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疾病学复习资料
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随着泥鳅养殖规模的扩大,其病害亦随之多发,下面介绍几种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供参考。
气泡病主要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此病在鳅苗阶段最易发生。
防治方法:①加水前进行曝气,充分降解水中有机物;②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饲,防止水质恶化;③发病时,立即加入新鲜的水,并用食盐溶液全池泼洒,用量为4~6公斤/亩;④发病后适当提高水体pH值和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白尾病主要症状:初期鳅苗尾柄部位灰白,随后扩展至背鳍基部后面的全部体表,并由灰白色转为白色,鳅苗头朝下,尾朝上,垂直于水面挣扎,严重者尾鳍部分或全部烂掉,随即死亡。
防治方法:①将八黄散加入25倍重的0.3%氨水浸泡,连汁带渣全池泼洒,使水体浓度为3×10E-6;②将1公斤干乌桕叶(合4公斤鲜品)加入20倍重量的2%生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再煮10分钟后带渣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4×10E-6;③漂白粉(有效氯30%)溶于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10E-6。
待4小时后,再泼洒五倍子浸泡液(磨碎后开水浸泡)使池水浓度为3×10E-6,以促使病灶迅速愈合。
赤皮病主要症状:体表充血发炎,可蔓延于全身,整个鳍或鳍基部充血,鳍端腐烂,常有缺失,鳍条间软组织多有肿胀,甚至脱落呈梳齿状,常继发感染水霉病。
病鳅时常平游,浮于水面,动作呆滞、缓慢,反应迟钝。
死亡率高达80%。
防治方法:鲜蟾酥10克,于凉水中搅拌均匀,全池泼洒,浓度为0.5×10E-6,每3天1次。
泥鳅打印病病因:泥鳅打印病是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点状亚种感染而致。
症状:病泥鳅身体上病灶浮肿,呈椭圆或圆形,红色患部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印章。
7-9月为主要流行季节防治:1、用1ppm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10-6。
2、用0.3ppm的溴氯海因全池泼洒。
3、每立方米水用1g漂白粉或2-4g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
华中农业大学340《农业知识综合二》(水产)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农业推广硕士考试大纲340 《农业知识综合二》考试大纲(农业推广硕士-渔业领域适用)动物生理学部分一、考查目标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为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认识和了解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从整体和环境、器官和系统以及细胞和分子的研究水平来解释各种生理现象;从比较的观点掌握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调控的活动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有效地改善水产动物的生产性能,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保障动物体的健康和动物资源。
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单选题10分(共10题,每题1分);名词解释10分(共5题,每题2分);简答题20分(共4题,每题5分);论述题10分(共1题,每题10分)。
共计50分。
2、内容结构细胞生理学基本理论(10%)、血液生理(10%)、消化生理(20%)、神经与内分泌生理(20%)、鱼类生殖生理(20%)、排泄与渗透压调节(20%)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动物生理学的细胞学基本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掌握由离子通道型受体和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了解跨膜物质转运和跨膜信号转导作用间的相互关系,可兴奋细胞的兴奋性、兴奋及其与离子通道的状态与通透性之间的关系。
2、血液生理掌握血液在维持内环稳态中的作用,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的生理意义和机制。
熟悉血液的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的调节。
掌握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3、消化生理掌握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胃肠运动的调节和胃排空机制,胃液、胰液、胆汁的生理功能及分泌调节,主要胃肠道激素的生理功能;掌握消化道吸收的路径及主要方式;掌握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过程。
4、神经与内分泌生理掌握体液调节和神经内分泌调节的基本概念;掌握下丘脑、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所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功能和激素的分泌调节;掌握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下丘脑-腺垂体-靶腺作用轴的生理意义。
兽医病理生理学(二)(华中农业大学)
第九章发热(fever)动物的正常体温牛:38.0 ~39.0℃猪:38.0 ~39.5℃家禽:41.0~42.0℃兔子:38.5 ~39.5 ℃狗:37.5~38.5℃一般的幼龄动物正常体温比成年动物的正常体温高0.5℃;同一个体傍晚体温比上午的体温高0.5℃。
学习要求:掌握内生致热原(EP)的概念、种类、性质、来源及作用部位发热机制的基本环节发热时机体代谢及功能的主要改变理解发热的生物学意义了解发热的处理原则、发热的分期第一节发热的概念及原因一定义发热(fever)是指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产热增多、散热减少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值超过正常0.5℃时。
发热与体温升高的区别:体温升高不等于发热,但发热一定会体温升高。
常见的情况有:生理性:运动,进食等病理性:调节失衡或调节障碍,被动性的升高如甲亢病人或动物,由于激素水平增加,代谢活动过强,机体产热增多,体温升高。
二、引起发热的原因(一)致热原和发热激活物1、概念致热原(pyrogen):能够引起恒温动物发热的所有物质统称。
外源性致热原和内生性致热原。
发热激活物(fever activator):凡能作用于动物机体直接或间接激活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使其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的各种物质。
2、常见的发热激活物微生物细菌及其毒素病毒其它微生物致炎物和炎症激活物•无菌性炎症•恶性肿瘤•抗原抗体复合物•其他如类固醇物(二)内生性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 EP)概念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由部分细胞产生的和释放的、能到达体温调节中枢部位引起体温升高的含有少量糖和脂肪的蛋白质,称为内生致热原。
它是发热的信息分子。
内生致热原种类和性质EP是一组不耐热的小分子蛋白质,各种蛋白水解酶均能破坏其致热性。
此外,EP还表现有高度的抗原特异性。
目前,所公认的EP主要有以下几种:IL-1、TNF、IFN、IL-6。
EP的作用部位经血液传递到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第二节发热的发生机制一发热时体温升高的基本环节信息传递: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扩散中枢调节:体温调节中枢机能改变效应器反应目前认为发热的其他中枢介质有:一)正调节介质:前列腺素(PGE):能引起明显的发热反应,升温的潜伏期比EP短。
几种水产养殖动物的暴发性疾病及其控制方法(五)
适应 内外环境 的突变 ,增强对虾抗应激能力;③修补病虾由 于病毒侵袭所造成肝胰组织 的损伤 ,恢复肝组织 的功 能。
增 强对 虾 的抗 病 能 力 ,还 可 以在 饲 料 中添 加 以下 药 物 : ① 维 生 素C E 大 蒜 素 , …‘ 用 量 按 饲 料 的 1 o 5 添 加 , 、 或 般 %4 ‰
3 流行 .
