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属于什么诗歌
诗词《将进酒》的审美风格
诗词《将进酒》的审美风格诗词《将进酒》的审美风格《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
此诗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词《将进酒》的审美风格,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词《将进酒》的审美风格《将进酒》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咏酒诗篇,从文学作品的角度分析,其总体的文学风格以豪放飘逸为主。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著名咏酒诗篇《将进酒》,作为具有浓厚探究意义的文学作品,其在文学风格上的审美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学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体现,是作家长期匠心独运的结晶。
也正因为如此,读者往往凭着作品的语言特色,就可以辨别出是谁的作品,把握不同作家作品的风格特点。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语言特色十分鲜明,在遣词造句上富于奇特的想象,超长的夸张,高度的虚拟,在语言节奏和旋律上则奔泻急促、迸发突进、气势磅礴,这些都体现了其豪放的风格特色。
而《将进酒》,就是其豪放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一。
一、豪放风格的审美价值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什么价值。
雄浑刚劲的风格可以壮人胸怀,清新俏丽的风格可以舒人心脾,飘逸疏野的风格可以养人性情,沉着含蓄的风格可以启人思力。
不同的文学风格,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
《将进酒》豪放旷达的风格特色,也有其特定的审美价值。
段志西说:“李白的《将进酒》一诗具有突出的狂放美特征,在作品中主要表现为磅礴遒劲的气势美,炽烈昂扬的激情美,和为了强化气势美、激情美而运用的奇谲的想象美、大胆的夸张美,从而达到了一种亦仙亦野、傲岸不羁的审美奇境。
”细看《将进酒》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诗人认为人生虽短暂,但是人活一世,都要尽情把握享受生活每一天。
下面两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它洋溢着诗人自信开朗、清高脱俗的气质――老天既然让我来到这个世界,就必定有我的用武之处。
(完整word版)走近大诗人-网课答案
走近大诗人-网课答案1. 单选题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是豪放飘逸2. 单选题杜甫《月夜》的诗歌体裁是五言律诗3. 单选题杜甫草堂在现今哪座城市成都4. 单选题陶渊明主要诗歌类型不包括边塞诗5. 单选题杜甫成就最高的诗歌体裁是律诗6. 单选题儒家认为的黄金时代是尧舜时代7. 单选题李白《清平调》诗歌类别是赞美诗8. 单选题李白《峨眉山月歌》的诗歌体裁七言绝句9. 单选题杜诗“集大成”说最早出自元稹10. 单选题以下哪位诗人不属于田园派代表人物白居易11. 单选题陶渊明《停云》的诗歌体裁是四言诗12. 单选题“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出自陶渊明哪部作品《饮酒》13. 单选题李白的诗情特点是豪迈奔放14. 单选题《早发白帝城》突出的句式特点是流动轻快15.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李白诗歌的句式特点是节奏感强16.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杜甫别名的是杜樊川17. 单选题李白是唐朝哪个时期的代表诗人盛唐18. 单选题若耶溪位于现今哪座城市绍兴19. 单选题杜甫第一次遇见李白是在洛阳20. 单选题以下哪部作品突出反映了陶渊明人生态度发生转变《归去来兮辞》21. 单选题《山中问答》的章法特点是留白22. 单选题《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是杜甫23. 单选题中年时期杜甫的主要心境是忧国忧民24. 单选题选出下列各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故园,此处当指夔州。
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25. 单选题哪位哲学家曾说过“抒情诗人本来一般地都在倾泄他自己的衷曲”?黑格尔26. 单选题下列对《客至》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这首诗情感特点是拘谨客气多于热情。
27. 单选题《防兵曹胡马》是杜甫什么时期的作品?青年28. 单选题以下哪部作品符合情景交融的诗境李白《蜀道难》29. 单选题《长干行》的诗歌类别是爱情诗30. 单选题“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
”评价的是李白哪首诗《子夜吴歌·秋歌》31. 单选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杜甫哪部作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32. 单选题碧山指的是哪座山终南山33. 单选题长干位于现今哪座城市南京34. 单选题杜甫诗作《九日》描绘的是哪个传统节日重阳节35. 单选题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尾联以景结情,写月映芦荻花,表现了诗人从伤感到欣然愉悦的情感变化。
李白五言律诗鉴赏
李白五言律诗鉴赏李白五言律诗鉴赏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五言律诗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典型的唐律。
李白诗才奔放,适宜于纵横错落的歌行句法。
碰上律诗,就象野马被羁,只好俯首就范。
这首诗是他的谨严之作,风格已逼近杜甫了。
诗是为送别友人而作,开头二句就写明送别之地。
北郭东城,不宜死讲,总在城外山水之间。
看到这种修辞方法,不必提出疑问:到底是在东城呢,还是在北郭?反正你可以体会作东北郊,也就差不多。
如果作者说北郭南城,或西郊东野,那就该研究一下了。
第三句紧接上文,点明题目,底下即承以“孤蓬万里征”一句,说明这位朋友是孤身漂泊,远适异乡。
可见主客双方,都不以此别为乐事。
萧士赟注此句云:“孤蓬,草也。
无根而随风飘转者。
自喻客游也。
”(见《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他说此句是作者自喻客游,大误!被他这样一讲,这首诗变成“别友人”而不是“送友人”了。
这一联诗句,从思想内容来讲,是一个概念,或说二句一意:我们在此地分别之后,你就象蓬草似的飘零到远方去了。
上句与下句连属,都不能独自成为一个概念。
但从句子形式来讲,它们是很工稳的一对。
词性结构,毫不参差。
它们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样,也是一副流水对。
不过,“一为”对“万里”,也有人认为不够工整。
“为”是虚字,“里”是实字。
凡词性不同的对仗,例如以状词对名词,象“云雨”对“长短”之类,又如这一联的以虚字对实字之类,晚唐以后的诗人都尽量避免。
宋人称为这是犯了“偏枯”之病。
但在初、盛唐诗中,经常可以见到,当时不以为是诗病。
“浮云”、“落日”一联是即景抒情。
