侵蚀及其与水土流失关系1.基本概念(1)土壤侵蚀:《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1992.3)对土壤侵蚀(soil erosion)的定义为: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劳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水土流失: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在《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一卷》(1990.12)中定义为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3)土壤侵蚀量: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the amount of soil erosion)。
(4)土壤侵蚀速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土壤侵蚀量成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the rate of soil erosion)。
(5)水土保持: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1990.9)中水土保持的定义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2. 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关系: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二者虽然存在着共同点,即都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土壤、母质及浅层基岩的剥蚀、运搬和沉积的全过程;但是也有明显差别,即水土流失中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水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与损失,而土壤侵蚀中则没有。
《土壤侵蚀原理》水力侵蚀
《土壤侵蚀原理》水力侵蚀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受到风力、水力、重力等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的移动和破坏。
其中,水力侵蚀是土壤侵蚀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一种类型。
水力侵蚀通过水力的作用,将土壤颗粒带走或通过沉积的方式形成土壤侵蚀。
水力侵蚀主要包括雨滴侵蚀、坡面流水侵蚀和河流侵蚀三种形式。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种形式进行介绍。
首先是雨滴侵蚀。
雨滴侵蚀是指降雨冲击土壤表面所引起的侵蚀。
雨滴打击土壤表面,使土壤表面颗粒松散,形成水珠和水泥结构的土壤溶液。
这些水泥结构会随着雨滴的冲击和降雨的冲洗而破碎,形成裸露土壤或小颗粒表面。
雨滴侵蚀一般发生在山区、贫瘠地区和无植被覆盖的地区。
其次是坡面流水侵蚀。
坡面流水侵蚀是指降雨后,坡面上形成的流水冲刷土壤。
当坡面上的降雨强度超过土壤的入渗能力时,雨水无法快速渗入土壤表层,而形成积水,水流会在坡面上迅速流动,将土壤颗粒随水流进行冲刷和带走。
坡面流水侵蚀是造成沟壑侵蚀和坡面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在受到人类活动破坏的地区,坡面流水侵蚀更为严重。
最后是河流侵蚀。
河流侵蚀是指河流流水冲刷河道和河岸,将沉积在河床和河岸上的土壤颗粒冲刷掉。
河流侵蚀一般发生在山区、平原和河谷地区。
河流的冲刷力度取决于河水的流速、流量和土壤颗粒的大小。
当河水流速加大时,冲刷力度也会加大,从而引起河道的变化和土壤的移动。
水力侵蚀的发生与土壤类型、坡度、坡长、地形、降雨情况、植被覆盖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对于大多数地区而言,降雨冲击是引起水力侵蚀的主要因素。
当降雨超过土壤的入渗能力时,导致水珠和水流的形成,从而引起水力侵蚀。
此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由于植被的保护作用,降低了水力侵蚀的程度。
为了减少水力侵蚀的发生,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侵蚀的程度。
例如,在坡面上适当种植保持坡面稳定的植被,对于降低坡面流水侵蚀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在河道和河岸上合理管理和保护水体和土壤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减少河流侵蚀的有效方法。
土壤侵蚀原理资料
土壤侵蚀原理资料土壤侵蚀是指水流、风力和重力等自然因素对土壤表面的物质的迁移和剥蚀过程。
土壤侵蚀的原理可以归纳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三大类,它们在不同的地质、气候和土地利用条件下起作用。
第一,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是指水流冲刷或溢流对土壤的破坏和剥蚀。
这种侵蚀形式是最普遍和最严重的一种土壤侵蚀形式。
水力侵蚀分为径流冲刷和地表径流两种。
径流冲刷是指水流在地表上直接冲刷土壤,主要发生在坡面和沟壑中。
地表径流是指超过土壤持水能力时,多余的水流在地表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溢流,并带走土壤颗粒。
水力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坡度、土壤水分、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等。
在降雨较多、土壤水分过饱和或缺乏植被覆盖的地区,水力侵蚀往往较为严重。
第二,风力侵蚀。
风力侵蚀是指风对土壤的破坏和剥蚀作用。
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其是沙漠和荒漠地区。
风力侵蚀的主要形式有风蚀、风积和风抛三种。
风蚀是指风吹走和剥蚀土壤表面的颗粒,形成裸露的地面。
风积是指风吹来的土壤颗粒在障碍物(如植物、岩石等)后停下来沉积。
风抛是指风将沉积在地面上的土壤颗粒再次飞扬,形成新的沙丘和沙尘暴。
风力侵蚀的影响因素包括风速、土壤颗粒大小、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和地表覆盖物等。
第三,重力侵蚀。
重力侵蚀是指由于地形起伏引起的土壤移动和剥蚀。
