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文言文阅读
苏州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题及答案
苏州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题及答案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隋右骁卫晟之女也。
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
性素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
太宗甚礼遇之。
常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①司晨,惟家之索。
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
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
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
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
”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侯大、吏部尚书、右仆射。
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
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
”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②。
魏徵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
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
”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
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
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
”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徵宅以赐之。
八年,从幸九成宫,染疾危惙。
将大渐③,与太宗辞诀,曰:“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注〕①牝鸡:母鸡。
②长公主:古代皇帝册封自己的姐妹为长公主。
资送:嫁妆。
③大渐:病危,处于弥留之际。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苏州市近七年来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题汇编
苏州市近七年来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题汇编一、阅读《五柳先生传》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燕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4分)A.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B.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洋洋科与造.物者游(《始得西山宴游记》)C.曾不吝情去.留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翁亭记》)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楼记》)E.忘怀得.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6.C、D(A.亲戚亲近B.往、到创造C.离开D.冷清的样子E.得到、获得,与“失”相对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9.作者以颜回自况,表现他安贫乐道的道德情操。
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鼓励考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下边的答案供参考:这两句分别说出了五柳先生读书所采用的两种态度、两种方法。
一是他的嗜好是读书,其方法便是只求懂得大概,不强求有深刻理解;二是说明他读书的最高境界,往往因能“会意”而如痴如迷,其方法当是熟读深思。
-也就是“观其大略”在先,重在博览;“务于精熟”在后,期在“会意”。
二、阔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苏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古诗文阅读理解
苏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古诗文阅读理解一、文言文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第四阶段(7—9年级)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80篇。
”在评价建议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由此可见,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及中考文言文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四个字,即读、背、译、析。
读:在朗读、默读的基础上诵读,主要强调诵读的过程,在诵读中体验、领悟和积累。
背:背诵优秀文言文,主要是必背篇目。
做到会背诵、会默写。
译:在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翻译。
翻译浅显的文言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析: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
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意进行简单的分析,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这些要求体现在中考试题上,涉及的具体内容和考点设置主要是:对有关文言实词的理解或辨析;对常见文言虚词的词义及作用的理解或辨析;对文言文语段中重要的语句,特别是对主旨句、名言警句的背诵、理解及赏析;对文言文特殊的语言现象的理解或解释;对文言文诵读节奏的划分与把握;对文言文语段、篇章的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对文言文语段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与文言文语段相关的成语或名句的默写;与语段相关联的其他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
文言文阅读考查材料主要以选段或短文形式出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型以主观试题为主,兼顾客观型试题。
客观型试题主要是默写题、选择题、注音和词语解释题型,主观型题主要是翻译题、简答题等。
由此可见,文言文阅读基本题型呈现五种形式,即①选择题;②解释题;③填空题;④简答题;⑤翻译题。
(一)文言实词(联系语境,解释词义)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辨析通假字通假现象主要有两类:①以同音字借代本字。
如“反”通“返”。
②形似字通用。
如“说”通“悦”。
70个,平时多读,记牢会用,中考才会迎刃而解。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文言文阅读
阅读《曹刿论战》中的几段文字,完成6—10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A.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C.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D.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E. 遂逐齐师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7.下列四句中哪一句省略部分补充是错误的?A. 肉食者谋之,(你——指曹刿)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
可以(之——指“小大之狱”)一战。
C.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指“衣食所安”)分人。
D. 一鼓作气,再(鼓——指“击鼓”)而衰,三(鼓)而竭。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中“肉食者”指什么人?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10. 本文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体现了取信于民的思想,下面两句话也关注到了民意。
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三文言文阅读之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专题三文言文阅读之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学习目标】1 . 明确中考文言文阅读的相关考点。
2 . 提炼归纳文言文释词译句的方法。
3 . 掌握并能运用所讲方法给文言文释词译句。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崇明老人记[清]陆陇其崇明具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
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①子以自给,四子尽为富家奴。
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伯仲叔季②,列肆.五间:每户一铺,另辟一间,为出入之所。
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
始拟.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日:“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太疏。
”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
媳又日:“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
”乃.以一餐为率③,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蚤餐季,周而复始。
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
分伯仲坐定,以次..称觞④献寿。
率⑤以为常。
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
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
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
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对弈,或樗蒲⑥。
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嘱其家佯输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
老人胜,辄踊跃归。
亦率以为常。
盖数十年无异云。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注】①鬻(yù):卖。
②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
③率(lǜ):文中指频次。
④称觞(shāng):举杯。
⑤率(shuài):大致,一般。
⑥樗蒲(chū pú):古代一种游戏。
1. 解释文中第②小节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列肆.五间()曲.尽孝道()始拟.膳每月一轮()()若.一月一轮()方.得侍奉颜色..()()乃.以一餐为率()如蚤.餐伯()则明日..蚤餐季()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以次..称觞献寿()()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江苏苏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6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江苏苏州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藻[晋]祖台之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
”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长八九寸,拄杖偻步,笃老之极。
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
东方朔曰:“其名为‘藻’,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
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
俯指陛下脚者,足也。
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
”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①。
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
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
”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
帝曰:“朕暗②,无以识君。
”“东方生知之耳。
”“君可思以吴___贻之。
”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
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
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选自《祖氏志怪》,有删改) 【注】①善芥:美丽的水草。