友人此去,成为万里孤蓬,他的心情,岂非宛如眼前的浮云;送行的老朋友,对此落日斜阳,更有好景不长、分离在即之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鉴赏【知识梳理】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hàn]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一、《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必须掌握的内容: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李白的代表作
李白的代表作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山水田园、宴会风雅、豪放抒怀等题材。
以下是几首李白的代表作:
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情的意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是一首豪放激昂的长诗,歌颂了自己的豪情壮志以及对人生的坚定追求。
3、《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是一首富有幻想和浪漫色彩的诗,表达了诗人与月亮共饮的愿望。
4、《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是一首表达了诗人抒发豪情壮志以及对现实困境的不满的诗篇。
5、《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首诗描绘了登山时的景色,以及诗人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思考。
这只是李白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中的几首,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和豪放的气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才华,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蜀道难教案(附原文)
蜀道难教案(附原文)---------------------------------------------------------------范文最新推荐------------------------------------------------------ 蜀道难教案(附原文)《蜀道难》是乐府旧题,作者李白。
诗中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诗歌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
蜀道难(唐)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1 / 12---------------------------------------------------------------范文最新推荐------------------------------------------------------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若此一作:也如此)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难》教案设计一、导入余光中先生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么几句,请大家一起朗读一下。
李白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意赏析李白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意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意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白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意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
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
虽离奇,但不做作。
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
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流徙中亚,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
唐代文学史·第四章 诗仙李白
2、主题的含蓄性、丰富性。
胡应麟所谓“《蜀道难》、《远别离》等篇 出鬼入神,惝怳莫测”,即是说本诗主题含 蓄朦胧 讽玄宗幸蜀 言险著戒,非专指一人一事 即事名篇,别无寓意 寄托作者功业难成,仕途坎坷的感慨 反映诗人忧国之思,揭露时弊
3、层次和线索
(1)层次
①(开头—“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写蜀道 开辟之难。 以三个感叹词、两叹句起笔高歌,接着运用了 蚕丛、鱼凫的历史传说和五丁开山等神话,夸 写蜀道开辟的艰难。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3.四十二到四十四岁——三年 长安供奉翰林时期 或因声名,或因人荐(一说 吴筠,一说玄宗妹玉真公主 即持盈法师),天宝元年 (742),李白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 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初时心情兴 奋,很想有所作为,但时值玄宗后期,政治日 趋腐败黑暗,李林甫把持政权,贤能之士屡遭 排斥和迫害。而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 能阿谀奉承,因遭受谗言诋毁,天宝三载(不 满两年),以“赐金放还”的名义,被迫辞官 离京。
以安陆为中心,开始其干谒与漫游生活,历江夏、襄
阳、洛阳,北上太原,南下隋州,曾上书安州裴长史
、韩朝宗,希求荐用,失败。
2.二十五岁到四十二岁——出蜀东游时期
②西入长安求仕。
开元二十四五年前后(736-737) ,西入长安求
仕,同样失败。
《古风》中有好几首(如其二十四“大车扬飞尘”)
、《蜀道难》、《梁甫吟》、《行路难》(“大道 如青天,我独不得出”)都集中表现这个时期的愤 激不平情绪。
2.二十五岁到四十二岁——出蜀东游时期
③徙家任城(今山东济宁)。
离开长安,再次漫游,从梁、宋而洛阳、
七言律诗: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七言律诗: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唐代: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凤凰台上以前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注释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江:长江。
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不过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三山:山名。
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
浮云:比喻*邪小人。
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李白唐诗《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李白唐诗《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登金陵凤凰台⑴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⑵。
