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第一次合作_完整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及过程

在同一年,孙先生还对美国记者舒尔曼谈 到他联俄的不得已:“中华民国就像是我 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 使他沉不下去。当我们在河中被激流冲走 时,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 上嘲笑我们。这时候飘来苏俄这根稻草, 因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他。英国和美 国在岸上对我们大喊:千万不要抓那根稻 草,但是他们不帮助我。我知道那是一根 稻草,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规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 民权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 建立国民的政府, 革命的 主义 没有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 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权 彻底性 国民一律平等 自由及权利。 革命中的中心问题,… ... 平均地权 建立劳工专政的政治,铲出私有财产制 民生 平均地权 没有 最高目标 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的社会 主义 节制资本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3、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数量上还相当弱小, 广州是工人运动的中心,更由于孙中山政 府在南方是唯一的反帝革命政权,中共在 保持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独立的情况下, 以个人身份到国民党内部去工作,是一种 有效手段;这可使中共广泛地接近群众, 在极短期间内变成强大的群众性政党,从 而可由这个政党,而不是由资产阶级来领 导组织完善的强大的工农运动。最终,通 过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这一“内部集团” 合作的形式来实现统一战线的口号
3、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陷入了内外交 困的窘境,他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支持力量。 孙中山因陈炯明的背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为民国而奋斗垂三十年,中间出死入生,失败之 数不可偻指,顾失败之残酷未有甚于此役者”。
此时的孙中山陷入了一生中最严重的一场危机: 因为处于北洋军阀时期的孙始终面对着军人当道、 军人势力支配的政治局面。
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

思考2 思考2:到20世纪20年代初,国共两党在领导 20世纪20年代初, 世纪20年代初 中国革命中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教训是什么? 中国革命中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教训是什么? *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都失败了 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都失败了—— 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都失败了 依靠军阀打倒军阀,脱离民众, 依靠军阀打倒军阀,脱离民众,没有武装 势 力 *中共领导的工运失败,二七惨案 中共领导的工运失败, 中共领导的工运失败 二七惨案—— 强 大 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赤手空拳, 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敌人强大 帝 、 封 勾 结
D (1)中共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的同盟军 )
(2)国民党在当时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 (3)共产国际提出国共合作的建议 ) (4)“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 打倒列强除军阀” A(1)( ) )(2) B(1)( )( ) )(2)( ( )( ( )( )(3) C(1)( )( ) )(2)( D(1)( )( )( ) )(2)( )(4) ( )( )(4) ( )( )(3)( 2、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 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 A 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 B 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 C 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 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3、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准确表述是( 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准确表述是( ) A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 国民党的改组 C 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 D 《 中国国民党宣言》 中国国民党宣言》
第一,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第一,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 真三民主义,必须是联俄的三民主义。 如果 联俄的三民主义 真三民主义,必须是联俄的三民主义。---如果 没有联俄政策,不同社会主义国家联合, 没有联俄政策,不同社会主义国家联合,那就 必然是联帝政策--必然是联帝政策 第二,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第二,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 真三民主义,必须是联共的三民主义。 联共的三民主义 真三民主义,必须是联共的三民主义。如不联 就要反共。 共,就要反共。---第三,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第三,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 真三民主义,必须是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 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 真三民主义,必须是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不 要农工政策---那就是准备革命失败 那就是准备革命失败, 要农工政策 那就是准备革命失败,也就是准 备自己的失败。 备自己的失败。 ——毛泽东 毛泽东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一、国共合作1、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1)条件:①必要性——中共在二七罢工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
