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合站建设标准化

合集下载

拌和站建设标准化图文详解

拌和站建设标准化图文详解

拌和站建设标准化图文详解
混凝土集中拌制,对混凝土的原材料、拌和质量进行集中管理,是提高混凝土质量、消除结构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有效途径。

目录:
1 集料仓、2进料斗、3 水泥降温措施、4 拌合站环保措施
内容介绍:
各高速公路项目重视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根据各自工程规模和特点,因地制宜,合理选址,统一规划,注重环保,建成的混凝土拌和站的总体布局、场地硬化、排水系统、料仓防雨和分隔、堆料、拌和设备及环保措施等均符合“双标管理”要求,且各具特色,达到混凝土生产专业化、标准化的目的。

地势平坦且混凝土用量大合同段,混凝土拌和站建设规模大,场地开阔
山区且用地受限合同段,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因地制宜,布局合理
沥青混合料拌和站布局合理,各功能分区明确清晰
1 集料仓
根据工程需要,拌和站设置多个容量满足要求的集料仓,不同规格材料分区堆放,并在隔墙上清晰标识各种材料名称、规格、数量、质量状态等信息;集料仓均搭设防雨棚,采用水泥混凝土硬底化,设置不小于4% 的地面排水横坡,仓内排水系统完善,场地干净整洁。

根据需要设置集料仓,并设有待检集料仓
在隔墙上设置堆料线和清仓线,控制堆料高度和及时清理仓底材料
建设中的料仓防雨棚
混凝土隔墙厚度及高度达标
2 进料斗
拌和机进料斗设置封闭式防雨棚(有的进料斗防雨棚与集料仓雨棚相连),防止集料在进料斗上被雨水淋湿,保证集料含水量稳定;并在进料斗和防雨棚上设置显眼的集料规格和集料仓号,便于对应装料,防止错误装料影响混凝土质量。

根据进料斗宽度,采取收窄铲车上料斗宽度的方法使之与拌和机进料斗宽度相匹配,防止铲车上料时出现串料问题。

进料斗与料仓雨棚相连
进料斗封闭式防雨棚。

拌和站标准化

拌和站标准化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一、拌和站设计1.拌和站选址原则(1)拌和站选址应优先选择在建设项目用地界内。

需临时用地时,宜与地方待开发建设的项目相结合。

(2)拌和站宜设置在地势较平坦,具有良好施工水源的地带。

且应避开易积水和严重不良地质的地点,并远离生态敏感区。

2.拌和站设计原则(1)拌和站设计应体现节约用地、节省投资、环保节能、永临结合、合理实用的原则,应重视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等工作。

(2)拌和站设计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堆放区及运输车辆停放区等。

生活设施和办公设施应与生产区分离,尽量利用附近城镇房屋和设施。

(3)拌和站的位置和规模应根据运输和工程条件、混凝土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和高峰强度、拌和物使用时间要求(供应半径不宜大于15km),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4)拌和站设计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统筹考虑,根据地形条件提出规划设计方案。

用地应根据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堆放能力等因素确定。

设计生产能力应根据混凝土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和高峰强度确定,并考虑备用。

(5)拌和站临时用地应按“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复垦。

二、拌和站建设和管理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工程特点、地形条件等合理规划拌和站,提出可行的规划方案并绘制拌和站场地平面布置图,经监理单位审查后报项目管理机构审批。

规划方案审批后方可实施。

2.拌和站场地设施建设—1—(1)拌和站应采取围墙封闭式管理,并设置工地试验室;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存放区、运输车辆停放区、办公生活区应分区设置,并设置明显的区位标志牌。

(2)拌和站内所有生产场地、道路应采取混凝土硬化处理,硬化后地面承载力满足场内作业要求。

(3)砂石料仓应按待检区和已检区设置,料仓的大小、数量应根据砂石料级配、搅拌站生产能力合理设置,其存储能力需满足最大生产需要,且应满足连续3~5天生产的需求。

砂石料仓应设置雨棚防雨遮阳,料仓之间应砌墙体隔开,并采用水泥砂浆抹面;仓内地面应设排水坡,不得积水,仓外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宽度不小于15cm,深度不小于20cm,沟上宜用格栅网覆盖。

拌和站及场站布置标准化建设要求

拌和站及场站布置标准化建设要求

拌和站及场站布置标准化建设要求5.1 拌和站5.1.1 一般规定1一个标段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地形、施工便道及混凝土运输距离可设一个或两个(每个拌合站都必须满足标准化要求)大型拌和站2 拌和站设置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减少拌和料的运输距离;尽量远离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地带,减少对周边的干扰。

3承包人须在限期内完成拌和站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围墙、排水系统、水、电、场区内道路、场地、功能分区及拌和楼等。

蒸汽养生所用锅炉、管线、用电、消防等设施提前规划并安装预埋。

4 拌和设备拌和能力满足施工需要,保证在施工高峰期拌和料不间断供给。

同时,配备足够的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等机械设备。

5 每个标段段所有用于桥涵工程的混凝土采用具有自动计量功能的拌和设备集中拌和。

严禁使用小型拌和设备生产混凝土。

6 拌和站由项目部直接管理,不得分包、转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7 使用商品混凝土须经监理人审查、发包人批准,并明确发包人和监理人对商品混凝土的具体管理、监理措施和相关责任人。

8 拌和站所有的安装设备设置不低于C30水泥混凝土基座,保证安装设备稳定、牢固;必要时,采取桩基础或扩大基础基座,以及设风缆拉绳等防倾覆措施。

大型设备的安装提前要有规划及设计并报筹建处验收。

5.1.2 场地建设1 封闭式管理。

封闭式管理。

拌和站四周要设置砖砌围墙(24墙,高1.85m,内外砂浆抹面,刷白色涂料,写项目部驻地精神文明标语)或绿色金属隔离栅围栏(高速公路标准),设置10m宽一扇推拉栅栏铁门(门跺高2m,门高1.5m、门跺两边设置斜墙,斜墙上写标语)门跺上挂钢质白色门牌(公司简称+拌合站)效果图如下:2 合理分区。

