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实用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详细内容如下:1. 章节一:电与磁(1)第1节电流(2)第2节电路(3)第3节电磁铁(4)第4节电动机与发电机2. 章节二:电磁波与信息(1)第1节电磁波(2)第2节无线电通信(3)第3节现代通信技术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组成和原理,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2. 学习电磁波的基本性质,了解无线电通信的原理,认识现代通信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组成和原理、电磁波的传播、无线电通信原理。
2. 教学重点: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种类、电磁铁的性质、电磁波的传播、现代通信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池、导线、电磁铁、电动机、发电机、收音机等。
2. 学具:电路图、电磁波传播图、无线电通信模型、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电器,了解电流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电流的概念、形成和测量方法。
3. 电路教学:讲解电路的组成、种类和原理,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电路。
4. 电磁铁教学:介绍电磁铁的性质和应用,进行实验演示。
5. 电磁波与信息教学:讲解电磁波的传播、无线电通信原理,结合收音机等设备进行演示。
6.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电路、电磁铁、电磁波的应用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8. 作业布置: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1. 电与磁章节板书:电流的形成、测量电路的组成、种类、原理电磁铁的性质、应用2. 电磁波与信息章节板书: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无线电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流的形成过程。
(2)画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图,并解释其原理。
(3)分析电磁铁的性质,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篇积极探索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机械效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 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2、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 理解机构效率(2)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三)教学准备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二、进行新课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讨论回答。
(第三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
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一、基本说明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2、教学内容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4)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六章力6.1 力的概念6.2 力的测量6.3 力的作用2. 第七章运动和力7.1 牛顿第一定律7.2 摩擦力7.3 二力合成与力的分解3.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8.1 压强8.2 浮力8.3 浮沉条件及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压强和浮力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和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浮力及浮沉条件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
压强和浮力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滑轮组、小车、砝码、气压计、浮力计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2. 新课内容:讲解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
引导学生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学习二力合成与力的分解。
讲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其基本原理。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压强与浮力。
2. 板书形式:提纲式、图示式、表格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求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合成力。
分析: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水体积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深入了解力的测量和作用。
探讨生活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了解力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部分。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内容包括:1. 第十四章第一节:电磁感应2. 第十四章第二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3. 第十四章第三节:电磁铁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条件,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使学生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掌握洛伦兹力的计算方法。
3. 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原理及其应用,能分析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洛伦兹力的计算方法,电磁铁的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磁感应实验器材,磁场对电流作用实验器材,电磁铁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电磁感应实验,引发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1)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2)引导学生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展示磁场对电流作用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
(2)讲解洛伦兹力的计算方法。
(3)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电磁铁(1)介绍电磁铁的原理及其应用。
(2)分析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感应:产生条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洛伦兹力的计算方法。
3. 电磁铁:原理、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2)计算洛伦兹力的大小。
(3)举例说明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
产生条件:闭合电路、导体、磁场、切割磁感线运动。
(2)洛伦兹力计算公式:F = BILsinθ。
(3)电磁铁应用实例:电磁铁在电磁继电器、电磁起重机等设备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现象基本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光学现象。
2. 掌握透镜成像规律,学会使用凸透镜、凹透镜解决问题。
3. 解物质物理属性,并能运用这些属性解释实际问题。
4. 掌握电与磁基本概念,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反射、折射现象理解;透镜成像规律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
2. 教学重点:光学现象应用;透镜成像在生活中应用;物质物理属性及其应用;电与磁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凸透镜、凹透镜、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电流表、电压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光学现象、透镜成像、物质属性和电与磁现象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重点、难点,结合教材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分组讨论:针对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注重简洁、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光反射、折射现象观察与解释。
(2)凸透镜、凹透镜成像规律运用。
(3)物质密度、比热等属性测量与计算。
(4)电流、电压、电阻基础知识应用。
2. 答案:针对作业题目,给出详细解题过程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物理科普读物,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物理现象,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将注重实践情景引入。
通过生活中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热情。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推荐15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推荐15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认识,解释飞机升力的产生,并解释相关现象。
3、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认识,解释飞机升力的产生,并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难点: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等相关现象。
