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风邪袭人,“温柔一刀”让你百病生

合集下载

人们在春季要谨防风邪致病

人们在春季要谨防风邪致病
春季要防止风邪致病。首先要注意防风避风,莫要因为天气回暖就“春风得意”,中午天气一热就脱衣。大家应该适时增减衣物,预防“倒春寒”。同时提倡室内白天通风,但夜间一定要关好门窗,莫让虚邪贼风侵入。另外,也要适当增加营养,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以增强人体抵抗力,抵御风邪。
可见,春季养生不仅要注意饮食调理,还要谨防风邪致病。
人们在春季要谨防风邪致病
春季是多风的季节,风为春季主气,百病之长。风邪致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春季。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季不生病,会为一年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人们在春季要谨防风邪致病。
风为百病之长 多风季节谨防3种病
风为百病之长 多风季节谨防3种病
为何“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是外感病因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往往都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如,与寒合为风寒之邪,与热合为风热之邪,与湿合为风湿之邪,与暑合则为暑风,与燥合则为风燥,与火合则为风火等。所以,临床上风邪为患较多,又易与六淫诸邪相合而为病。故称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
风为春令主气,与肝木相应。风邪为病,其病证范围较广,变化为快。其具体特点为:①遍及全身:无处不至,上至头部,下至足膝,外而皮肤,内而脏腑,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受到风邪的侵袭。②媒介作用:能与寒、湿、暑、燥、火等相合为病。③其致病的特殊性,风病来去急速,病程不长,其特殊症状也易于认识,如汗出恶风、全身瘙痒、游走明显有关者,均可考虑风邪的存在。
咳嗽:一般来说,可将咳嗽分为风热、风寒两型。风寒咳嗽主要症状为咳嗽声重,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有流清涕,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还可伴恶寒发热,治疗上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为原则。风热咳嗽患者一般咳嗽较剧,咽喉干燥疼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色黄,易汗出,常伴有头痛,流黄涕,口渴,身热,肢体酸痛等症状,当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法。

湿邪等各邪特点

湿邪等各邪特点

自然特性:风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的特性,为春季的主气,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四个节气为风气主令。

因风为木气而通于肝,故又称春季为风木当令的季节。

风虽为春季的主气,但终岁常在,四时皆有。

故风邪引起的疾病虽以春季为多,但不限于春季,其他季节均可发生。

(2)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风性轻扬,善行数变,风胜则动,为百病之长,这是风邪的基本特点。

①轻扬开泄: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升散,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

所以风邪致病,易于伤人上部,易犯肌表、腰部等阳位。

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伤于肺则肺气不宣,故现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

风邪上扰头面,则现头晕头痛、头项强痛、面肌麻痹、口眼歪斜等。

风邪客于肌表,可见怕风、发热等表证。

因其性开泄,具有疏通、透泄之性,故风邪侵袭肌表,使肌腠疏松,汗孔开张,而出现汗出、恶风等症状。

、②善行数变:风善动不居,易行而无定处。

“善行”是指风邪具有易行而无定处的性质,故其致病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

如风疹、荨麻疹之发无定处,此起彼伏;行痹(风痹)之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等,均属风气盛的表现。

“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化无常和发病急骤的特性。

如风疹、荨麻疹之时隐时现,癫痫、中风之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等。

因其兼挟风邪,所以才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快。

总之,以风邪为先导的疾病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一般都具有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等特征。

③风性主动:“风性主动”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

常表现为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直视上吊等症状,故称“风胜则动”。

如外感热病中的。

热极生风”,内伤杂病中的“肝阳化风”或“血虚生风”等证,均有风邪动摇的表现。

④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外感病因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往往都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

如,与寒合为风寒之邪,与热合为风热之邪,与湿合为风湿之邪,与暑合则为暑风,与燥合则为风燥,与火合则为风火等。

所以,临床上风邪为患较多,又易与六淫诸邪相合而为病。

春天风邪为患 3法避之

春天风邪为患 3法避之

春天风邪为患3法避之春天风邪为患3法避之春季风邪为患较多,有道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样可减少我们得伤风感冒、风湿痹证。

以下3点值得注意:1.注意保暖——避外风俗语说,“二月(农历)莫把棉衣撤,三月(农历)还下桃花雪”,又说“冷惊蛰,暖春分”。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但乍暖还寒,气温起伏不定。

此时尤其要注意保暖——避外风。

春季天气早晚凉,温差接近10℃,因此切记要随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特别是关节、颈部、背部、腹部等,这也是“春捂”的含义所在。

这样可减少我们得伤风感冒、风湿性关节痛的机会。

2.注意脾胃——减少过敏春季百花盛开,粉尘、真菌繁殖,各种致敏原增多,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当然,过敏性疾病的增加和我们自身的免疫功能也有很大关系。