拌和站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生活区、拌和作业区、材料区及设备停放区等。

生活区和其它分区用砖墙等隔开。

拌合场站与施工现场如果有劳务队伍,宿舍规划要与场站整体协调,劳务队用房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化建设,材质采用岩棉,平顶蓝色屋顶,宿舍及走道要干净整齐,清洗衣物有固定点晾晒;劳务队伍宿舍外用砖墙(24墙、1.85m 高、墙体涂白色涂料并写标语)与拌合场站隔开。

标准化混凝土拌合站

标准化混凝土拌合站

标准化混凝土拌合站第一节总体要求1.1 涵盖全过程混凝土拌与站的管理牵扯到物资、设备、试验、技术及作业工班等各个方面,要实现拌与站精细化、系统化管理,务必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管理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循。

拌与站管理制度应表达安全、质量、环保、材料管理、施工工艺、设备工装等各个方面,涵盖从原材料进场验收、设备管理、生产过程操纵、施工检测到混凝土运输、数据统计分析的施工全过程。

1.2 贯彻执行三大标准1技术标准:拌与站的技术条件以GB/T10171-2005《混凝土搅拌站》为基本标准。

同时公司针对标准化搅拌站要求,制定了《搅拌站技术要求》,参建单位须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技术标准。

公司鼓励施工企业根据自己的技术与管理优势,建立更高标准的先进的搅拌土拌与站。

2管理标准:公司根据铁道部下发的有关文件,以标准化管理为准绳,补充完善制定了《搅拌站信息化管理要求》与《工地拌与站验收办法》等项管理制度。

公司的规章制度是对各参建单位的统一要求,各参建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对铁道部与公司的管理制度、标准进行细化量化,形成自己的管理制度。

3作业标准:拌与站须遵守国家与铁道部公布的各类质量验收标准,严格按质量标准进行施工作业与检验操纵。

同时拌与站原材料进场验收,计量精度操纵,搅拌运输工艺,混凝土质量检验等作业程序还要满足公司制定的《混凝土与砌体工程质量操纵手册》的有关要求。

1.3 严格考核考核是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管理。

推进拌与站标准化管理务必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体系与考核制度。

要制定标准化管理考核标准,考核标准要细化、量化内部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具有可操作性。

1.4 注重落实、闭环管理1各项制度均应有清晰的落实措施,职责分明。

要切合本拌与站的实际情况,制度的内容具体,有可操作性。

2管理制度务必表达闭环管理。

每个作业环节与工艺过程、每一个违犯标准化管理问题都应留有过程操纵的完整记录,对出现的问题有整改结果,闭环销号,做到拌与站的整个管理及作业过程能够实现可追溯性。

拌合站标准化管理

拌合站标准化管理

拌合站标准化管理1. 简介拌合站是指进行混凝土、沥青等材料的拌合作业的设备。

拌合站的标准化管理对于确保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拌合站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方法。

2. 必要性2.1 提高施工质量拌合站标准化管理通过规范操作流程、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质量。

标准化管理可以确保拌合站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因操作不规范或设备故障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

2.2 降低人为失误标准化管理可以明确每个操作环节的具体要求,减少人为失误的可能性。

通过制定标准的操作规程和培训操作人员,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操作技能,从而降低因人为失误造成的问题。

2.3 提高工作效率标准化管理可以优化操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和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确保各个环节的衔接紧密,减少拌合站的闲置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 实施方法3.1 制定操作规程制定拌合站的操作规程是拌合站标准化管理的基础。

操作规程应包括设备调试、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操作规程应经过专业人员的编制和审核,并定期进行更新。

3.2 培训操作人员操作人员是拌合站正常运行的关键。

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工作素质。

培训内容包括设备操作、维护保养、安全操作等方面。

培训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3 设备维护保养拌合站设备的维护保养对于保持设备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应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严格执行。

维护保养计划包括定期检查设备、更换易损件、清洗设备等内容。

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应记录维护保养情况,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

3.4 设备监测与数据采集通过对拌合站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

可以利用传感器、监控系统等手段对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测,并将数据采集到中央管理系统中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预测设备的故障风险,采取相应的维修和保养措施。

3.5 进行质量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检查是拌合站标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拌合站标准化建设

拌合站标准化建设

拌合站标准化建设
1.AC-8沥青混合料采用0-3、3-6、6-9的筛孔,AC-13 沥青混凝土采用0-3、3-6、6-9、9-11、11-16筛孔,要求筛孔无破损现象,
2.拌和站应采取封闭式管理,材料堆放区、拌和区、作业区应分开或隔离,进出场道路设置纵横向排水沟和盲沟等排水设施,做到雨天场地不积水、不泥泞,晴天不扬尘。

3.工程所用的砂石材料必须按照配料要求,不同粒径、不同品种,分仓堆放,不得混堆或交叉堆放,粉料仓隔墙不低于 2.0m;严格按照规定对现场材料进行统一标识,标识内容应包括材料名称、产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进场日期、检验状态、进场数量、使用部位等;粗、细集料仓应搭设遮阳防雨棚等设施,混凝土拌和机输送带要设封闭装置,料仓设置防尘防雨棚,料仓之间隔板高度不小于50cm;
4.拌和站大门位置必须设置详细的现场布置图,拌和机操作房前醒目位置应悬挂混凝土配合比标识牌,包括以下内容:混凝土设计与施工配合比(含外加剂),粗细集料的实测含水率及各种材料的每盘使用量等。

5.拌和站的计量设备应通过有相应资质的计量部门标定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计量准确;
6.沥青拌和站配备计算机及打印设备,可实现逐盘打印功能,冷料仓的数量必须满足配合比需要,料仓间隔板不小于50cm,加高挡板不低于1.5m。

