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9-15课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 淘气堡丨浙美版(2012)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淘气堡丨浙美版(2012)教学内容本课为二年级上册美术课程,主题为“淘气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淘气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构造,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描绘出淘气堡的场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和表现。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淘气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构造,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描绘出淘气堡场景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4. 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难点1. 淘气堡的构造和特点的理解。
2. 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的运用。
3. 创意思维和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2. 淘气堡的图片或模型。
3. 美术教材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淘气堡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关注淘气堡的特点和构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淘气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构造,让学生对淘气堡有更深入的了解。
3. 示范讲解:演示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描绘出淘气堡的场景,并讲解绘画技巧。
4. 学生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描绘出淘气堡的场景,并进行创意设计和表现。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淘气堡的特点和构造,以及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的运用。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淘气堡2. 教学内容:淘气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构造,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的运用,创意设计和表现。
3. 教学目标:了解淘气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构造,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描绘出淘气堡的场景,激发创意思维,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4. 教学难点:淘气堡的构造和特点的理解,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的运用,创意思维和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 淘气堡|浙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 淘气堡|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第15课——《淘气堡》。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房屋的构造、色彩和形态,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知道“淘气堡”是房屋的命名方式之一2.通过绘制和构建模型完成一个“淘气堡”的设计3.初步掌握颜色和形态表现的技巧4.增强手眼协调和想象创造能力三、教学重点1.学生对“淘气堡”的认识和理解2.学生的手绘和构建模型的能力四、教学准备1.闹钟、计时器2.一些方形卡纸3.色彩笔、彩笔4.学生的参考书、笔记本和笔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有趣的淘气堡图片和房屋命名方式,让学生了解“淘气堡”及其他建筑名称的来源和形态。
2、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淘气堡”命名的原因,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步:展示1、教师展示一些已经设计好的“淘气堡”模型,让学生了解房屋建成后的形态。
2、教师提示学生相关颜色和形态表现的技巧,并邀请学生跟着我一起绘制“淘气堡”模型。
第三步:实践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材料,开始设计并构建属于自己的“淘气堡”模型。
2、教师在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点评和分享,让学生交流彼此的设计过程和灵感。
第四步:总结1、教师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知识以及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收获和心得。
2、教师布置学生的课后作业——自己设计并构建一座建筑,并在下节课上展示。
六、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了解“淘气堡”及其他房屋的命名方式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颜色和形态表现的技巧3.学生绘制和构建模型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4.学生是否能够自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七、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分享和点评,将自己的“淘气堡”模型重新设计,尽量完善。
2.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些原创建筑,准备在下节课上展示。
八、教学反思1.课前准备做的不够充分,需要更多的细节安排。
2.教师应该更具体地告诉学生关于颜色和形态表现的技巧。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9课《蜻蜓飞飞》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蜻蜓飞飞》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蜻蜓的特点,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2.体验用色的基本功能,能够在色彩表达上取得较好的效果;3.善于观察,同学们要认真观察蜻蜓的身体和环境,体现生活中的美;4.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蜻蜓画作。
二、教学重点体会用色的基本功能,色彩的表现方法;抓住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习绘画技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敏锐的感受力。
三、教学难点布局和色彩的基本搭配,体现蜻蜓的生动形象。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让学生举手称出他们最喜欢的颜色,老师呈现不同的颜色卡片,提醒学生创造出色的画作需要有着色工具的辅助,颜色有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颜色的组合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2.学习新课(20分钟)1.学习蜻蜓的基本特点,包括生活习性、身体构造、行为信息等;2.老师对蜻蜓的肢节、翅膀、眼睛等关键部分进行讲解;3.展示成品参考作品,引导学生体验用色的基本功能。
3.展示作品(10分钟)教师展示蜻蜓的插画或者其他艺术作品,让学生认真欣赏,并借助老师的引导分析其中用色和构图的搭配及其美感。
4.作画(40分钟)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画出自己飞舞的蜻蜓。
学生可以用卡通和写实两种风格进行创作,同时需要按照基本的布局和色彩搭配进行作画。
根据学生不同的画作而不同,避免学生之间的直接比较。
5.展示作品(10分钟)学生在完成画作之后需要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相互讨论及互相欣赏。