桃 拉 病 毒 病 因 苜例 病 例 发 生 在 19 年 厄 瓜 多 尔 92
连续投喂5 天 。② 中草药,其配方为:穿心莲 10 ~7 6 克,板蓝
根 2 0 ,大 青 叶 20 ,五 倍 子2 克 ,大 黄 4 克 ,鱼 腥 草 2 0克 0克 0 0 0
的T u a 河 口 附近 而 得 名 ,是 南 美 白对 虾 特 有 的病 毒 性 疾 ar 河 病 。 其 病 原 随从 国外 引进 的 亲虾 而 传 播 到 我 国 , 19 年 始 发 99 于 台 湾 地 区 ,2 0 年 以来 随 着 我 国 南方 各 省 规 模 化养 殖 南美 00 白对 虾 ,该 病 在 广 东 、广 西 、海 南 等 省 区 沿 海海 水 养 殖 南 美 白对 虾 密 集 区 中均 有 发 现 。 该病 可 发 生 于 整 个 养 殖 期 , 一 般 出 现 在 虾 苗 放 养 后 的
明显 改 变 ,仅尾 扇 出现 蓝 色 斑 点 或 有 少量 微 小 的 白色 斑 点 。 肉眼 分 不 出 肝脏 和 心 脏 ,只 能 看 出肝 脏 肿 大 或 变 淡 红 。病 毒 感 染 后 2 3 食欲 猛 增 ,大 触 须 变 红 ,肌 肉变 浑 浊 。 后期 肝 - 天
胰脏肿大 ,变 白;红须 、红尾 ,壳软,体色变茶红色,尤其 是尾扇和胸甲变 红,部分病虾 甲壳与肌 肉容易分离,头胸 甲
几种水产养殖动物的暴发性疾病及其控制方法(一)
状 ,头 邮作 发性 颤 动 ,存 水 狂游 后 很 快死 T= L ,群 体 摄 食 降或 绝 食 。② 症状 。刚夕 鳗鲡 呈 僵 直状 ,嘴张 E
供 养 殖 业 者在 防 治 这 类疾 病 时参考 。
体 最 小 的鳗 鲫 。该 病病 程 短 ,纯 率高 ,从 开 始发 病 到
发痫 高 峰 约7 ,发病 到 死 = l 天 。 天 广约 5 南十该 痫 l 能 由病毒 引起 , H前 尚无有 效 的方 法 防 1 J 丁 治 ,仙 呵采 取 以 卜措 施 予 以控 制 :① 保 持养 鳗 池水 体环 境柚 对 稳 定 、清 洁 ,防止 水 质 、水温 变 化 幅度 过 大 。② 不要 在 夏季 高温 季节 引进 欧 洲鳗 利 ,特 别是 不 要从 发 苘 病地 引 进种 。③ 在 夏季 高温 季 节可 适 当加 深 水位 , 适 量换 水 , 鳗 池 上可 设置遮 l棚 ,避 免强 光直 射 , 以 5 H 降低 水 温 ,避 该病 发 。④ 高温 期 投饵 宜 少量 多 次 ,
白、m 清 氯 离子 显著 增 高 ,而 衄 液 中尿 素氮 含量 显 著下
降 ,血 清胆 碱 酯 酶 降低 。 电镜观 察 发现 病 洲鳗 和 美洲 鳗 ,而 对 日本 鳗 鲡却 没 有危 害 ,对 欧 洲本 土 养殖 的欧洲 鳗 也 没有 影 响 。f 足 L I
一
丌 ,痫 鱼 体表 完 整 ,似 下颚 及 幢 部 由于 与池 底摩 擦 具不
同程度 的 溃疡 或 充血 。多数 病 龟鳃 丝鲜 红 ,肝脏 淡 红 , 部 分痫 龟 肾脏 肿 大 。③ 病理 症 状 。病鳗 红血 球 、血 红蛋
鱼类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核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
ra i spie avr s VHS 是 该 病 的 致 病 因 h gc e t mi iu , c V)
子, 属于 弹状病 毒科 粒外 弹状 病毒 属 。迄今 为 止 , 由
摘要
通过逆转 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 T P R 获得 编码病毒性 出血性败血症病 毒 ( ia e rh gcsp R -C ) V r l mora i e — h
t e avrs VHS 核蛋 白基 因, i mi iu , c V) 将其克 隆至原核 表达载体 p T2a 并在 E oiB 2 ( 3 中得 到表达 , E 8, cl L 1 DE ) 用 S SP E与 Wetr-lt D - AG s nbo 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表 明, e 通过 R -C T P R扩增获得长度为 1 2 p核蛋 白基 1b 2
氧化 物酶 测定方 法 , 明核蛋 白在 激 发 宿 主 的免 疫 聚合酶 、 4D 表 T NA 连接酶 、 种 限制 性 内切酶 以及小 各
反 应 时 也 具 有 较 好 的 抗 原 性 。C rl a等 L 用 量胶 回收试 剂盒 、 粒 提取 试 剂 盒 购 自大 连 宝 生 物 aoi n g j 质
收稿 日期 : 0 10 8 2 1 72 基金项 目: 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 目(0 0 0 2 ) 2 1 1O O 杜 娟, 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 : 水产动物疾病.Emal jad 18 @1 3 cm - i:u n u 9 7 6 .o 陈孝煊 , 教授. 研究方 向: 水产微生物学.Ema :hn x - i ce x @malha . d .n l i zu e u c . 通讯作者 :兰文升, 博士 , 医师.研究方 向:水生动物疾病.E mal ln h o a o. o c 兽 - i aws a@yh o t m.n :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
疾病学复习资料病原对宿主的危害1争夺营养2机械伤害3分泌有害物质有些病原有严格的专一性,如鰤本尼登虫,就特意寄生在鱼的皮肤;也有对宿主非专一性,如刺激隐核虫能够寄生在数十种海水鱼,小瓜虫可寄生多种淡水鱼。
疾病的控制包含三部分;诊疗、预防、治疗疾病诊疗基根源则:1诊疗方法:先外后内、先腔后实、先肉眼后镜检。
2诊疗资料:具典型症状的活的或刚死不久的资料。
诊疗流程宏观察看诊疗1察看症状和找寻病原:体液、体表、肌肉、内脏等部位有无颜色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肉眼检查有无异物。
2检查饲养管理状况: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放养量,摄食状况和活动状况。
疾病的综合预防水产疾病的防治原则: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为何水产病害学要实行综合预防发现难生活于水中,不易发现诊疗难原由复杂,常为综合或并发感染治疗难a水体施药用量大,治疗难以完全b患病后食欲减退,口服用药难以理想c很多药物拥有抗药性,频频使用无效疾病的综合预防举措1 完全清池清淤、药物消毒2保持适合的水深和水色A 水深的调理:以淡黄色、淡褐色、黄绿色为好黄褐色、绿色、蓝绿色、红色b水色的调理方法:换水、合适改变水体的营养成分等c科学用水和管水: PH、溶氧度、盐度、亚硝酸盐等指标。
