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高中地理1.1人类环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
选修6教案 1..1 我们周围的环境
1.1 我们周围地环境学案<人教版选修6)【学习目标】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地相互关系,形成正确地环境伦理观.一、什么是环境1.概念: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地①__________________.2.人类环境地组成(1>生物要素:森林、②________、野生动物等.(2>非生物要素:大气、水、③________、矿藏等.3.环境地分类(1>依据:人类对环境④______________.(2>类型:分为⑤________环境和⑥________环境.二、人类与环境1.人类与环境地关系:是一对⑦________地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和⑧____________地.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⑨________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地⑩__________越大. 2.关系发展:最初人类与环境是⑪____________地,但是随着⑫____________地发展和⑬____________地进步,人类对环境地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⑭__________地后果.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什么是环境1.下列选项属于天然环境地是(>①大漠盐湖②农田③工厂④极地苔原⑤岩石⑥畜群牧场A.①②④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④⑤⑥2.下列关于环境地说法,正确地是(>A.人文遗迹不属于环境,风景名胜属于环境B.早在人类出现之前,人类环境早已出现C.随着社会地发展,人工环境类型越来越少D.公园应该属于人工环境考查点2人类与环境3.人类与环境地关系为(>A.互相影响,互相制约B.环境决定人类活动C.人类决定环境地发展变化D.人类应服从环境地自身规律4.人与环境地对立性表现在(>A.环境地发展不以人地意志为转移B.环境可供给人类地物质和能量是有限地C.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地日益增多地废弃物D.人既是环境地产物,也是环境地塑造者方法技巧练图示法理解人类与环境地相互关系为了实现北京未来宜居城市地定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了要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地目标.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地合理措施有(>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控制城市化进程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地发展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⑥分散城市职能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方法技巧(1>图中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地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地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地环境.(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3>箭头③、④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地产物,以废弃物地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4>箭头⑤、⑥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地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地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地数量超过了环境地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5>箭头⑦、⑧表示环境把它所受到地人类地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馈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良性地(正反馈>,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地(负反馈>,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地生存.教材P3思考1.古人类与环境地关系处于原始地平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地特点.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微弱.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地居民与环境地关系日益紧张,造成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人类活动只顾短期经济效益. 3.可以结合教材案例,从对立统一地角度,分析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地关系.参考答案知识清单①周围事物②草原③土地④影响地程度⑤天然⑥人工⑦矛盾⑧互相制约⑨制约⑩制约力⑪互相协调⑫生产力⑬科学技术⑭生态环境基础达标练1.B[天然环境是由地球上地自然要素组成,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地、须有人类介入才能维持地环境,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因此,选B项.] 2.D[人文遗迹是古人留下地人工环境;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环境经过了漫长地演变,人类环境地概念不能等同于自然环境;随着科学地进步,人类活动地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大,人工环境地内容将不断丰富;公园是人工打造地,是人工环境.因此答案选D项.] 3.A[人类与环境地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地矛盾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4.A[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则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其本质就是人与环境地对立性.]方法技巧练A[建设生态城市一方面要搞好城市生态地建设,其中最重要地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另一方面是治理城市污染,③④⑥都属于该范畴.控制城市化进程不符合社会经济地发展,集中布置城市用地会加剧城市环境污染.]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新人教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一、目的和意义为了保障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失,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该制度旨在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起科学、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范围和适用对象该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内部人员,包括企业管理人员、员工和临时工等。
三、责任与义务(一)企业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1.负责制定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执行;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权限;3.负责指导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4.组织开展安全检查、评估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5.负责组织应急演练和事故应对工作,保障安全事件的迅速处理;6.监督员工的工作行为,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纠正并做好记录;7.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及时传达和落实安全工作的相关要求。
