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所高中分享的新高考改革经验--(金太阳小范3.22)
新高考培训的成功案例分享
新高考培训的成功案例分享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高考模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新高考带来了诸多变化,如选科组合的多样性、考试评价方式的转变等,这对学生、家长和学校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纷纷开展新高考培训,以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应对。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几个新高考培训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_____中学_____中学是一所位于一线城市的重点中学。
在新高考改革之初,学校面临着学生选科迷茫、教师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新高考培训活动。
首先,学校邀请了教育专家为全体教师进行新高考政策解读和教学方法培训。
专家详细介绍了新高考的改革背景、考试科目设置、评价方式等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为教师们提供了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通过这次培训,教师们对新高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选科和学习规划。
其次,学校针对学生和家长开展了选科指导讲座。
讲座中,学校的心理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为学生和家长介绍了不同学科的特点、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及选科的注意事项。
同时,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在线选科测评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学科优势,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选科决策。
此外,学校还组织了多次模拟选科和志愿填报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选科意向,模拟填报高考志愿。
教师们对学生的模拟填报情况进行分析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志愿填报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为未来的高考志愿填报做好充分准备。
经过一系列的新高考培训活动,_____中学的学生在选科和学习规划方面更加科学合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新高考中,学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案例二:_____教育培训机构_____教育培训机构是一家专注于新高考培训的机构。
该机构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和家长,提供了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和服务。
对于高一新生,机构推出了新高考入门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新高考政策解读、选科指导、学科规划等。
新高考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新高考改革的经验与启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逐渐改变。
新高考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通过新高考改革,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的前瞻性和未来性。
本文将从改革的背景,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的经验与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改革的背景新高考改革的背景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以往的高考制度,主要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对其它方面的能力并未加以评估和培养。
而新高考改革则旨在让高中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智力与能力,为他们日后进入高等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机会。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1. 统一高考改为招生考试制度以往统一高考只是普通高校招生的主要途径,而新高考改革实现了高考招生考试与招生分流制度的合并。
考生可以选择多个院校并提交志愿,然后根据自己的综合成绩和志愿排名,匹配学校招生计划,从而实现了普通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评价结果和高校录取计划的一一对应。
2. 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新高考不再单纯地考试学科知识,而是将综合素质考试列入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体育、艺术、实践技能等。
这种综合素质考试体现了新高考改革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3. 以考试向学业水平评价转变新高考改革在考试形式上做了很多改变,考试的科目也有所改变。
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社会化和信息化考试管理,随着考生信息化管理的各种应用,缩短了时间,降低了成本。
在考试结果上,通过综合考试考察多方面能力,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真正水平。
三、改革的经验与启示1. 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新高考的改革早在2005年就已经启动,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试点和调研,才在2014年正式实施。
这表明,高考改革需要长达数年的时间进行考虑、设计、策划和讨论,便于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为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尊重高校的需求新高考改革给高校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制定招生政策。
这种转变让高校越来越享受到了“皆大欢喜”的效果。
3. 建立科学化的考试评价体系新高考改革更加注重发掘考生的综合素质和才华,通过建立科学化的考试评价体系,使考生可以在多方面获得机会。
6所高中分享的新高考改革经验-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考改”倒逼“课改”对于学校,我们一直有比较明确的定位,即“办一所不一样的学校”。
2012年,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探索和实践找到了逻辑原点和发展方向——“为什么做”和“向哪里走”。
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制度改革,又倒逼学校加快“课改”。
根据安排,高一年级同时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体育、艺术、生涯以及各类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
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生涯课程要求所有学生必选之外,高一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这7门课程里选择其中5门进行学习,另外再从学校提供的职业技能类和兴趣特长类的选修课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
高一年级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这7门课程都只开设学考班,高二年级同时开设学考班和选考班。
学生到了高二都会从已选的5门课程中确定其中3门作为自己的选考科目,然后会把高一已选的5门课程中的另2门非选考科目进行学考,并结束这些课程,再根据自己的选课情况选上高一没学过的2门课程进行学考班学习,已选的3门选考课程进行选考班学习。
