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生态环境保护》文字素材1 湘教版选修6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知识点总结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2、污染物:石油3、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4、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5、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宏观性控制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2.技术性控制对策。

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3.管理性控制对策,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2.城市废水的防治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3.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4.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5。

湘教版选修六 第三章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

湘教版选修六  第三章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农村住区建设
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农村能源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植被破坏的重要原 因之一。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农村新区,改变传统落后的居住环境和条 件。
秸秆发电
用太阳灶做饭
沼气池
使用沼气灶
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发农村小水电、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降低人们对乔木和灌木的需求,减少人为的植被破坏。
Hale Waihona Puke 我国小水电资源极其丰富,可开发量约1.3亿千瓦, 位居世界第一。发展农村水电,对解决农民生活燃 料和农村能源,促进贫困山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 义,但小水电也带来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加强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 教育,严厉打击毁林开荒等违 法行为,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 境的意识。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我国山地治理的成功经验。在 小流域内,对可以不退耕还林的山区农田,要大力 推行高效生态农业;在土壤和水利条件较好、坡度 较缓、水土流失潜在威胁较小的已开垦农地,可以 实行林业和农业的综合规划,推行农林复合经营体 系,推广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措施。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保护生物多样性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减少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的关联性
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 荒漠化

无论干什么工作,一辈子把一件平凡
的事做好了,也可以说做了一件不平凡的
事,一件伟大的事。虽然我身体有残疾,
上网查阅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 成功案例,并了解其具体内容。
(二)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
矿产资源开发、铁路及公路 建设等是造成植被破坏的又一重 要原因。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3.3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3.3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6

3.3生态环境保护一、湿地干涸及其恢复(一)湿地1、定义:(1)狭义: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

只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沼泽和湖泊、海洋的滨岸部分,而不包括湖泊的开阔水体和海岸外面的浅海部分。

(2)广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理解。

(1)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

(3)状态: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2、湿地的价值:(1)生态价值——“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2)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3)社会效益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3、中国湿地现状(1)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

(3)分布: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对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日益减少的湿地1、湿地减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2)人类活动:——极大地加速湖沼消亡过程2、湖泊面积减少A.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B.产生的影响: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胜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

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

[经典例题10]读下列资料和黄河源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玛多县水文站观测:1997年l至3月,玛多县附近黄河干流出现首次断流;1998年1;月20日至1999年6月3日,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断流持续近8个月。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
【提示】 矿产资源开采、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利 工程建设修建等。
4.为尽量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在设计和建设高速公 路的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 尽量减少耕地损失,注意对自然保护区、生 态脆弱区与生态敏感区的保护,采取生态恢复、生态治理等 技术措施,改善高速公路的生态环境。
1.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 主要是人为因素。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生态恶化的主要 原因。其联系如下图:
1.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对给地区带来哪些生态效益? 【提示】 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 候,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降水,减小风速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是人类赖以 生存和发展 的物 质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宝贵的财富。
2.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人口不断增长 ,对生 物资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对生物资源的 不合理的开发 利用 。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__。 (3)(双选)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 ) A. 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 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 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 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 与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干旱内陆 或春旱严重 地区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 能,严禁砍伐
2013 年 3 月 8~9 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 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下图是 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 地与b、c 两地相比,a 地沙尘 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素材湘教版高二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素材湘教版高二选修6

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教学建议本节知识主要让学生理解我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引发的环境问题。

在讲解本部分知识时,教师应事先准备相应的数据、材料、图片等,上课时展现给学生,用实例对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

在讲解森林资源和草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时,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解,对比森林资源与草地资源减少的原因的不同及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差异,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成因及危害的差异,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参考资料中国草地退化的现状、草地危机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陆地生态系统,我国现有天然草地近4亿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3.10亿公顷,我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天然草原占国土面积的41.7%,相当于耕地面积的4倍,森林面积的3.6倍。

草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我国陆地生态安全重要屏障的天然草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过度的开发利用使草原资源的退化日益严重,中国草地,特别是北方牧区载畜量长期处于超负荷状况。

全国畜均占有草场已由1949年的6.2公顷减少到目前的1.33多公顷,草地生产力普遍下降30%~50%,牧区退化、沙化草地面积已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2%,并且每年大约以133.33万公顷的速度扩展。