教学工具乒乓球、白纸、注射器、小船、漏斗、烧杯、吸管、自制连通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请先看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我打开阀门A,关闭阀门B,让红色的水流入管径粗细不同的透明塑料管,请注意观察三支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
你观察到什么?(三个容器的水面高度是一样的,图1所示是一个连通器,连通器里装入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是,各容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请看如果我打开阀门B,可以看到什么现象?(水从B端流出)这时请看三支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是否相同?(不相同)你看高度发现什么特点呢?(粗管处的水柱高、细管处的水柱低)分析:根据学过的连通器原理,当水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如今当水流动时,小管中水柱的高度却不相同,说明水平管中的深度也就不相同。
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也就是说各个粗细管中水的压强就不相同。
同学们猜一猜,想一想,这个不相同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水是否流动)同学们,请继续看另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我把乒乓球放在伸平的手掌上,并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请看(说完,松开手掌),看到了什么现象?(乒乓球掉下来)现在我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同时放开手。
又看到了什么现象?(乒乓球没有掉下来)分析:乒乓球为什么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我们分析看看,乒乓球能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除了受到重力以外,一定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2023新教材)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第一单元:力和压强教学目标- 了解力的概念,并能区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 掌握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 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
- 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计算压强的大小。
-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压强。
教学内容- 力的概念及分类- 接触力和非接触力的区别- 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力的合成和分解-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不同物体的压强实验探究教学步骤1. 引入力的概念- 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2. 分类讨论力的接触性质- 引导学生区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并列举相关例子。
3. 讨论力的三要素- 介绍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引入力的合成和分解- 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5. 引入压强- 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
6. 计算压强的方法- 介绍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单位,并通过练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7. 进行不同物体的压强实验-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比较不同物体的压强。
8. 总结和提问- 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难点进行提问。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实验器材:压力传感器、物体、平台等- 板书书写工具教学评估-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观察- 练题和问题解答情况评估- 实验结果和报告分析扩展阅读- 《物理教学参考书》- 《八年级物理课本》。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优质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六章《电路》:认识电路组成,电路状态,电路图绘制。
2. 第七章《电流与电压》:电流概念,电流大小与方向,电压概念,电压作用。
3. 第八章《电阻》:电阻概念,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电阻串联与并联。
4. 第九章《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内容,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5. 第十章《电功率》:电功率概念,电功率计算,电能计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电路基本组成,理解电流、电压、电阻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电功率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电压、电阻概念,欧姆定律应用,电功率计算。
2. 教学重点:电路组成,电流、电压、电阻关系,欧姆定律,电功率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演示电路板。
2. 学具:实验包(含导线、开关、灯泡、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电路,让学生观察灯泡亮灭,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组成和作用。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例题为例,讲解电路图识别,电流、电压、电阻计算。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电路图,计算电流、电压、电阻,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欧姆定律,测量电功率。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电路图,电路组成,电流、电压、电阻定义。
2. 板书右侧:欧姆定律公式,电功率计算公式,实验结果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一个简单电路图,标出各元件名称。
(2)计算给定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
(3)解释欧姆定律内容,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电路图见附图。
(2)电流:I = U/R,电压:U = IR,电阻:R = U/I。
(3)欧姆定律:在电阻不变情况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情况下,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1)知道什么是杠杆;(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 你认为这可能吗?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杠杆1、认识杠杆要求学生观察书上图12-2-3: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
要求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杆。
进行讨论,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
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支点(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 1 )找准支点;( 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 )标出力臂。
教师举杠杆撬球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
画出杠杆撬球中的各种物理量。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具体章节包括:第一章《电流与电路》;第二章《电压与电阻》;第三章《欧姆定律》;第四章《电功率》;第五章《磁现象与磁场》;第六章《电磁感应》。
详细内容:1. 电流与电路:电路的组成,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2. 电压与电阻:电压的概念,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影响因素。
3.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内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4. 电功率:电功率的概念,计算电功率的方法。
5. 磁现象与磁场:磁铁的性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特点。
6.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基本概念。
2. 掌握欧姆定律,并能运用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磁现象与磁场,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磁感应现象。
重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电功率的计算,磁场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导线、磁铁、发电机模型。
学具:实验报告册、计算器、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电路,引导学生学习电流与电路。
2. 例题讲解: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例题加深理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计算电功率,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演示:演示磁现象与磁场,引导学生学习磁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
2.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3.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4. 磁现象与磁场的特点。
5.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简单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
(2)根据欧姆定律,分析一个实际电路问题。
(3)解释磁现象与磁场的基本原理。