我们认为,本次课改必然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所以学校用了很长的时间来讨论课改所涉及的边界,哪些先动,哪些后动。
最终,学校确定课程体系设计突出个性化和开放性,教育教学以选课走班的形态展开、必修选修彼此交融嵌合;以学科教室为基本场地,场地管理与建设从年级过渡到学科;教材课辅体现高度校本化;学生管理突出导师辅导下的自主管理模式;学生评价借助于网络办公平台,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促进作用,降低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教师评价采用档案袋管理,强调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等。
2014年进校的高中生是本次课改的首批受益者,他们的自我管控和学习能力得到加强,自我规划能力得以提高。
虽然高中学习依旧紧张,但学自身感兴趣的,疲劳度却大为降低。
另外,以往家长只关注孩子考试考多少名,考多少分,而现在,更多的家长把对孩子单纯分数的关心,转移到孩子以后的发展方向、孩子自身的兴趣等方面。
总结、发言稿-新高考制度改革学习心得
新高考制度改革学习心得2017年5月22日—26日,在市教育局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50人到高考制度改革试点的浙江省(7选3有35种组合)和上海市(6选3有20种组合)进行参观学习,先后到杭州师大附中、杭州高级中学、上海师大、复旦附中、上海格致中学等,听取了相关人员对新高考制度改革的解读、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报告,并参观了学校的校容校貌。
按照局领导的指示,现将学习后的一点认识跟大家做一个汇报。
一、新高考制度改革的利弊在新的高考制度下,学生的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即“两依据”指依据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高考成绩和三门选考科目的考试成绩,依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
新的制度打破了“一考定终身”弊端、打破了传统文科考“政史地”、理科考“物化生”的模式,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进行人生规划。
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挖掘学生的潜能,也更有利于国家对人才的公平、公正选拔和对专才的发现、培养,同时也使学校、家长、学生更加关注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促进公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改革好的一面,于学生于国家有利的一面。
浙江和上海选考科目都采用等级赋分制,容易出现错位竞争问题。
中等水平的考生如果与高水平的考生同场次竞争,排名势必靠后,所获等级分较低;但其若与低水平的考生同场次竞争,则可排名靠前,从而获得高的等级赋分。
这样对于同一届的考生来说就不公平,所以浙江会出现好学生为了防止比自己成绩差的学生拿到高等级会参加第二次的考试,这样无形中就会浪费一部分时间。
而上海学生只有一次机会相对公平一些。
无论是浙江还是上海,都会造成同一个梯队的学生等级考试的分数没有区分度,对尖子生不利。
二、关于走班制的利弊走班制教学是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新形势,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有利的一面1、新高考制度比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自身特点,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科目,甚至选择授课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获得最好的培养和发展。
新高考培训心得与经验总结
新高考培训心得与经验总结新高考改革的浪潮汹涌而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幸参加了新高考的相关培训,在这过程中收获颇丰,也有了不少深刻的感悟和经验。
新高考带来的最显著变化之一,便是选课走班制度的推行。
这一制度打破了传统的固定班级授课模式,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规划,自主选择课程组合。
在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这一制度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它不再将学生束缚在单一的课程体系中,而是鼓励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领域,挖掘自身的潜力。
然而,选课走班制度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课程的安排、师资的调配、教室的使用等都需要更加精细和灵活的规划。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到了一些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
比如,通过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学生的选课情况和教师的授课安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学校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升他们的课程开发和指导学生选课的能力。
新高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再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全面成长。
在培训中,我了解到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公正、透明的评价体系。
学校要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和操作流程,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宣传和指导,让他们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
新高考还强调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对于他们在选课和高考志愿填报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培训让我认识到学校要开设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配备专业的教师队伍。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职业体验、个别辅导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探索未来。
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让家长也能在学生的生涯规划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金太阳幸兴讲座心得体会
2023年3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金太阳教育专家幸兴教授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主题为《基于“三新”背景的课堂教学转型升级》。
幸兴教授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思考。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首先,幸兴教授强调了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他指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我们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在“三新”背景下,即新高考、新教材、新课堂,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幸兴教授介绍了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
他强调,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体验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果。
幸兴教授还分享了他在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
