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的评价准则

合集下载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监控,旨在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份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管理制度的简要说明,包含辨识、评价、预防和监控四个方面。

一、危险源辨识1.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危险源辨识制度,对可能引发事故和危害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2.危险源的辨识应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包括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劳动条件、物料储存、交通运输、环境因素等各方面。

3.辨识危险源时应注重对隐患和潜在危险的识别,充分考虑可能的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

二、危险源评价1.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其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综合考虑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的风险。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防范和应对事故发生的风险。

3.定期对危险源进行再评估,及时更新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

三、危险源预防1.建立健全的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工作程序。

2.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和安全防护设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3.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防护意识。

4.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和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

5.如发生事故,应进行事故调查和事故报告,分析事故原因和教训,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危险源监控1.建立完善的危险源监控系统,包括传感器、监测设备、报警系统等,及时检测和预警危险源的变化和异常。

2.设立监控中心,对危险源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按照监控结果制定相应的预警预案和应急处置方案,提前做好事故应对准备工作。

以上是一份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管理制度的简要说明,具体实施细节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制定。

企业在制定和落实该制度时,应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持一致,确保企业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危险源分级标准

危险源分级标准

危险源分级标准危险源分级标准是指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特点和影响程度,将危险源划分为不同级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

危险源分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预防事故、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事故、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物质、设备、工艺、场所等。

危险源可以是化学品、高温、高压、高空作业、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

二、危险源分级原则。

1. 危险性原则,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特点和可能引发的事故,确定其危险等级。

2. 影响程度原则,根据危险源对人身安全、生产设施以及环境的影响程度,确定其危险等级。

三、危险源分级标准。

1. 一级危险源,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对人身安全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如高毒、易爆、高压、高温等危险源。

2. 二级危险源,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可能引发较大事故,对人身安全和环境造成较大威胁。

如一般化学品、一般高温、一般高压等危险源。

3. 三级危险源,具有一般的危险性,可能引发一般事故,对人身安全和环境造成一般威胁。

如一般机械设备、一般电气设备等危险源。

四、危险源分级标准的执行。

1. 制定专门的危险源分级标准,并在生产现场进行公示,确保所有员工都清楚了解各类危险源的分级标准。

2. 根据危险源的不同级别,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操作规程的制定、人员的培训等。

3. 加强对一级和二级危险源的监管和检查,确保其安全生产措施的有效执行,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4. 对三级危险源也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确保安全生产措施的有效性。

五、危险源分级标准的意义。

1. 有利于加强对危险源的管理和监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人身安全和生产设施的完整性。

2. 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对危险源的防范意识,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发生。

3. 有利于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降低生产经营风险。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价、监控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价、监控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价、监控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监控重大危险源的存在以及相关风险,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重大危险源识别: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包括设备、操作、物质等。

2. 危险源评估:对识别到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确定危险源的潜在风险程度。

评估的内容可以包括危险性、暴露程度、潜在后果等。

3. 监控措施制定:针对评估出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监控措施,确保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

监控措施可以包括设备检查、操作规范、预警系统等。

4. 监控措施执行:对制定的监控措施进行实施,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5. 完善的记录和报告: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估、监控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进行报告,以便于监管部门进行审核和监督。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价、监控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并提前采取措施来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通过制定和执行有效的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风险。

第 1 页共 1 页。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为了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危险源识别与评价1.组织(1)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组织、计划和协调工作。

(2)构建危险源档案库,详细记录各类危险源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位置、特性、存在时间、风险级别等。

(3)定期开展危险源识别与评价工作,确保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2.识别(1)通过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危险源识别工作。

(2)确定危险源识别的范围和内容,包括生产设备、工艺、化学品、场所、环境等。

(3)采用专业方法和技术进行危险源识别,如现场勘查、图纸分析、数据统计等。

(4)识别出的危险源应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以确定重大危险源。

3.评价(1)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

(2)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工具,进行危险源评价,如风险矩阵法、FMEA法等。

(3)评价得出的结果应包括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风险因素、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等信息。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1.定义(1)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确定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为风险等级较高且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分为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和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