重力侵蚀主要包括坡面侵蚀和坡底侵蚀两种形式。
坡面侵蚀是指坡面上的水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土壤发生蠕动、滑动或溜滑等移动形式,导致土壤剥蚀。
坡底侵蚀是指坡脚处的沉积物被水流冲刷或冲刷而形成的坡脚沟进一步向上发展,从而造成坡面土壤的剥蚀。
重力侵蚀的发生主要受坡度、土壤性质、降雨强度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土壤侵蚀的原理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三种形式。
这些侵蚀形式在不同的地质、气候和土地利用条件下相互作用,导致土壤的流失和剥蚀。
了解土壤侵蚀的原理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土壤侵蚀,保护耕地和自然环境。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首先,水土流失强度是衡量土壤侵蚀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水土流失强度的大小,可以将土壤侵蚀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水土流失强度指的是土壤表层被水流侵蚀的程度较轻,一般不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损失。
中度水土流失强度则表示土壤表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重度水土流失强度则意味着土壤表层受到了严重的侵蚀,已经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其次,侵蚀类型也是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侵蚀类型可以分为水蚀、风蚀和冻融侵蚀等多种类型。
水蚀是指土壤表层被雨水冲刷的现象,主要发生在降雨较多的地区。
风蚀则是指土壤表层被风力吹袭而形成的侵蚀现象,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
冻融侵蚀是指土壤表层由于冻融作用而发生的侵蚀现象,主要发生在寒冷地区。
最后,侵蚀程度也是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侵蚀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侵蚀程度指的是土壤表层受到的侵蚀程度较轻,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影响较小。
中度侵蚀程度则表示土壤表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重度侵蚀程度则意味着土壤表层受到了严重的侵蚀,已经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综上所述,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是对土壤侵蚀程度和影响进行科学分类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通过水土流失强度、侵蚀类型和侵蚀程度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可以科学地评估土壤侵蚀的状况,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加强土壤侵蚀的监测和管理,有效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土壤侵蚀英文名称:soil erosion定义1: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定义2: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水土保持(二级学科);水土流失(水利)(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广泛应用的“水土流失”一词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称为土壤流失量。
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流域产沙量。
目录类型因素影响防治类型因素影响防治展开类型划分土壤侵蚀类型的目的在于反映和揭示不同类型的侵蚀特征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或减轻侵蚀危害。
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
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为水土流失。
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简称水蚀。
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面蚀或片蚀: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
是水力侵蚀中最基本的一种侵蚀形式,面蚀又依其外部表现形式划分为层状、结构状、砂砾化和鳞片状面蚀等。
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土壤侵蚀的形式
土壤侵蚀的形式土壤侵蚀是指水、风等自然因素对土壤表层的破坏和运移的过程,是土地退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土壤侵蚀问题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土壤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水分、供养植物和提供养分等多种功能。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如过度开垦土地、乱砍滥伐、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土壤面临着严重的侵蚀威胁。
水是造成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之一。
降雨冲刷是水侵蚀土壤的主要方式之一。
降雨冲刷会将土壤表层的肥沃土壤带走,导致土地贫瘠化。
此外,水流的侵蚀力也会加速土壤的流失,形成沟壑和河道淤积,进一步加剧土壤侵蚀的程度。
风也是造成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蚀是指风力将土壤颗粒带走,造成土壤的流失。
