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
油井作业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油井作业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油井作业过程中的事故,降低事故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在进行油井作业(包括钻井、试油、修井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井喷、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坍塌等。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作业前风险评估和现场安全管理。
2. 快速响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有效处置。
3. 安全第一:在任何情况下,确保人员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
4. 协同配合: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事故应对工作。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工作,下设现场指挥部、应急指挥部、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等。
2. 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协调应急工作。
3. 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工作的全面指挥、决策和协调。
4.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设备、交通工具的保障。
5. 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现场伤员的救治和转运。
五、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处置:现场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处置。
3. 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后勤保障组提供必要的物资和设备。
4. 事故调查:事故处理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六、应急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响应的及时性。
2.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技术保障: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为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4. 联动机制: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周边企业的联动,共同做好事故应对工作。
七、预案实施与修订1. 本预案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油井简介—魏旭
目录
一、油井组成 二、成井过程简介
三、油井生产常见问题及分析
二、成井过程简介
1.下隔水导管,做好钻前准备。隔水导管的功用是隔离海水、 控制钻具方向和提供泥浆循环返闪平台的通路。下隔水导管的 方法有两种:桩入法和钻进法 .
2.第一次开钻,下表层套管。用小于隔水导管内径的钻头,在隔
水导管内钻进,然后下入表层套管,注水泥固井。
6、套压升高:
5、计量产液上升:
计量流量计故障; 计量分离器液位控制阀内漏导 8、井底流压下降: 致气窜液相; 地层能量亏空; 油嘴漂移; 测压装置故障; 含水上升(底水、边水、注水 效果);
地层水(底水、边水)窜; 见到注水效果;
谢谢聆听
油井简介
魏旭
油井是通过钻井方法钻成的孔眼。一般油井在钻达油层 后,下入油层套管,并在套管与井壁间的环形空间注入油井 水泥,以维护井壁和封闭油、气、水层,后按油田开发的要 求用射孔枪射开油层,形成通道,下入油管,用适宜的诱流 方法,将石油由油井井底上升到井口。
目录
一、油井组成 二、成井过程简介 三、油井生产常见问题及分析
3.第二次开钻,下技术套管。 在完成下表层套管和固井工作后,
安装防喷器。在表层套管内下入小一级的钻头,继续钻进,钻 遇用泥浆难以控制且影响继续钻进的地层时,需要下入技术套 管,隔离复杂地层,加固井壁,保证定问井方向,以确保顺利 钻达目的层。
二、成井过程简介
二、成井过程简介
4.第三次开钻,下油层套管。下完技术套管固井后,仍装好
一、油井组成
隔水套管 表层套管 技术套管
油层套管
一、油井组成
隔水套管 封隔上部不稳定的松软地层和水层
技术套管 封隔难以控制的复杂地层 隔水套管(在井口地面的部分)
油井常见故障诊断与分析
油井常见故障诊断与分析油井是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重要设备,但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故障。
及时准确地对油井故障进行诊断与分析,对于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和运行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油井常见故障的诊断与分析方法。
首先,油井的液压力异常是常见的故障之一、液压力异常可能由于油井的泵进或泵出不足,前置泵进压力过高,油井深度变化大等原因引起。
此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诊断与分析:1.检查各泵的运行状态和工作压力,确定是否存在进出量不足的情况。
2.检查油井的深度变化情况,如有大幅度的深度变化,很可能是由于油管漏油或压井液漏失引起的泵进量不足。
3.检查钻井液的性质和含量,如有异常情况,可能是由于前置泵进压力过高导致油井泵不足。
此外,油井的产量下降也是常见的故障之一、产量下降可能由于油井的渗透率下降、油井堵塞、油管堵塞等原因引起。
此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诊断与分析:1.检查油井的动态产量曲线,了解产量的变化趋势,确定产量的下降是否属于正常范围内的波动还是异常情况。