3放养强健的种苗和适合的密度4 饵料应质优量适5改良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条件6操作要仔细7常常进行检查—寻唐8在平时管理中要防治病原流传9按期药物预防10完美并严格履行查验检疫制度,成立预警预告。
11人工免疫12选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 SRP品种选育、杂交育种。
疾病的治疗目的:经过药物控制或消灭病原或改良环境及营养条件治疗的机遇:早发现早治疗一改良和优化养殖环境a 合理放养放养密度要合理;混养的种类搭配要合适。
b保证充分的溶解氧c不滥用药物d合时适当使用环境保护剂石灰类、光合细菌等二增强养殖集体抗病力1、培养和放养强健苗种1 )SPF亲本 2 )PVP-1洗卵 3 )使用洁净水 4 )忌高温育苗、忌滥用抗生素5)饵料优2、免疫接种3、采纳抗病力强的养殖种类4、降低应激反响应激源:凡是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样要素,如高温等应激反响:养殖动物对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样要素的闪避现象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1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2池塘完全清淤消毒3增强疾病检疫4成立隔绝制度5实行消毒举措四增强饲养管理思虑题: 1、水产动物疾病学2、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由3、水产动物疾病的诊疗流程(诊疗原则)4、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举措第二章一病毒的致病机理与病毒感染(一)、病毒的流传门路无包膜病毒:粪 - 口门路有包膜病毒:主要经过飞沫、血液、唾液、黏液等病毒的流传方式:水平流传:指病毒在集体的个体之间的流传方式。
外膜蛋白OmpA在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性中的功能
第43卷 第1期2024年 1月Vol.43 No.1Jan. 2024,203~209华中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外膜蛋白OmpA 在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性中的功能刘芳园,胡瑞雪,余芳,侯家昊,于子润,顾泽茂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省水生动物病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水生动物疫病专业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摘要 为探究外膜蛋白A (outer membrane protein A ,OmpA )对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作用的影响,以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FL160902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OmpA 缺失株△ompA ,比较缺失株和野生株的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杀伤能力、对细胞的黏附能力以及对蛙的致病性差异。
结果显示:△ompA 的生长能力和抗血清杀伤能力与野生株无显著差异;但与野生株相比,△ompA 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加了66%,△ompA 对bEnd.3细胞的黏附能力降低了61%;黑斑蛙感染试验显示,△ompA 在黑斑蛙血液、脾和脑组织中的载菌量分别为(3.15×108±0.09×108)、(2.11×108±0.07×108)和(6.61×108±0.16×108) copies/g ,均显著低于野生株,且△ompA 对黑斑蛙的致死率为37%,显著低于野生株的致死率(75%)。
上述结果表明,ompA 基因缺失不改变米尔伊丽莎白菌的抗血清杀伤能力,但增加了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减弱了菌株的黏附能力,从而降低了该菌对蛙的致病性。
关键词 米尔伊丽莎白菌; 基因缺失; 外膜蛋白A ; 致病性中图分类号 S94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421(2024)01-0203-07牛蛙(Rana catesbeiana )、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 )、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 )等蛙类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人工养殖[1-2]。
利用免疫刺激剂预防虾、蟹的传染性疾病(上)
关于 甲 动物血细胞 的分类 , 壳 已有部分研 究报告 , 而不同研究者对血细胞的命名有所不 同。 导致 甲壳动物血细胞名称复杂化的主要原 因是不同的研究者在研究 甲壳 动物血 细胞时 所使用方法有所不同 ,因为不同的抗凝剂 、 缓 冲系统 、 温度、 试验 采血方法 、 保存 时间 、 固定
角度 , 为了深入探索高等脊椎动物机体防御机 能, 而将水产虾 、 蟹等无脊椎动物机体 防御机 制作为其原型进行研究而获得的部分结果。 只 是近年来, 世界各国面对水产养殖 甲壳动物各
种疾病频发 的现状 , 了解水产甲壳动物的各种 疾病以及阐明对这些疾病的机体防御机能 . 才 引起了人们 的重视。 现有 的资料表明, 甲壳动物的机体防御 系 统与脊椎 动物一样. 主要包括细胞和体液性 因 子。 由于一部分体液因子是在细胞 内产生并储 藏在细胞 内发挥作用 的, 所以将两种免疫 防御 因子严格 区分是很 困难的。然 而. 了 为 叙述 的 方便,本文中仍将细胞和体液 因子分开介绍 .