五、教学总结此次活动的旨在让学生体验用色的基本功能,感受和掌握色彩的表现方法;抓住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习绘画技法;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敏锐的感受力,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艺术修养。
六、课后作业1.用自己的方式绘制一只快乐的蜻蜓;2.在家中,记录你能观察到的蜻蜓信息,并制作一张蜻蜓侦探手册。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5课 自然现象-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5课自然现象-苏少版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美术教学,本次教学内容为自然现象。
本教学需要基础的美术知识,需要掌握颜色、造型、比例、形状等基本知识。
经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知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大自然艺术载体的语言和表现方式;(2)了解自然界、大自然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形态和特征;(3)锻炼观察、记忆、表达与创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发散性、探究性、启发性、想象性教学;(2)诱导性、启发性、自主性、情感性评价。
3. 价值观念目标:(1)将自然生态知识贯穿于美育教育中;(2)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感悟与表达;(2)使学生掌握表现自然现象的基本技能;(3)体验自然中的美和艺术。
2. 教学难点(1)知识的拓展和启发;(2)创意的培养和发展;(3)感性语言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课程教学设计、教案、制作实物、美术作品图片、音乐等多媒体工具等教学资源;(2)学生需要准备笔(铅笔或钢笔)和美术用品。
2. 教学过程Step 1学生观察一幅满是秋天自然现象的画,老师可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式呈现。
Step 2引导学生分析这幅画中的色彩、造型和线条,接着从颜色上引导学生想到秋季中不同的色彩和花卉。
Step 3给予学生自然景色的一些图片,要求他们选择最适合课堂重点的景物形态。
Step 4依然利用图片工具,让他们手绘出这幅画,同时他们可以用手折等方式建模创作。
Step 5在创作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指导他们,引导他们,及时给予他们评价和奖励。
Step 6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欣赏这幅画,并就创意作品进行互动、评价和创意输出。
五、教学评估1. 评估目标(1)评估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情况;(2)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完成作品;(3)评估学生完成作品的质量,包括作品的色彩、造型和线条等方面的表现。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我和马儿在一起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 我和马儿在一起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马的生活习性和运动特点。
2.能够绘制出运动中的马的形象,并能运用色彩表现。
3.能够用自然色彩和干湿混合的方法,表现马毛发的光泽质感。
【教学重难点】1.孩子们不了解马的特点和习性,需要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
2.绘制马的形象需要注意比例和线条的刻画。
3.马毛发的光泽质感需要学习和掌握。
【教学准备】1.紫色、黑色、红色、棕色、黄色、白色、绿色水粉或水彩颜料。
2.艺术研究室提供的马的图片和相关介绍,绘画纸,水彩纸或油画纸。
3.教师的示范作品和参考资料。
【教学步骤】1. 引入(10分钟)1.让孩子们观看马儿的图片,询问孩子,有谁养过马?谁喜欢马?2.引导孩子们观察马儿的外形特点、运动特点和生存环境。
分享一些图片和资料,帮助孩子了解马儿的特点和习性。
2. 材料准备与介绍(5分钟)1.展示教室提供的马的图片和绘画纸,提醒孩子们在这幅画中需要表现的东西,包括马的身形、身姿和奔跑的动态。
2.告诉孩子们今天画画要用的颜料颜色,帮助孩子们了解这些颜料的特点和如何运用它们。
3. 画马的位置与比例(15分钟)1.让孩子们先用自己的笔画出框架,再帮助孩子确定比例和位置,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马儿的部位比例和位置。
2.提醒孩子们要注意画出马的身体和根部所在位置。
4. 画马的轮廓(30分钟)1.让孩子们谨慎用铅笔描绘马儿的轮廓。
开始画过程时,可以从头部或腿部开始,一步一步地将较为简单的区域画出来,然后再逐渐展开。
2.帮助孩子们学习如何描绘马儿的各个部位,如:头部、颈部、身体、前肢、后肢、尾巴等。
3.强调让孩子们在画马的时候,不要只看马的图片,同时也要观察自己画出来的部分,看看是否符合实际马的标准比例和位置,给孩子们自己发现错误的机会。
5. 画马的毛发和鬃根(20分钟)1.用颜料或混合颜色,使马毛发呈现出光泽质感。
帮助孩子们掌握干湿混合技巧。
2.把马的尾巴和鬃根留下,用更细的笔描绘。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杂技小演员)|岭南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杂技小演员)|岭南版教学目标1.了解杂技小演员的特点和技巧。
2.学习绘制杂技小演员的形象和动作。
3.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1.教学学生如何描绘人物,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动作。
2.教学学生如何理解色彩和造型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人物的动作和情感。
2.如何绘制色彩和形态的转换。
教学准备1.教材:岭南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
2.教具:彩色铅笔、彩色粉笔、白板、相框。
教学内容第一步:引入教师可以在白板上写下杂技小演员的名字,让学生们来猜测杂技小演员是什么,了解学习本节课内容所说的杂技小演员。
第二步:课堂讲解1.了解杂技小演员的特点和技巧。
(1)杂技小演员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可以包括绳索、跳板、蹦极等各种技巧。
(2)杂技小演员的表演需要不停地进行各种动作,如跳跃、翻滚、飞翔等,需要有很强的体能。
(3)杂技小演员的表演需要具有高超的技术配合,需要建立稳定的信任和默契,才能演绎出精彩的节目。
2.学习如何绘制杂技小演员的形象和动作。
(1)绘制杂技小演员的形象,要注重人物的肢体和神态表现,绘制时要充分表达人物的身体特征和表情。
(2)绘制杂技小演员的动态,要注重动态的流畅和节奏感,要涵盖人物的动作和情感的表达,准确表现人物的运动状态。
3.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1)在绘制时,要注重细节的处理和色彩的渲染,注重线条和色彩的相互配合,以表现出生动的形象和情感。
(2)根据绘制杂技小演员的特点和技巧,要注重人物的动作和反应,创造出更加生动和丰富的画面。
第三步:教师示范教师可以在白板上示范绘制杂技小演员的形象和动作,让学生们跟着绘制,并解释绘制时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
第四步:学生练习让学生们根据教师的示范,自主绘制杂技小演员的形象和动作,教师可以逐一指导每个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帮助他们提高美术表现能力。
第五步:展示作品让学生们将自己绘制的作品收集展示在相框里,并进行讲解和评价,让学生们感受各自的不同收获和优势,提高他们的自信和美术表现能力。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我和马儿在一起 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我和马儿在一起人教新课标(2023秋)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我和马儿在一起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描绘马儿的形象要素与技法。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马儿的形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动物的关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马儿的形象特征,掌握描绘马儿的线条与色彩技法。
