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 床 地 质 学

合集下载

煤矿地质学基本常识

煤矿地质学基本常识

煤矿地质学绪论一、煤矿地质学概述地质学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科学。

具体地讲,它是研究地壳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以及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内容的科学。

现今地质学又分为许多有着一定联系、而又具有各自不同特点的学科,归纳起来可分为:静力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包括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

动力地质学主要是研究改变地壳地貌、地壳组成和构造变动的因素,包括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新构造运动学、地貌学和地质力学等。

历史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发展和生物演化的历史及其演变规律,包括古生物学、地史学等。

矿产地质学主要研究矿产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它包括矿床学、水文地质学、矿山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

此外还有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学科,如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数学地质和遥感地质。

煤矿地质煤矿地质就是利用地质基础知识,研究煤的生成、煤的赋存状态、确定煤的资源储量及煤的用途,研究分析和解决影响矿井建设与采煤的地质因素,达到指导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二、煤矿地质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煤矿地质学是运用地质理论,解决煤矿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它与煤矿建设、开拓、开采紧密结合,是具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研究方法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过程来进行研究。

一方面要进行大量的直接观察和实验,获得详尽的实际资料;另一方面将获得的大量资料不断加以“归纳、分析研究、判断、推理”,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然后再将得到的理性知识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补充与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因此,地质工作者需要采取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建立一套完整的地质工作方法。

三、煤矿地质与煤矿建井、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及煤矿测量的关系煤矿地质资料是煤矿建井、地下采煤、露天采煤的设计依据。

煤矿地质工作不仅是新井建设,矿井持续生产、老矿挖潜、以及解决水、火、瓦斯、冒顶等矿井灾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指导煤矿安全正常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矿床地质学

矿床地质学

• 矿物燃料 miner,q]fuel 泛指可燃性有机岩。 • 成矿元素 metallogenic element, orerotatingelement —般是指能构成金属矿产的元 素。如黑色金属,铁、锰、铬、钒等;有色金属, 铜、铅、锌、镍、钴、锡、钨、钼、汞、锑、铝、 镁等;贵金属,金、银、铂等;放射性元素,铀、 钍等;稀有及分散元素,铌、钽、铍、锆、锂、 铷、铯、锗、镓等。习惯上不把构成非金属矿产 的元素包含在这一术语中。但如果专指某些非金 属矿床的成矿作用,如磷矿床中的磷,硫矿床中 的硫等也可称为成矿元素。
矿床 mineral deposit
• 由一定的地质作用,在地壳的某一特定地质环境 内形成,并在质和量方面适合于开采利用并有经 济效益的矿物堆积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 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矿床的认识和 使用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各种矿物原料需要 量的不断增加,矿床的范畴也在不断变化。例如, 过去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某些含稀有元素的“岩 石”或认为没有开采价值的低品位矿化岩石,现 在有许多已作为矿床被开发利用。
金属矿产 metallic ore
• 能供工业上提取某种金属元素的矿产资源。根据 工业用途及金属元素性质的不同,分为: • ①黑色金属(或称铁合金属)矿产,如铁、锰、铬、 钒、钛等; • ②有色金属矿产,如铜、铅、锌、锡、铋、锑、 汞、镍、钴、钨、钼、铝、镁等; • ③贵金属矿产,如金、银、铂等; • ④放射性金属矿产,如铀、钍等; • ⑤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矿产,如锂、铍、铌、 钽、锆、铈族、钇族、锗、镓、铟、镉、硒、碲 等。
矿田构造学 study of ore field structure
• 专门研究矿田构造的分支学科。指在矿田范围内,控制矿 床形成、改造和空间分布的地质构造要素的总和。它既研 究各类构造如褶皱、断裂、火山、侵入体等构造对成矿的 控制,也研究各种矿床类型(岩浆矿床、热液矿床、沉积矿 床、变质矿床等)的控矿构造特征。研究方法有矿田构造制 图、矿石和围岩的显微组构分析、构造-流体-成矿分析、 构造地球化学以及遥感图像处理、模拟实验研究等。构造 既是控制成矿的动力、矿液通道、矿石堆积场地,因而影 响矿体的形状和产状;又是在矿体形成后,决定矿体是否 改造变形以及保存状况的基本因素。因此,研究矿田构造 不仅对找矿勘探和矿山地质工作有重要实际意义,还有助 于深入认识形成矿床的地质作用过程。

矿山地质的名词解释

矿山地质的名词解释

矿山地质的名词解释矿山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和矿山的地质特征。

矿山地质的目标是为矿产资源的勘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本文中,我将解释几个与矿山地质相关的重要名词。

1. 矿床矿床是指地球内的自然形成的、可以开采的含有某种矿物质的矿石集合体。

矿床的形成通常受到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地下水循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矿床有着不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如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煤炭矿床等。

2. 矿石矿石是指含有有用金属矿物质的岩石。

它们通常需要通过开采和矿石选矿的方式,提取出有用的金属元素。

矿石的成分和品位直接影响着矿石的价值和开采利益。

常见的矿石有铁矿石、铜矿石、铝矿石等。

3. 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是为了寻找和确认潜在矿产资源的过程。

它包括矿产资源潜力评估、矿产资源普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地质钻探和勘探开拓等工作。