吴宫花草埋幽径⑶,晋代衣冠成古丘⑷。
三山半落青天外⑸,二水中分白鹭洲⑹。
总为浮云能蔽日⑺,长安不见使人愁⑻。
【注释】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⑵江:长江。
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⑷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⑸三山:山名。
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⑹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⑺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
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⑻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白话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渡荆门送别》诗歌赏析
《渡荆门送别》诗歌赏析《渡荆门送别》诗歌赏析《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渡荆门送别》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渡荆门送别》诗歌赏析1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古诗简介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翻译/译文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
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注释1.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2.远:远自。
3.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4.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5.江:大河。
大荒:广阔无垠的原野。
6.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下来。
7.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8.仍:频频。
9.万里:喻行程之远。
赏析/鉴赏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行路难是一首什么体诗
行路难是一首什么体诗
唐朝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属于七言古诗。
在古代诗歌中,七言古诗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
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
全诗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扩展资料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
简单地说就是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用韵灵活。
如杜甫的七言古诗代表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丹青引赠曹霸将军》等。
李白在七言古诗发展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李白的七古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巨大的思想容量,在反映生活的深度与广度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艺术上,具有句式多变和韵律结构多变两个突出特点,从而把七古的艺术表现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李白的七古中,浪漫主义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得到了最主充分的发挥。
走近大诗人考试答案
屈原
B、
孟浩然
C、
陶渊明
D、
谢灵运
我的答案:C
21最早用“静穆”一词评价陶渊明的是(1.0分)1.0分
A、
梁启超
B、
王国维
C、
朱光潜
D、
闻一多
我的答案:C
22《夜泊牛渚怀古》突出的句式特点是(1.0分)1.0分
A、
不守平仄
B、
不守格律
C、
流动轻快
D、
节奏感强
我的答案:B
23杜甫成就最高的诗歌体裁是(1.0分)1.0分
A、
首联写夔州的暮景,寓情于景,通过一派凄凉景象,写出了身世飘零之感。
B、
颔联用张骞典故,说张骞还能有归期,而自己却只能孤舟长系,有家难回。
C、
尾联写月升中天,照应了首联的黄昏日落,委婉含蓄中蕴含了无限的情思。
D、
尾联以景结情,写月映芦荻花,表现了诗人从伤感到欣然愉悦的情感变化。
我的答案:D
37碧山指的是哪座山(1.0分)1.0分
9提出古典艺术最高理想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思想家是(1.0分)1.0分
A、
康德
B、
黑格尔
C、
尼采
D、
温克尔曼
我的答案:D
10孔子认可以下哪位弟子的人生理想(1.0分)1.0分
A、
子路
B、
曾皙
C、
冉有
D、
公西华
我的答案:B
11《防兵曹胡马》是杜甫什么时期的作品?(1.0分)1.0分
A、
晚年
B、
C、
书名
D、
年号
我的答案:D
18“云想衣裳花想容”诗句是李白为赞美()而作?(1.0分)1.0分
李白较长的诗歌
李白较长的诗歌(720xx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与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李白比较长的古,希望你喜欢!把酒问月[唐] 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 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唐] 李白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 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长歌行[唐] 李白桃李得日开,荣华照当年。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5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过程与方法】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背几首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老师随之导入: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豪迈洒脱,雄奇奔放,超脱于俗世,但是李白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有和我们普遍人一样的遭遇.苦恼和追求,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梦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二)整体感知1.找一位学生朗读全诗老师明确:作为诗歌的学习,准确的朗读是第一步.2.