难点: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立体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教学PPT、彩色纸、画笔、颜料、画布、马儿的图片。
2. 学具:马儿的图片、彩色纸。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5分钟)1. 导入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有没有见过马儿?2.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描绘一匹马儿的画。
马儿是大自然中的重要动物之一,他们奔跑的身影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欢乐。
我们来学习描绘一幅美丽的马儿画吧!Step2 学习画马儿(30分钟)1. 观察图片:展示一幅马儿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2. 分析形象特征:指导学生观察马儿的身体特征,如脑袋、脖子、身体、四条腿等。
引导学生发现并描述马儿的形象特点。
3. 描绘线条:根据观察到的马儿形象特征,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马儿的大致轮廓。
4. 画出马儿:学生使用彩色纸和画笔,根据自己描绘的线条,画出马儿的形象。
老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 添加细节:引导学生为马儿添加眼睛、耳朵、鬃毛等细节,使马儿更加生动。
6. 着重突出:指导学生合理运用线条和色彩,突出马儿的轮廓和立体感。
Step 3 评价与展示(15分钟)1. 组织评价:学生用自己的描绘马儿的作品参与评价活动,其中可以包括相互展示、表扬与改进指导等。
2. 展示作品:在教室里或走廊上摆放学生的马儿画作,让其他班级的同学和老师们欣赏,展示学生们的创作成果。
五、课堂作业:1. 请同学回家后观察一下家乡的小马儿或从图片中选择一幅马儿的图片,然后描绘出来,下节课展示。
六、板书设计:我和马儿在一起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马儿形象特征的观察与描绘,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界动物的热爱和关心,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绘画技能。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我和马儿在一起》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我和马儿在一起》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马的形态和特征的观察与描绘能力,增强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并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1. 知识与技能:了解马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掌握描绘马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教学内容1. 马的基本结构:介绍马的头部、身体、四肢和尾巴的基本结构。
2. 马的动态特征:观察马在不同状态下的动态特征,如站立、行走、奔跑等。
3. 马的表情与情感:探讨马的表情和情感表现,如快乐、安静、警惕等。
4. 人与马的互动:讨论人与马和谐相处的场景,如骑马、喂马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观察马的结构和特征,并能够用画笔表现出来。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马在不同状态下的动态特征,以及人与马和谐相处的场景。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马的图片、模型,以及相关的视频资料。
-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马的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对马产生兴趣,并简单介绍马的基本结构。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观察马的不同状态,讨论并记录下马的特征和动态。
3. 示范与指导:教师进行现场示范,展示如何描绘马的基本形态和动态特征。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观察和讨论的结果,进行马的绘画实践。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马的基本结构、动态特征和人与马的互动进行展开,通过图表、关键词和简图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包括两部分:1. 课堂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一幅马的绘画作品。
2.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动物,尝试描绘其特征和动态,加强对动物形态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9课 蜻蜓飞飞》 人教 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9课蜻蜓飞飞》人教版一、基本信息•教学时长: 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蜻蜓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特点。
2.掌握简单的水彩画画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关知识:1.蜻蜓的外形及飞行方式2.水彩画基础知识•相关能力:1.观察细节和把握整体形象的能力2.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能力表现物象和情感3.创造性想象和表现的能力二、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叙述自己见过的蜻蜓,让他们通过互动,感受蜻蜓的优美形态和飞翔的姿势。
2. 学习蜻蜓的特点(20分钟)通过播放蜻蜓的视频和展示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蜻蜓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并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眼睛、翅膀、身体等细节特点。
3. 水彩画画法介绍(10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水彩画的画法和技巧,并让学生了解水彩画的重叠染色和清淡透明的特点。
4. 创作水彩画(80分钟)1.线稿练习:先在练笔纸上练习画蜻蜓的线稿,让学生掌握蜻蜓线条形态的特点。
2.描绘基本形态:学生在指导下,在打好线稿的基础上,用淡色线条描绘蜻蜓的翅膀和身体的基本形态。
3.填充色彩:让学生用淡色水彩笔为蜻蜓身体和翅膀填充色彩,通过叠加染色和渐变染色等方式,展现出蜻蜓身体和翅膀自然的透明感。
4.补充细节:补充蜻蜓的特征,如蜻蜓的眼睛和翅膀上的纹路等。
5. 展示和评价(10分钟)让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和自评。
三、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让学生通过描绘蜻蜓的形态特点,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并通过水彩画的表现方式,展现自己对蜻蜓的感受和创造力。
整节课在寓教于乐的前提下,也精心调整时间分配,确保教学过程紧凑有序,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取知识。
第15课自然现象(教案)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5课自然现象(教案)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的基本概念,掌握自然现象的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现象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自然现象的特点和成因3. 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 描绘自然现象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现象的分类、特点和描绘方法。
2. 教学难点: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自然现象图片、教学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颜料、调色板、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b. 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现象的了解和感受。