2.检查油井的各表现指标,如地层压力、产油量、产水量等,比较各指标与油井历史数据的对比,找出异常情况所在。
3.检查井口和油管内是否存在堵塞物,如有,可以通过清洗油管或采取其他措施将其清除。
此外,油井的压力异常也是常见的故障之一、压力异常可能由于油井的钻柱卡在井口、钻进液增稠等原因引起。
此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诊断与分析:1.检查钻井液的性质和浓度,如有增稠情况,很可能是由于钻进液增稠导致的压力异常。
2.检查钻柱的运行情况,如钻柱卡在井口,可尝试拉钻柱或采取其他措施解决。
3.检查井筒内是否存在堵塞物,如有,可以通过清井或冲洗井筒等方式解决。
综上所述,油井常见故障的诊断与分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
通过对各种指标的检查和对异常现象的分析,可以准确地找出故障所在,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和运行。
油水井常见措施分类与简介
13转采:是指原来是注水井, 由于井网的改变,或者注水井 段因注比进水、注水层位井况 出现问题而没法再注水等原因 改为采油井的措施。
1
2
3
2.注水井措施
1
1水井增注:水井增注分为压裂、酸化增注和挤化学药剂增注。水力 压裂增注大多用在特低渗储层,注采井距较大的油田,由于压裂缝长
度和方向难以控制,所以应用时尤其要注意。酸化增注是根据储层岩
田也采用同心管柱或液力投捞式分注管柱进行分注,偏
心封隔器目前是主要分注工具,其缺点是在井斜超过
注水层段
35度的井难度较大。
注水层段
水力锚
偏1
Y341型 封隔器
偏2
Y341型封 隔器
偏3
撞击筒 球座
4换分注结构:是指原分注层位达 不到分注效果或原井下封隔器失 效,重新作业换封隔器的措施, 也是一般的修井作业措施。
施。
○ 补孔是指开发初期因开发政策的要求,工艺条件的限制等射孔不完善或孔密低,根据生产情况 补射开一些层或加密射孔的一种措施。
三.5上返:是指封住原生产层段返至上一个层段生产的措施。
2解堵:一般指近井地带储层因生产过程、修井作业等造成污染。通过物理, 化学方法解除污染堵塞的常规措施,酸化属于解堵类型的措施。
3.2.采油井措施的选井条件
油井措施类型中水力压裂、酸化、堵水措施要考虑有液体进 入储层,所以一般情况下,要考虑有足够的地层能量,越是 接近原始压力系数越有利于压裂、酸化液和堵水剂在不需要 堵水层的返排。
其他类的措施选井也要充分考虑油井能量,地层能量过低极 易在作业时造成储层污染。
三.3措施前培养
1.油井措施分类
油井措施从措施方式上讲大致有水力压裂, 解堵(物理、化学)、调层、补层、补孔, 上返、回采、合采、堵水(物理、化学)、 挤油、挤液、卡隔水、分采、调参(井下、 地面)、转采、大修等。
油井工况分析思路和方法
汇报提纲
第一部分 简述油井工况 第二部分 油井工况分析的基本思路 第三部分 工况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部分 工况分析工作如何开展
井眼、油层近井地段
泵及尾管
管、杆、液
抽油机设备、井口、地面流程
油井工况,即油井工作状况,关乎油井生产的各个方面的工作状况都是属于油井的工况。
1.3 系统效率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节点系统分析
抽油机、电动机、配电箱和井口装置组成地面部分,抽油杆、油管、泵组成井下部分。 抽油机井系统能耗主要是抽油井正常生产时井下杆柱和液柱重量加载给电动机的负荷引起的能耗,其它系统能耗则是由于抽油机传动磨损,电动机自损耗以及井下管、杆、泵、液体间的摩擦阻力造成的能量消耗。 影响机采系统效率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设备因素 ——井况因素 ——技术管理水平。
结垢、腐蚀
结垢造成泵卡、凡尔垫、筛管堵;SRB造成的腐蚀加快;腐蚀导致抽油杆、油管损伤加快
功图、产液物性分析、作业描述
基本思路同上
气蚀、出砂
砂埋油层、砂卡等
功图、作业描述
功图上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气蚀、砂卡的现象,砂埋则需要依据作业描述推算砂埋周期
井筒状况中的工况问题及分析思路见下表:
1.3 系统效率
化验分析报告
井下资料
作业台账、井下描述、管杆组合、井下工具类型等
健康档案
测试资料
功图、液面、系统效率
测试记录、系统效率测试
生产管理资料
井组连通图、注水对应等
健康档案
二次处理资料
宏观控制图、生产曲线、憋压曲线、(参数表)、等
自行绘制、制作
3.分析思路探讨
尽管将工况分析分为三个体系,但是由于三个方面有一定的联系,又相对很独立,所以要选择合适的分析角度才能开展好系统分析的关键。 开展工况分析从形式上来分可分为:日常分析和总结性分析。不管是开展日常分析还是进行分析总结,均需要掌握很较丰富的工况分析技术,和清晰、完整的分析思路。 尽管确定了工况分析的三大体系,但针对三个方面开展的分析却很困难。 供排关系:定量分析油藏潜力和供液能力是难点,定性分析相对较为简单,但缺乏比较性; 井筒状况:对偏磨、结蜡、结垢、腐蚀等问题的定量或定性分析均较难,对漏失的判断相对较容易; 系统效率:测试资料的缺乏导致对系统效率分析难以系统开展。 本着“确保正常生产井能够持续高效生产;及时发现异常井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加以治理,使之转为正常、高效生产;对潜力井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整和挖潜措施,充分发挥油井的生产能力” 的工作目标,工况分析应针对突出问题,快捷、准确地发现,并制定对策。所以需要总结一套较成熟的分析思路非常必要。
油井操作规程
油井操作规程油井操作规程是针对油井开采作业的一套操作规范和流程,旨在确保油井操作的安全、高效和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份简要的油井操作规程,共1200字。
一、安全操作1. 操作人员应熟悉并遵守石油行业的相关法规、规范和公司的安全标准。
2. 操作前应对井口区域进行检查,确保周围环境安全无隐患。
3. 操作人员应佩戴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4. 在操作过程中,切勿随意拆卸或更换设备,必须经过授权和检查后方可进行。
5. 在进行井口操作时,请确保安全线及井口周围区域无抛物或人员站立,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6. 在操作井口设备时,务必确保设备停止运转并锁定,严禁任何形式的非法入井或非法作业。