他强调,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教学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语言表达,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此外,幸兴教授还提倡教师要学会创新,将文化与艺术相结合,使课堂更具魅力。
在此次讲座中,我还深刻体会到了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幸兴教授指出,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通过此次讲座,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具魅力。
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
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2020年11月15日我参加了由县教育局组织的新高考改革的培训,让我从对新高考的一无所知、茫然失措,到最后的条理清晰、豁然通达使我心中感慨万分。
下面我就自己在培训学习中的体会分享一下。
这次培训会由两部分组成:上午由山东高密教科院的刘院长作报告,重点介绍了什么是新高考,新高考的模式,新高考模式下学校的管理经验和有关新高考的各种相关事宜。
下午由江西金太阳教育的焦院长作关于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考生的备考策略。
焦院长详细的介绍了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三学生的一轮、二轮、三轮复习重点和新高考备考过程中与以往的传统高考备考的差异性,以及以往在备考中曾走入的备考误区。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新高考改革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从以往对新高考换汤不换药的认识误区中走了出来,使我对新高考有了新的理解。
首先,新高考在考生能力考查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新高考比以往的高考更注重考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让考生从原来的死记硬背到现在的灵活应用,更能体现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加切合实际,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
从而为国家的选拔人才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
其次,新高考改革使得考生从高中入学就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方向,从而提早的学习学生在自己的人生规划中所需的专业知识。
相比以往的传统高考能让考生更早的制定专业学习计划,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再次,新高考改革能使考生有效的回避自己的短腿学科,减少考生在自己短腿学科所浪费的大量的精力,使考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从而使考生完成了由懂到精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高考备考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完成了从以前的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到现在的重基础、克难点的转变。
首先,在新高考备考下考生的复习应走出以前的大量做题的备考模式,让考生从基础抓起,一步一个脚印攻坚克难,吃透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
其次,走出了以前多做题、广押宝的心理。
使自己明白了靠压高考题的赌博方式是不适用于高考备考的。
金太阳新高考培训总结和反思
金太阳新高考培训总结和反思总结为期四天的培训在紧锣密鼓中即将落下帷幕,每天听报告,做笔记,收图片,看简报,赏心得……一石激起千层浪,意识的火花在不知不觉中绽放,新旧思想的碰撞,成果与问题的交互,使我的内心不再平静: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评价体系需相辅相成,教研人应及时充电,做“三新”的急先锋。
分享有三:一、且学且行,且行且改。
“三新”改革要想落地生根,需要一线教育人,教研人不仅仅是学习新政策,了解新理论,掌握新方法,更主要的是要做到外化于形,内化于心,这将是一向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需要把今天的所学认真梳理,潜心研读,对照自己工作中的结合点,选择性的加以消化、吸收、运用。
专家老师们从不同站位,不同角度,给我们传输了多方位的信息,这将会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理论支撑,会激励指引我们有方向,有目的的前行。
且学且行,且行且改,任重道远!二、研思结合,注重积累。
做研究型教研员。
通过培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研员肩上责任重大,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要思考,如: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的点对落实;单元课程与课时知识的构建结合;学科课程间的迁移整合;学段课程间的衔接过度;深度学习的思考探索;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创新等等。
这些问题在报告中专家老师们给我们做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有的是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呈现,各学科教研员还需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将所学理论予以转化,为我所用;面对新高考改革,我们要思考:科学选科、走班方案、强基计划、如何备考等等;面对新评价,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创新是对我们的新挑战,如何落实才能做到最大化的公平更需要我们去思考……诸多问题的出现,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转变观念,做研究型教研员,必须转变工作方式,做导向型教研员。
三、心怀感激,砥砺前行。
感谢给我们搭建平台的省教育厅,感谢为我们统筹策划的学前师范学院,感谢各位专家老师们的倾情教导,感恩遇见所有的陕西教研人。
加油,我们!愿我们心怀感激,砥砺前行!反思本次线上培训,时间虽短暂,但我受益颇多。
新高考备考策略与心得
新高考备考策略与心得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
而新高考模式的推行,更是带来了新的机遇与考验。
在备战新高考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策略和心得,希望能对正在备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新高考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选科的灵活性。
不再是传统的文理分科,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来选择科目组合。
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一的时候就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首先,要了解各个学科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比如物理注重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化学需要记忆大量的公式和实验现象,历史则需要较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对学科的初步了解,结合自己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可以初步确定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学科方向。
在确定选科之后,就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合理分配时间是关键。
每天要为每门学科安排足够的学习时间,不能厚此薄彼。
比如,对于数学和英语这样的主科,每天都要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和复习。
而对于选考科目,要根据学科的难度和自己的掌握程度来分配时间。
同时,要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
比如在上学路上听英语听力,课间休息时回顾一下知识点。