拌合站标准化

拌合站标准化

1号拌和站建设标准化实施方案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利万高速TJ-1标项目经理部2013年1月4日目录一、拌和站建设 (3)1、设置原则 (3)2、预制场位置、占地面积以及场区布置 (3)3、场地建设 (3)1) 场地处理 (3)2) 场地排水 (4)3)拌和站大门 (4)4)围墙 (4)5)储料仓 (4)6)拌和机、楼 (5)7)库房 (5)8)场内行车道 (5)9) 场内排水设施 (6)10) 通讯设备 (6)4、机械及设备 (6)二、安全文明施工及管理 (7)1、文明施工: (7)(1)拌和站场内标识标牌及操作规程 (7)(2)拌和站场内安全警示牌及其他标识牌 (7)2、拌和站安全生产和环保措施 (8)(1)安全生产: (8)(2)环保措施: (10)三、拌和作业管理 (10)四、其他: (11)1号拌和站建设标准化实施方案一、拌和站建设1、设置原则(1)选择交通、水电便利的位置,尽量避开居民集中地带。

(2)严禁设置在泥石流、滑坡体、洪水位下等危险区域,避开取土、弃土场、坍方、落石、危岩等地段。

(3)避开高压线路及高大树木。

与通信、天然气等地下管线保持一定距离。

(4)离集中爆破区500m以外。

2、预制场位置、占地面积以及场区布置1号混凝土拌和站建在ZK1+100线路右侧处,凉雾互通主线旁,并在此处设置一个预制梁场。

拌和站与S326省道距离130m,占地约16亩,设置1500型拌和机2台,主要供应线路起点至清江大桥利川侧混凝土(YK0+030~K3+800.00),主要包含施工项目利川西互通、凉雾互通、狮子山隧道、凹儿槽隧道、清江大桥及第一预制场(T梁322片,及82片空心板梁)。

供应长度约4km,混凝土方量约13.5万m3。

3、场地建设1) 场地处理拌和站的所有场地进行砼硬化处理,硬化厚度是不小于15cm厚的碎石或砂砾垫层,不小于10cm厚的C15砼面层,拌和站的一般行车道路硬化是不小于15cm厚的碎石或砂砾垫层,不小于15cm厚的C20砼面层;大型作业区(如路面沥青拌和站)、重车行车道路硬化,使用不小于15cm厚的碎石或砂砾垫层,不小于20cm厚的C20砼面层。

标准化建设拌和站建设

标准化建设拌和站建设

武汉新港阳逻港区三作业区一期工程建设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法(拌和站篇)武汉新港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阳逻三作业区项目建设管理部二〇一三年一月三、拌和站建设1 场地建设1.1 设置原则1.1.1 每个道路施工合同段原则上只设置一座集中拌和站。

1.1.2 拌和站建设,应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符合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要求,遵循“因地制宜,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安全可靠,规范有序,功能完备,布设合理,方便生活,满足生产”的原则。

1.1.3 每个道路施工合同段所有用于本工程的混凝土必须由集中拌和站统一供应,严禁在施工现场使用小型拌和设备生产混凝土。

1.2 选址基本要求1.2.1 选择交通、水电便利的位置,尽量避开居民集中地带。

1.2.2 严禁设置在泥石流、滑坡体、洪水位下等危险区域,避开取土、弃土场、坍方、落石、危岩等地段。

1.2.3 避开高压线路及高大树木。

与通信、天然气等地下管线保持一定距离。

1.3 硬件设施要求:1.3.1 总体要求(1) 拌和站建设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生活区、拌和作业区、材料存放区及机械设备停放区等,必须严格分开,各功能区面积满足规定要求,区内场地及主要通路应做硬化处理,排水设施完善。

(2) 拌和站内合理配备消防设施,并按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3) 拌和站必须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尽量减少对附近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1.3.2 具体要求1)面积(1)每座水泥砼拌和站场地占地面积一般不少于2000㎡。

(2)每座基层拌和站的占地面积(含备料场)不少于10000㎡。

2)场地处理(1) 拌和站的所有场地必须进行砼硬化处理,硬化厚度必须是不小于15cm厚的碎石或砂砾垫层,不小于10cm厚的C15砼面层,拌和站的一般行车道路硬化必须是不小于15cm厚的碎石或砂砾垫层,不小于10cm厚的C20砼面层;大型作业区、重车行车道路硬化,必须使用不小于15cm厚的碎石或砂砾垫层,不小于20cm厚的C20砼面层。

拌合站建设标准化

拌合站建设标准化

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化拌和站应满足集中拌和与运输的相关要求,进行合理设计,主要应考虑是否满足高峰期生产进度的要求及节能减排要求。

1.总体要求1.1 统筹规划,总体布局合理、节约用地、满足施工生产要求。

1.2环境整洁卫生、标识标牌齐全、材料堆放整齐、设备机具停放有序,符合环保要求。

1.3 拌和站产能适当,以满足施工高峰期生产进度的最大需求为原则。

1.4 砂石料等材料的储备能力应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料场供应能力、运输条件、季节影响、成本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应不低于15天的需要量(受场地条件限制的,可以酌情减少)。

2. 一般规定2.1 一个标段原则上可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地形、施工便道及混凝土运输距离可设一个或多个大(中)型拌和站,必须保证在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到达并完成浇筑,且符合混凝土浇筑的相关规定。

2.2 混凝土生产应采用集中拌和方式。

拌和站设置要有规划,有设计,有图纸,拌和站设置应遵循节约和实用的原则。

2.3 拌和站设置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减少拌和料的运输距离,做到运输便利、经济合理;尽量远离生活区、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地带,减少对周边的干扰,尽量设在生活区、居民区、学校的下风向。

2.4 施工单位应在限期内完成拌和站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围墙、排水系统、水、电、场区内道路、场地、功能分区及拌和楼等。

2.5 拌和设备拌和能力必须满足施工需要,保证在施工高峰期拌和料不间断供应。

同时,配备足够的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等机械设备。

2.6 每个标段所有用于桥涵、隧道等工程的混凝土必须采用具有自动计量功能的拌和设备集中拌和。

严禁使用小型拌和设备生产混凝土。

2.7 拌和站由项目部直接管理,不得分包、转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2.8 使用商品混凝土必须经监理单位审查、项目建设单位批准,并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商品混凝土的具体管理、监理措施和相关责任人。

2.9 拌和站所有的安装设备应设置不低于C30水泥混凝土的基座,保证安装设备稳定、牢固;必要时,采取桩基础或扩大基础基座,以及设风缆拉绳等防倾覆措施。

拌合站建设标准化

拌合站建设标准化

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化拌和站应满足集中拌和与运输的相关要求,进行合理设计,主要应考虑是否满足高峰期生产进度的要求及节能减排要求。

