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说明如何才能正确实施革命统一战线策略

合集下载

大革命时期中共对统一战线的认识和实践

大革命时期中共对统一战线的认识和实践

大革命时期中共对统一战线的认识和实践【摘要】大革命时期,中共在斗争实践中认识到中国革命面临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

认识到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明确了革命统一战线应联合的对象。

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提出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明确提出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提出了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大革命统一战线【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810(2009)11-0025-02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的策略思想,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法宝。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革命统一战线。

本文就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中共对统一战线的认识和实践作一探讨。

一、这一时期,中共认识到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中共成立之初,曾在一段时间内对其他党派采取斗争和排斥的态度,“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相互关系” ①,党的中心任务是加强领导工人的运动。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党在斗争实践中认识的提高,党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逐步有了清楚的认识。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特别是华盛顿会议后,美、英、日帝国主义支持其代理人——中国的封建军阀展开了争夺中国的长期混战,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中共认识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

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使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到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基本动力,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少数民族地区是革命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斗争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各阶级联合斗争的重要性,“因为这种联合战争,是解放我们中国人受列强和军阀两重压迫的战争,是中国目前必要的不可避免的战争”,① 特别是“二七”惨案之后,中共总结经验教训,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革命面临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必须有广泛的同盟军,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浅谈两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浅谈两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两次国共合作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上共有两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这次国共合作发展了民主革命,推进了北伐战争,后在一系列反革命政变下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共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西安事变的推动下,国共合作形成。

1946年,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也宣告破裂。

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取得了丰硕的革命成果。

在国共两党的推动下,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中华民族的觉醒更进一步。

这些事实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打下了的良好的基础。

几年之后,抗日战争爆发,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救亡图存成为首要任务,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两党之所以能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合作,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对一致的目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对中华民族的侵蚀和剥削的历史任务。

在这个历史问题上达成共识是国共合作的关键因素。

所以国民革命或者联合抗日只是这个问题的现实反映和外化,国共两党在必要的历史时刻选择比较宽容的方式相互利用以达到共同的目的。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时,国共两党的独立性都相当大,并且缺少共同的政治纲领,可以说是在各自为战。

但是爱国热情是相当强大的驱动力,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发挥着自己的力量,与日本军队顽强抗争,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做殊死的抗争。

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各个战场上,中国广大爱国将士,前仆后继,义无反顾。

两个战场既有统一的战略目标,又各自独立对敌作战,相互依存和配合,不但挫败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而且使其陷入人民战争之中而无法自拔。

国共两党军队的战斗和牺牲,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看法

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看法

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看法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遭到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之后,中国的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认识到工人阶级孤军作战,不能打败强大的敌人。

(虽然中国无产阶级是一个最有觉悟最有组织的阶级,但凭借一己之力,想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因此,想取得胜利不得不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

在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对时局的主张,明确指出:中国现在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并提出共产党同国民党共同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主张。

所以在二七惨案之后,中国共产党决定更加积极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

这时,孙中山也已经看到了新兴的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并在他处境艰难之时,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给予有力支持,而国民党在以前的革命也饱经挫折,感觉到革命的困难重重。

因而他也愿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采取联共的政策。

为推动国民党改组,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实现。

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国民党一大后,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工人运动的复苏,农民运动的初步发展,以及国共合作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创办,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此次合作,对中国共产党也有极大的发展。

但是,这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主要是: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毅然抗敌 力挽狂澜 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与统一战线

毅然抗敌 力挽狂澜 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与统一战线

毅然抗敌力挽狂澜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与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且艰苦的斗争,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努力。

而要实现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抵抗,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统一战线被认为是至关重要而蓬勃发展的。

本文将探讨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共合作与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以及对战争胜利的贡献。

一、国共合作的背景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国共两党存在着长期的对立与斗争。

然而,面对日本的侵略威胁,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统一战线,才能凝聚全国抗战的力量。

因此,为了国家利益,国共两党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毅然决定展开合作。

二、国共合作的成果1. 军事合作与统师制的建立为了实现对日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展开了广泛的军事合作,并共同创建了统师制。

这个制度让国共两党的将领有机地结合在抗日前线,并共同为抗日斗争贡献力量。

通过军事合作与统师制的建立,国共合作进一步加强,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国共合作还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在中国大片领土上,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逐渐形成,成为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国共两党通过互相支持与合作,使根据地得以稳固发展,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3. 人民的积极参与国共合作也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与积极参与。

当时,两党通过共同的宣传与组织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抗战意识,激发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自豪感。