2. 讲解新课a. 讲解自然现象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b. 分析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案例分析a. 展示不同自然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b. 讲解描绘自然现象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现象进行描绘。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成果展示与评价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b. 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b.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继续关注自然现象。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现象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 描绘自然现象的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2. �搜索一种自然现象的成因,了解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自然现象的了解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兴趣和积极性如何?3.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恰当,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4. 课后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继续关注自然现象?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的基本概念,掌握自然现象的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第15课 我和马儿在一起 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5课我和马儿在一起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马的特点,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马的形象。
2. 培养学生观察、表现、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马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2. 线条和色彩在马的形象表现中的应用。
3. 创作一幅关于马儿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马的特点及表现方法,运用线条和色彩创作一幅马儿的绘画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马的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老师出示一幅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1.2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马是一种四肢发达、善于奔跑的动物,它有着优美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
2. 讲解马的特点及表现方法2.1 老师结合图片,讲解马的结构、动态、神态等特点。
2.2 老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马的形象,并强调注意事项。
3. 学生练习3.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马的形象。
3.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创作环节4.1 老师提出创作要求:以“我和马儿在一起”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4.2 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4.3 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5. 展示与评价5.1 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互相欣赏、评价。
5.2 老师点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6.1 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马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6.2 布置课后作业:运用所学知识,为家人或朋友创作一幅马儿的绘画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示范、练习、创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马的特点及表现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马的特点,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5课 大树的故事 人美版
大树的故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大树与人类生活、动物生活的关系,了解大树的结构和关于大树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创造故事能力、审美培养能力及表现情节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生活中热爱生活,关注树与人类动物的密切关系。
对美好生活中的环保行为‘保护绿色’的好习惯正确养成。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大树的种类、形态、色彩等进行了解,创作树与动物朋友,人类朋友的故事情节[教学难点]设计新颖、美观,样式独特、创新,故事有趣、生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纸、奖励的绿色树叶、每组有个大树展示板[教学方法]以讲解法为主,以实例为线索,并采取观察法,比较法,问答法,举例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思路】:利用小松鼠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树木博物馆”认识大树的故事,共分为四个展馆,分别是“欣赏馆”(欣赏四季树木的变化,了解大树的色彩、外形的特点);“结构馆”(认识大树的五个部分,以及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故事);“绘画馆”(引导学生欣赏有关大树的故事绘画作品,知道如何表现大树的故事)“展示馆”(带领学生将自己小组的绘画作品粘贴在小组之树上,并进行展示)。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首先创设一个卡通人物“小松鼠”,小松鼠会向大家介绍它的家庭“大家好,认识你们很高兴,原本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还有很多可爱的小伙伴,可是自现在的人类开始乱砍乱伐,破坏了我们的家园,现在我们的家人以及小伙伴们都无家可归了,有位森林精灵告诉我说,只要带领人类到树木博物馆了解大树的故事,就会有很多的“保护森林的勇士”出现,我们的家园就会得到保护。
引出课题《大树的故事》学生们边听“小松鼠”讲述,边欣赏有关于松鼠的短片。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给学生营造一种“保护森林的氛围”。
深入探究第一展馆欣赏观引出课题之后,让我们跟着“小松鼠号列车”到达“树木博物馆”,同学们想要进入第一展馆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回答问题,得到入场券。
小学 美术 教案 二年级上册十五课《会变的线条》
让学生欣赏乐曲的节奏变化美,体验音乐与美术的共通点,表达自己的情感。
重点
根据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与美术的互通中学习线的变化。
难点
初步掌握线的变化。
教法
通过欣赏、观察、讲授使学生了解线条的魅力。
学法
以小组形式讨论及绘画,能让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
教具
准备
种绘画工具。
15分钟
20分钟
2分钟
【板书设计】
15、会变的线条
在画面上,线条既要有不同种类的变化,又要有一定的秩序,才能给人以美感。
【教学反思】
示范图例: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施教者调整
一、激趣导入。
二、赏析探究。
三、创作表现
四、展示评价。
能 提问:谁能到黑板上画出几种不同的线条?
