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两次国共合作与两条战线1
国共两次合作的意义
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意义目录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 (3)1.1、背景 (3)1.2、原因 (3)1.3、过程 (3)1.4、意义 (4)1.5、经验教训 (4)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5)2.1、背景 (5)2.2、过程 (5)2.3、意义 (5)2.4、历史经验 (6)三、总结比较 (6)致谢................................................. (7)参考文献 (8)摘要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这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
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国共第一次合作由此拉开帷幕。
正在这时,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1923年1月根据马林的提议做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的决议传到中国,对促进国共合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然,国共第一次合作也有其基础、原因和条件,将在下面作分析。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不是偶然的社会现象,它是中国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施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同时也和当时国民党的政策的转变分不开的。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是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同样,下面将对其原因、条件、意义作简述和分析。
关键字:背景原因条件意义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1、背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这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
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浅谈两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两次国共合作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上共有两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这次国共合作发展了民主革命,推进了北伐战争,后在一系列反革命政变下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共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西安事变的推动下,国共合作形成。
1946年,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也宣告破裂。
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取得了丰硕的革命成果。
在国共两党的推动下,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中华民族的觉醒更进一步。
这些事实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打下了的良好的基础。
几年之后,抗日战争爆发,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救亡图存成为首要任务,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两党之所以能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合作,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对一致的目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对中华民族的侵蚀和剥削的历史任务。
在这个历史问题上达成共识是国共合作的关键因素。
所以国民革命或者联合抗日只是这个问题的现实反映和外化,国共两党在必要的历史时刻选择比较宽容的方式相互利用以达到共同的目的。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时,国共两党的独立性都相当大,并且缺少共同的政治纲领,可以说是在各自为战。
但是爱国热情是相当强大的驱动力,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发挥着自己的力量,与日本军队顽强抗争,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做殊死的抗争。
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各个战场上,中国广大爱国将士,前仆后继,义无反顾。
两个战场既有统一的战略目标,又各自独立对敌作战,相互依存和配合,不但挫败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而且使其陷入人民战争之中而无法自拔。
国共两党军队的战斗和牺牲,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专题复习——国共合和战
国共两党合与战
复习提纲 1、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1924—1927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3、第二次国共合作
4、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 5.国共两党第三次握手
十年内战时期
1927-—1936
八年抗日战争时期 1937 —1945
三年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
国民党主席连战 访问大陆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遵义会议召开
B. 南昌南昌起义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给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启示是【 】
A.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C.必须进行土地改革
B.必须克服左的思想 D.必须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4.某旅游团的“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路线设计正确的是【 】 A.瑞金-遵义-赤水河-金沙江-泸定桥 B遵义-赤水河-瑞金- 泸定桥-金沙江
﹛初步建立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第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二
正式建立 卢沟桥事变
次
国 共 合
{ 重要战役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作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 最大规模战役
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
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
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全 面内战爆发 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南昌起义 中共成立 遵义会议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胜利 解放南京 卢沟桥事变 新中国成立
开天辟地的大事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国性 抗战从此爆发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洗刷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国共的两次合作
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共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
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1922年8月,中央召开西湖特别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的合作。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共产党的让步,在三年国共合作中,共产党没有军队,没有领导权)。
孙中山同意国共合作孙中山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欢迎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决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对国民党进行改组。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国民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这次国共合作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广泛地动员了工农群众,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破裂:到了大革命后期,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国共第二次合作形势促使国共合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党史(国共两次合作)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 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 感慨,更多的是感激。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 苦奋斗的道路。 90年的风雨洗礼,留下的是不变的信仰和不懈的 追求.