这种广泛的人民参与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国共合作的意义与贡献1. 凝聚抗战力量国共合作的成立凝聚了广大民众的抗战力量,将全国人民的力量统一在一个目标下。

这种统一战线让国共两党的力量相加,形成了能够与日本侵略者抗衡的强大力量。

只有通过国共合作,才能凝聚起庞大的抗战队伍,扭转战局,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2. 经济与军力的增强通过国共合作,两党共同建立了军事合作体系,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两党还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合作措施,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结合国共第一次合作谈谈如何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结合国共第一次合作谈谈如何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结合国共第一次合作谈谈如何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题目自拟)中国的革命史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在中国人民的共同探索下,不断找到符合时代要求的道路。

在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就寻找到了这样一条符合实际的道路。

中共在成立之后,力量有限,他们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但在当时,帝国主义不断加侵略,北洋军阀实行独裁统治,导致年幼的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他们认识到必须拥有强有力的同盟者!随着列强侵略加剧,封建军阀割据混战,全国人民都强烈要求”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同时,先进的共产党人认识到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在人民之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这种内外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只有团结国民党,两党齐心协力,才能完成革命,捍卫我们的主权!其实,不光共产党深刻认识这一点,孙中山等人在屡次失败之后也明白了两党团结的重要性,单独作战很难取得完全胜利。

此外,共产国际也发挥其作用,不断推动两党进行合作。

在这特殊的国民革命时期,两党终于为了同一个目的,最终实现了国共合作!两党实行党内合作,发展了三民主义,并以三民主义为其政治基础,坚持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

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国共合作正式拉开序幕,加速了革命的进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愈演愈烈!在这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反对势力,也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但是在后期,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强大以及中共自身的缺陷,致使合作破裂。

从国共合作到破裂,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在半殖民大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但在其过程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建立巩固工农联盟,成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要想建立统一战线,必然会存在诸多摩擦,因此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合作解除后顾之忧。

另外,要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保持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的独立!最后,对资产阶级要采用既斗争,又联合的方针、。

关于统一战线的经验及理论原则

关于统一战线的经验及理论原则

(1)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建立及其发展。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正式建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

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改组后的国民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形成,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步伐,胜利地进行了北伐战争。

但是,由于共产党犯了右的错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国民党右派集团1927年背叛了革命。

这样,革命统一战线因国共合作的破裂而宣告结束。

(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发展。

由于1927年国民党右派集团的叛变,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附和了反革命,所以统一战线营垒中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基本上是这三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为主要目标。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政权。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忽视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犯了“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正式确定,最终实现了由国内战争到国内和平、由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发展。

1937年9月,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为标志,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包括了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其共同目标是抵抗日本的侵略。

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看法

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看法

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看法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遭到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之后,中国的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认识到工人阶级孤军作战,不能打败强大的敌人。

(虽然中国无产阶级是一个最有觉悟最有组织的阶级,但凭借一己之力,想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因此,想取得胜利不得不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

在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对时局的主张,明确指出:中国现在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并提出共产党同国民党共同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主张。

所以在二七惨案之后,中国共产党决定更加积极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

这时,孙中山也已经看到了新兴的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并在他处境艰难之时,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给予有力支持,而国民党在以前的革命也饱经挫折,感觉到革命的困难重重。

因而他也愿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采取联共的政策。

为推动国民党改组,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实现。

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国民党一大后,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工人运动的复苏,农民运动的初步发展,以及国共合作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创办,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此次合作,对中国共产党也有极大的发展。

但是,这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主要是: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说明如何实施正确的革命统一战线战略

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说明如何实施正确的革命统一战线战略

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说明如何实施正确的革命统一战线战略。

国内背景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2、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只有国民党比较是真的民主派。

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

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

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

国际背景1、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条件:①必要性——中共在二七罢工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

②可能性——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孙中山欢迎中共与其合作。

③重要外因——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合作。

●根据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我们可以看出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群众基础,由于当时“打倒列强,除军阀”已经成为历史的主流呼声,所有的群众再也不甘饱受军阀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对抗军阀和列强再也不单单是某一个政治党派的意愿了。

所以建立统一战线一定要符合历史潮流,只有在正确的历史潮流中才能求得发展和壮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统一战线的正确性。

●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必须要有强大的政党作为后盾,国民党和共产党是当时国内的两大党派,国民党作为当时的大党对于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同盟者,并且两党都属于当时比较民主的政党,都有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意愿,这就为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这说明了建立统一战线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应中共的意愿且顾全大局,国民党明确了自己的革命纲领,在自己的革命纲领里面强调了反帝反封的目标,确立了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辅助的新三民主义,这为以后的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坚定了两党人员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决心。