7. 在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相关人员汇报和寻求帮助。
二、设备操作1. 在操作前,必须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在操作设备时,应按照操作手册和相关规范进行,严禁违规操作。
3. 所有涉及液压、气压、电气的设备操作必须有人进行监控,确保操作过程安全无风险。
4. 在操作液压设备时,必须保证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和工作压力的正常范围。
5. 在操作气动设备时,应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范,确保气源的安全和操作的准确性。
6. 在操作电气设备时,应遵守相关电气安全操作规范,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7. 在设备故障、损坏或停机时,应及时停止操作,并进行设备检修或更换。
三、井筒操作1. 在进行下井作业前,必须进行井下检修和通风,确保井下环境安全。
2. 在进行井筒操作时,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操作手册进行,确保作业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在进行井筒操作前,必须将相关设备主动切断电源,确保电气安全。
4. 在进行井筒作业时,必须确保井口区域无滑倒物和堆积杂物,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5. 在进行井筒作业时,必须配备专用照明设备,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充分明亮。
6. 在进行井筒作业时,必须设置合理的防坠设施,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油井产量计算公式
油井产量计算公式一、背景介绍油井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从油井中开采出的石油量。
它是衡量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了解油井产量的计算方法,有助于我们评估油田的开发潜力以及优化生产管理。
油井产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油井产量 = 井口流量× 日生产时间其中,井口流量表示单位时间内从油井井口流出的石油量,通常以标准立方米/日(Sm3/d)或桶/日(BPD)为单位;日生产时间表示油井每天开采的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三、井口流量的计算井口流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油井的动态产能、油井储层的渗透率、油井的虚吸能力等。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 动态产能:动态产能是指油井在一定时间内的最大产能,一般通过油井试油或历史生产数据来确定。
2. 渗透率:渗透率是指储层岩石对流体渗流的能力,其数值通常以毫达西(md)为单位。
根据渗透率和储层面积,可以计算出储层的渗流能力。
3. 虚吸能力:虚吸能力是指油井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排出的流体量。
虚吸能力受到油井的地下压力、油层厚度、地层渗透率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计算出井口流量。
四、日生产时间的确定日生产时间通常是指油井每天正常开采的时间,一般以小时为单位。
但实际情况中,油井可能会因为维修、停产等原因而中断生产。
因此,在计算油井产量时,需要排除这些中断时间,只计算油井正常开采的时间。
五、应用举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油井产量的计算方法,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某油井的井口流量为1000 Sm3/d,日生产时间为24小时。
那么,该油井的产量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如下:油井产量= 1000 Sm3/d × 24小时 = 24000 Sm3六、总结油井产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其中,井口流量和日生产时间是核心要素。
通过合理计算油井产量,可以更好地评估油田的开发潜力,并为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油井产量计算的基本原理,对于油田开发和生产管理有所启发。
第六章 油井生产技术原理
第六章
油井生产技术原理
第一节 完井与试油
第二节 油井流入动态 第三节 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第四节 深井泵采油技术原理
第三节
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后具有的压力,是油藏流体沿井筒向上流动 的动力。无论井底压力高于还是低于泡点压力,流体将以多相混合物沿 井筒向上流动,流体是否能够流出井口,或进一步通过地面管线流到计 量站,取决于流体沿井筒中压力损失。因此研究和掌握气液混合物在油 管中的流动规律,对于控制和调节油井工作方式,以获得最大产量具有 重要意义。
⒈导管 用以保护井口附近的地表层,并建立泥浆循环。下 入深度取决于硬质地层的深度,约小于四十米。 ⒉表层套管
巩固上部比较疏松易塌不稳定岩层,安装封井器等 井口设备,下入深度一般为30~100米;
⒊技术套管 用于封隔某些难以控制的复杂地层,保证钻进顺利 进行,一般不下入技术套管,对于塌、漏、喷、卡等复 杂情况,可以通过调节泥浆性能来控制。 ⒋油层套管 钻开油层后必须下入的一层套管,用以封隔油气水 层,保证油井正常生产。
第一节 完井与试油
第二节 油井流入动态 第三节 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第四节 深井泵采油技术原理
第二节
油井流入动态