地质勘查是进行矿山地质研究的基础,也是发现新的矿床的重要手段。

4. 矿山开采矿山开采是指对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进行挖掘和提取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选矿、爆破、采掘和处理等环节。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矿石的产量和品位,矿山开采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矿石性质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操作。

5. 采矿工程采矿工程是矿山开采的技术和管理的综合应用。

它涉及到矿山设计、矿山开发、矿山安全、矿山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采矿工程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确保矿山开采的高效率和安全性。

6. 地下采矿地下采矿是在地下进行的矿山开采方式。

它适用于地下矿床或者是矿体呈蔓延状、倾斜状、节理状等形态。

地下采矿需要考虑到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同时影响矿石产量和品位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7.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及环境造成威胁的现象。

在矿山地质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矿山塌陷、地面沉降、地震、地下水突出、矿井透水和冲击湿煤等。

矿山地质勘查和采矿工程中的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可以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是采煤、矿建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一方面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为同学们将来工作掌握必 要的地质基础方面的技能为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第 十 四 章 煤 矿 地 质 信 息 技 术
第 十 三 章 地 质 报 告 与 地 质 说 明 书
第 十 二 章 地 质 编 录


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 地温级(地热增温级):温度升高1℃,所增加的深度,以米表示。 2)地热利用 地热增温率较大的地区—地热异常区。 五、磁性 地球是一个球形磁铁,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地磁场。地磁子午线 (磁针所指南北方向的延长线)与地理子午线有一个夹角,这个 夹角—磁偏角(θ),磁针偏东为正,偏西为负,因此,使用罗盘 时必须加以校正。磁倾角—磁针的空间位置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赤道为0°,两极为90°,指北针向下倾为正(北半球),向上倾 为负(南半球)。磁场强度—地磁场中,使磁针偏转和倾斜的磁 力大小的绝对值。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合称地磁三要素, 它们共同表示一点的地磁状况。若某地区实测值与理论值不同时, 称为地磁异常,利用该异常可查明地下地质情况,如:高磁性岩 石、地质构造,这种方法叫磁法勘探。
绪论
煤矿地质的 研究对象
煤矿地质的 概况
煤矿地质 的任务
一、煤矿地质的研究对象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地球包括固态地球及其表面的水圈、 生物圈和外部的大气圈。固态地球分为外部的外壳、中间的地幔和内 部的地核三个圈层,目前主要研究固态地球外部的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研究的内容包括:地球内部组成物质的成分及其形成、分布和演化规 律;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地表形态的发展过程及其发育规律;勘察 地下资源的方法等。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煤矿建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 题,包括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瓦斯地质、煤 尘等方面的情况。 煤矿地质学运用地质学的基础理论,查明影响煤矿建设、生产的各种 地质因素及其规律性,研究相应的处理方案和措施,保证煤炭资源的 正常开采与合理利用。煤矿地质学的任务是研究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 直至开采结束为止全过程中的所有地质现象,找出其规律,解决煤矿 建设、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

煤矿地质学重点名词解释

煤矿地质学重点名词解释
24.矿井瓦斯: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由煤层及其围岩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包含CH4、N2、CO2、C2H6、SO2、H2S及CO等。
25.层理: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物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岩石成层构造。一般厚几厘米至几米,其横向延伸可以是几厘米至数千米。常见于大多数沉积岩和一些火山岩中,是研究地质构造变形及其历史的重要参考面。
二、 名词解释:
1、 1、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为~。
2、内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地球旋转、重力、放射性元素蜕变、地热以及结晶相变、化学性质活泼
的流体等在地球内部产生的动力,促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及外部形态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
16、能利用储量:是地质储量中按照合理利用地下资源和保护环境及符合工业指标的要求,在现有的或已掌握的先进技术条件下,可以经济合理地利用的那部分储量。
17、工业储量:能利用储量中A、B、C级储量之和,可作为矿井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18、可采储量:指工业储量中预计可采用的储量。
19、设计损失量:指为了保证采掘生产的安全进行,在矿井(或采区、工作面)设计中,根据国家技术政策规定,允许丢失在地下的能利用储量。
30.火成岩:主要由高温熔融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壳冷凝形成的岩石,也叫岩浆岩。
31.变质岩:先已存在的火成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瘦物理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梯度或地热增温率,其定义是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升高的度数。
4.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的均匀固体。
5.摩氏硬度计:1滑石 2石膏---10金刚石 人们将以上10种标准硬度矿物称为摩氏硬度计。

河北省宣化县张全庄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河北省宣化县张全庄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河北省宣化县张全庄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发布时间:2022-04-19T08:07:12.961Z 来源:《时代建筑》2022年1月中作者:吴启慧[导读] 研究表明张全庄金矿是张家口宣化县的一个中型矿床,矿区地层均为太古界桑干群变质岩系;区内断裂构造很发育,金矿的形成也明显受控于断裂构造;矿区无大的岩浆岩体产出,仅在F1与F2断层交汇部位出露一石英正长岩小岩株,但区内含金石英脉很发育,这也是张全庄金矿主要的开采对象;矿区围岩蚀变类型简单,蚀变范围小且分带性不明显,蚀变类型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和高岭土化等;同时,通过对该区地层、矿物学特征等的深入研究,确定张全庄金矿床为中-高温、中-深成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共同作用的复合热液型金矿床。