胞 ,G细胞极少参与吞噬活动 ,而 G细胞则 S 完全没有吞噬活性。绿泳蟹 ( ac u a 一 C ri sm l n e , ) 一 血细胞 的吞噬活性只存在于 H细胞。根 据现有的研究结果 .至少已经证明了虾类的 s G和 G细胞 . 虾类和蟹类 的 H细胞 是具 螯 有吞噬功能的。 水产 甲壳动物血清 中也存在 对血细胞吞 噬活性具有调理作用 的物质 。澳 大利亚 出产 的淡 水 龙虾 (aaheasbcr au ) 美 洲 P rc ar i i ts , p an 龙 虾( o , a ei ns . H aa ̄ m r a u )单肢 虾和 日本对 c 虾血清 中存在 调理活性 物质都 已经被证实 。 对于绿泳蟹 ,以往 的报道认为其血清 中不含 调理 活性物质 , 但是 . 后来 的研究结果表 明在 其 血清中添加 B 1 3 葡聚糖后 , 一 ,- 能使血 清中 具有 调理活性 的物质活化 .其调理活性 即可 显示 出来 。能激发 甲壳动物血细胞吞 噬活性 的外因性 物质 , 除作为真菌细胞壁成分的 B 一 1 3 萄聚糖外 。还有从革 兰氏阴性菌 中提取 ,- 的脂多糖 ( p pl aca d, P ) 。B l 1 oo s h r e L S 等 i yc i —, 3 萄聚糖 已被证实能刺激淡水螯 虾和海 产绿 一 泳蟹血细胞 的吞噬活性 。 L S已经被证 明 而 P 能刺激美洲龙虾血细胞 的吞噬 活性 。能导致 甲壳动物血细胞吞 噬活性急剧下 降的外界 因 素主要有水 温 。饲养环境 的恶化 以及农 药污 染等。 脊椎动物 的吞噬细胞 内由于存在各 种酶 类, 所吞噬的异物是在 细胞 内完成 消化过 程 . 具有很强的杀菌活性 。 而在水产甲壳动物中, 已经证明绿泳蟹 和对虾 的血细胞 中也存 在显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提纲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选择、是非、简答、问答1、水产动物疾病学定义: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2、水产动物生病的特点:发现难、用药麻烦(途径、价格)、治疗难3、引起疾病的原因: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寄生虫自身生理机能失调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等)营养不良4、疾病的定义:疾病是由致病因素作用于生物机体时扰乱了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
此时机体正常平衡遭到破坏,表现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以及一系列的症状。
5、疾病发生的条件:病原—宿主—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1)病原——决定病原致病的因素:1) 病原体的毒力大小2) 存在状态3) 数量多少病原体的来源:①原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发病的的动物或其尸体,预防:及时捞出或隔离患病的个体②继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带有病原的水体、饵料和工具等预防:四消——鱼种消毒、饵料消毒、食场消毒和工具消毒病原对宿主的危害:机械性刺激与损伤夺取营养压迫与阻塞毒素作用其他疾病的媒介(2)宿主——疾病发生与宿主的大小、性别、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免疫能力有关(3)环境——水温、水质(透明度、H2S、NH3-N、PH、盐度、余氯、工业污染、DO、CO2等)人为因素(种苗放养密度、种苗搭配比例、饵料管理、药物使用等)6、疾病的种类:(1)根据病原分---分为生物引起和非生物引起。
a生物:微生物病(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病(原生动物、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由生物引起的中毒b非生物:机械损伤、物理刺激(感冒、冻伤、放射性损伤)化学刺激(工业污水、农药、气泡病等)缺乏机体所必须的物质或者是条件(泛池、饥饿、营养不良)(2)根据感染情况分---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性感染、继发性感染、再感染(3)根据症状分---局部性疾病、全身性疾病。
两者没有严格的分界线。
7、细胞和组织的损伤:萎缩、变性、坏死定义萎缩:已经发育到正常大小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发生物质代谢障碍,使分解代谢超过了合成代谢,因而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的过程。
华中农业大学兽医学,动物医学课件2009
蛋白质合成 有 基因组 DNA 有控降解,电泳图谱呈梯状
蛋白质合成 有 炎症反应 调节过程 炎症反应
调节过程
受基因调控
无,不释放细胞内容物
无 有,释放内容物。 被动进行 有,释放内容物。
被动进行
受基因调控 无,不释放细胞内容物
三、炎症(inflammation)
(一)炎症的定义 (二)炎症的原因 (三)炎症介质 (四)炎症的基本过程 (五)炎症的局部症状 (六)炎症的全身反应 (七)炎症的常见类型 (八)炎症的生物学意义
TD抗原分子表面有多种不同抗原表位,但缺乏重复 出现的同一表位;主要是大分子蛋白质。 TI抗原多数为大分子多聚体,带有重复出现的同一
抗原表位,且降解缓慢;主要是多糖类物质
TD Ag
TI Ag
(3)B细胞抗原表位与T细胞抗原表位
B细胞抗原表位:能够被B细胞所识别的抗原表位, 包括线性表位和构象表位。可以是蛋白质、多糖、核 酸。 T细胞抗原表位:能够被T细胞所识别的抗原表位, 一般是蛋白质抗原的线性表位。T细胞不能识别多糖 和核酸抗原。 T细胞抗原表位 可以是隐蔽性表 位,因为T细胞对 表位的识别需要 对抗原进行加工。
内科病 外科病 产科病
疾病病因
疾病
疾病经过
急性病 慢性病 亚急性病 消化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心血管病
患病系统
(三)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1、病程: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过程,包 括4个阶段:
病因作用于机体
潜伏期
最初症状出现
前驱期
主要症状出现
明显期
全部明显症状出现
转归期
疾病结束
2、疾病的转归 三种转归形式: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疾病学复习资料
831 水产养殖生物病害学疾病学试卷一二、名词解释(每个 2 分,共 10 分)非特异性免疫、增生、抗体、炎症、中间寄主四、简答题(共 32 分)1. 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过程中有哪些给药方法,分别简述它们在使用上的优缺点。
(10 分)2. 简述一种复殖吸虫的生活史,并根据其生活史提出合适的防治方法。
分)(83. 简述赤潮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分)(74. 画图表示粘孢子虫的基本结构(壳面观),并分别标明各主要结构的名称。
分)(7五、应用题(18 分)针对目前海南乃至全球病毒性虾病大量暴发并造成巨大损失的现状,请结合你的观点,详细谈谈在对虾养殖中病毒性虾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试卷一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1. 非特异性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1),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与异物都有排斥和屏障作用(1)。
2. 增生:指因细胞数量增多(1)而引起的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1)。
3. 抗体: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受抗原刺激后(1),在体液中出现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球蛋白(1)。
4. 炎症:指动物对各种致病刺激物引起损害作用(1)而表现的一种保护性反应(1)。
5. 中间寄主:幼虫时期寄生的寄主(2)。
四、简答题答案 1. 第 1 题答案如下:(1)药物悬挂法:又称挂袋(篓)法,将药物装于袋或篓内,挂于饵料台,以预防疾病的方法。
优点:操作简单、用药省、对水影响小;缺点:只能局部消毒灭菌。
(2)浸洗法:放入药液中浸一段时间、苗种消毒、转池、网箱等常用优点: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缺点:对水体病原无作用、操作稍繁(3)全池泼洒法:将药物兑成一定浓度后全池泼洒。
优点:对病原杀灭彻底;(4)口服法:将药物拌饵投喂. 优点:操作方便、可杀体内病原。
(5)注射法:包括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
优点:药效好;缺点:操作难、易伤鱼、幼苗无法使用缺点:重病者无效、水体病原无效缺点:用药大、危害水生生物、污染环境评分标准:本题共 10 分,每答对 1 种方法给 1 分,每答对 1 种优点或缺点给 0.5 分。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340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历年考研真题
2011年华中农业大学340农业知识 综合二[专业硕士]考研真题(缺动
物繁殖学真题)
2012年华中农业大学340农业知识 综合二[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科目代码及名称:340农业知识综合二之动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 A.反射 B.适应 C.反应 D.反馈
科目代码及名称:340农业知识综合二之动物繁殖学
一、名词解释(共12分,每题4分) 1 排卵与产卵
2 干法受精 3 孵化率 二、填空题(共8分,每空1分) 1 家鱼亲鱼发育不良时,可用少量的______催熟。 2 DOM对多巴胺具有______作用。 3 鱼类人工授精的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三种。 4 家鱼繁殖的水温下限为______℃;水温上限为______℃。 5 鱼类高校催化合剂一号是由______和DOM组成。 三、简答题(共18分,每题6分) 1 影响出苗率的因素有哪些? 2 掌握效应时间有什么意义?