脾胃功能的强弱常常关系到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适当锻炼可以调整我们的脾胃功能,增强体质。

清淡饮食,可以减少脾胃负担,促进脾胃功能。

所以春季少食或勿食如海鲜、煎炸食物等燥热惹痰生风之物。

3.注意心情——平息内风春季气温波动,东边日出西边雨,时常有阴雨潮湿天气,人的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血压、血糖。

此时需要注意饮食清淡、保证充足的睡眠,还要调控好心情,这样才能减少“内风”。

春天多去野外散步、踏青,促进人体阳气正常的生发;多鼓励而少批评惩罚,不要大悲大喜。

这样就可以保持人的心情舒畅、气血流通,减少“内风”的发生。

(摘自《羊城晚报》文/张华)5招健康减糖不做“糖星人”少吃甜食甜食中含有较多的添加糖,不小心就会掉进甜蜜的陷阱;少喝含糖饮料含糖饮料不是基本食物,少喝含糖饮料或用不含糖的饮品来替代,例如白开水;学会看食品标签配料表上有蔗糖、白砂糖、麦芽糖、果葡糖浆、浓缩果汁、葡萄糖和蜂蜜等就提示添加了糖;烹饪控制食糖量家庭烹饪食材时,采用定量量具,控制每天食用的食糖量,自制果汁、糕点时少放糖,喝茶、喝咖啡不放或者少放糖,逐渐脱离糖的诱惑;从娃儿抓起控糖采用科学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儿童,从娃娃抓起,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

中医六淫理论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六淫理论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六淫理论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的六淫理论,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有着深远的意义。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依据六淫理论,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身体健康,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风邪,其性轻扬开泄,善行数变。

春天是风邪较为盛行的季节。

当风邪侵袭人体时,可能导致感冒、头痛、风疹等病症。

为了预防风邪致病,我们首先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

在风大的日子里,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尤其是老人和小孩。

如果必须外出,应佩戴帽子、围巾等,保护头部和颈部免受风邪侵袭。

居住环境也要保持适宜,避免门窗大开,让风直吹人体。

寒邪,其性寒冷、凝滞、收引。

冬季是寒邪容易侵犯人体的季节,但在夏季,如果过度贪凉,如长时间吹空调、食用大量冷饮等,也容易导致寒邪入侵。

寒邪侵入人体后,可能引起关节疼痛、胃脘冷痛、腹泻等问题。

预防寒邪,关键在于保暖。

冬季要穿足够厚的衣物,特别是要注意脚部和腰部的保暖。

夏季在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且避免冷风直吹身体。

饮食方面,要少吃生冷食物,多吃温热的食物,如生姜、羊肉等,有助于抵御寒邪。

暑邪,具有炎热、升散、挟湿的特性。

暑邪多在夏季发生,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让人中暑。

为预防暑邪致病,我们要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尽量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外出。

外出时要做好防晒措施,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

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适量饮用淡盐水或绿豆汤等清热解暑的饮品。

在室内时,要保持通风良好,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以免从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时,身体无法适应而患病。

湿邪,其性重浊、黏滞、趋下。

长夏时节,湿气较重,加之现代人多喜欢食用肥甘厚味、居住环境潮湿等因素,容易导致湿邪内生或外感湿邪。

湿邪侵犯人体,可能出现肢体困重、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状。

预防湿邪,要注意居住环境的干燥通风,避免居住在地下室或潮湿的房间。

饮食上,要少吃油腻、甜食和生冷食物,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芡实、冬瓜等。

中医学关于“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中医学关于“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中医学关于“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人体生活在宇宙之间,经常会受到外邪的侵扰而致病,归纳起来有六种外邪,即“风、寒、暑、湿、燥、火”,又称为“六淫”。

其中,风为百病之长,所以以它也就排在六淫之首,可导致多种疾病。

1.风为阳性邪气,其导致的疾病病情变化快,来去迅速,病位也常不固定,而是具有游走性的特点。

2.风邪具有轻扬开泄的性质,也就是风邪所导致的疾病,会有出汗多、发病部位在皮肤、头面部,会导致鼻塞流涕不止等等症状。

3.风邪容易侵犯人体的上部(如头面)和肌表,可使皮毛、汗孔开泄,而出现汗出、恶风等病态。

4.风邪善行数变,所导致的疾病发病迅速、变化快、病位游走不定。

如风痹的关节疼痛,多呈游走性,部位不定。

5.风邪具有“主动”的特点。

风邪致病会表现出动摇不定的特征,例如风邪侵入头面,可能会导致口眼歪斜的中经络病证;如果风邪侵入四肢,可能会导致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症状的破伤风。

