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教学《动物微生物》课程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关于微生物在线生物信息分析系统的开发及运用
关于微生物在线生物信息分析系统的开发及运用摘要:微生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小生物体,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生物学意义。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微生物的基因组信息日益丰富,但其复杂性和海量的数据给分析带来了挑战。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基因组数据,建立了微生物在线生物信息分析系统。
一、引言微生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古菌等。
微生物以其广泛分布、高生物多样性及其在碳、氮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微生物基因组信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微生物的基因组信息日益丰富。
基因组信息可以提供微生物的基因组大小、基因数量、遗传测定、功能预测等方面的信息,对于了解微生物的遗传特性及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微生物基因组信息分析的挑战微生物基因组数据的复杂性和海量性给其分析带来了挑战。
微生物基因组数据通常含有大量未知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功能及其在微生物的代谢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大量的基因组数据需要进行高效的存储、管理和分析。
四、微生物在线生物信息分析系统的开发为了更好地利用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建立了微生物在线生物信息分析系统。
该系统通过整合微生物基因组数据、生物学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提供了一系列的功能模块,包括基因组大小和基因数量分析、基因功能预测、代谢通路分析等。
六、结论微生物在线生物信息分析系统的开发和运用,为微生物基因组数据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平台。
该系统的应用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取微生物基因组的重要信息,为微生物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该系统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微生物研究的需求。
《2024年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范文
《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微课作为这一变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灵活便捷等特点,迅速在教育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对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二、微课的研究现状1. 国内外研究概况微课起源于国外,自2008年首次提出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
国内自2012年起,微课也迅速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微课进行了研究,包括定义、特点、设计、制作、应用等方面。
2. 研究成果(1)定义与特点:微课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环节。
其特点包括主题突出、内容短小精悍、制作方式灵活多样等。
(2)设计与制作:研究集中在如何有效设计微课的教学目标、内容组织、教学资源等方面,以及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软件工具进行微课的录制与编辑。
(3)应用与效果:研究涉及微课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同时,研究还关注微课在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态度与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三、微课的发展趋势1. 技术发展推动微课进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的制作、传输、学习等环节将更加便捷高效。
例如,利用技术可以实现智能推荐与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利用云计算可以实现跨平台、跨设备的学习,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 微课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除了在传统学科领域的应用外,微课还将拓展到职业培训、终身学习等领域。
例如,企业可以利用微课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个人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自我提升,实现终身学习。
3. 微课与其它教学模式的融合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微课将与其他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进行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议动物卫生监督的信息化建设
浅议动物卫生监督的信息化建设【摘要】动物卫生监督的信息化建设在推动监督工作不断提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信息化建设,监督机构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和监控动物卫生情况,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信息化建设为监督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同时也提高了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信息安全保护等问题。
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监管体系和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未来应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完善监督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应用、优势、挑战、监管体系、信息安全、推动、提升、加大力度、完善监督体系。
1. 引言1.1 介绍动物卫生监督的重要性动物卫生监督是保障动物健康、防止动物疾病传播、保障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
动物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动物卫生监督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对动物生产、运输、屠宰等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公众健康。
动物卫生监督还可以保障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促进畜禽产品的国内外贸易。
动物卫生监督不仅仅是保护动物和人类健康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畜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提高监督效能,保障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已成为国家重要举措。
信息化建设对动物卫生监督的作用日益凸显,为监督工作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工具和手段,推动了监督工作的不断提升和完善。