目前我国严重退化草原近1.8亿公顷,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扩张,20世纪70年代我国草原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达到30%以上,目前已上升到57%左右。

天然草原面积每年减少65万~70万公顷,草原质量不断下降,占草原总面积84.4%的西部和北方地区是我国草原退化最严重的地区,退化草原已达总面积的75%以上。

从整体上看,全国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

草原旱灾、火灾、雪灾等灾害严重,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强。

草原监管体系薄弱,与草原保护建设的客观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湘教版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3生态环境保护素材【精品】

湘教版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3生态环境保护素材【精品】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教学建议本节知识主要让学生理解我国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措施。

在讲解本部分知识时,教师应结合第二节中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进行讲解,也就是说找出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然后根据产生原因分析相应的解决措施。

在讲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时,教师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讲解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的区别,这样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参考资料卧龙自然保护区提起卧龙,必然要说大熊猫,这个本偏僻的地方,因为有了大熊猫而变得家喻户晓。

卧龙动植物资丰富,沟内海拔相对高差有5 100多米,距离卧龙不远的四姑娘山也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但是无论有什么美景,无论有什么其他自然资,提起卧龙,第一印象还是大熊猫,就像提起詹姆斯邦德,大家想到007一样,谁让大熊猫是国宝呢,国宝就得有国宝的“待遇”,国宝的栖息地就得有国宝般的名气。

自然保护区位于汶川县境内,包括卧龙、耿达两个乡,是省政府直辖的一个特区。

该区东西长52千米,南北宽62千米,总面积约70万公顷。

卧龙保护区处于邛崃山脉东麓,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高山峡谷区,5 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101座,最高峰四姑娘山海拔6 250米。

沟内最低海拔1 150米,相对高差5 100米。

这里峰峦重叠、云雾缭绕,原始森林、次生灌木林、箭竹林郁郁葱葱。

保护区内有各种植物三四千种,有四川红杉、金钱槭等珍贵植物;有各种兽类50多种,鸟类300多种,属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就达 29种。

卧龙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生存和繁衍后代理想的地区。

这里地势较高而湿润,十分适宜大熊猫的主要食物——箭竹和桦桔竹的生长。

卧龙自然保护区已列为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设有大熊猫研究中心和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讲 生态环境保护 湘教版选修6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讲 生态环境保护 湘教版选修6

选修六 环境保护
生态 问题
土壤侵蚀
主要分 布区域
黄土高原、东 南丘陵
自然背景
半湿润、湿 润丘陵地区
主要防治 措施
退田还林、 植树种草、
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 干旱区
半干旱内陆 解决当地群
或春旱严重 众生活用能,
地区
严禁砍伐
选修六 环境保护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地形起伏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
选修六 环境保护 二、生态环境保护
不合理地发展农、牧业和开发利用资源是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破 坏的主导因素,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应从保护植被,恢复生物 多样性入手。
选修六 环境保护
选修六 环境保护
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广网阿拉善2010年5月14日报道,5月6日到7日和5
选修六 环境保护
第三讲 生态环境保护
选修六 环境保护
选修六 环境保护 一、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如下表所示:
生态 问题
主要分 布区域

草原 退化
东北、西南、东 南林区
中温带、亚热带边 远山区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 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
解析:第(1)题,根据框图中各项的因果关系可以得出结论。第 (2)题,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第(3)题,据图 可知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呈现的趋势是频率 加快,间隔变短。第(4)题,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一东南走向主 要与冬季盛行风有关。第(5)题,自然原因主要与气候条件有 关;人为原因与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有关。