历史上国共合作有过两次: ①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 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四· 一二”和“七· 一五” 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党右翼势力彻底背叛革命 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②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 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内第 战二 ,次 祖分 国裂 至又 今导 不致 能了 统双 一方 。三 年 多 的
百抗建第 年日立二 以战了次 来争抗合 反的日作 侵彻民实 略底族现 屡胜统了 败利一全 的,战民 局扭线族 面转,的 。了取抗 近得战 代了,
和第 内一 战次 ,分 给裂 日则 本导 侵致 华了 以国 可共 乘十 之年 机对 。峙
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7年)
8、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 改编为新四军。 9、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
结果:维持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因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独裁统治。 1947年,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意义: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仅促成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革命力量不 断壮大和党的建设成效,为谋取民主革命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_合作与对抗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合作与对抗知识梳理一、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二、欧洲的合作与对抗1、欧洲的对抗:英法矛盾。
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法德矛盾。
普法战争法国失败,丧失阿尔萨斯和洛林;一战后《凡尔赛和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英德矛盾。
19世纪末,德国迅速强大,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以欧洲为中心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欧洲的合作:20世纪60年代成立了欧共体,1993年成立欧盟;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
三、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对抗:为了反抗共同的敌人—德、日、意法西斯,苏、中、美、英等26国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共同抗击德、日、意轴心国集团,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实施冷战政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了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经济组织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
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被英法控制,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工具。
联合国:1945年,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定成立。
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认识: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由大国间经济实力的变化所决定的;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团结和联合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对抗和非正义的结盟会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世界人民要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要用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问题;要发挥联合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
典型题训练:1.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①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②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 .国民党一大召开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 .七七事变D .中共七大的召开3.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4.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先后访问大陆,进一步深化了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两次国共合作异同点分析
两次国共合作之比较国共两党经历了合作、对峙、再合作、再对峙的发展过程,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下面笔者就两次国共全作作一比较,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合作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1. 相同点。
①社会环境相似:第一次时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下,社会主要矛盾体现在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第二次时处于国民政府统治下,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国际上,两次合作都得到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都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
第二次合作还得到美英等国的帮助。
②合作的历程相似:两次合作一开始就存在分歧。
第一次时是国民党右派反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
第二次时是一开始就存在两条抗战路线的分歧。
③两次合作时国民党内部都不统一。
第一次是左派和右派的斗争;第二次是亲英美派和亲日派的矛盾。
2. 不同点。
①构成统一战线的阶级不同: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抗日统一战线则具有广泛性的特征,除上述四个阶级外,还包括开明地主和亲英美派的大资产阶级及一切赞同抗日的力量。
②合作方式不同: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以统一战线为其组织形式,有共同的政权和军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实行党外合作,两党有各自的政权和军队。
③权利的归属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权和军队由国民党掌握;抗日统一战线国共两党有各自的军队和政权,中共始终坚持对统一战线政权和军队的领导权。
④合作的纲领不同:革命统一战线以新三民主义为政治纲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只有国共合作宣言,没有政治纲领。
⑤革命任务不同:革命统一战线反帝反封并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抗日。
⑥结果不同:革命统一战线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没有完成历史使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虽有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的努力下,坚持到了抗战的胜利,并完成了历史使命。
二、对抗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1. 相同点。
两次国共合作的对比表格
主要矛盾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下,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为中 国人民与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
时间
第一次国共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 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大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通过了共 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 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但到了大革 命后期,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国民 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 ”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最终决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
次国共合作的对比表格
第二次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处于国民政府统治下,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 险,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 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随后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 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到1946 年6月结束。
对象
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斗争的对象以国内封建军阀即北洋军阀为主,因而 以国民革命运动的形式出现。
结果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不少条件,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了部分权 利,但最终由于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而使合作破裂。
国共第一次合作酝酿过程中,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尚未完全形成独立的社 合作方式 会力量,只是强调“不能以取消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面貌为代价”,
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斗争的对象是全面侵华的日本法西斯,因而以民族独立 战争的形式出现。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每日一题两次国共合作与两条战线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两次国共合作与两条战线(2017—2018学年吉林松原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
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
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材料二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
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
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
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
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问题:(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怎样的作用?(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两则材料又运用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参考答案】(1)目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的历史演变三篇
中国领导统一战线的历史演变三篇中国领导统一战线的历史演变篇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四个时期。
1、第一阶段(1919~192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这一阶段被称为“大革命”时期。
1921年7月23日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与实现第一次合作。
2、第二阶段(1927~1937)工农民主统一战线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真正认识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将关于农民问题的一系列正确观点,运用于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使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从此开始建立在牢固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
3、第三阶段(1937~194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阶段被称为“抗日战争”时期。
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第四阶段(1945~1949)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一阶段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在中国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中国领导统一战线的历史演变篇22023年11月11日,《中国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
《公报》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这里我重点就坚持统一战线谈谈自己的看法。
统一战线是中国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主要形成了以下四条统一战线: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其他党派建立的第一个统一战线,是在北伐战争时期由国共两党共同出面,以国民党为主,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建立的统一战线。
两次国共合作
特点——第一次国共合作,实行党内合
作,包括四个阶级(工、农、小资产阶 级、民族资产阶级),以新三民主义为 合作政治基础,主要解决国内阶级矛盾。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党外合作,除少 数汉奸外,都积极投入,不论阶级党派, 不论海内海外,捐弃各种恩怨,有力出 力,有钱出钱,同仇敌忾,团结协作; 没有联盟的组织形式,也没有书面的共 同纲领,一切行动围绕着打败入侵者; 两支军队、政权并存;赢得世界各国爱 好和平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5
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留给后人哪些
启迪?