1.总体要求1.1 统筹规划,总体布局合理、节约用地、满足施工生产要求。

1.2环境整洁卫生、标识标牌齐全、材料堆放整齐、设备机具停放有序,符合环保要求。

1.3 拌和站产能适当,以满足施工高峰期生产进度的最大需求为原则。

1.4 砂石料等材料的储备能力应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料场供应能力、运输条件、季节影响、成本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应不低于15天的需要量(受场地条件限制的,可以酌情减少)。

2. 一般规定2.1 一个标段原则上可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地形、施工便道及混凝土运输距离可设一个或多个大(中)型拌和站,必须保证在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到达并完成浇筑,且符合混凝土浇筑的相关规定。

2.2 混凝土生产应采用集中拌和方式。

拌和站设置要有规划,有设计,有图纸,拌和站设置应遵循节约和实用的原则。

2.3 拌和站设置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减少拌和料的运输距离,做到运输便利、经济合理;尽量远离生活区、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地带,减少对周边的干扰,尽量设在生活区、居民区、学校的下风向。

2.4 施工单位应在限期内完成拌和站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围墙、排水系统、水、电、场区内道路、场地、功能分区及拌和楼等。

2.5 拌和设备拌和能力必须满足施工需要,保证在施工高峰期拌和料不间断供应。

同时,配备足够的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等机械设备。

2.6 每个标段所有用于桥涵、隧道等工程的混凝土必须采用具有自动计量功能的拌和设备集中拌和。

严禁使用小型拌和设备生产混凝土。

2.7 拌和站由项目部直接管理,不得分包、转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2.8 使用商品混凝土必须经监理单位审查、项目建设单位批准,并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商品混凝土的具体管理、监理措施和相关责任人。

2.9 拌和站所有的安装设备应设置不低于C30水泥混凝土的基座,保证安装设备稳定、牢固;必要时,采取桩基础或扩大基础基座,以及设风缆拉绳等防倾覆措施。

拌合站标准化建设.doc

拌合站标准化建设.doc

拌合站标准化建设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拌合站应采用封闭式管理,四周设围墙,入口设置彩门和值班室。

2、拌合站应合理划分拌合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运输车辆停放区、试验区、集料堆放区及生活区,内设洗车池(洗车台)、污水沉淀池和排水系统。

3、拌合站场地面积、拌合机组配置要求如下:拌合类型占地面积最低配置混凝土拌合站5000㎡1个拌和机(4个单罐不小于100水泥、掺合料罐、4个集料仓)4、场地,堆料区、加工区硬化处理、主要运输道路采用不小于20cm厚C25砼硬化,四周设排水沟,确保排水良好。

5、拌合站及罐体应成为一体,并安装缆绳和避雷设施,所有罐体应喷涂成统一颜色,并绘制高速公路项目名称及施工单位简称,两者竖向平行绘制,颜色采用白底蓝字,字体醒目。

6、原材料堆放要求:a、砂石料堆放按级配要求,不同粒径、不同品种分场存放,每区醒目位置设置材料标识牌,挡墙采用不小于30cm厚砼或者不小于60cm的浆砌片石隔墙分割,隔墙高度不小于2.5m,确保不串料。

碎石储料仓的走向宜与拌和楼冷料仓的排列平行一致,并预留一定空间方便机械上料。

b、储料场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

料仓底应高于外部地面,修筑成外顺坡(不小于3%),并在料仓口设置水沟,防止积水。

c、储料仓设置顶棚,禁止太阳直射或雨淋,顶棚采用轻型钢结构,高度应满足机械设备操作空间(一般不小于7m),并满足受力、防风、防雨、防雪要求。

d、所有拌和机的集料仓设置防雨棚、设置隔板、隔板高度1m,确保不串料。

e、集料水洗设备2套f、不小于8m³砼罐车8台7、拌合设备具体要求:a、单机生产能力不小于100m³/hb、拌合设备采用质量法自动计量,水、外加剂全部采用自全动电子称量计量,(专项条款:必须使用可自动计量且有逐盘打印功能的拌合设备,外加剂必须有单独的计量称重装置)禁止采用流量或人工计量方式,具备电脑控制及打印功能。

减水剂罐体应加设循环搅拌水泵。

c、拌合站计量设备需通过当地有权部门标定后方可使用,使用过程中应不定期进行复检,确保计量准确。

拌和站标准化建设规范

拌和站标准化建设规范

拌和站标准化建设规范1.1 拌和站建设1.1.1 每个合同段所有用于桥梁、隧道(不含初支喷射混凝土)、通道涵洞等永久工程所采用水泥混凝土必须进行集中拌和。

1.1.2 拌和站建设应参照3.8条规定。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占地面积不宜少于10000 m2。

1.1.3 拌和站场区设计应综合考虑,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堆放区及运输车辆停放区。

1.1.4 拌和站内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a)站内场地宜设置不小于15cm厚碎石或选用厚度不小于30cm的5%石灰改善土,采用不小于1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b)站内行车道的基础应碾压密实,宜设置不小于15cm 厚碎石垫层或选用厚度不小于30cm的5%石灰改善土,采用不小于15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c)大型作业区(如拌和站)、重型车辆行车便道基础应碾压密实,宜设置不小于20cm厚碎石,或选用厚度不小于40cm的5%石灰改善土,采用不小于2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

1.1.5 集料仓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砂石集料仓应按待检区和已检区设置,料仓的大小、数量应根据工程需要合理设置。

b)砂石集料仓应设置防雨棚,防雨棚下部应采用钢结构,棚顶采用彩钢瓦,四周应有围护,能遮挡雨雪,棚高不小于7.5m。

防雨棚设计须充分考虑到雨雪和强风的影响,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c)料仓之间应采用砌墙体或水泥混凝土墙体隔开,顶宽不小于30cm,高度以集料不串料为原则,但不小于180cm,墙体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墙体端部设置黄黑警示标线;仓内地面应设不小于4%的单向排水坡,不得积水;仓外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宽度不小于20cm,深度不小于20cm,沟顶宜用格栅网覆盖。