C.维生素A D.胆碱
四、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共12分,每题4分) 1 简述脂肪氧化及其危害。
2 豆粕和菜粕是主要的植物蛋白源,两者分别含哪些主要抗营养因 子?它们的毒性怎样?
3 饲料中非营养性添加剂主要有哪些?
五、论述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共10分) 请分析鱼类对饲料体内消化率测定常用方法的优缺点及影响饲料消化率 的因素。
目 录
2011年华中农业大学340农业知识综合二[专业硕士]考研真题(缺动物繁 殖学真题) 2012年华中农业大学340农业知识综合二[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3年华中农业大学340农业知识综合二[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华中农业大学340农业知识综合二[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华中农业大学340农业知识综合二[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6年华中农业大学340农业知识综合二[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340农业知识综合二[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340农业知识综合二[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水产养殖动物寄生虫病诊断技术(7)
而 有 变 化 ,长 度 58 mm的 虫体 平 均 产 卵 . l O粒 ,长度 为 67 m 的虫体 平均 产 2 5 7 . m 4 粒 。一个虫子 可以产卵数次 。产卵 的温度 为
l - 9 , 适 水 温 为 2 ℃左 右 。 应 的海 水 32℃ 最 O 适
【 流行情况】 贝尼登虫在 日 主要 危害 蜥 本 养殖蜥 ,而在我国福建等地 区主要 危害养 殖
对附属片 。口在前 吸盘之 间的后缘 , 其前 方 有两对黑色跟点 。口下为咽 , 咽 向后分 出 从
两条树枝状的肠道 , 伸至身体 的后端 。本 尼
体 上摩擦 身体 ; 表黏液 增多 , 部皮肤 粗 体 局 糙或变 为白色或暗蓝色。严重者体表出现点 状 出血 ,如有细菌继 发感染还 可出现溃疡 , 食欲减 退或不摄食 , 鳃退色呈贫 血状 据 报
前列腺 、 交配囊 和卵黄贮囊 。卵黄腺布满 体 内 。卵壳 呈 四面形 ,一边 的长 度为 01 ~ .3 01 .5mm, 卵壳 的后端 有一 条长 18 27mm .~ .
的丝状物 , 叫做 卵丝 。刚产 出的卵其 卵丝 缠 绕成 团 , 以后就用 卵丝附着在 养鱼的网箱 上
幼 虫 身 上 有 纤 毛 5簇 ,具 4个 眼 点 和 小 钩。 在水 中游 泳 遇 到 适 当宿 主 时 就 附 着 上 去 ,
登 ( . ki 等。感 染率可 高达 10 引起 Bs i) e 0 %, 患 鱼鳍 的基部或体表局部炎症和溃疡 。一种 蒙 蒂塞洛 贝尼登虫 ( . niel ) 寄生于 Bmo t li 可 c i
鲻 科 鱼 类 的 口腔 内 ,引 起 口 腔 黏 膜 溃烂 、 出
就 可 生 长 发 育 到 58mm 长 的 成 虫 如 果 水 - 温 在 2 ℃ 以 下 时 , 长 发 育 就 缓 慢 , 到 成 O 生 达 虫 的 时 间 需 要 4 5周 以上 。 -
鳜鱼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收稿日期:2007-02-03通讯作者王卫民,@z 作者简介杨承泰,年生,男,山东泰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产增养殖。
y @z 鳜鱼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杨承泰,王卫民,曹 玲(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摘要:就目前国内鳜鱼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进行了综述。
研究认为鳜鱼疾病应以预防为主,优质的水源条件、良好的种质和饵料鱼来源、科学的管理是现代化鳜鱼规模养殖的关键。
主要从“水、种、管、饵”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鳜鱼养殖过程中疾病发生的原因,按真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和病毒性疾病分类介绍了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最后针对疾病发生的原因提出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鳜鱼;常见疾病;发病原因;症状;防治中图分类号:S94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278(2008)03-0104-04 鳜鱼(S i niperca chua tsi),又名桂花鱼或鳌花鱼,属鲈形目、鮨科、鳜属[1],肉质丰腴细嫩,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无肌间刺,深受消费者喜爱,素有“淡水石斑”之称。
随着1980年代后鳜鱼人工养殖业在我国的兴起,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提高,单产越来越高。
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导致鳜鱼疾病日益猖獗,呈暴发流行之势[2,3]。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自1993年以来,每年5~10月都流行鳜鱼疾病,以7~9月为高峰期,病程长,往往表现为并发症;其中1996~1998年间鳜鱼暴发性疾病流行,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毁灭性的灾害,严重阻碍了鳜鱼养殖业的正常发展。
由于人工养殖鳜鱼历史较短,对其研究大多集中于生物学和人工繁殖以及饲养等方面,对鳜鱼疾病病原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较少。
在细菌性疾病研究方面,陈昌福等从患烂鳃病的翘嘴鳜体内分离出病原菌并鉴定为柱状嗜纤维菌[4],从患细菌性败血症的鳜鱼体内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5];顾天钊等报道鲍氏不动杆菌是鳜鱼暴发性死亡的新病原[6];黄志坚等对广东省各地区患病鳜鱼进行病原分离,初步鉴定温和气单胞菌、少动假单胞菌、脑膜脓毒性黄杆菌、施氏假单胞菌、美人鱼弧菌、鲁氏不动杆菌等6种细菌为鳜鱼细菌病病原[7]。
几种水产养殖动物的暴发性疾病及其控制方法(三)
。
引 发该病 的病 原菌 是 条件 致病 菌 ,潜伏 期较 长 ,而