6.《黄帝内经》认为:“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

”风邪是引起多种疾病的首要因素,侵入人体后会产生变化为其他各种疾病,病因均与风邪入侵有关。

春日养生防“风邪”

春日养生防“风邪”

1398857062@k 欢迎赐稿养生运动JIAN KANG SHENG HUO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发生俗话说得好:“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

”意思是说春天的气象条件很不稳定,气 候变化最为反复无常,最为剧烈动荡,时冷时热,乍暖还寒;春天的气温差异也极大,天暖时可穿夹衣,甚至单衣,天寒时依然要穿“三九衣”,即“春二三月乱穿衣”。

人生活在自然界,不断与变化的气候环境相接触。

因此,外界气候变化可与部分疾 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前人将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归纳为“风、寒、暑、湿、燥、火 (热)”六种,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

六气太过或不及,就可能成为人体的致病因素,称为“六淫”。

六淫伤人,自外而入,称为外感六淫。

近年天气异常,很多时候春末夏初气温仍偏低,风为当令主气,此时阴气升发,风邪外袭多自皮毛肌臻而入。

人体对 气候、环境等变化虽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对于早春风向骤变而带来的冷暖、干湿、阴晴和气压高低的变化,人体生理机能常常 会调整不及,如养生不慎就容易诱发疾病,影响健康。

春日“风邪”伤健康风邪易伤肺。

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外合皮毛。

皮毛滕理为肺的屏障,一旦受到风邪侵袭后,卫气不固,进而使肺受到伤害,导致肺气失宣,肃降失职,不能行气以温煦全身,引起发热头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咽喉疼痛、 咯痰、气喘等病症。

风邪为百病之长。

《黄帝内经•素问•风论》中说:“风者,善行而数 变。

故风者,百病之长也。

”风邪为患,常是侵犯人体肌表,引起恶风畏寒、头颈疼痛等症状;风邪滞留于皮毛 或肌肉膝理之间,会引发瘙痒难忍的风疹疙 瘩;风邪上窜达巅顶,易引起头痛头晕等症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也随之升高,甚至发生中风;风邪下行侵及腰膝胫腓等处,可引发风痹、行痹、痛痹等;风邪游走于经脉之中,可导致脉痹、面瘫等。

此外,风邪还易使人的肢体运动出现抽搐、痉挛、颤抖、蠕动、角弓反张、颈项僵直等异常现象。

风邪易与热、寒、湿等邪合而为病。

春天常见的感冒往往以风为先导,人体受风与热合邪侵袭,易患风热外感,而风与寒合邪则为风寒外感。

春季晨练 防风如防刀

春季晨练 防风如防刀

龙源期刊网
春季晨练防风如防刀
作者:杨凯艳
来源:《中老年健康》2016年第04期
春天,许多人晨练喜欢素面朝天,就是刮风也照样光着头,以锻炼意志。

其实这并不符合健身原则。

中国有句俗话说:“防风如防刀”。

尤其在风较大且凉的春天,老年人更要注意。

春季时节外界气温较低,这时进行户外锻炼恰好是提升心肺功能的好时机,冷空气刺激肺部将提升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但早春一定要防寒风,因为迎风运动会使日常的主动呼吸变得不畅通,打乱正常的呼吸频率,人体所需的氧气不能及时到达体内,而体内的二氧化碳又不能及时排出,这样会影响气体交换,造成呼吸困难。

锻炼后皮肤毛孔张开,吹风后很易生病。

另外,锻炼之后人体内的热量散失,体温降低,肌肉黏性增强,弹性下降,此时如果在风口下锻炼,肌肉很容易受损。

因此,春季晨练时防止风邪侵袭,就要注意:选择背风的地方,比如不要在墙边、胡同口练,以防阴风吹;不要太早外出,最好等太阳出来;在锻炼前穿上棉质运动服并进行热身活动,等运动开始后可以酌量减衣;控制运动强度,不要练到大汗淋漓;如果出汗过多,可以换上透气性较好的衣服,不要穿背心、短裤,避免皮肤在冷风中暴露太多,以免打乱体内的热量均衡,锻炼结束后,要及时擦汗穿衣。

初春,风邪最盛,一个小方保平安~

初春,风邪最盛,一个小方保平安~

初春,风邪最盛,一个小方保平安~
在春冬换季的时候,风邪之气最盛,如果此时人体内有“火”,就可能会诱发疾病,或者导致旧病复发。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平稳地度过换季大关呢?
火邪不除,伤肺胃
季节交替之时,很多人认为只有身体虚弱的人才会受到风邪的侵袭,其实这个季节受外邪侵袭的“壮汉”也不少,这是因为他们体内有火。