老师配乐范读明确:读音准确是第一步,作为赏析,还要读出诗歌的感情.(三)深入研读1.学生读第一段后思考天姥山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体会〝连〞.〝横〞.〝拔〞.〝掩〞.〝倾〞等字的妙用,再齐读,读出语势变化.2.由老师设问哪几句是描写梦中天姥山的句子将第2段切分成三部分.(1)赏析第一部分(到〝水澹澹兮生烟〞):引导学生自读,然后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这种心情.(2)赏析第二部分(到〝仙之人兮列如麻〞)老师明确:诗人游兴正浓,这时天色暗下来,转瞬间在诗人面前出现了一个神仙世界.学生自读后闭目想象神仙世界的情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找学生读自己的描述文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神仙们聚集到金银台上做什么?再找学生读这几句,读出向往与喜悦之情,然后齐读体会,最后要求当堂背诵这几句.(3)赏析第三部分(到〝失向来之烟霞〞)老师设问:诗人在梦到最美好的时候突然醒来,此时心中是什么感受?应该怎样读这几句诗?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惆怅与失意.3.学生齐读末段明确〝世间行乐亦如此〞中〝此〞的指代内容(梦境)老师设问:〝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生读最后两句后老师明确:这种感慨不是无缘无故的,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心理情感的曲折反映.想当年,李白被诏入京,曾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自认为可以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然而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自己备受排挤,不到三年便被赐金放还.诗人的感慨是看透了黑暗现实的一种顿悟.学生再齐读全段体会.(四)拓展延伸1.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明确: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奇特,为了借别离之情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作者不是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景物,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大量的运用了衬托(如用瀛洲.天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比(如将仙境与人事比.理想与现实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2.这首诗有哪些艺术特色?(1)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2)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3)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五)小结作业阅读文本中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写一篇鉴赏文章,字数不限.五.板书设计《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2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熟读内容,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文中的关键字.词.句的含义.思维发展与提升缘景明情,在诵读过程中感悟.体味诗歌情感,理解〝诗仙〞艺术的浪漫艺术和人生的理想追求.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梦游〞意境,体会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提高古诗鉴赏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品味诗人情感,学习诗人不慕荣利,追求自由的伟大人格.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欣赏诗歌丰富多变的意境,理解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看似消极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理解诗歌主旨及李白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颂声载道入新课1.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的剑: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2.〝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这是贺知章心中的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余光中心中的李白;李荣浩凭借〝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这是歌手李荣浩对李白的倾慕.李白是国人心中的〝诗仙〞,从古到今,无人质疑.他因何被称为〝诗仙〞?今天,我们以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一起来探究〝诗仙〞的内涵.3.解题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4.〝梦游天姥〞,通过这四个字,我们可以获知哪些信息?诗人是在梦中游历天姥山,诗人驰骋自己的想象,写的是虚景……5.〝留别〞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住了一年多,在天宝三年(744年)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诗歌还有一个标题《梦游天姥别东鲁诸公》.因声求气入诗境1.播放多媒体视频诵读,勾画字词,理解诗歌主要意思.2.读音检测:天姥天台瀛州脚著剡溪渌水谢公屐暝殷岩泉栗深林訇然鸾回车3.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背诵),特别注意最后一句的感情表达.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来把握好内容,并要求学生边听边勾划出四个句子:诗眼句;文脉句;梦境的起止句;醒后人生规划的句子.4.标出要求勾画的四类句子:诗眼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文脉句: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我欲因此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梦境起止句:我欲因此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醒后人生规划的句子: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5.清理文章思路结构:梦游之由(起)——叙述;梦游之景(见)——描写;梦游之感(叹)——议论.抒情.缘景明情觅仙踪1.学生诵读(鼓励自告奋勇),师生共同点评.