1.2 信息化建设对动物卫生监督的作用信息化建设对动物卫生监督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信息化建设,监管部门可以更加快捷、准确地获取动物养殖、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实现全程监管和精准监督。
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实现监督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监督的智能化水平。
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实现监督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智慧教育生物学科建设方案
智慧教育生物学科建设方案智慧教育生物学科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现代科技和生命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其学科内涵不断扩展,相关领域也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智慧教育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估等方面,对于生物学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智慧教育的推行,将能够优化生物学科教学方法,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二、建设目标本方案的建设目标是:通过智慧教育的实施,打造生物学科课程内涵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发展更为突出的课程体系,为培养能适应现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生物学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三、建设措施1. 教育软件建设。
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利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集中整合生物学科相关视频、文献、文章和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发表成果,为教育与教学提供全面的参考和实践资料,达到互联互通、多方共享的目的。
2. 教师培训体系建设。
培训教材及课程培训等方面加强培训,教师加强自己的学科基础,提高自身的素养水平,灵活运用智慧教育于生物学科教 teaching 大工程。
3.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开展实验课,在实验课上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将介绍实验的过程要点。
4. 面向网络教育的开发与实施。
利用云课堂、直播课堂、远程课堂等网络技术,搭建整个学科的在线教学平台,将短期培训与青少年科学教育有机结合,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插图交流。
5. 教育评估与分析服务。
采集学生考试、作业、互动交流等相关数据,进一步分析并提供个性化、自我学习、师生互动的支持服务。
四、建设成效本方案的实施将造成以下成效:1. 提升生物学科课程内涵。
通过智慧教育的实施,将能够丰富生物学科的教学资源和课程内容,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够加强教学重心的转移,为学科内涵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2.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针对生物学科本身特点,加强实验课的开展,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动手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
关于微生物在线生物信息分析系统的开发及运用
关于微生物在线生物信息分析系统的开发及运用
微生物在线生物信息分析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的在线平台,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多种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微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简要介绍该系统的开发及运用。
开发
微生物在线生物信息分析系统的开发离不开生物信息学的基础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
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库搭建:通过搭建微生物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数据的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检索。
2. 前端界面设计:开发针对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分析界面,方便用户上传数据和进行分析。
3. 算法实现:选取合适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并将其实现为系统的算法模块,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4. 系统整合:将各个模块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在线生物信息分析系统。
经过多次试验和优化,微生物在线生物信息分析系统最终得以开发并上线,为微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运用
微生物在线生物信息分析系统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其主要应用如下:
1. 基因组分析:通过系统内置的基因预测算法,可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全基因组注释、基因家族分析、启动子位点分析等多种分析,以揭示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2. 转录组分析:通过系统内置的RNA-Seq算法,可对微生物转录组进行定量分析、差异表达分析、GO/KEGG富集分析等多种分析,以深入研究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总之,微生物在线生物信息分析系统的运用为微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系统的分析手段,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微生物世界的理解。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微生物》实训课程改革初探
通过企 、 调 研 整 合 实 训 内 容 ,以
突 … 学 生 职 业 能 力 培 养 为 重 点 .从 兽 医 和 防 检 疫 专业 人 才 培 养 目标 j f ; 发 , 基 于 畜 禽 生 产 、禽 病 防治 、猪 病 防治 、 牛 羊 病 防 治 过 程 ,结 合 动 物 检 疫 检 验
时 机 ,学 校 先 后 增 添 了 一些 实 验 设 备 ,
如 全 自动 高 压 蒸 汽 灭 菌 器 、 生 物 安 全
阶 段 实 施 :① 实 验 项 目下 达 阶段 : 教
师 首 先 通 过 教 学 小 组 的 深 入 研 究 向学 生 提 卅 实 验 项 目名 称 ,并 适 提 供 必 要 的 参 考 资 料 , 以 项 目形 式 下 达 文 验 任 务 说 明 实 验 目的 和 要 求 ,要 求 学 生
实 训 基 地
合 理 安 排 实 训 时 间 , 目 的 是 让 学 生 获
得 必 要 的 专业 知 识 和 专 业 技 能 , 提 高 学 生 查 阅 搜 集 资 料 能 力 、综 合 分 析 能
主 要 进 行 禽 的 新 城 疫 、鸡 白 痢 、
力 、 实 验 设 计 能 力 ,实 际 操 作 能 力 等
柜 、进 n P C R仪 、酶 标 仪 、数 显 振 荡
培 养 箱 、超 低 温 冰 箱 、 超 净 丁 作 台 、 全 n动 血 液 分 析 仪 、全 自 动 生 化 分 析
仪 、 生 物 显 微 镜 等 ,更 新 r老 化 的 常
规 设 备 ,为 该 课 实 圳 教 学 改 革 莫 定 了 物质 基 础 和 有 利 条件 . .