这说明统一战线的建立必须根据当前的政治环境提出一个恰当的理论指导,为统一战线指明方向,因为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为什么战,如何去战。

●建立统一战线必须将国内各个阶层统一起来,国民党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中共代表的工人阶级力量互补,两党的合作将国内的有代表性的几个阶层统一了起来,使本来趋于涣散的力量结合在一起,变成了工农小民的大联盟,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

谈第一次国共合作

谈第一次国共合作

谈第一次国共合作无疑,国共合作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创新性的举措,在当时这种政治结合的方式,真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然而,这种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最终没能经得住考验,两次合作,成果显著,然而最终都以破裂告终,在这里我们来谈谈第一次合作。

首先,国民党在当时是中国第一大党,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具有革命精神的政党,经过早期的同盟会以及中华革命党人的不断实践,可以说国民党已经有“资格”、有能力来引导中国的变革。

然而,尽管这个政党最有影响力,又是“元老”,但其内部成分却极其复杂,它的成员有早期革命党人,有立宪派人物,甚至掺杂有华侨以及一些社会激进分子,这样的人只不过是政治投机者,何谈革命,何谈救国?从阶级性质来看,它代表的是地主买办和大资产阶级还有民族资产阶级。

这些人,都与帝国主义以及腐朽的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的阶级构成,也是导致后来其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国民党内部派系复杂,人员散漫,政治思想及其保守,它也就无法单独主导中国革命!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是一个毫无治党治国经验,但是它充满激情充满战斗力,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政党,它思想先进,党员积极活跃,革命思想彻底,又有共产国际的帮助,所以这样一支新兴的政党注定将来能主导中国未来的航向。

但同时它又经验不足,人员少,其影响力远不如国民党。

所以要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必须选择与当时的国民党合作,这也是一次学习经验,壮大自己的机会。

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夕,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开展各地的工人运动,以此逐渐壮大无产阶级,使社会各界认识看到无产阶级是一直具有强大潜在力量的阶级。

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试论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政策中的妥协性问题

试论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政策中的妥协性问题

试论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政策中的妥协性问题[摘要]第一次国共合作作为中国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至今仍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对国民党做出了三次大的“妥协”,这三次“妥协”与大革命的兴衰成败历史的逻辑联系在一起。

正确认识三次“妥协”及其经验教训,对于科学把握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做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策略妥协毛泽东曾经指出:“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①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策略,始终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

这些策略,从根本上说有两种,一种是斗争,一种是妥协(或叫让步)。

对敌人,对不利于或者叛卖无产阶级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注意的。

但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也必须善于让步、善于妥协。

列宁提出“为了更好地跃进而后退” ②。

因此,在服务于无产阶级总目标前提下的让步,是允许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发展以至高潮。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及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曾经做出过三次大的妥协(或叫让步),而这些妥协的正确与否,在很大广度和深度上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基本走向。

下面就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中共在政策上对国民党所做出的三次妥协性问题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一、中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政策中的三次“妥协”妥协之一:无产阶级为革命而与资产阶级合作(中国共产党为革命而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整个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即使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残存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远没有完成。

理论上讲,这一艰巨任务,历史的责无旁贷的落在先进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身上。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合作国共合作与统一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合作国共合作与统一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合作国共合作与统一抗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合作:国共合作与统一抗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抗争,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展开的一次重要合作。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奋斗,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本文将从国共两党的背景和动机、合作的具体内容和效果、以及合作的意义和启示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与统一抗战的重要性。

一、国共两党的背景和动机国共合作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北洋政府时期,当时中国内部存在着战乱和强权政治的问题,国家独立和民族团结面临着严重威胁。

国共两党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拯救民族危亡的共同理念和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革命,而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旨在推翻外来侵略者,实现中国的独立和民族振兴。

二、合作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推动了各抗日党派的合作,形成了统一战线的格局。

两党共同组建了国民革命军,制定了抗战总方针和战略计划,合作抵御日本对华侵略。

同时,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也展开了密切的合作,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共合作的效果是显著的。

合作使中国战线得到加强,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坚实的抵抗基础。

国共两党的合作形成了统一的指挥系统和协同作战的机制,有效地对抗了日本侵略者。

此外,合作还促进了军队建设和战争物资的供应,提升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奠定了基础。

三、合作的意义和启示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不仅取得了战略的胜利,而且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国共合作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通过抗日战争,国共两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

