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第30讲课时作业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八单元 第二讲 通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解析: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因此突触后膜内的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因此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答案:D2.在坐骨神经(一种运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被释放出来之后会造成骨骼肌收缩,但是乙酰胆碱在血管中的作用却是使血管平滑肌放松。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骨骼肌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与坐骨神经一起构成效应器B.骨骼肌和血管平滑肌上与乙酰胆碱结合的特异性受体的种类相同,但数量不同C.骨骼肌和血管平滑肌上与乙酰胆碱结合的特异性受体的种类不相同D.乙酰胆碱造成血管平滑肌放松的效应与骨骼肌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有关解析:选项A,骨骼肌结构的基本单位是肌细胞。
选项B和C,同一种神经递质在不同的肌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是因为不同肌肉上分布的与乙酰胆碱结合的特异性受体的种类不同。
选项D,血管平滑肌放松的效应与骨骼肌上乙酰胆碱的受体无关。
答案:C3.(2017·河北廊坊监测)下列有关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B.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C.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原因是Na+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转运入膜内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只经过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依靠K+外流;兴奋的产生是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造成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八单元 第27讲 课时作业
(限时:40分钟)1.(2018海南卷)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A.糖的分解代谢降低B.碘的需要量增加C.饥饿感增强D.TSH分泌增加C解析: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细胞代谢增强,糖的分解代谢加快,A错误;甲状腺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减少,碘的需要量降低,B错误;细胞对能量的需要增大,因此饥饿感增强,C正确;在负反馈调节的作用下,垂体分泌的TSH减少,D错误。
2.(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B解析: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糖形成血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时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寒冷环境下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故寒冷环境中产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C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则其上含有抗利尿激素受体,即其细胞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能受其调控,则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不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错误。
3.(2018海南卷)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A.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B.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C.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D.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D解析: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A正确;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B正确;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进而做出相应的调节,C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加快,D错误。
4.(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某同学从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
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成四组,编号甲、乙、丙、丁,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观察现象。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0讲 微生物的利用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微生物的利用A组基础过关1.根据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脲酶降解尿素的反应式:。
(2)该实验分离细菌时用浓度为10-4和10-5土壤稀释液接种,更容易形成单菌落的是。
(3)A同学筛选出的菌落为150个,其他同学只筛选出50个,并且他在设计实验时并没有设置对照。
你认为A同学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如何设计对照实验排除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4)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怎样保证无菌?。
(5)有脲酶的细菌在生态稳态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1)CO(NH2)2+H2O 2NH3+CO2(2)10-5土壤稀释液(3)可能是土样不同,也可能是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方案有二:一是由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A同学一致,则证明无误,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配制有问题;另一种方案是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4)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
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移液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质、移液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5)如果土壤中有许多尿素,在自然界较高温度下会被水解,水解后的氨使土壤碱化,氨还与其他阴离子物质如S、C、N等形成化合物,则会使土壤板结。
有脲酶的细菌使植物废弃物和动物尸体降解,并利用了所形成的氨,有利于自然界中氮的循环解析脲即尿素,是蛋白质降解的产物。
有一些细菌含有脲酶可以分解尿素,利用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
本实验使用涂布分离法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用浓度为10-4和10-5土壤稀释液接种,更容易形成单菌落的是10-5土壤稀释液。
A同学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土样不同,也可能是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排除方案有二:一是由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结果与A同学一致,则证明无误,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配制有问题;另一种方案是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8-5 课时规范训练
课时规范训练一、选择题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能弯曲生长的是③⑤B.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内因,可设置②③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D.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解析:选D。
图中①④能直立生长,②⑥不生长,③⑤弯曲生长,A正确;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内因,可设置②③进行对照,B正确;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C正确;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自变量是遮光部位不同,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D错误。
2.下列实验中能够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的是()解析:选C。
实验A、B没有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实验C将尖端放置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去尖端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说明了接触尖端的一侧生长快,因而能够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实验D不完整。
综合分析,C项符合题意。
3.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如果测量幼茎靠近物体的一侧和远离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会发现()A.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差不多B.靠近物体的一侧低于远离物体的一侧C.靠近物体的一侧高于远离物体的一侧D.幼茎两侧生长素浓度分布和单侧光照有关,与哪侧靠近或远离物体无关解析:选B。
牵牛花的茎在靠近物体的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细胞纵向伸长较慢,而远离物体的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纵向伸长较快,只有这样,牵牛花的茎才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B正确。