②可能性——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孙中山欢迎中共与其合作。
③重要外因——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合作。
(2)方针:①国民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中共合作,改组国民党。
②共产党:召开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合作方式——组织形式(中国国民党)——领导权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4)局限:没有提出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实现——国民党“一大”(1)时间:1924年初。
地点:广州(2)议题:国民党改组问题(3)内容:提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毛泽东分析:第一,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都是民主革命新时期的产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
第二,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要求,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
第三,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相互依托,但不可混为一谈。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
没有三大政策,就无从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担负的新责任;没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则不可能形成思想体系,无法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效能。
第四,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国独立富强的精神,“联俄”“联共”是反帝的必然;新“民权主义”期盼的是中国国民的真正自由平等和人权,即“唤起民众”。
中国是农业大国,“唤起民众”必然唤醒工农,“扶助农工”实际上是新“民生主义”的具体实施。
国共第一次合作_完整参考资料

失败
共产国际的推动
必须建立 革命联盟
共同的 合作诚意
中共三大决定党内合作,帮助国民党改
共产党: 组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国民党: 孙中山真诚欢迎中共加入,帮助改组。
b
22
国共两党纲领有原则上的区别 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
两党仅是民主革命道路上的同路人,不是可
4、1925年3月和5月,蒋介石制造了旨在篡夺革命领导 权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加深了国共合作的危机。
b
39
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右派和新军阀势力,在
1927年后加紧反革命扩张。先是反对迁都革命中
心武汉,接着公开亮出反共反革命旗帜,在各地
接连制造一系列反革命叛变事件。诸如上海四一
二政变、广州四一五政变、北京四二八政变、湖
国民党: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孙中 山欢迎中共与他合作——可能条件
共产国际: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合
作——重要外因
b
13
中共建立统一 战线,为什么 首先谋求与国 民党合作?
b
14
反清 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反袁 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反段 发动护法运动 反曹 第二次护法运动
b
15
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
主观上
①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
验;
以奋斗终生的同志。因此,中共必须保持自己的
独立性。
b
23
指导思想 不同 政党性 质不同
奋斗目 标不同
共产党
国民党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民主义
无产阶级政党
民族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
完成新民主主义后, 还要建成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失败后孙中山 流亡国外 胜利,袁世凯气
急病死 胜利,段祺瑞再度 掌握中失政权
失败 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924—1927)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
1、历史背景:
①国际 ②国内 ③中国共产党 ④孙中山
2、国民党一大
时间: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召开
势 图
广西 广东
传
吴佩孚 兵力20万
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政府
兵力约10万
芳
兵力20万
3个北伐对象
汉口 汉阳
╳武昌
黑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贺胜桥 ╳
北
吉
伐
两湖战 江西 场(主) 战场
汀泗桥
╳ 闽浙
战场
辽
北京 直 隶
山东
河
江
郑南县 安安 南苏京
叶挺 上海
战 争 进 军
武湖昌北
徽徽 浙浙江江
示
长湖沙南
南江昌 西 福福建
————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 国
历史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 目的
北伐战争
经过
结果
“统一”全国
作用:在短时期里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成 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
贪 革命者来 升
生
官
怕
发
死
财
勿
请
入
往
斯
他
门
处
国民革命歌
•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 除军阀,除军阀! • 努力国民革命, • 努力国民革命! • 齐奋斗,齐奋斗!
•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 除军阀,除军阀! • 国民革命成功, • 国民革命成功! • 齐欢唱,齐欢唱!