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随井底流动压力 的变化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对油井的供给能力;表 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称为流入动态曲线(Inflow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Curve),简称IPR曲线。 油井流入动态关系是采油工程优化设计的基础,其重 要作用在于它以产量随流压变化的形式提供了不同 采油方式优化设计的边界条件;油井产能在整个开 发过程中是不断 变化的,但由于多井间能量传递的屏蔽效应,使得油井产能主要反映油井附近 地层能量供给和附近井的注采状况,而与远处的地层和井况没有关系;因此油 井产能在一定时间阶段内是相对稳定的。图6-11为典型的流入动态曲线,可以 看出,IPR曲线的基本形状与油藏驱动类型有关。
油井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规范油井管理工作,保障油井设施的安全运行和生产效率,制定本油井管理制度。
二、管理职责1. 管理人员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保障油井设施的安全运行。
2. 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油井设施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跟进并解决。
3. 管理人员应指导作业人员遵守操作规程,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 管理人员应组织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水平。
三、设施管理1. 油井设施应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设施的完好和稳定性。
2. 油井设施应设有防溢流装置和安全保护设备,确保油井安全生产。
3. 油井设施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4. 油井设施应定期进行电气安全检查,确保设施的电气设备安全运行。
四、作业管理1. 进出井口的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作业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2. 进出井口的作业人员应接受油井安全操作培训,掌握安全操作程序和技能。
3. 进出井口的作业人员应遵守现场作业规程,严格执行操作程序,确保作业安全。
五、风险管理1. 管理人员应评估油井设施和作业环境的安全风险,采取措施减少风险。
2. 管理人员应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及时处理,保障生产的安全。
3. 管理人员应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处理能力。
六、信息管理1. 油井设施的运行状态应定期记录,建立设备档案和运行记录。
2. 油井设施的故障和维修情况应及时记录,形成完整的维修记录。
3. 油井设施的安全检查情况应及时记录,建立安全检查档案。
1. 油井管理人员应定期对现场作业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跟进解决。
2. 油井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油井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3. 油井管理人员应对员工进行安全检查和考核,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水平。
八、处罚制度1. 对违反油井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按照公司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
2. 对发生安全事故的油井设施和作业人员,将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和处罚。
油水井基本知识
油水井基本知识油水井基本知识1、油井总井数所有自喷井、抽油机井、电潜泵井、螺杆泵井和采取其他方式抽油的井的总和。
反映整个油田的油井总数量。
油井总井数是由开井数、关井数组成。
关井数包括计划关井数、停产井数、待废弃井关井数。
其中,待废弃井指已向股份公司申请报废,但尚未批复的油气水井,视同计划关井(此类井数很少)。
指在没有特殊指明的情况下,油水井总井数不包含已废弃井及其再利用井。
2、自喷井利用地层本身的天然能量使油喷至地面的油井。
3、抽油机井依靠抽油机和井下有杆泵将油从地层采到地面的油井。
当前这种抽油井占主导地位。
抽油机井按照抽油杆分类为普通钢杆井、高强度杆井、玻璃钢杆井、空心杆井、电热杆井、连续杆井及其它杆柱类井。
抽油泵由抽油杆带动上下运动,抽吸井内原油,它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
管式泵是抽油泵井最常见的一种。
3.1 普通钢杆采用杆柱等级为C、D、K级的采油的油井;普通钢杆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直径小,使用范围广,约占有杆泵抽油井的90%以上,按照不同的强度和使用条件分为:C、D、K三个等级,机械性能如下表所示:钢级抗拉强度MPa屈服强度MPa使用范围 C620~794412轻、中负荷油井D794~965620重负荷油井K588~794372轻、中负荷并有腐蚀介质的油井3.2 高强度杆杆柱用等级为H级及以上杆进行采油的油井;H 级高强度抽油杆,是用D级抽油杆经表面高频淬火处理,其抗拉强度提到1020MPa,承载能力比D级抽油杆提高20%左右,适用于深井、稠油井和大泵强采井。
3.3 玻璃钢杆杆柱中采用玻璃钢抽油杆采油的油井;玻璃钢抽油杆是由玻璃钢杆体和两端带抽油杆标准外螺纹(尺寸与普通钢抽油杆相同)的钢接头组合构成。
它具有重量轻、可实现超冲程、弹性好,抗腐蚀、疲劳性能好,没有疲劳极限等优点,因而可减少设备投资、节省能源和增加下泵深度,适用于抽汲腐蚀介质,但也因价格贵,不能承受轴向压缩载荷和高温(大于95℃),而且报废杆不能溶化回收利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
第一章油井完井概述
第⼀章油井完井概述第⼀章油井完井概述§1—1 油井基本知识凡是属于进⾏⽯油勘探、索取油(⽓)层地质资料和开采⽯油、天然⽓所钻凿的岩⽯通道,统称为⽯油井。
⼀.⽯油井的作⽤1.获取⽯油勘探所需要的地质资料,发现和评价油⽓⽥。
2.开采地下油⽓层中的⽯油和天然⽓。
3.检查注⽔开发油⽥⽔线推进情况。