(二)员工的责任与义务:1.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2.参加企业组织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3.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4.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并配合组织进行整改;5.参与安全生产检查和事故应急演练,提供必要协助;6.禁止擅自改变工艺设备和操作方法,保证生产安全。
四、奖惩措施(一)奖励措施:1.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出色的员工,可以给予口头表扬或书面表彰;2.对于安全检查工作成绩优秀的部门,可以给予奖金或职务晋升。
(二)惩罚措施:1.对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的人员,可以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2.对于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的人员,可以给予停职、降职甚至解雇处分;3.对于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导致事故的人员,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监督和评估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将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评估,确保其落实到位。
同时,也要接受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精品」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什么是环境———————情景导入先思考———————2016年我国环境日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
思考探究:什么是环境?环境就是指大自然吗?提示: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范围大于大自然。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环境的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是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二、环境的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类。
———————重点难点掌握好———————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易误辨析]天然环境并不是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几乎都留下了人类的痕迹。
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都可称为天然环境。
例如,原始森林受酸雨影响而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由于森林的原始生态功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仍然属于天然环境。
———————应用体验不可少———————《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据此完成1~4题。
1.这里所说的环境的主体是( )A.地球B.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C.人类 D.生物圈2.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可把环境分为( )①天然环境②社会环境③人工环境④生物环境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③3.下列不属于人工环境或人工环境因素的是( )A.城市或乡村 B.卧龙自然保护区C.周口店人类遗址 D.贵州梯田4.下列能降低环境质量的自然原因是( )A.地震、火山喷发B.煤炭资源的滥采乱挖C.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D.围湖造田解析:1.C 2.B 3.B 4.A 第1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的主体是人类。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高中地理 1.1人类环境教案 新人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人类环境【导与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的概念,区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了解环境与自然资源、人类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实例,区别自然和社会环境,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2.通过对环境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环境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重难点】1. 区别自然和社会环境2. 环境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堂导入】当今社会,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与此同时,资源耗竭、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
如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一单元第一节。
【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教材并完成,配套练习册相关内容)【课堂合作探究】一、环境及其分类1、概念: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2、分类A。
自然环境: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B。
社会环境: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荒漠流沙等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旅游环境二、环境与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关系环境与自然资源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经济技术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的概念应把握其本质特点:第一,自然属性,即“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第二,经济属性,即“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关系: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相互联系:环境与自然资源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自然环境是人类周围所有的客观自然存在物,自然资源则指人类主观认定的,对人类有价值的客观存在物。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高中地理 1.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导与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明确什么是环境问题,掌握环境问题的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分析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过学习和探究,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和意识。
【重难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实质【课堂导入】复习:地相关模式图人类对环境的作用与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为何用两组箭头表示?【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教材并完成,配套练习册相关内容)【课堂合作探究】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1、环境问题的概念就是指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变化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广义的环境问题还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分类①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②按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机制,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界本身引起,而没有人为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的环境问题,如各种自然灾害。