请学生说一说这些线条的名字。
教师:这样几种不同的线条,能变出许许多多有趣的画面。
2)出课题
3)
2、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毕加索的作品《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
3简介:毕加索用线条和图案创作了这幅肖像画,他只给他认为最重要的部分着了色,表现了画的肌理和一种深度感。
学生观察、感受这些线条变化带来的美感。
小组研究: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内容?用了哪些不同种类的线?这些线是怎样组织的?给你什么感受?各组代表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
学生利用课本上的作品,以及教师的课件,分析线的表现方法。
添学生添加各种不同形式、粗细、疏密的线。
生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
3分钟
小结:在画面上,线条既要有不同种类的变化,又要有一定的秩序,才能给人以美感。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上的作品。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5课我和马儿在一起》人教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的马儿形象”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思路。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5课我和马儿在一起》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5课我和马儿在一起》人教版。本节课以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15课《我和马儿在一起》为基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马的形态特点,了解马的生活习性;学习运用线条、色彩描绘马的形象;通过观察、想象,创作一幅与马有关的画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3)想象力培养:鼓励学生观察、联想,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与马有关的画作。
2.教学难点
(1)马的立体感表现:如何运用线条、色彩描绘出马的立体感和动态,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马在不同角度和动态下的形态变化,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立体感。
举例:在描绘马奔跑的场景时,要注意马的四肢伸展、身体弯曲的程度,以及尾巴摆动的方向。
1.认识马的形态特点,如马的头部、身体、四肢和尾巴的特征;
2.了解马的生活习性,如马喜欢群居、善于奔跑等;
3.学习运用线条、色彩描绘马的形象,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4.观察身边的马,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与马有关的画作;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5课 课外的乐趣 |广西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第15课课外的乐趣 | 广西版教学目标1.了解课外的乐趣对我们的生活和心理的积极作用。
2.学习使用橙、紫、绿色画出四季的颜色。
3.学习表现四季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4.激发学生的创意和能力,让学生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1.学习表现四季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设计和制作四季主题的画作。
教学难点1.如何使用颜色表现不同季节的特点,比如春天的绿色、夏天的橙色、秋天的紫色、冬天的白色。
2.如何表现四季景物的特点,比如春天的嫩芽、夏天的荷花、秋天的金黄色树叶、冬天的白雪。
教学内容1. 活动一:课堂讨论首先向学生介绍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景象,比如春天绿草如茵、夏天烈日当空、秋天金黄色的树叶、冬天白雪皑皑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季节变化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2.你最喜欢的季节是哪一个?为什么?3.在你喜欢的季节里,你最喜欢看到什么样的景象?2. 活动二:颜色练习介绍四季的颜色,让学生分别拿到红、橙、黄、绿、蓝、紫等颜色的水彩笔,进行四季颜色的涂色练习,了解不同颜色的搭配方式。
让学生画出春天绿色的新芽、夏天橙色的太阳、秋天紫色的树叶、冬天白色的雪和冰。
3. 活动三:四季画作制作让学生根据讨论和颜色练习,用铅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景色,然后用水彩颜料,画出真实的颜色。
可以是春天的花朵和小动物、夏天的沙滩和日落、秋天的树叶和风景、冬天的雪景和雪人等。
为了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和创意,可以为学生打开创作的更大空间,让他们参考教材中关于四季的诗篇和故事,或者当地的民俗文化,创作属于自己的四季画作。
作业完成课堂上的四季画作制作。
可以将制作好的作品贴在教室展示板上。
总结本节课通过讨论、颜色练习和画作制作,激励学生对生活变化的敏感与感知能力,发挥想象和创意,同时也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表达冲动。
虽然是美术课,但涉及的是学科交叉和全貌创新,使学生对社会和人性成长的认识更趋全面、深刻,让他们在随学的过程中实现多种素养的提高。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9课 蜻蜓飞飞4-人教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9课蜻蜓飞飞4-人教版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中的第九课,主题为“蜻蜓飞飞4”,属于人教版教材。
该课目的是通过学习蜻蜓的形态、特点及特殊之处,让学生体验动物形态之美,启发学生的美感观和美学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手工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目标1.了解蜻蜓的特点、形态和生活习性;2.理解蜻蜓对人类生态环境的作用;3.学会运用简单画具手工模仿蜻蜓的形态;4.感受蜻蜓和美。