②暗:愚昧,不聪明。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拄杖偻步偻:弯腰B.斩伐其居伐:攻打C.绛衣素带素:白色D.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顾:回头9.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____贻之”的“____”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字。
(1分)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5分)(1)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2)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11.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不超过20字。
(2分)12.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
(3分)【参考答案】8.B(2分)9.宝(珍)(1分)10.(1)(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
(2分)(2)汉武帝很欣赏这颗宝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
专题04 文言文阅读(原卷版)-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江苏专用)
【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②啖(dàn):吃。
7. 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 )是正确的。
A. 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B. 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C 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D. 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1)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2)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纵之约。
8.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毛遂自荐,本来指毛遂主动自我推荐承担出使楚国的重任,后来作为成语用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B. 从平原君赵胜出发前对毛遂不屑一顾、满怀顾虑的态度,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这一结论。
专题04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江苏省淮安市2020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千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13. 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链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①。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帝曰:“朕暗②,无以识君。”“东方生知之耳。”“君可思以吴___贻之。”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2021年江苏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2021年江苏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A.尔安.敢轻吾射安:怎么B.七岁而能涉.涉:跋涉C.日.与水居也日:日子D.以其言试之.河之:助词,的(2)下列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A.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B.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D.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3)下面对甲、乙文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A.【甲】文中卖油翁能使油从钱孔倒入但钱不湿的功夫,是凭借着反复的练习而成的,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B.【乙】文中不会游水的人只是按别人的经验介绍去游泳,没有不被水淹没的。
在原文中表达这个意思的语句是“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C.【甲】文中,“公亦以此自矜”、“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表现了陈尧咨骄傲自满的情态。
第1页共90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雹神蒲松龄王公筠仓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
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
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天师治具相款。
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
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
”公愕然改容。
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
”公问:“何处?”曰:“章丘。
”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
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
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
”又嘱:“贵客在座,文去.勿武。
”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
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
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
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
”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
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
明代万历年间进士。
②刺:名帖。
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
④负弩:充当先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怀中出.天师刺②公以.接壤关切③顾.而嘱曰④文去.勿武(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②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4)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分析】【参考译文】王老先生字筠苍,到今湖北地区做官到任后,他便想登上龙虎山拜会张天师。
一天他来到湖边,刚登上船,就见有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他驶来,叫船上的人替他通报。
2023苏州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2023苏州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
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
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
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比读《齐史》,见孙搴⑧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⑨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⑩以此补之。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注】①滑稽:能言善辩。
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
③比:近来。
④惩艾:惩治,惩戒。
⑤曩:从前。
⑥寻绎:推求探索。
⑦省:记住。
⑧孙搴:人名。
⑨勒:此处译为编辑。
⑩庶几:或许,差不多。
(1)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主人日再食子墨子起,再拜B.烨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C.久而乃和而聪明衰耗D.然负此自放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B.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②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
苏州市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苏州市中考文言文总复习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游览顺序。
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幽静。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苦凄凉。
悲哀深沉4主旨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5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1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月光(月色)2 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3 全文分几层,请用“/”划分,并写出层意全文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触。
4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5 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马说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策之不以其道策:驾驭道:方法2、执策而临之策:鞭子临:对着3、其真无马邪其:难道4、其真不知马也其:恐怕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餐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材:才能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这样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等:一样9、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出来10、故虽有名马虽:即使11、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南京)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闽有带鱼[明]谢肇淛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
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②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人之嗜好无常如此。
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版,题另加)[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
②啖(dàn):吃。
(1)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是正确的。
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2)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3)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了自己的思考。
【分析】译文:闽地有带鱼,有一丈多长,没有鱼鳞而且有腥味,是众多鱼中最贱的,献给客人上不了台面。
然而其中有人把带鱼用油煎了,味道很香。
曾经有一个监司,因为公事过了正午回来时,十分饿了,道路旁边闻着香气十分浓烈,问是什么东西,近旁侍候的人回答说是带鱼,立即命令随从去老百姓家去取已经煎好的带鱼带到自己的家里吃,十分称赞好,而且怒斥为什么不拿到市场去卖。
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人的喜好像这样变化不定,吴江顾道行先生也喜好闽地所腌的带鱼,遇到闽人就索要,而闽人轻视带鱼的味道,经常没有人答应他。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停顿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苏州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苏州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翼而飞,毛而走,呿①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②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晋中兴书》:“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谢安常欲诣纳。
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