Hale Waihona Puke 李 东程 姜 鑫 一 黑 龙 江省 农 业 经 济 职 业 学 院养 殖实 系 1 5 . 7 0 物树 》课 。 4 . 1 训地 点 是 校一 内微 生 物 实训
《2024年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范文
《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微课作为这一变革中的新兴产物,以其短小精悍、灵活多样的特点,迅速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微课的定义与特点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方式,具有时间短、内容精、针对性强等特点。
它以知识点为单位,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形式,将知识内容进行可视化、系统化、结构化的呈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微课的研究现状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微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教师开始关注微课,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其应用模式。
同时,国内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开展了微课制作和共享平台的研发,为微课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国际上,微课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2. 研究成果与问题目前,关于微课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涵盖了微课的设计、制作、应用及评价等方面。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微课资源的共享性、质量参差不齐、教师技能要求高等。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推动微课的进一步发展。
四、微课的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与升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的制作技术和平台将不断升级和完善。
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将应用于微课制作中,使微课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微课的共享性和互动性。
2. 优质资源共享与开放随着微课的普及和应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更好的共享和开放。
这有助于缩小地区、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教育公平性和质量。
同时,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开放也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3. 个性化学习与终身教育微课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强的特点使其成为个性化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重要工具。
通过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实现个性化学习。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时:81(含半周集中实习)课程学分:4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是畜牧、兽医、兽药生产与营销、动物防疫与检疫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畜牧生产和疾病防控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好本课程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够用、实用的理论知识和多种贴近生产实践的技能,能够达到技能熟练、知识丰富、解决问题到位、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相应岗位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
而且,由于我们将德育教育有机融入课堂、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树立了“欲做事,先做人”的思想,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课程具有基础性强、技术性强、应用性强三大特点。
课程中训练的动物微生物检验技术和免疫学技术都是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技能,是畜牧生产、疫病防控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学生毕业生产实习与顶岗训练的重要准备和演练,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于兽医化验室、兽医技术服务、养殖场生物安全等生产环节;训练内容为职业技能鉴定中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工、兽医化验员等工种的鉴定项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完成以下工作任务:能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正确诊断细菌病、病毒病等传染性疾病;能正确消毒与灭菌;能利用生物制品进行免疫预防和治疗。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高等畜禽疫病防治人员、动物检疫检验人员、兽药生产与营销人员、技术推广人员所必需的动物微生物检验和免疫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一)知识目标1.掌握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2.掌握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3.掌握消毒与灭菌的方法,了解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4.掌握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
5.掌握免疫诊断的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
6.掌握常用生物制品的种类、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动物微生物》 教学大纲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5
《动物微生物》教学大纲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2007年5月动物微生物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动物微生物是动物防疫检疫专业、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具备专业课的特征。
本课程主要满足病原菌的培养与分离、动物性产品的质量检测、动物医学的疾病治疗、生物制品的生产、兽药的生产、动物疫病的监测等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学生主要从事无菌技术、制作培养基、消毒灭菌、微生物纯培养与初步鉴定、血清学试验、免疫防控、生物制品的制作、生物药品的制作等技术工作,同时能够初步独立的开展相关科学实验,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具备相应职业关键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