课堂学习是备考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紧跟老师的思路。
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所讲的内容往往是重点和考点。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让老师了解你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做好课堂笔记也非常重要,将老师讲的重点、难点和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便于课后复习。
课后的复习和练习同样不能忽视。
复习要及时,每天晚上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可以通过做习题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对于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分析原因,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建立错题本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将错题整理在一起,定期进行复习,避免再次犯错。
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新高考还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比如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经历,还能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高考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新高考改革的实践与反思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新高考改革的推行,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然而,在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实行“3+1+2”或“3+3”等选科制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科目组合。
这种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它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践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学生因为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而变得更加投入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例如,有些学生对物理和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新高考改革后,他们可以同时选择这两门科目,不再受到文理分科的限制。
这种选科的灵活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未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新高考改革也推动了高中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学校开始更加注重课程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
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他们需要根据学生的选科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然而,新高考改革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选科的自主性带来了学生选择的迷茫。
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他们对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在选科时往往会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影响,或者盲目跟风选择热门科目。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发现所选科目并不适合自己,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
其次,新高考改革对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学生的选科组合多样化,学校需要配备更多的师资和教学设备,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场地。
这对于一些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和学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再者,新高考改革后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
目前的高考录取仍然主要依据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在录取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新高考政策培训心得体会
新高考政策培训心得体会第一篇一.高考改革要求我们要在初中做好充足准备。
高考改革后,英语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三年六考,考生可以多次参加,取最高成绩。
这就意味着考生如果能在自己英语水平最高的时候(中考后)把握时机,在高一时就尽早考到最好成绩,那么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空出更多时间学习其他科目。
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极度重视英语,要从小抓起,提高孩子的英语能力。
第一次英语社会化考试,就取得最高分,为以后的学习减轻负担。
重视英语我们必须科学合理的规划我们的英语课程。
,在高一想取得英语社会化考试的最高分,需要在初中做好充足准备,力争在初中三年夯实英语基础,一举考入好的高中,并取得英语考试最高分,两全其美。
而初中时,孩子们在学校更多学的是死知识,要想做好子充足的准备,孩子们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也给了我们大北外校更多的机会,因为我们大北外校不仅仅教知识,更加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
二.高考英语依然重要,对于孩子的能力要求更高。
可以看到,高考并没有削弱英语的重要性,而是巩固的语,数,外作为三大主科的绝对地位。
在基础知识方面,新高考更侧重读语言感知能力的考察。
传统死记硬背单纯语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有在语境中学会的,带着生命力的英语知识才能带着孩子们赢得高考。
英语考试的成绩是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的综合结果,只学基础知识而忽视应试能力的培养,孩子很难吧所学的知识在考场尚100%发挥出来,而一味迷恋解题技巧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学校,则会让孩子的成绩缺乏后劲。
只有系统学校基础知识,科学培养应试能力,不回避真正的问题,不放弃必要的努力,才能让孩子稳定提分。
总的来说,高考改革,对我们英语培训学校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契机。
高考改革英语变得更加重要,只要家长和孩子意识到这一点,会想要快速提升孩子的能力,而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提供给孩子他们真正需要的英语学习能力。
第二篇本学期在高三年级两个班(13,14班)的语文。
新高考培训心得与经验分享
新高考培训心得与经验分享最近参加了新高考的培训,真的是收获满满。
在这里,我想把自己的心得和经验跟大家好好分享一下。
新高考带来的变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从考试科目的选择,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再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每一个环节都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首先,在考试科目选择方面,新高考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不再是过去那种固定的文理分科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在物理、历史中选择一门,然后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再选择两门。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为自己的兴趣而学。