6
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启迪
两次国共合作唤醒民众的觉醒和民族危机感,才有 北伐战争的进行和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更需要各民族的团结。无论 是过去还是现在、将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是每一 个炎黄子孙必须正视的问题以及应尽的责任。没有 民族大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统一,就没有社会的和 谐,现代化建设就无法进行。
1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在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仍然坚持抗战,
但组织比较混乱,加上汪精卫投敌等原 因,国民党战场出现一些消极现象。 (2)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实行独裁专 制统治,长时间忙于剿共,使中国社会 状况继续恶化,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侵略 之机。9.18事变后,日本得寸进尺与国 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有关。7.7事变后, 基本上是仓促抗战,又实行一条不发动 民众参加的片面抗战路线,在相持阶段 制造了两起反共事件(进攻八路军总部 周边县城和皖南事变)。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两次国共合作极 大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
1.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 建立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没有第一次国共合作,就没有北伐战争,就不 可能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没有第一次 国共合作,就没有国民革命思想的进一步发 展。
高三历史课件中国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
PPT大纲:中国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概述
国共合作的概念
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阶段联合起来共同抗击外敌或推动民主革 命的行动。
为什么会出现两次国共合作?
两次国共合作的出现是因为共同的敌人、时局的需要以及双方意识到通过合作可以实现各自 目标。
第一次国共合作
问题与局限性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内部矛盾 和外部压力等原因,合作最终破裂。
战争年代的国共合作
背景
战争年代的国共合作始于1937 年,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国共 两党为了共同抗击日本入侵而 进行的合作。
条件
两党以抗击日本侵略者为共同 目标,重新建立了合作关系。
具体内容
国共两党合作组建了八路军和 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共同 抵抗日本侵略。
结论
国共合作的历史地位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对当代中国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保持各方合作共识,为国家发展繁荣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宇,赵小虎,《中国现代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 李明,王继才,《中共党史教程》,人民出版社,2008。 3. 陆群,邓大卫,《中共党史资料选编》,人民出版社,1993。
成果
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合作建 立了解放区,为解放全中国打 下了坚实基础。
问题与局限性
由于意识形态差异和领土分配 等问题,合作最终转变为内战, 导致长时间的冲突和纷争。
国共合作的意义
1 对中国的影响
国共合作为中国提供了强大的统一力量,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专题三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
专题三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
国共两党关系贯穿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既有合作也有斗争。
两次合作: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
两次斗争: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一、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1、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3、国共合作的具体表现:
①创建黄埔军校;②北伐;
二、土地革命时期(十年内战)
1、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政变,“宁汉合流”,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2、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起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3、秋收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工农红军长征→蒋介石的围追堵截→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是由内战走向抗战的转折点。
三、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四、解放战争时期
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2、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4、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
①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采取“关门打狗”之势;②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规模最大的决战;③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战术。
4、渡江战役: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对统治宣告覆灭,蒋介石政府逃到台湾。
国共两次合作
国民党领导人孙中山同共产党 人建立了联系,真诚地欢迎中国共 产党同他合作。
1.党内合作 2.保持党的独立性
共同的 经济纽带 共同的 政治基础
一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艰难。 共产党: 民主革命
纲领
国民党:
反帝、反封建、民主共和 的基本原则一致
新三民主义纲领
共同的 思想愿望
“打倒列强,除军阀。”
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右派和新军阀势力,在1927年后加 紧反革命扩张。先是反对迁都革命中心武汉,接着公开亮 出反共反革命旗帜,在各地接连制造一系列反革命叛变事 件。诸如上海四一二政变、广州四一五政变、北京四二八 政变、湖北夏斗寅叛变、长沙马日事变,以及冯玉祥倒向 反革命等等,使国共合作处于危急关头。 1927年5月,中共虽然召开五大,力图挽回局面,但未 能真正解决任何实际问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 “分共”,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大革命遭到惨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最终形成的呢?