4.改造油层。
5.利⽤⽯油报废井往地层⾥注⽔、注⽓。
⼆.⽯油井的钻凿1.钻井应⽤钻井机械设备向地下岩层钻凿孔眼,并采⽤⼀定的⼯艺技术措施与⽅法是之构成地⾯到地下油(⽓)层通道的⼯艺过程。
2.钻井⼯艺过程钻前准备,钻进和完钻三个阶段(1)基本概念:井⼝:井眼顶部;井底:井眼底部;井径:井眼直径⼤⼩;井壁:井眼周壁;井段:井⾝某段;井⾝:整个井筒。
(2)⽅补⼼:旋转钻井时,带动井下钻具旋转的转盘中间⽤来卡住⽅钻杆的部件。
⽅补⼼顶⾯是计算井深的起点。
(3)完钻井深:从转盘⽅补⼼上平⾯到井底的距离。
正常情况下,每⼝井都必须钻达设计完钻井深。
钻井过程⽐较复杂,易出现井喷和卡钻事故。
三.井的类型1.根据井的作⽤分类井筒基本概念采油井(油井):开采地下原油钻凿的井眼。
分为:⾃喷井、⾮⾃喷井。
采⽓井(⽓井):开采地下天然⽓钻凿的井眼。
注⽔井:注⽔开发油⽥,为给地层注⽔补充能量⽽钻凿的井眼。
⽔源井(⽔井、热⽔井):为注⽔⽤⽔、油⽥⼯业⽤⽔和民⽤⽔提供充⾜⽔源⽽钻凿的井眼。
观察井(实验井):开发过程中,为了解油层动态、油⽓⽔运动规律和变化情况⽽钻凿的井眼。
探井、了解地层的年代、岩性、厚度、⽣储盖的组合和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剖⾯局部构造⽽钻凿的井眼。
2.根据井的深度分类浅井:井深:500~1000⽶。
中深井:井深:1000~2500⽶。
深井:井深:2500~4000⽶。
超深井:井深:4000⽶以上。
3.根据井眼轨迹分类垂直井:井斜⾓⼩于150。
⽔平井:在钻到⽬的层位时,井斜⾓超过850,并进⽬的层⽔平钻进距离超过10倍以上由层厚度。
油水井基本知识
油水井基本知识1、油井总井数所有自喷井、抽油机井、电潜泵井、螺杆泵井和采取其他方式抽油的井的总和。
反映整个油田的油井总数量。
油井总井数是由开井数、关井数组成。
关井数包括计划关井数、停产井数、待废弃井关井数。
其中,待废弃井指已向股份公司申请报废,但尚未批复的油气水井,视同计划关井(此类井数很少)。
指在没有特殊指明的情况下,油水井总井数不包含已废弃井及其再利用井。
2、自喷井利用地层本身的天然能量使油喷至地面的油井。
3、抽油机井依靠抽油机和井下有杆泵将油从地层采到地面的油井。
当前这种抽油井占主导地位。
抽油机井按照抽油杆分类为普通钢杆井、高强度杆井、玻璃钢杆井、空心杆井、电热杆井、连续杆井及其它杆柱类井。
抽油泵由抽油杆带动上下运动,抽吸井内原油,它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
管式泵是抽油泵井最常见的一种。
3.1 普通钢杆采用杆柱等级为C、D、K级的采油的油井;普通钢杆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直径小,使用范围广,约占有杆泵抽油井的90%以上,按照不同的强度和使用条件分为:C、D、K三个等级,机械性能如下表所示:钢级抗拉强度MPa屈服强度MPa使用范围C620~794412轻、中负荷油井D794~965620重负荷油井K588~794372轻、中负荷并有腐蚀介质的油井3.2 高强度杆杆柱用等级为H级及以上杆进行采油的油井;H级高强度抽油杆,是用D级抽油杆经表面高频淬火处理,其抗拉强度提到1020MPa,承载能力比D级抽油杆提高20%左右,适用于深井、稠油井和大泵强采井。
3.3 玻璃钢杆杆柱中采用玻璃钢抽油杆采油的油井;玻璃钢抽油杆是由玻璃钢杆体和两端带抽油杆标准外螺纹(尺寸与普通钢抽油杆相同)的钢接头组合构成。
它具有重量轻、可实现超冲程、弹性好,抗腐蚀、疲劳性能好,没有疲劳极限等优点,因而可减少设备投资、节省能源和增加下泵深度,适用于抽汲腐蚀介质,但也因价格贵,不能承受轴向压缩载荷和高温(大于95℃),而且报废杆不能溶化回收利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
油田 井口 压力 标准
油田井口压力标准油田井口压力是指油井中的压力,它是油气开采的重要参数之一。
油田井口压力的控制对于提高油气产量,延长油井寿命,保证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油田井口压力的定义、分类、测量和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油田井口压力指的是井筒内静止液体或气体所产生的压力。
其大小与井底压力、油井具体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的油井井口压力大小不同,但都有一个合理的标准范围。
油田井口压力的分类主要有超压井、压力平衡井和井口气感能变的井等。
超压井是指井口压力超过最大允许承压,可能导致井口破裂的情况。
压力平衡井是指井口压力与大地水平压力平衡的井,一般用于地下储层压力测试。
井口气感能变的井是指由于地下储层的发育和运动,井口压力发生较大变化的井。
油田井口压力的测量是为了掌握井口压力的实时变化情况,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悬浮子测井、井口流量计测量等。
悬浮子测井是通过在油井中悬挂测压器,测量井口压力的一种方法。
井口流量计测量是通过安装在油井上的流量计来实时测量井口的流量和压力。
这些测量方法可以提供给工程师们关于井口压力变化的信息,为油气开采的调控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对于油田井口压力的控制,常用的控制方法有增加注水、改变生产工艺、调整开停井策略等。
增加注水是通过在油井中注入水来增加井口压力的方法。
改变生产工艺是通过改变油井的生产工艺,来控制井口压力的变化。
调整开停井策略是通过合理安排油井的开停井时间和序列,来控制油井的产量和井口压力。
油田井口压力的控制标准是根据油井的具体情况和油气生产的需要来制定的。
一般来说,油井的井口压力应在合理的范围内,既保证了油井的安全运营,又提高了油井的产能。
井口压力标准的具体数值会根据油井的类型和工程要求来确定,一般由油田开发公司和相关专家共同制定。
总之,油田井口压力是油气开采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对于提高产量、延长井寿命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井口压力掌控和控制标准的制定,是油气开采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油井基本流动规律
⎝ ⎝ 第一章 油井根本流淌规律油井生产系统可分为三个子系统:从油藏到井底的流淌——油层中渗流;从井底到 井口的流淌——井筒中流淌;从井口到地面计量站分别器的流淌——在地面管线中的水平或 倾斜管流。
有些油井为了使其稳定生产和安全性考虑,还会有通过油嘴以及井下安全阀的流 动——嘴流〔节流〕。