但同时,这也对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规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指导学生进行科目选择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哪个组合好,哪个组合不好,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不同学科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让他们能够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这就需要我们对各个学科有深入的了解,对大学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要求有清晰的认识,同时还要关注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其次,新高考的评价方式也更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纸笔考试成绩,还包括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涵盖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方面,新高考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由于学生的选科组合各不相同,传统的行政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走班制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走班制虽然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也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如何保障教学质量,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培训中,我学到了一些应对走班制的有效方法。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高考优秀案例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高考优秀案例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各地普通高中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有益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创新实践活动。
下面列举了10个优秀案例,以展示新课程新高考的成果。
1. XX省某高中开设了跨学科的探究学习课程。
该课程以问题为导向,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XX市某高中开展了社区实践活动。
学生们在社区中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XX县某高中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
学生们通过培训和实践,学习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并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XX市某高中推行了学科竞赛培优计划。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竞赛能力。
5. XX省某高中开设了STEM教育课程。
该课程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XX市某高中开展了体验式教学活动。
学生们参观企业、实验室等场所,亲身体验职业和科学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意识。
7. XX县某高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生们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参加心理辅导活动,提高了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8. XX市某高中开展了社团活动。
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团进行参与,通过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合作能力。
9. XX省某高中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学生们通过了解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就业市场的情况,做出更加明智的职业规划。
10. XX县某高中开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计划。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定学习计划,并得到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以上是10个普通高中新课程新高考优秀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学校在新课程新高考改革中的创新实践和成果,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通过这些案例的推广和分享,相信普通高中新课程新高考改革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加金太阳高三复习备考经验论坛笔记
参加金太阳高三复习备考经验论坛笔记(1)第一轮复习:4-5个月完成(12月底/1月下旬)主要功能是打基础。
打基础是打桩而非全面覆盖铺沙子。
梳理考点:抓住高考关注的“必备知识”精简内容:删减或淡化高考回避的内容突出重点:必考的主要事实、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拓展视野:在重点内容上拓展知识视野深化理解:站在高校课程高度理解重点内容;学以致用:在理解基础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第二轮复习:2个月(2月上旬~4月上旬)主要功能是知识整合,形成知识网络。
通过专题整合,完善知识体系;加强专题限时训练,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以专题知识为主线,以高频考点为重点,注重专题的横向联系,深化理解,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强化大题量专题限时训练,有效提高答卷速度,着力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理控制考练密度,专题限时训练与专题复习对应,综合卷考查范围应和同期复习内容保持一致。
(3)第三轮复习:1个半月(4月中旬~5月下旬)主要功能是组合训练,全面提升。
综合考试、单题突破、真题再练、错题重做等方式合理搭配、交叉进行,全面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考练:合理控制密度,3天一次(1天复习,1天考试,1天讲评);或与单题突破交叉进行。
单题突破:按照试卷结构,每1-2题选编一组题目集中训练,确保逐题过关。
真题再练:在综合考试和单题突破的试卷要优先选编经典真题。
错题重做:每周或10天左右集中进行一次,确保做过的题目不留错题。
对于基础差的同学要主动舍弃难题、偏题。
(4)第四轮复习:2周(5月下旬~6月初主要功能是考前保温。
适度考练,心理调适,查漏补缺,回归体系。
组织12次适应性考试;做好查漏补缺、错题再做和心理调适;系统梳理一遍课本的考点,编制知识结构图表或思维导图,重构和回归知识体系。
第三轮、第四轮复习都不是冲刺阶段,真正的冲刺是在高考考场上。
新高考改革的实际困境及其应对
新高考改革的实际困境及其应对目录一、新高考改革概述 (2)1. 新高考改革背景 (3)2. 新高考改革目标 (4)二、新高考改革的实际困境 (4)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6)2. 考试科目设置与高中课程衔接问题 (7)3. 高考评价体系不完善 (9)4. 考生心理健康与学业压力问题 (10)5. 政策执行力度与教师培训问题 (11)三、应对新高考改革的策略 (12)1. 加强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14)2. 完善考试科目设置与高中课程的衔接 (15)3. 构建科学的高考评价体系 (16)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压力问题 (17)5. 提高政策执行力度与加强教师培训 (18)四、案例分析 (19)1. 成功实施新高考改革的地区或学校案例 (21)2. 新高考改革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经验教训 (21)五、结论与展望 (23)1. 新高考改革的成效与影响 (24)2. 对未来新高考改革的建议与展望 (25)一、新高考改革概述新高考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教育公平。