1.1.6 搅拌机料仓及配料斗上方需搭设防雨棚,配料斗棚高度以满足装载机作业为宜,防雨棚应采用钢结构,棚顶采用彩钢板。

1.1.7 原材料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散装水泥、粉煤灰应使用储存罐储存,不同厂家、品种、标号、批次应分罐保存,严禁混装。

拌合站标准化建设方案

拌合站标准化建设方案

拌合站标准化建设方案目录一. 拌合站规划方案 (2)1.1. 、粉罐和主楼基础施工 (2)1.2. 主楼安装、吊装施工 (3)二. 拌合站机械设备配置、生产能力 (5)2.1. 自动计量标准 (5)2.2. 自动计量设备技术要求 (6)三. 施工用水、电和消防布置 (6)四. 拌合站质量控制措施 (7)五. 拌合站安全文明施工 (8)5.1. 安全管理方针 (8)5.2. 安全管理目标 (8)5.3. 施工临时用电 (8)5.4.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9)一.拌合站规划方案本工程实行集中办公、混凝土集中拌合、梁片集中预制、钢筋集中加工。

拌合站采用封闭式管理,四周设置围墙,进出场设置两个大门,并悬挂安全生产标语。

大门旁边均设置门卫保安室,采用活动板房搭设。

进场大门右侧设置地磅,所有材料进场需经地磅进行过磅,过磅员进行过磅、打单并通知拌合站试验人员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测。

出场大门正对为洗车池及沉淀池,保证车辆出入行驶过程中不污染当地道路。

拌合站场内预留试验室、小型构件厂及配套生活工作区场地。

具体布置详见拌合站平面布置示意图。

1.1.、粉罐和主楼基础施工1.1.1.基础施工工艺图基础施工工艺框图1.1.2.基底开挖夯实按照设计图纸放样、定位之后,进行挖掘机辅以人工开挖后,人工夯实基底,直至基底应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摊铺砂砾垫层,进行基础浇筑。

1.1.3.制作钢筋先按照设计图纸,预制成钢筋骨架片或钢筋网片,在工地就位后进行焊接或绑扎,必要时加以焊接或增设加固钢筋,使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骨架的焊接拼装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吊装、安装稳定后,对已安装好的钢筋及预埋件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砼。

1.1.4.模板制作、安装采用整体钢模,内衬竹胶板,以保证表面的平顺、光滑度,浇筑砼之前,模板先涂脱模剂,考虑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

侧模可在模板外支撑固定。

安装完毕后,保持位置正确,浇筑时发现模板有超出允许偏差时,及时纠正。

水稳拌合站标准化设计说明

水稳拌合站标准化设计说明

水稳拌合站标准化设计说明一、场地布局水稳拌合站标准化设计的场地布局应考虑以下因素:1、位置:应选择在施工场地附近,便于原材料的运输和成品的输出。

2、面积:应根据生产规模和设备数量确定,一般包括拌合区、堆放区、材料计量区、水池、设备维修区等。

3、交通:场地应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方便人员和物资的进出。

4、安全:场地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划定安全通道,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二、设备选择水稳拌合站的设备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1、可靠性:应选择品质可靠、性能稳定的设备,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2、适应性:应根据工程需求和场地条件选择设备,确保设备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3、节能环保:应选择节能环保的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维修方便:应选择维护保养方便、易损件易于更换的设备,降低维修成本和停机时间。

三、工艺流程水稳拌合站的工艺流程应考虑以下因素:1、材料计量:应采用准确的计量设备,确保原材料的配比准确。

2、搅拌:应采用高效的搅拌设备,确保混凝土混合均匀,无离析现象。

3、出料:应采用自动化出料设备,确保成品混凝土的质量和产量。

4、检验:应对成品混凝土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5、储存:应对剩余混凝土进行合理储存,避免质量损失和浪费。

四、质量控制水稳拌合站的质量控制应考虑以下因素:1、原材料质量:应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生产过程控制:应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稳定。

3、成品检验:应对成品混凝土进行多方面的检验,包括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等指标,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4、不合格品处理:应对不合格的混凝土进行及时处理,避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五、安全保障水稳拌合站的安全保障应考虑以下因素:1、安全警示标志:应在场地设置明确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事项。

2、安全培训:应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安全防护措施:应对设备进行安全防护,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标准化拌合站建设及管理手册

标准化拌合站建设及管理手册

第一章编制目的、原则《改》为进一步规范在建项目混凝土拌合站管理,保证项目工程用混凝土拌和站生产质量,根据《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高速铁路工程质量检测与试验实施细则》《GBT14902-2012预制混凝土》推进我公司混凝土拌合站建设和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混凝土拌合站建设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设备保养及时、规范操作,原材料控制严格、计量严谨,编制本手册.第二章人员配备和岗位职责拌合站人员配置一般为:站长1人(铁路项目拌合站站长必须取得铁路拌合站负责人资格证书),调度1-2人(兼职安全员),操作手最低2人(根据工程量增加),并必须保障每台拌和机有1名操作手是正式职工,材料员2人(拌合站材料员1人,保障部材料员1人),管理员兼职统计员、资料员1人,民工,根据实际情况2—4人。

1.拌合站站长岗位职责:(1)安排拌合站人员日常工作,做好定岗定员,执行岗位责任制,确保拌合站工作正常有序进行;(2)根据工程需要负责拌合站与施工现场的施工协调,向施工现场及时供应合格的混凝土;(3)随时掌握施工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拌合站施工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拌合站日常管理问题;(4)组织相关人员做好拌合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根据施工计划和拌合设备使用情况科学合理的储备相关备件;(5)每周及月末做好拌合站的工作量统计和各项材料盘点工作,做好拌合站生产的节超分析,并及时将结果上报管理中心、项目部各相关部室和项目经理;(6)每月末了解管段内下月混凝土计划施工量,与保障部、试验室协调合作,做好各项原材料的储备工作,保障混凝土的连续供应;(7)监督协调各相关人员做好拌合站日常工作,保持站内环境卫生整洁;(8)做好拌合站内职工安全、廉洁及有关施工生产的思想教育工作,保持站内职工的良好精神面貌;(9)经常参与物资收料工作,参与材料盘点工作,分析其中可能存在或发生的各种情况,做好拌合站收料环节的管控工作,进而达到控制好拌合站的材料亏损;(10)做好食堂监督管理工作,安排好拌合站人员的日常生活;(11)做好拌合站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坚持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