一、国际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和中共发 表《八一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最终形成的呢?
二、在共产国际的影响和帮助下,中共确立
了“反蒋抗日”的策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最终形成的呢?
三、国共合作的酝酿及确立“逼蒋抗日”的方针。
(陕北瓦窑堡会议)
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 ,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 ,掀起了中国工 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 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 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我党从 “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 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国共第二次合作
[键入文字]
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国共第二次合作
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国共第二次合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背景
华北事变后,中共意识到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共产国际号召反法西斯;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 年8 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 月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 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0 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条件
(一)立即停止进攻苏区;
(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
(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意义
①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②为中共力量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③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使得外国列强刮目相看,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内部意义
1。
国共一二次合作的对比表格
国共一二次合作的对比表格国共一二次合作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1945年之前,国共两党之间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和武装冲突,而在1945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两党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下面,我们通过对比表格的方式来了解国共一二次合作的具体情况。
第一步:背景介绍合作方式 | 起因 | 目的 | 时间--- | --- | --- | ---第一次国共合作 | 国共两党在瑞金召开革命性质土地革命和军阀斗争的总结会议不顾意见分歧,力图缔结联盟 | 向北方进军,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的、民主的中国 | 1923年第二次国共合作 | 南昌起义及赣南会议被国民党政府镇压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 | 推翻国民党政府,实现中国的和平与繁荣 | 1927年第二步:对比分析1、起因第一次国共合作起因于国共两党的革命性质土地革命和军阀斗争的总结会议,并力图缔结联盟,以向北方进军,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的、民主的中国。
而第二次国共合作则是因为南昌起义及赣南会议被国民党政府镇压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以推翻国民党政府,实现中国的和平与繁荣。
2、目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通过推翻国民党政府来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的、民主的中国,向北方进军。
而第二次国共合作则是为了实现中国的和平与繁荣,推翻国民党政府。
3、时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为1923年,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时间为1927年。
两次合作时间相隔不久,但合作的起因和目的存在明显的差异。
结语:通过上述对比表格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国共一二次合作中,起因和目的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环境,更反映了国共两党的不同政治思想和取向。
虽然这两次合作最终都失败了,但是对于中国革命史上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料及解析】两次国共合作和国共十年对峙
【史料及解析】两次国共合作和国共十年对峙【史料及解析】两次国共合作和国共十年对峙高一的新生学人民版历史时,一定先要让学生明确,历史不能死记,但是一定要记死,首先必须记死一定的基本知识点,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理解记忆都无从谈起。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实也适合两党之间的关系,学生一定要注意在两次国共合作中间有一个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国共第一次合作⑴原因:①中共方面: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使中共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中共“二大”正式确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②孙中山方面:接受建议,同意合作。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
⑵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3、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⑴在国共两党推动下,以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为目标的全国性革命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1926年7月北伐⑵失败:1927年蒋发动“四一二”政变,汪发动“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革命失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7、15----1937、7、7)1、中共探索出中国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道路⑴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⑵1927年八七会议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⑶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
1927年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日本大举侵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又进逼华北。
3、国民党政策:“攘外必先安内”实质是对日妥协、对红军围剿4、红军长征⑴原因:①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②中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⑵经过: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8月1日发表《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 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通过两次国共合作谈一谈对统一战线的认识
通过两次国共合作谈一谈对统一战线的认识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
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
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遭到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后,中国的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由此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随时一个最有觉悟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
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统一战线。
因此中共首先积极地与国民党进行合作,即第一次国共合作。
最终联合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等阶级组成了革命统一战线,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重创北洋军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最终由于蒋介石发动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和革命人士,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以失败告终。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之际,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由两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来看,统一战线的确可以壮大革命力量,达到单个政党所无法完成的任务。