在干燥地区,风蚀尤为严重,大风会将土壤吹起,并形成沙尘暴等灾害,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开垦土地、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乱砍滥伐等行为,破坏了土壤的稳定性,加速了土壤侵蚀的过程。
例如,大面积的森林砍伐会破坏植被覆盖,使得土壤易于被水流和风力冲刷。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裸露耕地、过度耕作等,使得土壤暴露在外,容易受到水和风的侵蚀。
此外,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也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使土壤质量下降,容易发生侵蚀。
土壤侵蚀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土壤侵蚀导致土地贫瘠化,降低了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其次,土壤侵蚀还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和水污染问题。
此外,土壤侵蚀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减少土壤侵蚀,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保护意识,避免过度开垦土地和乱砍滥伐。
其次,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如保持植被覆盖、合理轮作和梯田等措施,减少土壤暴露在外的机会。
此外,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避免过量施用,保持土壤的生态平衡。
最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护坡、梯田和水土保持林等措施,减少水和风的侵蚀力。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什么是土壤侵蚀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它不仅会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水力侵蚀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是在降水、地表径流的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常见的水力侵蚀形式有面蚀、沟蚀等。
面蚀又包括溅蚀、片蚀等。
沟蚀则包括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等。
风力侵蚀则是在风力作用下,地表土壤、沙粒被吹扬、搬运和堆积的过程。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侵蚀往往比较严重,如我国的西北地区。
重力侵蚀是指在重力作用下,土体或岩体沿坡面向下移动的现象。
常见的重力侵蚀形式有崩塌、滑坡、泻溜等。
冻融侵蚀是在温度变化引起的冻融作用下,土壤、岩石等被破坏和搬运的过程。
这种侵蚀在高寒地区较为常见。
混合侵蚀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侵蚀营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土壤侵蚀类型。
在对土壤侵蚀类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该标准还对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
这对于评估土壤侵蚀的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主要依据土壤侵蚀模数、植被覆盖度、地面坡度等指标。
一般分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六个级别。
微度侵蚀是指土壤侵蚀模数较小,植被覆盖度较高,地面坡度较缓,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情况。
轻度侵蚀时,土壤侵蚀模数有所增加,植被覆盖度有所降低,地面可能出现一些轻微的侵蚀痕迹,但土地生产力仍能基本保持。
中度侵蚀时,土壤侵蚀模数进一步增大,植被覆盖度明显降低,地面侵蚀迹象较为明显,土地生产力开始下降。
强度侵蚀时,土壤侵蚀模数较大,植被覆盖稀少,地面侵蚀严重,土地生产力显著下降。
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则表示土壤侵蚀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土壤侵蚀类型分类
土壤侵蚀类型分类
土壤侵蚀可根据不同的因素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土壤侵蚀类型分类:
1. 风蚀:指由风力将土壤颗粒带走或堆积形成的侵蚀,包括风蚀坑、沙丘和风蚀堆积等。
2. 水蚀:又分为坡面蚀剥和河道侵蚀。
坡面蚀剥是指在地表形成的沟壑和水流带走土壤的过程,包括沟道侵蚀和坡面侵蚀两种类型。
河道侵蚀是指河道中水流冲刷河床和岸坡,将土壤带走的过程。
3. 冻蚀:是指由冻结和融化引起的土壤体积变化和断层破裂,导致土壤颗粒被破坏并带走的过程。
4. 生物侵蚀:是指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根系侵蚀、昆虫侵蚀和微生物侵蚀等。
5. 人为侵蚀: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开垦、筑坝、采矿等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侵蚀,以及非合理的耕作和过度放牧等农业活动引起的侵蚀。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土壤侵蚀英文名称:soil erosion定义1: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定义2: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水土保持(二级学科);水土流失(水利)(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广泛应用的“水土流失”一词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称为土壤流失量。
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流域产沙量。