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是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世界,这就是我们缘景明情的依据.现在请同学们齐读梦前.梦中两段,读时请找找在这两段中写了哪些景?这些景又构成了哪些画面?小组合作探究,找出喜欢的几幅画面,从下面三个方面说说你们的品读收获:运用了的手法(或词语)描绘了的画面融入了的情感.⑴鉴赏文学作品的三个角度: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2.探究〝入梦之因〞部分.学生齐读,教师引导:文章是记游,但与一般的记游不同,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不同在什么地方?这是〝梦游〞.请一位学生找出点题的诗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请一位学生作答解释:〝我欲因之梦吴越〞.因(表因果关系)之(代词)那么前文是作者游天姥山的原因.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部分诗文,思考是什么激起了诗人的游兴?朗读:〝海客淡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3.从诗文中体会天姥山的形象:越人言云霞明灭连天横——五岳与别山作比——赤城——天台六行诗既点明了天姥山的位置,同时突出了天姥山之高峻.超五岳,压倒赤诚,连绝高的天台山也只好倾倒在它的东南方.李白自青年时代就向往吴越的山水,曾在《秋下荆门》中就抒发了自己这份向往之情,〝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天姥山的奇景瑰形激发了李白的游兴.那么诗篇起笔却没马上写天姥山,诗人先写〝海客淡瀛洲〞,这样落笔是什么原因,〝瀛洲〞指什么?从〝瀛洲〞打开学生的思路.骄阳酷暑,我们向往去海边,那么对〝东海蓬莱〞会有所耳闻,这〝蓬莱〞相传是一座仙岛,上有长生不老药,当年秦始皇曾遣三千童男童女上岛采药,诗中所言的〝瀛洲〞为这东海上三座神山之一,还有一座是〝方丈〞.来往海上的人淡起仙人居的瀛洲,印象中是烟雾缭绕,波涛迷茫,实在难以寻求.以此山的难求来映衬天姥山的实在.虽然高耸入云,但确实有其山,云开雾拨之后还能真真实实地睹上一面,所以诗人希望自己踏上此行.4.探讨梦境部分①概括这一部分的三幅画面月夜渡湖(剡溪)著屐登山(山中)仙人盛会(洞内)②那么让我们随着诗人的想象,一起进入他的梦游世界.诗人是如何来到目的地的?〝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诗人渡过镜湖,在月的映照下,来到剡溪.有诗云:〝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到了剡溪,诗人已到了天姥山的入口.〝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相传晋朝以前,这里人迹罕至,只有汉时的刘晨.阮肇入此山采过药.到南朝时,淝水之战中曾立下赫赫战功的谢玄的孙子到浙江永嘉来任太守,此人喜遨游山水,永嘉恰巧山秀水灵,所以任职期间游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当时从会稽到永嘉地区,须穿越新昌,天台地区,此地丛山峻林,茂林修竹,而性喜山水的太守开始伐木取径,直到临海.风光绮丽的天姥山正处这险要地段,因而名声大振.李白追慕前贤高情雅致,神思飘飘,深入了天姥山.〝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屐:据载,谢灵运游山时所穿的木屐,上山时去其前齿,下山时去其后齿)③诗人立在了前人开拓的古道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相应诗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看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听到)诗人想象中的天姥山:山高.路崎岖.奇花异草迷人眼,泉声殷殷如雷鸣,清猿长啼,天鸡空中啼明,幽深寂静,使人站粟.正在此时,忽然〝列缺霹雳,丘岳崩摧〞,眼前出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里,诗人看到了什么?〝青冥浩荡不见底,甘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上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情到酣处,诗人的想象纷至沓来.青空寥落,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照耀,金碧辉煌.神仙排云而出,身着云霞般华美的衣裳,乘清风,纷纷而来.老虎鼓瑟,鸾鸟拉车,仙乐阵阵,车声辚辚.众仙像麻束一样列队立在金银台上.诗人神游八极之表.④忽然〝魂悸以魂动〞,诗人梦中觉得心中悸动,恍恍惚惚醒转过来,口中仍发出惊叹之声.——梦已醒.〝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只有睡着时候垫的枕席还在,梦中的烟霞胜景已全部消失了.梦已尽而思无穷.小结:诗人因越人传说天姥险峻绮丽,而起游兴,还未启程,已先梦游,情到酣处,仙境忽现,虚境之中又生幻境,使读者随着诗人的笔触摇曳生情,起伏跌宕.5.从画面看,这个浪漫的梦境变幻莫测,神奇万变,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彰显了浪漫艺术.从流露出的起伏跌宕的情感看,我们如何来理解这梦的深意呢?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和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表达你对这个梦境的理解.梦境是现实的反面.——伟格利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弗洛伊德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唐宫),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陈沅《诗比兴笺》交流小结,点评提升.对于本诗的〝梦境〞,评论界说法不一,让我们齐读北大教授葛晓音《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一文的片段,看看专家的解读吧!这首诗的奇特在于梦境的不确定性,它可能是李白所向往的自由境界,也可能是他精神上迷惘失意的反映.甚至包含着他对长安三年一梦的嗟叹.正因如此,这诗才在给人奇谲多变.缤纷多彩的丰富印象的同时,又启发了多方面的联想.——葛晓音《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小结:总而言之,诗人是托梦言志.借梦抒怀,借这样一个神奇浪漫的梦,表达他对永恒光明世界的向往,这才是他的〝理想人生〞啊!6.知人论世品诗仙(1).留别和送别相对,李白在梦后写了三句心里话留给来送别的朋友,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从这三句话中读出了几层意思?明确:两层,人生无常.求仙访道;蔑视权贵.结尾段属于点睛之笔,照亮全诗,李白对名山仙境的追求,就是对现实的不满,对名山大川的追寻可以看出李白不屈的灵魂和铮铮傲骨,从而让我们看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本质:人格的自由和不屈的追求.(2).既要避世远游,又何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之语呢?想要弄清这个问题,知人论世不可少.〝诗仙〞生平:_岁立志〝安社稷〞〝济苍生〞25岁仗剑远游,求仕无果42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44岁权贵排挤,赐金放还54岁安史之乱,从军报国56岁兵败流放,中途遇赦61岁再请从军,因病折回62岁病逝当涂明确:李白兼济天下的壮志一生未变.