【历史课件】第一次国共合作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周恩来领导,占领上海。
1. 国民党右派暗杀廖仲恺。 2.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
发动,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3. 张作霖在北京杀害李大钊。 4.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发动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影响: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反帝反封建的国 民革命中途夭折。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3. 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创
造了条件。
回忆中共一 大、二大的 内容和影响
1.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2. 内容:通过了新的党纲、党章、和改组的具体办法;
统一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 国民党;正式决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 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接受了反帝反封 建的主张(新三民主义)。 3.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性
必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要
性
高潮
决定
北 伐
1927年7月
1926年开始,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主要对象:
第一次国共合作PPT课件

1、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大课堂容量,激励学生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探索规律。
说
一、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课 三、教学方法
内 四、教学手段
容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效果预期
五、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准备 自主探究 (二)导入新课 激情激趣
课 三、教学方法
内 四、教学手段
容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效果预期
三、教 学 方 法
(一)学情分析
(二)教法的选择
谈话法、讨论法、图示法、演示法 、合作探究法
(三)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学思结合、学用结合
说
一、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课 三、教学方法
内 四、教学手段
容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效果预期
四、教 学 手 段
第一次国共合作
说课人:刘晶辉
说
一、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课 三、教学方法
内 四、教学手段
容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效果预期
一、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以培养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以 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自 我完善为主要方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导向,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逐步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适应 成才奠定基础。
说
一、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课 三、教学方法
内 四、教学手段
容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效果预期
说
一、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课 三、教学方法
内 四、教学手段
容 五、教学过程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三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关于建立革命统 一战线的政策正式形成,促进了以国共合作 为主体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大革 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局限:
大会对民主革命时期的领导权问题没有加以 应有的注意,不能够采用“以斗争求团结”, 为大革命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二
、 国 共 合 作 的 实 现
2、国民党“一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条件
必 要 性
共产党 “二七”惨案的教训使中共认识到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
国民党 孙中山总结了第二次护法运动的教训。
条 件
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共产党 中共三大确定国共合作方针
可 能 性
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 国民党 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建立了根据地 孙中山欢迎中共与国民党合作
入国民党,在国民党这个 组织内进行合作。 ②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 上的独立性。
③改组国民党为统一革命
战线组织。
加入国民党的李大钊、毛泽东
为什么实行党内合作的方针?
1、当时共产党力量弱小,以个人身份加入 国民党,使统一战线有了统一的组织形式, 便于领导革命; 2、国民党是当时有影响的大党,这种方式 能为国民党所接受; 3、有利于共产党以合法的身份公开领导工 农运动,有利于推动在国民党影响下的资 产阶级投入革命,从而把国民党改组成四 个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
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如革命的对象、
任务和方式等。
因此,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 治基础。
原则区别:
1、民主革命阶段上一部分纲领的不同; 2、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不同。
说明:
1、新三民主义在理论和纲领上没有逾越资产阶级范畴;
2、中共革命纲领更具有人民性和革命的彻底性,目标 更为远大崇高;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
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
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
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
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
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
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和作有利地促进了工农联盟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农民运动,最早 开始于广东的陆海丰。以后,农民 运动又有了发展。这是1924年成立的 广东花县农民自卫军
省港大罢工游行示威的情形
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人、农民、学生、妇女等 革命群众运动的开展。1924年7月,沙面罢工举行, 并取得胜利。此后,各地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逐渐 得到复兴。1925年爆发了席卷全国的五卅运动,举行 了省港大罢工。这时农民运动也发展了起来,开办了 农民运动讲习所,广东各县纷纷建立农民协会,组织 农民自卫军,向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进行斗争。为了 更好的实现国共合作,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攻击,在 1925年1月召开的中共四大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革 命领导权问题。此后,在国共合作中比较注意争取领 导权,但面对国民党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 党务案,共产党没有很好的应对。
