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第二学期数学教案
学前班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学前班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导语:学前教育在培养幼儿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数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数学教育,幼儿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观察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本篇文档将介绍学前班数学第二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学前班数学教育的特点学前班的幼儿正处于敏感期,他们对于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认知能力较强。
因此,数学教育应在幼儿生活的日常环境中展开,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学前班数学第二学期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2. 培养幼儿对形状、大小、颜色等几何概念的理解。
3. 培养幼儿对简单加减法的掌握。
4. 培养幼儿对时间、空间的概念的理解。
5. 培养幼儿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前班数学第二学期教学内容1. 数字认知与操作教师将通过游戏和实物教具来帮助幼儿了解数字的性质、大小顺序和数量关系。
幼儿通过有趣的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字认知和操作能力。
例如,通过数数游戏、配对游戏、猜数字游戏等,让幼儿在有趣的环境中学习和巩固数字的概念。
2. 形状与几何概念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幼儿将学习不同形状的基本特征和几何概念。
教师将与幼儿一起进行形状的识别游戏、几何图形拼接游戏等,帮助幼儿掌握不同形状的名称、特征和分类方法。
3. 简单加减法在幼儿认识数字的基础上,可以开始引入简单的加减法概念。
通过使用教具、实物和游戏,让幼儿学习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原理。
例如,通过玩具、小饼干等实物计数,让幼儿体会加法的概念;通过游戏和故事来引入减法的概念。
4. 时间与空间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观察力和经验,让他们感知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例如,通过观察天气、季节的变化,让幼儿了解时间的概念;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幼儿探索并认识空间的概念。
5. 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通过丰富的观察材料、游戏和故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合作活动来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创造力。
学前班数学教案(16篇)
学前班数学教案(16篇)学前班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退1”的连续退位减法,并正确地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2、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3、在合作学习中理解和把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重点把握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教法点拨法启发引导法学法观看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沟通法教具:小黑板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测评反思〔5分〕1、口算〔卡片〕70-532-5 24-22 35-844-6 63-4 86-7 48-16提问:个位不够减怎么办?2、列竖式计算〔板演〕68-34 98-57 54-18提问:笔算减法要留意什么?二、谈话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2分〕三、探究新知〔20分〕1、自学例1内容:22页画面23页例时间:8分钟方法:思索后,同桌沟通思索:〔1〕口述22页图中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2〕从昆明到丽江中途要经过哪里?〔3〕观看23页上线段图348千米表示什么?517千米表示什么?大理到丽江有多远?怎样列式?先估算下,再列竖式计算。
〔4〕个位上7-8不够减向十位退1,是17-8=9,那接下来该怎么做?〔5〕例1和前面的练习题54-18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2、沟通反馈:〔1〕同学汇报,重点说一说,怎样连续退位?个位:7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十,与个位的7相加得17,17-8=9,在个位上写9。
十位:先减去退位点1是0,0减4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十,与十位的0相加得10,10-4=6,在十位上写6。
百位:5先减去退位点1是4,4减去3得1,在百位上写1。
〔2〕例1和前面的练习题54-18 比较相同点:都是减法,都需要向前一位退1.不同点:54-18不连续退位,517-348连续退位。
3、老师总结:笔算减法,先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4、跟踪练习、反馈信息638 742 821- 59- 567 - 734①指名板演。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7篇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方案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方案精选7篇〔一〕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方案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支柱之一。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工具,更是一种深化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体系。
尤其是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数学教育不仅是一个学科的教育,更是一个思维才能和开展全面的综合教育。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方案。
1.培养孩子的观察才能和数感2.让孩子掌握根本数学概念, 例如:数目、加减、形状等3.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才能4.让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计算方法5.进步孩子的综合才能和学习兴趣1.数目认识通过数目一样、不同的练习,让孩子明确数目的概念,理解数字的意义。
2.形状认识让孩子学会观察不同形状,寻找形状中的共性和差异。
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绘制形状,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和自由创作才能。
3.加减法通过举办简单的理论活动,让孩子们初步理解加减法。
这些练习可以在游戏和童谣中进展,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4.计数方法老师会通过一些常见的用例来向学生展示计数方法,例如:星星、糖果等等。
通过这些有趣的教育,孩子们将可以轻松掌握计数的根本方法。
5.时间认识通过时间轴的讲解,让孩子们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观念,例如清晨、晚上、午饭等等。
此外,老师还会教授孩子们记时方法,如采用闹钟、日历等。
1.情景教学:在学习数目,形状等【关键词】:^p 语的时候,通常会采用系列教学练习的方法。
老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让孩子们在理论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同时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2.游戏教学:学前班的孩子不应该被严肃的教育方式所束缚,所以老师给孩子们设置一些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愉快的学习,同时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的知识。