4.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B.在太空中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C.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解析:选D。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才能得到无子番茄,A错误;在太空中生长素仍能进行极性运输,由于不受重力影响,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B错误;植物的向光性现象中生长素只起促进作用,故不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C错误。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30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30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内容考情——知考向核心素养——提考能内容要求 1.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关注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3.关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4.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5.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比较不同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活动:搜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例生命观念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立生命系统的稳态观科学思维分析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曲线,培养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近三年考情2020·全国卷Ⅱ[38(1)]、2018·全国卷Ⅲ(32)科学探究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社会责任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形成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基础:负反馈调节。
(2)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种类型(1)概念①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②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注特例:冻原、沙漠等生态系统两种稳定性都比较低。
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相协调。
5.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太阳光能够透过,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观察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1)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三生物一轮书稿: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含答案)课时作业答案
课时作业(二十三)1.D(解析)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错误;人体的体液中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占2/3,B错误;组织液、淋巴在成分上相似,含量不完全相同,C错误;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分更多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现象;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
2.A(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
内环境中有血浆蛋白、O2、葡萄糖、CO2、激素、氨基酸等。
突触小泡在突触小体中,属于细胞内部环境。
口服的药物都在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注射的青霉素首先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成分。
3.B(解析)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信使RNA发生在细胞内,A错误;内环境是细胞的生存环境,因此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发生在细胞内,C错误;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内,D错误。
4.D(解析)据图示可知,A液、B液、C液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A项错误。
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项错误。
毛细淋巴管以稍膨大的盲端起于组织间隙,互相吻合成网,它的通透性比毛细血管大,细菌更容易进入,C项错误。
A组织液渗透压高于B血浆渗透压,血浆中的水分会更多进入组织液中,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D项正确。
5.D(解析)根据题意及图中信息可判断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和组织液。
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
大部分组织细胞存在于组织液中,所以细胞3的种类最多。
血浆中成熟红细胞不消耗O2。
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6.B(解析)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A错误;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正确;当内环境相对稳定时,组织液进入血浆的量多于进入淋巴的量,C错误;寒冷环境中,温差大,因此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D错误。
全国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0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1)突触小体不属于突触的结构。 (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1.(必修 3 P17 图 2—1 改编)如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 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图 1 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B.图 2 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C.图 3 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D.甲电极处从静息、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可依次用图 1、 2、3 表示
3.(2017·四川绵阳二模)如图为某一神经冲动传递过程的简 图,若在 P 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其中甲为肌肉,则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B )
A.图中共有 3 个神经元,乙为效应器 B.丙神经元的细胞体通常位于脑或脊髓中 C.刺激后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为丁→戊→乙 D.肌肉将发生收缩,该反应称为反射
长度 _____短_______ _____长_______
分支数 多 少
功能 接受兴奋 传导兴奋
2.反射与兴奋的概念 (1)反射:在_中__枢_神__经_系__统_____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 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 后,由_相__对_静__止_状__态_____变为_显__著_活__跃_状__态_____的过程。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0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反射和反射弧
1.神经元的结构及分类 (1)结构: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_____轴__突_______。
(2)树突和轴突 名称 数量 树突 多 轴突 少
(2)突触小体≠突触 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 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 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 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 号。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
第二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纲展示]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62页一、神经元 1.结构神经元⎩⎪⎨⎪⎧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构成神 经中枢突起⎩⎪⎨⎪⎧树突:短而多,将兴奋传向细胞体轴突:长而少,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结构模式图如下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二、反射与反射弧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
3.反射弧4.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关系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2.人脑的高级功能(1)语言功能(2)学习和记忆①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②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③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1)静息电位①概念:未兴奋区的电位。
②特点:外正内负。
③产生原因:由K+外流引起。
(2)动作电位①概念:兴奋区的电位。
②特点:外负内正。
③产生原因:由Na+内流引起。
2.局部电流(1)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由未兴奋区域向兴奋区域传导。
(2)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由兴奋区域向未兴奋区域传导。
3.兴奋传导的特点:双向传导。