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 基础。 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 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可能性 国民党特点
革命的民主派 社会上有一定威信
在南方建立了根据地
孙中山欢迎中共与国民党合作 中共三大决议:确定“党内合作”方针 国民党三大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 大政策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仍然处于军阀割 据、四分五裂的状态。军阀混战使得战 火燃遍全国大部地区。随着军费的激增, 大小军阀在他们的统治区内巧立名目, 增收捐税,滥发纸币,肆意搜刮,致使 经济萧条,生灵涂炭。如何改变这种不 正常状态成为先进的中国人考虑得最为 重要的问题
中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惨遭军阀镇压的教训,使得寻求救国救民道 路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认识到,要推翻帝 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仅仅依靠 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1922年召开的中 共二大已经提出了一个建立民主的联合阵线 的决议,这相对于党的一大关于不能和其他 党派建立联系等规定是一个大进导人列宁也关注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 在中共二大召开前的1月份,共产国际召开了远东民族会议。会 议期间,列宁抱病接见了中国代表团中的国民党代表张秋白、 共产党代表张国焘和铁路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邓培,表达了他和 共产国际希望国共两党合作的愿望。 列宁还当面询问中国代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否可 以合作?”然而,怎样建立联合阵线,建立什么样的联合阵线? 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发生了分歧。当时中共大多数领 导人,拒绝了马林要共产党到国民党中进行政治活动的建议。 面对这种局面,马林不得不去莫斯科直接向共产国际汇报。当 共产国际主席团决定,中共中央必须立即由上海迁到广州 (1923年5月前后迁到了广州),所有工作必须在和马林的紧密 联系下进行时,中共二大已经召开并作出决议,仍然坚持了只 搞党外合作的意见。党的二大并没有解决国共合作的问题。
第一次国共合作始末

第一次国共合作始末作者:姚金果来源:《世纪桥·纪实版》2012年第07期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起到了决定和推动的作用。
在第一次合作前期,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马林和维经斯基在国共两党合作问题上发生了很大的分歧,以陈独秀为领导的共产党人在面对共产国际的意见分歧时,他的立场是什么呢?一、国际命令:加入国民党1922年12月20日左右,马林再次回到莫斯科。
他发现,在他离开莫斯科的这几个月,共产国际内部反对国共合作的意见已经占了上风。
尤其是当他看到《中国共产党的任务》这一秘密决议之后,更是坐立不安,当即要求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上申明自己的看法。
12月29日,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会议上,马林作了长篇发言。
他汇报了自这年8月回到上海后的工作,并向共产国际领导人表明:在国共合作上,中共领导人已经统一了认识,赞成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组织。
他介绍了国民党的情况,对国民党领导人的“先进性”给予高度的评价。
他说:在民族主义运动中和国民党领导层中有一些马克思主义素养的人,他们绝不比在我们共产主义团体中工作的马克思主义者逊色。
我认为,这个团体完全有理由说,共产主义的活动只有在民族主义运动内部进行才能得到发展。
[1]马林的发言在会上引起一阵议论,有赞成的,也有表示反对的。
维经斯基是反对最激烈的人之一,他认为马林低估了中共的地位和作用,中共完全有能力独立展开工作。
会上发生的争论一直难以平息,因此也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
于是,会上决定成立一个临时的“中国委员会”,吸收马林、维经斯基参加,代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起草给中共中央的指示。
会后,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问题,在共产国际内部又进行了多次争论,布哈林根据争论的结果起草了一个提纲。
1923年1月6日,在讨论布哈林提纲的会议上,马林和维经斯基再次发生争论。
马林在会上进一步阐明了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为了说明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部有充分的行动自由,马林举了《向导》周报的例子。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ppt

作业:
1 一轮书:P78页:1、5题 2 作业本:P227页:1—5题 3 检测题:P303页:13—15题和27题
2010年6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 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 2008年5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 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重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协议正式实施。历经近30年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通邮、通商、 2005年4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 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及其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 《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ECFA的签订,将两岸经贸 通航的直接三通构想由此基本实现。 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 问团一行。 关系推向了正常化、制度化的轨道,两岸将进入重要的经济发展 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 期和机遇期。
思考3: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 《导与练》P76
1、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是奋斗目标; 三大政策是实现三民主义的的方法和手段。 2、新三民主义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A新的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帝,体现了“联俄”的精神 B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增加反帝条件”, 这就体现了“联共”的主张
C提出了“节制资本”的办法,规定凡独占性的大银 行、大企业归国家经营,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 生。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规定,涉及到了农民的 土地问题和工人生活等问题,体现了“扶助农工” 的思想
2.黄埔军校的建立 (军事准备)
(1)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黄埔建立。 (2)特点: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同重。 (3)作用: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批的 军事人才。后来许多人成为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
国民党改组后有了什么改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讨论
A、国共合作问题 B、国民党组织问题 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问题
D、北伐对象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
A、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B、国民党实现三民主义的策略
C、国民党的斗争纲领
D、革命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纲领有 原则区别的根本原因是它们 A、斗争目标不同 B、斗争方式不同
结合教材及材料概括国民党“一大”内容?