中冶一局城市安全与地下空间研究院有限公司吴启慧摘要;研究表明张全庄金矿是张家口宣化县的一个中型矿床,矿区地层均为太古界桑干群变质岩系;区内断裂构造很发育,金矿的形成也明显受控于断裂构造;矿区无大的岩浆岩体产出,仅在F1与F2断层交汇部位出露一石英正长岩小岩株,但区内含金石英脉很发育,这也是张全庄金矿主要的开采对象;矿区围岩蚀变类型简单,蚀变范围小且分带性不明显,蚀变类型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和高岭土化等;同时,通过对该区地层、矿物学特征等的深入研究,确定张全庄金矿床为中-高温、中-深成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共同作用的复合热液型金矿床。

关键词:金矿,复合热液,含金石英脉,张全庄,张家口 1 绪论 1.1地理位置张全庄金矿位于河北省宣化县葛峪堡公社张全庄村北东。

矿区西至羊圈沟,北至棒棰台,和尚夭,东至华严寺,南至F3断层。

2 区域地质概况张家口宣化地区位于中朝准地台二级构造单元燕山沉降带与内蒙台背斜交界部位,是我们著名的金矿化集中区。

2.1地层太古宇桑干群变质岩系是张宣地区主要赋矿岩系,据河北地质三队资料可划分为四个岩组,从老至新依次如下:(1)西葛峪组(Arx)以混合岩化暗色麻粒岩,斜长角闪麻粒岩为主,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呈东西向展布。

煤矿地质学考试试题

煤矿地质学考试试题

煤矿地质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种地质构造对煤矿开采影响最大?A.褶皱B.节理C.断层D.层理2、在煤矿巷道掘进过程中,通常采用哪种岩石分类方法?A.火成岩B.变质岩C.沉积岩D.节理化岩3、下列哪种地质年代的煤层最厚?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D.第四纪4、下列哪个国家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A.美国B.中国C.澳大利亚D.印度5、下列哪个地质时期形成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煤炭资源?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6、在煤矿开采中,通常采用哪种方法来防止瓦斯爆炸?A.增加通风量B.使用防爆设备C.降低瓦斯浓度D.断电操作7、下列哪种地质构造会影响煤矿开采的安全?A.逆断层B.正断层C.节理D.褶皱8、下列哪个参数通常用来描述煤的变质程度?A.挥发分B.灰分C.含硫量D.胶质层厚度9、下列哪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深的煤矿?A.美国B.中国C.南非D.澳大利亚10、在煤矿地质学中,通常采用哪种方法来评估煤层的稳定性?A.岩石力学分析B.地应力测量C.地震波勘探D.矿井地质编录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______是在煤矿巷道掘进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地质构造,它对煤矿开采有重大影响。

111、煤炭是由古代的______植物在沼泽地区死亡后,经过长时间的______作用形成的。

1111、在煤矿开采中,为了防止瓦斯爆炸,通常需要降低______浓度。

______是评估煤层稳定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煤的变质程度,可以将煤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

煤矿地质学实习报告一、引言煤矿地质学是研究煤矿床和煤的形成、分布、变化规律的科学。

作为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煤矿地质学在煤炭工业和相关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次实习,我旨在深入了解煤矿地质学的实际应用,提高对煤矿地质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地点及简介本次实习地点位于矿区,该矿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

矿床地质

矿床地质

矿床的分类和特征矿床(mineral deposit):地表或地壳里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开采和利用的矿物的集合体。

也叫矿体。

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的聚集地。

包括地质的和经济的双重含义。

矿床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但又与一般的岩石不同,它具有经济价值。

矿床的概念随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19世纪时,含铜高于5%的铜矿床才有开采价值,随着科技进步和采矿加工成本的降低,含铜0.4%的铜矿床已被大量开采。

确定矿床的基本条件是:①有用元素或矿物的含量要达到最可采品位低,如铜的最低可采品位是0.4%,铁的最低可采品位一般是25%。

②矿石工艺性质,包括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

如铝在霞石和高岭石中含量较高,也可分离出来,但加工工艺复杂,成本很高,因此一般只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③矿体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有用物质在岩石中是均匀分布,还是在局部集中(如矿脉),对于采矿难易和成本影响很大,因而也对确定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有重要影响。

④矿床规模。

指可采矿石的储藏量。

矿床规模大,矿山建设投资大,但经济效益很高。

⑤获得矿产品的全部费用,包括勘查、采矿、选矿、交通运输、设备、能源和水源供应、劳动工资等的开支,也决定着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

上述条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决定着一个矿床的经济价值。

矿床是自然界中分散存在的矿质富集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如铁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约为 5% ,铁矿石最低可采品位为25%,铁必须经过地质作用富集到5倍以上并具有一定规模,才能成为矿床。