五、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如下图)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64页考点一人体神经调节和高级神经活动[核心考点通关] 1.反射弧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2.人体部分生理(或病理)现象的生物学解释(1)产生反应≠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2018年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2讲 课时分层训练25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五)(建议用时:45分钟)A组基础达标1.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C[人体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则尿量增加。
因此,A、B、D选项错误。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同时,渴觉中枢兴奋,主动饮水。
]2.下图为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路,以及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血糖的去路发生了障碍,导致了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B.人体在进食后4个小时左右的时候,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分解C.在三个血糖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向D.血糖浓度过高时,转化成的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B[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缺乏胰岛素或胰岛素的靶细胞缺乏受体,导致血糖的去路发生障碍,从而使得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A正确。
进食后4个小时左右,主要依赖肝糖原的分解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补充血糖,B错误。
血糖的三个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路,C正确。
血糖转化成的氨基酸是人体自身所能合成的,所以为非必需氨基酸,D正确。
]3.某人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
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B.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下丘脑C.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D.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B[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的结果,而机体能量的来源是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产生的;故个体血糖浓度降低时,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A正确;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大脑皮层,B错误;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参与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它们的分泌会增加,C正确;像甲状腺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故D正确。
2018版高考全国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1讲课时作业
(1)X 处受到刺激时,电表测得的电位为____________,此时 电表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的偏转。 (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内电流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a、 b 间膜 内电流的方向为______。 (3)图乙中的 t3 时刻,对应图甲中兴奋传导至____电极处,此 时该处膜外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 (4)t1~t2, t3~t4 电位的变化都主要是______内流和 K 外流造 成的。
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 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的_______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 水平定义为 0 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 mV 变为 -65 mV 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________。 (3)在缺氧处理 20 min 时,给予细胞 25 pA 强度的单个电刺 激,________(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缩手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产生痛觉的神经中 枢为________。无意间,某同学被钉扎时有缩手反应,而医 生在给他打破伤风针前做皮试时,他并没有把手缩回去,这 说明缩手反射受________________的调控。
解析:(1)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细胞膜的电位变化情况是由外 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这种变化与钠离子大量内流有关。刺 激 A 点,虽然效应器产生了相应反应,但反射弧不完整,故 不能称为反射活动。(3)从图中信息可知,缩手反射弧的神经 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
答案:(1)动作电位 变为负电位 (4)Na
【高考一轮】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
课后·分层训练(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1.(2016·石家庄一模)河蟹为杂食性动物,可捕食稻田中的小动物和杂草。
下列有关稻蟹农业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稻蟹生态系统的基石是河蟹和水稻B.水稻长势整齐的稻田群落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C.稻田中水稻的空间特征表现为均匀分布D.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可被循环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解析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河蟹是消费者,A错误;群落都有垂直分布现象,稻田中的垂直分层现象包括地上部分的水稻和地下部分土壤中的小动物等,B错误;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是能量不能循环,只能依赖于太阳能,D错误。
答案 C2.(2016·河南八校监测)如图是近年在某县实验成功并大范围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关此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螺主要以植物为食)()A.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昆虫、鸭B.鸭和螺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C.该生态系统中鸭所同化的能量主要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等D.图中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故微生物都是分解者解析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昆虫、鸭,它们直接以生产者为食,A正确;鸭以螺为食,属于捕食关系,同时鸭和螺均捕食野草,也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该生态系统中鸭所同化的能量主要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等,C正确;图中的某些微生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其可以是分解者,但不排除题图的微生物中还可能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等,D错误。
答案 D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真核生物,所有的分解者都是微生物B.所有的生产者都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C.有的分解者是原核生物,有的分解者是真核生物D.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只能是生产者或分解者解析蓝藻和化能合成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它们都是原核生物;部分动物如蚯蚓和蜣螂等营腐生生活,是分解者,但不属于微生物,A 错误;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的,B错误;光合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D错误。
2018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
单元高效整合———————[总揽全局]——————————[精要填充]——[答案提示]①组织液、血浆、淋巴②神经-体液-免疫③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④下丘脑⑤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⑥下丘脑⑦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⑧神经-体液调节⑨下丘脑⑩抗利尿激素⑪免疫器官⑫细胞免疫⑬防卫⑭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⑮两重性⑯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规范答题| 挖掘错因防范支招[典题示例](2017·潍坊市模拟)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1)若细胞B为胰岛B细胞,则物质A为,物质C的作用是。
若细胞B 为胰岛A细胞,则物质C将被运往。
(2)若细胞B为T细胞,则物质A为,物质C在体液免疫中作用是。
(3)在寒冷环境中,若物质C为甲状腺激素,则可间接影响其分泌的信息分子有,此时与物质C有协同作用的信息分子是。
[考生样卷]考生甲:考生乙:[错因分析]考生甲:(1)第一、三个空、(2)第二个空、(3)第一个空错误。
(1)第一个空由于忘记了血糖平衡调节的直接途径,即体液调节(或激素调节),导致错答。
(1)第二个空由于漏答关键词“利用”导致答案不完整。
(1)第三个空由于审题时,将“运往”二字误认为激素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将此内容错答为“肝脏”。
(2)第二个空由于在正确的表述前面添加了模糊不清的词语,导致失分。