火邪不除,久而久之身体就会有所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肺和胃。

肺胃热主要表现:口腔干燥、咽喉干燥、口渴、腹胀、大便困难等。

去肺胃热的食疗方冬瓜能够清肺胃、祛湿邪、化痰饮,正好可以祛除体内的火气。

除此之外,冬瓜皮和冬瓜籽也是两味中药,专家推荐用这两种药材配成的二冬二根汤。

【二冬二根汤】材料:冬瓜皮、冬瓜籽、芦根、白茅根做法:每种食材需要用30克,加热煮沸服用,可以用于祛除体内火气。

10岁以下的儿童,每种食材使用15-20克,用作预防和治疗轻微感冒。

•冬瓜皮、冬瓜籽都属于凉性食物、味甘,能清除在体内的热,尤其是肺、胃和膀胱中的火热。

冬瓜皮也能单独作为药材,用于消除皮肤水肿,而冬瓜籽可单独用作化痰饮。

•芦根入气分,茅根入血分,两者搭配能够加强清热化痰、祛湿之效,更好地祛除胃火和肺火。

【注意】虚寒体质的人群不宜使用这个食疗方。

(骨病克星,一涂了之,请点击下面图片)
⊙版权声明:图文源于网络,本平台重在交流分享;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风为春季主气更为百病长

风为春季主气更为百病长

风为春季主气更为百病长风为春季主气,更为百病长。

中医认为,春季为多风季节,即风为春季的主气。

风属六气之一,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首,风邪入侵体内会致命。

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等特点。

因此,春季的防病养生,要谨防风邪。

风为春季的主气,属六气之一。

如果太过或不及则成了一种致病因素,会使正气虚弱或体质易感的人发生疾病。

这时,则称之为风邪,居“六淫”之首。

《素问·风论》中提到“风者善行而数变”。

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位行走不定、症状变幻无常特性。

如:游走性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

风邪有内风和外风的区别,外风症状主要表现有出汗、怕风、头晕、头痛、皮疹等,最常见的就是伤风感冒。

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后世医者在此基础上,将常见的内风病证,依据病因和病机变化及证候特点分为四种证候,即: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

都表现出眩晕、抽搐、震颤等特点。

《内经·灵枢》曰“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教导人们躲避贼风应该像躲避箭一样谨慎。

所谓贼风是指当人的精神或意识放松的时候,比如睡眠状态下,或者从背后吹来的风,这样的风像贼一样偷偷摸摸,对人体健康伤害最大。

如夏天有些人贪图凉快,洗完澡后吹冷气,或是整夜的吹风扇就很容易导致伤风感冒或是肌肉疼痛,如果不加注意将成为健康隐患。

依据“五运六气”学说,春季,春天属木,在天为风,在脏为肝,本是风邪多发之日,加之气温乍暖还寒,增减衣物要及时,出汗时尤其注意躲避风邪侵扰。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一定要在春季保护自己,不要生病,以为一年的健康打基础。

请您小心“春天的风”!

请您小心“春天的风”!

请您小心“春天的风”!
春天阴消阳长,万物开始发育生长,风为春天的主气,《黄帝内经》有“风为百病之长”之说,所以春天要防风邪。

中医的风邪(外风)有三个特点:
3
风邪为阳邪,容易消耗人体内的津液,使人感到口干、口渴。

风邪导致疾病有: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皮肤传染病,如感冒、过敏性鼻炎、花粉症、荨麻疹、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预防
一是过敏体质的人适当要春捂,以头面部为主。

二是饮食清淡少食辛辣,多食水果蔬菜,如大枣、山药、春笋、菠菜、韭菜、豆芽、苹果等。

三是加强锻炼多饮水,注意面部保湿。

图片为授权使用。

春季防病先防“风邪”

春季防病先防“风邪”

春季防病先防“风邪”
春捂秋冻是中国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

冬末春初,乍暖还寒,气候变化多,常常上午还是艳阳高照,下午便有冷空气来袭,大幅降温,此时如果衣着不当,特别容易着凉感冒。

另外,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也是在冬、春季高发。

中国有句俗话:百草回春,百病发作。

春季是疾病的好发季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春季好比是个险要的关口,调摄不当,很容易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相反,如果保养得当,重视各方面保健,则能使病情稳定,平安度过多事之春。

*春捂秋冻防流感
春捂秋冻是中国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

冬末春初,乍暖还寒,气候变化多,常常上午还是艳阳高照,下午便有冷空气来袭,大幅降温,此时如果衣着不当,特别容易着凉感冒。

另外,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也是在冬、春季高发。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普遍较弱,首当其冲地成了感冒的高发人群,而任何感染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都是不利的,因为感染会造成血糖控制难度加大,病情加重。

所以,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循春捂原则,注意保暖,当天气变化时,要及时增减衣服。

部分抵抗力差的糖尿病患者,必要时可考虑接种流感疫苗。

*春季减肥大决战
冬天是特别容易长胖的季节,很多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就在多吃少动中增加了不少,而超标的体重是导致Ⅱ型糖尿病的根。