2013湘教版选修六3.3《生态环境保护》

2013湘教版选修六3.3《生态环境保护》

沙漠植物园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 川省西北部 景色奇丽壮观, 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境内, 连26000多公顷,景区内 最独特的景观是3000余座 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 大部分都有200余米高。 在峰峦之间,沟壑、峡谷 纵横,溪流、池塘和瀑布 随处可见,景区内还4多 个石洞和两座天然形成的 巨石桥。除了迷人的自然 景观,该地区还因庇护着 大量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 种而引人注目。
• 1、就地保护
是在野生动 物的原产地 对动物实施 有效保护, 最有效的办 法是建立自 然保护区。
见p56我国的自然保护区
Hale Waihona Puke 走进地球的“肾脏”--扎龙湿地自然保 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
• 是通过将野生动物从原产地迁移到条件 良好的其他环境中进行有效保护的 一种 方式。 • 具体方式: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惜 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等。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 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 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 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 藏族村寨(所以又称何 药九寨)而得名。九寨 沟海拔在2千米以上, 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 布一百零八个湖泊。
武陵源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 西北部。由张家界、索溪峪、 天子山、杨家界四大部分组成 ,总面积369平方公里。武陵 源属世界上罕见的砂岩峰林地 貌,整个景区,沟壑纵横,岩 峰高耸,绿树翠蔓,兽鸟成群 ,有“大自然迷宫”、“天下 第一 奇山”之美誉。
3.3 生态环境保护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 流失和荒漠化
• 植被破坏的产生: • 是在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产 生的,它是导致水土流失和荒 漠化的重要原因。
(一)发展生态农业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本章归纳整合课件湘教选修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本章归纳整合课件湘教选修
本章归纳整合
知识构建
专题整合
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Leabharlann 主要生 态问题成因
危害
森林资 源匮乏
采伐速度过快,毁林 开荒,基本建设和采
矿等
生态失调,环境恶化
长期对草场的粗放式 载畜量降低,土地沙化,
草场退化 经营,过度放牧,重 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生
用轻养
物物种濒临灭绝
自然原因:地形、地质、 水土流失 植冻理毁被融的草、等土、降;地乱雨人利垦、为用滥土原方伐壤因式、、:,开风不毁矿力合林修、下土降地,洪资引涝源发退等滑化自坡、然、耕灾泥地害石质流量、
(2)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 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 人为因素。
解析:第(1)题,该产业链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模式,分析其意义要 从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入手。第(2)题,分析该地的生态环境 问题首先要把握它的地理背景: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半湿润 半干旱过渡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答案:(1)E:电力工业 F:建材工业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 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2)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 产资源。
路等
自然原因:气候变暖变干, 土地荒 多大风天气;人为原因: 土地资源退化,耕地不断
漠化 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 减少,威胁粮食产量 合理的活动
生物多样 性减少
自然原因:全球变暖,生 态系统调整;人为原因: 砍伐森林,破坏草原、滥 捕野生动物、环境污染等
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加速一些物种的灭绝
【例题】(1)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 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高中地理《人类与环境》文字素材1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人类与环境》文字素材1湘教版选修6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 人类与环境相关素材可持续发展一、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人类文明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发展"一直是人类不变的追求,而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进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由此可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对发展的认识和由此选择的发展模式。

解决环境问题仍然必须依靠发展-由片面到辨证地认识人地关系,进而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原则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存危机,人类逐步意识到,人地关系失调的根源是对人地关系和发展的错误认识(征服论)和错误行为(牺牲环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及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而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辨证地看待人地关系(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并以此调整人类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化对立,促进统一,使人类与环境能谐调共生,永续发展。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概括为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制约、联系,组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

在此系统中,三者的关系和角色是:(1)生态持续发展--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2)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3)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可持续发展把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考虑和协调各方面的因素,在动态的平衡中发展。

显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以往对发展的理解,如人口增长、经济增长、科技发展等是有本质区别的。

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其核心内容是指地球生命应共享及公平分配资源、环境和财富,而享有平等发展权利的地球生命跨空间、时间,还包括其它物种。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概述》文字素材1 湘教版选修6.doc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概述》文字素材1 湘教版选修6.doc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1.2环境问题概述
相关素材
八大公害事件
20世纪以来,在环境问题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曾出现环境八大公害事件,详见表1-1。
事件名称
发生时间
发生地点
污染类型
污染源/物
扩散途径/致害原因
受体(人)反应/后果
马斯河谷
烟雾事件
1930.12
比利时
马斯河谷
大气污染
谷地中工厂密布,烟尘、SO2排放量大
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
眼皮浮肿、多汗、全身有红丘疹,重症患者恶心呕吐、肝功能下降、肌肉疼痛、咳嗽不上,甚至死亡;患者5000多人,死亡16人,实际受害者超过1万人
富山事件
(骨痛病)
1931~1975
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并蔓延至其它七条河的流域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镉污染
炼锌厂未处理的含镉废水排入河中
用河水灌溉稻米,使米中也含镉,变成镉米,当地居民长期饮用被镉污染的河水和食用镉米而中毒
开始时关节痛,继而神经痛和全身骨痛,最后骨骼软化萎缩、自然骨折、饮食不进、衰弱、疼痛至死;截至1968年5月确诊患者258例,甚至死亡128例,至1977年12月又死亡9例
咳嗽、喉痛、胸闷、呕吐、腹泻;4天内43%的居民(6000人)患病,20人死亡
伦敦
烟雾事件
1952.12
英国
伦敦市
大气污染
居民取暖燃煤中含硫量高,排放大量SO2和烟尘
逆温天气,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SO2等在金属颗粒物催化下生成SO3、硫酸和磷酸盐,附着在烟尘上吸入肺部
胸闷、咳嗽、喉痛、呕吐;5天内死亡4000人,历年共发生12起,死亡近万人
河谷地形,逆温天气且有雾,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SO2、SO3和金属氧化物颗粒进入肺部深处