导致有用元素或矿物高度富集的地质作用称成矿作用。

发生明显矿化的地点叫矿点。

矿床种类繁多,按照物态可分为固体矿床。

液体矿床和气体矿床。

固体矿床分布最广,液态矿床有石油、热卤水和地下水,气态矿床有天然气;按成矿作用方式,矿床可分为内生矿床(内力地质作用生成)、外生矿床(外力地质作用生成)和变质矿床(变质作用生成);按矿产性质和工业利用情况可分为金属矿床(如金矿床、钨矿床)、非金属矿床(如耐火粘土、萤石矿床)和能源矿床(如石油、煤和天然气)。

煤矿地质学考试总结

煤矿地质学考试总结

煤矿地质学考试(kǎoshì)总结煤矿地质学考试(kǎoshì)总结一.名词解释1.地质作用:所有由地球的自然(zìrán)动力使地壳、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zuòyòng)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3.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4.煤炭资源/储量(chǔ liànɡ):储量是资源量的一局部,来源于资源量,没有资源量就没有储量。

5.矿井充水:指矿井开采时,矿区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种来源水,通过各种方式流入矿井的现象。

6.矿物: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7.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8.希尔特定律:在地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没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2.3%,即煤层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增加。

9.瓦斯梯度:在瓦斯风化带以下,深度每增加一单位时,相对甲烷涌出量增加的量10.古生物:一般将更新世及以前的生物统称为古生物。

二.填空1.矿井地质图件三大图:矿井地质剖面图、矿井地质水平切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2地球内、外部圈层的划分:地核、地幔、地壳3地质年代表:奥陶〔O〕志留〔S〕白恶〔K〕4腐植煤的宏观煤岩成分:镜煤、亮煤、暗煤、丝炭。

5矿井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6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7老窑积水特点:突发性、呈酸性状态、破坏性强8煤炭地质勘查的程序划分阶段:预查、普查、详查、勘探9地下水的分类有哪些:1按地下水埋藏条件分类10地质作用分类: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11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含义可行性评价程度〔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经济意义〔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地质可靠程度〔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12矿物的摩氏硬度计有哪十种标准矿物: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三.简答1煤层厚度变化控制因素有哪些:1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对煤层厚度的影响2沉积环境对煤层厚度的影响3后期构造变动对煤层厚度的影响4岩浆侵入对煤层厚度的影响5喀斯特陷落柱对煤层厚度的影响2地质历史上的三个重要的成煤期一.石炭-二叠,成煤植物为孢子植物,成煤煤质好二.侏罗-白垩,成煤植物为裸子植物,其中早-中侏罗成煤规模大三.新生代第三纪,成煤植物为被子植物4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的编制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包括文字说明和图件两局部。

地质学知识:铀矿床的成因探析及开发利用

地质学知识:铀矿床的成因探析及开发利用

地质学知识:铀矿床的成因探析及开发利用铀矿床是能源资源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稀缺的今天更显得尤为重要。

掌握铀矿床的成因探析以及开发利用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铀矿床的成因探析1.1自然条件铀矿床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主要取决于地质构造和矿物地球化学条件。

铀矿床的形成需要稳定的地质结构和一定的矿化流体来源和循环,因此常出现在构造稳定的盆地、洼地、断裂带和火山口等地。

1.2矿物作用铀矿床的成因和矿物作用密切相关。

在含有铀元素的岩石中,通过钠长石、方铁矿等含钒、钛、钒铁矿物的富集作用,逐渐形成含铀矿物。

铀的氧化会使其与磷酸根或碳酸根结合,形成铀矿物,并在地球深处富集形成矿床。

铀矿床的成因与成矿地质条件息息相关,只有分析这些地质条件,才能更准确地预测铀矿床,寻找到更多优质的铀矿石,对于保障能源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铀矿床的开发利用铀矿床的开发利用主要涉及四个环节:勘探、选矿、提取和加工。

这其中勘探是决定开采成败的重要环节。

2.1勘探铀矿床地质环境复杂,矿体含量低,因此铀矿床的勘探难度较大。

要寻找到铀矿床,需要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岩石学等方法,综合分析各类地质信息并进行地下勘探。

勘探的目标是确定铀矿床的分布规律、规模和质量,确定各种条件和指标,寻找到矿床。

2.2选矿铀矿床的选矿主要是根据矿床或矿石中的化学、物理性质的差异或不同比例、大小的粒度等,采取机械、重选、浮选、潜水等方法,将中铀、富铀、矸石等分离出来,为后续的提取、加工等工序提供优质矿石,从而提高铀综合回收率,降低成本。

2.3提取铀矿床的提取主要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铀元素从矿石中提取出来。

利用化学浸出、反渗透、氯化溶解等方法,将铀分离出来,过程中还需要对废水、废渣进行有效处理和回收。

这个环节的优质处理技术能有效提高从铀矿床中提取铀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4加工铀元素提取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成合适的铀化合物或金属,以便供应给核电站等市场。

地质学研究方法与矿产勘探指导

地质学研究方法与矿产勘探指导

地质学研究方法与矿产勘探指导地质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地球的构成、形成和演化规律,对于矿产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矿产勘探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地质学研究方法,能够提高勘探效果,降低勘探风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地质学研究方法,并探讨其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