为此,本章将分别介绍油井生产系统的三个根本流淌过程〔油层渗流、气液两相管流及嘴流〕的动态规律及计算方法。
第一节 油井流入动态原油从油层到井底通过多孔介质〔含裂缝〕的渗流是油井生产系统的第一个流淌过程。
生疏把握这一渗流过程的特性是进展油井举升系统工艺设计和动态分析的根底。
油井的产量 主要取决于油层性质、完井条件和井底流淌压力。
油井流入动态是指在肯定地层压力下,油 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 图示为流入动态曲线, 简称 IPR 〔 Inflow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曲线。
典型的IPR 曲线如图 1-1 所示,其横坐标为油井产液量〔标准状态下〕,纵坐标为井底流压p (表压)。
当井底压力为平均地层压力 p r 时〔即生产压差p r- pwf= 0 〕,wf无流体流入井筒,故产量为零。
随着井底流压降低,油井产量随生产压差的增大而增大。
当 井底流压降至大气压(p =0)时,油井产量到达最大q ,而它表示油层的潜在产能。
wfmax就单井而言,IPR 曲线反映了油层向井的供给力量〔即产能〕。
如图1-1 所示,IPR曲线的根本外形与油藏驱动类型有关,其定量关系涉及油藏压力、渗透率、流体物性、含水率及完井状况等。
在渗流力学中已具体争论了这方面的相应理论。
下面仅从争论油井生产系统动态的角度,争论不同油层条件下的流入动态曲线及其绘制方法。
一、单相原油流入动态1. 符合线性渗流规律的流入动态依据达西定律,定压边界圆形油层中心一口垂直井,稳态流淌条件下的产量为CKh ( p - p )q = rwfo⎛ r 1 ⎫ μ B ln e - + S ⎪〔1-1〕o o r 2 w对于圆形封闭油层,即泄流边缘上没有液体流过,拟稳态条件下的产量为CKh ( p - p )q = rwfoμ ⎛ r 3 ⎫B ln e - + S ⎪〔1-1a 〕式中 q——油井原油产量〔地面〕; o o r 4 woK ——油层渗透率。
石油行业油井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石油行业油井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一、前言石油行业油井作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涉及到高温、高压等危险情况,因此,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制定并严格执行油井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石油行业油井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二、人员安全1. 岗前培训:每位参与油井作业的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岗前培训,了解并掌握与油井作业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
2. 保护装备:工作人员在进行作业时,必须穿戴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安全帽、防滑鞋等。
同时,应保证这些装备的正常使用和定期检查。
3. 作业许可证:工作人员需要持有效的作业许可证方可参与油井作业,且必须按照许可证所规定的权限和范围进行工作。
三、场地安全1. 周边环境检查:在开始作业前,必须对油井周边的环境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任何可燃或有毒气体泄漏的情况。
2. 管线标记:对于地下管线,应进行明显的标记,以防止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因不慎造成破坏或事故。
3. 油井平台:油井作业平台应保持干净整洁,严禁放置杂物。
所有操作场所周边必须设置防护栏杆,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四、操作安全1. 作业指导书:每次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包括具体作业步骤、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等内容,并确保作业人员理解并按照指导书进行操作。
2. 操作流程:在进行油井作业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并禁止擅自改变或超出操作范围。
3. 检查设备:油井作业前,必须对相关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无故障且能正常运转。
对于有异常情况的设备,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4. 灭火设备:油井作业现场必须配备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保持灭火器材的可用状态。
五、应急措施1. 应急预案:油井作业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交流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泄漏、爆炸等应急情况的处理程序,以及求救方法和沟通手段。
2. 演练演习: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3. 事故报告:对于发生的任何事故,必须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并填写详细的事故报告,以便事后调查和分析。
油井的管理和防护方法
油井的管理和防护方法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气)水井经过长期的生产,不仅地下状况在不断地转变着,而且井的本身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同时,由于人为的因素、自然灾难(地震)等的影响,也会使油水井消失简单状况,甚至发生井下事故。
在这些状况下,油水井就会由正常生产状态变为不正常状态,导致停产、停注,影响到油田生产的正常进行。
泵是机械采油中常常使用的工具,它在井下长期工作,会受到腐蚀和磨损,会造成零部件失效,这就需要将这些泵起出地面进行检修或更换。
砂岩油藏在油井中出砂是常见的状况,砂子的危害比较大:一是掩埋油层及堵塞油管出油通道,二是简单掩埋和卡住井下管柱造成井下事故,三是磨损与破坏井下设备和工具,这些都影响到油井的产量。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假如油井大量出水,就会给原油生产带来严峻的危害。