二、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动物微生物所必须的专业基本技能,专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细菌类疾病、病毒类疾病、其他微生物实训室检验技术,利用实训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注重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等方面的教育,并形成良好职业道德。
【职业专门能力教育目标】1、实验实训教学目标(1)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方法(2)熟练掌握动物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玻璃器皿的准备(3)熟练掌握细菌标本片的制备及染色方法(4)熟练掌握常用培养基的制备(5)熟练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培养性状的观察技术(6)掌握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纸片法)技术(7)熟练掌握外界环境微生物测定技术(8)初步掌握实验动物接种技术(9)初步掌握病毒鸡胚接种技术(10)掌握鸡新城疫病毒的红细胞(血)凝集与凝集抑制试验(微量法)操作技术(11)基本掌握真菌的检验技术(12)掌握凝集试验(13)熟练掌握琼脂扩散试验技术2、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及主要功能的基本知识。
领会细菌的化学组成及培养,细菌的新陈代谢,细菌的生长繁殖的基本规律。
熟练掌握细菌的培养方法,细菌的检验方法及主要的病原细菌的特点。
(2)知道病毒的形态,大小,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特征等基本知识,掌握病毒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病毒的培养方法与病毒的检验方法及主要的动物病毒知识。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微生物组学研究进展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微生物组学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广泛应用,微生物组学研究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微生物组学是指研究微生物群体和它们与宿主及环境之间互作关系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态特征和生物化学过程,从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而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微生物组学研究,则是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和计算机算法来解读微生物数据,从而挖掘微生物的生物学信息。
一、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意义微生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广泛分布于各种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水体、人体等。
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代谢产物有着广泛而重要的生态功能,如维持土壤肥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等。
然而,微生物组学研究远不止于此。
通过对微生物群落中微生物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方面的系统分析,可以得到微生物代谢通路、调节机制、信号网络和生态学功能等多方面信息。
这不仅可以推动微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农业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还可以为药物开发、生物技术和食品安全等方向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微生物组学研究中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是微生物组学研究最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其主要优点在于: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获取大量微生物序列数据,富集微生物种类和群落结构信息;能够识别微生物群落中大量微生物未知物种和分子机制;能够在微观层面上深入探究微生物代谢与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目前,高通量测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组学研究领域。
它能够深入揭示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等。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可以从样品中提取微生物DNA,将其转录成cDNA后进行DNA测序、下一代测序和元转录组测序等技术。
通过分析产生的序列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共生关系、群落结构和代谢方式等信息。
三、微生物组学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微生物组学研究是典型的大数据科学,需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来处理、分析和挖掘微生物数据。
动物微生物课程设计
动物微生物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生态特点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动物微生物的基本概念,了解其与动物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2.熟悉各类动物微生物的分类特征和生态习性。
3.了解动物微生物在生物技术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动物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定义、特征、分类及与动物的关系。
2.动物微生物的分类: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等。
3.动物微生物的生态特点: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生态分布等。
4.动物微生物的应用:生物技术、生态研究、疾病防控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和生态习性等知识点。
2.讨论法:针对热点问题和实际案例,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动物微生物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实验法:进行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动物微生物学》等相关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学术文章和研究报告,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生动展示微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4.实验设备:显微镜、培养箱、生化分析仪等,用于开展实验教学。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评估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对 象 、条件 以及 内容 的不 同,采用启 发式 、案 例式 、讨
论式 、探究式等不 同的教学方法 [,并鼓励学生采用 小组 2 】 合作 形式 ,从 而培养 学生 的创造 思维 以及分析 问题 、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及 团结 协作 的意 识,突 出学生在学 习过程
所 以开设 比例较少 ,学生对基 本技 能 的综 合应用 能力尤
和运用微 生物 的最基 本技术 与畜 禽常见 传染病相 关微 生
物 的特 征、检测及 诊断技术 ,来 诊断和预 防动物 传染病