该改革以新课程改革为基础,对高考制度进行全面调整和优化,主要涉及考试科目的设置、考试内容的改革、考试方式的创新以及招生录取机制的完善等方面。
新高考改革旨在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提供更加科学、公正的机制。
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新高考改革也面临一些实际困境,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新高考改革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调整考试科目的设置以更好地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改革考试内容以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创新考试方式以更加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水平,以及完善招生录取机制以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等。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促进教育公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新高考改革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新高考改革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共6篇)
新高考改革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共6篇)2021年8月27日至29日,我参加了学校在老师培训基地举办的“2021年新高考改革与课堂转型专题培训”,收获颇丰。
在为期三天的培训期间,学校邀请到了全国知名教导专家XXX、XXX和XXX等人,给我们做了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
其中,XXX教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XXX是XXX教研室副主任,同时也是湖北省新课程改革培训专家,在讨论新时期学生心理特点、优选教导办法上处于国内讨论的前沿。
XXX教师的报告以《我的亲民主义——关爱学生的技巧与智慧》为题,围绕“学会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生活实际,让教导回来生活”的主线,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师生关系中的四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讲道理他们不屑一顾”、“他们和我们并不拥有一样的价值观”、“为什么他们喜爱《喜洋洋和灰太狼》”、“真正的教导智慧蕴藏在生活之中”。
华教师用高明灵便的教导智慧、生动鲜活的教学事例、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共享德育工作的点点滴滴,引起教师们的强烈共鸣。
会场内笑声不断,掌声阵阵。
为了让我们这些听报告的教师对教导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智慧认识,华教师提供了下列几条倡议:一、学会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教导回来生活。
结合华教师的内容和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了解学生、回到生活,就是要时刻和学生保持亲热的关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促进心与心的沟通,真正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二、学会创设教导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建构。
如今的教导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灌输式”的教导了,需要我们在情境中去教导学生。
这也是为什么我每周给学生们讲一个励志故事,想通过这些故事来鼓舞教导我班的学生,在故事中得到成长。
不过,我还需要研究华教师的体验教学思想,让学生们真正地去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才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更容易让他们接受这些道理。
三、学会关爱生命,提升师生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教育工作,也要关注自己的幸福。
新高考教学改革心得
新高考教学改革心得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而新高考教学改革的推行,无疑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
在参与新高考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有着诸多的感悟与心得。
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最显著变化之一,便是考试科目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不再是传统的文理分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在多种组合中自主选择考试科目。
这一改变,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追求个性化的发展。
然而,这也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教师需要面对不同选课组合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方案。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课需求,学校需要精心规划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学资源。
这不仅要求增加课程的种类和数量,还需要考虑课程的时间安排,避免出现课程冲突的情况。
同时,对于一些热门的选课组合,要配备足够的师资力量,以保证教学质量。
新高考改革还强调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科研项目和社团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综合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新高考改革要求他们更早地进行自我规划和职业探索。
在高一阶段,学生就需要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科优势有清晰的认识,以便做出合理的选课决策。
这对于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教师,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了解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就业前景,让他们能够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
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们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通过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研究新高考心得作者:XXX(XXX)全国开始推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方案,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必考,而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选择3个科目参加高考成绩核算,有些省市还有技术科目,即“7选3”。
此外,中学教育开始实行走班教学,学生除了可以自主选择高考科目以外,还可以选择自己的任课老师、课程,这被称为“选科、选师和选课”。