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实际上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它们之间有时很难截然分开,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叠加,形成“复合效应”。
二、环境问题的发展从人类诞生起,就存在着人与环境的矛盾,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环境问题始终伴随左右,往往是旧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产生了。
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环境问题是能够得以解决的。
三、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实质材料1:非洲的粮食问题二战后,亚非拉地区人民在夺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取得胜利。
各国在发展生产、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还进口一些粮食,以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但是大多数国家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增长不多。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高中地理选修六3.3城市垃圾污染防治教案
第三节:城市垃圾污染防治【导与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垃圾构成及其危害2.通过探究城市生活垃圾的防治,了解防治生活污染的途径3.了解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及其综合利用的主要措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节约资源、可持续生产和适度消费的环保观念【重难点】【课堂导入】【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教材并完成,配套练习册相关内容)【课堂合作探究】一、城市垃圾的构成与危害1、城市垃圾的定义垃圾是固体废弃物的统称,是指在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城市垃圾,主要是指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各种废弃物2、城市垃圾的特点(1)种类多,数量达。
城市是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地域,垃圾数量庞大.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垃圾数量不断增长(2)来源广泛,变化大。
城市垃圾来源广泛,其成分随时间、场所,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许多因素而变化3、城市垃圾的危害主要有占用土地,污染土壤,淤塞河湖水道,污染水质,污染大气,传染疾病,损害健康等,城市垃圾严重的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威胁人体健康,已成为社会公害.4。
城市垃圾的类型:二、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1、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2、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无利用价值垃圾的处理方法2、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实行全过程控制(1)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2)改变粗放型的资源利用方式。
(3)商品包装要尽量使用可分解、可降解或可回收利用的材料(4)对加工深度不够而产生大量废弃物的商品,要提高加工深度,实行净菜进城、小包装出售等。
(5)大力改善城市居民的燃料结构.尽量使用电能、天然气、太阳能和沼气生物能等清洁能源,减少煤灰、炉渣等固体废弃物排放填埋处理城市垃圾应注意:(1)填埋处理用地,尽量选用人工开发资源的废粘土矿、废采石场、废矿坑等。
将垃圾填埋坑中,有利于恢复地貌,维持生态平衡。
(2)垃圾填埋时,首先要防止从废物中挤压出的亚体滤沥及雨水径流对地下水的污染,因此,要严格的防渗漏处理。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高中地理3.1环境污染教案新人教
第三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导与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环境污染的概念,知道环境污染的分类方法和主要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增强保护环境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重难点】【课堂导入】【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教材并完成,配套练习册相关内容)【课堂合作探究】一、环境污染及其类型1、环境污染的概念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从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2、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1)当进入环境的废弃物浓度或数量超出环境自净能力(2)废弃物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时,就造成了环境污染。
3、环境污染的类型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气体,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的现象。
城市光污染是城市夜间室外照明产生的溢散光、反射光和炫光等干扰光对人、物和环境造成的干扰或负面影响的现象。
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不少高档商店和建筑物用大块镜面用大块镜面式铝合金装饰外墙、玻璃幕枪等形成的光污染为白亮污染;夜间一些大酒店、大商场和娱乐场所的广告牌、霓虹灯、大城市中设计不合理的夜景照明等。
强光直刺天空,使夜间如同白昼,这属于人工白昼;舞厅或夜总会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则构成了彩色污染。
光污染的危害:光污染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感到头晕目眩,出现恶心呕吐和失眠等症状。
彩光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还有室内光污染也会造成各种眼疾2、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二、环境污染的危害1、环境污染的危害2、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上)3、八大公害事件公害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及造成的对公众的安全、健康、生命、财产和生活的危害。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高中地理 1.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三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导与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识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重难点】
【课堂导入】
【课前自主学习】
(让学生预习教材并完成,配套练习册相关内容)
【课堂合作探究】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阅读教材P17—P19,完成:
1.全球气候变暖
[讨论]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2.臭氧层遭到破坏
[讨论]1..氧层分布在大气圈的哪一层,对地球生物有什么作用? 2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有哪些?分布在哪些地区?
3.酸雨蔓延
[讨论]1什么是酸雨,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酸雨会造成哪些危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4.森林锐减
[讨论]森林锐减的原因是什么?
5.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6.土地荒漠化
[讨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有哪些?