和人兽共 患传染病 ,在保 障畜牧 业健康 发展 的同时 ,避
免畜产 品危 害人类健 康 ,并 为进 一步学好 其他专 业课程 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奠定 良好 的基础 。
考 核方式 ,虽 几经摸 索与改革 ,但 仍不能 充分发挥 学生 的主观 能动 性, 同时也不利 于学 生技能操 作能力 、创新 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
的距 离,往往 能使 学习效果 明显提 高。
教学过程 中充 分利用 多媒 体和 网络资源等 教学方法
和手段 ,这样 可 以使 教学 内容 从原本 的看 不见 、摸 不着 的状态转 化成 形象 、生动和 直观 的逼真 、动态 的画 面,
业 部职业技能鉴 定的相关鉴定项 目,按照学院“ 以实践教 学为主体 ,以能 力教 学为核 心” 的指导思想 ,在教 学过程
门重要的专业基 础课 ,具有 极强 的实践性 与应用性 。
在 畜牧 兽 医 相 关专 业 多 门 课 程 的 知 识 衔 接 上 起 到 承 上 启
下和桥 梁纽带作用 。通 过本课程 的学 习 , 目的是使学 生
“ 能力本位” 的转换 。( )实验实训课课所开设实验 多为验 2 证性实验 ,综合设计 性实验 因为 教学安排 缺乏连 贯性 ,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教学设计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教学设计教研室预防兽医教研室
使用班级
任课教师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1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2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3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4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5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 6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7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 8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9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 10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 11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12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13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14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15 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16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17。
高职《动物微生物》“工学结合教学”的实施与研究
高职《 动物微生物》 工学结合教学 ” “ 的
实施 与研究
刘正平 , 张绍 男, 张学栋 , 姜明明
( 黑龙江 农业经 济职 业学 院养殖 系 ,牡 丹江 174 ) 0 1 5
DOI 0 3 6 / . : . 9 9J I 1 SSN.6 1 6 2 2 1 .2 0 8 1 7 - 0 7.0 0 1 .7
以免 影响 生产 水 平 的发挥 。同时要 根据 不 同 季节 、 同生 产 阶 不
不超过 7 %, 5 并应通风干燥 、 隔热 、 无鼠洞 , 避免光照, 不漏雨。 () 2 入库原料水分含量应在安全线以下。如散装堆贮 。 堆厚不 应超 过 3 m,且 每 隔 2 m设 一通 气 孔 ;袋装 堆 贮 时 ,垛 高可 达 3 垛与垛之间留一行人小道 , m, 以便检查温度和防止 自燃。 3 () 在配合饲粮取原料时 , 自一端取用 , 要 动物性饲料及化工合成
每组 固定于一个实验 台 , 每组组长
学, 强调学生是 主动 、 不断优化和 自我负 责的 , 能在实现既定 负责该 组的学 习 、 纪律 、 实验 、 卫生等 方面的监督 与检查 , 并 目标过程中进行 自我反思 , 学习是一个 自我控制的过程 。 将组员对 本课程 的意见 、 习态 度等反馈 给教师 , 学 达到协调 动 物 微生 物 课 程 内容 的 选 择 标 准 是 内容 要 有 针 对 性 和 实 学 生 与 教 师 、 课 与 授课 、 听 实验 学 习 与 实 验 操 作 的 矛盾 , 到 达 用性。 我们将动物微生物的内容进行整合 , 形成 了三大任务模 更 好 的 授 课 效 果 。 如 果 组 长 在 任 职 期 间 并 没 有 履 行 它 的 块 的教学 内容 ,每个任务模块都是学生应职 岗位 的一个具体 职责 , 查实 后 , 对 该组 长 的平 时 成绩 扣 3 经 将 0分 , 以后 不 任务 , 每个任务模块 又分解为多个子任务模块 , 每个模块都配 再 复 用 。
生物教学信息化建设方案计划
生物教学信息化建设方案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为推进生物教学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学效果与教育质量,特制定本计划。
计划围绕环境搭建、部门协同、主要内容创新、数据分析应用和实施策略五个方面展开。
一、环境搭建:以校园网络为基础,配备高性能服务器,搭建生物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快速传输与高效共享。
二、部门协同:成立以生物教师为主,信息技术人员为辅的工作小组,共同推进生物教学信息化建设。
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培训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以及维护教学平台。
三、主要内容创新:结合生物教学实际需求,以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多元化教学资源为主,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四、数据分析应用:利用教学平台大数据分析功能,实时收集学生学习数据,为教师个性化教学策略支持,实现因材施教。
五、实施策略: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生物教学信息化建设。
初期以平台搭建、资源建设、教师培训为主,中期以教学实践、数据分析、优化教学为主,后期以总结经验、推广成果、提升教育质量为主。
通过本计划的实施,预计将有效提升生物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生物学科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工作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教学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明确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此背景下,我校决定开展生物教学信息化建设,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工作内容1.搭建生物教学信息化平台:以校园网络为基础,配备高性能服务器,搭建生物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快速传输与高效共享。
2.生物教学资源建设:结合生物教学实际需求,以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多元化教学资源为主,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3.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组织生物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4.教学实践与数据分析:利用教学平台大数据分析功能,实时收集学生学习数据,为教师个性化教学策略支持,实现因材施教。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微生物》课程思政案例集建设探究