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
俶遂陈盛馔,珍羞必具。
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取材于唐·陆羽《茶经》)链接材料: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
冲淡闲洁,韵高致静。
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取材于宋·赵佶《大观茶论》)【注】①呿(qū):张口。
②蠲(juān):驱出、祛除。
(二)酒之作,尚矣。
仪狄作酒醪①,杜康秫酒,岂以善酿得名?盖抑始于此耶。
酒味甘、辛,大热,有毒。
虽可忘忧,然能作疾,所谓腐肠烂胃、溃髓蒸筋。
而刘词《养生论》:酒所以醉人者,麴糵②之气故尔。
麴糵气消,皆化为水。
昔先王言: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
后世以酒为浆,不醉反耻,岂知百药之长,黄帝所以治疾耶!大率晋人嗜酒。
嵇、阮之徒,尤不可一日无此。
要之,酣放自肆,托于麴糵以逃世网,未必真得酒中趣尔。
古之所谓得全于酒者,正不如此。
是知狂药自有妙理,岂特浇其礌磈③者耶!大哉,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
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妇,无一可以缺此。
投闲自放、攘襟露腹,便然酣卧于江湖之上。
嗜者至于濡首败性,失理伤生,往往屏爵弃卮,终身不复知其味者,酒复何过邪?平居无事,污樽④斗酒,发狂荡之思,助江山之兴,亦未足以知麴糵之力、稻米之功。
至于流离放逐,秋声暮雨,御魑魅于烟岚,转炎荒为净土,酒之功力,其近于道耶!善乎,酒之移人也!惨舒阴阳,平治险阻,刚愎者薫然而慈仁,濡弱者感慨而激烈。
文言文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必刷题(江苏苏州)
文言文阅读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园记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
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
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
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
及庚申、辛酉间,大乱洊至①,吴下名园半为墟莽。
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
同治中,芜秽..不治。
至光绪二年,为毗陵②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
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
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其中,都..相属。
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人士女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
方伯求余文为之记。
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锡③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
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
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
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
”余叹曰: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樾,有删节)【注】①洊(jiàn)至:相继而至。
①毗(pí)陵:今江苏常州市。
①肇:开始:锡:通“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盖是.园也斯是.陋室(《陋室铭》)B.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C.嘉树荣.而佳卉茁清荣.峻茂(《三峡》)D.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公问其故.(《曹刿论战》)2.下面括号内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芜秽..不治(污浊)B.迤逦..相属(曲折连绵)C.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饮酒赋诗)D.兵燹..之余(战火焚毁破坏)3.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苏州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苏州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乙】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令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襄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③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⑤,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同“途”,路上。
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选文【乙】出自西汉________编订的史书《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201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阅读《曹刿论战》中的几段文字,完成6—10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A.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C.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D.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E. 遂逐齐师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7.下列四句中哪一句省略部分补充是错误的?A. 肉食者谋之,(你——指曹刿)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
可以(之——指“小大之狱”)一战。
C.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指“衣食所安”)分人。
D. 一鼓作气,再(鼓——指“击鼓”)而衰,三(鼓)而竭。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中“肉食者”指什么人?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10. 本文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体现了取信于民的思想,下面两句话也关注到了民意。
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6.C E7. B.8.略9. 位高禄厚的人(吃肉的大官们);写出了曹刿请见的原因,与曹刿的远谋形成对比,是全文的中心句。
10. 本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体现了取信于民的思想,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的奖赏令也体现了取信于民的思想,广开言路,取信于民,就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陈涉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反秦,顺从了人民的意愿,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意思对即可。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是哪两组? ( ▲ )( ▲ ) 俟其欣悦 无从致书以观 以俟大观人风者得焉(《捕蛇着说》)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手指不可屈伸 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故余虽愚 小人之狱,虽不能察(《曹列论战》)7.用现代汉语翻译“同舍生皆被绮绣,载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8.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9.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具体句子加以分析说明。
▲▲10.本文以记叙为主,有些地方适当加以渲染和描绘,寥寥数语,情态毕现,请你结合划线句进行具体分析.阅读《小石潭记》,完成6—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A B C D E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潭中鱼可百许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为坻,为屿,为堪,为岩为宫室之美(《鱼我所与也》)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答] ▲ 和 ▲ 7.下列说法哪一项不正确?A .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 .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 .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 .柳宗元被贬失意,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也会沉醉。
[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9.文章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你认为妙在何处?与《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的笔法有类似之处吗?[答] ▲10.假如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在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请你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
(限40字以内)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6—10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A B C D E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父母岁有裘葛之遗以衾拥覆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之论辨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E、足肤皲裂而不知言和而色夷答:▲和▲7、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8、选段主要写了作者求学的勤且艰两方面,其中“求学的艰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9、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10、宋濂因为勤奋走向了科举成功,季羡林老先生也认为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请回忆所学课文《成功》或自己的课外积累,写出两个描绘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典故或名句。
6、B、D7、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8、借书抄录之苦、求师叩问之难、求师行路之苦、衣食粗拙、生活简朴。
(四点中写出三点即可得3分)9、我的看法:(1)不可取。
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
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2)可取。
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
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
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0.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等。
阅读《与朱元思书》与《桃花源记》中的文字,完成6—10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乌相呜,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目。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 ( ▲ )( ▲ ) 窥谷忘反 屋舍俨然 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便舍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鸡犬相闻7.关于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文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B .甲文第二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C .《桃花源记》按照武陵捕鱼者无意发现桃林,意外撞入桃源,被告知不得外传,再到外人复寻无果而终的顺序行文,脉络清晰,引人入胜。
D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但作者却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亦真亦幻,隐喻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