在第一次合作中,共产党思想先进但军队力量薄弱;国民党军事力量有一定基础但是党内成分复杂,思想先进性不及中共;两个政党各有利弊,于是中共积极寻求合作。
如果不形成统一战线,则很难凭借一己之力掀起大革命的热潮推翻军阀统治。
第二次合作之前,国共两党的交锋可谓你死我活,然而日军侵华已迫在眉睫,关东军的抵抗微不足道,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这时如果国民党或共产党仍然双线作战,一边攘外一边安内,必将全盘皆输,背负起民族灭亡的千古罪名。
所以在形势的逼迫下,停止内战,万众一心,才得以确保民族的生存。
第一次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课标
第一次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课标
在中国历史上共产党和国民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下面是中学历史知识点梳理--国共的两次合作。
国共第一次合作:
1、时间: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合作成果:成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
4、结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后期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国共第二次合作:
1、时间: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从1937年8月到1946年6月。
2、背景:中日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急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标志:《国共合作宣言》的正式发表。
4、合作成果: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5、结果:由于国共两党的阶级利益的不同,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国共两次合作的比较:
相同点:
1、社会环境相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2、革命成果相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最终都还是以失败告终了。
不同点:
1、政治基础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第二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2、原因不同:第一次合作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是日本侵华战争和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国共合作与两条战线
(2017—2018学年吉林松原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
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
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材料二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
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
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
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
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问题: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怎样的作用?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两则材料又运用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参考答案】(1)目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2)特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高举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
史学范式:材料一主要运用了现代化史观,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全球史观。
(3)后果:第一次分裂导致1927—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第二次分裂导致1945—1949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治。
认识:国共两党在中国近现代史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两党合则两利,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斗则两伤,阻碍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目前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的国共合作的相关问题。
从两次国共合作的目的、特点及其影响等方面来分析考查。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分裂导致1927—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第二次分裂导致1945—1949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治。
第二小问认识要注意联系当前的民族复兴大业回答。
【解题必备】两次国共合作与两条战线
比较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
不同点历史背景是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
中国的背景下实现的
是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
民共同愿望的背景下实现的群众范围具有空前广泛的民族性,包括国内各阶
级、各阶层及海外侨胞和其他爱国人士,
还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
主要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
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四大革命阶级合作方式党外(第二次合作)党内(第一次合作)
组织形式没有正式的、统一的组织机构,没有统一
的政治纲领
有统一的组织形式,有统一的政治纲领
——新三民主义
中国共产
党的地位
中共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而且掌握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起了中流
砥柱的作用
中共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没
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矛盾斗争国共两党的斗争、两条抗战路线的斗争主要表现为革命力量反对国民党右派叛
变革命的斗争结果影响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保证,并最
终实现了抗战的胜利
虽然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由
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国民革命
最终失败相同点都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都受到了国际因素的影响,如共产国际的
推动作用;都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并促成
“我建议我们的同志,改变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并在国民党内部开展工作,因为通
过国民党同南方的工人和士兵取得联系要容易得多。
”该言论是为了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促成重庆谈判
1937年“七·七”事变后,潘予农、刘雪庵创作了《长城谣》,传唱一时。
下列是
该歌词节选,它的内容反映的时代主题是呼唤
A.国共合作
B.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停止内战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纪念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60周年学术讨论会暨孙中山研究学会成立大会上,邓颖超说:“学习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榜样,在认清历史的必然趋势以后,拿出足够的决心和勇气来,排除一切干扰,当机立断,做出正确的抉择。
”其谈话意在说明
A.国共合作加快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重温国共合作具有现实意义
D.港澳成功回归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
1.【答案】B
【点睛】近代史上有过两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国民党只有少量的军队和弱小的政权;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第二次是党外合作,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各自领导所属的政权和军队,在战略上相互支持和配合。
2.【答案】D
【解析】根据“1937年‘七·七’事变后,潘予农、刘雪庵创作了《长城谣》,传唱一时”,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时代的主题是团结抗日,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是时代的呼唤,故D正确;抗日是时代主题,国共合作是为了团结抗日,排除A;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共同需要,和《长城谣》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停止内战是为了团结抗日,抗日是时代主题,排除C。
3.【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