目录类型因素影响防治类型因素影响防治展开类型 划分土壤侵蚀类型的目的在于反映和揭示不同类型的侵蚀特征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或减轻侵蚀危害。
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
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为水土流失。
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简称水蚀。
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面蚀或片蚀: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
是水力侵蚀中最基本的一种侵蚀形式,面蚀又依其外部表现形式划分为层状、结构状、砂砾化和鳞片状面蚀等。
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土壤侵蚀分类知识点
土壤侵蚀分类知识点土壤侵蚀是指土壤表面被水、风、冰等自然力量剥蚀、推移和破坏的过程。
它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不当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的分类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冰雪侵蚀三种类型。
一、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指水流对土壤表面的冲刷和剥蚀。
它主要包括河流冲刷、滑坡、泥石流等。
河流冲刷是指河水对河岸和河床的冲刷和剥蚀,导致土壤和岩石的流失。
滑坡是指由于土壤的润湿或失稳而导致的山体滑坡现象,造成土壤大量流失。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雨或融雪等原因,大量泥沙和石块随水流冲刷而形成的高速流动的土石混合物,对土壤造成严重侵蚀。
二、风力侵蚀风力侵蚀是指风对土壤表面的吹刮和剥蚀。
它主要包括风蚀和风积两种类型。
风蚀是指风吹走土壤表面的颗粒,造成土壤质量的流失。
风积是指风把风蚀的颗粒沉积在其他地方,形成风积土,对土壤表面造成覆盖和堆积。
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草原、沙漠等地。
三、冰雪侵蚀冰雪侵蚀是指冰雪对土壤表面的冲刷和剥蚀。
它主要包括冰川侵蚀和雪崩两种类型。
冰川侵蚀是指冰川对地表物质的磨损和剥蚀,将岩石和土壤颗粒带走,并在移动和融化过程中形成冰碛和冰碛土。
雪崩是指积雪在山坡上突然滑坡和坠落,对土壤造成冲击和破坏。
土壤侵蚀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有不利影响。
它会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河道淤积等问题。
为了减少土壤侵蚀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工程、合理利用农田等。
通过加强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保护好宝贵的土壤资源。
土壤侵蚀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环境问题。
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冰雪侵蚀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分类。
了解土壤侵蚀的分类和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管理,可以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维护好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壤侵蚀分类知识点
土壤侵蚀分类知识点
1. 风蚀:
- 风蚀是指风力对土壤表面的侵蚀作用。
- 风蚀通常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覆盖较少或者植被稀疏的地方。
- 风蚀常见的形式包括风蚀沟、风积褶皱和风沙堆积等。
- 水蚀通常发生在降雨量较大或者坡度较大的地区。
3. 地面侵蚀:
- 地面侵蚀可以由降雨、地震等因素触发。
- 地面侵蚀常见的形式包括崩塌、坡面滑坡和山崩等。
- 冰雪侵蚀通常发生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5. 人类活动导致的侵蚀:
- 人类活动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
- 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壤侵蚀形式包括采矿活动、森林砍伐、城市建设和农业耕地开垦等。
- 过度的人类活动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甚至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问题。
6. 防治措施:
- 针对不同形式的土壤侵蚀,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风蚀地区可采取植被恢复和人工固沙等手段。
- 水蚀地区可采取植被覆盖、建设梯田和搭建水土保持设施等措施。
- 地面侵蚀地区可采取表土保护、坡面治理和地质灾害预警等措施。
- 冰雪侵蚀地区可采取气候变化监测和冰川保护等措施。
- 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壤侵蚀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包括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方式。
以上为土壤侵蚀分类知识点,提供一般信息供参考。
具体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研究。
土壤侵蚀分类
土壤侵蚀分类
土壤侵蚀是指由于水、风、冰等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壤流失和侵蚀现象。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土壤侵蚀分为以下几类:
1.按侵蚀形式分类:
(1)水力侵蚀:指由于降雨、径流等水力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面蚀、沟蚀、溪壑等。
(2)风力侵蚀:指由于风力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沙化、风蚀沟壑等。
(3)重力侵蚀:指由于重力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滑坡、泥石流等。