3.手工制作:学前班的孩子们喜欢制作手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操作才能。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教给孩子们简单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同时加以稳固和练习。
学前班数学下册教案二:认识数字05
学前班数学下册教案二:认识数字0-5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数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对于学前班的孩子来说,认识0-5数字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起点。
因此,学前班数学下册教案二:认识数字0-5,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数字0、1、2、3、4、5,并能够用数字表示出物体的数量。
2.让学生能够识别数字0-5,并会用数字进行简单的减计算。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0-5,并能够用数字表示出物体的数量。
2.让学生识别数字0-5,并能够使用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
三、教学内容1.认识数字0-5a.教师通过介绍、游戏、图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数字0-5,并理解数字的意义和作用。
b.师可以用教具教学,让学生使用教具,比如数字拼图,让学生将数字0-5进行拼装,以帮助他们学习数字。
c.教师可以设置游戏环节,比如让学生在认识数字的基础上,进行“数物比大小”游戏,让学生将物品进行分类,然后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进行排列。
2. 数字的加减计算a.在学习认识数字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字加减计算,比如“1+1=2”、“3-1=2”,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字的意义和作用。
b.教师可以利用教具,比如珠子、算盘等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数字的加减计算。
c.配合教材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和课堂练习,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在进行学前班数学下册教案二:认识数字0-5的教学中,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的意义和作用。
比如:使用图片、游戏、教具等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字;使用课堂练习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五、教学评估在进行学前班数学下册教案二:认识数字0-5的教学时,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估,以检验他们对数字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比如:课堂测验、作业评估、练习题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估,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字。
学前班数学教案(优秀8篇)
学前班数学教案(优秀8篇)学前班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6、7;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3、会用手指头表示6、7;4、会写6和7。
教学重、难点:写6和7。
教学准备:课件、贴纸、数字卡片6和7、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习6—7 20分钟,写6、7 15分钟,5分钟互动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1——5。
2、请生用点点表示1——5。
3、看点点表示数字。
4、请生背数字儿歌。
5、看图填数字。
6、按顺序填顺序二、新授1、这是数字几?引出6(出示课件)。
用点点怎么表示?谁会用手指表示?6像什么?(6像口哨吹得响)(出示课件)谁会写6?来数数有几只口哨?2、看看老师的手指是几?引出7。
用点点表示。
数一数有几只口哨?谁还能数出7个其它物体?怎么写?像什么?(7像镰刀割小草)(出示课件)数镰刀。
三、巩固练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6、7。
四、作业写6和7各8排。
教学反思:学生基本上上都会写,但"7"有少数同学会写反。
学前班数学教案篇二眼下,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即将升入小学,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幼小衔接”是孩子面临的第一个转折,广大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做好各种准备呢?一、幼儿园和小学有什么不同?从学习环境看: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都非常美观、形象、富有童趣。
而小学教室一般由课本、黑板、桌椅、多媒体展台等教学设施构成,对孩子的吸引力降低。
从学习方式看: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础活动。
小学则以学习为主,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课程。
从师生关系上看: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
而在小学,老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上,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要比幼儿园老师相对减少。
从教学方法上看:幼儿园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
小学则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课堂大多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孩子还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
学前班数学下册教案7篇
学前班数学下册教案7篇学前班数学下册教案1活动目标: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6的形成,认识数字6,理解6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6教学难点:理解6的实际意义活动准备1、萝卜、青菜、磨菇卡片各6张,1—6数字卡片。
2、萝卜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上贴各种图形;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3、兔子拼图(幼儿人数的一半),反面划成6格,分别写上1—6的数字并剪开。
同样大小的底板图也划成相应的6格,画上1—6的圆点。
活动过程: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习6的数数,认识数字6)(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
出示数字6,认读数字6。
2、分萝卜:学习6的形成,数数。
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6份。
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6个图形,先贴5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5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6个圆形,把萝卜分成6份了。
幼儿操作:找图形贴到萝卜上。
3、拼小兔:复习认识数字1—6和6以内数数。
老师介绍玩法: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六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出示拼图6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6的数字)请兔宝宝将六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教学反思:学前班数学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巩固并复习10以内加减运算。