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所有的人才都摆脱不了依附封建王朝的地位,而李白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甚至传说他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不论穷达,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李白的伟大之处,也是李白诗歌魅力的地方.龚自珍说:〝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事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得文化性格在他身上聚在了一起.〞这正是我们今天探讨的〝诗仙〞内涵:用浪漫艺术追求理想人生,以不屈傲骨维护独立人格.7.小结: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来描写梦境呢?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抒写了对山水名区和神仙世界的热烈向往,表现了作者鄙弃尘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自己对山水名区和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8.励志明理求提升(1).面对政治理想破灭却能坚守独立人格.同时具有蔑视权贵思想和傲岸不屈性格的诗人李白,你肯定想说的太多.请以〝李白,我想对你说〞这个句式写几句话来表达你的心声!(2).总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达,我能兼济天下,穷,我只能独善其身.傲岸的李白,潇洒出尘,仰天高唱:〝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生命不能有苟且,只能有心性和远方!《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全诗,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3.情感目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进而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四.朗读感知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读)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或〞是〝或许〞之意.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可以看见.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文做了铺垫.2.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描写.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写,其余几句通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3.小结:事实上,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运用夸张和衬托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向了梦的境界.(二)赏析第二部分:梦游天姥1.开始〝梦游〞了,诗人先到了哪里?明确:剡溪.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们用〝入山〞(板书)两个字来概括.2.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入山时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飞〞字表现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板书).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开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来读一下)诗人在这里都写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讨论) 明确:青云.海日.天鸡,山势高耸,早晨光线明丽;暝.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美好的仙境顿时消散.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明确:①〝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可以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东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万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2.有如此的人生经历,李白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自由讨论)问题引导:①〝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思想吗?与前边写景部分那句可以照应?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作者什么精神?明确:〝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在现实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访道,从此与官场决裂,就像谢灵运一样,远离黑暗,脚著谢公木屐,徜徉山水.这种举动貌似消极,但李白并没有真正的沉沦,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们看到李白的傲气和傲骨,表现了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特征.3.有人认为,梦中仙境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理解可以吗?(开放性探究题)提示:可以,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挣扎(山路险恶——尘世艰难),终于发现,自己应该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梦中醒来,若有所失,更是坚定了信念〝放白鹿〞〝访名山〞,与官场决裂,超脱世俗.六.作业设计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
李白与乐府诗
李白与乐府诗乐府诗是流行于汉魏六朝的传统乐歌,汉魏六朝的乐府诗在唐代虽然大多已经不再歌唱,但它们曾经被歌唱过,它们的音乐属性也依然积淀在那一个个的乐府古题中,凝定在那一首首乐府诗的字里行间。
也许正是这种音乐属性和音乐美感,才使得大量的古题乐府在唐代依然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从而受到许多诗人的热爱和创作。
在李白所创作的大量的乐府诗中,即有《白纻词》、《子夜歌》、《杨叛儿》、《乌夜啼》等乐府旧题。
乐府诗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文学体式,但它既属于仍然还具有生命力的音乐文学形式,在创作上也比之近体诗更为灵活和解放,因此李白对乐府诗的钟爱,除了显现他热爱音乐文学的审美追求和文学思想之外,也体现了他奔放的个性气质和不羁的人格精神。
可以这样说,李白诗歌的精华主要表现在乐府诗的创作上。