这为中国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铺平了道路。

其次,国共合作加强了两党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在长期的合作中,国共两党逐渐摒弃了过去的矛盾和分歧,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和教训国共合作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它在中国革命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深入研究中国革命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1924年至1927年的时间段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达成的一个历史性妥协。

国共两党在这一时期内实现了政治、军事和组织上的合作,共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加强团结合作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关键。

国共两党在面对共同敌人时,能够放下分歧,团结合作,共同推进革命进程。

这一经验告诉我们,在政治斗争中,团结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够实现胜利。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战略策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这一经验告诉我们,在革命实践中,不能墨守成规,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注重统一战线的建设。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积极发展统一战线,吸收了各个阶级、各个群体的力量,形成了广泛的革命联盟。

这一经验告诉我们,在革命斗争中,必须注重团结各个阶级、各个群体的力量,形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够取得胜利。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教训也是宝贵的。

其中最重要的教训是:不能忽视敌人的两面性。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未能准确判断中国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因此在北伐战争后期,国共两党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矛盾,最终导致国共分裂。

这一教训告诉我们,在革命斗争中,要正确判断敌人的两面性,避免重大错误的发生。

第一次国共合作还教育我们要注重党的建设。

国共两党在合作期间,虽然取得了一些重大胜利,但也暴露出党内建设不够健全的问题。

这一教训告诉我们,党的建设是革命胜利的关键,只有通过健全的党内建设,才能够保证革命事业的长久发展。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深入研究中国革命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一、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1.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国民革命时期,以推动国民革命为目的的国共合作。

中共三大制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

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新三民主义是它的政治基础。

国共合作建立后,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

但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占了主导地位,对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问题上采取了退让政策,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2.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国民革命失败后,在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战争过程中,实行下层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

这时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领导人把民族资产阶级视作最危险的敌人之一而加以排斥、打击,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1) 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

它是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集团。

(2) 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

(3) 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

(4) 处于既有利而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

中国共产党在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时,克服了王明新投降主义的错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以及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对顽固派斗争采用有理、有利、有节策略原则。

4.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以反对美帝国主义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主要任务。

这个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广大,都要巩固,使反动统治更加孤立。

二、中国革命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统一战线的政策与策略

统一战线的政策与策略

统一战线的政策与策略摘要:统一战线就其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力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政治联盟。

而我们习惯讲的统一战线是专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党为领导的统一战线,也就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统一战线。

历史表明,七十多年来,统一战线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与建设的重要法宝之一,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一般原理创造性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保证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统一战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落后,而且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的东方大国。

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掌握政权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坚决革命的无产阶级人数都很少,而且,尖锐对立。

而处在二者之间的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谁取得他们的支持,谁就能胜利。

因此,中国共产党一贯把统一战线问题提高到战略地位来考察。

从历史上看,凡是统战工作做得好,团结了大多数,争取了中间势力的时候,也就是革命成功和胜利的时候,反之,则是革命遭遇挫折和失败的时候。

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逐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同一切可以联合的政党、阶级、阶层在一定目标下结成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必须搞好无产阶级自身的团结和统一,必须解决好同盟军问题。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群众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他中间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尽管是一个觉悟性很强的阶级,但它的人数不多,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不到 1%,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取得胜利。

国共合作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策略

国共合作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策略

国共合作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策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

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合作被认为是中国取得胜利的关键策略之一。

本文将探讨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策略,并分析其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一、共同抗日的背景和意义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全面战争。

在战争初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分歧和矛盾。

然而,当日本侵略军强大而残暴的进攻威胁到中国的生存时,国共两党都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有效地抵抗侵略。

国共合作的意义不仅在于实现了两党的团结,也有助于凝聚全国人民抗战的力量。

党派合作不仅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政治统一,也为军事行动和社会动员提供了组织基础。

共同的敌人使得国共两党共同呼吁民众投身抗战,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战大联合,使中国抗日战争获得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战争动员能力。

二、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统一战线是国共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

为了团结更广泛的抗日力量,国共两党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1938年,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囊括各个社会阶层和各个政治力量,成为国共合作的重要平台。

统一战线的形成对国共两党构建抗日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与其他抗日党派和人士的合作,国共两党可以充分利用各方的资源和智慧,形成了抗日战略的共识和指导思想。

统一战线也为党内外的协调提供了一个平台,促进了抗战决策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三、深化抗日游击战争中国境内辽阔的山河地貌为游击战争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游击战争的作用,并通过统一战线的合作,加强了游击战争的组织和领导。

游击战争是国共合作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军,通过隐蔽、机动的战术,有效地消耗和打击了日军的实力,形成了对日本军队长时间持久斗争的战略局面。