2、幼儿能通过感观、听觉神经系统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手指偶小猴一只。
教学过程:1、复习10以内的数的`分解。
游戏《拍手,对数》今天我们班来了一只小动物。
(教师出示手指偶小猴)小猴:嗨!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想和你们做个游戏,ok? (ok!)凑7)小猴先拍手,小朋友拍手次数与小猴拍手次数全起来是7,如小猴拍3下,幼儿拍4下;小猴拍2下,幼儿拍5下;小猴拍4下,幼儿拍3下;……合起来凑成6、5、8、9、4等同上法。
2024年学前班下学期数学教案
2024年学前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学前班数学课程标准》制定,涉及教材第四章《图形与空间》和第五章《数学应用》部分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图形的分类和特征;学习简单图形的拼接与分割;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使幼儿能够将所学图形进行拼接和分割。
3. 提高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分类和特征、图形的拼接与分割、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平面图形、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形卡片、七巧板、磁性教具。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 新知识学习(15分钟)(1)认识图形:教师展示图形卡片,让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特征。
(2)图形分类:让幼儿将相同形状的图形归类,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3)图形拼接与分割:利用七巧板,让幼儿动手操作,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图形拼接与分割的例题,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变化,培养空间想象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磁性教具,让幼儿动手操作,完成图形拼接与分割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图形名称: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图形特征:边、角、面积等。
3. 图形拼接与分割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在画纸上画出所学图形。
(2)利用所学图形拼接成一幅画。
2. 答案:(1)图形画:幼儿自己发挥创意,画出所学图形。
(2)图形拼接画:示例: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拼接成一个小房子。
学前班数学课教案(优秀8篇)
学前班数学课教案(优秀8篇)学前班数学教案篇一活动设想:本活动取材来源于生活,以探索橘子的瓣数为主线展开活动。
活动有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幼儿探索用多种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然后把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
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了解橘子的瓣数并不相同。
第二环节是利用统计得出的数据,让幼儿猜测是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然后提供大、小橘子让幼儿验证。
活动目标:1、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2、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3、学习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计数,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2、笔、记录纸、卡片等。
活动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
(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
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
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
反思:用表来记录全班幼儿计数的结果。
运用统计表既有利于引导幼儿总结规律,让幼儿的知识系统化,增进幼儿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探究的方向,有助于探究目标的实现。
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启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提醒幼儿在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
让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主要是想让幼儿在操作前先进行理性的思考,避免活动中的盲目性?幼儿讨论激烈,纷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数了橘子,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数的那个橘子有几瓣?可以分给几个人吃?你是怎样数的?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学前班下册数学教案
学前班下册数学教案学前班下册数学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前班下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前班下册数学教案1活动目标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3、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重点难点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准备1、大挂图(森林图)1份。
(六只小动物)2、小红花20张(彩纸剪)。
活动过程(一)、区分左右手,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1、猜谜导入: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
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手)2、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3、感知左、右边。
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2)改变方位,区分左右。
(3)、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脚、腿、肩、鼻孔、眉毛等)(二)、听口令做动作1、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放慢速度,纠正个别不对的幼儿,此环节教师应面向全体,看看是否每个幼儿都对)2、看图区分左右师:有6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
看,谁来了。
(出示六只小动物的图片。
)提问: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谁的左边是谁?谁的右边是谁?(三)、竞赛游戏:我说你做1、两组小朋友拉手比赛:(左手拉右手)(右手拉左手)2、向左右转游戏:3、给小朋友贴红花(一组发出指令一组贴红花看谁贴的准确)(四)、结束课程:总结性提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学前班下册数学教案2活动目标:1、感知左、右,能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区分。
学前班下学期数学教案
学前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班下学期数学教材第四章《认识图形》第三节《平面图形的识别和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学习通过观察和比较,识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并能准确命名。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平面图形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面图形的识别和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兴趣。