2023年第10期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笔者在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过程中发现,面对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思政案例集的建设非常必要。
1课程思政案例集建设的必要性课程思政是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教育理念,需要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当前,思政课教师普遍认为课程思政是对专业课程的改革,作为思政课程不需要做课程思政,笔者在参与了相关培训和学习后得知,思政课程也需要做课程思政,是与所授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由于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专业特点的分析,在教学内容传授过程中缺乏与专业的结合,从而让学生对思政课程产生“距离感”。
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的理念认识偏颇,以为是把思政课程内容与专业课内容相加,由于对思政课程内容不易把握,从而对课程思政产生“压力感”。
因此,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组建是非常必要的,需要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研讨教材,结合专业特点,分析职业岗位需求,依据课标挖掘思政元素构建思政案例集,重新梳理设计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并融入教学全过程,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使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真正落地。
《动物微生物》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主要动物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治与检测的课程,同时也是兽医化验员、动物检疫检验工、动物疫病防治员等工种技能鉴定的考核内容。
作为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应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尊重生命,科学务实,为保障畜牧业生产发展,保障食品安全与卫生做出贡献。
在《动物微生物》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能够厚植学生大国三农情怀、社会责任感,也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和科学素养,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多元化教学法在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多元化教学法在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及效果分
析
聂青青
【期刊名称】《畜禽业》
【年(卷),期】2022(33)6
【摘要】多元化教学法强调调动多种智能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动脑思考、协助团队和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法进行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的教学,通过在三届学生中的实践,发现应用角色扮演法进行免疫项目的教学,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类比法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可提高教学效果;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
但复杂知识的适用授课方式和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复习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4页(P79-82)
【作者】聂青青
【作者单位】赣州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浅析项目教学法在动物微生物及免疫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多元化引导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项目教学法在《动物微生物与免疫》课
程教学中的应用4.以"五步教学法"创新动物微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模式5.关于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实践教学应用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兽医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兽医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兽医实验室也逐渐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数据管理和资源利用,并提升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从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具体实施步骤和存在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兽医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诊断治疗的重要场所,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实验室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通过实验室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实验室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数据采集,减少人工操作和数据录入的错误。
同时,实验室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访问,方便实验室人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科研成果的共享和利用率。
实施兽医实验室信息化建设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
首先,实验室需要进行需求调研,明确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需求。
然而,兽医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对实验室来说是一项较大的负担。
其次,实验室信息化系统的选择和配置需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如果选择不当或配置不当,可能会导致系统的使用效果不佳。
此外,实验室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也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如果缺乏相关人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兽医实验室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实验室可以寻求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和资助,减轻信息化建设的负担。
其次,实验室可以选择经过验证和推荐的信息化系统和设备,避免选择不当或配置不当的情况发生。
同时,实验室可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技能。
此外,实验室可以与其他实验室进行合作,共享信息化系统和经验,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和效率。
