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6个微专题1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5.三峡工程运营前,鄱阳湖区的泥 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 A.侵蚀为主阳湖的水域 面积与湖底高程的变化分别是() A.增大升高 B.增大下降 C.减小升高 D.减小下降
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山区,因热力作用,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 响,下图是“水库蓄水后库区各月降水差值(指该月降水量与水库蓄水前该月多年平 均降水量的差值)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原因叙述正确的 是 A. 降水增多——水库降温慢,加强空气对流 B. 降水增多——水库增温快,加强空气对流 C. 降水减少——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 D. 降水减少——水库降温快,减弱空气对流 2.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有 ①年降水量减少 ②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③气温年较差变小 ④气温日较差变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供水、养殖、发电等效益
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调节 径流的季节的变化、航运,下游植被面积扩大、河道发生 冲刷,河床变深变宽,河床粒径变粗(河床抵抗侵蚀能力增 强)、通洪能力不断增加等
归纳
水库不 利的影 响
对上游 地区的 影响
对本地 区的影 响
对下游 地区的 影响
流速减缓,泥沙淤积、污染加重 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 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 传染性疾病蔓延
水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其中超过70%来自拉丁美洲。十几年来,亚马孙河流域 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在亚马孙河的安第斯山脉支流上已经有48座装机量超过2兆瓦 的水电站,未来的20年里还计划修建150座。在亚马孙平原地区,建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 水坝,产生足够大的落差,如乌阿图玛河的巴尔比那水电站和托坎廷斯河的图库鲁伊大 型水电站。图1示意亚马孙河流域水电站分布,图2示意亚马孙河流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 (2)分析亚马孙河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内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高考地理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三轮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点】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问题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需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习题】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植被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2.该示意图体现了()A.区域差异性B.区域整体性C.区域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河南省西南部某山村因山韭菜经济效益高,农民在山上大肆开垦坡地种植山韭菜,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

下图为该村山韭菜种植与生态问题关系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村因过度种植山韭菜,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坡地土壤肥力下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区域性C.稳定性D.差异性4.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地表的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

我国西藏、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流石滩地貌。

下图为我国某地流石滩景观。

据此回答5~6题。

5.判断流石滩地表岩石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沉积B.冰川侵蚀C.物理风化D.风力侵蚀6.流石滩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日温差大,风力强B.云雾缭绕,光照弱C.地势陡峭,多砾石D.植被稀少,多冻土下图是青藏高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新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第14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新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第14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14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综合思维)2.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

(地理实践力)3.结合黄土高原案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树立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地协调的发展观。

(人地协调观)1.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某地理环境要素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查频度低,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

2.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多为综合题。

[教材整体感知][再现基础知识]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读图,回答问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

(3)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D。

(4)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如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5)黄河含沙量大,主要是因为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

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的关系(1)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的“一发”是指植被。

(2)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①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增大。

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气候: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灾害性天气增多。

④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4张PPT)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4张PPT)
本节内容结束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量最少
解析 长白山纬度较高, 冻害一般发生在冬季。 西北坡冻害高发是因 为处在冬季风的迎风 坡,风力较大。故选D。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15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考法一 以全球气候变化为背景考查整体性的表现
1.(2016·课标Ⅱ,6~8)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 东北长白山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 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 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1)~(3)题。
本节内容结束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解析 由于全球变暖, 长白山雪期推后且缩 短,植被缺少积雪覆 盖,致使冻害加重。 故选C。
水文 河流欠发育
5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本节内容结束
6
➢2.高本分节:内容技结束法点拨
7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典题感悟
(2018·开封一模)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解析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
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解析 该题用排除法解 答,大气温度随海拔 升高而降低;山地不 同海拔降水量也有所 不同,温度和降水又 同时影响山地植被, 只有积雪厚度与海拔 基本无关。故选C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14
12
➢3.高本考节:内容命结束题调研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0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点剖析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0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点剖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点剖析主标题: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副标题: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考点剖析关键词: 地理要素构成、整体性表现、整体性运用难度:3重要程度: 2内容:考点剖析《地理课程标准》有二条关于地理环境整体的标准, 一是“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二是“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中涉及该两条标准的试题一般为几大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的内容, 另外就是运用地理整体性原理, 分析或解释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及其影响。

该考点的命题以选择题为主, 近两年单独专门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命题较少。

学习本知识点, 重在理解与迁移运用下列要点:一、地理要素的构成: 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生物二、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1.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地理要素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途径(岩石循环)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1)生产功能(指共同合成有机物的功能)依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平衡功能(通过相互作用、使各要素自身的性质保持稳定的功能)例如: 大气中CO2.O2.N2的含量长期保持稳定大气本身不具备这一能力→主要依靠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地理环境能自动消除部分新增的CO2, 而吸收CO2主要靠光合作用。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演化的过程(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变化过程中形成的。