高三一轮地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湘教版选修6

高三一轮地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湘教版选修6

D.大风季节开垦
(2)图示大部分地区的自然带属于________。根据 图中提供的信息,从气候因素分析该区域荒漠化 严重的原因。
(3)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 最为严重的区域。请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精选版ppt
21
[思路导引] 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理解各因素间 的相互联系;(2)根据年等降水量线确定自然 带类型;(3)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料,确定 气候特征,进而分析对荒漠化的影响;(4)结 合自然特点和人类活动分析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 原因
主要防 治措施
森林 破坏
东北、 西南、 华南林 区
滥垦、滥 伐,超出 了森林抚 育更新的 能力
森林 火灾 等
封山育林, 计划砍伐、 采育结合、 退耕还林、 改变林区经 济结构
精选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t
16
草原 退化
内蒙古、 青海、宁 夏、新疆
过度放牧、 过度垦殖
气候干 旱、降 水减少
退牧还草、 封育草场、 舍饲养畜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精选版ppt
1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精选版ppt
2
一、森林及其保护 1.滥伐森林的生态灾害
森林世界:47.7%→30%;0.6公顷/人 (1)锐减中国:总量_丰__富__;0.11公顷/人
由于_人__口__压力,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增 加,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 牧场严重_超__载__,引起牧场的退化,甚至导 致土地_荒__漠__化。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概述》文字素材1 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概述》文字素材1 湘教版选修6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2环境问题概述相关素材八大公害事件20世纪以来,在环境问题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曾出现环境八大公害事件,详见表1-1。

事件名称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污染类型污染源/物扩散途径/致害原因受体(人)反应/后果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12比利时马斯河谷大气污染谷地中工厂密布,烟尘、SO2排放量大河谷地形,逆温天气且有雾,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SO2、SO3和金属氧化物颗粒进入肺部深处咳嗽、呼吸短促、流泪、喉痛、恶心、呕吐、胸闷窒息;几千人中毒,60人死亡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5~10美国洛杉矶市大气污染光化学污染(二次污染)该市400万辆汽车每天耗油2500万升,排放烃类1000多t三面环山,静风,不利于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石油工业废气和汽车废气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光化学烟雾刺激眼、喉、鼻,引起眼病和咽喉炎;大多数居民患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10美国多诺拉镇大气污染河谷内工厂密集,排放大量烟尘和SO2河谷形盆地,又遇逆温和多雾天气,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SO2、SO3和烟尘生态硫酸盐气溶胶,吸入肺部咳嗽、喉痛、胸闷、呕吐、腹泻;4天内43%的居民(6000人)患病,20人死亡伦敦烟雾事件1952.12英国伦敦市大气污染居民取暖燃煤中含硫量高,排放大量SO2和烟尘逆温天气,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SO2等在金属颗粒物催化下生成SO3、硫酸胸闷、咳嗽、喉痛、呕吐;5天内死亡4000人,历年共发生12起,死亡近万人和磷酸盐,附着在烟尘上吸入肺部水俣(病)事件1953~1961熊本县水俣镇海洋污染汞污染(二次污染)氮肥厂含汞催化剂随废水排入海湾无机汞在海水中转化甲基汞,被鱼、贝类摄入,并在鱼体内富集,当地居民食用含甲基汞的鱼而中毒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截至1972年有180多人患病;50多人死亡,22个婴儿生来神经受损四日事件(哮喘病)1955年以来四日市,并蔓延到几十个城市大气污染工厂大量排放SO2和煤尘,其中含钴、锰、钛等重金属颗粒重金属粉尘和SO2随煤尘进入肺部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患者500多人,其中36人因哮喘病死亡米糠油事件1968爱知县等23个府县食品污染多氯联苯污染米糠油生产中用多氯联苯作热载体,因管理不善,多氯联苯进入米糠油中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眼皮浮肿、多汗、全身有红丘疹,重症患者恶心呕吐、肝功能下降、肌肉疼痛、咳嗽不上,甚至死亡;患者5000多人,死亡16人,实际受害者超过1万人富山事件(骨痛病)1931~1975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并蔓延至其它七条河的流域水体污染土壤污染镉污染炼锌厂未处理的含镉废水排入河中用河水灌溉稻米,使米中也含镉,变成镉米,当地居民长期饮用被镉污染的河水和食用镉米而中毒开始时关节痛,继而神经痛和全身骨痛,最后骨骼软化萎缩、自然骨折、饮食不进、衰弱、疼痛至死;截至1968年5月确诊患者258例,甚至死亡128例,至1977年12月又死亡9例。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讲 生态环境保护 湘教版选修6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讲 生态环境保护 湘教版选修6