探 究
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党“一大”
国民党改组
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共携手
内 容
新三民主义
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 加入国民党
国民党改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作 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 用 阶级联盟的政党 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内容“新”:突出反 内容 对帝国主义侵略 思想“新”:反帝,就是与 社会主义国家联合,即联俄; 进一步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 主张,即联共。
探 究
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党“一大”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在何 处?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旧 三民 主义 之比 较二
民 权 主 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建立国民的政府, 有,凡真正反对帝国 国民一律平等。 主义之个人及团体, 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 权利。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指教者:沈伟廖承志给Fra bibliotek经国的信“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做 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 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 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 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 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国共第一次合作概述

特点:把 政治教和育 的地位。
军放事到训同练 等重要
【 重点突破 】
1921年中共成立时,党员人数不过50多人。 “二大”召开时党员不过195人。国共合作前夕 中共党员也只有400多人。拥有数万党员的国民 党为什么会选择力量弱小的共产党进行合作? 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国民党选择共产党的理由
1、三民主义指导下走欧美道路,依然不能改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2、寻求西方支持失败,西方列强破坏中国革命 3、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带来革命的希望 4、国共合作,争取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壮 大国民党的力量 5、改组国民党,增加革命的新鲜力量
阅读材料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产生了什么影响?
国共合作实现的影响:
国民党:完善国民党的组织体系和政治建设, 壮大国民党力量
共产党:使中共获得合法宣传地位,壮大中共 的队伍,扩大其在工农群众中的影响力,推动 工农运动的开展
中国革命: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全国反帝反 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开展,中国革命出现新 景象。
【 知识检测 】
1、孙中山说:“吾党本其三民主义而奋斗者,历有 所年,中间虽迭更称号,然宗旨主义,未尝或离。顾 其所以久而不能成功者,则以组织未备,训练未周之 故。”这表明孙中山
A.已发现革命失败的根源 B.尚未找到革命失败的根源 C.对革命前途已心灰意冷 D.怀疑三民主义的正确性
考查: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4、孙中山指出:“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 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 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睹其祸害于 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为避免“第二次革命”而倡导“社会革命”, 是要解决中国的什么问题 A.民族压迫 B.国家政体 C.国民平等 D.民生困难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摘要〕大革命时期,许多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为其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中,不乏有人曾与孙中山及其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含其前身)在历史上有过组织联系或个人交往。
但是,这部分同志之所以加入国民党,并非是孙中山“招回旧部”,而是严格执行了中共相关决议的结果。
而孙中山之所以如此决策,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
〔关键词〕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跨党党员一、何谓“新鲜血液”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是在国共党内合作的强力推动下进行的,但是,众所周知,这一合作形式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受到诸多方面的干扰甚至破坏。
面对纷纷争议,孙中山在回答宋庆龄为什么需要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时,曾深刻指出:“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
”那么,这里的新鲜血液指的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指的是共产党员,或者更精确一点说,是指跨党党员.但是,弄清这一点,必须弄清楚“新鲜血液”的“新”在什么地方,这就又必须首先认真考察当时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的实际状况。
就当时而言,“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然而,它又是一个成分芜杂、组织松散的党。
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之后,成员虽有所增加,但指导思想、政治纲领和组织纪律均存在着严重缺陷,党员“过于复杂,党内的人格太不齐……真正为本党主义去奋斗的,固然是很不少,但是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本党为做官的终南捷径”,做不上官“便反对本党,去赞成敌党”,甚至“从前曾为民国打过江山的健儿,现在亦变为背党降北的叛徒”。
对此,孙中山深感痛心。
在武力护法屡次受挫的惨痛教训中,他逐渐萌生了变“军队战胜”为“党人战胜”的决心,并逐步坚定了自己以党建国、“以党治国”的政治理念。
但是,国民党的现状无疑是其实现奋斗目标的巨大阻碍。
因此,他迫切需要“以俄为师”,“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以“重组本党,严格训练党员之思想与行动,使全体党员共负革命之责任”。