唐人创作乐府诗大多是拟乐府古题(实际上这种拟乐府早在六朝文人的创作中就已经相当普遍)。
在创作步骤上,诗人首先得选择一个乐府诗题,如《从军行》、《燕歌行》、《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乌栖曲》、《子夜吴歌》等等;然后他得按照这个乐府诗题的音乐属性和传统题材来进行艺术构思,表达与这个乐府诗题的规定性相适应的内容题材和思想情感。
如《蜀道难》,亦为乐府旧题,《乐府诗集》收入《相和歌辞·瑟调曲》中。
据《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
”铜梁、玉垒,皆为蜀中山名,则《蜀道难》这一乐府歌曲的本意即是极力形容和歌咏蜀中山川道路的艰难险阻。
李白的《蜀道难》一诗,其构思立意依然不脱这一乐府旧题的主旨。
又如《行路难》是《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所写《行路难》共三首,推荐篇目为《行路难·其一》,其余两首可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篇目。
让学生了解乐府诗大致的发展历程,是为了让学生区分乐府诗与律诗、绝句。
其实,学生简单地从每句诗的字数上就可看出差异。
当然,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模拟或仿古,而是极具创造性,参差的句式、摇曳的形体、自由的声韵,简直就是一种超越时代的自由诗。
小学古诗:《古朗月行》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李⽩(701年-762年),字太⽩,号青莲居⼠,⼜号“谪仙⼈”,是唐代伟⼤的浪漫主义诗⼈,被后⼈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李商隐与杜牧即“⼩李杜”区别,杜甫与李⽩⼜合称“⼤李杜”。
下⾯是⽆忧考分享的⼩学古诗:《古朗⽉⾏》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古朗⽉⾏》 唐代:李⽩ ⼩时不识⽉,呼作⽩⽟盘。
⼜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青云⼀作:⽩云) 仙⼈垂两⾜,桂树何团团。
⽩兔捣药成,问⾔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肝。
【译⽂】 ⼩时候不认识⽉亮,把它称为⽩⽟盘。
⼜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中的仙⼈是垂着双脚吗?⽉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啃⾷得残缺不全,皎洁的⽉⼉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亮已经沦没⽽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开吧。
⼼怀忧虑啊⼜何忍⼀⾛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断。
【韵译】 ⼩时不识天上明⽉,把它称为⽩⽟圆盘。
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上边。
⽉中仙⼈垂下双脚?⽉中桂树多么圆圆! ⽩兔捣成不⽼仙药,借问⼀声给谁⽤餐? 蟾蜍⾷⽉残缺不全,皎洁⽉⼉因此晦暗。
后羿射落九个太阳,天上⼈间清明平安。
⽉亮沦没迷惑不清,不值观看想要离开。
⼼怀忧虑不忍远去,凄惨悲伤肝肠⼨断。
【注释】 呼作:称为。
⽩⽟盘:指晶莹剔透的⽩盘⼦。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
出处:《穆天⼦传》卷三:“天⼦宾于西王母,天⼦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谣⽈:‘⽩云在天,⼭陵⾃出。
道⾥悠远,⼭川间之。
将⼦⽆死,尚能复来。
’天⼦答之⽈:‘予归东⼟,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及三年,将复⽽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都阿母”。
仙⼈垂两⾜:意思是⽉亮⾥有仙⼈和桂树。
李白《夜宿山寺》李白唐诗鉴赏
李白《夜宿山寺》李白唐诗鉴赏李白《夜宿山寺》李白唐诗鉴赏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夜宿山寺》李白唐诗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怕惊天上人。
鉴赏《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纪游写景短诗。
首句“危楼高百尺”,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
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出来了。
次句“手可摘星辰”,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
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句“不敢高声语,怕惊天上人”。
“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有很多,李白之所以为诗仙,不仅仅在于其诗歌作品的高产高质,作诗的得心应手,信手拈来,而更大程度上是其惊人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夸张给我们留下的浪漫主义画卷。
夜宿山寺》译文及赏析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⑴宿:住,过夜。
⑵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⑶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⑷语:说话。
⑸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翻译】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在旅途中投宿山寺、登上寺楼后所作。
李白《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赏析
李白《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赏析《古风》其一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诗名《古风》,“古风”:【即“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唐代以后诗人作“古体诗”,即称“古风”。
古风只有三类:“歌”、“行”、“吟”。
】从本诗开始,我们将进入李白诗歌系列赏析。
唐朝诗人如群星璀璨,而李白无疑就是最耀眼的那颗星。
这不仅仅是我们后人的看法,当时的李白已经拥有了包括皇帝唐玄宗、诗人杜甫在内的众多粉丝。
李白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早早地就给自己下了定义:字“太白”,“太白金星”不就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吗?!然而直到如今,我们对李白又了解多少呢?李白的出生是个谜,李白的死也是一个谜。
在《旧唐书》中,李白是山东人,在《新唐书》中,李白是陇西成纪人。
关于李白的死,死在哪里,怎么死的,都没有一个定论。
比较公认的资料是他的生卒年(701~761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至于他的人生履历,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记载。
要想了解李白,其实还有一条途径,就是从他所写的诗文中去发现和感知。
想来,即便是在唐朝,也没有人有条件把李白的诗都通读一遍。