强化细节管理,打造标准化拌合站

强化细节管理,打造标准化拌合站

强化细节管理,打造标准化拌合站成都至绵阳、乐山客运专线CMLZQ-1标段三号拌合站位于正线D3K+400左侧50米,占地面积20亩。

拌合站主要为涪江三号双线特大桥、天林村大桥、白虎咀特大桥、涪江四号特大桥以及DK19+387.979~DK32+727.257管段内所有小型结构物混凝土供应,计划生产混凝土24万立方米,工程量巨大。

在充分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更加注重对拌合站的细节管理,充分发挥试验室、拌合站管理人员的主官能动性,打造拌合站的标准化,使得三号拌合站在业主单位、监理单位以及项目部组织的历次检查和评比过程中始终走在前列。

细节着手,确保拌合站产品质量有据可循一、原材料原材料从进场、储存、使用各个环节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其质量必须严格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规范。

1、原材料的进场:拌合站安排有专门材料收管员,按照规定批次,材料收管员在原材料到达后验收质量证明材料,拒收质量证明材料缺失的原材料,必须保证每一批进场材料质保单、合格证齐全,且质保单所列各项检验指标必须符合铁路客运专线用料标准。

2009年8月26日,铁道部颁发铁建设2009第152号文件《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混凝土分项工程原材料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对此我们对材料收管员进行了严格的岗位培训,使其完全掌握了最新的各种原材料的检验标准和规定值范围。

对于进场砂石料等容易从表面上分辨质量的原材,目测含泥量明显超标、粒径不符合质保书所示范围等原材直接令其原车返回厂家。

原材料到达后首先应经地磅房称量,确保进场材料足量。

这期间我们发现进场的砂石料到达后,目测合格,但含水率相当大,这样的原料如果直接接收的后果是若经堆放后使用,水分散失,可使用的方量远小于进场计价方量;若马上使用,则严重影响混凝土的用水量控制,导致出机混凝土各盘料的匀致性相去甚远,使得出机混凝土质量差。

对此,我们对于发现到达后仍明显从用车后部流水的砂石料,令其静待水分无明显流失后再进行接收。

水稳拌合站标准化建设

水稳拌合站标准化建设

水稳拌合站标准化建设水稳拌合站是指采用水稳拌合料进行生产的设备,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路面、机场、大型停车场等工程中。

水稳拌合站的标准化建设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水稳拌合站标准化建设是当前水稳拌合料生产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一、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1. 产品质量保障。

水稳拌合站标准化建设可以通过规范化的生产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提高工程质量。

2. 生产效率提升。

标准化建设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竞争力。

3. 能源消耗降低。

标准化建设可以通过优化设备结构、改进工艺流程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 环境保护。

标准化建设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符合环保要求,推动绿色生产。

二、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 设备选型与布局。

根据生产规模和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水稳拌合站设备,并合理布局,确保生产流程顺畅、设备利用率高。

2. 工艺流程优化。

通过对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保证产品质量。

3.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材料检测、生产过程监控、成品检验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4. 环保设施建设。

加强对废水、废气的处理,建立健全的环保设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安全生产管理。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确保生产安全。

三、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1. 制定标准化建设方案。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水稳拌合站标准化建设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

2. 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

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规范生产流程,提高产品合格率。

4. 加强环保设施建设。

加强对废水、废气的处理设施建设,确保生产过程环保达标。

拌合站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

拌合站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

拌合站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响应济青高速铁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方建指)《工地混凝土拌合站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深入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混凝土拌和站管理,推进项目部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和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实施细则。

采用委托生产混凝土方式的拌和站,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二章领导小组和基本规定第二条领导小组项目部应成立拌合站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拌合站标准化管理的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常务副经理、总工程师、副经理组员:安全环保部、质量管理部、工程技术部、物资设备部、中心试验室等。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心试验室,部长任办公室主任,协助领导小组做好标准化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三条拌和站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由公司所属上海伍铁混凝土公司组织实施。

第四条拌和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站长对混凝土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负直接责任。

第五条拌和站建成后须经地方建指验收合格,方准投入正式生产。

第六条项目部根据地方建指《实施细则》和公司相关管理制度,制定项目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办法或编制标准化管理手册,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确定信息化管理流程。

须制定以下基本的规章制度:1、管理机构图;2、工作程序、工艺流程与质量管理制度;3、岗位责任制;4、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保养维修及管理制度;5、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及管理制度;6、搅拌站安全、卫生、环保管理制度;7、文档资料管理制度;8、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9、混凝土生产、运输和调度管理制度;10、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11、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七条拌和站须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接入铁路建设信息管理平台。

第八条拌和站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等技术文件应配备齐全。

第三章建站及人员机械配备第九条拌和站前期规划(一)拌和站选址原则拌和站选址和建设须符合国家环水保相关规定,避开易发地质灾害、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水害及其它灾害位置,方便生产和运输。

拌合站建设标准化管理

拌合站建设标准化管理

拌合站建设标准化管理1. 常见问题及其原因在拌合站建设中,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1 建设设备不合格,影响工程质量建设拌合站需要使用许多设备,如搅拌机、仪表、输送设备等等,如果这些设备的质量不达标,势必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原因:拌合站建设单位在设备选择时没有充分考虑设备质量问题,而是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1.2 施工人员管理不严格,操作不规范建设拌合站需要进行不少施工工作,施工人员在操作设备时如果不符合规范,也会影响工程质量。

原因:拌合站建设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不足,管理不到位。

1.3 设备设施使用寿命不长建设拌合站需要使用的设备和设施,在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出现老化、磨损等状况,导致工程质量下降。

原因:拌合站建设单位在选择设备和设施时没有考虑其使用寿命问题,选择低质量的设备和设施。

2. 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针对以上常见问题,拌合站建设单位可以采取标准化管理,以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