(4)冰川侵蚀:指由于冰川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包括冰川侵蚀、冰缘侵蚀等。
2.按侵蚀速度分类:
(1)慢性侵蚀:指侵蚀速度缓慢的土壤侵蚀,一般表现为面蚀、沟蚀等。
(2)急性侵蚀:指侵蚀速度较快的土壤侵蚀,一般表现为滑坡、泥石流等。
3.按侵蚀强度分类:
(1)轻度侵蚀:指土壤侵蚀程度较轻,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中度侵蚀:指土壤侵蚀程度中等,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
(3)严重侵蚀:指土壤侵蚀程度较重,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
4.按侵蚀区域分类:
(1)山区侵蚀:指山区地带由于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
(2)平原区侵蚀:指平原地区由于水流、风力等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
(3)沙荒地侵蚀:指沙荒地由于气候、地形等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
5.按人为活动分类:
(1)自然侵蚀:指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2)人为侵蚀: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如开发建设、农业活动等。
以上是土壤侵蚀的分类,不同分类下的土壤侵蚀其产生原因和治理措施也有所不同。
了解土壤侵蚀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治理土壤侵蚀问题。
水土流失形态及土壤侵蚀计算
水土流失形态水土流失也叫土壤侵蚀,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壤及其母岩碎屑,在水力、风力、重力、冻融等外营力和人为活动作用下发生的各种形式的剥离、搬运和再堆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山区、丘陵区一种渐进性灾害,被列为人类目前所面临侵蚀的发展土壤侵蚀的发展,大体分为3个阶段:一)自然侵蚀自然侵蚀也称古代侵蚀、史前侵蚀或地质侵蚀。
在人类出现以前,就有了中国黄土高原。
黄土在其沉积过程中,地面虽然比较完整,但也有起伏不平,同时地面尚未形成能抑制土壤侵蚀的植被,加之黄土具有易蚀性特点,暴雨和冰川融解形成径流,即对地表产生侵蚀作用。
这时侵蚀非常缓慢,土壤的侵蚀速度小于土壤形成的速度,不仅不会破坏土壤结构,还对土壤能起到一定的更新作用,这种侵蚀也叫正常侵蚀。
二)加速侵蚀加速侵蚀也叫现代侵蚀,是指土壤侵蚀速度大于土壤形成速度。
自西汉到民国的 2 000年间,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移民戍边以及农业区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扩展,人类开垦草原,砍伐森林,开荒扩种,加上其他不合理的经营活动,造成加速侵蚀。
据观测资料,森林砍伐土地垦种后,年侵蚀模数可从每平方公里几吨猛增到几千吨甚至上万吨,有不少沟道、河流,一年的输沙量相当于自然侵蚀几百年的输沙量。
加速侵蚀导致林草植被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地形更加破碎,水土流失加剧。
三)人为新增侵蚀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项目大大增加,开矿、建厂、修路、盖房(挖窑)等活动日益频繁,直接向沟道、河道弃土弃石弃渣。
由于人口增加,需求更多农产品,在农业生产上,不少地方仍在破坏植被,开荒扩种,粗放经营,造成一边治理一边破坏,一家治理多家破坏。
在遭到破坏的地方,水土流失特别严重。
侵蚀形态土壤侵蚀从形态上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3种一)水力侵蚀在暴雨作用下,地表径流所引起的土壤冲刷,即为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广泛分布于坡面和沟壑,是土壤侵蚀的基本形式。
它与降雨量的多少、降雨强度的大小、地面坡度的陡缓、土壤结构的好坏、地面植被疏密等因素有关。
第二章土壤侵蚀类型_水土保持学
以各种方式顺坡向下运动的现象。
狭义:指斜坡上的部分岩(土)体在重力的作
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带)产生剪切破坏,整体
向下滑动的现象。
成因: 斜坡上的岩(土)体顺坡向下运动的促滑 力大于阻滑力;
组成斜坡的岩土体易为水软化的粘性土或 软岩,或者岩体中的层理、片理、节理裂隙、 断层面等不连续面为软弱结构面,且产状有利 于转化为破坏面(滑动面)时。
此的联结力,并能克服地表的磨察阻力时。
启动风速5m/s。 2、地表状况 3、颗粒大小 2mm以下
三、侵蚀形式
1、悬移
粒径小于0.1mm的沙粒或粘粒被风卷扬至高空,
随风运行。
2、跃移
粒径在0.1—0.5mm的中细沙粒,受风力冲击脱 离地面,升高到10cm的峰值后,受到水平风力和本 身重力的作用,沿着两者的合力方向,急速下降, 返回并冲击地表,使一些较大的颗粒移动。
二、崩岗侵蚀 在水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山坡土(石)体 受破坏而崩塌和受冲刷的侵蚀现象。
1、崩岗的要素
崩壁 崩积堆
集水坡面
冲积扇
崩壁
崩积堆
洪积扇
2、崩岗的危害
崩岗侵蚀集中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 江西、湖南、湖北和安徽南方七省。 根据2005年的调查,南方七省的崩岗数量 达到22.19万个。 福建省8637个。
高差大、坡度陡,临空土石体外张力大,不稳定;
缺少植物覆盖,无人工保护措施; 坡体存在难透水层。
二、重力侵蚀的类型
根据土石物质破坏的特征和移动的方式,可
分为:
崩塌、滑坡和泻溜等。
土壤侵蚀的分类
土壤侵蚀的分类
1. 水蚀,哎呀呀,就像一场疯狂的暴雨冲垮了泥巴小路一样!比如暴雨过后,山坡上那一道道被水流冲刷出来的沟壑,这就是水蚀的“杰作”啊。
2. 风蚀,嘿,这不就像那调皮的风儿使劲吹走沙丘上的沙子嘛!像沙漠边缘那些被吹得形态各异的地貌,就是风蚀在搞怪。
3. 重力侵蚀,哇塞,就好像山体重重地“叹气”,然后一些土石就滑落下来了呢!像山体滑坡不就是重力侵蚀的表现吗。
4. 冻融侵蚀,哎呀呀,这不就跟冬天水管被冻裂了有点像嘛!在寒冷地区,土壤反复冻结和融化,可不就慢慢被侵蚀啦。
5. 冰川侵蚀,哇哦,那简直就是巨大的“冰巨人”在大地上缓慢移动留下痕迹呀!那些壮观的冰蚀谷就是很好的例子哟。
6. 化学侵蚀,嘿,这就好比是一场无声的化学反应在悄悄“吃掉”土壤呀!像有些地方的土壤酸化导致的变化就是化学侵蚀在捣乱。