教学准备1.画笔、颜料、画布、水杯和毛巾等绘画工具;2.蜻蜓宣传资料及图片。
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10分钟)1.老师出示一张蜻蜓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蜻蜓的美,然后问:“大家知道蜻蜓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2.学生们结合图片,自由发言,共同寻找蜻蜓的特点和行为规律。
第二步:学习(30分钟)1.老师出示有关蜻蜓习性、形态、特点的宣传资料,结合图片和自然样本,让学生对蜻蜓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请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个人或小组展示。
展示内容包括蜻蜓的形态、特点,生活习性等。
3.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向同学们介绍蜻蜓营造人们友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蜻蜓的作用。
第三步:实践(60分钟)1.为了让学生感受蜻蜓美妙的形态,老师会要求学生运用压力调配、颜色调配的方法,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蜻蜓形态,此次实践需要每个学生反复尝试。
2.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按照自己的想象手绘蜻蜓形态,同时教师还需注意选材、指导学生使用画具,避免浪费和伤人。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蜻蜓画作,根据展示,批评与奖励,让学生更容易感受到成功和美妙。
2.总结本课涉及的知识点与实践技巧,并引导学生回顾乐趣,寻找美的元素,加深学生对蜻蜓和美的了解和感受。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回家后,结合所学,做出更具创意的蜻蜓成品。
将作品带到下次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互相交流细节技术。
教学体会通过本次课程,同学们能够感受到生物形态之美,扬长避短,发掘和把握自己的想象创意,同时,还能够从中掌握基本画具的使用方法,从而平衡视线、配色等画画基本技能。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会漂浮的玩具》教案赣美版
第15课:《会漂浮的玩具》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选择和利用各种废旧材料,通过剪贴,描绘等方法,制作出简单的立体造型。
2、初步了解水的浮力原理,使制作的物体能浮着。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课型: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教学重点:选择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出简单而新颖的立体造型。
教具准备:范例、图片资料。
泡沫树脂材质,废旧物等。
教学难点:学生能否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意识。
教学过程:(一)、观察导入1.课件展示漂浮玩具,同学们看是谁在水上快乐的漂游哦,是可爱的开心玩偶们。
2.提问?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让学生分析回答)看到这些废弃物被我们的巧手再创造,愉快的心情也仿佛在水中飘。
老师将用不同的体积、重量的物体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其沉浮情况,使学生明白:水是有浮力的。
4、师:举例某地发生水灾,人们要过去救人可以用什么方法?(二)、启发联想观察教材上的以及教师带来的范例,可以在制作形式上大胆想象,我们还可以怎么制作,如何制作才能使作品会漂浮,而且有趣生动,有特色?(水上网友不能沉入水中,你可以用泡沫紫薇饮料杯,小木棒,吸管等材料来做浮体)(三)、探索创作学生开始制作,教师不过于强调整体造型是否制作精致,只要学生合理利用材料进行造型,最终使之漂浮在水面上便可。
也可以分组合作。
通过剪剪、贴贴、画画做出造型新颖,色彩美观,比例协调,并能浮漂浮的小玩具,使用工具请注意安全。
(材料泡沫树脂材质,废旧物等)(四)、作品展示1.师组织学生把“船”开去“灾区"救人。
2、大家来评:谁的“船”最牢固、谁的“船”最生动有趣、谁的作品最棒。
展示学生作品。
第15课 奇妙的眼镜(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5课奇妙的眼镜(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眼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知道眼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新的能力,学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眼镜。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眼睛的情感,养成正确使用眼镜的习惯。
教学内容:1. 眼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制作眼镜的材料和方法3. 眼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 眼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制作眼镜的方法教学难点:1. 眼镜的制作方法2. 眼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眼镜的图片、视频、实物,制作眼镜的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彩纸、剪刀、胶水、颜料等制作眼镜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眼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眼镜的形状和颜色。
2. 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眼镜,说一说眼镜的特点。
3. 教师总结:眼镜是一种用来保护眼睛、改善视力的工具,它的形状和颜色有很多种。
二、基本概念(5分钟)1. 教师讲解眼镜的基本结构:镜框、镜腿、鼻托、镜片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认识眼镜的各个部分。