一、岩石学岩石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研究岩石的形成、组成和变质变质作用等,通过对岩石的研究可以揭示地壳演化过程和确定控矿构造。

在矿产勘探中,岩石学可以通过野外观察、采样分析和显微镜观察等手段,识别岩石类型、岩石组成、岩石结构以及岩石的变质作用等信息,为矿床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例如,矿床中常与特定类型的岩石关联,通过岩石学的研究,可以判断该矿床所处的岩石环境,从而指导勘探区域的选择。

二、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中的构造形态和构造运动,包括地球表面和地下的断裂、褶皱、断层、岩浆活动等。

构造地质学在矿产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研究区域构造特征,可以预测矿床出露面积和连续性,指导寻找潜在的矿集区。

例如,在寻找金矿时,构造地质学常常揭示金矿与断裂带的联系,因此通过构造断裂走向和特征的分析,可以确定勘探重点区域。

三、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物理场分布和变化的规律,包括重力场、地磁场、地电场、地震波等。

地球物理方法在矿产勘探中常用于岩层结构、矿床位置和矿体形态的研究。

例如,通过测量矿区的重力场和地磁场,可以了解地下岩石的密度和磁性特征,从而判断潜在的矿体位置和大小。

四、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研究地壳和地球其他部分中的元素分布和地球化学过程。

在矿产勘探中,地球化学方法可用于矿床成因研究、矿体预测和矿物资源评估等。

例如,通过对地壳物质中的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可以确定地球化学异常区域,为勘探区域的划分提供科学依据。

五、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特征信息的技术手段。

在矿产勘探中,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质信息,对矿床的寻找和勘探提供重要支持。

地质学知识:金属矿床的成因与勘探技术

地质学知识:金属矿床的成因与勘探技术

地质学知识:金属矿床的成因与勘探技术金属矿床是指存在着高含量、较稀有的金属元素的矿物质的地质体,是人类利用的重要矿产资源。

掌握金属矿床的成因及描述、勘探技术则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下面来进行详细阐释。

一、金属矿床的成因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岩石圈的地壳作用密切相关。

根据金属矿床的成因可分为热液型、沉积型、岩浆型、变质型等。

(一)热液型:热液型金属矿床是在高温高压流体下形成的,也就是说是热液活动过程中的产物。

热液渗透到岩石中,带着高含量的金属矿物逐渐向上淀积,形成热液矿床。

(二)沉积型:沉积型金属矿床主要产于海洋沉积物和陆地沉积物的裂隙中,金属矿物由沉积物或种子聚集而成,而后再沉积成岩。

其中,原生沉积型矿床是指矿床的成因与当时的环境和气候有关。

(三)岩浆型:岩浆型金属矿床是由于物质交换、物质损失造成的矿物体的再分配的产物,如铜、镍、铈等金属矿物是在火山喷发的岩浆中,随着岩浆逐渐冷却浓缩而形成。

(四)变质型:变质型金属矿床存在于板块活动带、断裂带等地区,由于热量、压力等因素,矿物在地型作用下重新结晶、升华等,从而形成了变质矿床。

二、金属矿床的勘探技术为了对金属矿床进行勘探,需要掌握相应的技术,主要包括的方法有地球物理勘探、化学勘探、垂直勘探等方法。

(一)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运用物理学理论进行地质矿产资源勘探的方法,其主要有磁法、电法、雷达法、重力法、声波勘探、地热勘探等。

磁法是利用地球磁场的变化,探测矿体中的磁性物质,通过检测地磁场的异常值来发现地磁异常带,再通过钻探,识别出矿体内的磁性矿物体。

电法是运用电磁波作用产生电场和磁场之间相互关联的原理来进行勘探。

雷达法是运用电磁波在地下传播的能量,来达到探测矿体的目的,如煤层、水层、油层等的检测。

重力法通过检测地球的重力场,来找到掩埋深度大的矿体。

声波勘探是利用波的运动,在岩石中传输声音及电信号,试图找到有价值矿体,如金、铜等。

地热勘探是通过测量地热梯度来寻找有热值金属矿床。

矿山地质学 第三章矿床地质构造

矿山地质学 第三章矿床地质构造





第三章 矿床地质构造—地层


3.1.2地层
在地质学上,把某一地质时代形成的一套岩层称为这个时代的地层。地层----在一定 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层状岩石。


3.1.3地层相对年代的确定方法:
地层的相对年代是根据地层的上下层序、地层中的化石、岩性变化和地层之间的接触 关系等来确定的。主要方法有地层层序法、古生物比较法、标准地层对比法、地层接 触关系法。 丹麦医生斯坦诺根据意大利北部山脉的野外观察,于1669年提出:年代较老的地层在 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这就是著名的地层层序律,又称地层叠覆律。 地层层序律是确定同一地区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基本方法。当地层因为构造运动发生 倾斜但未倒转时,地层层序律仍然适用,这时倾斜面以上的地层新,倾斜面以下的地 层老。当地层经剧烈的构造运动,层序发生倒转时,上下关系正好颠倒 。 地层层序律是对沉积物单纯纵向堆积作用而言。但实际上还存在侧向堆积作用,而绝 大部分沉积岩层是侧向进积和纵向加积两种作用的结果。因此,地层层序律对局部或 单个地层剖面是适宜的,而对较大范围的区域就不一定适宜了。
褶曲有两种形态: 背斜和向斜。