在传统高考模式下,学生只有主动适应学校和老师,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但是,新高考方案下,学校将围绕学生转动,通过学生对高考科目、任教老师以及具体课程的选择,彰显自己的个性和研究风格,满足自己的研究需求,从而获得与个人能力相适应的成长。
只有学校办学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校资源满足学生研究需求,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每个教研组的工作态度与教育业绩,会汇聚成这个教研组的学术声誉,而教研组的学术声誉会成为学生是否选择这个学科作为高考学科的重要依据。
学生的选择,将会影响到整个教研组有多少个教学岗位。
由于学生有选择任课老师的权利,所以在同一个教研组内究竟特定老师能否上岗,上岗后可以教高考学科班还是学考学科班,每个班会有多少学生,都是由学生的选择决定的。
在传统高考模式下,文综、理综是绑定的,学生被分到某个行政班,从此只有班级排名的变化,偶尔有一些活动或者选修课程可以走动。
不是高中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而是这样的教育体制已经把学生固化下来了,在不能“行动”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心动”,这多少还是违背了“心动不如行动”的规律。
而在新高考模式下,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既可以让学生回避自己的短板,发挥自己的长处,又可以通过选择行为来激发学生的研究责任感。
通过选择,学生应该承担研究的责任。
在选择学校和科目时,学生应该有自主选择的机会,但是也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
如果学生在选择后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应该首先考虑如何改变这个事实,而不是简单地归因于老师教学水平太差。
新高考 培训心得 金太阳
新高考培训心得金太阳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认识到面对新高考,我们一定要做到:
1、要更新教育观念。
要不断加强学习,改变“育分”为“育人”,对学科的定位要精准、针对学考、等级考、升学考把握好教学标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特质和潜能,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
2、要积极行动。
面对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在教学活动中要自觉行动,积极探索。
践行育人理念,加强新课标学习,大胆实践,用学习的先进理念,成功的经验指导工作。
不要缩手缩脚不前。
3、要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学生主动权,招生制度的改革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课程进行整合与安排、准确把握知识的广厚度与难易度;教学方式的新颖化和情景化也要求老师要多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逼迫着我们要不但提高自己;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也有待我们努力学习。
总之,新高考改革对高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真正地成为研究型、学习型教师和拓展型教师,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适应新高考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考改”倒逼“课改”对于学校,我们一直有比较明确的定位,即“办一所不一样的学校”。
2012年,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探索和实践找到了逻辑原点和发展方向——“为什么做”和“向哪里走”。
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制度改革,又倒逼学校加快“课改”。
根据安排,高一年级同时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体育、艺术、生涯以及各类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
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生涯课程要求所有学生必选之外,高一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这7门课程里选择其中5门进行学习,另外再从学校提供的职业技能类和兴趣特长类的选修课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
高一年级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这7门课程都只开设学考班,高二年级同时开设学考班和选考班。
学生到了高二都会从已选的5门课程中确定其中3门作为自己的选考科目,然后会把高一已选的5门课程中的另2门非选考科目进行学考,并结束这些课程,再根据自己的选课情况选上高一没学过的2门课程进行学考班学习,已选的3门选考课程进行选考班学习。
我们认为,本次课改必然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所以学校用了很长的时间来讨论课改所涉及的边界,哪些先动,哪些后动。
最终,学校确定课程体系设计突出个性化和开放性,教育教学以选课走班的形态展开、必修选修彼此交融嵌合;以学科教室为基本场地,场地管理与建设从年级过渡到学科;教材课辅体现高度校本化;学生管理突出导师辅导下的自主管理模式;学生评价借助于网络办公平台,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促进作用,降低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教师评价采用档案袋管理,强调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等。
2014年进校的高中生是本次课改的首批受益者,他们的自我管控和学习能力得到加强,自我规划能力得以提高。
虽然高中学习依旧紧张,但学自身感兴趣的,疲劳度却大为降低。
另外,以往家长只关注孩子考试考多少名,考多少分,而现在,更多的家长把对孩子单纯分数的关心,转移到孩子以后的发展方向、孩子自身的兴趣等方面。
家长的教育观、成才观,有了显著的提高。
浙师大附中:认真筹谋选课走班选课走班模式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标理念。
选课走班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承认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各得其所,共同发展。
分类分层教学为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
但如何管理教学班也是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我们稳步推进必修选修相融合的“全科全员选课走班”改革,目前基本形成了富有特色的“234”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模式。
“2”是行政班和教学班两个教育教学单元并存,行政班三年保持不变,教学班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不同选择形成不同组合。
“3”是必修课按“专业分类,水平分层”的A,B,C三层施教。
“4”是分层分类教学在高中三年的各学段分成“4”个阶段推进。
选课走班制使任课教师的组成多元化,进而导致教育监管人之间沟通不畅的局面。
在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状况下,我们对学生实行双岗管理,即行政班班主任与教学班班主任协同管理。
确立任课教师是教学班中教学、纪律、财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任课教师担任几个班级的教学,就相应担任几个班级的教学班班主任。
选课走班会给学校的选课、排课等带来技术难题。
行政班班主任、教学班学科教师、导师以及学校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记录和信息交互变得非常复杂。
基于这些情况,我们探索利用网络技术管理平台,实现学生选课信息的采集、学校智能化的排课、学习成绩的精准记录,利用记录数据进行个性化分析,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选课走班后,行政班班级管理功能弱化,所以学校着力构建由行政班(精神的家园)、教学班(学习的学园)、自治共同体(成长的乐园)以及导师制构成的“三园一导”育人体系。
其中,自治共同体是更为广域的育人平台,组织相对松散灵活,成员数量大小无定,更多地仰赖于学生的伙伴互助、团队(包括社团)合作,自我负责,自主发展。
另外,学校成立成长导师团队,每位导师与5~15名数量不等的学生组成高中三年稳定的伙伴关系,导师对学生进行点对点的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