3. 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眼镜,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三、制作眼镜(15分钟)1. 教师示范制作眼镜的方法,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眼镜。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学生完成眼镜制作后,互相欣赏、评价彼此的作品。
四、眼镜的重要性(5分钟)1. 教师讲解眼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保护眼睛、改善视力等。
2. 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使用眼镜的经历,说一说眼镜带来的便利。
3. 教师总结:眼镜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眼镜,珍惜眼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眼镜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眼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学会了制作眼镜的方法,知道了眼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5课我和马儿在一起教案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5课
我和马儿在一起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说出马儿的形象和动态;
技能目标:能画出自己和马儿在一起的情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画出自己和马儿在一起的情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画画纸、彩笔、胶棒、油画棒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马儿吗?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师:(板书)《我和马儿在一起》;
二、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几幅马的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马儿的形象和动态。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大家说的很好,说明大家都是观察能力很强孩子;三、作品鉴赏:
师:课件出示和马有关的几幅学生作品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些作品的创作步骤有哪些?这些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发表观点;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说明你们刚才观察的很认真!四、实践创作:
师:刚才我们进行了作品鉴赏,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画出你和马儿在一起的情境,并把它画下来;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并进行创作;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上台展示;
师:大家的作品很有创意,说明你们都是动手能力强的孩子!
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能成为热爱生活的,热爱艺术的好孩子!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会挑选哪种颜色的热水瓶,为什么?(与企鹅有些神似)
为什么黄颜色的郁金香在画面中显得最突出?
教师小结:因为黄色最淡而被凸显出来,我们将这称为明度对比。设计师在设计时的灵感往往来源于自然中的某些物体。
教师收集的图片欣赏、评价
教学
重点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问题情境设计
故事导入,教师讲述《天国之鸟》的故事。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环节修改
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述《天国之鸟》的故事。
二、欣赏感受、获得新知
1、欣赏画家的作品《神鸟》,让学生感受作品在构图、造型以及色彩配置等方面的精妙之处。2、将画倒过来,观察:神鸟变成了什么?
(4)—(10)小组欣赏评论、
(以学生评价为主)室内装饰图片欣赏。精美汽车图片欣赏。
教学反思
总课时:
12
2014年10月16日
课题
形形色色的背景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初步了解艺术作品中比较常用的一些对比手法。2.知道色彩与造型给人的感受大多是源于对比。3.能从对比的角度,就作品的造型与色彩发表自己的看法。
3.画法指导。针对学生的尝试作业指出不足,肯定优点。
二、学习活动:
1.简要画出小牛的外形,并给它添画一件花格子衣裳吧!
2.欣赏几位学生作品:提醒学生们在使用剪刀是注意安全。
3.用剪刀裁剪画出的小牛:
三、提出要求、学生作业
读儿歌:.格子红,格子黄,什么忙?什么忙?花格子变新衣裳。
欣赏各种动物图片,感受各种动物的不同特征。
你了解哪些动物,看看图片中的这些动物有哪些特征?
尝试与发现。
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哪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一种动物的性质?
画法指导。针对学生的尝试作业指出不足,肯定优点。
学生作业提出要求:
看看这些格子有什么不同,你能画出不一样的花格子小牛吗?在下面空白处试着画一画。
教学反思
总课时:
17
2014年11月5日
2、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些纹样都是一些连续的重复纹样,从而引出二方连续的概念
3、学习二方连续的制作方法:我们来换一个新图样——小树叶,1、教师用水粉调好,“同学们,谁来给它们排排队?”2、看黑板上的排列方法排的怎样,说说有没有其它排列的方法。3、这里的纹样能不能变的复杂一些呢?出示和刚才不一样的第二片树叶,两片不一样的树叶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更加漂亮的纹样,现在该怎样排呢?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改变图样?小结:原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二方连续图案,你觉得漂亮吗?