2.1 提高工程质量建设拌合站过程中,标准化管理能够规范施工操作、控制质量,提高工程质量。

2.2 保障工程安全标准化管理能够规范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措施,保障工程安全。

2.3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标准化管理能够减少不合格品率,降低损失,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 拌合站建设标准化管理的方式为了实现拌合站建设标准化管理,需要采取以下方式:3.1 设备、设施标准化1.选择高质量设备和设施2.设计规范化,确保设备的合理布局和操作方便性3.单位周期性地对设备进行保养、检修3.2 施工人员标准化1.进行职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2.严格管理,加强监督3.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更新施工指导书3.3 环境标准化1.确保生产场地整洁、有序2.采用环保材料、清洁方法,降低环境影响程度3.根据环境保护法规进行环保排放,避免环境污染4. 结语采用标准化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拌合站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质量、安全性,同时也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拌合站建设单位应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标准化管理,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推动拌合站建设规范化、标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化拌和站应满足集中拌和与运输的相关要求,进行合理设计,主要应考虑是否满足高峰期生产进度的要求及节能减排要求。

1.总体要求1.1 统筹规划,总体布局合理、节约用地、满足施工生产要求。

1.2环境整洁卫生、标识标牌齐全、材料堆放整齐、设备机具停放有序,符合环保要求。

1.3 拌和站产能适当,以满足施工高峰期生产进度的最大需求为原则。

1.4 砂石料等材料的储备能力应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料场供应能力、运输条件、季节影响、成本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应不低于15天的需要量(受场地条件限制的,可以酌情减少)。

2. 一般规定2.1 一个标段原则上可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地形、施工便道及混凝土运输距离可设一个或多个大(中)型拌和站,必须保证在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到达并完成浇筑,且符合混凝土浇筑的相关规定。

2.2 混凝土生产应采用集中拌和方式。

拌和站设置要有规划,有设计,有图纸,拌和站设置应遵循节约和实用的原则。

2.3 拌和站设置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减少拌和料的运输距离,做到运输便利、经济合理;尽量远离生活区、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地带,减少对周边的干扰,尽量设在生活区、居民区、学校的下风向。

2.4 施工单位应在限期内完成拌和站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围墙、排水系统、水、电、场区内道路、场地、功能分区及拌和楼等。

2.5 拌和设备拌和能力必须满足施工需要,保证在施工高峰期拌和料不间断供应。

同时,配备足够的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等机械设备。

2.6 每个标段所有用于桥涵、隧道等工程的混凝土必须采用具有自动计量功能的拌和设备集中拌和。

严禁使用小型拌和设备生产混凝土。

2.7 拌和站由项目部直接管理,不得分包、转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2.8 使用商品混凝土必须经监理单位审查、项目建设单位批准,并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商品混凝土的具体管理、监理措施和相关责任人。

2.9 拌和站所有的安装设备应设置不低于C30水泥混凝土的基座,保证安装设备稳定、牢固;必要时,采取桩基础或扩大基础基座,以及设风缆拉绳等防倾覆措施。

2.10 对于个别隧道洞口因地形条件限制,无法设置大型拌和站的工点,其设置的拌和设备必须配置自动计量系统,并按要求由项目部统一直接管理。

3. 拌和站的选址拌和站的选址应综合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1)根据各工区混凝土供应数量,拌和站尽量选在接近最佳经济合理运距的位置。

(2)拌和站选址应便于材料进场,靠近公路或码头。

(3)水、电接入方便,通信畅通。

(4)土地使用成本相对较低。

(5)确保安全①不受洪水和泥石流威胁,避开坍方、落石、滑坡、危岩等地段。

②避开居民集中的地区。

③避开高压线路及高大树木与通讯线路、光缆保持一定的距离。

④避开集中爆破区(离集中爆破区500m以外)。

⑤施工干扰小,利于环保及污染处理。

4. 拌和站的临时设施4.1 拌和站临时设施一般包含原材料存放区,砂、石筛分和清洗区(视要求),混凝土搅拌区,设备停放区,办公生活区,以及供电系统(变压器、发电机房,配电室),供水系统(蓄水池,水井、泵房或输水管线),场内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场内道路等。

如有冬季施工要求,还包含锅炉房,原材料保温和加热系统等。

如果环境多雨,或业主有明确要求,集料存放应设置必要的防雨设施。

4.2 拌和站场地应进行合理的硬化和绿化,道路及场地硬化要有设计,并进行经济比较,确定其结构形式、面积。

5. 场地建设5.1 拌和站场地规划混凝土拌和站在施工前必须认真编制《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实施。

为满足拌和站生产需要,拌和站内部需要设置三个区: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

生产区主要包括储料区、拌和站作业区、排水系统、地磅、车辆停放区和辅助设施;办公区主要包括办公室、工地试验室、值班室和治安巡逻保卫室;生活区主要包括职工食堂、宿舍、浴室等。

具体按以下要求划分和配置:(1)生产区拌和站所有场地应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硬化承载力满足场内作业要求。

场地硬化必须满足排水要求,不留积水(可选择中间高,四周低)的要求,面层排水坡度不小于1.5%,场地四周设置砖砌排水沟,排水沟底面采用M7.5水泥砂浆抹面。

①储料区:料场划分为3个碎石堆放区和1个中粗砂堆放区,每个碎石堆放区可堆放450m³以上的材料。

另外,可根据需要考虑设置1个筛砂区和洗石区。

②混凝土拌和区:为确保施工质量,加强过程控制,进一步规范拌和站的建设,防止拌制过程中误操作影响配合比数据,实现已存数据不可更改,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实现混凝土质量的可追溯性,依据对搅拌机硬件及软件系统和两界面及两级加密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拌和机,拌和站设计生产能力必须满足施工现场生产能力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实施性施组”的要求,每个站至少配备2台拌和机,8个100t储料罐(其中包括4个水泥罐,2个粉煤灰罐,2个矿粉罐)。

(每台拌和机至少有3个水泥罐、4个集料仓)③场内排水系统场地硬化应按照分区设置排水横坡,场地做成四周低,中间高,混凝土主干道路面两侧设置排水边沟,场地内合理设置矩形盖板排水沟(30cm ×40cm),沟底用砂浆抹面, 并设不小于1.5%的排水纵坡,场外排水沿围墙四周设置和既有水沟相连,确保场内排水系统完善、通畅。