台州一中:推进选修课“融合”近两年来,学校依据深化课程改革和适应高考招生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多元选择和自主发展、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探索契合高考改革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方式。
我们严格按照规定,开足开齐必修课程和专题课,在高一年级设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8门学考科目,保证并开不超过8门,严格控制每周课堂教学时间不超过26小时。
高二年级开始开设生物、信息和通用技术科目,在保证每位学生每科目均能参加两次学考和选考的机会和学科模块修习课时足够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了生物、政治、技术的周课时。
高三年级,由于部分学生已完成选考课程,课程变得相对单调,为了缓解高三学习枯燥和紧张情绪,每周增加音乐或美术1课时,开设心理课1课时。
面对新高考方案对4类选修课程开设带来的冲击,我们在选修课程开设方面强调“融合”。
首先,我们将以“学科”为中心的“国家限定选修课程”和“校本知识拓展课程”相互融合。
在高二10月到高三10月4个学段均开设拓展类课程10课时以上,既满足学生同时修习3门选考科目,也满足学生选择修习各类学科素养类选修课程,提升其全面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其次,我们将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与学生生涯规划课程融合。
学校开发和引进家用电器入门、电子商务、食品营养与检验等系列应用型职业技能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选修课程过程中了解职业性质、增强职业兴趣和明确职业倾向,最后实现社会实践类选修与科技教育的融合。
学校在高一下学期实施必修课程选课走班,采取“行政班固定,教学班走动”的模式。
物理、化学、历史等7门选考必修学科尝试走班。
在编班方式上,分部、分类、分层。
由于学科教师人数的限制,我们将20个班级划分为4个学部;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潜质、职业及专业的规划等,自愿选择学考类和选考类;选考科目实施分层,根据学生单科综合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选拔,分成C层和B层,学考平行编班为A层。
分类分层编班后,学生考试的科目数和考试时间都具差异性,学考7门学科采取选择性“走考”模式。
为了保持考试管理的有序性,将没有考试科目的学生,也按试场编制参加自修,安排相关教师管理。
教学评价采用均量值增量(即等级赋分后的平均分)与等级率相结合的动态评价。
按照学科参考总人数划分A,B,C,D,E五个等级赋分,计算各班各学科的均量分。
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并没有影响到学生们的高考成绩。
我校2014级学生在首次学考和选考中初战告捷,7门学考A级率均超过50%;参加首次选考学生中,有15人次获得100分。
温岭中学:满足学生的扬长选择招生考试改革应是服从于课程改革、促进课程改革。
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再次防止过于重视高考分数和升学率,使教育回归到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国家有用人才上来。
“七选三”组合共35种,一般学校有20多种选择,而我校每一届均有35种组合。
从民意测验看,学生即使编不了教学班也不愿意改掉自己的选择,即使自学也要坚持自己选择的科目。
所以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选课的平台、途径和保障,不让一位学生发展受限制。
结合新高考改革,我们提出了“行政班+教学班”和“行政班+学科班”的形式,以满足所有学生的扬长选择。
首先,35种选择若没有行政班贯串高中3年,学生会在心理上失去归属感。
若没有课程的行政班,也是无法组建成班集体和班文化的,行政班是实施学生走班的基础和习惯思维的归宿。
行政班在高一期间完成高一所有课程的学习,与原来的班级管理授课一样,以过渡和适应从小学到初中的习惯思维和做法;到高二、高三时,一部分学生开始分类走班,语文、数学、外语3门课仍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上课和活动。
其次,把“七选三”科目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教学班,在教学班内承接高一内容学习后,完成3门课的选考要求学习和4门学考科目的学习后,逐步参加和完成高中期间的学考和选考的考试。
如果“七选三”科目相同的学生不到30人,无法组班上课,可以让学生针对同一学科组成学科班。
我们认为,只要行政班3年不变而每次考试结束后进行教学班和学科班的重新组班,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复习,减小学生的无效走班,满足学生高中3年所有的选择,满足所有学生多次考试的需要,管理效率比过早分成“不走班的新的行政班”要高。
高考招生制度和深化课程改革不能局限在应试的教育模式中。
多变量的教育教学因素通过“行政班+教学班”和“行政班+学科班”的主体模式框架梳理,在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使得教学管理的变量减少到最低限度,这就是它得以存在的最大理由之一。
试点下来,我校在学业水平考试和地方质量检测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统计显示,80%的教师和91%的学生都认可这一选课走班模式。
浙大附中:提升孩子的选择能力提升孩子的选择能力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在选择性教育理念下,要思考3方面: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可选择;增加学生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有选择;提升学生选择的能力,让学生会选择。
学校积极开展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既体现选择性教育的理念,也是最贴近素质的教育,是把“育分”和“育人”有机结合的教育。
它让每一位学生学会为自己的生涯发展而规划,找到当下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使心中始终有目标,学习始终有动力,也有助于推进深化课程改革和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我们认为学生生涯发展规划包括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重点是学业规划。
学业规划主要解决选课、选考、选专业、选高校,以及高中3年的学业安排和管理等。
学校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生涯教育的师资队伍。
导师主要包括学生顾问、特需导师、成长导师和学长导生4类,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位成长导师。
学校制定导师制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评价机制,实现班主任制与导师制并轨引导学生生涯发展的管理机制。
同时,积极探索利用“生涯发展档案袋”,记录学生生涯发展历程,作为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依据,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内容之中。
学校成立了学生生涯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参与研究的成员有42位教师,涵盖了所有学科与部门。
学生生涯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工作始于学生,终于学生,源于新课改、新高考下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实践性、创新性、学术性和常态化研究,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生涯发展服务。
而生涯发展规划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实践基地、高校专业探索基地的建设,学生生涯发展规划创新实验中心的建立,以及系列学生生涯发展规划主题活动的开展等,都为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提供了平台和保障。
通过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扎实推进,解决了学生的一些生涯发展困惑,如怎样进行选课、选考、选专业、选高校和选职业倾向等;明显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学生普遍产生了系统思考人生、规划人生的想法,提高了生涯成熟度,形成了有规划的人生更美丽的认识等。