(4)简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练习,了解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问题进行讲解。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十一章《电路》,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电路的组成与作用》、第二节《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及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等实验器材。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组成、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理解并掌握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图示板、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电池、灯泡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电池、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电路,如家庭电路、照明电路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路。
2. 新课导入: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与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实验器材,进行串联电路的实验。
(2)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电流、电压的变化。
(3)教师讲解串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规律,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讲解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组成2.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3.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规律4. 电路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画出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电路图,并标出各元件的电流、电压。
串联电路:R1=10Ω,R2=20Ω,U=12V并联电路:R1=10Ω,R2=20Ω,I=2A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串联电路:I=0.6A,U1=6V,U2=12V;并联电路:U=6V,I1=1A,I2=0.5A。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7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7篇)8年级下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方式,从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中获得社会生活中声音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掌握声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启动课堂知识回顾:复习噪声的产生、等级以及控制过程。
进入新授课:1.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
让学生展示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2.请同学们列举所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要求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仔细听,不要对同学的发言作评价。
3.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学生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例子分为两类:“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
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
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
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7篇)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2、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3、理解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教学难点:对惯性现象的理解教学准备: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象棋子、硬尺片、杯、水、鸡蛋、硬纸片、铁架台、细线、纸箱、木块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新课引入:我们学过了力,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
我们也学过了运动,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只是相对的。
物体都受力,同时又都在运动,力的效果之一就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可见,力和物体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力和运动二者之间的联系。
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他的根据是一个物体(例如一辆车)运动起来后必须用力才能使它不停地运动下去,失去力的作用,运动会停下来。
物体的运功需要力来维持吗?新课: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教师强调实验中注意事项:同一小车、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放,滑到底端的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平面材料。
学生要理解实验要求的一些目的演示实验:小车从斜面滑下,在毛巾上滑行后停下1)教师提问:小车为什么停下来?(学生回答)小车在水平的毛巾面上受到了阻力。
小车从斜面滑下,在木板上滑行后停下2)教师提问:小车滑行的距离怎么长了?(学生回答)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变小了3)教师提问:能让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再远些吗?(学生回答)减小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
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前进越远。
设想:如果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滑到一个非常光滑、阻力无限小的光滑平面上,小车的运动将如何?小车应该永远运动下去。
最后,英国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第一条规律——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光学现象》: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眼睛与视力保护。
2. 第六章《电与磁》: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磁场的作用、电磁感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学现象的基本原理,如光的反射、折射等,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2. 培养学生了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理解电流、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等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电路的组成及电磁感应现象。
2. 教学重点:光学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电流、电路、磁场的基本概念及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透镜、光源、电路元件、磁铁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凸透镜、电路图、磁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光学现象和电与磁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五章光学现象和第六章电与磁的基本概念。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光学实验,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光学现象和电与磁的相关知识。
5.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难点,设计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学现象:光的反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
2. 电与磁:电流、电路、磁场、电磁感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分析电路图,说明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简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2. 答案:(1)光的反射现象如镜子、潜望镜等;光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透镜等。
(2)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组成,工作原理是电流在闭合回路中流动。
(3)电磁感应现象是磁场与导体相互作用产生电流,应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光学现象和电与磁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展简洁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速度的计算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展,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艳羡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讲授新课1、速度组织学生争论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争论得出:运发动运动的路程一样,比拟哪个运发动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动身,怎么推断他们运动的快慢?学生争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提问:怎样比拟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启发学生答复:可以计算出一样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一样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t单位:m/s或者是km/h例题:书本23页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练习:20m/s=54km/h=例题:书本24页指导学生学会娴熟把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指导学生观看图11.2—2。