采 取相应 的控 制 措施 :① 严格 检疫 ,对 检测 呈病 毒 阳性
的鱼要及 时淘 汰 处理 。② 加强 饲养 管理 , 改 良水 质 ,对 饵 料鱼在 饲喂 前进 行 消毒 处理 ,保证 鳜鱼 的 良好 环境 。
③ 使用 安全 、高效 、廉 价 的鳜 鱼 病 毒疫 苗 免疫 。
四 、 黄鳝 出血 病 黄鳝 的梅 花斑 病又称 腐 皮病 、打 印病 、出血病 、红 斑病 等 ,是 由点状产 气 单 胞菌 点 状亚 种 ( P 0 7 ,o 1aS p n s b p p n ) 染体表 受损伤 的或体质 u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t u s u t a a 侵 t a tt 虚 弱 的黄鳝而 引起 的 ,一般 发生在 5—9 月份 气温 较 高 的 季 节 。黄鳝 刚患此 病 时与 正常 鳝并 无 明显差 异 ,仍 旧体 力 充沛 ,但 随着 病情 加重 ,其 食量 逐渐 减 少 ,行 动趋 于
几 水 养 动 的 发 疾 及 控 方 ( 种 产 殖 物 暴 性 病 其 制 法三 )
孟 思 好 孟 长 明 陈 昌福 z
( 河南新 乡市康大消毒 剂有限公 司 4 0; 1 . 570 3 2 华 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武汉 4 0 7 ) . 0 3 0
可根据 该病 临诊 症状 及流 行情 况进 行 初步 诊 断,采 用常规 的组织 学方 法 ( E H 染色) 进行 病理 组织学 诊 断 ,若 在 电镜 下 见有大 量六 角形 的病 毒颗 粒 可作 进一 步确 诊 。 对 鳜 鱼 病 毒 病 的 检 测 和 诊 断 方 法 还 有 : 外源 核 酸分 析 ( 切技术 除去 内源 性核 酸 ) P R 测 等 。对于 该病 目 酶 和 C检 前 尚无有 效 的药物 防 治方 法 ,一般通 过 综合 措施 ,对 其
免疫多糖特性及其预防水产动物病毒病作用(上)
系统能选择 性地与 一 1 ,3 - 葡 聚糖的一 重螺旋和 随机 链 圈 发生反应 ,因此可 以利用该反 应系统快速 观察其 高级结构 的变化过程 。N a g i 等依 据该原理对 1 3 — 1 ,3 一 葡 聚糖进行分 析 的结果表 明 ,其三重 螺旋结构 是相对稳 定 的,即使一旦 成 为一重螺 旋结构 的分子也会在 溶液 中逐 渐变为 三重螺旋 的结构 。从 担子菌 中提取 的分支 B一 1 ,3 葡聚糖 使往低 温 条件下 ,也可能发 生一重螺 旋结构 向三重螺旋 结构 的转
免 疫 多 糖 特 性 及 其 预 防 水 产 动 物 病 毒 病 作 用 l 上 l
孟 思好 孟 长明 陈 昌福
( 1 . 河南新 乡市康 大消毒剂有限公司,河南 新 乡 4 5 3 7 0 0 2 .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 武汉
免疫 多糖广泛地 分布于 真菌 、细 菌和植物 体 内,微生
进 行 了 比较 研 究 ,结 果 首 先 证 明 了从 各 种 菌 类 中提 取 的 D一 葡 聚 糖 结 构 的 主 链 都 是 一 1 ,3 和 B 一 1 ,6 结 合 物 。 从 担 子
综 上所 述,因为在不 同的条件下 ~ 葡聚糖的结构有所
不 同 ,所 以 , 在 评 价 其 生 物 学 活 性 时 , 阐 明 1 3 一 葡 聚糖 的结
菌和 子囊 菌 中提取 的具有 免疫 活性 的 一 葡 聚糖 大多 是 由
一
构 与其 各种生物 学活 性的关系是十 分重 要的。A k e t a g a w a 等 利 用鲎体液 进行 的鲎试 验替代 日本药局 指定 的发 热性物质
鲑科鱼类的几种病毒性疾病及其防控措施(4)
鲑科鱼类的几种病毒性疾病及其防控措施(4)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20期陈昌福1??张喜贵2??孟长明2(1.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2.河南省新乡市康大消毒剂有限公司,453700)从游泳异常的病鱼脑中分离到了病毒。
在病鱼的神经轴索发现有异常变化。
分离到的病毒在增殖温度、敏感细胞等方面除具有鱼类病毒特有的性状之外,还与鸡白血病病毒(反转录病毒)相似。
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确定该病毒的种属。
用细胞培养该病毒时能形成与IHN病毒极为相似的CPE。
由于在感染的CHSE-214细胞等许多细胞上形成CPE后细胞发生再修复,故在含有病毒状态下细胞可繁殖,形成持续感染状态。
受到病毒感染的鱼体也多为带毒状态,显示出无任何异常症状而继续生存。
这种疾病在日本北部地区广泛分布。
在感染鱼类的品种上,以银大麻哈鱼为多见,其次为虹鳟和马苏大麻哈鱼。
还有红点鲑、大麻哈鱼、红大麻哈鱼等也出现感染情况。
除上述鲑科鱼类以外,香鱼也有感染。
在实验条件下,硬头鳟也能被感染,在远东哲罗鱼呈持续感染状态。
在出现病鱼的鱼池中,有20%~40%正常鱼被该病毒感染。
发病时多见IHN病毒、EIBS病毒混合感染情况,出现混合感染时对鱼类的危害会增大。
对于这种疾病的防控措施,由于从采卵亲鱼的卵巢液中能分离到病毒,因此有必要彻底消毒鱼卵。
对发病后的养殖池塘,可以采用河南省新乡市康大消毒剂有限公司生产的二氧化氯,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
对各种消毒药、紫外线以及臭氧的敏感性方面,这种疾病毒与IHN相同,甚至比IHN稍敏感。
因此,以往对IHN的防制对策对这种疾病也是有效的。
7.红细胞包涵体综合征(Erythrocytic inclusion body syndrome,EIBS)自1986年开始,在银大麻哈鱼的海水养殖场发生过这种疾病。
水温8~10℃的2-5月份,死亡率可达养殖鱼数量的10.0%~30.0%。
内陆水产养殖场的情况是在水温15℃以下的5-7月份,5.0g以上的稚鱼发生这种疾病,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与冷水性疾病并发。
鱼源致病菌皮特不动杆菌Ap-W20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其毒力特征分析
鱼源致病菌皮特不动杆菌Ap-W20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其毒力特征分析王超杰1,黎洁1,王旭1,王至诚1,王卫民1,罗毅1,2*(1.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2.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摘要:皮特不动杆菌是一种新兴的鱼源致病菌,为了对该菌的致病机理进行研究并为该菌引起的鱼类疾病防治提供技术储备,实验选取皮特不动杆菌菌株Ap-W20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其毒力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Ap-W20全基因组序列总长为4 399 705 bp,GC含量为38.78%,共预测到4 230个编码序列(CDS),存在4个质粒,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CP027658~CP027662。