持续性重大危险源指存在时间较长或连续存在的危险源,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指存在时间较短或间歇性存在的危险源。

2.管理要求(1)重大危险源应编制专门的管理计划和控制措施,并上报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批。

(2)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制定危险源管理方案,明确责任人、控制措施、监控措施等。

(3)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编制风险较小的操作指引,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操作的安全性。

(4)重大危险源管理计划应定期进行复查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3.风险防范措施(1)针对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采取技术改造、工艺调整、设备更新等措施,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2)针对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引,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1.评价基本要求规范要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5.2.2.1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

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5.2.2.2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2.评价的基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GB1165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6179《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1648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351《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AQ/T900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H3063-199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97-200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2.初始评价的目的和范围一、评价目的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是指一套用于识别、评估和管理企业存在的危险源及相关风险的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事故和灾害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各种因素。

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确定潜在的风险,为后续的风险评价和管理提供基础。

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哪些危险源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组织和责任:确定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结构和责任人,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2.危险源辨识: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方式等。

3.风险评价: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可能的风险等级,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4.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

5.监测与纠正:建立相应的监测机制,定期对危险源和控制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

6.培训和宣传: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7.记录和报告: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报告制度,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和事故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减少财产损失,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准则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准则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准则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企业需要进行安全生产风险评价。

本文将从准则的角度探讨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点。

一、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风险评价需要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

2.综合性原则:安全生产风险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和危险因素,包括人因、设备、物料、环境等多个方面。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结果需要为企业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措施,并且能够操作性强,有助于企业实施。

二、评价内容1.危险源辨识:对企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类,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2.风险识别:确定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包括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的各种风险。

3.风险程度评估:针对识别出的风险,评估其对企业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包括事故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和后果等。

4.风险控制建议:对识别出的高风险和中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建议,包括改变工作流程、使用防护设备、提高管理水平等。

5.监测与反馈:建立监测机制,定期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跟踪和监测,及时调整控制措施,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反馈。

三、评价要点1.风险分级:根据评估结果,按照风险的程度和可能性进行分级,明确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以便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

2.事故场景模拟: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事故场景模拟,包括事故发生的过程、事故影响范围等,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风险。

3.风险源治理: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治理,包括改变工艺流程、提高设备安全性能、加强操作人员培训等。

4.风险沟通:及时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风险评价结果的沟通,使其了解风险的程度和可能性,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5.应急预案:基于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应急处理、伤害救助措施等。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准则是指导企业进行风险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内容和要点。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流程,确保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

该制度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包括生产、服务、建设等各个领域。

二、危险源辨识1.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识别和分类各种可能导致事故和职业病的危险源,以便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2. 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包括:(1)收集与工作活动相关的信息,包括工艺流程、物质特性、设备设施等;(2)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职业病的危险源;(3)对危险源进行分类、评估,确定风险等级;(4)编制危险源清单,记录危险源的基本信息和风险等级;(5)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复查和更新。

三、风险评价1.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评估不同危险源及其对职工造成的危害程度,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风险评价的步骤包括:(1)确定风险评价的范围和对象;(2)收集与工作活动相关的信息,包括危险源特性、职工暴露情况等;(3)评估危险源对职工健康的风险程度;(4)编制风险评价报告,提出控制措施建议;(5)定期进行风险评价的复查和更新。

四、风险控制措施1. 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2. 风险控制措施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1)工程控制措施,如改良设备、安装防护装置等;(2)行政管理措施,如制定操作规程、设立警示标识等;(3)个体防护措施,如配备防护设备、提供培训等;(4)应急预案和演练,如制定灾难恢复方案、进行紧急演练等。

五、监督与改进1. 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单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监督,并定期进行评估和督促改进。

2. 本单位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等,不断完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管理制度。

六、纪律与违规处理1. 本单位的职工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规定,并配合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

2. 对违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规定的职工,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行政处罚等。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是指一个组织或企业建立的管理制度,用于识别和评价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该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危险源识别:通过对组织内各个环节和工作岗位进行调查和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这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各种危险源。