只有从根入手,治疗才更有效。

减肥成功者的行为都很相似:他们都进食早餐,少食多餐,控制晚餐,低脂饮食,餐前一杯水,餐后千步走,每天步行万步,运动无时不在。

减肥失败者的理由各有不同:工作忙,压力大,常熬夜,吃夜宵,不走路等。

风为百病之长,防风是抵御风邪的必备良药,风寒、风湿都能治

风为百病之长,防风是抵御风邪的必备良药,风寒、风湿都能治

风为百病之长,防风是抵御风邪的必备良药,风寒、风湿都能治春天到来,风吹大地。

如沐春风,是形容给人的感觉很温和,但真正的春风却并不如此。

因为气温还不稳定,春天的风时而温润和缓,时而冷酷凛冽。

在中医里,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入体,可以到处流窜,与湿、寒结合,引发风寒感冒啊、风湿性关节炎啊等疾病。

而春天风邪盛,在感受春风的同时,更需要防范风邪的入侵。

说到防范风邪,那么就不得不提到这位中药,防风。

它被誉为“祛风第一药”,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等功能;适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等症。

祛风解表防风在临床中的运用,用的最多功效是祛风解表,防风辛温发散,气味具有上升的特性,能够有效的起到辛散和祛风解表的主要作用。

在《本草正义》中这样说道:“防风,通治一切风邪,故《本经》以'主大风’三字为提纲”。

所以对于风邪引起的外感表证,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防风都有用。

防风同甘草、桔梗、麻黄、桑根白皮、杏仁、细辛,治风寒郁于腠理,皮肤致密无汗;去麻黄,换薄荷,加石膏,除风热。

(出自神农本草经疏)。

升阳祛湿防风的祛风作用一流,在胜湿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一谈到祛湿,人们都会想到茯苓、白术、苍术这些健脾祛湿的药物,因为湿气主要是脾胃运化不利产生的,但其实风药也能胜湿。

打个比方,刚拖完地,地面湿漉漉的,如果这个时候,有持续的风吹过,地面就会干的很快。

著名金代医学家李东垣,就主张用风药除湿,所谓“除湿必用升阳风药即差”,而他的升阳除湿防风汤,就是用防风与苍术、白术、茯苓、白芍相配伍,此方有健脾燥湿,升阳和血的功效。

还有专治风湿痹症的羌活胜湿汤里,也有防风的成分。

消风止痒除了感冒和祛湿以外,防风还能治疗多种皮肤病,防风这个药辛温发散,祛风止痒,针对风邪所致的瘾疹瘙痒尤其有效果。

防风以祛风见长,药性平和,风寒、风热所致的瘾疹瘙痒皆可使用。

如果是风寒引起的瘾疹瘙痒,可与麻黄、白芷、苍耳子等药配伍使用,如消风散;如果是风热者所致的瘾疹瘙痒,可与薄荷、蝉蜕、僵蚕等药配合使用;如果是里实热结的,可与大黄、芒硝、黄芩等药配合使用,如防风通圣散。

《黄帝内经》告诉你“百病”皆由“风”起,如何“防患于未然”

《黄帝内经》告诉你“百病”皆由“风”起,如何“防患于未然”

《黄帝内经》告诉你“百病”皆由“风”起,如何“防患于未
然”
原文1:“故风者,百病之始也。

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刻毒,弗之能害。

此因时之序也。


译文1:风邪,是引起多种疾病的原始因素。

如果志意清静而阳气固密,那末,肌肉皮肤就有坚强的抵抗力,虽有厉害的大风苛毒,也不能侵害。

这里的主要关键,就是要循着四时气候的顺序,而注意适应的方法。

原文2:“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译文2:风邪侵入人体,渐渐化热,伤害元气,精血也因此而损耗,这是邪气伤于肝脏的缘故;因为肝有藏血的功能,精血伤则不能滋养肝脏了。

如果由于吃得过饱,胃肠间的筋脉,必因食物充塞,而横逆损伤,就要发生下病脓血或变为痔疮;如果由于饮酒过度,则每使气往上逆;如果勉强用力,那末肾气受伤,腰部高骨就要败坏。

原文3:“因于露风,乃生寒热。

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孩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四时之气,更伤五藏”。

译文3:若因感受雾露风邪,就会发生寒热。

假如春天伤了风气,风邪逗留不去,影响及脾,可以变为洞泄;夏天伤了暑气,到了秋天,每每发生疟疾;秋天伤了湿气,若湿气上逆于肺,则为咳嗽,若发展不愈,每成痿厥;冬天伤了寒气,到春天发作,每为温病。

所以四季气候的变化,是能够更替伤害五脏的。

春天的这个“邪气”,千万防好它!