2. 教学新课(15分钟)(1)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和比较各种图形的特点,学会准确命名。
(3)教师举例说明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其中的平面图形。
(2)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强调识别图形的关键步骤。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例题的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平面图形的识别和应用2. 内容:(1)基本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2)图形特点及命名(3)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识别和应用。
2024年学前班下数学教案(精选
2024年学前班下数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学前班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数的分解与组合》,主要详细内容为: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数进行拆分和组合,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基本概念,理解数的拆分和组合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的分解与组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数的分解与组合的意义,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拆分和组合。
重点:掌握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基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组合积木、磁性小白板、教学PPT。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组合积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小白板,展示一个有趣的数字组合游戏。
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数字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字进行拆分和组合。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理解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基本概念。
同时,结合组合积木,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例题,结合PPT展示,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的分解与组合。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给学生数字卡片,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数的分解与组合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数的分解与组合2. 主要内容:(1)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基本概念(2)数的分解与组合的方法(3)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5以内数的所有分解与组合方式。
2. 答案:(1)1=1;2=1+1;3=1+1+1;4=1+1+1+1;5=1+1+1+1+11+2=3;1+3=4;1+4=5;2+3=5;2+4=6;3+4=7;2+2+2=6;1+2+2=5;1+1+3=5;1+1+2+1=5;1+1+1+2=5;2+2+1=5;3+2=5;4+1=5;5=5(2)有4种分法:1个苹果、1个苹果、1个苹果;1个苹果、2个苹果;2个苹果、1个苹果;3个苹果。
学前班数学下册教案(通用
学前班数学下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班数学下册教材,主要围绕第五章“认识图形”和第六章“简单的数量比较”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以及掌握10以内数量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量的比较。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卡片、实物(各种形状的物品)。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形状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教学基本图形(10分钟)(1)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3)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图形。
3. 简单的数量比较(10分钟)(1)教师出示两组数量不同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数量。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画纸和彩笔进行数量比较练习。
(3)例题讲解:教师讲解一道简单的数量比较题目,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数量比较题目,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图形与数量比较2. 内容:(1)基本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2)数量比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物品,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完成练习册上的数量比较题目。
2. 答案:(1)圆形:如硬币、圆桌等;正方形:如魔方、正方形纸片等;长方形:如课本、长方形盒子等;三角形:如三角板、三角形风筝等。
(2)见练习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和数量比较掌握较好,但在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学生对更复杂的数量比较题目感到困惑。
学前班数学下册教案
学前班数学下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班数学下册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第二节《认识图形》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对基本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进行认识和区分;学习用图形拼组图画;了解图形的简单属性,如边的数量和角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征,能够正确识别和区分。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进行创意拼画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识别和区分,以及用图形进行创意拼画。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征,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图形卡片、拼图板。
学具:学生用图形卡片、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圆形的球、正方形的桌子、长方形的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发放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如圆形没有角、正方形四边相等等。
(3)学生尝试用图形卡片拼组出自己喜欢的图画。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展示例题,如用图形拼出一个小猫。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例题,并说出所用图形的名称。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易错点。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圆形,写上“圆形”。
2. 画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分别标注名称。
3. 用图形卡片在黑板上拼出一个简单的图画,如小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画,并标注所用图形的名称。