2. 风险评价: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和优先级。

评价过程中要考虑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频率等因素。

3.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方面的措施,以降低风险。

4. 风险监控与改进:建立监控机制,对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检查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

5. 培训与宣传:组织全员参与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培训与宣传,提高员工的危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确保相关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通过建立和实施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组织或企业全面了解和控制潜在危险源,减少事故、损失和伤害的发生,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1.物理危险源:指那些由于物质或物理状态的特点而对人的生命和健
康构成的威胁,如高温、低温、高压、高音、高频、高脉冲电流等。

2.化学危险源:指那些对人体有毒、有害、刺激、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如有害气体、爆炸品、易燃、易爆物质等。

3.生物危险源:指那些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病等。

4.人为危险源:指那些由人的行为、活动等造成的危害,如动作不慎、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

5.自然灾害危险源:指那些由自然界的气候、地质、水文等变化引起
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等。

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是指对不同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依据其危险性和
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分级
1.风险评估指标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和计算相应的风
险指标,如可燃气体的爆炸指数、有毒气体的浓度等,以评估其风险等级。

2.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相关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定性分析,将风险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3.定量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实验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分析,运用数
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将风险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危险源
的性质和可能的危害程度,同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
防控措施和措施,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建筑施工危险源评价标准

建筑施工危险源评价标准

建筑施工危险源评价标准
1. 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标准首先要明确建筑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高空作业、机械设备、电气设施、施工材料等,全面梳理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 危险源的分级,评价标准需要对不同的危险源进行分级,根据其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发生频率、暴露时间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定,以便后续的风险管控工作。

3. 风险评估方法,评价标准应当明确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标准,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方法,以及评估结果的划分标准,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准确。

4. 风险管控措施,评价标准还需要明确针对不同级别的危险源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5. 监督检查要求,评价标准还应当明确对风险管控措施的监督检查要求,包括监督检查的频率、内容、责任主体等,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

总的来说,建筑施工危险源评价标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科学合理地评估和管控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危险源辨识LEC法

危险源辨识LEC法
W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评价
危险源等级
>320
极危险
A
160-320
高度危险
B
70-159
很危险
C
20-69
可能危险
D
<20
不定级
10
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
6
每周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3
每月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2
每年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1
极难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0.5
事故的可能后果(C)
现象
可能后果
分值
大灾难
多人死亡
100
灾难
数人死亡
40
非常严重
一人死亡
15
严重
严重致残
7
重大
手足伤残
6
较大
受伤较重
3
引人注目
轻伤
1
危险指数评价(W)
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L;
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状况 E;
事故的可能后果 C;
危险指数 W=L*E*C
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L
分 数
完全预料到
10
相当可能
6
不经常,但可能
3
意外,很少可能
1
可以设想,但极少可能
0.5
极不可能
0.2
实际上不可能
0.1
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中的状况(E)
E
分 值
连续处在危险环境中
LEC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1、判定准则
危险性指数大于320的,确定为A级;
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160但小于等于320的,确定为B级;
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70但小于等于159的,确定为C级;

重大危害因素评价准则

重大危害因素评价准则

重大危害因素评价准则1.评估对象的确定:需要明确评估对象,如一些工程、项目或活动,以及评估对象的范围和特点。

只有明确定义评估对象,才能对其相关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2.危害因素的确定:需要明确评估对象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水等)、技术因素(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以及人为因素(如恶意破坏、蓄意犯罪等)。

只有全面了解评估对象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才能有效评估其潜在的风险和危害程度。

3.评估方法的选择: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和评估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和工具。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定性评估主要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总结,而定量评估则通过数理统计和模型模拟等手段进行。

4.风险等级的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对评估对象的风险等级进行划分。

通常可以将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同时,还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同危害因素的优先级进行排序,以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

5.监管和管理措施的制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监管和管理措施,包括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这些措施应该具备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需要明确责任人和实施时间。

重大危害因素评价准则的制定需要基于科学、客观和全面的理论依据,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