7.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讨论]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8.垃圾污染与危险废弃物转移
二、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结合教材讨论:
(1)工业革命以来,环境问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当代环境问题呈现怎样的特点?。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同步备课教学案 中图版选修6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目标定位]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2.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人类①畏惧、崇拜自然。
2.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②主宰自然(1)原因:农业的出现,人类对自然的③依赖性大大减弱;④工业文明提升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2)人与自然:人类在战胜自然的同时,⑤盲目乐观,开始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主宰,⑥无视自然的存在。
(3)环境问题:人与环境对抗开始出现,如在局部地区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引起⑦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物种减少,⑧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工业排污造成了严重的⑨环境污染等。
3.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1)原因: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保持同环境的平衡和⑩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
(2)人与自然:人们确立尊重自然、与自然⑪和谐相处的思想。
(3)标志: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⑫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思考1.古代,人类畏惧、崇拜自然,因此没有环境问题出现,你认为呢?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在古代,有自然灾害,人们的群体采集和狩猎也会给生物资源造成破坏,引起部分物种灭绝,这些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是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2.19世纪末,人类认为自己是“自然之王”;20世纪末,人类把自己看作是“自然之子”。
请谈谈你对这种观念变化的理解。
答案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由“自然之王”到“自然之子”。
人类这种观念的变化,说明了人与环境关系趋向和谐,人类已经认识到人类源于自然,必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
二、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1.传统伦理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⑬规范和约束。
2.环境伦理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要与自然环境保持⑭和谐与平衡关系。
3.环境伦理观与传统伦理观的区别:不仅表现在人类行为中⑮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⑯人类与自然的利益关系上。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我们周围的环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我们周围的环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我们周围的环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1我们周围的环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我们周围的环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对案例①“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培养学生在分析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人类要在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了解它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如图1.1)。
说明:⑴本书所说的“环境”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又称自然环境。
⑵中心事物的选取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同。
如,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以生物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生物界的环境。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 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学案中图版选修6(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学案中图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学案中图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学案中图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情景导入先思考-——-—-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注释] 1.坎坎:伐木的声音。
檀:树名。
2.干:岸。
3.稼:耕种.穑(音sè):收割。
4.胡:何也。
廛:通“缠”,即束,捆。
5.县:通“悬”,挂。
6.素餐:白吃。
《伐檀》是魏国的民歌,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思考探究:(1)《伐檀》描述的是哪个文明时期的生产场景?提示:农业文明时期。
(2)该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如何?提示:改造自然.————--—基础知识要记牢———-—-1.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1)时期:采集、狩猎文明时期。
(2)原因: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落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处于蒙昧阶段,无法摆脱自然的控制和威胁.(3)表现: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依赖的关系。
2.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1)时期: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中图版选修6
1.1 人类与环境关系●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环境伦理观。
●课标解读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知道人类与环境关系所经历三个阶段。
2.通过分析三个开展阶段人类与环境关系表现,引导学生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演变过程并分析原因。
3.通过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让学生理解环境伦理观形成及内涵,树立正确环境伦理观。
●新课导入建议通过展示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各个图片中人类所表现出来不同思想行为方式,导入新课——人类与环境关系。
●教学流程设计①看教材P4~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知识1、人类与环境关系开展阶段〞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6~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知识2、形成正确环境伦理观〞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
→步骤3:教师通过[例1]与[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6图1-1-4解读,讲解研析“人类与环境关系开展阶段〞总结方法规律。
步骤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第2、3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理解情况。
←步骤6:教师通过[例2]与[图表活动解读]中对教材P7思考与P8思考分析,讲解研析“形成正确环境伦理观〞。
←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步骤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图表应用]与[当堂双基达标]中1、4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理解情况。