把向上弯曲的褶曲称为背 斜,向下弯曲的褶曲称为 向斜。 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较新;向斜相反。

第三章 矿床地质构造—褶皱
褶皱转折端形态挠曲
圆弧褶皱
尖棱褶皱
箱状褶皱
挠曲
第三章 矿床地质构造—褶皱
平行褶皱与相似褶皱
(4)断层泥和断层角砾: 右图断层角砾岩是由仍保留原岩 特点的岩石碎块组成。断层角砾 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定向性 不强。胶结物为磨碎的岩屑和岩 粉。
第三章 矿床地质构造—断裂

湖南瑶岗仙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湖南瑶岗仙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湖南瑶岗仙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湖南瑶岗仙钨矿床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西北部,是一个类型为斑岩热液型的大型钨矿床。

该矿床的主要矿化体为石英脉和长英质脉状岩体。

石英脉呈北西向,以斜坡脊为主赋矿,长英质脉状岩体则呈东北向展布,以中轴线为主赋矿。

矿石主要以黄铁矿、白钨矿和石英为主要的成分。

瑶岗仙钨矿床受到新元古代许多成因事件的影响,主要包括陆内造山期和岩浆活动期。

这些事件对瑶岗仙钨矿床的成因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该区域形成矿床前,早期发生的陆内造山期导致了岩石圈下地壳的压力变化,随之而来的热液运移便在瑶岗仙地区形成了广泛的热液蚀变带。

岩浆活动期是该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岩浆运移过程中的高温和高压状态,带走了许多矿质,同时将这些物质注入到了地下的热液系统。

这样一来,就为之后的成矿过程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

瑶岗仙钨矿床的成矿模式主要包括了两个阶段,分别是岩浆热流体运移和热液诱导形成。

在岩浆热流体运移阶段,石英脉和长英质脉状岩体形成了由深部向浅部迁移的导矿通道。

这些通道在富含热液物质的介质中迅速形成,并最终形成了沉积层和地层的赋存条件。

热液诱导形成阶段则是指在具备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热液体通过与地下蚀变岩的接触,吸附及游离珍贵金属、稀土等矿物元素,顺着通道、孔隙或断层等之间的路径,最终赋存于了特定的成矿规律下。

瑶岗仙钨矿床的成因过程非常复杂,但是它的大规模分布、含钨量高等特点使它成为一个极具经济价值的矿床。

同时,该矿床的地质信息也为研究类似矿床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参照作用。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类矿床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成因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加有力的科学支撑。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湖南瑶岗仙钨矿床的特征和成因模式,我们需要对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下面是对瑶岗仙钨矿床的主要数据分析:1. 钨资源量瑶岗仙钨矿床是湖南省内最大的钨资源储备地,目前已探明的钨资源量达7万吨以上。

这是一笔巨大的资源财富,不仅可以满足当地的开采需求,同时也能为全国的钨矿开发提供极大的支持。

矿山地质学

矿山地质学
2
1.1 基本任务
• 矿山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为矿山的生产和建设 服务,主要包括:
• ①利用探矿及采矿坑道,深入细致地研究矿体产 状、矿石质量及影响采矿的地质条件,以提高对 矿产储量的控制程度,及时掌握储量变动情况, 保证采掘计划均衡进行。
• ②指导采掘工作的方向,参与探、采工程的施工 管理与验收。
6
2.2 岩石及地层
• 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 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 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 石。。
• 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 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 融体
• 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指标:与主有用 组分共(伴)生的,具有综合利用工业价 值的其他有用组分的最低含①传统几何法 • ②数学统计法 • ③电脑数字法
17
3.3 估算参数的确定
• 面积(S)测定:面积测定是在1:1000的资 源量估算图中进行,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取整数。垂直剖面法断面面积是根据剖面 上各工程入矿点和出矿点坐标,圈定矿体 的几何形态。块段面积则根据各工程穿矿 中心点坐标,外推拐点坐标圈定矿体的几 何形态。其面积均用计算机Mapgis面积计 算功能精确计算求得,辅以几何法在图上 检查确认。
PD2
Indicated
Basic Reserve
工程间距一半为零点边界
的推
Inferred
一出
Submarginal Economic Resource
降 一 半
半 , 储 量
勘 探 工 程
无 限 推 断
级间
别距
28
3.6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煤矿地质学》课件