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
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平均速度:v=s/t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三)课堂小结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展换算?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四)作业1、书本26页第一、四题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五)教学后记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设计篇二【功率】(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理解功率的公式。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7篇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7篇初二物理下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四)教学过程1.复习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
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2.引入新课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
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14.5-1,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
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
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八年级学生全面掌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的教学目标:1. 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能量传递和转化的基本规律;3. 熟练运用电磁学的相关知识;4. 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5. 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的全册内容,包括以下单元:1. 第一单元:电的起源和基本特征2. 第二单元:电流和电路3. 第三单元:电阻和电阻器4. 第四单元:常量电流电路5. 第五单元:问题探究:电流会消耗电能吗?6. 第六单元:能量转换与守恒7. 第七单元:能量的传递与转化8. 第八单元:探究光照现象9. 第九单元:光的传播和反射10. 第十单元: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深入理解物理原理;2. 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合理的解释,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3. 示范演示法:通过演示具体实验和现象,生动形象地讲解物理概念和原理;4. 组织活动法:设计小组活动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估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1. 研究笔记: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总结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实验的设计和分析结果;3. 课堂作业:针对每个单元,布置适量的课堂作业,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4.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全册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电子教案:提供教师用来备课和教学的电子教案,方便教师整理教学内容;2. 实验器材: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3.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物理概念和实验过程。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人教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人教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流、电路、电能、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分析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能绘制并分析简单的电路图。
3. 了解电能的转换与守恒,认识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路图的绘制与分析、电磁波的传播与通信原理。
教学重点:电流的形成与作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能的转换与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导线、电磁波实验装置、手机等通信设备。
2. 学具:电路图分析工具、实验报告册、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电器等,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电路的作用。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电路图,引导学生掌握电路分析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第六章《电能》教学:讲解电能的转换与守恒,举例说明电能的应用。
6. 第七章《电磁波》教学:介绍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特性。
7. 第八章《现代通信技术》教学:讲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展示通信设备,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 目录:第五章至第八章重点内容3. 板书:每个章节的关键知识点、公式、电路图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下列电路图,求出各元件的电流、电压。
(3)简述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
(4)列举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学习资料,鼓励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和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需明确指出以便于教师和学生有的放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力§7.1(1)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课程内容1、力的作用效果;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重点——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难点——力的概念的理解★教具——弹簧、钢尺、小车、小钢球、磁铁★过程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例1、下列现象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D E)A.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飞舞。
B.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C.绕着地球匀速飞行的卫星。
D.静止于地面上的足球。
E.从斜面上匀速下滑的木块。
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概念)1.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不一定相互接触。
2.有力发生时,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2、判断下列现象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受力物人举杠铃人杠铃推土机推土推土机土风吹草动风草鸡蛋碰石头鸡蛋石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演示:两根弹簧秤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例3、①人游泳时,为什么不断地向后划水利用反作用力②划船时,用浆向后划水,船就前进,为什么?注意:反作用力有时对我们不利:人体感觉痛的例子多(略)★小结★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板书设计★反思:★课程内容1、力的单位2、力的三要素,并能用力的示意图或图示表示力3、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的求法 ★重点——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或图示的画法 ★难点——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 ★教具——弹簧、弹簧秤、钢尺 ★过程四、力的单位:牛顿(N )五、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力的示意图(反映出力的三要素)例1: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100N 的拉力,还有向上的150N 的拉力。
(无标度)F=100N※ 多个力的画法:同作用点2.力的图示——力的大小用标度加线段的长度较精确地表示出来。
例2、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的150N 斜右上方的拉力,请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此力。
F=150N(有标度) 取 50N 补充:六、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 21、方向相同2、方向相反2例3、力F 1和F 2是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力,它们的合力大小为30N ,方向向左,已知F 1的大小为40N ,则力F 2的大小和方向怎样?分析:F 1当F 1方向向左时 F 2=F 1-F 合=40N-30N=10N 方向水平向右1=40N , 当F 1方向向右时 F 2=F 1+F 合=40N+30N=70N方向水平向左★小结——结合例题总结★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②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