ANI分析结果证实,Ap-W20属于皮特不动杆菌,且Ap-W20与已知人源皮特不动杆菌AP_882(96.69%)和环境源皮特不动杆菌PHEA-2(96.55%)相似度较高。
Ap-W20与AP_882、PHEA-2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Ap-W20中的基因岛、前噬菌体和质粒数量最多,这很可能与它们各自的分离环境和致病力有关。
通过与毒力因子数据库(VFDB)比对,在Ap-W20全基因组中预测到286个毒力基因,主要与黏附和抗吞噬等有关。
Ap-W20中还存在Ⅰ、Ⅱ和Ⅵ型分泌系统、多套双组分调控系统以及细菌素合成基因簇等,表明鱼源皮特不动杆菌可能存在复杂的致病机制。
本研究对鱼源皮特不动杆菌全基因组进行了毒力特征分析,为该菌引起的鱼类疾病防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皮特不动杆菌;全基因组测序;ANI分析;比较基因组学;毒力特征中图分类号: Q 785; S 941.42文献标志码: A近年来,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已经成为人类临床中常见的机会致病菌,可引起一系列的感染,如肺部感染、菌血症、腹腔感染和外伤伤口感染等,是医源性重要致病菌[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1 水产养殖生物病害学疾病学试卷一二、名词解释(每个 2 分,共 10 分)非特异性免疫、增生、抗体、炎症、中间寄主四、简答题(共 32 分)1. 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过程中有哪些给药方法,分别简述它们在使用上的优缺点。
(10 分)2. 简述一种复殖吸虫的生活史,并根据其生活史提出合适的防治方法。
分)(83. 简述赤潮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分)(74. 画图表示粘孢子虫的基本结构(壳面观),并分别标明各主要结构的名称。
分)(7五、应用题(18 分)针对目前海南乃至全球病毒性虾病大量暴发并造成巨大损失的现状,请结合你的观点,详细谈谈在对虾养殖中病毒性虾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试卷一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1. 非特异性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1),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与异物都有排斥和屏障作用(1)。
2. 增生:指因细胞数量增多(1)而引起的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1)。
3. 抗体: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受抗原刺激后(1),在体液中出现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球蛋白(1)。
4. 炎症:指动物对各种致病刺激物引起损害作用(1)而表现的一种保护性反应(1)。
5. 中间寄主:幼虫时期寄生的寄主(2)。
四、简答题答案 1. 第 1 题答案如下:(1)药物悬挂法:又称挂袋(篓)法,将药物装于袋或篓内,挂于饵料台,以预防疾病的方法。
优点:操作简单、用药省、对水影响小;缺点:只能局部消毒灭菌。
(2)浸洗法:放入药液中浸一段时间、苗种消毒、转池、网箱等常用优点: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缺点:对水体病原无作用、操作稍繁(3)全池泼洒法:将药物兑成一定浓度后全池泼洒。
优点:对病原杀灭彻底;(4)口服法:将药物拌饵投喂. 优点:操作方便、可杀体内病原。
(5)注射法:包括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
优点:药效好;缺点:操作难、易伤鱼、幼苗无法使用缺点:重病者无效、水体病原无效缺点:用药大、危害水生生物、污染环境评分标准:本题共 10 分,每答对 1 种方法给 1 分,每答对 1 种优点或缺点给 0.5 分。
2. 第 2 题答案如下:答:以异形吸虫为例,其生活史和防治方法如下:(1)生活史:成虫(鸟或哺乳类消化道) →卵(小塔螺吞食) →毛蚴→胞蚴→两代雷蚴→(出螺入水,侵入鲻科鱼类肌肉)尾蚴→ (鸟或哺乳类食病鱼)囊蚴→成虫(2)防治方法:1) 驱鸟,以鱼投喂哺乳类时要煮熟; 2) 以 0.7ppm 硫酸铜杀灭椎实螺; 3) 以水草扎成把子诱捕椎实螺并将其杀灭。
评分标准:本题共 8 分,答对生活史给 5 分;答对防治方法给 3 分(每小点 1 分)。
生活史回答不全或防治方法回答不准确酌情扣分。
3. 第 3 题答案如下:(1)赤朝发生的原因有:1)海水中营养盐类增加;2)海水中有机质、维生素、铁、锰等微量元素增加;3)水温升高;4)适宜的盐度和 pH 值。
(2)赤潮防治方法:1)加强赤潮检测预报和重视海域环境保护;2)改善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3)以硫酸铜或粘土等杀灭赤潮藻类。
评分标准:本题共 7 分,每答对 1 点赤朝发生原因或赤朝防治方法各给 1 分。
4. 第 4 题答案如下:1. 孢壳;2. 囊间突起;3. 极囊;4. 极丝;5. 极囊核;6. 胚核;7. 嗜碘泡;8.胞质;9. 褶皱评分标准:本题共 7 分,正确绘出粘孢子虫的完整结构给 3 分;每正确标示出 1 个结构的名称给 0.5 分(该部分最高给 4 分)。
四、应用题答案答:(一)治疗方法:对于病毒性虾病,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分)(3 (二)预防措施:对于病毒性虾病,目前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综合预防1. 切断纵向传播: 1)选择健康无病亲虾繁殖虾苗( 观察形态、检测活力和抗逆水力;用核酸探针等试剂盒或PCR 检测);(1.5分) 2)培育SPR和SPF种苗;(1.5分)2. 防止横向传播,避免病原的交叉感染 1)养殖水体彻底消毒,消灭水体残留病毒性病原;(1.5分) 2)有效杀灭和隔离蟹类等对虾病毒性病原的横向传播媒介;(1.5分) 3)有效控制养殖过程中换水的水质: a. 实行原水养殖;(1分) b. 增设沉淀池和贮水池(约占养殖水面的1/3-1/5)(1分)3. 加强养殖管理,控制养殖水体水质(水环境和病原): 1)清池:冲洗→暴晒→翻晒3次以上→池底消毒(生石灰)→进水、消毒→培藻(1.5 分)-5-2)加强水质管理,控制各种水质指标(pH值、盐度、DO、透明度、硫化氢、氨氮等) 位于安全范围;(1.5分) 3)加强饵料质量(质优,添加多维和中草药等);b. 准确计算用量,勿过量。
(1.5分) 5)定期水体消毒和添加有益微生物等水体生态改良剂。
(1分)评分标准:本题共 18 分,要点按答案括号内的分数给分,每个小点回答不完善的则酌情扣分。