7. 生物侵蚀,哎,就像是小虫子呀、植物根系呀在土壤里“搞小破坏”呢!比如一些植物根系把土壤撑开。
8. 人为侵蚀,哎呀呀,这不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嘛!像过度开垦导致的土地退化,就是人为侵蚀的后果呀。
总之,土壤侵蚀的分类可真是不少呢,这些不同的类型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土地呀!我们可得好好重视起来,保护好我们的土壤。
(完整版)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土壤侵蚀英文名称:soil erosion定义1: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定义2: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水土保持(二级学科);水土流失(水利)(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广泛应用的“水土流失”一词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称为土壤流失量。
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流域产沙量。
目录类型因素影响防治类型因素影响防治展开类型划分土壤侵蚀类型的目的在于反映和揭示不同类型的侵蚀特征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或减轻侵蚀危害。
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
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为水土流失。
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简称水蚀。
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面蚀或片蚀: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
是水力侵蚀中最基本的一种侵蚀形式,面蚀又依其外部表现形式划分为层状、结构状、砂砾化和鳞片状面蚀等。
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土壤侵蚀类型
褐土。
④南方红壤丘陵区
•
本区的范围大致以大别山为北屏,巴山、巫山为西障。
西南以云贵高原为界。东南直抵海域并包括台湾、海南岛
及诸岛。其主要分
• 为江南山地丘陵区、
• 岭南平原丘陵区、
•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 (南方红壤丘陵区)
⑤西南土石山区
四川盆地大致在北以广元,南以叙永,西以雅安,东以奉节为4个顶点连 成的一个菱形地区内,盆地西部为成都平原,其余部分为丘陵。
不断吸水增重,土体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土体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发 生的位移现象。
• ⑤崩岗 • 上坡剧烈风化的岩体受水力与重力的共同作用,向下崩落的现象。
• 3)冻融侵蚀
• 温度影响导致的侵蚀主要是指温度在0℃左右及其以下变化时,对土 体所造成的机械破坏作用。
• 4)冰川侵蚀
• 由于现代冰川活动对地表土石体造成机械破坏作用的一系列现象。
•
一般来说植物在水土保持方面有着特殊作用。但在人为作用下,
有些植物对土壤产生一定侵蚀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肥力下降。
• 8)化学侵蚀
• 化学侵蚀是指土壤中的养分在下渗水分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和溶解
损失的现象。
(3)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水利部颁发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按 照主要的侵蚀营力,将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划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 冻融侵蚀一级类型区。又按地质、地貌及土壤状况,将我国土壤侵蚀 划分为九个二级区,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区分别包含两个二级侵蚀区。 1)水力侵蚀类型1区 ①西北黄土高原区 这一高原二级区的大致范围为大 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 东段一线以东。西为祁连山余脉的 青海日月山,西北为贺兰山,北为 阴山,东为管涔山及太行山,南为 秦岭。中部大致以长城为界,北为 鄂尔多斯高原,南为黄土高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搬运的物质由于介质搬运能力的减弱 或搬运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或在生 物活动参与下发生堆积或沉积,称为堆积作 用或沉积(deposition)作用。
其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变形和变位,改变地壳构 造形态,因此又称为构造运动(tectonic movement)。其运动形式有垂直运动、水平运动 、 褶皱运动和断裂运动四种形式。
2.2 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
岩浆活动是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地幔物质运 动)。地球内部软流圈的溶融物质在压力、温度 改变的条件下,沿地壳裂或脆弱带侵入或喷出, 岩浆侵入地壳形成各种侵入体,喷出地表则形成 各种类型的火山,改变原来形态,造成新的起伏。
风化(weathering)作用就是指矿物、岩石在 地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所产生的一切物理状 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在大气及生物影响下岩 石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 而生物风化就其本质而言,可归入物理风化或化 学风化作用之中,它是通过生物有机体去完成的。
剥蚀(denudation)作用指各种外营力作用(包 括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进行 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物质搬离原地,这一过程或 作用称为剥蚀作用。