春天的这个“邪气”,千万防好它!

春天的这个“邪气”,千万防好它!我们后脖子这一块有风府、风池穴、风门穴这三大风穴,即是防风的穴位,也是漏风的穴位!一旦被风邪入侵,就容易诱发颈椎病,容易头疼头晕、感冒发烧,荨麻疹,甚至还可诱发产后风、风湿病等难缠的慢性病。

所以我们常说,神仙都怕脑后风!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在很早以前有一位长寿的老人叫彭祖,传说他活了一百三十多岁。

有一段时间,他发现附近有一个人老是说:"唉呀,我头痛,头痛。

"找好多人看过都没有用。

后来彭祖经过观察,发现他们家的床头朝着窗户,就问他睡觉的时候是不是不关窗户,那人就说了:对啊,这有什么问题吗?彭祖就告诉他说,晚上睡觉的时候把窗户关上,或者把睡觉的方向改变一下。

那个人照着做之后就好多了。

其实,不光是睡觉时候不能对着风口,现在的人上班时,如果空调正好对着后脑勺,也一定要想办法把方向调一下,或者在背后肩颈部搭一条围巾防风。

平时洗完头发,一定要吹干再睡觉,否则湿气进入头部,很难消除。

风为百病之长,春天防病先防风邪春天为什么容易得百病,可能和春天的风有关。

风为春季主气,春天的风看起来温柔缠绵,其实里面夹杂了寒邪,湿邪,比起冬天的冷风更有威胁。

我们都知道,中医有六大外感病邪——“风、寒、暑、湿、燥、火”,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进入人体,都会引发疾病。

而其中风为六大病邪之首,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常常夹杂其它病邪一同侵犯人体,所以我们常说:风为百病之长!这里具体总结一下风邪的特点:首先风属于阳邪,按照中医阴阳理论,善动的、上升的,都属阳;其次,风性善行、善变,前者说的是风善于游走,后者指的是风抓摸不定的特点。

风邪是外感病的先导,寒、湿、燥等外邪,往往都是搭了风的便车然后侵袭人体的,比如我们常说的风湿、风寒、风燥等等。

邪风一吹,便有无限致病可能。

把好人体3大风口,风邪只出不进《黄帝内经》:“风者,百病之长也。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风邪是外界致病因素中的一种,特点是发病快、变化多,因此绝不能轻视它,守好身上的3个风口:1、风邪斥候——翳风穴翳风穴是被耳垂保护不被风邪入侵的穴位,能够阻止从前面吹袭而来的风邪。

初春驱风效果佳

初春驱风效果佳

初春驱风效果佳
由冬转春之际,人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较大,储藏量降至一年中的最低点。

在此季节,人们常难以适应气候变化,易受外邪侵袭而罹患感冒或风湿病;并会因外感邪气而致胸闷不畅、困倦乏力等一系列症状。

因此,初春时节,应重视保健,防患于未然。

要遵循“百病从寒起”、“风为百病之长”的特点,注意防寒、防风保暖。

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状况,适时增减衣服。

有风的日子外出,应密切注意风向、风力和风温,严防风邪致病。

此外,还应加强锻炼,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放风筝、打球等,或去郊游。

同时需加强营养,使春季活动逐渐增加而损耗的能量得以补充。

注意适当增加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的摄入量。

只有这样才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从而减少疾病发生。

春天让“百病易发”走远

春天让“百病易发”走远

春天让“百病易发”走远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供销商情:村官》
【年(卷),期】2004(0)3
【摘要】我国盛行季风气候,尤其在春季,冬夏季风转换交替,冷暖气流相互争雄,你进我退,因此,天气忽冷忽热,乍阴乍晴,变化无常。

这种多变的天气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正如俗语所云:百草回芽百病易发感冒。

若不注意医治,感冒可加重对心脑血管的损害而诱发中风。

据统计,30%以上的中风病人在发病前患过感冒。

感冒还可继发肺炎、心肌炎、风湿性炎症和急性喉炎。

【总页数】1页(P54-54)
【关键词】中风病人;人体健康;冷暖气流;冬夏季风;急性喉炎;继发肺炎;花粉过敏;赏春;昼短夜长;血凝时间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61
【相关文献】
1.春天易发抑郁r试试"黛玉葬花"式释放 [J], 冯瑶
2.旧伤易在春天发 [J], 霍寿喜;
3.春天易发“桃花癣” [J], 方向明;
4.春天易发“桃花癣” [J], 周波;
5.春天还没有走远(外一首) [J], 谭清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什么春秋两季是精神疾病高发的季节

为什么春秋两季是精神疾病高发的季节

为什么春秋两季是精神疾病高发的季节根据国内外大量临床观察发现,春秋两季是精神疾病高发的季节,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存在的现象。