水产养殖生物病害学疾病学试卷二二、名词解释(每个 2 分,共 16 分)特异性免疫;血栓形成;萎缩;终末寄主;免疫反应;混合感染;泛池;赤潮三、简答题(共 32 分)1. 引起养殖鱼类的病原生物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别列举 1-2 种有代表性的种类。
(10 分)2. 简述预防病毒性疾病的组织疫苗的制备过程(8 分)3. 什么是血清学反应,它有哪些特点?(7 分)4. 抗原的主要特性有哪些?作为抗体应具备哪些条件?(7 分)四、应用题(22 分)1. 有一个鱼苗暂养池发生了严重的鳃隐鞭虫病,现需用 0.7ppm 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 2)进行治疗。
该暂养鱼池长 180 米,宽 120 米,平均水深 1.5 米。
请计算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使用量;并简单介绍该药物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方法。
分)(82. 某养殖场的养殖鱼类发生了严重疾病,欲请你去诊断,你将如何开展工作?(请写出工作步骤及具体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14 分)试卷二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二、名词解释答案1. 特异性免疫:指机体对某一种或一类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所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1 分),它是后天形成的,是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感染或预防接种后产生的(1 分)。
2. 血栓形成:指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的血液凝固现象。
分)(23. 萎缩:指正常发育的组织或器官,因各种原因而发生体积缩小(1 分)和功能减退的现象(1 分)。
4. 终末寄主:成虫寄生的寄主。
分)(25. 免疫反应: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外发生的(1 分)特异性结合反应(1 分)。
6. 混合感染:疾病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侵袭引起的感染方式(2 分)。
7. 泛池:水产养殖动物因缺氧(1 分)而引起的大量死亡现象(1 分)。
8. 赤潮:由于海域环境条件改变,尤其是有机质污染导致海域富营养(1 分),促进浮游生物,特别是微小的藻类细胞大量繁殖和高密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异常现象分)(1 。
评分标准:每个名词解释 2 分,要点按答案括号内的分数给分,每点内有小错误则酌情给分。
-9-三、简答题答案 1. 第 1 题答案如下:答:引起养殖鱼类的主要病原生物及其代表种类如下:A.传染性鱼病的主要病原生物有(0.5 分): 1)病毒(0.5 分):如呼肠孤病毒、牙鲆弹状病毒等(0.5 分) 2)细菌(0.5 分):如鳗弧菌、溶藻弧菌等(0.5 分) 3)真菌(0.5 分):如霍氏鱼醉菌、水霉等(0.5 分) B.侵袭性鱼病的主要病原生物有(0.5 分): 1)原生动物(0.5 分):锥体虫、隐鞭虫等(0.5 分) 2)甲壳类(0.5 分):鱼虱、鱼怪等(0.5 分) 3)吸虫(0.5 分):三代虫、双阴道虫、异形吸虫等(0.5 分) 4)绦虫(0.5 分):日本四吻绦虫(0.5 分) 5)线虫(0.5 分):拟嗜子宫线虫(0.5 分) 6)棘头虫(0.5 分):鲷长颈棘头虫(0.5 分)评分标准:本题共 10 分,答对各要点后按答案括号内的分数给分。
2. 第 2 题答案如下:答:预防病毒性疾病的组织疫苗的制备过程如下:病鱼组织(肝、脾等感染病毒粒子的组织)+ 0.85% NaCl→(3000rpm 匀浆 30min)→取上清液 + 800 单位/ml 青霉素+ 800mg/ml 链霉素→加 0.1%福尔马林,32℃下灭活 72h →得到组织苗→安全检测→效力检测→冷冻保存。
评分标准:本题共 8 分,每答对 1 个步骤给 1 分。
3. 第 3 题答案如下:答;血清学反应为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2 分)。
其主要特点有: 1)抗原与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交叉性(1 分) 2)抗原与抗体分子结合具有表面性和可逆性(1 分) 3)抗原与抗体为按一定分子比例结合(1 分)4)抗原与抗体结合的二阶段性(1 分) 5)抗原与抗体反应的高度敏感性。
分)(1评分标准:本题共 7 分,答对各要点后按答案括号内的分数给分。
4. 第 4 题答案如下:- 10 -答:抗原的主要特性有:特异性(1 分)、异物性(0.5 分)、大分子胶体性(0.5 分)、结构复杂性(0.5 分)和完整性(0.5 分)。
抗体应具备的条件:1) 只有脊椎动物的浆细胞才能产生;分)(1 2) 必须有抗原刺激;(1 分) 3) 能与相应抗原产生特异性结合;分)(1 4) 其化学本质是一种具免疫功能的球蛋白(1 分)评分标准:本题共 7 分,答对各要点后按答案括号内的分数给分。
四、应用题(22 分) 1. 第 1 题答案如下:答:鱼池体积:180×120×1.5=32400(m ) (1 分)药物总量:32400×0.7×10 吨/ m =22680×10 吨=22.6(公斤)分)方法:用木桶或塑料桶混匀(勿用铁器),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
(2 分)-6 3 -6 3评分标准:本题共 8 分,答对各要点后按答案括号内的分数给分。
2. 第 2 题答案如下:(14 分)答:1. 诊断:通过诊断确定疾病的发病原因,具体的诊断措施如下:(0.5 分) 1) 宏观观察:调查饲养、水质环境、发病史及处理情况等(1 分) 2) 微观诊断:以“先外后内,先腔后实,先肉眼后镜检”的原则进行病原的微观诊断(1 分)3) 免疫学诊断:利用各种血清学反应等诊断(1 分) 4) 组织病理诊断:通过切片、染色等观察病理过程(1 分) 5) 其他:饵料中毒以及营养不足等方面的病因诊断(0.5 分) 2. 病原鉴定:若确定疾病是病原生物引起,则根据病原种类的不同进行鉴定(1 分) 1)细菌性病原;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1 分) 2)病毒病原:电镜检查,了解其形态结构等(1 分) 3)寄生虫病原:根据对病原的形态观察及其生活史的调查,确定其种类(1 分) 3. 流行病学:全面疾病的发生季节及其他流行病学特点,调查了解该病的暴发与危害情况等(2 分) 4. 药物筛选与防治等:针对不同病因,筛选合适的病害防治药物,确定安全有效的病害防- 11 -治方案(包括使用药物的种类、频率、时间、数量等)(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