4.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 会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 进而影响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 甚至影响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以植被破坏为例)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运用材料一: 图甲为我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C湖中的湟鱼是我国唯一高寒咸水洄游性鱼类, 每年春夏之交, 湟鱼开始在环湖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集结, 然后成群地逆流而上产卵。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共44分)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

读图完成1题。

1.按图中字母顺序将①地表侵蚀、②地表起伏大、③水土流失、④植被条件差填入,其顺序是A.③④②①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 D.②④①③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

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左图)年和2012年(右图)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2~3题。

2.近十几年来,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为A.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D.河流含沙量增加3.近十几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②水库面积增加③经济林面积增大④灌溉面积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南海诸岛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岛上的岩石主要是珊瑚、贝壳碎屑砂,质地疏松。

诸岛面积小,海拔低,鸟类多,植被有200余种。

除滨海地区外,土壤含盐量大部分较低。

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土壤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纽带。

下图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

据此完成4~5题。

4.南海诸岛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气温低,蒸发弱 B.降水多,淋溶作用强C.植物多,吸收盐分 D.距海远,海水影响小5.南海诸岛土壤中富磷,磷的最主要来源是A.鱼类死亡分解 B.植物死亡分解C.鸟粪、鸟类残体 D.珊瑚、贝壳碎屑斑点湖(49°N,120°W)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山间盆地,每年6月至9月,这里会形成诸多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浅池,这些小水坑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黄、绿、蓝等颜色,斑点湖由此得名。

下图为斑点湖景观图。

据此完成6~7题。

6.斑点湖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最有可能是A.地壳运动活跃,火山活动频繁B.夏季高温干燥,蒸发作用旺盛C.地势比较低洼,大量雨水汇集D.岩溶地貌广布,流水侵蚀强烈7.斑点湖的小水坑呈现出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主要原因是A.湖底生物品种多样叶绿素含量不同B.湖底高低起伏使湖中水体温度不同C.湖水对阳光反射和吸收作用有差异D.湖中矿物质种类多样且含量有差异明代以来,中国气候转寒,红驼悄然出现在我国内蒙古与蒙古国边境间的荒漠草原上。

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1-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1-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② 、③ 、 地理要素间进 地理要素:① ④ 、⑤ 等 行着物质与 循环、 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⑥ 能量的交换 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⑦
自我校对 ①大气 ②水 ③岩石 ④生物 ⑤土壤 ⑥水 ⑦生物
定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 生产功能 成有机物的能力 地理要素间 作用 特点:主要依赖于⑧ 相互作用产 生新功能 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 ⑨ 和⑩ 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 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核心二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内涵 一个方面。 地理环境各要素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在空间上,地理要 涵义 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在时间上,某要素变化 会使其他要素也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在统一的演化进 程中形成现在的地理环境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 素之间的协调 气候的变化、地貌的变化、岩石的形成和风化、土壤的 举例 形成和退化、水土流失等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 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
举例
1.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 (2)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 用( ) A.① C.③ B.② D.④
(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 C.⑦ B.⑥ D.⑧
)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1)河流的水文特征受气候影响明显,是体性的体现之一。 (2)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地 貌。 答案:(1)A (2)B
概 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念 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 动的过程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释区域内某种 地理现象的形成 原因
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 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 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 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
分析区域环境的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 变化过程及特点 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注重描述过程。
生物多样性提高