兽医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实验室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数据管理和资源利用,提升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服务质量。
然而,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实验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克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
基于云教学《动物微生物》课程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刘冬,胡蕾,韩慕俊,焦莉,张殿新,丁兆忠*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061001)
中国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发生根本变革,信息化教学逐步与传统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随之而来的将是教学管理、教学监督与教学评价模式的根本变革。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明确指出,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构建
国家、省、学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
“云教学”是基于云计算技术依托多种教学平台所开展的信息化教学活动,是实现创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教学的融合最好的切入点之一。
1《动物微生物》课程的定位及现状
《动物微生物》课程是综合运用动物微生物基础理论和岗
位技能,分析和解决畜牧业生产中动物微生物与动物疾病关系的基础学科,它是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
目前,国内《动物微生物》课程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项目化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实践教学等方面,信息化教学研究较少。
2《动物微生物》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措施2.1信息化课程标准建设
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分析汇总生物制品企业、兽药生产企业、饲料生产企业、畜牧养殖企业等岗位员工正在从事动物微生物相关的技术操作项目。
根据相关岗位职业标准,基于“云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制定信息化《动物微生物》课程标准。
2.2信息化“云教材”的建设
《动物微生物》云教材是大范围开放式在线数字化教科书,
内容涉及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消毒与灭菌等任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知识拓展。
依据岗位情景化、技能动态化、知识定制化的学习需求,“云教材”集合富媒体
数字出版、移动学习、云服务和大数据四大领域的前沿技术,将传统课本教学内容进行富媒体编排设计和交互设计,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进行全新设计呈现(兼容PC 端),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可扩展的、颗粒化的全新学习体验。
“云教材”不仅适合在校学生阅读学习,也是社会人员学习《动物微生物》课程的互动参考书。
2.3信息化素材资源库建设
基于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要求,信息化素材资源库建设需要对《动物微生物》课程进行知识颗粒化分解,逐步完成全面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3.1微课素材。
根据课程知识点制作适用于信息化教学的《动物微生物》体系化微课。
2.3.2文本素材。
编写信息化授课标准、电子教案,收集与课程相关的技术标准、岗位技能规程、数字化教材及实用工具手
册。
2.3.3图片素材。
采集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纯化、病毒的鸡胚接种以及反映教学条件、教学场景、教学团队和企业岗位工作场景等图片。
2.3.4视频素材。
课程教学组织过程指导视频、实训项目训练视频、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操作视频等教学资源。
2.3.5动画素材。
展示鸡新城疫抗体检测等内容的动画教学资源。
2.3.6案例素材。
搜集畜牧行业相关企业与课程相关的典型
案例。
2.3.7课件素材。
依托学习通、云班课等多种学习平台,开发该课程的教学课件。
2.3.8习题素材。
根据课前、课中、课后不同场景,创新建设完善课程习题库、试题库,加强技能操作练习。
2.4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建设
组织骨干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通过省级、国家级教学信息化大赛、微课大赛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资源的制作和使用的水平,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2.5信息化教学模式建设
依托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教学平台的推广使用,创新
《动物微生物》课程教学模式的信息化建设,应用“云教学”平台,研究以主讲教师在云端创建的班群为基础,通过上传海量信息化教学资源库资源,开展多种移动互交式学习,促进了线上线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资源共享。
为教师提供智能移动设备上的课堂管理、资源推送、教学评价等服务,为学生提供移动设备上的课程订阅、消息提醒、个性化学习资源、讨论交流等服务。
2.6信息化考核标准建设
基于“云教学”,应用移动教学平台,在课前预习、课中授课、课后复习等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课前资源学习、课堂签到、随堂测试、讨论答疑、头脑风暴、作业/小组任务等教学环节的大数据分析进行信息化考核标准建设,丰富课程评价的多元体系。
2.7信息化网络-移动平台建设
在精品课网页、班级学习QQ 群、课程学习微信群、直播平台等网络化教学基础上,基于“云教学”平台APP (主要是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微知库),创新网络-移动平台建设,为《动物微生物》课程信息化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包括,“超星学习通”班课建设、“蓝墨云班课”班课建设,“微知库”班课建设等教学平台建设。
3《动物微生物》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在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基于“云教学”平台,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逻辑,完成《动物微生物》课程的全方位信息化建设。
多名骨干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微课大赛中获奖,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能力。
学生的上课兴趣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高涨,提高了创新能力,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多项奖励。
《动物微生物》课程信息化建设,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条件和保障。
基金项目: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基于云教学《动物微生物》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研究》项目成果(课题批准号:JZY17100)
作者简介:刘冬(1983-),女,河北沧州,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