国共第一次合作

成熟, 成熟,坚持以斗争 幼年,缺乏理论修养、 幼年,缺乏理论修养、 求团结的方针 斗争经验, 斗争经验,党 中央 妥协退让, 妥协退让,放弃领导 权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 斗争日益加剧,特别是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 月孙中山逝世后, 斗争日益加剧,特别是 年 月孙中山逝世后 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主要表现在: 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主要表现在: 1、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杀害。 廖仲恺被杀害 、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杀害。 2、国民党右派组织西山会议派形成,国民党公开分裂。 、国民党右派组织西山会议派形成,国民党公开分裂。 西山会议派形成 3、以戴季陶主义出现为发轫,以蒋介石、戴季陶为代表 、以戴季陶主义出现为发轫,以蒋介石、 新右派浮出水面 加深了国民党的分裂。 浮出水面, 的新右派浮出水面,加深了国民党的分裂。 4、1925年3月和 月,蒋介石制造了旨在篡夺革命领导 月和5月 、 年 月和 权的中山舰事件 整理党务案,加深了国共合作的危机。 中山舰事件和 权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加深了国共合作的危机。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两次国共合作相同点
背景相同: 都发生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 背景相同: 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相同: 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相同:
两次国共合作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 两次国共合作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第二次合作中 国共产党更是一个首倡者。 国共产党更是一个首倡者。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领导人孙中山同共产 党人建立了联系,真诚地欢迎中 国共产党同他合作。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1.党内合作 2.保持党的独立性
bunny出品
共同的 经济纽带
一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艰难。
共产党:民主革命
共同的 政治基础
纲领
国民党: 新三民主义纲 领
反帝、反封建、 民主共和的基本 原则一致
三民主义
平均地权
新三民主义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1.增加了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制定劳工法的 新含义。 2.表达了扶助农工的新思想。
bunny出品
新 三 民 主 义
民族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联俄
三
民权
建立各革命阶级联盟
大 联共
扶助 农工
政 策
民生
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
bunny出品
1.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2.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 动开展。
客观上 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和联合绞杀; 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主观上 ①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 验; ②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 国民党右派妥协退让,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unny出品 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 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 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 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 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必须重视武装斗 争,建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
bunny出品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原因
1.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协同侵略中国 2.封建军阀混战不断,战火弥漫全国多数身份 3.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
4.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bunny出品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原因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原因
bunny出品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unny出品
国共合作前夕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国共一大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bunny出品
“帅府华晖”(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纪念馆) bunny出品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 斗争日益加剧,特别是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 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主要表现在: 1、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杀害。 2、国民党右派组织西山会议派形成,国民党公开分裂。 3、以戴季陶主义出现为发轫,以蒋介石、戴季陶为代表 的新右派浮出水面,加深了国民党的分裂。 4、1925年3月和5月,蒋介石制造了旨在篡夺革命领导 权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加深了国共合作的危机。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中国共产党:中共在二七罢工后认识到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必要条件 国民党: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孙中 山欢迎中共与他合作——可能条件 共产国际: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合 作——重要外因
bunny出品
中共建立统一 战线,为什么 首先谋求与国 民党合作?