《煤矿地质学》课件
Leabharlann ● 06第六章 煤矿环境保护
煤矿环境问题分 析
煤矿开采和生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水资源污染、 土壤退化、大气污染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的 整体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01 环境影响评价
评估煤矿开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02 矿山生态恢复
恢复煤矿开采后的生态环境
03 环保税收政策
对煤矿企业实行环境税收政策
煤矿掘进机是用于在井下或露 天进行煤炭掘进作业的机械设 备 具有快速、高效、安全等特点
煤矿输送带
煤矿输送带是将采煤机采到的 煤炭运输到地面或其他区域的 重要设备 可实现自动化运输,提高生产 效率
煤矿提升设备
煤矿提升设备主要用于将煤炭 等物料从井下提升至地面或不 同层级 需具备稳定、可靠的提升能力
煤矿安全生产
03 提高矿工安全意识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矿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 防护意识
总结
煤矿开采工程是煤矿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合理采用不同的 开采方法和设备,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措施,是确保煤矿生产 安全、高效的重要保障。矿山管理者和矿工们要时刻牢记安 全第一,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共同营造安全、和 谐的工作环境。
远古植物残体逐渐压实、变质
02 地质作用影响
地质过程加速植物残体转化成煤
03 煤的形成
需要时间积累和地质作用的影响
● 03
第3章 煤矿勘探技术
煤矿勘察的方法
地质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
钻探
煤矿勘察的方法
煤矿勘察是为了获取煤矿的地质信息,主要通过地质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矿工了 解地下煤矿蕴藏的煤炭资源和地质构造。
● 04