同时,评估的过程需要有相关专业人员和机构的参与,保证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此外,还需要与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进行协调,确保评估准则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总之,重大危害因素评价准则的制定对于预防和控制重大危害事件的发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评估,才能准确把握风险的本质和特点,为实施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一、危险源辨识
1.界定危险源:采用定义和描述法,写出危险源的具体形式、特征、
作用等。

2.运用相关危险源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和评价,以确定其等级。

3.对危险源进行野外调查,通过分析具体形势,研究危险源的特点,
搜集必要的资料。

4.制定分析表,将危险源分类标明,并给出其特性及危险程度,以及
对其相关的控制措施和防护要求。

二、风险评价
1.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根据现有危险源情况,建立归纳和影响评价模型,利用概率分析、影响分析等计算机支持方法,确定不同危险源之间的
相对重点和关系。

2.根据风险评估模型,实施定量和定性风险评估分析,分析危险源类
型以及级别大小,并给出防范和应急措施。

3.采用灾害趋势分析法,结合历史数据分析,预测今后危险源发展的
趋势,为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1.制定有效的控制程序,采用综合措施,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预防性
控制,以避免恶化。

2.设立危险源管理书,将相关规章、安全措施、监督检查等规定于书中,作为安全管理作出规范的依据。

3.设立危险源处置机制。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危(w e i)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规定Company number :【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为了便于开展机电安装公司危(wei)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 消除事故隐患,依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合用范围本制度合用于机电安装公司所属各部室及基层各单位危(wei)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

术语和定义危(wei)险源: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者其它组合的根源或者状态。

危(wei)险有害因素:危(wei)险有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伤害的因素。

危(wei)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wei)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wei)险源辨识非但包括对危(wei)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

辨识完之后要做的工作就是危(wei)险源管理。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的过程.风险评估:是指在发生之前或者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即:就是量化某一事件或者事物带来的影响或者损失的可能程度。

第四条职责安全生产主管部室应直接负责风险评估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估程序或者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估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准则,成立评估组织,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公司风险评估组织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第五条工作内容及要求一、危(wei)险源辨识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2、实效性原则;3、有限范围原则;4、方法的科学性原则;5、适宜性原则;6、预防性原则;7、输出性原则;8、真实性原则。

二、危(wei)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过程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wei)险源→安全风险评估→判定风险等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登记重大安全风险三、危(wei)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估要求1、应涵盖所有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危(wei)险源。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一、概述本管理制度旨在提供有关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相关规定,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

二、危险源辨识1. 组织应当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发现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类危险源。

2. 危险源辨识主要包括对设备、工艺、环境以及人员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

3. 组织应当建立相应的危险源辨识记录,清晰记录辨识结果和相关信息。

4. 危险源辨识应当定期进行,及时更新。

三、危险源评价1. 在辨识危险源的基础上,组织应当评价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2. 危险源评价应当基于科学依据,包括数据分析、实地调研等。

3. 危险源评价结果应当被详细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4. 危险源评价应当定期进行,确保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危险源控制1. 组织应当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危险源的风险。

2. 控制措施应当根据危险源评价的结果,综合考虑技术、管理和人员等因素。

3. 控制措施的实施应当在上述评价的基础上制定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进度。

4.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应当进行监测和评估,必要时进行调整。

五、培训与教育1. 组织应当提供必要的培训与教育,使员工了解并掌握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培训与教育内容应当包括危险源辨识方法、评价技术以及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理等方面。

3. 员工培训与教育应当及时记录,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审核培训效果。

六、应急准备1. 组织应当制定相应的应急准备计划,包括应对各类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和紧急事件。

2. 应急准备计划应当具体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3. 应急准备计划的执行应当定期演练,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监督与检查1. 主管部门应当定期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2. 监督与检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检查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3. 监督与检查结果应当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1定义1.1 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1.2 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1.3 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危险因素。

第二类危险源等同于事故隐患。

1.4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1.5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1.6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2 工作活动分类要求2.1绘制区域平面图,根据单元内所有岗位设置,在平面图上划分出每个岗位辨识危险源的范围,划分时应避免出现空白区域。