2.2 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
构造运动(水平、垂直) 地球内部 内营力作用 岩浆运动;地震作用
基
地表形成高差、起伏
本
营
力
降低高差、缓解起伏(夷平)
太阳辐射 外营力作用 风化;剥蚀;搬运;沉积
2.2 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
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有内营力和外营力。
➢ 内营力 内营力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所引起的。
2.3 土壤侵蚀类型及类型划分
根据土壤侵蚀研究和其防治的侧重点不 同,土壤侵蚀类型(the type of soil erosion)的划分方法也不一样。最常用的方 法主要有按导致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来划 分、按土壤侵蚀发生的时间划分和按土壤侵 蚀发生的速率划分三种。
➢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 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 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 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区别
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定义中可以看 出,二者虽然存在着共同点,即都包括了在 外营力作用下土壤、母质及浅层基岩的剥蚀、 运搬和沉积的全过程;但是也有明显差别, 即水土流失中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水资源 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与损失,而土壤侵蚀中 则没有。
➢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 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 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 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关系
显然土壤侵蚀是水土保持的工作对象,水土保 持就是在合理利用水土地资源基础上,组织运用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 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管理措施等构成水土保持 综合措施体系,以达到保持水土、提高土地生产 力、改善山丘区和风沙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狭义的剥蚀作用仅指重力和片状水流对地表侵 蚀并使其变低的作用。一般所说的侵蚀作用,是 指各种外营力的侵蚀作用,如流水侵蚀、冰蚀、 风蚀、海蚀等。鉴于作用营力性质的差异,作用 方式、作用过程、作用结果不同,于是分为水力 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等类型。
搬运(transportation)作用指风化、侵蚀后的碎 霄物质,随着各种不同的外营力作用转移到其它 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地核主要由铁和 镍组成。
地壳:厚度为5~35km
地幔:厚度 为35~2900km
地核:厚度 为2900~ 5120km
地球内部构造
2.2 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
➢ 外营力作用
外营力作用的主要能源来自太阳能。地壳表面 直接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接触,他们之间发生 复杂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使地表形态不断 发生变化。外营力作用总的趋势是通过剥蚀、堆积 使地面逐渐夷平。外营力作用的形式很多,如流水、 地下水、重力、波浪、冰川、风沙等等。各种作用 对地貌形态的改造方式虽不相同,但是从过程实质 来看,都经历了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沉积) 几个环节。
虽然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在定义上存在着明 显差别,但应该看到因水土流失一词源于我国, 科研、教学和生产上使用较为普遍。而土壤侵蚀 一词为传入我国的外来词,其涵义显然狭于水土 流失的内容。随着水土保持这一学科逐渐发展和 成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人们对二者的差异给予 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生产上人们常把水土流 失和土壤侵蚀作为同一语来使用。
与水土流失关系 2.2 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 2.3 土壤侵蚀类型及类型划分 2.4 土壤侵蚀形式 2.5 土壤侵蚀程度及强度
2.1 土壤侵蚀及其与水土流失关系 ➢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soil erosion):土壤及其 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 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 的过程。
地震也是内营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它往往是与 断裂、火山现象相联系,世界主要火山带、地震带 与断裂带分布的一致性是这种联系的反映。
地壳的上部为疏 散沉积物,中部为沉 积物和玄武岩,下部 为硅镁层。
地幔分为上地 幔和下地幔两层 。上地幔由橄榄 岩质的超基性岩 石组成,为岩浆 源地,下地幔含 有更多的铁。
根据搬运的介质不同,分为流水搬运、冰川搬 运、风力搬运等。在搬运方式上也存在很多类型, 有悬移、拖曳(滚动)、溶解等。我国黄河每年 平均输沙16亿t,全世界每年有23~49亿吨溶解 质被搬运入海洋。
堆积作用(deposition)作用指被搬运的物质由于 介质搬运能力的减弱或搬运介质的物理、化学条 件改变,或在生物活动参与下发生堆积或沉积, 称为堆积作用或沉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