因而,对大量出水的油井必需实行治水措施。
套管一旦损坏,有可能造成井内液体的大量漏失,井口压力降低,注水井泵压下降,注水量增加,产量削减,严峻时井口地面四周冒油气,或者套管下陷。
因此要对套管进行修复。
1.设备搬迁安装过程中的平安留意事项接到修井任务后要到现场进行勘察,为现场施工做好预备。
需要拖拉机平整井场时要留意地下管线,防止压断或铲漏;设备搬迁时,值班房的拖钩要系保险绳,拖运时值班房内严禁坐人;值班房要摆在井场上风向,距井口不得小于20米;井场照明及值班房用电必需符合平安标准,输电线架空拉设,井场内线路要全部为电缆线,并且不得有中间接头,电气设备要安装漏电爱护器,雷雨天气应特殊留意用电平安;通井机在井场间搬迁,需要用平板拖车(也称为背车,这种车辆能将其他车辆背来背去)运输,在通井机上下拖车时要有专人指挥,通井机靠近爬梯时要停车观看,确认履带对准爬梯后再往上爬;抽穿钢丝绳是利用钢丝绳把通井机、井架天车、游车联系起来,构成起升系统,穿钢丝绳时,天车上的操作者不能用手扶、撑钢丝绳,防止挤伤手臂;钢丝绳跳槽时应准时告知地面人员停止抽拉,严禁在游车大钩处于悬吊状态时进行处理,应将游车大钩固定在井架上(即卸载后)再进行处理。
油井的管理和防护方法(三篇)
油井的管理和防护方法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气)水井经过长期的生产,不仅地下情况在不断地改变着,而且井的本身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同时,由于人为的因素、自然灾害(地震)等的影响,也会使油水井出现复杂情况,甚至发生井下事故。
在这些情况下,油水井就会由正常生产状态变为不正常状态,导致停产、停注,影响到油田生产的正常进行。
泵是机械采油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它在井下长期工作,会受到腐蚀和磨损,会造成零部件失效,这就需要将这些泵起出地面进行检修或更换。
砂岩油藏在油井中出砂是常见的情况,砂子的危害比较大:一是掩埋油层及堵塞油管出油通道,二是容易掩埋和卡住井下管柱造成井下事故,三是磨损与破坏井下设备和工具,这些都影响到油井的产量。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如果油井大量出水,就会给原油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
因而,对大量出水的油井必须采取治水措施。
套管一旦损坏,有可能造成井内液体的大量漏失,井口压力降低,注水井泵压下降,注水量增加,产量减少,严重时井口地面附近冒油气,或者套管下陷。
因此要对套管进行修复。
1.设备搬迁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接到修井任务后要到现场进行勘察,为现场施工做好准备。
需要拖拉机平整井场时要注意地下管线,防止压断或铲漏;设备搬迁时,值班房的拖钩要系保险绳,拖运时值班房内严禁坐人;值班房要摆在井场上风向,距井口不得小于20米;井场照明及值班房用电必须符合安全标准,输电线架空拉设,井场内线路要全部为电缆线,并且不得有中间接头,电气设备要安装漏电保护器,雷雨天气应特别注意用电安全;通井机在井场间搬迁,需要用平板拖车(也称为背车,这种车辆能将其他车辆背来背去)运输,在通井机上下拖车时要有专人指挥,通井机靠近爬梯时要停车观察,确认履带对准爬梯后再往上爬;抽穿钢丝绳是利用钢丝绳把通井机、井架天车、游车联系起来,构成起升系统,穿钢丝绳时,天车上的操作者不能用手扶、撑钢丝绳,防止挤伤手臂;钢丝绳跳槽时应及时告知地面人员停止抽拉,严禁在游车大钩处于悬吊状态时进行处理,应将游车大钩固定在井架上(即卸载后)再进行处理。
排油井的操作流程
排油井的操作流程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
钻井:经过石油工作者的勘探会发现储油区块,利用专用设备和技术,在预先选定的地表位置处,向下或一侧钻出一定直径的圆柱孔眼,并钻达地下油气层的工作,称为钻井。
录井:录井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中最基本的技术,是发现、评估油气藏最及时、最直接的手段。
完井:根据油气层的地质特性和开发开采的技术要求,在井底建立油气层与油气井井筒之间的合理连通渠道或连通方式的过程叫做完井。
油气集输:油气收集流程----油井至联合站,油气处理流程----联合站内流程,油气输送流程----联合站至原油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井、计量站、集中处理站是收集油气并对油气进行初步加工的主要场所,它们之间由油气收集和输送管线联接。
1、油井
采油井分两种类型:即自喷井和机械采油井。
自喷井井口的设备一般有采油树、清蜡设备(如:绞车、钢丝、刮蜡片)、油嘴、水套加热炉、油气计量分离器等(井口房和值班房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社会因素考虑是否设置)。
机械采油井目前一般采用有深井泵(即管式泵)、水力活塞泵、电动潜油泵和射流泵四种采油方式。
机械采油井场的工艺设备和辅助设备主要有:采油树、油气计量分离器、加热和清蜡设备及采油机械。
2、计量站
计量站的作用主要是计量油井油气产量,并将一定数量(7~14口)油井的油气汇集起来,再通过管道输送到油气处理站。
另外,计量站还向井口加热设备提供燃料等。
计量站的种类,按建筑结构分有:砖混结构、大板结构和列车式;按工艺流程分有:单管计量站、双管计量站和三管计量站。
计量站的设施,一般有各井来油管汇(也叫总机关)、计量分离器、加热炉、计量仪表等。
3、联合站(集中处理站)
集中处理站包括:油气工艺系统、公用工程(供电、供排水、供热、通讯、采暖、通风、道路、土建等)、供注水、污水处理、消防、变电以及必要的生产设施。
集中处理站的主要设备有:分离器、含水油缓冲罐、脱水泵、脱水加热炉、脱水器、原油缓冲罐、稳定塔送料泵、稳定塔、稳定塔加热炉、稳定原油储罐、外输泵、流量计、污水缓冲罐、污水泵等。
脱水工艺技术有:
沉降分离脱水。
这是利用水重油轻的原理,在原油通过一个特定的装置时,使水下沉,油、水分开。
这也是所有原油脱水的基本过程。
化学破乳脱水。
即利用化学药剂,使乳化状态的油水实行分离。
化学破乳是原油脱水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破乳手段。
电破乳脱水。
用于电破乳的高强度电场,有交流电,直流电、交一直流电和脉冲供电等数种。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电离子的作用,促使油、水离子的分离。
润湿聚结破乳。