为什么?(一)惟有中医能解释这一现象现代医学对此现象却不能作出任何的解释,因为现代医学缺乏解释这一现象的哲学依据。

科学是一元的,现代医学也毫不例外,它的哲学基础也是一元的。

这种科学传统抵制相互矛盾、含混不清的概念,要求表达清晰、准确。

这些原则在自然界的探索中是不可缺少的。

而要解释大自然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我们则需要另一种哲学,即系统的,或整体的哲学观。

因为在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领域中的许多基本概念都是模糊的,当我们试图运用语言文字描述这些概念时,就像瞎子摸象一样。

中医是一门古老的东方科学,那些认为只有西方自然科学才是科学的人,往往是狭隘地理解了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当是一门广义科学,它的哲学体系就是系统的或整体的哲学观。

这种哲学思想可以用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所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来表述。

老子提出的道,是一种哲学范畴,既是指宇宙的本原,又可以指事物的普遍规律,以及每一门学科的最高法则。

根据我的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是:“道这个东西,是混沌模糊的,它的内部,有形象,有物质,从外面观察,似乎能看清楚,却又看不真切。

在它的幽暗深处,藏有精气。

这种精气是十分真实的,有信息传递出来”。

这段韵文很流畅,并不难懂。

从外面看不真切的是象和物,因为形象和物质是静态的;能够感受到的是精,因为精气是动态的,老子用“其精甚真”来强调流动的的精气给人造成的逼真的感官冲击,而体内的信息是靠精气的流动递送出来的。

为什么春秋两季是精神疾病高发的季节请仔细体会一下:这不正是概括了人体生命活动这个复杂系统所具有的模糊性、不可直观的特点,并且揭示了医学应当为之采取的研究方法吗?的确如此!请紧紧抓住象、物、精、信这四个关键词。

每个节气,你需要避开不同的外邪!1、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每个节气,你需要避开不同的外邪!1、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每个节气,你需要避开不同的外邪!1、大寒、立春、雨水、惊

每个节气,你需要避开不同的外邪!
1、大寒、立春、雨水、惊蛰-----避风邪
风是百bing之长,风邪在这几个节气,最为疯狂!
2、春分、清明、谷雨、立夏-----避火邪
火邪这段时间最容易伤人。

如果这几个节气里,大家不注意生活、饮食,就容易“惹火上身“。

3、小满、芒种、夏至、小暑-----避暑邪
暑邪容易升散,一旦进入人体,身体就会很热。

很容易伤害到身体的津液。

而且暑邪往往和湿分不开,“暑多杂湿“,这几个季节了,暑和湿两个恶魔,常常会一起侵犯人体。

4、大暑、立秋、处暑、白露------避湿邪
湿邪属于阴,特别伤人阳气。

而且,在中yi看来,湿性体质,最容易生肿liu。

这几个节气了,大家一定要注意湿邪入侵。

5、秋分、寒露、霜降、立冬-----避燥邪
燥邪催人老,想要保持年轻,想要要皮肤好的人,这几个节气了,要多注意防燥邪了。

6、小雪、大雪、冬至、小寒-----避寒邪
寒邪也易伤阳。

它有2个特点,一个是凝滞,一个是收引。

人体的一受寒,就会容易淤堵了。

马上到需要避暑邪和湿邪的季节了。

推荐大家用温胆汤来养生。

温胆汤是千古名fang,以化痰去痰湿为主,现代人多湿气重,都可以用它来泡泡脚。

风为百病长风病知多少

风为百病长风病知多少

风为百病长风病知多少
中医理论认为,风性轻扬、疏泄,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

所以风邪致病,容易伤人上部,比如肺和头部。

风邪容易和寒、暑、湿、燥、火结合起来侵犯人体,所以古人认为风邪是外感疾病的源头,称“风为百病之长”。

头痛欲裂啊,疼得我天旋地转,直欲呕吐,像是戴上了紧箍咒。

说来奇怪,这头痛来得毫无征兆,既没有感冒发烧、外力刺激,个人也没有头痛病史,去医院看看,医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给开了阿司匹林。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病症,我穷根究底的毛病犯起来了,开始静下心来仔细琢磨,头痛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琢磨还真琢磨出了大问题。

头痛从下午开始,而上午我只坐了一趟长途车,这几天气温回升,有乘客把天窗打开,我正坐在风口处,难道是这看不见的风导致了我的头痛?
风为百病之长
就此我咨询了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黄飞,听完我的描述,黄飞说,这种情况就是吹风造成的,这种头痛是外感风邪的一种,好在你身体素质比较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头痛会很快好起来的。