当然,我们现存的李白诗,恐怕也有一些赝品。
李白的《古风》共有五十九首,在这五十九首诗中,李白可谓发尽“牢骚”,对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各种点评,也表达了自己的许多观点。
我们觉得,这五十九首古风就像是李白的博士论文,通读它们,能够让我们对李白有更深刻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去感悟李白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与意境。
所以,李白诗歌系列赏析,我们将从这五十九首古风开始。
好,我们先来感受李白《古风》其一原诗:“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字词典故“大雅”:【《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的诗属于什么诗歌李白唐朝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属于豪放派。
下面小编收集了有关李白的介绍,供大家参考。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主要成就诗歌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7] 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
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
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
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
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
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
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
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
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
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
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
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
”(《说诗晬语》上)。
语言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
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
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
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代表作品《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秋歌》等。
词赋李白是否有词的创作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定论,但是今传为李白词的作品,若不论其真伪及是否可归入词体,约有20余首,如《菩萨蛮》《忆秦娥》等。
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在词史上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这一地位犹如古代希腊神话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作为一种“不可企及”的规范,李白词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的偶像。
李白在词体文本模式的形成,词的创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贡献。
实际上,从唐末五代《花间集》以来,所有的唐宋词选集、总集,在具体操作中,都不会忘记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题记中提上一句。
其作为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词人,虽然只有很少几首著作权经常受到怀疑的词作,但却从来没有人对他表示过任何的不满或批评意见。
如果评选天下第一词人,李白无疑将以全票当选“词王”。
书法《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李白《上阳台帖》迹。
纸本,纵厘米,横厘米。
草书5行,共25字。
款署“太白”二字。
引首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
背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
卷前后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彜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轶事典故姓名由来第一种说法: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
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
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
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
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第二种说法: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
惊姜之夕,长庚入梦。
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写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取所象”。
从以上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白的姓名是其父回到蜀中给自己恢复了李姓后,为后来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后于是有了身孕,在阵痛难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一梦境得来的。
唐朝长安元年,李白出生于武则天执政后期的公元701年。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
他很早就相信喜欢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
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李白搁笔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李白诗《赠友人》三首之二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便搁笔不写了。
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
”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
”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