③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②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课程内容1.知道什么是弹性、塑性、弹力2.弹簧测力计★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教具——弹簧(秤)、钢尺、橡皮筋、刻度尺★过程一、弹性:物体受力后形状会改变,不受力又恢复原状的性质。
二、塑性:形变后不会自动恢复原状的性质。
三、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到原状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产生弹力的条件两物体要接触物体要发生弹性形变四、弹簧测力计1.结构:弹簧、指针、刻度盘。
2.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3.注意事项(1)使用前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a.不能超量程(2)使用时: b.拉力应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c.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刻度盘。
例1、用大小均为2N,方向相反的两个力F1、F2分别拉弹簧测力计的拉环和挂钩,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A)A.2NB.4NC.0ND.无法确定(始终显示挂钩这端指示的数)例2、实验室中一弹簧测力计因弹簧断裂而损坏,于是某同学就去掉了断裂的一小段弹簧,将剩下较长的一段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刻线,请你分析这个修复的弹簧测力计会测量准确吗?(不准确,会偏小)(注意:伸长量是弹簧每部分伸长的和)如:标准弹簧损坏弹簧原长10cm 若去掉1cm只有9cm每1cm伸长0.1cm 此时1N物体指针指向0.9N位置若挂1N的物体,指针指向1N位置答:不准确,测量值会偏小★小结:★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①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②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课程内容1、万有引力2、重力3、重力的方向4、重力的大小5、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大小 ★难点——重力的方向及重力的计算 ★教具——挂图 ★过程 一、万有引力 二、重力(G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施力物:地球三、重力的大小(重量) 实验: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
Gm =g g=9.8N/kg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可检验 竖直、水平 ↓水平仪:五、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其几何中心。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例1、用力的图示法表示下列物体所受的重力(m=2kg ,(1)静止于水平面的木块 (2)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 (3)空中飞行的小球例2、汽车一次可载质量为1.2t 的货物,它需运几次才把总重量为10 5N 的砖块运完?解:一次载物的重力 G 1=m 1g=1.2×103kg ×9.8N/kg=1.176N 须运次数 n=105N1.76×104N ≈8.5 即 n=9次答:需运9次。
★小结★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第八章 运动和力§8.1(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2)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课程内容1、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历程2、牛顿第一定律3、惯性★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惯性概念的理解★教具——斜面、小车、毛巾、棉布 ★过程引语:牛顿是伟大的科学家,他说过“人们说我看得远一些,我只不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是牛顿的谦虚,但从牛顿发现牛顿定律来看,不是没有道理,我们一同来研究学习今天的内容。
观察实验 要求:小车在同一高度(同一位置)一、发展历程希腊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则。
伽利略: 当物体不受阻力时,它会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
法国笛卡儿: 当物体不受外力时,不仅速度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
木板 毛巾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处力作用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原来静止(不受外力)保持静止原来运动(不受外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2.结论得出方法:实验+推理三、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1.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
2.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且质量越大,则惯性越大。
3.惯性是物体具有的固有属性,它不是力。
★小结:实验填空★作业:1、完成P452、练习册练习五★反思:★课程内容1、知道力和运动的对应关系2、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运动状态3、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点——力和运动的关系★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相互判断★教具——惯性演示器★过程四、惯性现象解释步骤:1.了解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
2.分析引起惯性现象的突变现象。
3.由于惯性,物体仍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
例1、使用钢笔写字时,有时笔尖被堵住写不出字来,人们总是将钢笔笔尖朝下甩几下,就可以写出字来,请用惯性知识解释此现象。
分析:1、朝下甩——钢笔和墨水向下运动2、突变——钢笔停止向下运动3、惯性现象——墨水由于惯性,保持向下运动。
例2、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列车车厢里,有位乘客抬头看到他头顶上方有一滴水即将下落,那么这滴水将( C ) VA、落在乘客的正前方 BC、落在乘客的头上 D若:列车加速运动选 B 停止启动列车减速运动选 A列车向右转弯选左方例3、当我们行走的时候,如果遇到石头等阻碍物,容易向前倾倒,但如果踩到西瓜皮等物体,又会向后倒,这是为什么呢?分析: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有运动状态 减速→上身前倾下身加速→上身后倒五、惯性的利弊六、惯性与惯性定律,惯性与惯性现象的区别1、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惯性定律是一条运动规律 (无条件) (有条件——物体不受力)2、有惯性现象产生时,物体具有惯性。
没有惯性现象产生时,物体同样具有惯性。
★小结——结合例题小结 ★反思:§8.2(1)二力平衡★课程目标(内容)1、知道物体的平衡态,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2、会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3、知道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重点——二力平衡条件★难点——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教具——二力平衡演示器★过程由如下分析引出课题静止物运动物(V恒定)一、平衡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物体仍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几个力平衡静止状态平衡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二力平衡的条件演示: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作用在同分别作用在3.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例1、在下图中,各力均为5N,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A)例2、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下面列举的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B )A、球所受的重力和摩擦力B、球所受到的重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C、球所受的重力和球对草地的压力D、球对草地压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小结力和运动的关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因为物体有惯性,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才需要力.但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说,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实际上物体是没有不受力的,所以物体受平衡力时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反思:★课程内容1、知道力和运动的对应关系2、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运动状态3、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点——力和运动的关系★难点——力和运动关系的相互判断★过程三、力和运动关系力运动状态(理想)不受力 F合=0 静止(实际)平衡力匀速直线运动F合≠0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改变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2.物体受非平衡力时的运动状态的改变v①F合与V相同时,F合使物体加速②F合与V相反时,F合使物体减速③F合与V成角度时,F合使物体方向发生改变(转弯)v例1、起重机吊着一重物,静止时绳子的拉力为5×103N,当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为F1,当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为F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A.F1﹥5×103N,F2﹤5×103N B.F1﹤5×103N,F2﹤5×103NC.F1﹥5×103N,F2﹥5×103N D.F1=5×103N,F2=5×103N 例2、传送带上有一物体m上做匀速运动,请在图中作出m的受力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