在原油脱水和原油稳定过程中,加热有利于原油粘度的降低和提高轻质组份的挥发程度。
这也就促使了油水分离。
原油脱水甚费能源,为了充分利用能源,原油脱水装置与原油稳定装置一般都放在一起。
为了节约能源,降低油气挥发损耗,通过原油稳定回收轻质烃类,油田原油脱水工艺流程已趋向于“无罐密闭化”。
无罐流程的显著特点就是密闭程度高,油气无挥发损耗。
在流程密闭过程中,原油脱水工艺流程的密闭是一个关键环节,因为它的运行温度较高,停留时间又长,油气容易挥发损耗。
据测定,若采用不密闭流程,脱水环节的油气损耗约占总损耗的50%。
原油脱水设备则是脱水技术的体现,它在原油脱水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项脱水设备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脱水的效果、效率和原油的质量,以及生产运行成本,进而影响原油脱水生产的总经济效益。
因此,人们结合油气集输与处理工艺流程逐渐走向“无罐化”,即不再使用储罐式沉降分离设备,而较普遍地采用了耐压沉降分离设备,研制了先进的大型的脱水耐压容器。
电脱水器是至今效率最高,处理能力最强,依靠电场的作用对原油进行脱水的先进设备。
电脱水器的形式有好多种,如:管道式、储罐式、立式园筒形、球形等。
随
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经过不断地实践与总结,趋向于大批采用卧式园筒形电脱水器。
它的处理规模与生产质量均已达到较高水平,每台设备每小时的处理能力就能达到设备容积的好几倍,净化油含水率可降到0.03%以下。
为了加快油田建设速度,提高脱水设备的施工予制化程度,将卧式电脱水器、油气分离器、火筒加热炉、沉降脱水器等四种设备有机的组合为一体,这种四合一设备,不仅结构紧凑,而且节约了大量的管线、阀门、动力设备,特别是油田规模多变的情况下,这种合一设备可以根据生产规模的需要增加或减少设置台数,所以说它具有较大的机动灵活性。
原油稳定就是把油田上密闭集输起来的原油经过密闭处理,从原油中把轻质烃类如: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分离出来并加以回收利用。
这样,原油就相对的减少了挥发作用,也降低了蒸发造成的损耗,使之稳定。
原油稳定是减少蒸发损耗的治本办法。
但是,经过稳定的原油在储运中还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密闭输送、浮顶罐储存等。
原油稳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回收大量轻烃作化工原料,同时,可使原油安全储运,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原油稳定的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大致有以下四种:
一是,负压分离稳定法。
原油经油气分离和脱水之后,再进入原油稳定塔,在负压条件下进行一次闪蒸脱除挥发性轻烃,从而使原油达到稳定。
负压分离稳定法主要用于含轻烃较少的原油。
二是,加热闪蒸稳定法。
这种稳定方法是先把油气分离和脱水后的原油加热,然后在微正压下闪蒸分离,使之达到闪蒸稳定。
三是,分馏稳定法。
经过油气分离、脱水后的原油通过分馏塔,以不同的温度,多次气化、冷凝,使轻重组分分离。
这个轻重组分分离的过程称为分馏稳定法。
这种方法稳定的原油质量比其它几种方法都好。
此种稳定方法主要适用于含轻烃较多的原油(每吨原油脱气量达10立方米或更高时使用此法更好)。
四是,多级分离稳定法。
此稳定法运用高压下开采的油田。
一般采用3~4级分离,最多分离级达6~7级。
分离的级数多,投资就大。
稳定方法的选择是根据具体条件综合考虑,需要时也可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石油加工炼制
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直接利用的途径很少,只能用作燃料来烧锅炉。
这样使用石油,是很大的浪费。
将石油加工成不同的产品,则能物尽其用,可以充分发挥其效能。
把预处理后的原油送到煤油厂进行加工,生产出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及沥青等。
各煤油厂的总流程不尽相同,有的简单些,有的复杂些,生产燃料用油的石油炼制流程中有三个装置,即蒸馏、裂化、焦化的装置。
生产润滑油的装置主要有四个,即丙烷脱沥青、溶剂脱蜡、溶剂精制和白土精制。
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
一般石油的沸点范围在摄氏30度到摄氏600度左右。
它是不同沸点的、大大小小的烃混合在一起的混合物,烃的沸点随碳数增加而增高。
例如,含有5个碳的烃(叫戌烷),只要加热到摄氏36度就沸腾;而含有十二个碳的烃(叫十二烷),则要加热到摄氏216度才能沸腾。
这样,把石油加热后,就能按各类烃沸点高低不同依次蒸发出来。
加工石油的炼油厂,就是利用石油的这个特点,而使大量石油去经历不同温度的过程,便就能得到不同的产品了。
在炼油厂中,都有一个高瘦和一个矮胖,这样的两个直立着的设备,这就叫蒸馏塔。
高瘦者叫常压分馏塔(简称常压塔);矮胖者叫减压分馏塔(简称减压塔)。
石油经过加热炉加热后,先送到常压塔,再将常压塔塔底的产物,经加热炉再加热后送入减压塔。
这个过程在炼
油厂就叫蒸馏过程。
在通常情况下,石油被加热到摄氏350度送入常压塔,其中沸点较低的烃,即被汽化上升,经过一层一层的塔盘直达塔顶。
由于塔体的温度由下而上是逐渐降低的,所以,当石油蒸汽自下而上经过塔盘时,不同的烃就按各自沸点的高低分别在不同温度的塔盘里凝结成液体。
这样,就使得石油"大家庭"中的烃成员实现了第一次"分家"。
人们即在其中获得了不同的产品。
留在塔底的是没有被汽化、沸点在摄氏300度以上的重油。
对于常压塔底的重油,因为它们都是一些沸点很高的烃类,如果在常玉下进一步提高温度,也可以把它们分解开来,但不能变成蒸气蒸发出来。
大家都知道,在高山上可以降低水的沸点。
也就是说,大气压力愈低,水的沸点就愈低。
同样的道理,人们就没法降低加热炉和分馏塔里的压力,使重油的沸点降低,进二步给重油中烃"成员"分家。
进而就获得了润滑油产物。
由于这部分产物蜡较高,所以又叫蜡油。
从蒸馏过程得到的产物,通常称做直馏产品,这是人们促使石油"大家庭"在第一次"分家"中所获得的第一代产品。
这些产品的数量有限。
从我国的石油组分来说,一般可获得25~40%的直馏轻质油品和20%~30%的蜡油。
也就是说炼制一百吨石油,只能拿到二十五到四十吨的轻质油品和二、三十吨的蜡油。
蒸馏剩下的渣油,虽然可供锅炉、电站等当燃料;但显然没有合理充分地利用宝贵的石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