泥沙减少
黄河输沙量减少
壶口瀑布变清了

绿 沙尘减少
改善空气质量
(2021·全国乙卷节选)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
的田地,右图所示圩田海拔6~
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
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 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1)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
(1)分析毛乌素“沙进绿退”的自然原因。
毛乌素沙地地处我国半干旱向干旱过渡地带,降水季节变率大;距冬季风源
地近,大风天气多,风力作用强;靠近黄河,松散物多,沙源丰富。
材料二:在治理之前,毛乌素沙地的流沙向南扩张 ,越过长城,吞噬了120万亩的农田牧场。6个城镇 和412个村庄被风沙侵袭埋没。经过几十年治沙, 近年来,榆林地区西部的毛乌素沙地80%得到治理 ,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许多 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在沙地腹地, 榆林市还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榆林这座“沙漠 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今非昔比,现在的榆 林已是“塞上名城”。“中国又要干成一件前无古 人的事了,毛乌素快要被灭了,前无古人!”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
的田地,图5所示圩田海拔6~ 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 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 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衡。
PRT THREE
大气圈:通过风力、降水等影响地表形态和气候 水圈:通过水循环影响地表形态和气候同时影响生物分布 岩石圈:通过地壳运动和风化作用影响地表形态和气候 生物圈: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影响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形成原因:地球表 面由于地形、气候、 水文、生物和土壤 等自然要素的差异 导致自然地理环境 在地域上呈现出有 规律的分化
生态系统
自然地理环境整 体性强调各要素 之间的相互影响 和相互作用是一 个不可分割的整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 性的研究对于认识 自然地理环境的变 化规律、保护生态 环境、促进可持续 发展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
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相互影响共同构成自然地理环境 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得自然地理环境呈现出整体性的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强调了各要素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理环境的演变规律和预测未来变化趋势
自然地理环境各 要素之间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一 个要素的变化会 引起其他要素的
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 各个组成部分之 间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共同构成 一个平衡的生态
系统。
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表现在不 同地区之间的地 理环境特征上例 如气候、地貌、 水文、土壤、植 被等要素的差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还表现在人类 活动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上例如过度开 发、污染等行为会 对地理环境造成破 坏影响整个生态平
表现形式:水平 地域分异规律和 垂直地域分异规 律
影响因素:太阳 辐射、大气环流、 地形地貌、洋流 等
意义:指导人类 合理利用自然资 源促进可持续发 展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自然地理环境发生改变 地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循环等地质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物质循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不断循环如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循环等 能量流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流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1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1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频考点十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答题思路该类型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确定该自然地理要素的种类→分析该要素对其他要素的影响→分析该要素的形成原因2.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四大应用(2020·青岛市4月模拟)海洋研究者常采用海表温度、海平面2 m气温、海平面10 m经向风(南北向风)和海平面2 m气温积温等参数用于诊断海洋气象因子与海冰面积的关系。

下图示意2018年某时段我国某海域气象因子与海冰面积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1~2题。

1.表示该海域海冰面积变化曲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2.2月9日~10日海冰面积异常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前一日()A.海表温度上升B.海平面2 m气温积温上升C.海平面2 m气温上升D.风向由偏南风变为偏北风【答案】1.A 2.C【分析】1.首先明确这是我国某海域,时间是1月初至3月初,图中海平面10 m经向风已标出,且可以看出大多时间风速在负值区,应该是北风,寒冷干燥。

正值应为南风,比较温暖。

这段时间内,海冰面积应该是先扩大后减小,①曲线变化符合,所以选A。

②曲线一直在0 ℃附近,应该是海表温度,海水降温慢,升温也慢。

③曲线温度一直在0 ℃附近波动,且大多数时间为负值,应该是海平面2 m气温。

④曲线数值逐渐下降,应该是海平面2 m气温积温,是因为这一段时间海平面2 m气温积温基本上为负值累积。

2.2月9日~10日海冰面积异常减少,从图中可以看出,②海表温度在逐渐下降,A错;④海平面2 m气温积温也在下降,B错;③海平面2 m气温上升,C对;此时风向由偏北风变为偏南风,温暖,D错。

【拓展提升】某河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洪水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河流的水沙形势,受洪水干扰之后经历若干年的循环,某河段水沙形势逐渐恢复(如图),图中河段水沙形势循环时常无法完整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1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回扣导图
1.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和地形等,它们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主要有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形成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的基础因素是热量;导致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的基础因素是水分。

4.山地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山地雪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5.非地带性因素主要有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和洋流等。

将植物地上部分全部剪下,并将根系完整挖出,除去黏附的土壤,烘干(80℃)至恒重,称量样品烘干重量,可以分别计算地上、地下生物量。

读“新疆某地荒漠与农田地上、地下生物量比较图”,回答1~2题。

1.该地荒漠地下生物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土质疏松
B.水分充足
C.根系发达
D.植物繁茂
2.增大该地农田地下生物量的有效做法是( )
A.种植水稻
B.减少耕地
C.秸秆还田
D.植树造林
答案 1.C 2.C
解析第1题,新疆荒漠地区水分条件差,植物根系发达是为吸收满足生长需要的水分。

第2题,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利于农作物生长,根系发达,地下生物量增加。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

据图完成3~5题。

3.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4.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光照
C.热量
D.水分
5.该山脉可能位于( )
A.亚欧大陆东岸
B.澳大利亚大陆西岸
C.南美洲南部西岸
D.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
答案 3.A 4.D 5.C
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落叶林代表温带地区,山脉东侧山麓植被是荒漠,对应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4题,山脉西侧是落叶林,东侧是荒漠,体现了水分条件不同。

第5题,根据大陆西岸是落叶林确定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中只有南美洲南部西岸符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