(3)第一个空由于忽略了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中的神经调节,将信息分子“神经递质”漏掉,造成答案不全面。
考生乙:(1)第一、三个空、(2)第二个空、(3)第一个空错误。
(1)第一个空由于忽略了信息“物质A直接刺激细胞B”,导致错答。
第三个空由于将“运往”当成了激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导致错答。
(2)第二个空由于记不清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导致表述不规范。
(3)第一个空由于只考虑了体温调节中的激素调节,而忽略了神经调节,导致答题时漏掉了神经递质这一信息分子。
[名师支招](1)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血糖含量高时,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
最新-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8 精品
课时作业(三十八)(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2018·黄山模拟)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应采用( )A.灼烧灭菌 B.高压蒸汽灭菌C.干热灭菌D.煮沸灭菌解析:要将配制好的培养基中的所有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杀死,实验室常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
答案:B2.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
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惟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解析:CO2作为碳源,不能作为能源物质。
答案:B3.产生标准菌落的最初细菌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 )A.同种少数细菌,液体培养基B.许多细菌,液体培养基C.同种少数细菌,固体培养基D.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解析:在液体培养基中生活的细菌,无论是一个还是许多,肉眼都是不可见的。
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当数目较少时也是不可见的。
当固体培养基上有许多细菌并且集中在较小范围时,肉眼可见。
而菌落是一个细菌或几个细菌的子细胞群体,形成于固体培养基上,有一定的形态结构,所以肉眼可见。
同种细菌形成的菌落,形态结构是相同的。
如果有许多细菌形成的菌落,就不可能有比较标准的形态,因为这许多细菌第一不可能是同一种细菌,第二不可能在培养基的同一个点上。
答案:C4.(2018·合肥质检)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
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操作前不用做任何处理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C.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解析:第一次划线前灼烧是为了防止微生物污染培养基,从第二次划线操作起,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减少,以便得到单个细菌繁殖形成的菌落。
[整理]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含解析
课时作业30植物的激素调节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东城区检测)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B.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又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D.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解析:单侧光照射引起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属于非极性运输;生长素由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属于极性运输。
生长素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根尖、茎尖。
生长素是生长调节物质,不能直接参与代谢。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对于根和茎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答案:C2.(2013·河南调研)1914年,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解析:本实验只能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故B错误。
对照组仍应有胚芽鞘尖端,故C错误。
要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有形态学上下端对调的对照实验,故D错误。
答案:A3.(2013·福州八中质检)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解析: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即除自变量不同之外,其余变量都相同,这样的实验结果(因变量)才能反应自变量的作用。
2018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Word文档)第八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30讲含解析
[考纲要求] 1.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
2。
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Ⅰ)。
3。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考点一激素种类、作用及相关的实验设计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分泌的激素和功能(连线)2.激素的化学本质(1)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促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2)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3)固醇类激素:性激素。
3.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1)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精率.(2)人工合成昆虫外激素防治害虫。
(3)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都能分泌多种激素( ×)(2)各种激素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 ×)(3)胰岛素制剂、性激素均只能以注射的方式使用(×)提示性激素是脂质,可以口服。
(4)下丘脑既属于神经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 √)(5)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如图表示激素分子作用的机理,请据图分析:(1)图中A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它是否具有特异性?提示A是激素的受体,属于糖蛋白,具有特异性。
(2)如果该激素分子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该靶细胞是垂体细胞.(3)是否所有的A都分布在细胞膜的表面?提示不是,多数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细胞膜上,但有些激素分子的受体分布在细胞内,如性激素。
(4)激素分子和A结合,完成信息的传递之后,激素会被相应的酶分解。
命题点一辨析激素的种类、作用及其化学本质1.(2016·全国甲,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答案D解析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因此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而影响激素的分泌,A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故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正确;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D错误.2.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Ⅰ、Ⅱ、Ⅲ三种激素,下表表示的是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注射的激素生理反应Ⅰ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Ⅱ蛋白质合成加快,软据此判断Ⅰ、Ⅱ、Ⅲ三种激素的化学名称分别是()A.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B.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D.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答案A解析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体内含量过高时,血糖浓度过度降低,会出现低血糖症状;生长激素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与软骨生长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可以增加产热量.命题点二区分生命活动调节的信息分子与酶3.下列有关激素、酶、抗体与神经递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B.动物激素既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但对生命活动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C.神经递质的受体是位于突触前膜上的蛋白质,能与递质结合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D.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但是不具有特异性答案B解析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A错误;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C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D错误。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0 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三十)一、选择题1.麻风杆菌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作用( )a.特异性免疫b.非特异性免疫c.体液免疫d.细胞免疫A.ac B.adC.bc D.bd【解析】麻风杆菌属胞内寄生菌。