矿山地质基础知识

矿山地质基础知识

3、搬运作用
流水、风、冰川、海浪及重力等外力,把风 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转移离开原地的作 用称为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
被搬运物质由于搬运介质能力减弱,搬运介 质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或在生物作用下,从 搬运介质中分离出来,形成沉积物的过程叫 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方式有机械沉积、化学 沉积及生物沉积三种。
(一)内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如地球的旋转能、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衰变 时产生的热能等,并作用于整个地壳甚至整 个岩石圈。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地震、地壳 运动、岩浆变质作用。由于能量为地球本身 所具有,而且十分巨大,因此,内动力地质 作用是促使地球,特别是地壳和岩石圈变化 发展的主导因素。
(三)断裂
岩层受力后,除了形成摺皱构造外,常常产 生裂隙或沿裂隙发生错动,便岩层的连续性 遭到破坏,这种构造称为断裂构造,其基本 形态有节理和断层两种。
1、节理 沿破裂面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称为节理。节理普遍存在于岩石中,如果岩层 的节理发育,即意味着岩层的裂隙很多。
节理按其明显程度,可以分为张开的、闭合的 和隐蔽的三种。张开型节理,其两壁张开,具 有明显的空隙,肉眼能清楚看见,是地下水的 良好通道,也是地下水储藏的场所;闭合型节 理,其两壁密闭,中间没有空隙,但肉眼能清 楚看出有裂隙存在;隐蔽型节理,表现为一种 毛发状裂纹,肉眼不易觉察,但是岩石在这个 方向上已遭到破坏。
(一)岩层产状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的产出状态和空间方位。 地质构造大多都是由水平的、倾斜的或直立 的岩层构成的,因此分析岩层产状,是分析 地质构造的一项基础工作。岩层的产状要素 有走向、倾向和倾角,如图1所示。
1、走向 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图1中的AOB线),走向线两端所指方向, 称为岩层的走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床地质学按矿种可分为金属矿床学与非金属矿床学。前者研究金属矿床,包括贵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等矿床;后者研究非金属矿床,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地下水,以及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宝石矿床等。此外还有矿石学,矿相学,矿床地球化学,矿田构造学,区域成矿学,矿床勘查学(包括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勘查方法)和矿山地质学等分支学科和研究领域。
矿床地质学是应用地质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矿床的质、量、产状、形成机制与时空演变规律的学科。
矿床地质学又称矿床学,相当于经济地质学,是以地质科学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它是成矿预测,找矿和勘探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矿床地质学研究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小至元素的质子,大到宇宙;深到地球核心,远到外层空间。它的特点是其研究对象——矿石必须具有经济价值。
Hale Waihona Puke 矿床地质学发展简史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开采铜、金与沥青,并出现铜锡为主的青铜制品。中国战国时代,采冶范围已扩展到银、铅、汞、铁和少许铬,并开始使用煤 (当时称“石涅”)和钻取油气以熬卤。晋朝有以铜镍制白铜的记载。
古代采矿实践积累了初始矿床地质知识。《管子·地数篇》中记载: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这是矿床金属分带和地表次生淋滤现象的简明概括。与此同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设想矿石的喷发成因;而斯特拉波则将地球生长矿石与神秘“金树”所结果实类比。
1906年肯普、林格伦与兰塞姆共同阐明了蚀变作用。1907年林格伦提出矿床成因分类,并陆续加以完善。1923年斯帕尔提出矿浆论;拉斯塔尔论述了成矿带。1936年科尔任斯基提出扩散与渗滤交代作用。1948年毕利宾提出成矿期与成矿带。1953年古德斯皮德和施奈德勋分别提出与花岗岩有关的活化水矿化作用,以及再生溶液的概念。1954年托皮茨推断洋底有岩浆喷流-沉积混合矿床形成。
矿床地质学运用数学、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等的基本原理,采用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学、火山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特别是野外地质学的方法与理论,并参照采矿与冶金的技术以及产品的市场经济要求,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矿床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而内容十分庞杂的学科,既有其独立的理论基础,又与上述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室内测试分析是对所采标本与样品,根据需要利用不同方法与相应仪器设备进行鉴定、测试和分析,取得结构构造图像,了解矿石的矿物组分、化学成分甚至痕量元素的含量以及测定矿化年龄等,以期阐明矿化的地质背景和物理、化学条件论证矿质运移与沉积的可能机制,探讨矿质的来源。
自然界成矿作用的产生是地质历史中多种因素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在实验室内,利用人工造成的几个主要变量(如压力、温度和介质等)的变化来模拟自然界的类似条件,在较短期间和很小的近似封闭的空间内,进行多种成矿现象的模拟实验,其结果可以加深人们对矿产形成条件的理解。
1956年里奇提出含矿流体为络合物真溶液;而巴恩斯通过实验提出影响流体性质的四个主要变量,即温度、压力、离子和活度。1957年,巴顿、埃利斯与稍后的克劳斯科普夫等分别用热力学参数计算热水流体性质和测定了岩浆气成分;奈特提出矿源层概念;塔塔林诺夫编制成矿图。
1965年年戴维森提出卤水成矿说;1970年科尔任斯基提出交代分带理论;1972年斯坦顿建立矿石岩石学;1977年赫奇森第一次记录了东太平洋海隆(北纬21度)出现的“黑烟囱”成矿作用的现场现象;1982年斯米尔诺夫提出岩浆、变质和沉积三大成矿系列;1985年拉兹尼卡提出经验成矿学等等。
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是野外的科学观察。精确的室内测试与实验资料可开拓思路并提高理解程度,但必须紧密结合矿床的客观实际,辩证地、审慎地应用。成矿作用既有明显的区域性又有其演变性。欲以一个或几个典型矿床所总结的设想或“模式”而加以全面概括,为时尚早。
许多矿床地质学中的设想,如微生物对成矿的作用,成矿物质的确切来源,含矿流体的运移机制等,有待采用先进的技术与方法,通过到矿区现场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加以认识。
矿床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野外观察、室内测试分析、成矿模拟试验等。
野外观察就是对自然界有用元素的局部浓集区,有经济价值的矿体,特别是有工程控制的矿体、围岩等的地质特征,从地表到地下,利用必要工具与手段进行仔细观察,并系统采集各种有代表性的矿物、岩石、矿石以及化石等标本和样品,测制相应图件的方法。在矿化现象的关键部位进行系统观察,加密采样,以探索矿化作用的时空变化规律。对矿化作用正在进行的水体、喷泉、喷气孔,特别是洋底的喷流、火山喷发和热点等进行定期观察,以取得有关矿化作用的具体资料。
矿床地质学基本内容
矿床地质学主要研究形成矿床的有关地质作用,如沉积、岩浆,机械富集,接触、区域变质,热水、生物作用,洋底火山与喷流,蒸发,表生氧化淋滤等;研究矿区的地层时代及层序、岩石性质及成因、构造格局、地文地貌,以查明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从而论断成矿的主导控制因素;研究矿体的分布形态、产状、规模、品位以及矿体、脉石或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有关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能,作为选用相应探、采方法的主要参考;研究矿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和矿物共生组合、生成顺序以及粒级的可选性能,以了解矿石的形成条件与可行的加工工艺。
有的矿石如水晶、金刚石等可在实验室内人工合成。自然界矿产大多是在近地表的开放系统中形成的,现在先进实验室正在设计与建立模拟开放系统的装置,以使含矿流体在不平衡状态中的结晶与沉淀现象的实验,能更接近自然实际。
矿床地质学研究现正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发展,但远未达到定量程度。矿床虽然有的类同,但无完全等同的。因此对典型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开采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综合类比分析研究,以作为地质找矿预测的线索,依然起主导作用。综合研究提出区域成矿学、成矿模式、品位吨位模式、地球化学数据的数学统计模式等。
16世纪是矿床地质学创建之始,1556年阿格里科拉在《论金属》中提出矿脉是从循环于裂隙的溶液中沉淀出来的。稍晚丹麦斯泰诺等认为是地球内部的喷气作用从深部带动金属上升而沉淀在裂隙中。1770~1773年德利乌斯等人提出扩散上升水从其经过的岩石中溶解分散的金属微粒而形成含矿溶液,这实质上是侧分泌和次生作用等成矿学说的萌芽。18世纪晚期,火成论者赫顿和水成论者维尔纳的两种对立观点和长期论战统治了矿床地质学的思路。
1841年法国多布雷开始以实验方法研究矿床。1847年法国博蒙提出多数矿床是火成活动的一个相,强调热水溶液矿化作用,德国比肖夫开始引用化学原理到矿床研究中,初步提出大气水侧分泌理论。1859年科塔论述了温度、压力与表生作用对矿物分带的制约。
20世纪初,矿床地质学已成为科学的重要分支。1900年,洛亲报道了矿脉中矿物组分向下变化分带后,又于1905年初步提出成矿系列的概念。兰塞姆等人确认构造控制矿化作用;范海斯提出大气水下渗加热再上升成矿的见解;肯普、林格伦进一步研究火成来源的矿化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