游击战争也为中国军队在抗战中提供了宝贵的战斗经验和人才培养基地。

四、抗战文化的形成与壮大在抗日战争中,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说明如何才能正确实施革命统一战线策略

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说明如何才能正确实施革命统一战线策略

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说明如何才能正确实施革命统一战线策略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也陷入低潮,并且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由此可以看出实施革命统一战线需要局势的相逼,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构成统一战线。

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实施革命统一战线时还面临两大问题,即国共合作为什么要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为什么同时又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关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它的必要性在三个方面。

首先应该看到,那时候的国民党不是一个阶级的组织。

它的前身同盟会曾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士绅结成的反清革命联盟。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成份更复杂了。

这样,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以后,就容易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国民党也就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其次应该看以,当时国民党在群众中有相当的影响。

它在许多地区有合法地位。

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就能够在自己不能公开活动的地区,打着国民党的旗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参加民主革命,扩大革命影响。

最后还应该看到,共产党员只有加入国民党,才能从内部来影响国民党的政策,真正“改组国民党成为左翼的政党”。

关于保持共产党独立性的问题。

首先,这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决定的。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的组织策略问题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的组织策略问题
作者: 吕明灼 出版物刊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42-49页 主题词: 国民党右派;统一战线;党内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共产党员; 国共合作;孙中山;策略问题;无产阶级
摘要: <正> 一九二三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孙中山国民党建立统一 战线的策略方针;经过一九二四年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国共合作为标志的统一战线正 式形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采取了党内合作的组织形式:共产党员、社会主义 青年团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直接

第四章 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

第四章 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

二、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和发展 (3)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的统一战线有着重大的区别,呈现出新的 特点: (1)广泛的民族性和阶级复杂性。 (2)有政权和军队的合作。 (3)没有正式的固定组织形式和共同具体 的政治纲领。
二、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和发展 (4)
二、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和发展
1.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1)1923年6月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在保持中国共 产党独立性的条件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 民党,在此基础上形成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 (2)新三民主义的政治主张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 革命阶段政治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而 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局基础,也是以国共合 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第四节统一战线仍然是社会主义时期
的一大法宝
一、统一战线仍然是社会主义时期 的一大法宝
1.社会主义时期坚持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要坚持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这有着重要的意 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任 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把我国从落 后的农业国建成先进的工业国,因此,必 须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进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一节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
一 、 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1.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1)毛泽东说:“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 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 一战线,是不可能的。” (2)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又导 致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决定了无产阶级 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策略,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 从而争取革命的胜利。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共产党体现出了独立自主的斗争原则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共产党体现出了独立自主的斗争原则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共产党体现出了独立自主的
斗争原则
1922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会议上,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了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表明了我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1923年,面对强大的敌人,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会议上,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共同反抗北洋军阀的策略。

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其中第六条明确指出: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建立强大的群众基础。

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倡导独立自主的一个重要文献,它表明尽管当时党的人数、力量均相对弱小,但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既不依附于帝国主义列强,也不依附于国民党,在纲领上、组织上、思想上都保持着独立自主。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右派发生了变化,于是在中共四大会议上提出了要实现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说明如何才能正确实施革命统一战线策略
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也陷入低潮,并且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由此可以看出实施革命统一战线需要局势的相逼,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构成统一战线。

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实施革命统一战线时还面临两大问题,即国共合作为什么要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为什么同时又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
关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它的必要性在三个方面。

首先应该看到,那时候的国民党不是一个阶级的组织。

它的前身同盟会曾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士绅结成的反清革命联盟。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成份更复杂了。

这样,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以后,就容易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国民党也就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其次应该看以,当时国民党在群众中有相当的影响。

它在许多地区有合法地位。

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就能够在自己不能公开活动的地区,打着国民党的旗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参加民主革命,扩大革命影响。

最后还应该看到,共产党员只有加入国民党,才能从内部来影响国民党的政策,真正“改组国民党成为左翼的政党”。

关于保持共产党独立性的问题。

首先,这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政党同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暂时的革命联盟,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掌握的策略问题;而保持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则是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坚持的原则问题。

这就是说,国共合作,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完全必要的。

但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之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还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继续奋斗。

所以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是完全有必要的。

其次,国共合作,共产党只有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保持独立性,才能保证自己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才能保证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
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有主管和客观两方面:客观上,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和联合绞杀;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主观上,①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②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国民党右派妥协退让,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带给我们在实施革命统一战线时的经验教训是:
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在实施革命统一时必须重视武装斗争,建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