(2012义乌模拟)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2010年4月24日至25日,甘肃省出现了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过程。

兰州中心气象台介绍,截至25日8时,这次沙尘天气过程中,甘肃共有14个气象观测站出现了沙尘暴天气,其中酒泉、鼎新、临泽、张掖、民乐、民勤等6个站为能见度低于50米的特强沙尘暴,尤其是民勤和酒泉站,能见度一度达到0米。

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出( )A.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B.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解析:选A。

由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率越高,输沙率越低。

2.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B.小流域综合治理C.设置沙障固沙 D.恢复天然植被解析:选D。

植被覆盖率越高,输沙率越低,所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恢复植被。

(2012东莞模拟)2009年冬季到2010年春季,贵州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灾害,作物受损极大。

下表是贵州省某山区县1961年~2005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回答3~5题。

年份1961 2005有关情况耕地面积(km2) 400 521森林面积(%) 36.79 20.46气温较差(℃) 24.1 27.6年降水量(mm) 1 369 1 087雨季地表径流(亿m3) 7.1 8.2水土流失面积(km2) 31 68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1.9人口(万人) 21.5 40.13.上述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A.人均耕地面积 B.人均森林面积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D.人均粮食产量解析:选C。

该地人口从21.5万上升至40.1万,人均耕地、人均森林面积、人均粮食产量均下降,只有水土流失面积从31 km2增长到68 km2是上升趋势。

4.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较差增大D.森林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加大解析:选A。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文字素材1 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文字素材1 湘教版选修6

第五章环境管理相关素材5.4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环保纪念日国际湿地日2月2日为国际湿地日。

根据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RAMSAR)签定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湿地是指“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禽类的生息和迁徙有重要的作用。

世界水日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从1994年开始,我国政府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 8 日,使宣传活动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题。

世界气象日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把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以提高公众对气象问题的关注。

地球日1969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参议员盖洛德纳尔逊提议,在美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的讲演会。

不久,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丹尼斯海斯将纳尔逊的提议扩展为在全美举办大规模的社区环保活动,并选定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

当天,美国有2000多万人,包括国会议员、各阶层人士,参加了这次规模盛大的环保活动。

在全国各地,人们高呼着保护环境的口号,在街头和校园,游行、集会、演讲和宣传。

随后影响日渐扩大并超出美国国界,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最终形成为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4月22日也日渐成为全球性的“地球日”。

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环保活动。

世界无烟日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醒人们重视香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世界环境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各国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入,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一些跨越国界的环境问题频繁出现,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步进入国际社会生活。

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来自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就世界当代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制定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并建议将此次大会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
3.3 生态环境保护
相关素材
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原理
1、保护系统整体性:地域连续结构完整
物种多样组成协调
生产力高环境功能强
2、特别重点:保护敏感目标
3、以生物多样性为核心:遗传、物种、生态系统
4、缓解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自然灾害
5、保护重要资源:水、土、景观、生物……
6、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
生态环评指导思想与原则要求
1、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功能的可持续性
2、贯彻执行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环境政策与法规
资源政策与法规
社会经济政策与法规
3、遵循生态科学原理
4 、强调针对性:
针对具体建设项目
针对具体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针对具体影响和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