站区内要做到雨天不积水、不泥泞,晴天不扬尘。

④地磅:满足地材运输车辆最大自重和载重的能力要求。

⑤运输车辆停放区:指定区域,画线分区域编号停车存放。

拌和站内的混凝土运输车等运输车辆,每天作业完毕后,及时将其清洁后停放在固定停车位内。

在车门及车体上喷涂中交标识(例如“”),并统一编号。

⑥三级沉淀池:将三级沉淀池纳入场区规划,与拌和站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严禁将场内产生的废水直接排放。

三级沉淀池由三个5m×3m×2m 方形水池连环组合而成,水池的开口由高至低递减,依次递减0.3m,即为“三级沉淀”。

设置的沉淀池,四周用防护栏围护。

防护栏应由上、中、下三道横杆和栏杆立柱组成,上横杆离地面高度为1.2m,下横杆离地面高度为0.3m,横杆每隔2m加设到地面的栏杆立柱1根,2米之间范围内每隔20cm加设一道连接上下横杆的短立杆。

所有横杆及栏杆立柱均采用Φ48 mm×(2.75~3.5)mm的钢管,以钢管扣件固定;以其他型钢(角钢、槽钢等)作防护栏杆杆件时,应选用强度相当的规格,以电焊固定。

钢管表面涂刷红白相间的反光漆或黏贴红白相间的反光膜,红白色间隔尺寸为20~30cm。

并挂设明示-11、警告-12标志。

三级沉淀池临边防护示意图:⑦辅助设施:包括电力供应、便道、拌和站用水、大门等。

(2)办公区①站长室②工地试验室③物资设备室④机械调度室:统一调配协调拌和站机械的使用,合理配置机械,有效管理机械设备。

⑤治安保卫巡逻室:供保卫人员办公,轮岗休息使用。

(3)生活区配置相应的后勤保障措施:职工食堂、宿舍、浴室等相关生活方面的保障后盾。

5.2 封闭管理拌和站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集中布置,须采用封闭式管理,四周设置围墙。

根据整体规划绘制详细的现场布置图,并将各划分区域标识清楚。

出入口设置牢固美观、开启方便的大门,并在大门一侧设置场地铭牌,在大门处设置门卫值班室。

拌和站四周要设置砖砌(或彩钢板)封闭式围墙等,应设置10m宽铁艺或自动伸缩大门。

围墙高度为1.85m,砖砌基础高30cm,墩垛采用砖砌,截面24×24cm,墩垛高2.0m,墩垛每5米一道。

拌和站大门力求简洁大方,采用自动伸缩门,门口设置警卫室及专职门卫,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

下图为围墙和大门的大样图。

围墙及伸缩大门示意图5.3 场地硬化(1)拌和站场地。

用不小于10cm厚的级配碎石(或天然砂砾、山皮土等)基层,不小于1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硬化处理。

根据场区地质条件,可适当调整基层厚度;对于在沿海或软基地区等地质条件差的拌和站场区,应加强地基处理,确保不沉陷。

(2)场地内行车道。

路宽不小于6m,用不小于2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硬化处理,基础不好的道路应增设碎石掺石屑垫层。

进出拌和站50米范围内的施工便道用不小于2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硬化处理;进站口处配备轮胎冲洗设备及冲洗平台。

5.4 场地面积。

一般应满足:水泥混凝土拌和站不小于10000m2;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场地面积不小于30000m2;路面用基层、底基层等混合料拌和站场地不小于35000m2。

拌和站建设规模可根据承揽的工程量适当调整。

山区内拌和站场地面积可适当调整。

拌和站建设标准5.5 拌和设备(1)混凝土拌和应采用强制式拌合机,单机生产能力不宜低于90m3/h。

拌和设备采用质量法自动计量,水、外掺剂计量必须采用全自动电子称量法计量,禁止采用流量或人工计量方式,保证工作的连续性、自动性。

拌和设备具有电脑控制、自动记录和打印功能。

减水剂罐体须加设循环搅拌水泵。

(2)拌和站计量设备应通过当地有权部门标定,并经项目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过程中应不定期进行复检,确保计量准确。

(3)拌和设备控制室应安装1台分体式空调,以保证各部电气元件正常工作。

(4)拌和设备料斗数量要满足混凝土配合比用料数量;料斗顶要安装防止超大粒径材料进入的钢筋网盖;料斗三面及顶部要搭设防雨雪轻型钢结构棚;上料铲车铲斗宽度和料斗宽度应匹配;料斗间应焊接高度不低于80cm的钢板,防止串料。

(5) 拌和站各罐体须连接成整体,安装缆风绳(每根缆风绳夹角大致在120°)和避雷设施,每个罐体应喷涂成统一颜色,并绘制高速公路项目名称和施工单位简称,两者竖向平行绘制,颜色(采用白底蓝字)、字体醒目。

搅拌主机立柱应涂刷或粘贴10cm长红白相间反光漆警示标线。

(6)拌和站应采取封闭防尘措施。

(7)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储料罐。

原则上不使用袋装水泥。

(8)拌和站设置拌和数据传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监控拌和情况。

(9)料斗内未用完的原材料应及时排放处理。

(10) 拌和机、水泥罐基础以桩基基础或扩大基础为宜,确保安全、稳固,并设专用接地网与楼体、粉料仓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计算机控制系统应设独立的接地网。

(11)拌和站与办公区及生活区或周围其他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单个水泥罐的高度,且不小于20m。

5.7 设置信号管理系统,保证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搅拌系统与控制室联系通畅。

5.8 配备发电机组备用电源,确保拌和站有可靠的电源使用。

6.料场建设6.1 一般规定(1)各种材料要合理分区,隔离墙隔离存放,并设置明显的标识牌;存放场留有足够宽度的通道,便于装运。

(2)所有进场材料存放区搭设三面及顶部封闭的轻型钢结构顶棚,顶棚高度应满足机械设备操作空间(一般不小于7米),并满足受力、防风、防雨、防雪等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