用我们学到得知识来向全国或者外国友人来介绍我们敦煌的鸣沙山。
教学反思
总课时:
13
2014年10月22日
课题
小蝌蚪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了解动物的外型特征,以绘画形式想象表现。2、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想象表现有趣的结果。3、养成关心他人,保护生态的意识。
教学
重点
了解动物的外型特征,以绘画形式想象表现。
1、眯着眼睛看看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4、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总课时:
11
2014年10月15日
课题
形形色色的背景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了解艺术作品中比较常用的一些对比手法;.知道色彩与造型给人的感受大多缘于比较;.能从对比的角度,就作品的造型与色彩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
重点
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学生能否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问题情境设计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绚丽多姿的,有数不清的形与色(形是物体的形状,色是物体的颜色),而且你们每一天一睁开眼就能看到它们。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在你们的记忆里,有哪些有趣而又奇怪的形状呢?
2、学生作画,教师适当指导。
3、互相欣赏作品
四、听十二生肖的故事。
说说自己的属相,用剪纸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
5、扩展活动
欣赏个人信息卡和名片,了解其内容和具有的独特功能、优势。
1、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外貌特征。
2、和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外貌特征。
3、欣赏课本中提供的自画像绘画作品,并说说他们画出了哪些特点。举手发言,全班交流。
课题
自画像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制作能力。2让学生养成大胆作画、大胆制作的作风。3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充分感受民间艺术的美。4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推介自己的能力。
教学
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制作能力。让学生养成大胆作画、大胆制作的作风。
问题情境设计
同学们你知道自己有什么与众不同吗?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外貌特征。
4、作业要求
单个物体我们来比较:一排重复的物体和一个物体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呢?这上面是什么?你还发现什么?(每一种物体的形状、颜色一样。)
生:每一种物体就像是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型一样,一个一个地重复地连续地排列着。
提醒他们排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什么?(颜色、形状要一样。)
说说有没有其它排列的方法。(无论用什么方法排,每一片小树叶都是一样的)
一点、两点、七八点,牵牵手儿拉长线,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学生再次尝试绘画
学生作业:
展示作业
把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互评作业。
举手发言谈收获。
教学反思
总课时:
15
2014年10月29日
课题
排排队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二方连续图案基本特点,在秩序中体验整体美。2.学习色彩的分布,提高认识与动手能力。3.初步形成平面构成的概念,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动脑能力。
4、学生作自画像。
5、欣赏作品。
说说自己的属相,用剪纸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
欣赏个人信息卡和名片,了解其内容和具有的独特功能、优势。
教学反思
总课时:
18
2014年11月6日
课题
神鸟变树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复习巩固色彩知识。2、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讨论:想想小蝌蚪被打乱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鼓励学生发言。
学生创作表现有趣的结果的画面。
学生作画后交流评价。
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并把《小蝌蚪旅行》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学反思
总课时:
14
2014年10月23日
课题
点点聚会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问题情境设计
青蛙妈妈的孩子是谁?看看这些小蝌蚪图片,让学生猜猜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环节修改
一、出示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出示小蝌蚪图片,让学生猜猜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二、看书上的1—3张图片,了解故事大意
1、看图1—3 2、在学习小组中讨论故事的起因、经过。3、了解小蝌蚪的特征。4、看过1—3图后讨论:想想小蝌蚪被打乱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让学生大胆想象出有趣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理想的、令人满意的结果。
教学
重点
色点密度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问题情境设计
师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环节修改
1、激趣导入
1、出示三个分别点满红色、黄色、蓝色的酒杯。2、师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探究发现
三、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学生讨论发言(略)。
因为它们的色彩是红色的,,所以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两只鸟,两只鸟一前一后,前面的一只形象比较清晰、具体,我们能够欣赏到它美丽的羽毛及长长的喙,后面的一只较模糊,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平面的色块,这样,能使前面那只鸟的视觉效果更加突出,它是画面的主体。在绘画时,我们可以借鉴这样的方法。热水瓶的造型憨态可掬,跟什么动物比较相似?
举手发言
(形状一样,色彩不一样)
(形状大小都不一样)
(颜色与形状两个好朋友)
打开书,看看书上的图片,说说喜欢那张图片,为什么?请学生谈谈看到了哪些类型的图片?
(建筑、装饰、装潢、抽象艺术、日常用品、食品)
说说哪里最吸引你?(形状)
(色彩)
讨论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颜色一样,形状不同)
练习:七巧板拼摆。
教学
重点
能把不同的动物通过绘画很好的表现出来,大胆的想象。
问题情境设计
读儿歌:.格子红,格子黄,什么忙?什么忙?花格子变新衣裳。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环节修改
一、尝试训练、探索方法
1.欣赏各种动物图片,感受各种动物的不同特征。你了解哪些动物,看看图片中的这些动物有哪些特征?
2.尝试与发现。提问:哪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一种动物的性质?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环节修改
一、观察自己1、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外貌特征。2、和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外貌特征。(着重对脸形、五官及发型特征进行仔仔细细地观察,并用谈话的方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