2.2按照工序划分岗位作业活动,其内容包括人员、设备、工具、原材料、厂房、程序及其相关信息。

2.3根据作业活动编制工作活动流程图,要求明确工序过程相关的有计划的作业过程、计划外的活动过程和突发的紧急状况。

2.4 如作业点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或运输的,应汇编危化品清单,并依据其MSDS,在区域平面图上注明其在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危害范围及相互影响。

2.5 涉及变化较为频繁的一些场所,(如出差或运输途中等),可简化平面图。

3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3.1头脑风暴3.1.1由区域负责人、工艺技术人员、设备技术人员、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作业人员及安全技术人员组成危险源辨识团队;3.1.2针对划定的区域、工序,针对每个操作步骤,团队成员充分开拓思路,畅所欲言,从头到尾提出假定推测性问题,如:“假如……,会发生什么情况”,在这期间对提出的问题只作记录,不作置疑;3.1.3讨论、回答这些问题,并评估其影响及现有控制措施,团队达成一致,并结合专业安全检查表进一步补充识别。

3.2现场观察制定危险源专业检查表(可参考附件一“危险源辨识提示表”),组织相关人员针对现场情况查找危险源,识别危险源时要关注三个问题:潜在伤害的根源(第一类危险源)与不安全状态(第二类危险源)、谁会受到伤害、伤害如何发生;3.3询问和交流采用问询调查、专题研讨等形式,组织各专业人员开展专业性的危险源辨识交流,对本单元危险源进行补充;3.4查阅有关记录查阅与作业相关的违章、隐患、事件、事故记录,安全卫生评价报告、类似作业活动的危险源辨识记录等,对本单元危险源进行补充;3.5获取外部信息获取与危险源评价与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上级部门的整改通知、相关方关于安全卫生的抱怨、其他单位告知的外来危险源的负面影响等,对本单元危险源进行补充;3.6作业任务分析使用“乌龟图”等过程分析方法,对工作活动过程中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安全风险开展动态分析,辨识作业过程中动态变化的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准则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准则

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记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准则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受控20 年月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准则1 目的本工作规范用于指导公司内部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为企业管理层做出客观科学的决策和实施最佳风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在公司范围内开展对所有作业(业务)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加以识别和评价的过程。

3 上层流程及引用文件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流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4 作业说明4.1 公司安全生产副总经理在每年确定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范围,并将指令下达到安全部门经理。

4.2 安全部门根据评价的范围确定评价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并根据评价工作需要,确定人选组成评价组。

4.3 安全部门安全员根据评价的范围、原则和要求,征询相关人员意见,寻求技术支持,确定按下述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4.3.1 首先将公司特殊的或具有较大危险特性的危险源通过优先评定法直接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具体方法是由公司各单位提出本部门的重要危险源,由单位领导审批后交安安全部门审核,由公司管理者代表批准。

4.3.2 其余危险源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辨识和评价:4.3.2.1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判断法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依据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识别出的危险源直接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我公司重大危险源主要为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A.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贮存区重大危险源按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有毒物质等4类物质的品名(品名引用GB12268-1990《危险货物品名表》)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名称及临界量见GB18218-2009。

B.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GB18218-2009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的评价准则
一、直接判断法
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
——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强制标准要求的;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曾经发生过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直接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二、重大危险源的判定
当发生如下情况时可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风险评价定为Ⅴ级、Ⅳ级、Ⅲ级风险的危险源(即D>70)。

三、采用LEC法确定风险等级
用公式D=L*E*C定量计算危险源可能带来的风险的大小;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L,E,C的取值分别见表1、表2、表3),并按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风险值D;然后,按表4所进行危险等级的划分或评定;最后参照表5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注:风险评价要联系实际,参照以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既要评价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发生的可能性,不要考虑与需要采取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四、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安全措施和管理方案。

制定风险控制的原则:应优先选择消除风险的措施,其次是降低风险(如采用技术和管理或增设安全监控、报警、防护或隔离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应针对以下内容:①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②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③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④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⑤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