步骤8: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展知识回忆与强化稳固。
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开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
2.结合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环境伦理观。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
(重点)2.树立正确环境伦理观。
(难点)人类与环境关系开展阶段(1)原因:在采集、狩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落后,人类对自然认识还处于蒙昧阶段,无法摆脱自然控制与威胁,对自然具有一种畏惧与盲目崇拜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人类环境
【导与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的概念,区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了解环境与自然资源、人类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些实例,区别自然和社会环境,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2.通过对环境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环境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重难点】
1. 区别自然和社会环境
2. 环境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堂导入】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与此同时,资源耗竭、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
如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一单元第一节。
【课前自主学习】
(让学生预习教材并完成,配套练习册相关内容)
【课堂合作探究】
一、环境及其分类
1、概念: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分类
A。
自然环境: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
B。
社会环境: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荒漠流沙等
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旅游环境
二、环境与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关系
环境与自然资源
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经济技术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的概念应把握其本质特点:
第一,自然属性,即“直接从自然界获得”;
第二,经济属性,即“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关系:
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相互联系:
环境与自然资源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自然环境是人类周围所有的客观自然存在物,自然资源则指人类主观认定的,对人类有价值的客观存在物。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然资源也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互影响:
环境影响资源的类型以及利用状况;环境的改变也会对资源利用产生影响;
自然资源的开发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保护自然资源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内容之一。
环境与生态系统【P5知识窗】
关系:
相互影响:
生物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影响着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结构和地理分布,体现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指示性;
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利用指示植物找矿:我国古书上载有“山上有葱,其下有银;山上有韭,其下有金;美国的”灰毛紫穗槐“能指示铜矿;植物能指示土壤类型、酸碱度、土壤水分等:油蒿是土质沙性很强的指示植物;铁芒萁是我国长江流域一带红壤等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而碱蓬的生长反映了盐碱性的土壤环境;骆驼刺的生长反映了干旱环境;芦苇的生长反映了水湿环境。
土壤结构:
矿物质有机物水分空气
森林的作用:
净化空气吸烟滞尘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降低噪声吸纳灰尘杀灭细菌等
一个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可容纳较多的污染物质而不至于造成环境污染;反之,则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发生。
三、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情景激励:
周口店位于北京西南郊,距市中心约50千米。
50万年以来相继是“北京人”(50万~30万年前)、“新洞人”(10多万年前)、“山顶洞人”(3万~l万年前)和现代人(1万年以来)的家园。
科学家利用洞穴堆积物中人与动物的化石以及植物的孢子、花粉,模拟出了当时人类与环境的状况。
在50万年前,这里有着适合猿人生活的环境;西北边低山丘陵茫茫林海,东南边平原上森林、草原、湖沼相间,清澈丰沛的河水自北而南从这里出山进入平原。
猿人们栖息在一个能容上百人休憩的宽大溶洞(“猿人洞”)里,过着渔猎采集、茹毛饮血的生活。
多年以后,可能是林火为他们提供了火种。
以后,他们又学会了人工取火,学会了用骨针缝制皮衣,还可能在山顶洞外建造人工居所。
旧石器时代的祖先们生活虽然艰苦,却为后人留下了青山绿水依旧的环境。
几十万年过去了,到了近一万午前,这里的人类离开了祖先世代居住的山洞,移居到平原上生活,四五千年前开始了农业生产。
可以推想,周口店地形、土壤条件优越,应是最早进行农业开发的地区之一。
三千年前西周燕国人在周口店东南约10千米处建起了都城,金、元、明代也相继在北京建都,大规模建筑用材取自西山山地,历代的砍伐使当地林木荡然无存,
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泛滥频繁。
20世纪60年代在周口店的北部建起了石油化工厂,高高的烟囱上浓烟滚滚、火炬熊熊, 河流成了化工厂的排污沟。
70年代以来,以小水泥厂和小煤窑为代表的乡镇工业进一步污染了本区环境,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
人们不禁要问,以破坏生态造成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还能延续多久?
思考: 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古人类与环境处于原始的平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
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环境影响微弱。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
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只顾短期经济效益。
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
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人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遵循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环境,使二者真正达到协调。
4.进入21世纪,你认为周口店乡应该如何对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
进入21世纪,周口店乡应该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关停污染企业,处理石化区废水,造林绿化,保护“北京人”遗址,发展旅游业。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1、关系:对立统一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
采集渔猎时代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
2.不断从环境中
获取物质和能量-A3.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排放废弃物-B 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人
类、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
4. 人类作用于环境同时,环境把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C
【典例剖析】
例1:下列环境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
A. 城市
B. 农田
C. 原始森林
D. 三峡大坝 例2:下列物质和能量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 煤炭 B. 小麦 C. 钢材 D. 雷电
人工 造林
涵养水源 气温降低吸烟滞尘
湿度增大调节小气候
生态系统
良性发展
滥伐森
水土流失严重
物种灭绝 土壤侵蚀 沙尘暴盛行
气候恶化
水旱灾害增多
生态环
境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