2. 答案: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并给出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对图形的认识程度,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图形,并与家长分享学习成果。
学前班下数学教案(精选
学前班下数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班下数学教材第四章《认识图形》的1.1小节《平面图形的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命名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图形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难点:图形特征的理解和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卡片,磁性黑板。
学具:学生用图形卡片,剪刀,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讲解各种图形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2)教师挑选部分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4. 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图形的特征和识别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名称和图形。
2. 各种图形的特征。
3. 学生作品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物品,并描述其特征。
(2)用彩笔和剪刀制作一幅包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图画。
2. 答案:(1)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物品如:书本、电视、红绿灯、硬币等。
(2)作品自评: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图形名称,描述图形特征,图画美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学前班数学教案下册(通用
学前班数学教案下册(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班数学教材下册第3章《认识图形》和第4章《简单的数量比较》。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和辨别基本的二维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理解数量比较的概念,能够通过直观比较两组物体中哪组多哪组少。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命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二维图形。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辨别两组物体中哪组多哪组少。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量比较的概念,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
教学重点:认识和辨别基本二维图形;掌握数量比较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二维图形卡片、磁性白板、数量比较教具(如水果、小玩具等)。
学具:学生用二维图形卡片、计数棒、学生用磁性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教具二维图形卡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例题讲解(15分钟)(1)通过展示和讲解,让学生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2)利用磁性白板,展示两组数量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哪组多哪组少。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二维图形的识别和命名。
(2)进行数量比较练习,学生通过操作学具,找出哪组物体多哪组少。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图形与数量比较2. 板书内容:(1)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2)数量比较:哪组多哪组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纸上画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2)比较下面两组物体,哪组多哪组少?第一组:3个苹果、2个橙子第二组:2个苹果、4个橙子2. 答案:(1)见学生画出的图形。
(2)第二组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学生对图形和数量比较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学前班数学教案(最新3篇)
学前班数学教案(最新3篇)学前班数学教案篇一一、学习目的:1、学习将一个形过体等份为四份的方法,进一步理解等分的含义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学习用不同的方法等分几何图形,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二、学习准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各一张。
三、学习过程:1、出示圆形纸,问幼儿:老师要把这张圆形纸分成相等的四份,给4个小朋友扇面给怎样分?幼儿回答后教师用折叠法示范圆形的四等份,并将分成4张小扇形重叠比较给幼儿看,问幼儿:4张小扇形是不是一样大?2、问幼儿:把一个东西过图形分成相等的四份该怎么说?四等份。
使幼儿理解四等份的含义。
3、问幼儿:把这4个小扇形拼合起来会成什么形状?拼合起来的圆形是不是和原来一样大呢?一样大。
每一个小扇形比圆形大还是小?边提问边拼合比较给幼儿看,使幼儿进一步理解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知道每个小扇形分成相等的四份中的一份。
4、出示正方形纸,问幼儿怎样才能把正方形的纸分成相等的四份。
(1)在幼儿学会二等份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先将正方形纸耳等份,再把每份耳等份就是四等份了。
(2)知道幼儿折叠正方形纸,进行四等份练习。
要求幼儿尽量想出不同的分法,说说他们是怎样分的。
(3)要幼儿将各种分法的四等份剪开,进行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比较。
5、出示长方形纸。
问幼儿怎样分四等份?按四等份正方形纸的步骤,指导幼儿进行四等份长方形的练习。
提醒幼儿折叠时边角要对齐,剪时要按折叠线剪直,检查幼儿操作是否正确。
6、幼儿做《数学》第24页的练习。
学前班数学教案篇二一、活动目标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
1-5的数字卡。
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
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四、活动准备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学前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三套】新
学前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三套】【前言】一堂精彩的课离不开一篇优秀的教案。
它是老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细心设计的施教蓝图,而老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实际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在老师头脑中的预演过程。
我为您细心整理了学前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三套】,盼望大家准时查阅。
【篇一】设计意图:我班本月的主题是“我要上学校了”,在数学活动中,小伴侣们对钱有了肯定的了解;而且对买卖物品特别感爱好,在科学活动中,对学校学习用品也有了肯定的熟悉;并对学校的生活非常憧憬,于是我两个内容整合起来设计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1、通过购物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进行统计列出算式。