bunny出品
积 极 影 响
军事:创办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输送了大批军事人才。
思想:统一战线从此成为共产党的宝贵思想财富。
失 败 隐 患
共产党: 没有提出革命领导权 国民党: 国民党右派反对合作
bunny出品
1.建立: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 1924年建立了黄埔军校,由蒋介石任校长, 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2.特色: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 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和革命精神。 3.作用: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建立国民 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共同的 思想愿望
“打倒列强,除军阀。”
bunny出品
共同的 失败教训
京汉铁路大罢工 共产党: 失败 辛亥革命、二次 国民党: 革命、护法战争 失败
必须建立 革命联盟
共同的 国际友人
共产国际的推动
中共三大决定党内合作,帮助国民党改 共产党: 组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反清 反袁 反段 反曹
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发动护法运动 第二次护法运动
bunny出品
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 当时人们的心中,已经成为革命 的象征,其愈挫愈奋的顽强精神, 为人民所敬仰,在社会上享有崇 高的威望。
bunny出品
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一块 可贵的根据地,并拥有一支数 万人的军队。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合作的实现(综述)
合作的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
中共党员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 合作的方针: 党保持中共在政治、思想、组织 上的独立性 党内合作 合作的方式: 新三民主义 合作的基础: 改组国民党为农民、工人、小资 合作的目的: 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 党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2.北伐战争的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
3.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 的工农武装; 4.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 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bunny出品
政治: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中国革命出现新景象。
bunny出品
三民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
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实行资产 阶级民主政治
国民党改组 新三民主义 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bunny出品
“一大” 内容
bunny出品
国民党改组成:工人阶级、农 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 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民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族 反对民族压迫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主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反对满洲贵族 义 的统治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
bunny出品
3.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 称为“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A、俄国帮助的进步性 B、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C、领导阶级的先进性 D、革命成果的丰富性
bunny出品
二七惨案 教训
中共三大正式 确定合作方针 国共第一次 合作实现
黄埔 军校
共 产 国 际
革命统一战 线建立
国民 大革 命开 始
共同的 合作诚意
国民党: 孙中山真诚欢迎中共加入,帮助改组。
bunny出品
国共两党纲领有原则上的区别 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
两党仅是民主革命道路上的同路人,不是可 以奋斗终生的同志。因此,中共必须保持自己的 独立性。 bunny出品
共产党
国民党
指导思想 不同
政党性 质不同 奋斗目 标不同
马克思主义理论 无产阶级政党 完成新民主主义后, 还要建成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社会
bunny出品
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右派和新军阀势力,在 1927年后加紧反革命扩张。先是反对迁都革命中 心武汉,接着公开亮出反共反革命旗帜,在各地 接连制造一系列反革命叛变事件。诸如上海四一 二政变、广州四一五政变、北京四二八政变、湖 北夏斗寅叛变、长沙马日事变,以及冯玉祥倒向 反革命等等,使国共合作处于危急关头。 1927年5月,中共虽然召开五大,力图挽回局 面,但未能真正解决任何实际问题。7月15日,汪 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国共合作最后破裂, 大革命遭到惨败。 bunny出品二次护源自 失败孙中山欢迎 中共与之合作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平等
增加了反帝新内容
bunny出品
三民主义
民 权 主 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 体,建立国民的 政府,国民一律 平等。
新三民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 共有,凡真正反对 帝国主义之个人及 团体,均得享有一 切自由及权利。
明确提出了工农大众的民主权利,表达了联合各 革命阶层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 bunny出品
民 生 主 义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bunny出品
课堂练习:
1.中共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 战线的根本原因是: A、工人运动被军阀镇压 B、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 C、孙中山欢迎中共与之合作 D、敌人力量强大而工人力量弱小
bunny出品
2.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讨论 A、国共合作问题 B、国民党组织问题 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问题 D、北伐对象
1923年6月,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的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形 成。 1924年6月,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 1924年7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广州沙面工人举行罢工。 1924年10月,孙中山北上救国。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 1925年5月30日,“五卅”惨案发生。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 1925年8月,廖仲恺遇剌。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 1926年5月,北伐先锋叶挺独立团挥师北上,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1927年3月,上海工人发动了第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4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 bunny出品 一二”反共政变。汪精卫发动“七· 一五” 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十年内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