中医理论认为,风性轻扬、疏泄,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

所以风邪致病,容易伤人上部,比如肺和头部。

风邪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容易和寒、暑、湿、燥、火结合起来侵犯人体,所以古人认为风邪是外感疾病的源头,称“风为百病之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春风邪袭人,“温柔一刀”让你百病生
所谓“春风十里不如你”,但早春的风远没有你想象中的温柔,它当然可以吹绿大地,也可以吹出很多疾病。

《黄帝内经》记载: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意思就是,风为春季的主气,当气候变化异常,六邪发生太过或者来的不是时候,再加上人体本身正气不足,就容易感受风邪而导致风湿、风热、风寒等问题。

春三月,外邪多依附风入侵人体
中医认为,风邪为六淫之首。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唐梁说,风邪是诸多外感因素的先导,因而《素问·骨空论》有“风为百病之长”、“风者,百病之始也”等生动的说法。

即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当其太过可使人患病。

而且寒、湿、燥、暑、热等外邪,多依附于风而入侵人体,引起风寒、风热、风湿等问题。

唐梁说,通常风邪为外风和内风两种。

外风由自然界风邪侵入而
致,内风则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生。

春天阳气升发,更易出现肝阳上亢、肝阳化风的情况。

实际上,早春的风乍暖还寒,这时候的风很是尖厉,夹带有冬天的阴寒,它就像无形的刀剑,很容易伤人。

风邪致病有三大特点
1.风邪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
风邪常伤人头上部和肌肤,而见汗出、恶风、头痛、颈项僵痛、颜面浮肿等症状。

唐梁说,《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春天昼夜温差大,且潮湿多雨,适合病毒、细菌繁殖,加上春天户外运动增多,人们容易出汗而后伤风,出现感冒、头痛等症状。

2.风邪发病急,变化快,病位行走不定
中医认为,如果风邪侵犯关节会导致关节游走性疼痛,好像风行走不定;风邪犯表,蓄积肌肤导致皮肤团片状突起、瘙痒,时起时伏,发无定处,民间形象地称之为“风团”。

故《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

”可以说,过敏性疾病多与风有关,比如哮喘、过敏性鼻
炎、荨麻疹等。

这些疾病起病迅速,病情变化快,中医治疗这类疾病时多要疏散风邪。

3.风性主动,致病多动摇不定
凡眩晕、震颤、四肢抽搐,多属“风胜则动”的病变。

唐梁说,春天发热性传染性疾病也比较多,会出现热盛动风的表现,比如惊厥。

老年人,特别是素有高血压,平时性子急躁者,春天阳气升发,更容易出现肝阳化风、阴虚风动等内风的发作,出现眩晕、偏瘫等中风的症状。

秋冻春捂,早春还是宜避风头
既然春季风邪为患较多,我们就要注意避风。

有道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样可减少我们患伤风感冒、风湿痹证的几率。

唐梁认为以下3点值得注意:
1.注意保暖——避外风
俗语说,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初春乍暖还寒,气温起伏不定。

此时尤其注意保暖——避外风。

唐梁说,现在天气早晚凉,温差接近10℃,因此切记要随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特别
是关节、颈部、背部、腹部等,这也是“春捂”的含义所在。

这样可减少我们得伤风感冒、风湿性关节痛的机会。

2.注意脾胃——减少过敏
春季百花盛开,粉尘、真菌繁殖,各种致敏原增多,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当然,过敏性疾病的增加和我们自身的免疫功能也有很大关系。

唐梁说,脾胃功能的强弱常常关系到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适当锻炼可以调整我们的脾胃功能,增强体质。

清淡饮食,可以减少脾胃负担,促进脾胃功能。

所以春季少食或勿食如海鲜、煎炸食物等燥热惹痰生风之物。

3.注意心情——平息内风
春季气温波动,东边日出西边雨,时常有阴雨潮湿天气,人的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血压、血糖。

此时需要注意饮食清淡、保证充足的睡眠,还要调控好心情,这样才能减少“内风”。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春天多去野外散步、踏青,促进人体阳气正常的生发;多鼓励而少批评惩罚,不要大悲大喜。

这样就可以保
持人的心情舒畅、气血流通,减少“内风”的发生。

>>链接祛风药膳推荐
1.桑菊茶
用料:桑葉、菊花各10克,蜂蜜少许。

泡水当茶饮。

功效:桑叶性寒,味甘苦,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

与菊花同泡水,可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的病症。

2.杞叶猪肝汤
用料:枸杞叶50克,猪肝100克,生姜、葱、蒜、食盐、酱油、芝麻油少许。

做法:猪肝切片,加葱、姜、蒜、生粉、食盐、酱油、芝麻油拌匀;水熬开后下猪肝,大火煮至猪肝断红,加枸杞叶,撒盐适量起锅。

功效:枸杞叶苦甘,有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的功效。

猪肝也有补肝明目、养血之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