2、通过争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学校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预备: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文具小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15元、16元、17元不等)3、每人一个框、一张统计表、铅笔、橡皮,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
活动过程:一、超市买文具1、老师:“再过不久,我们小伴侣即将读学校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日,邓老师就请小伴侣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小伴侣填写文具购物统计表(姓名和日期),每人拿一个框,数数你一共有多少钱?然后用框里的钱去买文具。
3、幼儿依据各自不同的数目的钱购买文具,并进行记录,用算式列出所购买文具的状况。
4、请个别幼儿说说算式的意思。
二、争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需预备的?1、小伴侣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学校生必需预备的。
2、小伴侣之间相互争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舞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需的的文具。
三、结束部分1、老师总结,培育幼儿保藏玩具或物品的良好习惯。
2、活动结束:被排解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让我们到教室外面找找吧!【篇二】教学目的:1、学习2位数均是下补加法的计算题,并巩固幼儿对下补加法的把握。
2024版学前班下数学教案(精选)
判断与推理思维训练
2024/1/30
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事物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学习根据特征进行简单推理
引导幼儿根据已知特征进行简单推理,如“这个物体是红色的,因 此它可能是苹果”。
学习判断事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比较和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让幼儿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5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重量单位描述物体的重量,掌握重量单位之间的换 算方法。
教学内容
通过实物展示和动手操作,让幼儿感受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 位,学会使用天平等测量工具。
19
认识时间单位
知识点
学习时间的基本概念,认识秒、分、时等时间单位,了解时间单位 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时间单位描述时间的长短和顺序,掌握时间单位之间 的换算方法。
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等。
教学内容
通过观察和比较立体图形的特征,了解它们与平 面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实物展示和讲解,如使用立体图形模型进行观察 和讨论。
2024/1/30
16
04
量与计量初步知识
2024/1/30
17
认识长度单位
2024/1/30
知识点
01
学习长度的基本概念,认识厘米、米等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
掌握多个数的排序方法,从小到 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理解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如“多 一些”、“少一些”等概念。
2024/1/30
9
数的合成与分解
掌握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理 解其意义。
通过实物或图片辅助理解数的合成与 分解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班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 、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材分析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五、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七、学生情况分析小学数学第一册《数一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复习按顺序数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
(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1、初步感知(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4、抢答练习(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5、点子图表示数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复习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第一课时比多少一、教学内容:比多少,教科书第6---8页,练习一1-4题。
二、学习目标:1、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复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自己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四、教具、学具准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设计: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一比。
(板书:比一比)学生从1数到10。
(二)教学活动设计:1、提出任务:本节课要会比校物体的多少。
2、自学:同样多(1)、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
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2)、比一比: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3)、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
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3、讨论: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
说说摆的方法。
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4、辅导:多些、少些:(1)、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
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
(板书:多些、少些)(2)、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
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同桌同学商量。
)指名说。
(3)、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5、检测:学生动手操作:(1)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
(2)第一行摆4个□,在□下面摆△,△要比□少2个。
6、小结:今天我们学会比较多少,明天我们要学习比较长短,请同学们每人准备一把尺子,一支用过的铅笔。
1-5的认识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复习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面——第16面)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二、教学目标: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三、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四、教学准备: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主题画: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1、认识1(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