【答案】 B2.(2011·安阳)下列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B.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C.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中遗传物质一般未改变,而mRNA种类不同D.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解析】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T淋巴细胞是造血干细胞随血液流经胸腺时,在胸腺分泌的胸腺素的作用下分化、发育形成的。
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
【答案】 B3.某种淋巴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
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该细胞解体死亡。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B.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浆细胞中也存在C.穿孔素是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抗体D.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要依赖膜的流动性【解析】由题意知该免疫为细胞免疫,而穿孔素是效应T细胞分泌的是一种淋巴因子,不是抗体。
【答案】 C4.(2011·温州)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
这种疾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鼠疫杆菌合成、释放类毒素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C.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解析】鼠疫杆菌是原核细胞,其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基础达标] 1. (2017· 江西鹰潭一中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神经元和神经递质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一旦释放就必须在体液中持续发挥作用 B.神经递质和所有激素一样都只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C.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同时也可能接受神经递质的作用 D.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解析:选 C。瞬间增大细胞膜对 Ca2 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
+
递质的释放,A 正确;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故 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 正确;过程②只 能说明神经递质能促进钠离子进入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并没 有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C 错误;过程③表示神经递 质重吸收进入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 兴奋,D 正确。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解析:选 C。根据题干信息,“暂时减缓瘙痒感”说明抗组 胺药、类阿片拮抗药产生的效应类似“挠痒时瘙痒感短暂关 闭”,由此推测这些药物的作用是导致传递瘙痒的神经细胞 变“迟钝”。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8.某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写字,也 能看书看报,其受损的中枢为( A.运动语言中枢 C.视觉语言中枢 ) B.书写语言中枢 D.听觉语言中枢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析:选 C。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经突触间隙的组织 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 立即被灭活,A 项错误;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 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而激素的受体有的在细胞膜表面,有的 在细胞内,B 项错误;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 每个分支末端膨大而成突触小体,突触前膜为突触小体膜的 一部分,而该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膜可构成另一个突触的 突触后膜,所以同一神经元在释放神经递质的同时也可能接 受神经递质的作用,C 项正确;神经元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 经递质,因此,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 有一定的流动性,D 项错误。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2.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 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 C。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正常,
但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故阻断的位置 是③。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3.如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 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7.(2017· 长沙一中月考)当人们在挠痒时,会刺激同一皮肤部 位的各种疼痛和触觉感受器,痛觉和触觉感受器会产生一种 “周围抑制”效应,瘙痒感就被短暂地“关闭”掉了。据此 推理,抗组胺药、类阿片拮抗药等可暂时减缓瘙痒感的原理 最可能是( )
A.阻止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 B.激活瘙痒部位的痛觉和触觉感受器 C.使传递瘙痒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 D.抑制大脑皮层产生感觉
解析:选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 兴奋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A、B 项正确,C 项错误;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部位的电位是膜内 为正、膜外为负,D 项正确。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拓展提升] 4. (2017· 厦门毕业班质检)将完好的某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 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实验,A、B 为神经元膜外侧的两处 位置,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6.(2017· 河北保定一模)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 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 Ca2 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
+
质的释放 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5.(2017· 四川雅安月考)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 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以下分析正确 的是( )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A.图中 e 为感受器,a 为效应器 B.当有刺激作用时,发生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 缩手中枢位于乙方框处;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 d 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 变为正电位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 乙的兴奋
A.静息状态时,可测得 A、B 两处的电位不相等 B.静息状态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 Na 浓度高 C.B 处兴奋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D.若阻断 Na 内流,刺激后,A、B 不能产生兴奋
+ +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解析:选 D。静息状态时膜外为正电位,A、B 两处电位是 相等的,A 错误;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所以静息状态时任 氏液中的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B 错误;B 处兴奋时,钠 离子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C 错误;如果 阻断了钠离子的内流,刺激后,A、B 都不能产生兴奋,D 正确。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解析:选 B。根据 c 处突触的形状可判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 a→b→c→d→e,所以 a 为感受器,e 为效应器,A 错误。受 到刺激发生的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中(乙方框中);痛觉产生于大脑皮层中(甲方框中),B 正确。 受到刺激前,膜外电位为正电位,刺激后变为负电位,C 错 误。神经递质可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 错误。
解析:选 A。人类大脑皮层言语区分四区:W 区(书写语言 中枢),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V 区(视觉语言中枢),此区 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S 区(运动语言中枢),此区发生障 碍不能讲话;H 区(听觉语言中枢),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 话。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9. (2017· 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调考)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 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 H 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